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水线散文
这是京包线铁路上的一座铁桥。桥架已经不在,只剩下光秃秃的桥墩孤耸在湖面上。
毗邻的新桥就像一架硕大的铁笼子横亘在桥墩上,钢筋铁骨泛着灰褐色的暗光,偶尔经过的火车苍龙般穿行其间。
旧桥墩等距离的朝天戳着,在宽阔的湖面上洒下了一串儿美丽的省略号。靠近岸边的桥墩表面粗糙,有的已经露出了体内的沙石,显得斑驳沧桑,只是那水线的印痕白刷刷的清晰醒目。明显的比对出,现在的水面已经低了五六米,新建的铁路桥悬在空中飞架天堑,旧桥墩下宽上窄显得那么瘦骨嶙峋。
站在湖岸,打量着新铁桥和旧桥墩,岸边的芦苇蒲棒依旧,只是少了翻飞的水鸟;海棠果还是红彤彤的,只是脚下的土地原来在水中;铁路边的老房子依旧,只是物是人非感觉空落落。是的,三十多年了……
京包铁路在建国初期是贯通国土东西的大动脉。这座铁路桥是火车出京西行经过的第一座水上大桥,全长一公里左右,东西向横跨在官厅湖上。桥是苏联老大哥帮助设计建造,就连附属的房屋都是苏式的宽屋檐,看上去别具一格。为了这座桥,单门配置了一个日常维护的桥梁工区,还有专门的武警守桥部队,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老铁桥上方敞开,双轨单向行驶,两侧是很窄的人行道及护栏。人们要是有事过桥,非得有单位的证明信才允通行。为了方便当地的百姓出行,客运列车专门在此设立了一个临时停靠站,停站的时间是三分钟,正式的火车站两头据此都在十来公里。当时父辈在铁路上工作,我们上学在铁路区间中的大站,上学使用的是免费的铁路通学票,其中有个同学的家就在桥梁工区。每当星期天、放假来这里找同学玩儿水,钓鱼也是常事。记得有一次,七八个毛头小子在铁桥上走的时候来了疯劲儿,在距水面还有五六米的高度上跳下游泳。这玩命的举动,惊得家长拍腿咋舌,就连守桥的武警都扔下救生圈施以救援,这事闹的,每个人回家都挨骂挨揍,回到学校人人受到了警告处分。
那时的湖面真大,除了铁桥地段稍窄,其余地方距对岸都在十头八里。充沛的水系让这里的生产队尝试着种植水稻,当地政府还从白洋淀请来了会撒网打渔的师傅。一时间稻米飘香、渔帆点点,一派北国江南景象。说来笑谈,当地的老百姓那时不吃鱼,嫌腥气、嫌刺儿多。记得水大的时候稻田都淹了。待水退去,稻田里的鱼触手可得。当地的百姓用拾粪的粪叉子捞鱼,回家后放在锅里随便煮煮喂猪,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会儿好了,想吃了、会吃了、可湖里的水少了、野生鱼少了。
湖水沁润着湖滩,湖边青青草饲喂着村儿里的牛羊,自然形成的坑洼星罗棋布,水沟里的小鱼小虾触手可得。记得,用家里做饭用的笊篱随便在水沟的边缘一划拉,不大的工夫就能捞多半洗脸盆鱼虾。要说钓鱼,那更是回回不落空,钓个二三十条平常事。钓的最多的是嘎鱼,还有鲤鱼、鲶鱼、撅嘴鲢、鲫鱼、七星鱼、草鱼什么的。钓个甲鱼,还怪运气不好,那时人们还不知道甲鱼的营养价值,现在明白了,没了。
火车是分上下行运行的,对于铁路桥来说是一刻不得消停。记得好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过载的负重让其中的桥墩出现了问题。没办法,铁桥两端的车站就成了始发站,大动脉实际上已经中断。修复后的铁桥继续运行,但走在上面列车得减速了。
那时人们出行基本靠火车,一个小小的停靠站就是当地繁荣的标志。白天,赶火车的人流络绎不绝,停靠站空场的边上,停着排子车、牛车,还有单匹的骡马、小毛驴,你嘶我叫的,这个饮水那个喂料的,这场景司空见惯,人们在牛屎驴粪蛋儿面前若无其事的聊着闲篇儿。人群里面不乏从山里走好几十里地来车站看火车的人,一点不新鲜,一辈子没见过火车的人多得是。晚上,车少人稀喧闹不再,满天星斗月光铺银,铁桥边上听涛声,空气里面嗅湖腥。
高速路、大交通、村村通,网格般连接着共和国小村庄这个毛细细胞。飞驰的列车,也对这些小车站不屑一顾地穿行而过。大铁桥老了,取而代之的是这座更加宏伟的新铁桥。它们相视着,交流着,感应着。
一条摩托艇在湖面上划出了一道白色的弧线,也拉回了记忆。原先的桥梁工区、守桥武警战士的驻地,现已改造成旅游休闲的场所。原来的船帆不见了,原来岸边的河柳在老远的地方张望着湖水,原来的自流井管子锈成了铁疙瘩,原来的泉眼已不知去向,原来的稻田已经成旱地,原来的水网泽地泛着盐碱。
废弃桥墩上的水线看上去是那么得刺眼,五六米的落差,就是几亿立方米的湖水呀。一阵风刮来,湖岸的沙滩飘起土尘,湖水还在减退着,一丛丛芦苇蒲棒渐离了湖岸,新铁桥的桥墩上也出现了水线。
水线,是时光的刻度,是记忆的年轮。真的不想见到你,但愿你淹没在水中才是。
【水线散文】相关文章:
流水线实习总结11-04
流水线工作总结04-07
流水线生产实习总结04-08
流水线工厂实习总结07-13
流水线工作年末总结07-16
流水线生产实习报告10-18
流水线工作总结05-25
流水线实习总结11篇11-04
流水线生产工作总结05-08
流水线生产工作总结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