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散文作文锦集九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文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文作文 篇1
夜,没有一丝凉风,有点闷热。月亮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只剩下几颗并不很亮的星星稀稀疏疏地嵌在天空。我坐在窗前,没有一丝睡意,白天的总总情景浮现在脑海里。
生活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样样俱全。有时获得了成功,意气风发光彩照人,甚至有些飘飘然的感觉。而面对失败,却常常只好默默地躲在角落里,孤独地品尝失落的滋味,发出“生不逢时”的感慨。
在这一学期的数学华杯赛中,辛苦准备了一年的我却没有获得一点成绩,虽然父母面对我从不数落,只叹息这样难得的机会失去了太可惜。而我却坚信,明年的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地把握。生活有时就爱开玩笑,刚刚失败的伤口还未愈合,新的创伤又接踵而来。在这个学期的期末考结束后,我一面在家等待着成绩报告单的下发,一面准备着华杯赛辅导班的入学测试,当学校老师打电话通知我期末语文考试没有得到优秀,需要再次进行争优考,而且这一考试时间又恰恰与华杯赛的入学测试时间一致,该进行怎样的取舍?为何语文考试成绩偏偏不是优呢?我差点崩溃了。这么简单的期末考试,我明明可以考出好成绩……当卷面的红色数码跳动时,仿佛在出血的伤口上抹上盐。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我沉默了许久。我觉得这个错误永远不能挽回,毕竟时间是不能分割的,要进行争优考就必定要放弃华杯赛的入学考,望着父母们失望的背影,我无法原谅自己。
月亮不知何时又高挂在天空,原本浓浓的夜色因为这一轮月亮淡了许多,仿佛是无垠的海面。我静下心来,人总是要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生活中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生活的味道需要我用心体会,只有体会了生活的味道,才能真正学会生活。
窗外已渐渐泛白,我的思绪也收回来,一轮朝阳正冲破云霞,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我该自信地去面对,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散文作文 篇2
云影重楼,月隐寒幽,窗处飘来雨声点点,淅淅沥沥的雨声,透过低垂的帘幕,在这寂静的夜,显得尤为清晰。夜空,人寂,有风起,《等到烟火清凉》的清韵在耳边缭绕、回荡,如丝缕、如点滴,轻轻地绕在心间、打在心上。我怔怔地看着手中染墨的笔,却禁不住思绪万千。
轻而短的和弦,时断时停,伴随着忽高忽低、由远及近的“水漫声”,有规律地响起,带着几分清越,几分悠长,如一位认识了千年的老友,踏着时空,缓缓而来。呵~这究竟是怎样一种声音呢 ,浸透了岁月的沧桑,却又恍如听了千年万年,陌生而熟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孟翁的低吟么。烟波江上,玥影横斜,芦苇深处,寒光凝露。水滴声声,轻叩心上,是露珠经不住黑夜的重滑入水面的声音吧,似寒鸦点水却更像孟公的太息。
月上中天,时空转换,皎洁的月,高悬在即墨的夜空,月色如水,倾洒而下,为这个遗世的海边小县披上素裹的银装。“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那一夜,即墨海边,烟花极尽璀璨,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夜不闭户的街道上,或成群、或结对,猜灯谜、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熙攘声中,演绎了一场与世无争的传奇。而在那灯火阑珊处,四人并肩,静静地看着远方的万家灯火,默默祷告。那一夜,看着他们在许下永远的诺言,于是,不自觉的便笑了,月光散落一瞬的幸福,真实、恒久,幸福到没有谁会去想,明年这个时候,还有没有齐聚的机会。
远方,有绵长的曲管响起,似呼唤,又似清远的笛,那是,故乡的歌么。悠长的风,把思绪带到河阳的街道,冷月无声,无声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变幻,漠然的眼中,或许也在嘲笑那个可怜的人儿吧。二胡声声,抑扬断续,如泣、亦如诉,街上的枯叶,在风中打了个转,又无力地落在鬼厉的脚上。恍惚间,有更声传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原来,已是更深人静,灯火沉寂的时候了呵。在这烟火清凉的深夜,唯有他还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漂泊着,十年的往事,在心中辗转浮现,碧落青云的刻骨伤痛,远走异乡的孤寂落寞,从草庙村的懵懂少年到现在的魔道悍将,一历历,一幕幕,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清晰。忽然间,他笑了,如疯子般,笑得放肆,笑得苍凉:“旧时意,沧桑过,还记否,伤心人。白发枯灯走天涯,一朝寂寞换宿醉”苍凉的笑声,传出很远,终又随风消融在夜空中。”呵~拳喁之心,有几人懂,回首斯人,终已无信……
木鱼轻叩,时空再换,于回环五调的“天干物燥”中歌声转缓。 河阳城头,鬼厉和周一仙并肩而立,这一晚,月明星稀,古老的城墙在如水的月光映照下显得亘古而苍凉, 他们就这般静看着城下的灯火,谁也没有开口打破这份沉默。默然良久,鬼厉忽然道:“前辈你游戏人间,见识非凡,我有一事,困惑于心,请问前辈,你说我们人活一世,所为何来?”周一仙一怔,上上下下打量了鬼厉一番,面上戏谑之色渐隐,沉吟半晌,才缓缓道:“你看眼前是什么?” 鬼厉一呆,继而道:“这是百家里的灯火。” 周一仙点头道:不错,便是灯火了。这一点点灯火,便如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都在这世间活着,或得意,或不如意,但他们终归是要活下去的,芸芸众生中,不知有多少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如你这般去思考自己为何活着的人,万中无一。鬼厉哑然,这种说法他从未想过,但从周一仙空中听到的,似乎大有道理,自己竟不能反驳,不觉间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周一仙静静地望着鬼厉,也不打扰,只是他目光已然没有了往日的游戏红尘,反而多了一份看透世事沧桑的大智慧。
一时间,城垣之上,朗月清风,星移斗转,苍穹无限。
回环八转,歌声在此因为京腔的加入而再度升华,平添的京腔,看似突兀甚至荒诞不经,却跟《千秋月别西楚将》的京调唱法如出一辙,唱出了悠长而苍凉的意境,把歌曲推向了高潮,于极尽升华中,有荆轲的影子掠过。
渐离筑台唱离歌,寒烟不散千秋索。
十里相送别荆轲,孤锋饮恨壮士殁。
君恩难报空余恨,血洒长空染山河。
荒草残庙谁之过,千载兴亡故事多。
千秋的月,依旧映照着长河缓缓向东而流,昔日的人呵,已去了,惟河畔青柳,仍流传美谈千秋。
回环九转,复又回转舒缓,如自语,如轻诉的歌声,把思绪带到那隐世的碧水寒潭,是无名与残剑舞剑祭飞雪的高义么?若不是,为何又如此相似?
末句轻吟,如梦似幻,恍若放大的气泡,七色的光彩中清晰地倒映着脑海中闪过的一幕幕,却又忽然间崩碎,凡此种种,皆化为虚影,消于无形。
去掉外饰,重归于真,看似单一的重复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背后却是那一抹洗尽铅华的烟火清凉。
窗外,雨声依旧,在眼前的,还是那支染墨的毛笔,只是,墨已半干。想着想着,不觉怅然:原来,一切都是南柯一梦呵。
于是,在这种奇异的状态中,写下了:
夜里挑灯,染墨点水却见砚台涟;
杯中横笛,声消云隐独听新雨寂。
后记:
在《等到烟火清凉》之前,只听过许嵩的歌,只有《半城烟沙》、《断桥残雪》、《清明雨上》等寥寥数首,不曾了解过写作背景,也没查过作者资料。与朋友的聊天中,偶然得知这首只有八字歌词的奇异的“神曲”,于是在好奇心驱使下,点开播放器,却一发不可收,不觉间便沉醉在一种美妙的感觉中,并写下了《听》。都说人若其文,非如此之境不能写斯文。始终相信,文字,是通往人心灵深处的第二扇窗口。文、曲同理,文如此,曲亦然。为了印证心中想法,于是去查找了歌曲的创作背景。
在前四张创作专辑收获了一长串的乐坛奖项与听众认可之后,许嵩对待演艺工作依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不骄不躁为创作留足空间与时间。近两年的时光,除了常规演出之外,他选择了将生活的大部分内容转向旅行,读书,进修,创作摄影随笔集,以及创作制作本张专辑。“不如吃茶去”像一句随性的口头禅,而这份悠游自在,正是他真实的生活状态。他的平和、干净、低调,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个人特质,这样的个性注定与娱乐绝缘。(引自百度)
作为生活的有心人,或许,正是这份自在悠然的心态,赋予了他灵动的思维和捕捉生命中极致之美的灵感,在歌曲开头的滴水声中,许嵩把这点演绎到了淋漓尽致,这种极致,便如细雨闲庭中,聆听落花轻叩地面的清音。
歌曲的妙,除了乐曲赋予的意境,便是看似平淡无奇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整首歌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平淡而真实,烟火清凉之时,已是夜深人静,空寂的夜空中,唯有打更人的声音传来,而这份平静中,又赋予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如佛陀拈花,咋看平平无奇,细细品味,却又禅意无尽。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许嵩所要表达的,或许便是这种返璞归真意境吧。
散文作文 篇3
春天来了,在春天这个季节里,有个重要的节气,那就是清明节。清明,对许多人,有着不同的意义。种田的人会在这时种上瓜豆;怀旧的人会在这时祭祖;思念的人会在这时上坟,而对于学生,这个节气,就是排着队,迎着风,踏着青青的草,去游春。但对于所有的人,在这个季节里,都有一个更为有意义,也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到烈士陵园,为英雄扫墓。
我第一次为英雄扫墓,是在小学。其它的什么事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听老师说,明天到烈士陵园去扫墓,我激动的一夜没睡踏实,小小的心里总是在想:我就要看到书本上说的英雄了,我能为英雄做点事啦!可不能迟到呀!第二天清晨,我起了个大早,拿了把稍大点的扫帚直奔学校而去。后来,还有几位和我一样拿扫帚的同学,任老师怎样解释,就是不愿放下扫帚去陵园。第一次,我就这么拿着扫帚去为烈士“扫墓”的。
到了初中,虽然,我不再拿扫帚去扫墓,但这种激动的心情,却没有一丝改变。记得,每每到了清明这个季节,我们这些半大不小上初中的孩子,总是盼啊,盼啊,盼着老师能赶快带我们到陵园走一走,看一看。我们这儿的烈士陵园,很美,苍松翠柏,花鸟鱼塘,还有掩映在花丛中高高大大的纪念堂,简直象仙境一般。我们每年盼着、盼着,就是想到陵园里,既看看那些心目中的英雄,也看看春天的美好,还有,我们的入团仪式,每年也在这时举行。想想看,在崇敬的英雄面前,在烈烈的红旗面前,在许多羡慕的同学面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这是何等的光荣!又是让我们何等的盼望啊!当然,有时,这种盼望中,时常会怀着一丝丝的不安,那不安,也许就是这次入团的没有我,面对烈士,不好意思;也许是每次庄严的仪式结束后,随之而来的那一篇纪念性的作文。提起作文,每个学生可能是记忆最深的。为了这篇作文,几乎在每次的自由活动中,我都会放弃游园的大好机会,好奇而紧张地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和笔,和许多同学一样,到纪念堂里,去抄几段解说词,以便作文中用。那时,我睁着清彻的一双眼睛,深深地,打量着一张张年轻英俊的照片,心中没一点点的悲哀和恐惧,因为我从没有把这些英雄和死联系在一起。相反,我很羡慕和崇敬他们,那时的我,总觉着英雄是不会死的,我们从来不说英雄会“死”,而只说英雄会“牺牲”,“牺牲”在我的理解,就是“活着”,“活”在另外一个地方,而且一年一年,永远都那么年轻。有时我还会独自想:他们也许在等我们,等我们长大了,说不定哪一天,我们会不期而遇,也许,我还能问问他们当时做英雄的想法呢!可惜,当时这些纯真的想法,都不会出现在我的作文中。我的作文永远是千篇一律的豪言壮语: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学习他们什么什么样的精神,这个“什么什么样的精神”,就是我所抄的`解说词,其中有一句,我记的最清楚:学习英雄“马革裹尸”的精神!当时,我并不太懂得“马革裹尸”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还是记下了,并用在了作文里。
多少个春过去了。如今的我,长多了些知识,懂多了些道理,但今天,我还是怀着当年一样的激动的心情,跨进了烈士陵园。仿佛我觉得,我还是有篇作文要写,那是我初中未写好的。
烈士陵园,道还是那条阔道,两旁苍松翠柏,依然挺拔;厅还是那个大厅,相片、遗物,井井有条;各式各样的花圈摆放在大厅两旁,不由得让人肃然。厅外有宣誓的团员,厅内许多的学生们,和当年一样,拿着纸和笔,认真地抄写着墙上的解说词,今天的他们也有一篇豪言壮语式的作文要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太多的改变,仔细观察,改变的只是一年一年,那些穿流不息的学生们的神态和风貌。这些学生和我们那一代相比,他们的神情更加坚定、自信;他们的个性更加鲜明、张扬;他们的生活更加优越、多姿多彩。但是,今天,他们同样用敬仰的目光解读着英雄,英雄们也用永远慈爱的笑脸回敬着他们。我不知不觉来到园中最小的一位烈士像前,虽记不住他的名子,我却能记住这个位置和这张年轻的脸庞。每次来陵园,我都会最先来看这位18岁的小烈士,如果他出生在这个美好的年月,他一定会像其他的年轻孩子一样,去上大学,如今他却长眠于陵园60年。许多和烈士同样年轻的学生们,也都来到这里,他们和我一起,用崇敬的眼光轻轻扫过这张虽年轻,却刚毅中透着善良的笑脸,小心亦亦的样子,唯恐惊醒英雄的睡梦。我想,烈士这一刻是真的会在梦中笑醒,他就是为将来美好的生活去革命、去流血并做了烈士、做了英雄,而这美好的生活,他在这个园中和我们俩代人的身上都看到了,他会得到安慰的。我又来到彭雪松烈士像前,这位表面看略带书生气的大英雄,以其“马革裹尸”的精神,英勇善战,最终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淮北平原,这片深情的黄土地上,也把自己34岁的飒爽英姿,世世代代刻在了人民的心中。
散文作文 篇4
又是一年春来到,在这喜庆的春节,放飞自己的心情,带着一份惬意,播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品一杯淡淡的清茶,是人生最好的享受了。
喜爱一个人在阳台上静坐,感受着冬日的阳光浴,温馨甜蜜,手捧茶杯感受着它的温度,它的醇香,有一杯茶,就有一分静,在一个人的静静中品茶的那份淡雅,品一份淡淡的心境。
在中国,茶文化算是渊深博大,茶也是纷繁复杂,而且种类繁多,我偏爱的是菊花茶。杭白菊,黄山菊,还有那山野邹菊。那菊花的清香,其味清爽淡雅,如小家碧玉,清心解毒,也算是美容之佳品!
喝茶是份享受,烦了,累了,不妨给自己一杯花茶,看着菊花在水中舒展柔美的身姿,开出美丽的花。那份清绿让人心醉,花香弥漫开来,岁月留下的痕迹就展示在那份淡香里。此时仿佛身临茶园,与茶花共舞,听茶花轻诉。一茶在手,在茶香中听风听雨,看书看画写字。或浓或淡一杯茶,或长或短一段静。
喝茶有人是消暑解渴,有人是因为茶的香,有人是为了打发时间,也有人为了喝茶而喝茶。有的茶是喝的,有些茶是用来品的,同样的茶不同的人喝就是不同的茶。茶事如烟,以茶交友待客,因茶而发现生活中有匆忙与从容,因清茶起意兴,因茶而抒思故怀旧之情,因茶而漫寄人生之感慨。
时光流转,茶香依然。享受着窗外的暖暖冬日,看身边茶香袅袅,听户外人来人往,欢歌笑语,人生的从容舒怡就如这闲适的热茶,满足才是幸福。
漫漫人生之旅,给自己一点闲暇,品一杯清茶,看浮云人生,思炎凉世态,三餐的五谷,人生的五味,都在茶中化作浓淡,浓有浓香,淡有淡香。
浓茶淡水,细斟慢酌,品的是茶,品的也是生活,也是人生。浓涩人生,清淡日子,流年岁月,尽在茶中。
散文作文 篇5
“薯农”们经过近半年的辛苦劳动,终于盼到了红薯成熟的季节。听老农们传授,霜降过后,是挖红薯的最佳时机,正值近几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更是开挖的绝好机会。只见人人扛锄、拿锹,手提、肩挑、车子拖,忙得不亦乐乎。不是观其身上的那套旧警服,谁也不会想到,这些开心的“薯农”竟是我单位的退休干警。
丈夫也一样,像个地道的农民,欣喜地用大米袋子,装回来两袋红薯,有红心的,黄心的,大部分是紫心的。这些红薯品种不一,个头大小也不一,有拳头大的,也有小老鼠大的。还有最显眼的,就是那个连蔸都挖回来了的紫薯,壮壮的薯蔸下只结了一个“独生子”, 让人难以相信的是,那个“独生子”竟然有足球那么大。
看看粗粗的薯蔸,瞅瞅大大的薯仔,真是“虎父无犬子”,父强子壮。我好奇地把那个紫薯在体重称上一放,哇!数字马上显示2.1kg“有4斤多重?这个称可能有点偏重吧。”丈夫不相信地说。也许是长势太快,这个足球大的紫薯,表皮裂开了很多口子,就像一道道沟渠。惊喜之余,我不免有点惋惜:“还不如多结几个小的。”
紫薯是我的最爱,往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到超市去买,有时还遇不到。听说这种紫薯很难“侍候”,没产量,别人一般不种。见我钟爱紫薯,今年红薯插种时,丈夫对我说:“我到农村去访一访,看有紫薯藤卖没有。”于是,他特意到就近农村询问了几家村民,买到了一些紫薯藤试着插下。真是心想事成,没料到,几个月后,竟然收获这么大。
“你先拿几个紫薯去蒸了尝尝,看味道是一样不?”丈夫一句话提醒了我,我赶快洗了几个不大不小的,放在锅里蒸起来。没多久,一股浓郁的薯香味扑鼻而来。“嗯,真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薯香气,发出一种情有独钟的感慨。
悠悠的薯香隐约把我带到了童年,想起了母亲做的薯条、薯片的香味。那种薯香,虽然随着母亲的逝去而从我的嘴边飘走,但它却永远不能从我的心中隐去。
那时,父母家虽然苦,但勤劳的父亲,除了因祖籍厂区,无法种出大米之外,其他的五谷杂粮都可以种出来。在米饭难饱的年代,红薯一年到头却吃不完。
国家偿还外债的那些年头,居民的粮食大多以供应红薯、杂粮代替。每到红薯收获的季节,自家地里挖的,加上国家供应的,都可堆成小山。
过去的红薯都是白心的,不粉也不甜,口感很不好。一天三餐,全家人不是吃“圞(luan)猪圞羊(整个的蒸红薯,圞:圆的)”,就是吃“芝麻煮糖(切碎的汤煮红薯)”,我和弟妹们看到就发愁,宁可勒紧腰带,也不想去尝尝。
子女看到红薯发愁,父母看着子女发愁。能干的母亲舍不得红薯烂掉,更舍不得让孩子挨饿,总是想尽办法,让红薯成为我们的最爱。于是,她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常把红薯切成条、刮成片,晒干后,用油炸得又香又脆,给我们当零食。
记得那时,母亲每晚都要专心专意地到室外去观察天空,分析天气。若估计第二天是晴,母亲天还没亮就要早早起床,蒸红薯、刮薯片、切薯条,忙个不停。切好了的薯条,刮好了的薯片,又要将其晒在一个个很大的簸箕(当地叫南盘)里。红薯蒸了一锅又一锅,薯片晒了一盘又一盘,一次不知要晒多少盘。
晒干的那些薯条、薯片,除了平时炸一些给我们吃,大部分要留到过年。每次过年,母亲把炸好的薯片、薯条,密封在一个个底下垫有没化开的石灰大坛里,一直吃到来年的四、五月,仍然是香脆可口,味美无穷。
那时,很多要好的同学,每逢星期日就喜欢到我家来玩,常夸我妈能能干,做的薯片、薯条不仅很好吃,还很经留。母亲的能干,让我这个做女儿的成了同学们羡慕的焦点。记得有一个曾经在我家吃过薯片的男生,在同学中夸我家的零食吃不完,说“你四五月份到她家去都有东西吃。”因为,那时候家家都比较困难,过年能有点零食吃就不错啦,别说平时。
经过母亲的辛勤加工,那些原本被我们嫌弃的红薯变成了嘴里的美味。看到孩子们爱上了红薯,父母亲也不用再发愁了。
每年的红薯,被母亲加工成一部分干品之外,剩下的就储存到厨房的一个地窖里。那个地窖很深,进口也很宽,平时上、下都要借助于一把长梯子,而且,还要提个油灯到里面去照明。东西放进、拿出,都要用绳子吊着一个篮子,一人在下面装,一人在上面拉,须两人配合。小时候,我常觉得那个地窖很神奇,觉得那种活儿很新鲜。
地窖常用盖板盖住,出口的四周有很宽、很深的槽,镶在上面厚厚的盖板,衔得平平整整,不会突出地面。父亲总是在盖板上方放着一张吃饭的四方桌,外人根本看不出来,在饭桌的下面还藏有一个“宝库”。 听父亲说,那个地窖是祖上遗传下来的。
因为地窖之深,所以,储存在里面的红薯,不仅不会坏,而且,还越存味越甜。母亲常把经过久存的红薯切成丝丝,与面粉、葱花拌和起来,用筷子夹成朵朵花样,放在油锅里,炸出一个个“张牙舞爪”,像章鱼一样的食品,当地人叫“甜鸡”。“甜鸡”不仅香酥,更是很甜,那是我和弟妹们最爱吃的一种馃子,它不是一般的甜。
浓浓薯香,深深情长。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吃着红薯,闻到薯香,我就会想起父母;想起父母家的红薯地窖;想起曾经在父母身边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它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情,饱含了父母的多少爱。那是比薯香更浓、比“甜鸡”更甜的情爱,它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永远……永远也挥之不去。
散文作文 篇6
站在这个山头,眺望着那个山头,我的双脚不禁发抖,山头与山头之间的山沟一片漆黑,一条充满荆棘我准备鼓足勇气冲了下去,因为我知道在那边的山头有着
要的东西。
收住呼吸,打足气,从山一口气冲了下去,来到了路口。一丝不苟的天使飞来,手中拿着那本撕破了的圣经让我做最后的抉择。她告诉我生存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我义无返顾,我执著地跨过了由黑色仙人掌搭建的栏杆一下子冲入了这条漆黑无光的小路。
“碰”似乎撞倒了什么,抬头,一颗五官端正的树正立在我面前,不禁使我打了个寒颤。他张合着他那张嘴:“孩子,走那边。”一根树枝指着左边的得分岔路口。我不知那树是不是真在说话,我已没有勇气去判断。我埋头往右边走去。脚下踩着荆棘一个劲往前冲,有亮光,我以为那是同伴的火花,走近一看,一群奇怪的家伙正享受着他们的饕餮之宴。他们全身通红长着翅膀头上长角我的潜意识告诉我它们就是传说中的恶魔。我转身就跑他们已经发现我,他们在后面乱叫“食物!!食物!!”
埋头冲着走向了左边的岔路口。我疯狂的奔跑着因为那是唯一的出路,路边的草锋利的就像刀子一样,伴随着邪恶的狞笑把我刮得满身是伤,血肉模糊,动脉的血像喷泉一样射出来,一种比黑暗根黑得颜色。身后开始塌陷走过的路已不复存在,这只允许我冲而不允许我后退这时的执著也许是被逼的,但是还是执著。
也许是我读生命的执著,我冲到了尽头,来到了这个我蒙昧以求的山头,找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看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东西,我躺了进去,大小正好,长短正好,很合身。微笑着,我拉上这梦寐以求的木板……馆盖
散文作文 篇7
若说夏日最为人喜爱的植物莫过于莲了。千百年来,咏莲颂莲作品比比皆是。宋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形象地展现了这个季节荷叶层层叠叠,无边无际,荷花娇艳妖娆的迷人景象。
莲是一种极易生长的草本植物。头年,偌大的湖面,只见零星地点缀着一些荷叶荷花,很不起眼。如若第二年你再来,满眼都是田田的荷叶,美丽的荷花。
我生活在长江边,与莲有缘。距家百米,有一个近百亩的池塘,每到夏天,荷叶满塘。
对那时家乡的劳动妇女而言,一天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早上池塘洗衣时。妇女们,姑娘们在这里洗衣,聚会,交心,倾吐心声。
沿着靠村边的池塘,摆着一溜的洗衣石头,大的小的,园的方的,形态各异。
清晨,洗衣的妇女姑娘们,提着一篮衣服,来到自家的洗衣石前,放下篮子,拿出棒槌,肥皂,衣服。然后一屁股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丫子伸进凉意未退的池水里,就着眼前的荷叶,小鱼儿,洗衣,说事。
古人说,三个女子一台戏。一二十个女子在一起,热闹程度可想而知。东家常,李家短,自家难念的经,粉墨登场;邻村的旧文,娘家的趣事,街头巷尾的传闻,喧嚣地传播着;喜事,丧事,无厘头之事,内容丰富;或表功,或埋怨,或牢骚,或倒苦水,不一而足。当然,婆媳间的矛盾,邻里间的冲突,妯娌、姑嫂、叔伯之间的明争暗斗等话题虽是老生常谈,却能引起当场妇女们的共鸣。讨论也最激烈。
当然,不仅有说事的,也有评事的。心有同感,随声迎合者,有之;事不关己,不置可否者,有之,觉得说者言过其实,当场批评者亦有之。
不用担心,牢骚或者埋怨挖苦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要知道,生活中,冤家不会主动聚首,对手不会轻易碰头。你在这里说她,她也会在那里说你。更何况说事,听事,评事,只是洗衣时的谈资而已,没有人当真,没有人较真,也难以较真。
当然,家务事多,洗好衣服要忙着去烧饭的女人是没有功夫说长道短的。新来的媳妇,不知道场水的深浅,也只是做默默地听众而已。于是,先来的走了,后来的来了,话题断了再续,主角轮番上场,一个早晨,池塘边洗衣的舞台精彩纷呈。
孩子自然也是不关心大人的闲话,闲事的。母亲们在池塘边洗衣,我们在母亲旁戏水,捞鱼,看荷,摘莲。
池塘里的小翘嘴白鱼也是不怕人的。它顺着涟漪和水花,挠你的脚,舔你的手,嬉戏你垂在水中的衣襟。对家乡的人而言,这种鱼是不吃的。因为它太小,又太可爱。它的出场,只是作为我们苦乐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点缀而已。我们的注意力只是这满塘的荷、花、莲蓬,以及水下的莲藕。
太阳升起来啦,随手摘一片长在身边的荷叶,倒扣在头上,凉气随之而来。如果池塘边还有莲花,最好。伸手摘一两朵,就是这个早晨最大的收获。把花瓣拨开,再把连心弄去,只剩下莲花长长的莲蕊,回家后,用一个细细的棉线系住蕊头,绕紧后,再捏紧绳头轻轻放开莲蕊,在不断拉长的绳子的牵引下,金黄的莲花蕊上下翻飞着,像旋转的碎叶花伞,像舞动的褶皱迷你裙,很好看。
荷花是不能明目张坦地下去摘的,因为池塘是公家的,这荷花也是公家的,村里虽没有派专人看着,却有好事者管着。不过,这难不倒我们这一群无事可做的野孩子。大人上工去了,这村子,这池塘就是我们的天下。走,男孩女孩们,戏水,弄莲,摸藕去。
下塘弄莲,对我们这群毛头孩子而言,当然感受不到《采莲赋》中的浪漫,也体会不了《西洲曲》中的情愁。只知道,赤身下池塘,偷偷地采莲花,弄莲子,摸莲藕是一件苦差事。不过,这也是我们当时唯一能找到乐子的苦差事。
荷叶虽香,荷花虽美,莲蓬也甜,但是,莲之茎却长满了刺。莲花盛开时,也是荷长得最茂盛的时候。走进池塘,只见眼前,头顶上,叶叶覆盖,密密麻麻,只闻荷花香,不见荷花影。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尽量躲开刺人的茎,慢慢地趟水前行,寻找心中那朵盛开的莲花,最甜的莲蓬。谁料前脚失足,掉进了去年挖藕的藕沟。拼命地抓住带刺的茎,努力地爬出藕沟,满身已是伤痕累累,好痛。
“前面有莲蓬”。顺着岸上胆小者的招呼,向前,向前。摘到了,好高兴,疼也不在乎了。
莲子长到七八成熟的时候最好吃。此时,莲子外壳轻易就能拨开,莲子肉甘甜清脆,莲心涩而不苦,正好随肉一起吃下,一点都不浪费。如果你贪图大而饱满的莲蓬,对不起,外壳难拨,肉硬而干巴,莲子心也因奇苦而难下咽。叫人食之乏味,弃之不舍。
花盛则藕细。尽管,此时的藕比筷子也粗不了多少,我们也要尽量找粗大一点的来一饱口福。站在岸上,放眼看无花的荷叶,谁开始圈头了,就奔谁去。闭一口气,钻进水里,顺着带刺的茎向泥里探去。放心,泥里的茎软软的,不带刺。摸到茎的尽头——箭头,慢慢拔起来,藕就在手上。有时候,一口气摸不到藕的箭头,只能用脚撑开藕鞭,浮出水面,再吸一口气,钻下去,顺着自己的脚向前探。最气恼的,吸口气,摸下去,藕断半截了,另一半没了踪迹。
分着吃吧,就着泥水。藕的味道真不咋的。没有什么零食吃的我们也津津有味地吃着,笑着。商量着——明天再来。
最难忘的莫过于花将残,莲蓬正饱满时。村子里全体出动,下塘采莲。有船划船,有盆划盆,会游泳的游着,不会游的小心趟着。老人小孩在岸上看着,叫着,好不热闹。其实,池塘虽大,莲虽多,也难以满足五十多户,二三百人口的需求。加上当场吃着,拿着,一户一人,最后分不了几个莲。大家在一起,图的是开心,快乐。
可惜,我十来岁吧,有一年的春夏季节,偌大的池塘,没有一朵莲,一片荷。村里传言,池塘被人倒了桐油,莲最怕桐油。
年年相见的荷与莲离开了我们,偷莲的快乐,采莲的开心也离开了我们。后来,年岁慢慢增长,生活逐渐富裕,日子日渐忙碌,昔日的荷塘也成了鱼塘。鱼塘边,再也见不到洗衣的妇女和姑娘们,也听不到东家常,李家短的趣事传闻了。
有时,回想,那年,那月,那人,那事,还能感觉到,一片莲香,清静、清幽,萦绕我心头。
散文作文 篇8
南国的四月,一直在下雨。
我喜欢下雨天。我总觉得下雨天带我一种惬意。休闲。短暂的忘记自己的烦恼。去放空自己。下雨的时候,我最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听一些自己喜欢听的歌,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写一些自己的文字。
我文采不好,真的不好。我写的文章都像是记流水账,一个好的文采的养成,需要你多读,多练。还有就是要多思考,多观察,这几点我都很欠缺。习惯了用微博,习惯了用简单的几段话记录自己的生活。也许现在的人都越来越懒了。以前我有自己的日记本会写日记。现在肯定是变懒了才不写了。说自己没时间肯定是借口。
从凤凰回来,心还没有收回来。我的脑海里不断的播放着是穿着苗族服饰的阿妹。是沱江上的泛舟者。还有那些青石板的小巷。我喜欢凤凰的清晨。当清晨的阳光洒在沱江上的时候,好多当地的居民开始洗衣服。凤凰的早晨跟我一直生活的深圳的早晨是一点都不一样的。我喜欢凤凰这座小城,我是多么的不愿离开。我不是文艺女青年,但是却有那么一点点喜欢文艺。
我喜欢江边上那些酒吧,清吧。喜欢那些不一样的文字。来凤凰玩的都是一些年轻人,大部分是恋人,他们带着他们的爱情来到凤凰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镇,他们来寻找凤凰的故事,也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凤凰这座小镇听。
有一部分闺蜜,约上三五个好友,一同来散心,江边上。经常看到他们找路人合影。我是一个人过来的,一直就想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人。背个包,带上个相机,就出发。第一站选在凤凰。一直想去的一个边城小镇。在网上看到那些图片之后,我就想,有生之前,我一定要去。
那天晚上刷微博,看到凤凰4月10日之后要开始收门票了。我赶紧转发微博:凤凰,在收门票之前,让我看你一眼。来不及多想,我就在网上查好了路线。定好了火车票就去了。
凤凰的美,没在它的宁静。凤凰的美,美在它的夜景。凤凰的美,一直在我心中。
散文作文 篇9
“咚”一声钟响,似是从那模糊的远方传来,又似是从心底传出,这似乎不仅是声音,还是一股意境,如洪钟,如流水,似刚似柔,或许,这便是“禅”。
中年时期的林清玄曾出过家,不知是什么原因,但我认为,绝对不是林清玄自愿的,没人会愿意去当和尚,或许是被逼无奈,或许是厌倦凡尘。总归是有原因的。但这也造就了林清玄那充满着韵味的文章。
林清玄的散文,或多或少,都是带了点悲愁的情绪,是我的理解出了问题吗?恐怕不是的,为什么那么多僧人,不跳出来写这些文章,恐怕是因为对滚滚红尘彻底无望,便转身遁入空门了吧,或许看透了一切,但对我们还抱有希望,便拿起笔,写出一篇篇文章,由此来拯救我们,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人。从这点来看,林清玄散文带来的忧伤之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这是,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林清玄先生可能是有心,也可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无论如何,至少让我明白了,我们所行走的世界,是有很多沙子的,虽然是我个人理解,但这,便不正是读书的真生意义吗?
一篇《放生的麻雀》讲的是作者在林间走过时看见地上的麻雀尸体,经了解得知这是近期刚被人从笼中放出,因为忘记了飞翔的动作或是失去了一颗想飞的心,从而落在地上饿死,冷死。很显然,所有人都能看出,作者在这将麻雀比成我们,而笼子又比做成了什么呢?是囚禁我们思维的阻碍吗,我想不是的,这笼子,指的便是那些千篇一律,毫无意义的生活,这会使我们忘记了拼搏,忘记了如何热血的向前进取!受到了世俗的影响,受得了世俗的囚禁,受到世俗的思维,受到了世俗的行为,如若再不行动,便会像这可怜的麻雀一般,默默的在林间灭亡。
一篇《更恒久的价值》告诉我们,什么是价值--用的久吗,实用吗。追潮流,追时尚,旧东西什么的,统统抛掉,这便是现在人们的思想,这不也是受到影响的一种吗?
文章不同,却同样有一种看破了一切的无拘无束,林清玄并不指望我们能够跳出红尘,这是不可能的,光明在前方,世间路要走,无拘无束的走下去。
【【推荐】散文作文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推荐】散文作文锦集5篇08-01
【推荐】散文作文锦集6篇07-22
【推荐】散文的作文锦集5篇12-07
【推荐】散文的作文锦集八篇12-06
【推荐】散文的作文锦集五篇10-01
散文作文锦集6篇06-23
散文作文锦集五篇06-17
散文作文锦集9篇05-06
散文作文锦集六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