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游凤岗散文
这是一个于我而言非常重要的地名,一个一千多人的小村子的名字。如果拿起一把思乡的锄头在这块我熟悉的土地下面轻轻一刨,你就会发现我的根就在这里,她浸泡着母亲的血液,血浓于水,至今令我想念之时热泪盈眶,亲近之时内心激动。
这是一个纯詹姓的村庄,村子里的人如果像猴子上树那样轻轻一攀,都可认出原来大家都出自一个祖宗,都是远亲近亲。祖宗就是那位声名远扬的詹氏子孙的始祖白龙公。饶平半山客论坛刊载的手抄本中记载:“始祖考宋朝侍郎学传公,妣太夫人刘氏,生两子,长子黑龙公派永定浦南安溪,次子白龙公派饶平。”“饶平始祖考明经博士肇熙字东路公,妣张氏妈生两子,长百一郎公,次百二郎公,合葬饶平县南门外卓屋埔……继妣杨氏妈生百三郎公,葬上饶游凤岗”。这里说的“游凤岗”,就是我的村子。杨氏妈的墓就在村子后面的山岗上,不过,村人不了解历史,把杨氏妈误为“林氏妈”,因此把那片埋葬杨氏妈的山岗叫做“林氏老妈”。这片山岗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因为这里后人把它作为墓场了。每当有人西去,村子里的土葬仪式总是热热闹闹,唯恐天下人不知似的。长长的送葬队伍,前面八人抬棺材,有两人扛板凳,以便中途大家体力不支时把棺材歇下,用板凳支起。队伍不仅有多人燃烧鞭炮,还有人执招魂的旗幡、敲锣响鼓的。后面头戴白头巾的、挂黑袖章的、边行边哭泣的……队伍浩浩荡荡,煞是壮观,热闹的就像迎神赛会的仪式一样。在故乡一直生活学习到十八岁我才离开,十八岁之前,故乡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不少,特别的葬礼也见过。那个时候我还在读小学一年级,一个天气闷热的夏天,老师把我和另外九名男生叫过来,说下午参加一场批斗会。小孩子都爱动,自然欢天喜地。中午十二点,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分发了一面纸糊的三角小旗,来到批斗现场。一看天呀,原来是批斗死人!那人叫红毛,是我们村子里的富农,他的人长得就像后来电影见过的葡萄牙鬼子,脸红头发也是红的。红毛在我的印象中,爱喝酒,爱捉蛇。他生前的一次经过一条水沟,我们几个顽童对他说,有一条蛇钻进石洞里了。红毛一听,马上来了精神,问明是那个石洞,马上把石头卸下来,企图抓住那条蛇,也许那条石窟另有出口,红毛拆了一堆石头,也没有把蛇找到,只好怏怏而去。红毛死了,大队组织批斗他,我们还小,不知道他犯下什么罪行,反正跟着老师喊口号,一直跟着棺材走到村后的官陂塘,望得见杨氏老妈的墓葬的地方才回去。据说,杨氏妈的墓还保留着,只是具体在哪,我没有去凭吊过。当年有这么热闹的土葬仪式一年又一年地举办给她老人家看,她一定稍解寂寞了吧。
这片山地给我深刻的印象还与两个人有关。一个是我的祖父,就在这片山岗的梯田里,祖父参与夏收,结果中暑之后并发中风,从此改写了他正常的人生,瘫痪了七年时光,直到去世。祖父的余生被疾病判了无期徒刑,令我感到无比的灰心!记得那年祖父去世,是冬天了,村里的财务浪州受父亲委托,专门到新丰中学接我,我正在读高一。坐着浪州摇摇晃晃的单车,大半个钟头才回到老家,只见院子外的墙上,斜斜倚着一口棺材,屋内亲人们哭声连天。祖父去世的时候,家里请来风水先生举办辟邪的仪式,子孙围着棺材跪行,表达对去世亲人的尊重。后来祖父的遗体被乡亲们抬着,安葬在杨氏老妈墓地旁边的山坡上,今年清明节上坟,我也祭扫了祖父的墓。在祖父的墓前,很自然地追忆祖父对我的疼爱。小时候文化极度贫乏,观看小人书成了我最大的乐趣,才读一年级,识字不多,但我向小伙伴借的连环画祖父也爱看,每当夜幕降临,祖父带着断了一条腿用绳子代替的老花眼镜,将小人书一页页读出来,听众除了我,还有祖母。祖父应该是我真正的文学启蒙老师,因为他的伴读,我知道了《大闹天宫》《高玉宝》《岳飞传》这些经典著作。祖父生前曾做过挑夫,从饶平到大埔两个县的山路上,洒落过他的斑斑血汗。祖父生病之后,有一个下雨的晚上,突然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写着一首从大山深处凉亭墙壁上背下来的一首诗《八胡山》,诗云“人人说到八胡山,入到胡山八个山。山外青山路路弯,深山流水响潺潺。高山百鸟哀哀叫,路上行人万事关。劝君莫作穷途客,孤寒寒苦寂山间。“这首无名氏的作品,严格来说,不符合律诗的规则,但是在当时那样的一个环境,却容易引起过客的共鸣。这首《八胡山》成了祖父留给我的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一个是我的邻居詹前臻,一个老实巴交的年轻人,话很少,他曾经带着我到这片山岗放牛,不知怎地,黄牛跑到墓地里去了,牛蹄踩破了盛放死人骨头的陶瓮,森森的白骨掉了出来,前臻就是这样踩着白骨把黄牛从墓地拉出来。不多久,前臻就疯了,是否与别人传说的报应有关,我不得而知了。疯了的前臻还活了十几年,也不见他的家人送他去医治。寒冬腊月,前臻经常光着瘦骨嶙峋的身子去村里的士多店捡烟头来吸。当凄凉到了极致,村里人就不再同情他,往往丢以厌烦的目光,孩子们则把他当做动物来玩。可怜的前臻在我离开故乡后才去世,成为我一生无法忘记的乡亲!
杨氏妈的墓地南面山间,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寺庙“慈慧庵”,供奉着“佛家三宝”:如来佛、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村子里的人通常把文殊菩萨称作“狮子菩萨”,至于为什么不供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我就不得而知了。村子里的老人非常虔诚,其中我的祖母就常常参与慈慧庵举办的佛事,常常捐一点香油钱。祖母在生时常对我说“观音娘娘”的灵验,她是观音菩萨的信徒。寺庙虽小,却名声在外,远近都有人来拜佛上香,最远的来自福建诏安县秀篆镇的百姓。庙里的主持法号宽广,江苏人,我母亲遗骨重葬的时候,我曾托他做过一场超度的佛法。
从山上下来就是村子,村子沿坡而建,早年有土楼两处,分别为大楼和楼子,一圆一方,互相依偎,曾是村子的中心地带,楼道之间全部是石砌道路,非常漂亮。楼子是我出生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有四间房子保留着,有人在里面居住。除大楼和楼子两个地名之外,其它多是围屋,地名分别是:新书斋、新屋里、水角井、上坑、老屋里、楼下、官陂头。老屋里原来就建在叫做墩子背的山岗上,后来因为吃水不便,八十年代人们逐步迁到楼下居住去了。从老屋里到楼下,有一段陡峭而且很长的石级,从前老屋里人到楼下挑水吃是如何的辛苦!据说大革命的时候这条石级还死过人,有人被仇家追杀,那人在逃到石级中途的时候被开枪杀死,砍了首级。发生了这件事,加上石级两旁树木森森,村人夜半多不敢从这里过路。时光飞逝,不知道石级现在还存不存在?楼下紧邻的就是官陂头,这个地名好像和村前的小河有关,因为官陂头是村子的前哨,是外村人经过的第一站。官陂头的人睡梦中都能听到大溪流水的声音,日子好像很浪漫。溪里的黄沙和石子是取之不竭的建筑材料。可是每当五六月洪水来了,他们往往担心洪水破堤而过,漫进家园和田地。官陂头也是我读高中之时必经的村庄,沿河而行,我从那里走完了高中时光,并永远远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土!
游凤岗的得名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饶平詹姓始祖初进饶平之时,看到一只凤凰在山岗上飞舞,因而建立了村庄。村子的风水很好,因而也出了不少官场人物,比如前文所说的慈慧庵,就是明朝一位做了县官的前辈捐资兴建的,两位詹副县长也出自我们村子。
我离开故土定居番禺的时光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有时间的话我还是经常回游凤岗看看,那里埋葬着亲人的骨头,深埋着我的根。午夜梦回,是我的村庄和蛛网缠绕的老屋。一个作家的梦,不仅是浪漫的,也有沉重和灰暗的时光。我历时数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夕阳东下》,就是以故乡的文革往事作为素材,黑色的文字,缠绕着我深深的情结。
游凤岗,我的依恋,我的沧桑,我的悲哀,我的梦想,与你有关!往事,寄居在故土的山岗上,那些风帮我收藏了,等待我回家之时送还给我……
【游凤岗散文】相关文章:
凤思物语散文10-05
忆旧游散文10-06
游宜都九凤谷作文600字06-04
回家的路坚守的岗散文10-05
游大慈阁散文10-06
游碧阳湖散文10-06
游襄阳公园记散文10-05
九凤谷一日游作文600字06-04
香炉山五人游散文10-05
古镇三河游散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