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散文

时间:2022-10-06 14:49:49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拜访散文

  在中国,清明节是个古老而又特殊的节日,这是一个“走亲访友”的节日,它的特殊在于是生者对逝者的拜访。

拜访散文

  对于那些离去的亲人,不管你是否见过,与自己生活过的也好,几百年前的老祖宗也罢,在这一天,大多数中国人都要前往墓地、陵园等,祭拜自己去世的亲人,以及各类英烈们,隔着两个世界,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一天,所有的亡人都享受神的待遇,香火、供品等。为了让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不受穷,烧点纸钱是应该的,现在的纸钱做得好,除了人民币,还有美元和英磅。祭品是少不了,农村里备得更周全,全鸡、猪肉、白粿、米酒、香烛鞭炮等,往往要挑一小担。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点上香烛,然后锄掉四周及墓埕的杂草,为坟墓培上新土,再将纸钱焚化,燃放鞭炮,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回家时再折几枝嫩绿的新枝带回家插在门边,祈求平安。

  记得小时候,每年冬至都要随父亲前往奶奶墓地,祭拜她老人家然后扫墓。在我们家乡,扫墓有冬至的与清明的,冬至扫墓的要多些。父亲给奶奶扫墓的祭品是很简单的,香烛鞭炮自是少不了,祭品却很简单,仅备些水果而已。父亲是个无神论者,说意到就行了,有些传统不能免俗。

  父亲是个乐观而又豁达的人,想起父亲生前病重期间,当他听说为他选造的墓地位置时,竟露出了欣慰的笑脸,还说那地方是他昔时经常打猎钓鱼的地方,正合他意。并说他过世后,扫墓不必也在冬至,因为冬至要给奶奶扫墓,就定清明吧。也不要弄什么祭品,几个水果几串鞭炮,有个意思就行了。我知道,父亲是军人出身,喜欢倾听鞭炮的脆响声,更何况他是个爱热闹的人。

  清明来临,一种无名的思绪四处弥散,深藏于内心的缅怀之情,止不住流淌出来。亲人的音容笑貌又在眼前闪现。满山的鞭炮声,是对逝去的深情呼唤。

  清明,是一个难忘亲情的节日,缅怀与重温同在,这一日,许多远游的人都纷纷赶回,祭拜自己离世的亲人;这一天,就算风狂雨恣,或是寒风冷雨,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两个孤影,跚跚独行。在清明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也正由于常常是阴雨天,唐代大诗人杜牧才能写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样的千古绝唱。

  现代人扫墓,大多数人已没了古人那样的情怀,特别是在城市周边的各式气派的陵园,每年的清明上演的是一出出炫耀排场的闹剧,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各种小车云集陵园脚下的停车场,硬像个车展。可以光宗耀祖的人在这一天出尽风头。整个陵园像个游园的公园,清明就算是下雨,有这些吵杂的人群,这清明节还是清明节吗?清明是需要让人静思的日子,需要默默与亲人的灵魂交流、诉说。

  多少人奔赴在清明的路上,有几人心怀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那样的感受?

  年复一年的清明,传承着一个家族不老的故事,一代代人的拜祭,悲情淡了,亲情却浓了。这一天,又常常是家族聚首的日子,共同的亲人,凝聚着血浓于水的情感,漂泊异乡的游子回来了,站在亲人的墓前,诉说无尽的怀念。

  离开父亲的墓地,阳光正浓,像父亲的笑容,洒满这个春天,清明、清明,清明的山水,清洁明亮,心底弥满的幽幽愁绪和淡淡的哀愁,一扫而去!

  因为有了这样一年一度的拜访,很多想不开的事都能释怀,面对生活,更能从容平和。

【拜访散文】相关文章:

拜访王巧兰女士散文07-11

客户拜访总结11-01

关于拜访的作文10-06

拜访客户总结04-27

拜访客户心得04-28

客户拜访心得体会07-05

业务拜访心得体会04-19

拜访客户总结14篇04-27

拜访客户总结(14篇)04-27

拜访客户总结(精选15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