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11:03:12 诗词 投诉 投稿

路1

  你,是长长的一条龙

  带我们翻山越岭

  踏遍大江南北

  高山房屋田地铁轨火车站

  你,是黎明前的曙光

  带给我们无尽的希望

  使我们不断努力前行

  波罗的海的防波堤

  你,是川流不息的'长河

  曲曲折折永无尽头

  顺流而下不可逆转

  蓝天下的斐济

  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碧海蓝天下的码头

  路,走着走着就远了

  不要忘记回头看看

  虽已模糊不清

路2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解题歌诀

  一. 高考(论坛)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五种种答题模式:

  (一) 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 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 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① 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②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① 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四)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 答题步骤:

  ①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① 同意。“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五) 诗眼型:

  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 答题步骤:

  ① 解释词义。

  ② 点名中心。

  ③ 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 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

  ③ 是全诗的关键。

  三、古诗鉴赏歌诀

  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 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有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怀写高雅。

  羁旅行役寻常见,思亲怀乡拟不差。故道长亭别情重,多言不忍少旷达。

  怀才不遇思明主,舒啸山水访道家。咏史写人堪自比,借古讽今漫叹嗟。

  边塞风火燃诗意,或欲建功或挞伐。对号入座须谨慎,莫让定式缚自家。

  古诗浩淼如烟海,读品思评四步法。如今识尽个中味, 居高临下六分抓。

路3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⑴这是杜甫的一首送别诗,诗风沉郁而凝重。以送别为主题的诗很多,请你默写一首离别诗,并写明题目和作者等信息。

  ⑵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译诗】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孩童时代就结下的.亲情已历经四十年,

  这中间分别后彼此消息不通两相茫然。

  更牵挂着今后相会不知能在什么地方?

  这次意外相逢竟然在匆忙的告别筵间。

  眼前不安分的桃花怎么竟然红似锦缎,

  生来就怀恶意的柳絮也白得超过絮棉。

  剑阁南侧的春色还做出这种无端安排,

  触忤离人心绪偏要展现在这酒筵旁边。

  【备考答案】

  ⑴略

  ⑵这是一首送别诗,体现着杜甫诗歌沉郁苍凉、迂曲顿挫的特色。

  诗歌前四句写送别之情。

  首联平平道来,交代原委。童稚情亲,四十年隔绝。

  颔联逆挽因果,掀起波澜。正因忽漫,更为后会忧。

  诗歌后四句写别时之景。

  颈联突然跳脱,转笔写景。烂熳春景,却令人生厌。

  尾联倾诉缘由,绾合全篇。春色无赖,因此时离别。

  这首诗有两处艺术特色最为鲜明。

  一处是内容与形式高度协和统一。诗歌颔联逆挽,颠倒次序,用上句突插的揣想带动下句绾接的原因。在诗句波澜中把感伤离乱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处是全诗跌宕迂曲,却又丝丝入扣,脉络贯通。颈联写景,看似突兀,美好春色也变成了“不分”“生憎”和“无赖”。而这一切,到诗的结末“酒边”豁然开朗:全是因为别离呀!而这也与前半的“别筵”绾合。春色,成为后会无期,离怀难舍,对景伤情的纽带。

路4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

  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试题】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意思对即给分)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意思对即给分)

  【作者简介】

  乐雷发,字声远,号雪矶,南宋道州宁远县人。精通经史,长于诗赋。1253年(宝祐元年),门生姚勉登进士第一后,向理宗上疏,请求理宗重用乐雷发,并愿以第相让。理宗特旨召见雷发,亲自考问“学术、才智、选举、教养”八事,乐雷发“条对切直”,为理宗所“嘉纳”,赐以特科第一人。他志在抗金复宋,后因数议时政,不为所用,遂归隐九疑。乐雷发还乡后,国势更衰,理宗深悔没有采纳他的忠言,赐建状元楼一所、公母铜锣一对、良田800亩作为褒奖。著作有《雪矶丛稿》五卷,清代乾隆皇帝在位时选入《四库全书》。

  【补充注释】

  (1) 社肉:祭祀时所供之肉,后分给各户。秋日之社即秋社,指立秋后的第五个逢“戊”日。

  (2)该句用“句勒法”写出稻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开放。

  (3)该句用一个“伴”字把红蜻蜓与绿螳螂这两种没有思想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意译】

  篱笆下,儿童追逐嬉戏,太阳还没下山,村里有聚会,祭祀神社,人们准备了豆荚,姜芽和肉,肉香和稻花的香味扑鼻而来,呈现一片祥和欢乐的景象。走在家乡的田野上,只见稻菽千里,稻花摇曳,蜻蜓、白蛉在稻浪中飞来飞去,螳螂则在稻穗上等待捕食昆虫,俨然像田野的主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其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一句反问,突出郊外气氛,充满山野情趣。这成为千古名句。描写了如诗如画的田园景色,以及朴素热闹的农家风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红”的“蜻蛉”,“绿”的“螳螂”,色彩鲜艳,对比分明,活现出春天盎然生机。

  清朝纪晓岚评价其诗无俗韵。陆游《水亭》有“一路风光谁画得?红蜻蜓点绿荷心”之句。当代钱钟书先生评价乐雷发之句“比陆游的新鲜具体,主诗也就愈有精彩”。在豆荚、姜芽、社肉、稻花等俗物营造的环境中,红蜻蜓配上绿螳螂,给人以“尘俗”的感觉。这种尘俗感觉,使人耳目一新,让人仔细品味俗文化的滋味,从而在底层的世界同样得到另一种审美的享受。

路5

  

  一路行来一路诗,流金岁月共谁知?

  春回墨弄花香醉,冬去心留雪韵滋。

  几度红尘情未老,三千风雅意成痴。

  年年梦洒缤纷处,挽住人生浪漫时。

  

  天涯芳草报春知,一路行来一路诗。

  青翠牵魂情未了,嫣红着梦墨先滋。

  悠游漫醉花间笑,筑雅方留笔下痴。

  多少年华从此处,清词阕阕忆当时。

  

  落落孤怀细韵滋,长情唯有月明知。

  几回追忆几回醉,一路行来一路诗。

  纸上繁华随笔弄,笺中故事惹人痴。

  临屏香墨凭君引,好与贤朋共此时。

  四

  舞文弄墨醉如痴,半百光阴指缝知。

  锦字抒情欢恰恰,笺香萦梦喜滋滋。

  三春开启三春愿,一路行来一路诗。

  多少良宵闲着意,吟风唱月度佳时。

  五

  醉枕书香入梦时,红尘况味我先知。

  毫尖今古清华竞,眼底春秋绮韵滋。

  莫叫风情终默默,快将雅意赋痴痴。

  万千平仄开新道,一路行来一路诗。

  *

  附:七绝·一路行来尽是诗(辘轳体三首)

  (一)

  一路行来尽是诗,菊花开在入冬时。

  南湖好景谁能画,凝望朝阳意已痴。

  (二)

  风和日丽令人痴,一路行来尽是诗。

  落叶飘零因有梦,养精蓄锐待春时。

  (三)

  初到樊南入职时,新词读罢笑人痴。

  如今日日穿城过,一路行来尽是诗。

路6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

  生憎柳絮白于棉。

  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鉴赏

  这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762年,杜甫因徐知道在成都叛变,避乱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763年正月,唐军收复幽燕,史朝义自缢身亡。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已经激化了的各类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动荡的时局并未因此而真正平息。曾经因胜利而一度在杜甫心底燃起的欢快的火花,很快就破灭了。这首诗也是借聚散离合之情,抒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的。

  从诗的开头一句看,路六侍御应是杜甫儿时旧友。

  作此诗时,杜甫五十一岁,四十年前,他们都十岁左右,正是竹马童年。诗人以童稚情亲四十年真实地表现出童年伙伴那种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四十年,在这里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并不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淡忘。

  正因为如此,下句说,中间消息两茫然。在兵荒马乱、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想知道他的消息而又无从问讯,故有茫然之感。而这种心情,两人是相同的,故曰两茫然。一别四十年,那能想到现在的重新会合?因此说忽漫相逢。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故交叙旧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忽漫相逢是别筵。在相逢和别筵之间加上是字,使相聚的欢娱,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笔力千钧,直透纸背。

  从过去到现在,聚散离合是这样的迷离莫测;从现在推想将来,又将如何呢?诗人把感慨集中地融洽在更为后会知何地这句话里。这是全诗的`主旨。

  它包涵有下列两重意思

  路六侍御这次离开梓州,回到长安去做官,自然勾起杜甫满腹心事。他设想倘若今后和路再度相会,这地点又将在哪里?自己能不能够也被召还朝?从自身坎坷的生活历程,从这次与路的聚散离合,他懂得了乱世人生,有如飘蓬泛梗,一切都难以预料。这是就空间而言的。从时间方面来说,过去的分别,一别就是四十年;别时彼此都在童年,如今俱入老境。人生几何?更为后会,实际上是不大可能的。诗人没有直说后会无期,而是采用诘问语,以咏叹出之,以表现向往之切、感慨之深。

  前四句写送别之情,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本身有个时间的层次。诗从童稚情亲依次写来,写到四十年来,中间消息两茫然,不接着写现在的相逢和送别,而突然插入更为后会知何地。乍读时,恍如天外奇峰,劈空飞来,煞星突兀。

  但仔细体味,则更为后会,就已暗含了下文的忽漫相逢。因为没有现在的忽漫相逢,是不可能想到将来的更为后会的。这句对上句来说,是突接。

  这样的突接,能掀起波澜,把感伤离乱的情怀,表现得沉郁苍凉、百感交集。就下文来说,这是在一联之内的逆挽,这样的逆挽化板滞为飞动,使得全诗神完气足,精彩四溢。

  诗的后四句写景,这景物描写,全是从上文的别筵生发出来的。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亦正是别筵的眼前风光。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因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的缘故。一气运转,跌宕起伏;而其语言措注,脉落贯输,则又丝丝入扣,于宏大中见精细。

路7

  走过了十四载的人生路程,身边的事物不停地变化着,惟独,陶醉在诗词的那份惬意从未改变……现在社会中不少人对物质狂热追求,在精神上却变得贫穷,而诗词的墨香,让人觉得淡然如花,宠辱偕忘……

  我与诗词的情结起源于作文。小时候,我作文词汇十分匮乏,就好比一个人,只有骨架,没有血肉,更没有思想与灵魂。为此,母亲赠予我《唐诗宋词选集》一本,起初我是不看的,但后来,语文老师要求背诵,我便提前看了看,诗中一枝一叶总关情,春的温馨,夏的艳阳,秋的硕果,冬的静谧,在诗人生花妙笔的描写下,我领略到四季的无限风采,感受到牡丹的娇艳,梅的傲骨,莲的洁白,菊的隐逸。在诗人匠心独运的'诠释中,我感悟到世间万物的真谛。真是神了,一首诗短短的几十字,竟有如此的意境,至此,我便与诗词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现在,闲下来便捧起一本诗词,低声轻读,霎时感觉朗朗上口,满口清香。人生的味,就似“散入春风满洛城”;人生的意,彷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的境,更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而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道出了诗人的情操。在诗词中,我可以在那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我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对答,我也可以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诗词或长歌,或短叹都那么令人难忘……

  古人写诗作词,大都喜欢把月亮作意象寄托自己的喜怒哀愁。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作文不再贫乏,有了自己的思想、灵魂……我可以朝谒曹子建,暮访李太白,眺黄山云海,踏西湖残雪,叹孟姜女寻夫哭长城,玉扇踟蹰杏花江南,漫漫人生路,诗词伴我行…

【路】相关文章:

门与路10-10

人生的路10-07

创业路10-06

脚与路10-06

你与路10-06

路作文02-22

《路》教案08-28

路好长10-06

路的作文05-27

一路阳光一路情作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