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寻踪觅迹西山行散文
西山脚下,杨家四方,毛栗牌上,鹅拱包旁。当年曾是为我们源谭小畈区老百姓日常生活提供柴火源泉的地方。
春捡干柴,夏打青槎,秋砍茅草,冬挖桩蔸。四时交替,薪柴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那时,物质匮乏,生活单调,农事之余,邀三五伙伴,上山打柴,混日一天,瞬息而过;柴挑回家,干柴烈火,烧煮得可口饭菜,食之饮之,也颇感满足;多余的柴火堆在一处,越积越高,后来居上,观之玩之,更是一乐。
一般凌晨出发,吃饱早餐,带点干粮,扁担上系几条草绳,脚上穿上自家编织的草鞋,趟公路,越长塘,经沙墩,绕过犁头尖,直奔小麦田。小麦田者,乃峻岭脚下的唯一的一块平坦之地。其田埂是打柴人必经之路,路的右边确有几块肥沃的小田,由于气候与水利使然,只能种一季小麦,故而自成其名。田的上方有农户一家,瓦屋数间,不知道哪一代的主人叫李松柏。小麦田的左下方是悬崖峭壁,崖下是百丈深涧。
在小麦田稍事休息,就跨过一条全石以为底的小溪,开始登攀一道名曰江踏子的长岭。所谓江踏子,顾名思义,是岸上之人下到海与江的级石。相传不知多少年之前,此山之南的丘陵与平地是一片名位西海的汪洋水域,江踏子就好像是下海的码头。江踏子全长大约三华里,路线时拐时直,坡度时陡时平,路基时凹时凸,大部分由石级组成。在江踏子中途,有一口天然之水井名曰女儿井,井水清澈见底,丝丝见甜,可供来往行人及打柴之人嘴干解渴之需。
两年前,皖溪东流先生曾在博上发了一张《西山远眺》图片,老骥骨奇先生为此成诗一首。触图生感,见诗抒情,鄙人亦写和诗七律一首以响应之。其中最后两句为“四纪春秋弹指过,焉知彼岸是何天?”于是便萌发了前往故地一探究竟的心愿。
昨天,即公元2012年11月11日,雨后初晴,万象俱新,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我与皖溪东流诚邀亲友际太,计三人前往西山故地重游,初步实现了这个夙愿。
昔日的沙墩已不复存在,上面已建起了三列两层漂亮的民房。通往小麦田的路的上半段,完全被巴茅荆棘覆盖得严严实实。巴茅的杆子粗得像小树枝一样,使得携带的镰刀失去了用武之地。我们三人只好在巴茅的底下不大的空间里匍匐蜗行,脸上、手上皆被锋利的巴茅叶子割得鲜血直流。有的地方路上出现了滑坡,一不小心即可能坠入下面的深涧里。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封闭在与外界隔绝的巴茅丛底下,浑然不知道身在何处。这样爬了一段时间,伸头一望,眼前出现了一块大面积的被巴茅覆盖得场地,我们估测,这该是小麦田了。小麦田已完全彻底的失去了我记忆中的面貌,李松柏小屋也荡然无存。
循着往日的记忆,我们试图找到那条小溪,即有可能上到江踏子,喝一捧女儿井里清澈的泉水。但无论如何也寻不着以前那条路。我们只好放弃原来的计划,在山的这边,径直在没有路的杂树林里向上攀登着。
这样大约攀行了两三里路,到了一个名为朝阳庵的遗址废墟之地。这是一个流传着美丽凄凉传说的神秘地方,我们的精神突然为之一振。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本县青楼学子徐尧莘曾在此庵就读。一个秋天的傍晚,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徐尧莘读书正似些无聊赖之际,随口吟出诗句“细雨洒芭蕉,孤灯独自熬”,语音刚落,却突然听到窗外有一女子之音柔声应对:“不嫌奴貌丑,陪你过今宵。”徐尧莘抬头一望,一张美丽姣好的女子面庞出现在眼前。在经历过一番周折后,遂与该女子成就了一段宿世姻缘。此后,凡夜间就寝前,女子便将一香气四溢的珠子从嘴里吐出让徐含于口中,天亮即收回窅然离去。此女子实则一青狐精(状似毛狗之类的野兽)所变,口中之珠乃吸取人之千年精华气血而成。其结果呢,一说该物是为了继续吸取人之精血而化成美女对人投怀送抱,后被一老和尚看破机关,得和尚暗示,徐尧莘将珠子吞下,女子遂现出青狐原形,倒地而毙;一说双方日久情深,女子被徐的刻苦求学精神和相互间的情爱所感动,为助其取得功名,甘愿献出千年道行成果,让徐尧莘将珠子吞入腹中,女子即现出青狐原形,亦死。总之,无论哪一种说法,女子确是死了,徐将其厚葬于庵边,早就听说“毛狗坟”遗冢坟垒犹在。比较熟悉这个掌故的堂兄际太指着一丛被茅草遮盖的小丘说,这大概就是传说中毛狗坟。啊,好一个人狐之恋的凄美爱情故事,我曾有诗吟咏此事:“衰草枯杨暮色天,书台无觅旧时颜。芭蕉夜雨儒生梦,一缕精魂荒冢圆。”
我们在这片废墟上盘桓、休息了一会,发现四周均没有路,似乎被困在这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孤岛上。再往上,一直没有搜寻到一条哪怕是荒芜的小路。经过江踏子到窖坟,上大岗,过仙人坝终点大雾寺的原计划只得搁浅。时近正午,饥肠辘辘,必须寻找到回去的路,但寻遍半个山头也未找到。我们的心里突然不约而同地冒出了鲁迅的一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于是,朝着南方,朝着源谭街的方向,再一次披荆斩棘,从犁头尖的山脊上向下摸索着,冲撞着,居然也踩出了一条荆棘小路,终于圆满地结束了这次艰难而愉快的西山之行。
回来以七律一首赞曰:
古稀犹逞少年豪,故地重登鹅拱包。
斩棘披荆寻旧路,钻头曲腿忍酸腰。
今朝女井徒空解,往夕孤灯独自熬。
莫怪山公如许变,山公见我亦惊瞧。
【寻踪觅迹西山行散文】相关文章:
西安行散文10-06
心灵浅行散文10-05
清晨行步散文10-05
秋月山行散文10-06
夏日则岔行散文10-08
且行且珍惜散文10-10
渐行渐长散文10-06
渐行渐远散文10-06
浮华影、浅浅行散文10-05
更向丛林深处行散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