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禅悦花开散文

时间:2022-10-06 13:41:33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天柱山:禅悦花开散文

  大自然的存在,时时仿佛是一种召唤,激发人们的智慧。禅宗追求的就是由观照自然而复归自然的禅悦境界,因而有“何处青山不道场,哪方水波无禅机”之说。

天柱山:禅悦花开散文

  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唐宋时代的禅师们特别青睐舒州(即今安庆前身,州治在皖城,即今潜山县城)的皖山皖水。笔者梳理发现民国版《安徽佛门龙象传》遴选入传的唐宋最著名禅师35人,其中冠以“舒州”者10人,另有2人明属舒州却被漏冠或错冠;历代《僧传》《语录》《灯录》及各种禅宗典籍,常常可见冠以“舒州”的禅师难计其数。这个现象早为桐城派大师姚鼐所关注,他曾经指出:在舒州与黄州之间,千余年来,独禅僧俊雄肩背交而声相应和,其门徒遍天下,莫非是这里的山川奇杰之气,蕴育所致吗?!

  应该说,姚师之言说到了关键,皖山天柱屹然一方,涵盖八县,古岳胜境既具北山之雄,又兼南岭之秀,峰奇,崖险,石怪,洞幽,无不显现出一种禅的空灵与恬静、悠远与超然、最宜禅家从外在的自然中返观人心内的本然,从而达到一种直观觉悟。加之这里曾受楚文化的影响,楚文化富于哲理思辨与自由玄想的滋养,使天柱山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条件与土壤,极益于禅宗落地生长。

  追溯禅宗传播过程,显然与佛教自北向南的发展路径相契,而天柱山所在地舒州正处于中国南北过渡的正中位置与交通要冲,在唐宋朝属上等州,一度还成为淮南西路(相似于今天的省级建制)宪司(即最高司法机关)衙门驻地,是这一带重要的行政与文化中心,包括舒州长官在内的许多士大夫都有向禅崇佛的倾向,因而许多禅宗大师往来之间,纷纷看中这一风水宝地,开辟道场,习禅弘法,故而舒州不仅成为禅宗早年开基发源地,而且还成为禅宗鼎盛期出现的最大宗派———临济宗培养人才的核心基地,藉此向全国输出大量人才,传递出“舒州禅”的整体形象。

  一、山谷卓锡,解缚第一圣境

  由皖城入天柱山的第一个景区就是三祖寺,山麓一峰独秀,翠黛苍郁,人称凤形山,三祖寺即坐落其间;东西两侧岗峦逶迤伸展,形成合抱之势,惟留山前一天然谷口,山左深谷中有一清泉,潺潺流出,即潜阳十景之一者山谷流泉,泉入潜河,河水如带,塔影横江,梵音阵阵,一派禅林气象。

  三祖寺的前身为山谷寺,寺名当与地形相关,更与南朝神僧宝志有关。宝志曾被视为“异端”而入狱,至梁武帝即位,方获下诏解禁,天监四年,受到尊崇的宝志师几乎与白鹤道人同时提出前往天柱山建立道场的请求,皇帝不好偏向任何一方,即让二人去斗法,“得者居之”。道人驱白鹤先行一步,正准备在山麓之间停止下来,忽然听到空中有锡杖飞舞的声音,受惊吓而飞走,然志公的锡杖正好就落下立于山麓之上,即今山谷寺所在山头,梁武帝即赐名“山谷寺”。后志公被武帝立为国师,97岁圆寂,葬于钟山,即今南京灵谷寺。

  山谷寺在岁月的淘洗中,更以“三祖寺”之名垂播于世,到了宋朝竟获得“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的称誉。

  三祖者,乃北朝人,俗姓姬,40多岁时参见二祖慧可,在洛阳光福寺受戒,并获赐法号僧璨,二年后受师暗示,南下避法难,后与南下的师傅会合,往来于司空山与皖公山之间,住山林,吃野菜,餐风露宿,隐行穴居,十多年无人知晓。这期间受衣钵印行得道,至隋文帝开皇十年,即公元590年,僧璨正式驻锡山谷寺,公开传经布法;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于寺前法会大树下为四众说法时合掌立化,门人建“立化塔”以为纪念。

  千年古刹三祖寺如今尚存三大镇寺之宝,即《信心铭》、觉寂塔、解缚石。《信心铭》的问世是三祖打破“不立文字”传统的创新之举,全文共144句,576字,全篇的总论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意思就是求得真理并不难,最大的困难在于观念之累,人们总是妄想分别,挑挑拣拣,取舍寻觅,其中心思想在于传授“心法”,旨在教人明心见性,不可执滞两边,“二见不住,慎勿追寻”“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其所宣传的“放之自然,任性合道”的修行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三祖寂灭一百多年后,有一位被贬到舒州的唐代官员李常,取出三祖遗骨火化,得五色舍利三百多粒,并捐自己俸禄为三祖建造舍利塔一座。后唐肃宗敕赐山谷寺名“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唐代宗赐名三祖舍利塔为“觉寂塔”,谥僧璨号“鉴智禅师”。

  史载,年仅13岁的道信于隋开皇12年(公元592年)来礼拜三祖,师徒间在达摩崖下的巨石上有一段精妙对话:

  道信说:“愿和尚慈悲,传我解脱法门”,

  三祖说:“谁捆了你呀?”

  道信说:“无人捆绑”!

  三祖说:“那你还求什么解脱呢?”

  听了这一反问,道信豁然大悟,三祖即收其为徒,后来还把衣钵传予道信,信即为禅宗四祖。为纪念这一禅门盛举,后人特在石上刻下“解缚”两个摩窠大字。这段公案寓意深远,说明凡人苦恼乃庸人自扰,只要放下,达到“无我之境”,自可获得解脱,由此三祖寺便成为中国第一解缚圣境。

  二、天柱家风,牛头禅缘舒州

  禅宗二祖、三祖、四祖一脉相承地在舒州天柱禅修弘法,以其独特的方式,培养禅法种子,改头陀行向丛林化发展。其中以金陵(南京)牛头山立宗定名的“牛头宗”,就是四祖道信门下旁出一支的法脉。该宗以“本无事为悟,忘情为修”,极具老庄玄学化特点,其禅法对六祖慧能禅最终集大成是有影响的。

  牛头禅似乎对祖庭天柱山崇拜有加,不少牛头宗大师相继来天柱山。唐武德年间,一位华姓的曲阿(今江苏丹阳)人,放弃郎将武官之职,毅然入舒州山谷寺从宝月禅师出家,法号智岩,他在山谷中打坐入定,山水暴涨仍怡然不动,曾经与智岩为伍的官员闻讯赶来劝他还俗,可他说:“我形虽似癫,但精神上是清醒的,你们追名逐利,痴迷荣位虚华,一旦死至,慌忙都来不及,这才是真正的不觉悟啊!”贞观17年(643年)这位出家人离开皖公山,还归金陵入牛头山拜法融为师,受其化道付法,成为牛头宗的第二世。

  无独有偶,若干年后,牛头六祖慧忠门下又出了一位冠以“舒州天柱山崇慧”之名的大师,以独创“天柱家风”而闻名于世。史载,崇慧于唐乾元初(公元758年)往舒州天柱山创寺,永泰元年(765年)代宗敕赐号“天柱寺”。寺位于天柱山东,屡遭灾毁,如今正在复建中。

  崇慧大师在天柱山演道22年,大历14年(779年)7月22日归寂,起塔于寺北,即今天柱山东的玉镜峰下。

  牛头禅法与四祖道信乃至三祖僧璨思想有诸多相通之处,在佛性论上,不仅同样主张众生本来是佛,“有情有佛性”,而且还提出“无情也有佛性”,牛头一祖法融就说:“道无所不遍,草木之类也本来合道”。崇慧弘扬这一思想,专以咏唱天柱风光为喻来开示弟子,进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天柱家风”。就在天柱寺侧的讲经石旁,大师曾经这样开导弟子:

  僧问:如何是天柱境?

  师曰:主簿山高难见日,玉镜峰前易晓人。

  问:如何是天柱家风?

  师曰:时有白云来闭户,更无风月四山流。

  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也?

  师曰:潜岳峰高长积翠,舒江明月色光辉。

  禅不说破,意在言外。崇慧所比所兴者,无不是天柱山中日常所见风物,言语平实,却不乏弦外音,既通俗又优雅,不失为医治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

  三、太平境出,杨歧风靡天下

  天柱向东南分脉,形成一系列的低山丘陵,其中有一支延伸至舒州城即今潜山县城,古称彰法山,亦称太平山,唐宋时这里松林茂盛,梵宫数处,尤以太平寺、兴化寺、彰法寺闻名于世,而今遗存只有一座太平塔,塔高43米,四方八角,重檐楼阁,蔚为壮观。

  太平寺最值得骄傲的一段历史在北宋末,其时太平寺成了培养杨歧派人才的大本营之一,以致于有“太平家业在,千古袭杨歧”之誉。

  中国佛教在唐末五代迅速兴起,其主要标志就是禅宗崛起壮大,进入宋代以后,禅宗迎来鼎盛期,发展成为中国佛教中的主流派别,儒家宋明理学及道家之性命双修,也无不受它的酝酿而成就。

  在禅宗五家中,临济宗成立较早,影响最大,队伍最庞大。该宗的杨歧派在北宋末所以能迅速推向各地,成长为临济宗的主流,就与舒州有关,杨歧派下一世的白云守端来舒州培养出了法演这样一位“天下第一等宗师”,通过法演又带出了佛眼清远、佛果克勤、佛鉴慧勤等号称“南堂三佛”的大师,进而又带出一系列成百上千的大师,以致到南宋后期,临济宗几乎全属杨歧派。

  据清康熙《安庆府志》载,杨歧派创始人方会的嗣法弟子白云守端从江西渡江来舒州,守令慕道,请他主持太平寺及法华寺,后住州内白云山海会寺。法演和尚来守端门下参究省悟,终得印可,然后依次在舒州的四面、太平、海会三处住院27年,晚年才赴湖北黄梅五祖山。

  法演在舒州城郊的太平山太平寺的重要禅话被门人整理为《次住太平语录》传世,他常以“太平”自称,吸纳禅宗各家之长而为已用,将尽“本分事”的修行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结合本地风光景物,唱诗作偈,开示学人:

  僧问:“如何是太平境?”

  师云:“数层宝塔侵天起,万本乔松匝地寒。”

  僧问:“如何是白云境?”

  师云:“七重山锁潺水。”

  上堂:“此个物,上拄天,下拄地,皖口作眼,皖山作鼻,太平退身三步,放你诸人出气。”

  法演所举皆舒州皖山景物风光,以此证见禅之于自然万象之诗情画意般感受,说明禅本来就不是神秘的,而是平易的、生动的,他取譬身边景,说身边事,贴近生活,使人“收视听,塞邪僻,忘利害”,于潜移默化中得道。如此宗风自然传播广远,无怪乎法演成为让杨歧派超越黄龙派的核心人物,化用其祖师的话来说,法演犹如一颗明珠,一旦尘尽光生,便能照破山河万朵。

  注:作者系安庆师范学院研究员,安庆皖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庆禅宗研究会副会长

【天柱山:禅悦花开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随心而悦10-06

古韵禅修十字花开散文10-06

听友人说禅散文10-10

花开那年散文07-11

花开经年散文10-05

风吹花开散文10-06

花开的约定散文10-05

聆听花开散文10-06

花开盛世散文10-06

梧桐花开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