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乌镇印记散文
三月的春风吹绿了大地,也吹动了我放飞大自然的心情。3月9日清晨,我与本地15位游友由南京谷河旅行社的导游,从杭州带领大家走进了梦里水乡的江南古镇——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乌镇,素有中国江南封面的美称,它不仅水秀物美,而且蕴含了千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儿能展现出一幅迷人的水乡历史画卷。
踏入乌镇大门,一眼就能望到木墙黛瓦、水屋相连的景致。一条东溪河清澈绵柔、静静地流淌着,河道不宽,水域盈满,是穿越河岸两边民居墙脚而过,形成了河水与老街并行的场面。几座清秀玲珑的木桥连接着河水两岸的人家,互通往来。我款步立在木拱桥的中间,俯身见水花含笑,水香盈袖,好生惬意;环顾两岸,苍翠的柳树和香樟树,遥相呼应地沿河垂依,营造了旖旎的水上风光,真乃水乡佳境,别有洞天!忽见一条乌篷船缓缓驶过,碧水顿生涟漪,拱桥悠悠荡影,水中的蓝天、白云、柳枝、古房交相辉映,平添锦绣,使人不由陶然其间、心旷神怡。瞧!这欢唱的小桥流水、这含情摇曳的绿柳、这长龙似的追梦人,不再是我思维领域里的一种意境,而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写照。
走过东溪河,悠然步入西栅街。这是一条幽深的小巷,路面是由一色的青石板铺砌而成,青石板面已被往来游客的脚步磨擦得光滑亮洁。倘佯小巷,放眼这里的一物、一状,发现巷两边的民宅都是木质结构,那一扇扇关闭着的棕黑色门面,分明浸透着沧桑,蕴藏着久远鲜为人知的故事。门上没有精湛雕龙画栋的图案,屋内也未见刻意装饰的痕迹,显得格外地清淡、素净,但不失古色古香的风韵。而这镇上的一桥、一木、一石,都是乌镇人一点一点积淀起来的明清而厚重的历史。走着偶尔从门缝里瞧见一位眉须皆白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岁月风霜的痕迹,端坐在木椅上,手里拿着一根拐杖,像在闭目养神,又像在怀念过去,更像存放在此的一幅古画。
随着人潮的流动,来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染坊。院子里的竹竿已挂满了各种图案的蓝印花布,长长的花布随风摇摆,时而轻拂在游人的身上,时而飘荡在游人的头上,时时亲吻在游人的脸上,当停留在我脸庞的那一刻,它宛如一位温婉的少女,柔滑而轻盈,正在享受这份意外的收获时,导游告诉我这里的布都是用纯棉手工制作,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花精制而成。乌镇的布都能如此温存游人,更何况这水乡温润柔雅的女子呢?!尤其是,用蓝印花布做成的服饰,无论是穿戴在江南的哪一位女子身上,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茅盾纪念馆”无疑是乌镇的一大亮点,在这儿能嗅出文化的味道,它是智慧的传承伴随着翰墨书香飘逸至今。茅盾,原名沈雁冰,是中国著名作家、政治家、文学巨匠等。早期我就读过他的散文集《白杨礼赞》、《天窗》等作品,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也看过他的长篇小说《子夜》改拍成的电影。茅盾先生一生博爱,情系山河,宏著多部,功高盖世。怀着对先人的无比敬仰和爱慕之情,用心地参观起这栋清幽、淡雅、渗透着墨香的古宅,浏览他小时候读书的书房、卧室及玩耍的小院,也意外地欣赏到他遒劲有力、流云行水的书法遗作。当挤到先生的塑像前欲与德高望重的他合影,没想到一些中年妇女的游客,接二连三地跑上来摸着先生手中的钢笔……我想,兴许她们也是钦慕先生的德才而来,抑或是想沾点先生的才气传递给她的子孙们。活了半个世纪的我,居然一直没留意先生是出生于乌镇的沈家,也真的不知道先生一支能生绮绣的妙笔,一直在等待我们来触摸……哎,要是早十年知晓,我已经不是现在秃笔的我,说不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姊妹篇已经问世了。
走出先生的故居,见街对面的门头上赫然醒目地挂着“林家铺子”的牌匾,令人顿生猜疑……,我不知道茅盾先生的名著《林家铺子》,写的是不是这家人祖先的故事,但店堂的主人确实貌似先生笔下的人物“林老板”。不是吗?他身着灰色的长马褂,中等身材,边分头,笑容可掬都招呼着进店的客人,只是未见到林小姐那娇媚的身影和抵制洋货、仇视日本人的愤怒目光。
不远处,一个古戏台又惹人注目,小小的戏台安逸而温和,面对戏台人们可以想象到,它曾演绎过多少历代风云人物的故事,演绎过多少人世间真挚的爱情。今日,虽然看不到曾经的喧哗与热闹,但透过岁月的人烟,那敲鼓声、打锣声、二胡声、演员的唱腔声,仿佛依旧回荡在乌镇的上空。
在不知不觉中穿过了这条承载着厚重历史,彰显出诸多人文景观的幽深小街。此时,我自感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之情。当迈出乌镇的出口时,突然想起,我还没记清今日经过了乌镇的几座拱桥、几重古屋?见到了几条乌篷船、几多游客?我不好意思去回首张望,只待明春复再临。
【 乌镇印记散文】相关文章:
印记散文02-15
雨的印记散文10-07
梦遗乌镇散文10-06
指尖的年轮年华的印记散文10-05
第十一道印记散文10-06
印记的作文08-07
在乌镇10-09
印记优秀作文03-13
乌镇作文05-29
乌镇风雨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