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逃离舒适区短篇散文
这几年写作、读书以及和同学探讨问题的过程,让我由原来很容易打鸡血的状态,变得越来越“佛系”。
曾经我很认同被各励志文章拿来说事儿的“舒适区”,它们都鼓励人“离开舒适区,挑战未知领域”。
现在,我觉得这是一个谬论:所有让你想逃离的东西,其实都是让你觉得不那么舒服的。
比如:躺在海边晒太阳很舒服,所以好多人一放假就飞到海边晒太阳。可如果一年到头没事做,只能躺海边晒太阳,你还会觉得舒服吗?
再比如,公众号告诉你,下班时间用来看电视是浪费。可是,如果一天工作很忙很累,看会电视放松一下又有什么大不了?只要是有正常思维的成年人,都知道,电视可以让人入迷,但长久不停的看,则是受罪了。
所以“逃离舒适区”是个伪命题,我们要逃离的,是那个原本舒适,随时间推移不让我们感到那么舒适的环境,我们要找寻的,则是下一个让你觉得舒适的地方。
好友怀孕时曾请过一段时间病假,开始两天很Happy,后面闲得发慌,成天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家人吵架,于是主动销假,又去上班了。
她在刚开始休假一周后问我,怎么以前休假好开心,现在反而一点也不坦然?
我说,劳累过后的休息才有意义,你又没什么大毛病,这么惯着自己,良心不会疼吗?
休息这件事本来是舒适的,但抛开了劳作的前提再去休息,就会让人不舒服。所以好友逃开了让自己不舒服的假期,回到了规律的工作中,此时,每周仅有两天的休息,又变成了令人愉悦的假期。
这两年跑步盛行,仔细看一下跑出规模的人,大多是所谓的“中产”和“精英”,以至于有媒体感慨,跑步成了中产们的新宗教。
抛却彭老师在《营销管理》课里讲的“富、贵、雅”理论之外,这两天看蒋方舟的书,也从另一个角度提及为何中产们要追求肉体的磨难。
“科技解放身体的同时,也剥离了身体的存在感”,这让每天用脑过度、能量过剩的中产们很不舒适,于是需要借助肉体的痛苦感知身体的存在,达到另一种踏实。
“你很难想象,一个重体力工作者,会在一天工作结束后到公园跑个步。”
所以中产们看起来在逃离舒适区,实际是用一种方式来缓解自己感知不到肉体的不适,在另一种痛苦中达到舒适。
说到这里,我想起自己曾经闹过的一个笑话;
大学里,我开始练瑜伽,明显感觉到对于腰酸背痛有很大缓解。
某天室友提及她母亲腰疼,我强烈推荐她母亲也练瑜伽,室友匪夷所思的说了句“我妈运动量够,每天干农活呢!”
我把这事给我妈讲,我妈大笑着说,“人家妈妈需要的是休息!”
所以啊,无论运动还是葛优瘫,无可厚非,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点就好了——你总不见得会在沙发上瘫一辈子吧?起身的那个时刻,就是要寻找下一个舒适区的时候。
还有一些人,看起来已经功成名就,或者各方面都称得上“完满”,却仍日日精进,砥砺前行——我就读的MBA班级里,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
那个别人看起来的“舒适”,其实已经让他们不舒服了。
有人创业成功,自己的产品被并购,看起来已实现财务自由,却仍不满于当时签下的对赌协议,认为自己缺乏金融常识,必须赶紧弥补,好在下一个产品成功的时候,避免曾遇到的坑。
有人开着豪车,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却困惑于自己所在的单位体制森严,不明白该向哪个方向继续发力。
我大概也是其中的一个,过着外表看上去还不错的生活,却为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焦虑。
于是我们追求另一种活法。虽然考试、读书、小组讨论,每个烧脑的过程都不轻松,却让人甘之如饴。
因为,比起从前无从下手的焦虑,眼前的这一点痛苦,却是将人带往另一个安心区域的必经之路。
因此我现在愈发“佛系”,拒绝一切没由来的鸡汤和鸡血,拒绝阶层固化的定论,拒绝一切煽动与放大焦虑、让你赶紧跳出舒适区拥抱新世界的所有论调。
别忘了,所有的改变都因“内驱力”产生,根本感觉不到“不适”的人,即使被某个点戳中内心,也无法将感触化为持久的行动力去做。
于是现在的我没那么激进了,也开始理解很多看上去慵懒的生活态度,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正处于自己的舒适区,达到了一定平衡,何苦要用自己的标准去鞭笞别人呢?
何必急于逃离舒适区?
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找到下一个让人舒适的地方,并尽可能长久的保持舒适而已。
【逃离舒适区短篇散文】相关文章:
走出舒适区作文04-13
遇见短篇散文07-11
名家短篇散文02-21
徐志摩经典短篇散文10-06
爱情短篇散文10-06
父亲短篇经典散文10-06
优美短篇散文07-11
体谅短篇散文10-07
溜冰短篇散文10-07
我是在逃离?还是在伪装?散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