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师说说课稿
随着网络社交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会在网上发布说说,用以宣泄自己的小情绪,分享自己的心情。你经常不知道发什么说说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用】师说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师说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课标、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课标、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课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关于考纲
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关于学情
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一、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2、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用多种语气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难点)
2、培养学生自读注释、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1、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
,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2、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3、提问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质疑。
4、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
“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我设计了一套课堂巩固练习,重点巩固课文重要词语,当堂“消化”。
(三)教法
1、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归纳法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我一直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理清思路,积累实虚词;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实、虚词,分析论证结构。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及解题(2分钟)
学生齐读注释①;补充作者相关内容及文学常识(屏幕展示)
2、整体把握(共21分钟)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诵(4分钟)
2)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屏幕展示)(1分钟)
3)教师诵读指导(2分钟)
4)学生自由朗读(4分钟)
5)个别学生示范朗读(4分钟)
6)齐读(4分钟)
7)理清全文思路(板书)(2分钟)
3、着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钟)
1)一学生示范朗读,其余学生看注释疏通文意(2分钟)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拔,师生互动(6分钟)
3)师生归纳重点词语、句式(3分钟)
4)学生试
背诵第一段(2分钟)
4、课内巩固练习(共4分钟)
出题(屏幕展示)
5、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师说
韩愈
为师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从师必要:“不从师,惑终不解”
择师标准:“无贵贱、无长少,道所存,师所存”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二段对其子——于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医、师、工——士大夫
“智不能及”
三段:师生,师道关系
四段:写作缘由
师说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的阅读鉴赏侧重于“思考与领悟”,“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侧重于“领悟”的过程与方法(如“提要钩玄”、“质疑解难”、“融会贯通”等)。这篇课文是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赞扬了主人公烛之武是怎样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这篇文章除了描写外交辞令,还有叙事的描写,是一篇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优秀散文作品。
2、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掌握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本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地加入到背诵,了解大意,归纳相关知识点到学习中
3、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读懂课文,并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左传》的基本概况及其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找出活用词和特殊文言句式,并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体会主人公高超的语言艺术。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将生死置之度外,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立为以下三个:
1、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常见文中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分析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和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5、教学难点:
烛之武的劝说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因此我将教学难点确立为分析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二.说教法和说学法:
1、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三课时,利用多媒体视频,春秋形势图和录音朗诵的教学教具。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养成培养自主学习的技巧。通过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整理“分类式笔记”,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学习时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领悟语言内涵,采用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并背诵课文;在探究烛之武说辩技巧上采用诵读品味法、圈点批注法、比较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文本对话法。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品味法、圈点批注法、比较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文本对话法来感悟烛之武高潮的游说艺术。)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军事外交家,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善辩口才既保国家人民安全,又为中国历史写下一篇篇瑰丽诗章。口才真的这么重要么?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同学们可以举出这样的实例么?(邹忌与齐威王、周恩来访华时,美国记者问了一些侮辱中国的问题,看看周恩来怎么巧妙回答的1、“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2、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都仰着头走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低着头走路呢?”这一提问不怀好意,周恩来借题发挥,要让他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便哈哈大笑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美国人走下坡路,当然是仰着头走。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在场的人听罢,无不佩服周恩来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
我们今天记叙来领略一下烛之武是怎样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退敌军的。下面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2)学生自主复述故事情节,检查复习第一课时的基本文言文知识。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根据标题提出自己的疑问读书(烛之武为什么退?怎么退?退的结果?),读后讨论。结合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1、细读悟理,精读悟情。
(1)整体层次: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四个环节)
1)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学生自主学习)
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战争的原因。(秦晋围郑)
2)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讨论)
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临危受命)
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研读悟学法)(智退秦师)
<1>重点阅读第三段,对人物语言进行圈点批注。引导学生从自己最有感觉的地方入手,记下自己的感悟。抓住关键词语,作好圈点钩划。(自由地读,深入地读,感悟作品语言的魅力,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围绕烛之武说辞进行理解,感悟,评析,赏析。学生阅读品味,教师随机指导。(新版教科书文言文部分的注释相当详尽,学生通过注释参读课本基本上能疏通文章,教师只须适当点拨即可。因而教师应放下心寻找有“阅读”的教学切入点。)
<3>交流批注,感悟语言的魅力:请某位学生来谈谈自己喜欢的语言部分:好在哪里?怎么点评的?其他学生认真地听,并选取觉得合理的作好旁批。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学生朗读,理解内容,分出层次)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站在秦国立场上,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
说明亡郑利晋,存郑利秦,动摇秦亡郑信心。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
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④“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至“将焉取之”
从历史说到现实,挑拨两国的关系,分析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后必进犯秦国。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3)烛之武说退秦师,但又使秦伯留下杞子、逢孙、杨孙戍郑,这是否是“引狼入室”?
4)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朗读--提问--讨论)(晋师撤离)
(2)研读感悟,拓展解析。
根据学生自己的解读,初步感悟了说辞的魅力。引导学生看看古人的评点,增加对说辞艺术的掌握。(清金圣叹说:“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
清林云铭评论说:“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
(3)学习小结,认识升华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的说辞里,烛之武从地理位置、历史事实和逻辑推理等角度来游说秦伯,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化险为夷,赞扬了烛之武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四、总结迁移,练习演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1、假设你看见一位老人往赣江倾倒污水,请结合主题,用恰当的话对老人进行一番劝说
师:如果是你,要达到劝说的目的又要不失礼貌,不伤害老人的自尊,应该怎么说?请同学们想一想,讨论一下表达的时候应该注意那些方面,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劝说一下这个老大爷。
2、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这段评价霍英东先生一生的话。请补写语段开头的中心句。(要求不超过30字)
他爱国至诚、爱港至深,坚持真理、爱憎分明,不畏邪恶、光明磊落,是爱国爱港的杰出代表;他面对逆境勇于拼搏,锲而不舍终至成功的传奇奋斗人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写照;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无私奉献,是服务社会的楷模;他为人谦厚,处事低调,生活俭朴,胸襟品格令人敬佩。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融为一体,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参考答案:霍英东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3、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______,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亟请于武公亟:多次
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
c.蔓难图也图:对付
d.国不堪贰贰:从属二主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
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
c.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
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
10.填空:
多行不义,
11.翻译下面三句话。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②厚将得众
③公伐诸鄢
五、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受人以鱼”转向自主的“授人以渔”,学生的学习由他主学习转向了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探究和研究的认知过程。是新理念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在课堂上,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体,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学生的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阅读大量的资料,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犹如一份微型教学设计,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人物情节性格、形象
(郑)危在旦夕
烛之武→临危受命忠义
→夜缒而出勇敢
→智说秦伯机智
(郑)转危为安
师说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师说》的第一课时。《师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散文名篇。千古传诵,阐发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他,力举复兴“古文”的大旗,一反六朝以来浮靡文风的影响,以自己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为唐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马说》,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论说文——《师说》。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同时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据此我从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了《师说》一课的的教学方案,现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师说》是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对于刚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具有教育意义。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的文风,注重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师说》正是韩愈反对骈文浮靡文风的创作实践的代表之作。本文的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A. [知识和能力目标]
通过点拨、归纳,使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记诵积淀。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积累“师、传、道、受”等12个常用文言实词和“之、其”这两个常用的虚词;两个通假字;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的文言句式。
B.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
C.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初步感悟本文的语言美、思想美,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以上教学目标定位于文本本身的品味感知和记诵积累,重视欣赏文本而轻篇章的琐屑分析。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独特的美感来,教师要敢于根据自己的理解教课文,要善于品味教材,因此我在品味《师说》时品出了本文的“三美”(本教案后面附的全文教学构想中可以看到三美包括的具体内容),期待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共同品尝。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通过学生质疑、讨论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使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针对本篇文言现象比较典型,且本篇为教材规定背诵篇目,
我将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文法及熟读背诵课文。
二、说教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点拨词句,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文言词语,培养学生发现文言现象的能力。
三、说学法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教师搞“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对文言文学习,学生无所谓主动观念,对文言文学习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学,不愿意学。文言文学习停留在一种教师单边进行的层面上。文言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新教材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制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理解性的记忆,实现诵读与背诵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预习。印发资料,包括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介绍,让学生对本篇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分解重点、难点。本课拟分三课时进行。
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确立课型。
第一课时:串讲和点拨,以诵读和字词积累为主;
第二课时:讨论和分析,归纳文言词语用法,理解本篇的写法;
第三课时:阅读鉴赏,熟读成诵,扩展阅读,学会知识的迁移。
为加大课堂容量和训练密度,借助微机等辅助教学手段。
【师说说课稿】相关文章:
师说说课稿11-03
师说说课稿11-26
【热门】师说说课稿11-23
【荐】师说说课稿11-22
师说说课稿【热门】11-20
精品师说说课稿11-19
【精】师说说课稿11-20
师说说课稿【精】11-21
师说说课稿【热】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