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登沂山散文

时间:2022-10-06 08:28:07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深秋登沂山散文

  从《沂蒙山小调》唱响大江南北时起我就知道了沂蒙山,但沂蒙山是沂山与蒙山的合称却是后来才明白的。蒙山又称“东山”、“亚岱”,位于临沂市蒙阴县,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沂山则位于潍坊市临朐县境内,南与沂水县为邻,自古以来有“大海东来第一山”之说,素享“泰山居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美誉。沂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虽然不是很高,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历史上曾有16位帝王先后登封沂山祭天,留下了规模宏大的沂山东镇庙碑林,这在国内众多的山岳中并不多见。我对沂山向往已久,2014年暮秋的一天,我终于踏上了攀登沂山之旅。

深秋登沂山散文

  由于不熟悉路况,我们下了济青高速公路进入临朐地界后,竟然判断错了方向,多跑了几十公里的冤枉路,浪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及至我们赶到沂山风景区大门口的时候,已经十一点了。有驴友笑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事儿也让我们给摊上了。看着高大雄伟的仿古门楼,却看不见沂山个影儿,我就有点纳闷:沂山在哪儿呢?进了购票大厅刷身份证换了门票(山东森林游年票),售票员让我们再买景区游览车票,每位30元,说上下山方便。我们都是经常爬山的驴友,没有坐景区游览车的习惯,因此大家都不愿意买车票。售票员跟我们解释说,这里离沂山山跟还有十几公里远呢,你们不坐车去别说爬山了,光走个来回也不轻快。怪不得看不见山呢。我心里叹道。听售票员说得有道理,于是我们一部分人买了车票,但还有一部分人仍然不肯买,坚持徒步去。只是我们不理解这景区大门为什么不修在山脚下呢?

  我们坐上了景区内的中巴游览车,沿着东镇湖大坝公路向沂山驶去。车窗外就是东镇湖的一泓碧水,一眼望不到边,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似的。我推开车窗玻璃,一阵清风带着寒意直扑面而来,让人有点受不了,于是赶紧把窗玻璃拉上。过了东镇庙,进了山跟下的第二道大门,沿着盘山公路从江北著名的百丈崖大瀑布附近穿过,一会儿游览车在一座建筑物后面的路边停下了。司机说,你们爬山的就在这里下车吧。

  我们大部分人都下了车,还有几位不知道什么原因没下车而是继续坐车上山。我们根据司机的指点走到建筑物的前面。原来这座建筑物叫东镇御园,是一家宾馆。宾馆前面山崖下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神龙大峡谷”几个字。大家拍照留念后,开始沿着石阶往沂山极顶登攀。

  刚踏上台阶,路边沟谷内就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循声看去,原来是一道小瀑布发出来的声音。在这深秋的季节里,沂山还有溪流欢唱,瀑布飞练,完全出人意料。沟谷内的一大丛芦苇都枯黄了,无精打采地站在水里,没了一点生机。只是不明白这里的芦苇为什么都不开花,若是有芦花就更美了。

  峡谷内天色阴沉沉的,淡淡的雾霭给峡谷两侧的山林披上了一层轻纱似的。峡谷内没有一丝风,除了淙淙的溪流声和小瀑布的哗哗声以外,还有我们十几个人的说话声,此外再也没有别的动静,甚至连一声鸟鸣也没有,显得十分静寂。原来以为暮秋初冬时节,登沂山没什么可看的了,不过赏赏红叶而已。现实是,山林里红叶寥寥,黄叶倒是不少,因此打算来沂山赏红叶的人一定会十分失望。我就想,很多时候,人们的判断往往会出现偏差,希望与现实常常大相径庭,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不过在这深秋的日子里,能一边赏着秋叶,一边溪流相伴着登山,也很不错了。

  登上一处台阶高地,忽见路边有一块牌子上写有“捉蟹潭”三字,下面还有几行介绍的文字。经常爬山,一些峡谷溪流里小鱼小虾常见,但蟹子却罕有。沂山的峡谷里不仅有溪流、瀑布,而且还有个大味美的野生蟹,真的令人称奇。我看完介绍便下到路边的一处水潭边上,希望能捉只蟹子。水潭不大,也就十几个平方,一道小溪流从上面的石坡上哗哗地流进水潭里,溅起雪白的浪花。一大丛枯黄的芦苇占去了半个水潭,这些芦苇也没有芦花,真是奇怪。潭水呈墨绿色,显然水比较深,却清澈见底,我估计至少也在两米以上吧。我瞪大眼睛仔细地寻找蟹子,却连个小鱼小虾的影儿也没见,更别说蟹子了,不免有点失望,估计蟹子们都藏在芦苇丛里吧。有驴友对我说,不下水潭还想得到蟹子,想得倒美你!我想也是,不下水潭寻找,蟹子还能自己跑出来?但现在天气冷了,水又深,傻瓜才会下水呢。看着水流溢出水潭顺着石坡上的沟槽弯弯曲曲地往下游淌去,虽然不是多么地急湍,却也淙淙有声,悦人耳目。我想象着古人在这峡谷内游览时,饿了就在溪水旁生火野炊,水潭中揭石捉蟹,烹而食之,倒也别有情趣。可惜,我们没有这个口福。

  过了捉蟹潭,我们继续登山。前面峡谷内出现一处小湖泊,其实更像一个大点的水潭,一座栈桥从湖上曲曲折折地通往彼岸,景致很美。我们上了桥,边走边赏着湖上美景,竟有点恋恋不舍。湖水清澈平静,连一丝波纹也没有,像一大块碧玉被栈桥从中间一分为二了。茂密的山林倒影水中,将湖边一带的水染得墨绿,如同碧玉镶嵌了一道深色的裙边一般。湖里还点缀着一丛丛的黄叶芦苇,飘着一些零星的落叶,又像一幅水墨画儿,只是情景有点萧瑟悲凉罢了。

  过了湖不远处,路边有一处山泉从崖壁上哗哗地流淌下来,泉流有杯子口一般粗大,水势甚盛,令人赞叹不已。泉边有块木牌上写有“龙涎泉”三字,下面介绍说,此泉名取自一句吟咏沂山瀑布的古诗。我觉得此泉名与峡谷名倒也匹配,却总觉得这泉名对这眼泉有些亏欠似的。龙涎泉对面路旁还有一块巨石,像一只硕大的乌龟伏在路边,昂首翘望,惟妙惟肖。介绍木牌上写有“鼍龙石”的字样。传说,鼉为龙的第九子,修炼一万年后,才能脱下身上的龟壳变成龙。见“鼉”一动不动地呆在那里的样儿,我竟动了“恻隐之心”,有点可怜“鼉”了。但“鼉”明白一个道理:蜕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耐得住寂寞,潜心修炼才能终成正果。“鼉”的嬗变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前面山崖上远远地看到一座二层单檐歇山式仿古建筑,及至近前一看,原来是南天门到了。这是一座跟泰山南天门相仿的建筑,高十五六米,矗立于山崖上,颇为峻拔气派。爬过泰山的人都知道南天门下面十八盘的陡峭以及登攀的艰难,只要攀上南天门,登泰山基本上就算大功告成了。但登沂山却不然,到了南天门,就像到了泰山十八盘的升仙坊,考验才刚刚开始。只见石阶像一条天梯似的曲曲折折地从天上挂下来,其陡峭程度一点也不比泰山十八盘逊色,可谓鬼见愁。我看看手表已经十二点半,掐指算来,我们攀登了接近一个小时了,大家都是又累又饿。我们登上南天门休息。站在南天门东平台上,居高临下,只见远处层峦叠嶂,满目的秋色,令人心醉。莽莽苍苍的大峡谷之中,一条登山的石阶从我们脚下像蟒蛇一般往山下伸去,且时断时续的直到消失在丛林之中。我们休息了十几分钟,汗水一会儿就消了,微风拂来时顿感一阵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对情侣,有驴友问道,小伙子,这里离玉皇顶还有多远?小伙子说,快了,大概有六七百米吧。大家仿佛都看到了希望,也有了动力,于是抖擞精神继续攀登。

  间断一段时间爬山的驴友月月,刚登了几十级台阶,就说有点爬不动了,你们先走吧。我们都是经常一起爬山的驴友,情同兄弟姐妹,哪有扔下她不管的道理?大家便一起歇歇停停,停停歇歇,为的是陪着她一起攀登。下午一点多钟,我们终于登上了主峰玉皇顶,站到了雄伟壮观的玉皇阁下面。

  玉皇阁是沂山的标志性建筑,高29米,三层重檐,十字脊歇山,四面抱厦,古色古香,富丽堂皇,气派庄重。内供玉皇大帝铜质神像,威风凛凛,气质不凡。虽然今天看似游人不多,但阁前也是烟雾缭绕,香火不断。

  玉皇阁东侧悬崖边上,有六角小亭一座,翘檐红瓦,其势翼然,名望海亭。据说在这里可以看到黄海,故名。但我们今天来的不是时候,遇到了阴天,站在亭内东望,除了逶迤起伏的茫茫山峦和茂密的山林,依稀可见的东镇湖,哪里能看到黄海个影儿呢?亭侧有一块奇石,长6米,高3米,宽3.5米,名探海石。此巨石悬在崖顶,部分身子探在崖外,似坠非坠,十分奇险。

  这时,天阴的更重了,玉皇阁周围忽然升起了一股云烟,渐渐地愈来愈浓。刚才还能看到东镇湖的依稀波光,一眨眼功夫就连点光影也看不到了,整个沂山顷刻间混沌一片。我们沿着玉皇阁西侧的栈道前往停车场与坐车上山的同伙会合,不想这里的山风很大,冷飕飕的,颇有寒冬的味道。几位女同胞都找出棉衣穿在身上,我也将登山时扒下的运动服外套穿上,竖起立领保暖。

  与同伙会合后,大家开始吃饭。不过十几分钟,忽然下起了雨星,大家虽然不予理会,但雨星愈来愈密,渐渐地淅沥成了小雨,我们的饭也吃不成了。看看云雾弥漫的山顶,小雨肯定没有立即停歇的意思,见附近停车场上有个候车棚,我们便转移了过去。没有了饭桌,大家便将饭菜放在连椅上,吃起了自助餐,倒有几分野趣。山顶的雾越来越大,到处白茫茫的,十步之内不辨男女。有人兴奋地说,仙境难觅,我们今天能做回沂山仙人,也不枉来一趟啊。

  因为山顶雾很大,气温也比较低,而且离我们集合的时间也不多了,别的景点都来不及去看了。吃完了饭,大家便赶紧下山。下山的路是一条木栈道,越往下走,雾越淡,及至我们坐车回到景区大门口时,雨也停了,雾更淡了,问问大门口的工作人员,他们说山下根本就没下雨。

  2014年11月12日

【深秋登沂山散文】相关文章:

深秋散文10-06

在深秋散文10-06

写深秋的散文10-06

深秋暖意散文07-11

深秋微语散文07-11

深秋,淡淡思的散文07-11

走在乡村的深秋散文10-05

深秋悟黄昏散文10-05

深秋枫正红散文10-10

爱在深秋,浓情满怀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