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清音散文

时间:2022-10-06 09:40:22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山水有清音散文

  春光明媚的三月,在临沭文化局朋友的带领下,开车直达临沭境内的冠山,山上气清景明,蕴育着一片生机。

山水有清音散文

  踏着曲曲折折的石板小径,在竹林云海间,耳畔传来清脆的丝竹声,如聆听仙乐般悦耳舒畅,吹面不寒杨柳风,人已有了几许陶醉。主人引领着我们进了山门右侧一间精致的书画茶社,茶艺师为客人表演起了茶艺。一杯冠山的玉翡翠红茶端起,顿觉香气扑鼻,满室清香。笔墨纸砚已经铺就,盛情的杨老师让我为冠山泼墨题字,在几位书画前辈大师的面前,我怎敢舞文弄墨,心中虽已打好了腹稿,却迟迟未曾提笔落墨。

  入冠山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几位名人的石雕。导游小姐介绍说周代楚康王大夫尹喜曾来到冠山隐居修炼。提到尹喜,我脑海中自然联想到老子的《道德经》。

  “这么一座名不见转的小山,‘关尹子’会来此处修道成仙?”我疑惑地问导游。

  导游为我讲述了《史记》中记述的一个故事:老子久住周都研究道德学问,后见周朝日渐衰败,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老子说:“您是大学问家,就要隐居了,实在太可惜啊!请勉为其难为我们写本书留念吧,权当是过关买路钱?”当时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上下篇,阐述道德的内容,共5000多字,然后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这本书就是流传几千年的《道德经》。老子的隐居地没有人知晓,而《道德经》的策划兼传承人尹喜却隐居在冠山。我想关令尹喜一定是热爱文化,喜欢山水之人,他盛情地请老子写书留念,或许当时仅是一句玩笑,但他的这一举动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请问导游,关令尹喜亦喜欢隐居,他隐居时是否带着《道德经》在冠山研读呢?”我好奇地追问。

  “这位先生请不必着急,下面自有答案。”导游微笑着告诉我。

  介绍完尹喜的故事,导游见大家饶有兴致,又隆重推出了冠山另一位隐居的文化名人西汉名将张良。秦末汉初的有一位军事谋略家“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张良。张良被誉为“谋圣”,他的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与文圣孔丘、武圣关羽、诗圣杜甫等人一起并列为中国古代的14位圣人。提到汉初四杰的张良,不得不使人联想到另一位临死前发出“兔死狗烹”慨叹的悲剧人物韩信,可谋臣张良为什么能够独善其身呢?难道是冠山山水神明的庇护?

  历史总有这样的经验教训或规律:历代君王在创业打江山的时候,正是用人之际,会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在此时会得到尊重和重视,君王可以和臣下一道同甘苦共患难去打天下。然而,一旦功成名就之后,君主们却不能和功臣们一同分享胜利的成果去坐天下了,他便会疑心昔日的功臣“功高盖主”,怕功臣会威胁他的王位,“卸磨杀驴”是历史的必然。历史上开国功臣大多数结局都很悲惨,善始善终者很少。

  功成名就的张良不贪功,晚年很清醒,很少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深知自己主子痞子个性,生性多疑的刘邦迟早会“卸磨杀驴”,过起了明哲保身隐居冠山的生活。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这样不仅免除了兔死狗烹的下场,也免除了权力的倾轧;真正隐居的人无非是看破红尘名利的一类人,如佛家的清教徒;还有就是时运不济,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文人士大夫;纵观历史,另外有一类是功成名就式的隐居,他们多是清醒的世外高人。

  思绪像脚下的溪流一样,正汩汩地流淌着,谈笑间,已过了千年翠竹宝泉,踏过九曲芦苇荡回廊。气喘吁吁地爬上了大学士苏东坡题写的“紫气东升”七真殿,来到了一开阔的空地。一块巨大的石头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位先生刚才的问题有了答案,请看关令尹喜隐居研读的《道德经》。”

  导游小姐指着面前的巨石,讲述着巨石上龙凤呈祥的天然图案。原来石头上刻着当代著名书法家胡石的行楷书——《道德经》全文,令人叹为观止。

  摩崖石刻旁尹喜亲手种植的千年银杏树,更像一位得道的世外高人,挂满了人们祈愿的红色彩带,树冠愈发苍古遒劲。七真殿上香火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抚摸过乌桕树,看过降龙木与黑紫檀树,已接近中午,我心中一直企盼着能见到当年张良与徐庶修炼成仙的仙人洞。

  亦步亦趋攀登仙人洞的石阶,文化局李局长讲起了仙人洞的传说。

  传说张良与徐庶有一天正在山上修炼,山脚下一位妇人带着小孩锄地,小孩肚子饥饿哭泣,他的母亲吓唬他说:“你不要哭,再哭被山上修炼的神仙听到,把你带走。”

  正在修炼的张良与徐庶听到了妇人与小孩的对话,心想神仙修炼的地方岂是人间凡人能够看到的。立即羽化成仙而去,只见他们身后修炼处轰然一声,炸开了两个大裂缝,成了二处洞窟。

  看着仙人洞,坐在洞前面凉亭处小憩。李局长告诉我,这是一代伟人刘同志曾经写“冠山仙境,福地洞天”八个秀美墨宝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刘同志临时受中央指派,秘密来山东指导协调工作,戎马倥偬的他被冠山美景吸引,曾登临过冠山,题字高度赞美冠山。只可惜功成名就的一代伟人,人生晚年蒙冤含恨屈死。冠山如仙境般的山水虽然向其发出了真情召唤,一代伟人并没有真正读懂山水,实令人惋惜。

  参观完冠山,站在山门前,眼前一片清朗,和煦的春风更大了。模仿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借着主人盛情的酒宴,微醺中得《冠山铭》一篇,算是对冠山之行题字落墨的留念。

  冠山茂竹修林,涧谷清幽,东夷道教圣地,千年人文蕴育,宜隐可居。简约而内涵,足可修身养性,亦能陶然怡情。仙人羽化远去,伟人墨迹尚存,今人虽无法羽化成仙,然少长咸集,得同道知音,品文化盛宴,足可畅怀游目叙情,亦可悟人生大道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需脱俗,有情趣则灵。

  呜呼,宇宙苍茫,时光如白驹过隙,欢娱时短,踌躇足力烦心。

  山水无丝竹,读懂投簪有清音。

【山水有清音散文】相关文章:

故乡的山水散文10-06

山水之间的散文10-05

遇见,于山水之间散文10-06

山水碧峰散文10-06

山水间的野趣散文欣赏10-05

不负山水不负城散文10-06

山水深处散文欣赏10-05

山水不远隐眉间散文10-06

闲游虹山水库侧记散文10-06

为山水神韵生日献礼散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