乡村影像散文

时间:2022-10-06 23:14:42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乡村影像散文

  一、藏在豆角架下

乡村影像散文

  仲夏午后的田野,沉浸在金色阳光的倾情照射中,畅想着丰硕的果实。田间小渠里的水,悠悠地流淌。七星河边草滩上的老牛静静地反刍着,头顶偶尔掠过一两只鸟儿,发出清脆的鸣叫,它停止咀嚼,侧耳细听时,却没了声息。

  一阵清风吹过,翻滚的麦浪激情跌宕,快意地扬花授粉,孕育沉甸甸的希望。这个季节是麦子的节日,庄稼人是不会去惊扰它们的。田野里一派浓重的墨绿,像个大秘密。这时节,我最大的乐趣便是拎着小竹筐,穿过田间小路,侦探一样地钻入麦地深处繁茂的豆角架下摘豆角。比我高出一头的豆角架,一行一行地搭成一面面茂绿的墙。豆角嫩绿柔韧的藤蔓交错缠绕,椭圆的叶片逸生在枝蔓上,仿佛给精溜溜的枝蔓穿上了罗裙。那如少女纤纤玉指般的豆角,垂挂在叶蔓间,等待我去摘取。

  当然,我迷上摘豆角决不仅仅是迷上摘豆角本身,就像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样。我隔三岔五急切地往豆角架下钻,是为了藏在豆角架下去窥探田野里的秘密,以满足我稚嫩的好奇心,丰富我最初的情感。

  那是一个日头毒辣辣的正午,我拎着精巧的竹筐,穿过浩荡的麦地,没入豆角架下。蹲在架阴里,太阳光调皮地从架上漏了下来,轻盈地滴在我的小衫上。一缕清风拂过脸庞,我畅意的呼吸融入豆角藤蔓生长的快乐里。抹了一把汗,捋了捋羊角辫,我猫起腰,正准备摘豆角,忽然发现不远处的西红柿地里有一个小男孩。只见他趴在西红柿架下的垄沟里,紧张的直往进缩身子,脸蛋憋得通红,两只眼睛怯生生地向前瞅着。见状,我赶紧藏起身来,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看西红柿的丁老汉一脸警觉地从田埂上张望着走过来。我心里顿时明白了:小家伙是来偷吃西红柿的,正在想方设法地躲过丁老汉的眼睛。眼看丁老汉就要走近小男孩了,我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干啥哩,小兔崽子!”啊,小家伙被逮住了!我在心里惊叫了一声。望着小男孩惊惧的样子,我替他捏了一把汗。我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看着丁老汉朝小孩走过去。只听“哇”地一声,小男孩吓得大哭起来。接下来的情景,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你猜怎么着?丁老汉一看小家伙哭了,竟慌了手脚,急忙摘几个大西红柿塞给小男孩,忙不迭地说:都怪爷爷不好,把我娃吓着了。说着,扶起小男孩,爱怜地抚摸着他的头,把他领出西红柿地。

  藏在豆角架下窥见的这一幕,让我日后一想起来就在心底里发笑。尤其在我被周遭的冷漠和无情包围时,想起这一幕,就像春天的花朵陡然开放在心里,美好的情愫油然而生。

  那年盛夏,稍大一些的我,总盼望豆角架上的豆角能像七星河边的泉水一样,一刻也不停地往外冒。若能这样,我就能以摘豆角为由,天天往豆角架下钻了。我如此迫切地要去豆角架下,是因为有一天,我在豆角架下又发现了一个秘密,而且这个秘密不是“一幕”,它是如同豆角藤蔓一样缠绵的“连续剧”。我只窥视了序幕,便已上瘾,欲罢不能。

  那天,我摘完了豆角,刚准备返身回去时,邻近的玉米地里传出了窃窃私语声。我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时节的玉米地已没什么活儿可做了,只等着秋后掰玉米了,怎么还会有人呢?莫非是越南派来的特务?他们是不是已经发现了我,在商量怎样哄骗我?跑!快跑!可转眼又一想,他们若是没有发现我,我这一跑,岂不是暴露了自己?左右为难又极度恐慌之际,我听到了一阵嬉笑声,仔细分辨,是一个小伙和一个姑娘混合在一起的嬉笑声。我心里忽然明白了七八分。果然,小伙子用激动的声音说:香香,我早就看上你了,只是一直没敢对你说。接着,是姑娘吃吃的笑声。然后,几束玉米猛烈地摇晃起来。我不由得心跳加速,脸颊发烫。豆角架上的花蝴蝶飞到我的眼前,扇动着翅膀,似在好奇地打量我。我有些害臊,想离开却挪不动腿。就在这时,我突然又听到了姑娘嘤嘤的哭声。她边哭边说:我爹已收下了人家的聘礼,说人家家大业大,嫁过去有享不尽的福,小伙子傻点不算啥。说着,姑娘哭得更伤心了。小伙安慰道:香香,你先别着急,我不会眼看着你往火坑里跳,实在扭不过,我亲自上你家说去,说不通,我就带你走,天无绝人之路!姑娘听后止住了哭声说:强子哥,我听你的,明天我还在这里等你。

  于是,强子和香香的事悬在了我的心上。他们相约玉米地的时间,便是我钻入豆角架下的时间。尽管母亲一再提醒我,豆角用不着摘那么勤,它长不了那么快,但我依然按时“赴约”,从不间断。

  也许,刚开始强子和香香的事只是让我觉得新鲜。但逐渐地,我意识到他们的事是对村里延续了不知多少年的包办婚姻的抗争。因而,我准时钻入豆角架下藏起来静听他们的事态发展,似乎成了一种使命。

  令我欣慰的是,强子的努力没有白费。那是玉米快要成熟的时候,我依照香香和强子约定的时间,钻入豆角架下。这次我听到的情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先是唰唰唰,杂沓的脚步声响起,接着香香撒娇似地嗲声喊道:强子哥!紧接着,那几束玉米秆拼命地摇晃起来,不时地发出断裂的咔嚓声。招得豆角架上的蝴蝶都争先恐后的飞过去,想要探个究竟。一场暴风骤雨平息后,香香柔声说:真有你的,我爹还真得让你给感动了,他已经跟人家退亲了。听到这里,我心花怒放,差点欢呼起来。强子显然是高兴得不知所措,惊叫一声:真的!就又把玉米秆弄得没命地摇晃起来。

  秋后,豆角架即将扫秧时,强子用崭新的手扶拖拉机把香香娶回了家。我跟着母亲去吃宴席时,看见香香好看的瓜子脸笑成了花。

  这是我藏在豆角架下,用耳朵见证的一场成功地步入婚姻的自由恋爱。

  许多年来,藏在豆角架下的见闻,如诗歌一样粲然地愉悦着我的心灵。

  二、打谷场

  打谷场,是村里人总结农事的露天会场,与收获紧紧连在一起。土地在打谷场上向农人兑现承诺。无论夏收还是秋收,村里人都会将自己辛勤耕耘一年所获的劳动成果,汇集在这里参与评估。

  打谷场,就像村里人的脸庞,在收获的季节里,微笑荡漾。因此,它或圆或方,总是被收拾的光光亮亮,阳光铺在上面,黄灿灿地耀眼。怀想故乡,最先闪现在眼前的往往就是那亲切的打谷场。

  当七星河第一声解冻的春雷响起,大地蓦地被惊醒,它禁不住兴奋地喜叹一声,呵,春天来啦!在它怀抱里熟睡的一冬的万物听到后,打个哈欠,开始萌动,你挤我,我挤你,挣扎着钻出地面。这时,我和小伙伴们纷纷跑出家门,潮水般涌向敞亮的打谷场。很快,场院里这儿一堆,那儿一伙,跳绳的、斗陀螺的、踢毽子的、滚铁环的、摔纸牌的……欢声笑语传遍空旷的原野,春意从打谷场上闹开了。

  家乡是黄河的宠儿。从秦汉铺展而来的万亩良田,依偎在黄河两岸,倍受滋养,肥的流油,插根筷子也发芽。人们变着样儿在田里种满农作物。清明过后,庄稼被土地催促着,一个劲地生长。转瞬,田野里碧浪汹涌,溢出田埂。放眼望去,无边的绿色中,独独空出一块白亮的打谷场,给人们对丰收的想象留出了足够任意驰骋的空间。这时节的打谷场,盛放着人们心中无限升腾的希望。

  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母亲,正在离打谷场不远的责任田里劳作。她抬头望了望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放下了手中的活儿,扛着锄头到打谷场上锄了锄杂草,捡了捡柴棒,为打谷场洗了一把脸。

  仲夏的太阳眨眼间将一地的麦子煮熟。村里人抑不住巨大的兴奋,神经也进入高度紧张状态,犹如临战的士兵。割麦的通知一下,他们拎着镰刀,迈着快得能擦出火星的脚步,从四面八方“开”进麦地。这时,屋院里吃过上好豆料的老黄牛,正在树阴下慢慢地反刍,目光里满含着对主人优待的感动。它暗下决心,一定要使出浑身的力气,替主人把一车车麦子稳稳当当地运送到打谷场。

  人畜齐心合力,在田野通往打谷场的黄土小路上往返奔波了三天后,打谷场上的麦垛堆成了高低起伏的山岭。此时的打谷场完全是一位神情严肃的考官,即将审阅农人呈交的答卷。而牵着套好了碌碡的牛,准备碾场的村里人,则像马上进考场的考生,心里忐忑不安,没个底。不知是谁对牛“哞”地吆喝了一声,牛拉着碌碡迈开了脚步,碾场开始了。牛倌儿一扬手中的鞭子,那牛便加快了步子,在麦场上绕着牛倌转圈儿。干爽的麦粒儿在碌碡的碾压下,纷纷脱离了麦穗壳,哗哗啦啦地落下去。场里的男女老少都抡了叉把,迅速地抖麦草、腾麦粒、垛麦草。忙乎一天,场就碾完了。傍晚时分,人们站在场院里,大声地谈笑,互相比较着各家麦粒堆的大小。可实行责任制这年,家家高产,哪家的麦粒堆都是山一样的大,比较半天也比较不出来。记得奶奶掰着手指数完装满麦子的蛇皮袋后,瞪大了眼睛,惊讶地叫道:老天爷呀,整整五十袋!我活了六十岁,咱家头一次收成了这么多麦子!说着,眼里竟涌出了激动的泪水。

  在打谷场上,村里人于第一时刻感受着收获的喜悦,体验着作为一个农人最朴素的骄傲。

  夜晚的打谷场上,一片静谧。如水的月光,无声无息地流泻在麦秸上,微风过处,送来阵阵麦香。几个半大的孩子躺在软乎乎的麦草上,眨巴着星星一样的眼睛,静听看场老汉讲着神秘而又遥远的故事……

  深秋的田野,空旷而辽远。生命在收获的时辰过后,渡入虚无。这时候的打谷场歇息了,迎着缕缕清风,安然地静享休闲的假日。场院四角堆放着六七个被人遗忘的草垛,在夕阳里悠悠地拉出或长或短的影子。村里消闲下来的女人,手里握着纳了一半的鞋底,腋下夹了小板凳,向打谷场走来。身后跟了一群小鸡,碎碎地叫着。走近打谷场一角的草垛,女人们坐下来,穿引针钱,打开话匣子。小鸡们迫不及待地刨起谷草,趁着这一天最后的时光,寻找谷粒儿。

  隆冬的大雪无声地覆盖了偌大的打谷场,抹去了村里人往昔所有得失成败的记录。此时的村里人,正在积蓄一冬的力量,准备来年从头开始,大干一场,到打谷场上验证自己不凡的耕作实力。

  侍弄了半辈子庄稼的母亲,在打谷场上屡次摘取“产粮能手”的桂冠。打谷场,记载着母亲作为一个成功农民的荣耀。离开村子的那天,母亲仔细地把打谷场打扫了一遍,就像精心擦试自己的荣誉证书。

  打谷场置身于土地里,是浓缩了的土地。农人在打谷场上种下的是期望。收获,让打谷场的存在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世代以土为命的乡人,对打谷场的守护,一如信徒对宗教的守护。如今,村里什么都改变了,唯有打谷场这神圣之地,仍旧光达达的,敞开如初。

  打谷场,敞亮在乡村的历史深处,敞亮在乡村的现在和将来,敞亮在乡村人的心上。

  三、守望麦地

  又到麦收的季节,母亲明显的沉默了,她慢慢的揉着手中的面,目光游离到了遥远的地方,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她又思念家乡那片青青的麦地了。

  绿油油的麦苗,是一袭披在土地身上的羽衣。一阵清风吹过,它在田野里如涌动的潮,翻滚的浪,此起彼伏。这时候,到麦地走一趟,一定会让你激情跌荡,心情澎湃。河沟对面的剜豆花开得正旺,同花朵一样繁多的蝴蝶在紫色的花海里,翩翩起舞,舞之忘情。辛勤采花的蜜蜂没有那么多的闲情,扑动着翅膀,采完一朵接一朵,不时的触一下蝴蝶的翅膀,蝴蝶迅疾收拢舞动的翅膀,不解的睁开眼看看,很快又张开翅膀沉迷于这催发万物生长的夏的旋律中。有一些娇气的蝴蝶千金很是不满蜜蜂的莽撞,便三三两两结伴离开花丛,飞向这边的麦地,在青青的麦浪上空自由飞舞。孟夏里的麦苗,像发育期的少年,在土地的滋养和阳光的照耀下,使劲的蹿个儿。

  青山边的青草已被羊群啃秃了。牧羊人放下手中的鞭子,歇在山阴下,吧嗒了一锅子旱烟,羊群就散漫的摇摆到麦地旁的渠沿边,啃噬水嫩的青草。牧羊人一转头看见了,一脸惊慌,四下张望,见麦地里没有人,便松了气,睁只眼闭只眼由它们去吃。领头的公羊用长着胡子的大嘴揪了几撮稀疏的青草,很不过瘾,抬起头贪婪的望着大片的苗,迟疑了一下,终于没能抵住诱惑,跳过小渠,进入麦田。其它的羊原本安心的啃食青草,一看头羊进了麦地,也放心大胆的进去了。它们正大口大口的美餐,一个戴草帽的汉子扛把锹从田间小路走来了,看见啃食麦子的羊群,就张口大骂起来,他在骂放羊的人缺德,把羊放到了麦地里。牧羊人听见了急急的赶过来,也张口大骂起来,他在骂这些贪嘴的羊不知好歹,庄稼也敢吃,看以后不把你这些鳖儿子养的圈起来饿死。见牧羊人骂羊骂的这般凶,过路的汉子倒又劝起牧羊人来,说消消气吧老哥,以后看紧点就行了,哪能跟牧畜一般见识。说着,两人一齐赶羊回家。羊们挨了骂,低眉顺眼的走在小路上,心里还想着那甜嫩可口的麦苗,忍不住又扭过头看了两眼绿油油的麦苗。

  母亲是爱土地的人,她勤于耕种,她把庄稼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侍养。麦苗长到了没膝高,最是精神,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清晨,母亲迎风站在田埂上,脸上写满了自豪,她仿佛在对人们说,快来看啊,看我家这整爽的麦子。麦田里没有闲人来观赏,母亲就喜滋滋的自己端详起来,一行一垅,这片那片。都是她起早贪黑锄了三锄的麦苗,一块僵土,一棵杂草,都别想跳过她的眼睛。她的眼睛像梳子一样把整个麦苗梳理了一遍,偶尔发现,靠近地头的一角,麦行宽窄不匀。她疑心是那长得跟麦苗很像的稗草占了麦行,于是沿田埂找过去,走近一看,哪里是什么稗草,是播种的时候,播种机拐弯慢了,种子没撒匀淤积的。母亲不禁有些懊恼,怨自己没把好春播关,心里暗暗记下这个经验教训,来年一定多加注意。太阳无声无息的偏向西边,母亲仍没有回家的意思,尽管麦地里的杂草已经拔除的很干净了,她心里还是放不下,嚼了两块干粮下了地,在麦苗间仔细寻觅,唯恐放过一棵杂草,抢了她心爱的麦苗的肥料。暮霭从西边沉沉洇过来,已经看不清地里的麦苗了,母亲轻叹一声,嘟哝着说,天咋这么短,活儿还没做完呢。她恋恋不舍的爬上田梗,摸黑回到家,

  母亲是爱土地的人,她喜于收获,她把麦子当作一项事业来完成。眨眼间,麦地就变成金色的原野了。水渠边茁壮的柳苗依旧翠绿,像给这高贵的金色原野做了别出心裁的点缀。收麦的通知传达下来,母亲激动的一夜没合眼,拂晓时分,手握明晃晃的镰刀,进入收割的队列。母亲拢过一行行的麦子,镰刀喳喳喳的下去,不大工夫,身边就躺平一排排齐整的麦匍子。麦收的动作快的很,两天不到,田野里己剩下精光的麦茬了。是大白馍在人眼晃的紧,还是要在称麦的大秤上见个高低呢?大集体时,人们对麦子一直不太在意,在人们眼里,麦子就是麦子,春绿夏黄,收割进场,碾压入仓,没有什么稀奇的。“单干”后,人们对麦子像是一夜之间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发现,这一家一家的麦子长势都不一样,有的旺,有的乏。就像各家生养的娃娃,有的俊,有的丑。对此母亲早就发现了,她不但发现了麦子的长势不一样,还深谙其中的奥妙。她熟练应用促使麦苗生长成熟的技巧,使收获季节的麦穗颗儿个个饱满鼓涨,她因此心里自信的很,料定麦子能打出个好斤数。果然,那堆成小山样的金黄色麦粒儿装入麻装,过了秤,得出亩产一千斤的惊人数字,迅速震红了全大队,成为名副其实的“种麦能手”。为此,闲置下来的大队院子又被队长放上一张木桌,摆出扩音器,布置成露天会场。不过这次扩音器前的位置不是留给曾对社员发号施令的队长,而是留给向大家介绍经验的“种麦能手”----我的母亲。只见母亲拢了拢黑亮的齐耳短发,拽了拽了衣襟,神情庄严的走上前去,坐在扩音器前,清了清嗓子讲话了,她说:“我种麦这些年,麦子长势喜人,连年丰收,主要是摸透了它的习性。种麦关键是要懂麦,种麦子和领娃娃一样,要操心它吃,操心它喝,要知它冷知它热,还要时时守护它不受病害的侵拢。心操了,苦下了,它自然长的旺,得一个好收成”。母亲用朴素的语言说这些时,很从容,就像人民代表作报告。坐在下面听的人,很专注,像在听人民代表作报告。庄稼给她带来的荣誉,让她感到自豪和骄傲。那时候的母亲,在我眼里是个了不起的人,她对农事的那份投入,让我觉得她真的是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

  母亲是个农民,半生都在侍弄庄稼,同土地已血脉相连。她不曾想过要搬离这块土地。然而后来,“农转非”的政策下来了,母亲不得不离开她的土地,带领我们随父亲进了城。

  一个农民失去土地,犹如一个母亲失去孩子,那是一种揪心的痛啊。母亲向队里交出麦地的那晚,四肢无力的躺在炕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月光从木窗格透进来,照见了母亲脸上的泪痕。

  很快,父亲单位搬家的大卡车来了,母亲站在村口,久久的望着那片麦地,不愿离去。这时,她就想变成一株麦子,驻守在麦地里。在我们再三劝说下,她才上了车。出村的时候,母亲流泪了,车驶出很远了,她还在抹着泪回头。

  离开家乡这些年,母亲没有再做别的事,只是从早到晚的操持家务,把心血倾注在了我们几个子女身上。她变得寡言少语,时常站在阳台上,对着窗外匆匆过往的人流叹息。她难过的说在这个城里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我理解母亲失落的心情,她是个庄稼人,四十多岁,离开故土,离工她的庄稼地,形同干了半辈子工作,到头来又失业的人,况且母亲曾是一个多么出色的庄稼人!我无法宽慰母亲,除非再让她回到她的土地上去。

  母亲人虽在城里,可心却无时不在惦念家乡。当有乡亲来到家里,她就会不住的打听家乡的情况,每每叹息不能和乡亲们一同耕种庄稼,奔好日子。

  如今,农民的日子更有奔头了,母亲又在感念那句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话:当个农民多好啊!

【乡村影像散文】相关文章:

乡村的大舅的散文10-06

乡村美景的散文10-06

乡村简章散文10-06

乡村墓园散文10-06

乡村匠人散文10-06

乡村静夜散文10-06

乡村的雨散文10-06

乡村的清晨散文10-08

乡村的小河散文10-09

乡村之路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