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乐于参加为艺人们立传散文
乐于参加为艺人们“立传”
——写于《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撷英》的面世之时
当接到陕西省文化厅要我参加《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撷英》一书的编辑时,就表示了“乐于加盟”的态度。这是由于我这多半辈子一直干的就是这桩本就属于我的“分内”之事。
按计划,我承担修订的,是西安、渭南、商洛的稿件,后来把秦腔和西安鼓乐的也分给了我,约四十来篇。任务不轻,难度很大。难在所收到的文章,体例不一,写法各异,相当多的是“艺人简介”或者是按年代罗列艺人事迹的“流水账”式的平铺记录。我觉得这种写法需要推敲。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写出活生生的艺人形象,以便让读者能窥见其在艺术创造中的精神风貌。只有如此,才能形象地凸显艺人的内在思想和巨大功绩,从而揭示其参加非遗保护的丰富内涵和本质。
一篇精到的文章使我赞叹不已,这就是著名秦腔演员贠宗翰写的那篇《我的秦腔艺术之路》。这种以“人”为本的写法,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文笔精到,十分感人。我不禁惊呼:好,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撷英”之作!其优点在于,他是写人,写如何走了一条艰辛、曲折、坎坷而又无比宽阔、光亮堂堂的“秦腔艺术之路”的人——秦腔非遗的传承人!也许因了我看了他不少的戏。也许因了我曾经与作者在创作、普及秦腔精品《红灯记》的岁月里同甘共苦地滚爬过,我渴望探知这位艺人(我的艺友)、一位为秦腔立下汗马功劳的他的过去,才有了这种共鸣、爆发式的读后感,但我相信,熟悉他或青睐他的观众、读者,都会有我同样的感受的。
给我的启迪是:①所有艺人的高超技艺,都是从艺师那里心传口授地学来的,都是毫无例外的经过精心继承、大胆创造、自然发展的艰苦历程而得来的;②所有知名艺人,都有痴爱本行、承上传下、由自发到自觉的保护、提高、发展本艺术的高贵品质;③非遗保护的对象,是活态的非遗项目,而这种活态保护的根体,却是具有此活态保护的动力源——艺人。
从这篇文章精雕细琢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非遗承传人),对本行的爱心、诚心、痴心、坚心、苦心和对其保护的倾心来。我以上所谈的“启迪三点”全都活脱脱地展现其中了。看得出,作者为了这篇谈及非遗传承人的文章是多么的重视,是多么的严肃认真!想来,他一定是耗费了许多心血、是几经多次精心修订而交稿的。
类似的佳作,还有许多,这使我参与编书的信心大增。
为了编好这本书,我与省政协策划该书编辑负责人之一的雷力,去渭南、合阳、蒲城、等地调研,发现对这本书的编辑出版,领导重视,热情很高。针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应按照报告文学的特写手法来写”的要求,得到各方认同。经发下修订或重写,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推而广之,再经多人之手修订,成书出版,令人欣喜。
我参加该书的修订,既是进一步采风、诚心向艺人们学习的过程,又是深化对非遗保护认识,并探寻保护科学方式的过程。
我觉得,要编好此书,首先对艺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敬重之情;其次,对其艺种、艺事、艺史及其从艺者艰苦学艺、忠实继艺、悉心传艺的总体历程,要尽力做到心中有数。
凡参加过采风、熟知民间文艺价值,并受其恩赐的收获者,对艺人是莫不敬重的。我就是这中间的一个。因童年期受民间文艺的滋养和熏陶,对其热爱有加,故半辈倾心于艺人,终生奔波于乡间,总想多记,多学,探索个究竟。这种由自发到自觉的采风活动,使我大开眼界,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很有美学价值、又具深邃艺理的知识。“艺人是老师,艺品是书本。民间是个大课堂!”这是我的一点感悟。
我的采风生活,应该从1957年始,那时,我才22岁,正在陕西师大读中文,利用当年寒假,专程回老家韩城在本村采访韩城秧歌艺人“黑牡丹”雷彰才,“喇叭花”雷进录,又到寺庄村采访迷胡艺人刘清心,所记的原始资料,珍存至今,不曾丢弃。1958年毕业后留校搞教学,利用课余,整理编辑所收集的资料,并用于我的业余创作。1961年调入陕西音协后的次年,即参加为编辑《中国民歌集成》而组成的“采风组”,去陕北、陕南采风一年半,直至后来参与耗时30余年的极其浩繁的《中国民间文艺集成志书??陕西卷》十大卷的编辑、出版工作。可以这样说,我这大半生,多是与艺人打交道的大半生。没有这,就没有我的艺术成长,没有这,就没有数十卷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出版的巨大成果和随之而来的民间艺术的辉煌。
如今,我还记得我曾经采访过的那些艺人的名字:张云庭、冯明山、六六旦、王印兰、
黄金鏊,还有许许多多多唱“信天游”、“茅山歌”和关中秧歌的男女歌手和他们的后继者,如刘燕萍、王向荣、杨巧、贺玉堂、刘光朗、全格智等?‥‥‥至少有数百人吧!
最大的收获和感受是:他们既是满腹经纶、出口成章、身怀演唱绝技的很了不起的歌者,又是最忠诚、最地道、最有悟性和创造性的中国古老民间歌曲的继承者,传递者和创造者!不只歌手,就是戏曲、曲艺、器乐、民间工艺等艺人,都是如此。
西安鼓乐传承人赵庚辰、田中禾、民间舞蹈传承人李增恒、张有万,秦腔传承人李爱琴、马友仙、全巧民、余巧云、肖玉玲、卫赞成、李淑芳,韩城秧歌传承人全格智,老腔传承人王振中、张喜民,皮影雕刻传承人汪天稳、王天喜,商洛花鼓传承人刘浩智、辛书善,镇巴民歌传承人刘光朗,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深,木板年画传承人邰立平,马勺脸谱传承人李继友,剪纸艺术传承人高凤莲,木雕艺术传承人马金财等数十位艺人,既是与我经常往来的好朋友,又是给我以民间文艺教育的好老师。
他们的功绩很大,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为其树碑立传,使其成果和精神,发扬光大,这是我应尽的义务和乐而为之的事,哪能不积极参与呢?
当我看到他们的传承事迹和巨大功绩生动地展现于这本书的时候,其敬重之情,便油然而生。这些在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灿烂的民间艺术,这些一直被鄙视、被歧视、被冷落的功绩卓著的伟大的民间艺术家们,在今天,终于有了他们的一席之地和被载入中国文艺史册的光荣和骄傲。
我极赞赏《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撷英》一书策划人的远见卓识!
我为此书给艺人们秉直立传而欢呼,并为他们祝福!
随着国家《非遗保护法》的颁布、施行,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希望有更多的记述、彰显、褒奖、颂扬广大艺人功德的书籍,入卷,出版!
2013.3.20.于陕西秦域文化传播
【乐于参加为艺人们立传散文】相关文章:
乐于山散文10-09
快乐的女人们散文欣赏10-05
参者,透也的散文10-06
题目为诸学合参的散文10-09
人们要把握当下莫等待散文欣赏10-06
记大舅和那些与他同辈的亲人们短文散文10-09
家乡的人们作文05-20
大人们的家规作文10-08
军训参训心得04-16
人们互相关爱的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