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呼兰河畔滚冰节散文欣赏
鞭炮声声,星星睁大了眼睛,月亮笑圆了脸盘,天上人间都看灯。
礼花朵朵,幸福幻出了五彩,染靓了天幕,疑是银河落大地。
正月十五闹花灯年年如此,呼兰河畔闹滚冰一年一度。没有组织,没有号召,更没有广告,女作家萧红故乡的呼兰河畔,每年都是这样倾城而动,数以万计人群众自发地参加滚冰活动,活动由来已久,据考证,萧红当年也曾经多次同发小滚过冰。如今,这种风俗还是经久不衰,还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滚冰节。
滚冰,就是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大家相约到河边或者过去的老土井旁,在冰上打滚的一个自由活动。这一古老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说的是很久以前,松花江江神独角龙的女儿,和一位捕鱼的小伙子产生了爱情并结成夫妻,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此事被独角龙发观了,大年初一,独角龙用独角豁开江面,将龙女抓了回去,并想用瘟疫来惩罚小伙子和附近的村民。龙女知道后,托梦给她心上人,嘱咐小伙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到冰面上去打滚,左打九个滚,再右打九个滚,这样就可以躲过瘟疫。小伙子听了龙女的话,在元宵节的晚上,组织全村老小都到冰面上去打滚,果真躲过灾祸。以后每年村民都怕独角龙再来报复,正月十五晚上都到冰面上去打滚,久而久之,渐渐的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延续至今。
“滚冰”经过多年的演变,由原来的消灾,后来即意为“滚病”,是说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到河边或者井沿旁,在冰上打几个滚,就可以去除百病。有啥别有病,特别是在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没有病就是大喜,心诚则灵,老百姓更是对这项活动乐此不疲!
很小时候,我就在农村的井沿旁滚过冰。那时候,母亲身体不好,是东北农村典型的“老慢支”,到了冬天,走路都非常困难。可是,老太太在正月十五滚冰这天,非出门滚冰不可,为的就是解除病痛折磨。我只好扶着她去很光很滑的井沿,老太太很迷信,在“滚”之前要绕井走三圈,然后,捡起一块冰“嘎嘣嘎嘣”地嚼起来,还跟我说,“十五吃口冰,全年牙不疼”,接下来把咬剩下的冰,在脸上的各个器官上蹭一蹭,说可以耳朵眼睛鼻子都不长病。做完这些前奏曲后,母亲从井沿的高坡往下打一个滚,浑身沾满了地上的雪花,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在城市工作以后,虽然,没有像小时候那样滚过冰,也在正月十五这天,成为一朵小浪花溶进到呼兰河看焰火晚会和滚冰的人海里,凑个热闹,图个吉利。
正月十五,北方天黑的还很早,夜幕刚刚降临以后,去坟茔地给老去的人送灯的回来了,家家户户大红灯笼也点亮了,有一些习惯于老传统的人家开始在自己的门前或者院子里,用草木灰、锯末子等,拌上油料点着一个个小火堆,有的一直延伸到大街上。人们也不约而同开始陆续走出了家门,有的抱孩子的,有的扶着老人,小孩子们手里拿着烟花,前呼后拥的跑着、喊着、蜂拥般地从大街小巷一起奔向呼兰河。
银盘当空,月光如水,往日平静的呼兰河畔一下子热闹起来,河岸上全是黑压压的人群,呐喊声,欢呼声,鞭炮声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人们将一个个小蜡烛点燃,在河面上摆成各种图形,或将油拌的谷糠、锯末子洒成龙形或摆成每隔数米一堆的小堆状,将它们同时点燃。远远看去,河面灯火汇集,人流滚动,十分美丽壮观。看完放焰火后,大家开始在灯火围成的冰面上滚冰,此时此刻,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姑娘媳妇,不分年龄大小,不用发令,大家从不同的坡处就往下滚,滚到终点,呼啦啦都堆在一块,你还没有爬起来,上面滚下来人就把你压住了,大家谁也不怨谁,谁也不看谁,图的就是这个喜庆劲,图的就是这个高兴,图得就是这么地爽!
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一年之中难得有这么清闲时候,仰面躺在冰雪铺的大床上,看圆圆的月亮,闪闪的星辰,心情是那样地美好,你会感恩大自然赐给这里冰雪之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感恩时代的赋予这一代人的幸福,更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祈祷明天更美好。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来滚冰。爱冰雪的人,爱时候的人,来呼兰河畔滚冰吧,滚去烦恼,滚来欢乐,滚来好运,滚得你越来越年轻,滚得你越来越漂亮。
【呼兰河畔滚冰节散文欣赏】相关文章:
叹息散文欣赏10-07
落花散文欣赏07-11
领路散文欣赏10-07
旋子散文欣赏10-06
思考散文欣赏10-05
嫁接散文欣赏10-05
飞鱼散文欣赏10-06
听散文欣赏10-06
穿越散文欣赏10-06
依恋散文欣赏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