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三山散文

时间:2022-10-06 15:10:20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初读三山散文

  近来,生活中最怡然的事是在闲暇时间,与丈夫一起去爬三山。

初读三山散文

  三山,顾名思义是三座山。汽车在佛平路往东方向驶至三山大桥,即可远远望见三座相连的小山。但现在能够爬上去的,只是其中一座,其余两座尚未开发。在岭南,是没有什么高山的,更何况,佛山南海的三山,名不比西樵山显,高不比罗浮山峻,开发不比大雁山早,能让游人进入其腹部,仅仅是近一两年的事。于是,第一次与三山相遇,颇有点惊喜了:在自己身边,居然就有这么一座宜赏、宜恋、宜思、宜爬的小丘。

  初遇三山,印象颇深的是这里环境的清、雅、静、幽;树密而有气势,道平而不险峻,山矮却不平庸。更重要的是,这里毗邻村庄,上山之余,沿西顺着横向的石梯路往下走,就会看见一畦畦菜地,一丛丛的蕉林,如果谁想吃农家的菜与香蕉,可以叫这里村民当即拔起或摘下,你适当付点钱就行了。

  我基本上是休息日下午两点到达三山。这时候的三山尚没有游人。我觉得自己走进了世外桃源。我开始寻觅交流的对象。此山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是珠江水系的淤泥堆积而成。在五六百年间,多少小动物来过,又消失;多少植被发芽,又被风雨摧残,多少次太阳与星光照耀,又依次隐退、重生。别人常说,山是历史的见证者,山是包容的,山是明达的,山是永恒的。那么这些生命哲理的昭示,一定包括名山,也包括无名的山。我走在平坦的石梯路上,一边独步,一边思考人生。我知道三山聚拢了很多的精灵,大小的鸟儿家族,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各种各样的高低树木,还有蜜蜂、蜻蜓、蜘蛛、蚂蚁、清风、晚岚等。三山上,由于天地的开敞,所长的植被都比家养的植被有理想,有看头。我曾被山上爬到高耸树木顶端的绿萝震惊,也曾被满山自由勃发的龟背竹感动。我更佩服,三山,没有名,没有地位,依然在用心地经营生活,把自己一身的诗意打扮得格外清新、惹人喜爱。

  其实,我对山一直心存敬畏。这固然缘于古人所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古训,但更缘于,山之高之险之峻,我不容易征服它。

  既然不容易征服它,却又想亲近它,这就给生命增添了许多挑战与动力。

  回顾生命的历程,许多的山曾托起我生命的高度。大学毕业后第二年,我即与一女伴雨中爬上了泰山玉皇顶。之后,也到过玉龙雪山、黄山、峨眉山、衡山、武夷山、华山、罗浮山、西樵山、大雁山……不管山有名无名,也不管爬山时是顺利还是历经险阻,走近了,就感到安宁、深邃、博大。

  那时候年轻,天不怕地不怕,下雨爬黄山,又如何;凌晨登泰山,又如何。每征服一座山,都给生命增添一点自信,在记忆的里程碑上,刻入一些勇敢、自豪、美好的字符。

  十七岁那年,爱上文学,读了无数的诗,对名家诗人文字里的山,耳熟能详,杜甫对泰山的吟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启我哲思;洪适对黄山的描摹:“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令我入境;陆游对华山的刻画:“空檬过钓台,断续闻渔唱”引我想象。但想表达自己爬山的体验,还得要亲历那座山。于是,爬山,就变得不纯粹是为爬而爬了。更多的是,为了磨砺自己的触觉,对天地人进行思考。在这种层面上,我尝试过记录一些关于山的文字。

  三山,它幸而不高。“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觉得似乎不对,该改为“山不在高,有绿则灵”。走进三山,满眼是绿。没有看见过植被这么茂盛的山。它一定得益于地处岭南,亚热带地区,水分充足的有利环境之故。雨后的三山,更添一种迷蒙的神韵。山石板湿漉漉的,鸟儿的叫声像在古乐器里穿越而来,所有植被被洗涤得像初生鸡蛋的蛋清那样嫩滑。走到一处叫“西岭晚照”的景点,我停下脚步,我想感受,太阳下山之时,丛林中稀疏的光亮,映衬着强大的绿浪,造成的是怎样一种诗意的效果。但此刻,只有淅淅沥沥的细雨伴我,只有一直沉默的山,沉默的树,沉默的石板,沉默的路伴我。

  我逛三山,一般是沿着山的主干道走四圈即回。第一圈,丈夫陪我一起走,走到山的高处:上有一块石碑:“乐得初归处”,我猜是一文化人设计的。因为怎么读,都有陶渊明文字的味道。走了第一圈,丈夫就一杯茶,一支烟,在清风习习中等我。我每逛完一圈,即到丈夫处喝两口水,又逛。

  我读三山,三山是否也在读人间百态?

【初读三山散文】相关文章:

秋风初起时散文10-07

两情回到初相见散文10-05

匆匆流年最美不过初相见散文07-11

初有所成静待花开心情随笔散文07-11

读大伯散文10-06

读海的散文10-06

苏州三山岛导游词05-10

栖霞读枫的散文10-06

我读不懂《孔乙己》散文10-06

散文阅读:雨季读心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