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与胡同的散文

时间:2022-10-06 09:25:11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水井与胡同的散文

  北京筑城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蓟城燕城说起,何以为证,水井。当时的民居都集中在广安门、宣武门、和平门一带,从考古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早期的西周所挖的都是瓦井,也就是用陶瓦来做井圈以防止泥土崩塌,后来才有了青砖砌成的井券。现在的北京城和胡同的历史则起源于元代,胡同一词就是元人之语。元定都北京后大兴土木搞基础建设,皇宫富丽堂皇自不必说,也修建了状如棋盘的街巷,也就有了胡同和四合院。千百年来的漫长岁月中街巷市井中的平民百姓的生活场景永远的烙刻在历史的画卷中。

水井与胡同的散文

  北京的胡同在元代《析津志辑佚》写道: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通,可能就是大的胡同,接近于现在的大街。那么元代记载的只有这二十九条胡同吗?非也,你也可以这样认为:这几百条纵横相连的火巷,则更加接近广义上的胡同。火巷,可能就是当时隔离火源的通道,最后演变成京城的胡同。

  北京地区古代之时是湖泊众多河网密布平地泉涌,大树蓊郁芳草萋萋,这一点无庸置疑,元明清三朝的文字记载是言之凿凿。现代的卫星遥感技术也能清晰的还原旧时的水系地貌。可不知道为什么北京城的水质并不好,遂有苦海幽州一说。这还不算,还有几位龙王爷在那儿闹腾,要不然北京城有八臂哪吒城之说,以哪吒的神威压住孽龙,在这些故事中有大家熟知北新桥,高亮赶水的传奇。

  京城俗谚;有水必有井,胡同随井走。胡同里有人居住就需要水源,而当时饮用的水都是井水,井与胡同,井与人关系就密切相连了。无论是先挖井后盖房,还是先盖房后挖井,都是因水井而成胡同。从蓟、燕、辽故城到元、明、清的皇都时期井与人是密不可分。胡同里有井,但不一定是每条胡同都有井,甚至几条胡同都饮用一条胡同里的井水。当时的人们其实饮用的都是地表水,苦水,由于科学技术的原因当时的人们不可能打出一口深井,供人们饮用甘醇的井水。旧时京城水质历来是苦水多甜水少,有钱的人家可以雇人拉取山泉水,而平民没那个能力只能饮用苦水。不知为何北京人对于水井还有一个听起来非常新颖的词汇“井窝子”,也就有了以推水车送水谋生的人,大都以山东人居多。有清代大文豪王世祯的竹枝词一首为证,也道出了人们饮用苦水的无奈“京城土脉少甘泉,顾渚春芽枉费煎;只有天坛石甃好,清波一勺卖千钱。”京城内不但有卖黄土的,又有了卖水的。

  说来也是奇怪,京城内的水井亦有甜水井和苦水井之分,用老话讲那是水线不同。有的井在胡同口,有的井则在自家的院里,直到解放初期许多城市居民仍在饮用井水,记得离我家不远的四眼井胡同西口就有一口甜水井,井旁边民居的西墙边上还建有一座小土地庙,公母俩端坐其中不知道他老人家是保护水井哪?还是保护胡同里的居民哪?

  北京人习惯的称水井为“井窝子”,在北京取名为井的胡同最多,城内有大井胡同、小井胡同、三眼井胡同、四眼井胡同、小铜井胡同、井儿胡同、温井胡同、龙头井胡同、甜水井胡同、城外则有双井、板井、高井、甜水园等等不胜枚举。而且胡同之名相映成趣,干井胡同、湿井胡同、水车胡同、水罐儿胡同、大脚胡同、小脚胡同、大力胡同、小力胡同、大水车胡同、小水车胡同、大乘巷、小乘巷、大后仓、小后仓,皇宫内苑里的井叫御井,颐和园里有口延寿井,皇城故宫内还有一口带有悲剧色彩的珍妃井。要说北京以井为名的胡同挺多,名字重复最多的则是三眼井胡同、四眼进胡同。

  要说京城最有名的莫过于王府井了,自打大明朝的朱棣爷在北京修建了都城,哪个地区就是高官显贵,皇亲王爷们扎堆居住之地了,用时下的新词说;高档社区。北京城也流传着一句俗语;东贵西富,南贫北穷。即东城居住的高官多,西城则是富人多。东城区某王爷的府中有一口甜水井,水质甘冽,喝过此井的人都赞不绝口。几百年过去了,王爷没了,王府没了,王府内饮用的那口井却留下了,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王府井”作为一个时代标志。如今的王府井商业一条街是北京的窗口,王府井之名享誉全球。

  人们对于饮用苦水是无可奈何只好认命,没一点办法再加上迷信,就编出了刘伯温修建北京城,而且是八卦哪吒城之说,刘伯温巧斗龙王爷,白塔寺下有海眼可直通东海,当然最为传奇的就是高亮赶水的故事了。北京人之所饮用苦水是高亮追到龙王爷后用银枪扎错了水篓子,导致北京城的水苦而玉泉山的水甜,高亮自己也命丧于洪水中。其实高亮桥是元代郭守敬引水入京后为了河两岸的交通而修建的一座石桥。再往远了说宋辽两国在幽州大战之时此地就有一座木桥,也可以这样说高亮桥一带曾经是古战场。

  借着水井这码子事顺便的提几句胡同的名字。北京胡同的名称可谓包罗万象看着就觉得有意思;北京最窄的胡同,小喇叭胡同;北京拐弯最多的胡同,九道湾胡同;最长的胡同是东交民巷;最有民族特色的是牛街;最富有的是宝钞胡同,最美的是百花深处,杏花天胡同,许多胡同的名字听起来就觉得很奇怪,青山就手再写上几个;以宗教为名,弥勒庵、清虚观、崇元观、观音庵、观音寺、玉佛寺;以地形地貌为名二龙沟、北深沟;以动物为名,金鱼、虎坊、象来街;以树木为名,龙爪槐、大柳树、樱桃园、椿树;以副食为名,烧酒、驴肉、豆芽、鸡爪、大茶叶;以人名为名,刘兰塑、孟端、石驸马、李铁拐等等。北京胡同最多时可有几千条,时下存留不及三分之一。

  胡同是元人语,井不是汉语。北京城内许多胡同名字都是古蒙古语直译过来的。例如新街口地区有一条屎壳螂胡同,有的网友一看,青山你写的也太那个了?你写点儿别的不行吗?连整天头朝下推着脏东西到处跑的黑色昆虫也端出来了。您看看,您看看,有文化的人就是好,人家不说屎壳郎更不说它臭,而是说一种黑色的小昆虫。先生,非也,屎壳郎胡同是古蒙古语直译过来的,在古蒙古语中是甜水井的意思。北京的许多胡同都是古蒙古语直译的,鼓哨胡同,蒙古语;苦水井。辇儿胡同,蒙古语;细井。毛乌素,坏水的意思。而现代的蒙古语对于井的称谓是;“赛音忽洞”好井;“哈业忽洞”双井。

  真要说京城的地面上水质最好的当属京西的玉泉山了,那是龙王爷的安乐窝水质当然好了,难道龙王爷也和平民一道同甘苦,您想都甭想。西直门离玉泉山最近,大清朝时每天清晨就有一串拉水的驴车前往玉泉山给皇帝娘娘嫔妃们拉水,拉水的驴车上插着小黄旗守城的士兵连问都不敢问。喝了几辈子苦水的明朝皇帝们咋就没想到拉水这招哪?玉泉山拉水这码子事起源于乾隆年间,乾隆爷三下江南除了游览山川处理政务捎带着品尝各地美食,最重要的就是品茶,还在杭州龙井村的山坡上亲自种植茶树几株,如今茶树仍在枝叶繁茂生机盎然,周边还有石栏杆保护。乾隆爷回到北京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好水配好茶。经过考证后就用玉泉山的泉水冲泡茶叶,色、香、味一点也不比无锡的惠山泉、杭州的虎跑泉、济南的趵突泉差。龙心大悦遂提笔写下了“天下第一泉”,及“玉泉趵突”的题词。他老人家驾鹤西去了也留下了后辈文人墨客的对于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垂虹”“玉泉趵突”冠名之争。

  北京的胡同名子,雅的真雅,土的是真土,这就是平民文化的体现。解放后政府认为许多胡同名子不雅陆续改了不少,西四的驴肉胡同改为西四北头条(和珅年轻时的旧居);烂面胡同改为烂漫胡同;猪市口改为珠市口大街;猪尾巴胡同改为朱义伯胡同;羊尾巴胡同改为阳宜宾胡同,我总感觉到在胡同名字上的变更中有些牵强附汇,更会令人不明其意而坠入云山雾里,大有误导之虞。其实所有的胡同都存有历史的痕迹,有自己的本真,积淀着浓浓的京味文化,如今随着历史的车轮渐渐地远去,更多的胡同则消亡在大面积的拆迁改造中。

  北京的历史文化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个性鲜明地胡同和四合院中,如果没有那些横平竖直棋盘状的胡同就没有北京文化,是千百年来的胡同文化铸就了北京的灵魂。胡同文化也成就了北京人的性格,胡同文化就是平民文化。

【水井与胡同的散文】相关文章:

老北京的小胡同散文10-06

水井美文10-06

北京的胡同作文10-06

《北京的胡同》教案03-08

北京的胡同作文12-02

胡同文化教案07-12

《胡同文化》教案01-24

胡同文化的教案03-22

胡同的作文600字11-05

关于胡同文化教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