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离别的纪念散文
古代社会物质生活是较今天匮乏的,但是精神生活却富足得很,甚至令人羡慕。古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古人旅行分别的时候,会折杨柳枝赠别,刘禹锡有诗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在诗歌繁盛的时代,相别怎能缺少诗歌?李白吟唱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与汪伦送别,令人新奇;岑参独自面对着边塞风雪低吟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令人扼腕;王维举杯向元二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醉倒了后世重友谊之人。
离别一瞬,却可以贻思千载;分别一次,亦足令后世千千万万次感怀。离别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营养。古代的别离,因为交通不便,因为为生计或理想追求辗转奔波,一次分别要经年才见,或者竟是永别,所以,古人对待离别的态度令我们后人景仰。因为,我们实在是已失这样一种情怀。
上学的时候,懵懵懂懂地小学毕业,欢欢喜喜地和老师同学照完合影,集体开完毕业典礼,就离开村里的母校,那时候不觉得分离就是一首伤感的情歌;初中和高中毕业的时候,各位同学都忙着奔前程,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去向哪里,压抑着心里淡淡惆怅,甚至来不及说一句“珍重”,写一次毕业留言,就匆匆而散。对于离别后偶尔的思念,就用笔在信纸上热情洋溢一番,开心地寄出去,怀着盼望等待着回信。那时候的青春没有网络的便捷,只有厚厚的一叠印着四面八方的邮戳的信封和厚厚的真挚的话语。
如果算离别,成人后的大学毕业算是记忆深刻的,酒精和眼泪已经渲染了浓浓的氛围,谁也难逃情不自禁,与大家一道赴一场慷慨淋漓的青春谢幕。并且背囊里装着一本厚厚的毕业留言簿。无论是潦草的笔画,还是娟秀的字迹,都承载着浓浓的不舍和深深的祝福,每次重翻,总会心潮澎湃,只觉得往昔历历。那应该就是青春不散的气息,怀念历久弥香的芬芳。
分别,需要一种仪式,帮我们镌刻在生命的刻度里,让我们感知生命的厚度,洞悉情感的秘密,学会分享,学会珍惜。
后来,工作了,辗转了几个地方才安定下来,相处很好的同事朋友,像亲人一样朝夕相处,相互合作体恤,却总难免有人悄悄地调走离开,只是没有一次像样的送别,可以安慰内心里一点不舍,一点不适应,甚至是一点点羡慕。所以,怀念常常浓着,后来的日子却渐渐地淡了。
即使是信息便捷的今天,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句留言就可以联络倾诉,却怎么也解不开心里的结:分别没有了文字或者一种特别的仪式的参与,显得苍白、匆忙、肤浅,以致于难以再续。
现在学生毕业了,无论是学校还是班里从来不开一次像样的毕业典礼,有失尊重,也缺乏人情味。一帧七寸的毕业合影仅容得下一年半载的情绪,以后就是杳无、疏远和模糊。如果怀着一种消极的情绪怀念,难免生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如果持着一种平静的心情回忆,唯有祝福声声却因无处相送,也只得“语焉不详”了。
毕竟,离别之后还有漫长的旅程,还要照管自己怀念往昔,思念旧人,怜惜眼前的情感。离别的纪念,少不得,糙不得。
杨柳枝不是处处可见的,攀折在手很快就会干枯,如今已无须策马扬鞭,只是那种折杨柳赠别的味道还是应该有的,站在路口久久的挥手也是应该有的,这是对真情的尊重,也必将会让回忆变得厚重。这样的生命瞬间被镌刻在生命的历程,我们的生命也藉此显得蓬勃、深刻、厚重。这样想着,就觉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多么的幸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多么的豁达,“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多么的浪漫。
【离别的纪念散文】相关文章:
纪念散文10-08
离殇散文欣赏10-05
渐离的我贱离践行散文欣赏10-06
冬夜纪念散文10-06
一阙离歌散文10-06
左手怀念右手离殇散文10-06
散文欣赏:离夏,紫薇花开10-07
纪念那独特的地方散文10-05
纪念那些已经失去的散文10-09
离别的车站的散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