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塘散文

时间:2022-10-06 13:47:14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江河湖塘散文

  被我多次提及,并一向视作孩提时代精神摇篮的北湖,最近发现,她很可能是解放初期被人工挖掘出来的。

江河湖塘散文

  那幅解放前的手绘城区地图,上面根本没有北湖。

  记得那时候,不少大人把北湖称作白水河,唯有我们这起喜欢玩水的小不点儿,喜欢北湖这个名称。我们心目中,也许湖比河更有趣味。

  不过,手绘地图上却有白水河。

  看上去,白水河似乎比浦阳江狭窄许多,说不定只是一条便于排水的小溪流。

  白水河起自当年的北门头,按现在的方位,在人民路与大桥路交叉口东北缘的那个地方;流向朝东偏南,至如今的电力局北侧与浦阳江汇合。

  北门头肯定不会是白水河的发源地,她的西边,极可能有个地下水道,与县龙山那边的山水连接。也就是说,白水河当年是一条排水渠道,说不定也是人工开挖出来的。

  白水河消失了,却出现了一个不小的北湖,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张手绘地图上,诸暨火车站当年建在北庄畈上。相关资料曾经有过浦阳江决堤以至火车站遭淹、铁路中断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火车站与部分铁路路段移位到了县龙山东侧。

  来个“合理想像”吧:建造火车站,以及填高铁路路基,需要大量的泥土。于是,就近取材,在北庄畈西面,挖出了一个水塘,这便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北湖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实际情况如何,有待查证。

  白水河消失之后,山里下来的水怎么办?

  七家岭脚有一个小塘,种着莲藕,因此我们名正言顺地叫它藕塘。山水下来,最先到达的就是这个藕塘,而藕塘的边上又生出一条小溪,蜿蜒着流到铁路近旁,那里有个丈余见方的水汪,水汪向东,是两个穿越铁道路基的涵洞,涵洞的出口处自然又有一个水汪,然后水流转弯向北,款款溪水穿过两边的菜地棉田,差不多也就几十米吧,突然隐入地下,默默地穿过马路,注入北湖。

  半路上,小溪曾分出一条支流,与两个小塘相接。这两个水塘,南边的才丈余见方,附近居民在此洗刷马桶粪桶之类,俗称马桶塘;北边的稍大,平时大家都在这里洗菜淘米汰衣服,好像暨一大队还在这个水塘里养鱼,所以也有人叫它养鱼塘。

  每年汛期,山水丰沛,溪流暴涨,平日水浅得连脚背都没不了的涵洞,常常被滚滚溪流充满。不过,无论水势多旺,溪水似乎从没有漫溢上田地的机会,想来,是全让北湖给吸收了。

  家住北湖边上时,从来不曾有过“涨大水”的恐惧,即使连天暴雨,有时会有内水漫上路面,也是很快就能消退。北湖功不可没。

  似乎也没见过北湖泛滥成灾,我想,这得归功于当时城区的排水设施,虽然,我不知道北湖直接将水排入浦阳江的途径在哪里。

  房东爷爷曾经跟我说过,老城关的水系是相通的,城里的内水,通过一环紧扣一环输送,最终流入江中。

  北湖肯定有个排水管道,除此之外,它又与南面的火神庙湖相通。

  火神庙湖没有北湖那么大,略呈条状,南北向可能是东西向的四五倍。

  有件事很想不明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火神庙湖上建了一条东西走向的钢架桥。至少我觉得,这座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桥的西边确实可以算是交通要道,桥对面的胜利路却连热闹都算不上;再说,从湖西沿北到东岸,步行也不过几百米的路程。

  北湖与火神庙湖的存在,使得那一片地区,全像如今的浣纱路一样,仅西则有屋。比方如今的人民中路中段,原先是半爿街,东侧整排整排的房子地基,以前全是湖水。

  火神庙湖北边邻近大桥路,南缘则靠在红旗路的边上。

  现今暨阳街道所在地大门西侧,原先有一座小桥,名唤采芹桥。

  火神庙湖经采芹桥下与南面的琵琶湖相接。琵琶湖更像一条小河,两岸都有人家,给人的感觉,这里才像江南水乡。

  琵琶湖到了横街附近似乎又隐入地下,等它“重出江湖”,相连的便是郦家祠堂湖了。

  再南面,与郦家祠堂相接,以前还有一个三官殿前湖,它早已让岁月淹没,难觅踪影。

  几十年之后的今天,无论北湖、火神庙湖,还是采芹桥、琵琶湖,统统化为历史,唯有郦家祠堂湖依然还在那里伴着寂寞千秋的西施,尽管,看上去,湖已瘦身不少。

  常常地想,郦家祠堂湖的存在是否能算一种象征,它向我们表明,暨阳老城区,至今还有一泓碧波,至于碧波有多清澈,只能忽略不计了。

  湖塘已然不见踪影,幸亏诸暨还有一条被我们称作母亲河的浦阳江。

  浦阳江,多少年来,滋润着两岸的生灵,也给了诸暨人特有的荣耀——因了西施,因了西施曾在这里浣洗过美丽的轻纱,便又有了世间无双的美名,浣纱溪,浣纱江,浣江。

【江河湖塘散文】相关文章:

琅江河畔纵芜菁散文10-05

石湖的夕阳散文10-06

鄱湖轶事散文欣赏10-06

游碧阳湖散文10-06

秀美杉木湖散文欣赏10-06

散文那湖.那桥10-06

写天鹅湖的散文10-08

天堂边的石湖散文10-05

青海湖之行散文10-07

湖洲上的古石桥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