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安放之处的散文

时间:2022-10-06 15:03:45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灵魂的安放之处的散文

  《一》孝感的动人传说

灵魂的安放之处的散文

  很多年未曾去深究有关家乡那段美丽而神秘的传说,甚至于渐渐的淡忘在记忆里。

  在家乡,我的家始终是一个让人怀念的地方,它不同于家乡的那些传说。它是一个用手摸得到,用眼看得到的去处。某些时候,我自以为很坚强。当我眼里涌入了一幕幕熟悉的景色时,内心忍不住痉挛起来。一种柔柔的东西从四周包抄过来,只把人捂了个严严实实,似缠绵于母亲的怀抱里那般温暖。

  故乡以孝而得名,因此被称作“孝感”。相传在很久以前,董永家境贫寒,为安葬他过世的父亲,不惜卖身为奴。他的孝心感动了玉皇大帝的小女儿,七仙女。

  于是在我的家乡孝感演绎了一段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只可惜情深缘浅,仅仅成就了百日的美好姻缘。而那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倒成为了家喻户晓,老少咸宜的经典歌曲。

  《二》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处在孝感东北方向的孝昌县,是近年来中国大陆最为年轻的一个县城。在它的身后便是一处自然生态旅游区,双峰山,家乡人很少为此瞩目。不知因为谁说了一句附近没有风景的话语,让更多的人受到了荼毒与蛊惑。生生的放弃了身边朝夕相伴的美景,却一味钟情于爬山涉水,于他乡异地累了个身心困顿,却仍然乐此不疲。

  这次回家还是正月时分,仿佛已是年过月尽了。久居城市,眼中突然冒出了一片湛蓝的天空,心刹那间豁然开朗起来。风抚慰着阳光暖暖的洒在家乡的土地上,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在阳光尽情的舒展着筋骨。

  只可惜还没有到油菜花绽放的时节,若不然把身心投放于金色的海洋里扬帆起航,又是怎样的一种潇洒。在村前,有一座面积很大的水库,原是修来作抗旱蓄水而用的,却成为了我小时候玩水嬉戏的天堂。只是近几年当地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水库的四周圈起来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鱼塘,使原本的天然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若不是及时亡羊补牢,估计现在很难看见蓝天,碧水,青山隐隐,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了。在水库的下游,有好事者修建了一处著名的度假区,天紫湖风景度假区。那个地方我光屁股的时候便不知玩过多少遍,而今却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着外地人来游玩,趋之若矛。

  从前的我喜欢站在村前,眺望水库,大山。山青水碧,波光潋滟。总有几只不知名的水鸟在水库上空展翅翱翔。每当黄昏之时,一轮红彤彤的落日一直从山头滚到山下,直至微波荡漾的水面上。此时的水面呈酱红色,似有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致,更红于西天的那一抹抹彩霞。

  相对水库而言,与之彼邻的一座青山的命运也并没有好许多,当地民众无节制的开采石头,使原本绿树覆盖的青山变得满目疮痍,伤痕累累。 后来有环保部门出面保护,此山才得以幸存下来。此山有名曰牛迹山,他的名字得来不是纯属乌有,而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只是没有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那样被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了。

  山下原本是某一个朝代的都城,具体有或是没有,也只待历史学家去考察验证了。但山下的确有一处集镇称作太子村,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

  我想大约是某一朝代的某一个皇帝公子哥曾路过此处,或者避难于此,因此此地而得名。这是一处特殊的土地,种出来的大米与别处的大米有着截然不同的味道。它食在嘴中满口生津,香甜饱满。

  在孝感近一万平方公里管筹范围里,仅仅此处能长出正宗的太子玉帛大米。若不是龙脉之地,怎地就有如此的神奇?

  我想家乡人口口相传的故事应该自有出处。某一年,在离太子村不远处挖出了一块古代的墓群,据有关部门称,属于汉代某一皇室陵墓,只是年久失修,渐渐被时间淹没了,反成了老鼠毒蛇的天堂。此时猛一见天日,便倒成就了某些人升官发财的梦想。

  《牛迹山的由来》

  牛迹山的传说跟山下的村子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扯,也不知过了几世几劫,而今的山下反而变得萧条起来。而关于牛迹山的由来每一个家乡人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讲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相传,在山下住着一户人家,一个老汉养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早早结婚生子,小儿子却一直单身。后来老汉离开了人世,大儿子把小儿子分到了一边,几乎于净身出户。

  小儿子从小与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有着生死相交的感情。某一日,老牛突然开口说话。它告诉小儿子自己原是天上一星宿被贬下凡,现在劫数已满,需回天庭当差。临行之前想满足小儿子一个愿望。

  小儿子心地善良,只愿跟老黄牛继续相依为命,生活在一起。谁知老牛的话让刁钻的嫂子听见了,于是一心想把老黄牛困住,圆了她的发财梦才肯罢休。

  老黄牛被贬于人间,早无了神通。它在一日夜里,用嘴拱醒小儿子,让他拉着犁耙逃往他乡异地。小儿子借着星光,赶着老黄牛出了家门。谁知道大儿子闻讯带了人堵在了各个要道,无可奈何,小儿子赶着老黄牛朝山上而去。山高坡陡,且有树枝藤蔓阻挠,老牛拉的吃力,偶尔有一堆堆牛屎掉下来,小儿子并没有去理会,只是挥鞭催着老牛。

  后来那老黄牛实在无路可走,居然腾空而起,带着小儿子往天上飞去。

  人们不知道它们究竟去了何方,直至次日,有打柴者发现老牛所拉之屎竟是一堆堆金子。在老牛腾空之处,原是一大块平整的石头,石头上清清淅淅的出现了四个很大的牛脚印,从此此山得来山名:牛迹山。听老人讲,那块留有脚印的石头原本还在镇上粮站的一堵墙下,后来不知谁挖了去,从此就销声匿迹,不知所踪了。

  《四》灵魂的安放之处

  牛迹山在此之前有没有寺庙,没有人知道。但在此后,寺庙一度兴起,以至于成为了四方民众祈福还愿的圣地。它吸引着众多佛家弟子在此弘扬佛法,救万千民众于水火之中。

  只是从除四旧到文革之时,寺庙缕缕遭封杀,从此香火急剧凋零,先前的鼎盛时期一去不复返。劫后的寺庙只剩下断壁残垣立于风霜之中,任岁月无情的侵蚀,显得沧桑落寞,岌岌可危。

  近年来,有当地参佛者自愿修建了寺庙,且建筑规模一年比一年壮观。来此顶礼膜拜的朝山客无不虔诚执着,在一尊尊佛像面前诚惶诚恐,唯唯诺诺,唯恐一时语失而亵渎了神灵。

  我向来对佛抱有模棱两可的态度,佛是否存在倒不知何从考究。自是想只要一心向善,与佛何异。一位得道活佛圆寂之时,劝他的弟子不要再去寻找转世灵童。他说,那转世灵童说不定就在某个人的身边,每一个善良好心的人都可能是活佛的转世之身。

  家乡一直都保持着原来淳朴的面貌,人心如此,风景亦是如此。许多美丽的故事都被时间沉淀为沙,沉到了岁月的最深处 。我的村子就坐落在这个青山绿水的地方,肥沃的土地养育着勤劳善良的乡亲。

  历史为沉香,没有人去盘点,始终只会沉寂。故乡老了,故乡的人也老了。一辈辈的年轻人都怀揣着鲤鱼跃龙门的梦想,匆匆的离开的乡村,向着梦里的都市而去。

  故乡只能在那里寂寞的矗立,一直到老。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怀念自己的故乡,但是到老的时候一定会想。一个念家的人,有时候人即使离开了,他的魂却留在了那里,久久不肯离去。

  一个人若没有了魂,便是心死了,哪里来精气神?一棵看似正常的大树,每到春天仍会生枝发芽,精神抖擞。但岂知那树已经被时光掏出了一个看不见的大洞。风可以灌进去,雨可以灌进去,老鼠可以爬进去,唯有阳光照不进去。像一个没有魂魄的人,浑浑噩噩于世上。

  我不想作那被岁月雕琢的树,看似枝繁叶茂,其实早已饱尽沧桑了。 故乡真的很美,大约是去的地方多了,被他处的袅绕蒙蔽了双眼。即使在深夜,不肯睡去。那不是失眠,而是我怕睡着了,错过了这样美丽的夜晚。从今之后去了别处,双眸怕再也触摸不到如此美丽斑斓的星空,双耳再也听不到屋旁竹林里鸟儿清脆的歌声。

  我常常去家乡的寺庙游玩,不为虔诚,只为沾染一点佛气。每年二月青草起时,牛迹山周围的村民自愿请来他处戏班子,在山脚一平地处搭起一个戏台。那几日故乡天天会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景象,山上山下无不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看戏的,做小买卖的,捏糖人的,烧香还愿的……

  人们似乎在那一刻把积郁全部抛洒而去,心里只剩下了春意,阳光。有佛曰:一念起千山万水,一念灭,沧海桑田。人生莫过于如此,万般皆在一念之间。心藏信念,处处皆春了。

  远处的风景不为不美,却终归少了一股亲呢柔和之情,哪似在家乡,便是听到一声貌似土里土气的方言俗语,看到了一树刚刚发芽的柳枝,也似回到了梦中一般,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美。

  因为我的魂留在了故乡,有了魂魄的地方岂能不美?

【灵魂的安放之处的散文】相关文章:

安放灵魂倒影的湖泊的散文10-07

散文 青春无处安放10-06

青春这样安放的散文10-06

赎回灵魂散文10-05

洒脱的灵魂散文10-07

灵魂善恶散文10-06

回眸之处泪花闪烁散文10-06

今夜,我的相思何处安放散文10-10

让灵魂得到安宁散文10-06

抚慰灵魂的震颤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