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张齐华老师同课异构《圆认识》听后感想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感想,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齐华老师同课异构《圆认识》听后感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齐华老师同课异构《圆认识》听后感想 1
同课异构,不同的老师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不同,以及个人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了风格各异的课堂。但无论怎样的课堂,无论在何时,数学老师们永远都在琢磨,怎样上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与碰撞?怎样上方能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跃跃欲试?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诗意与浪漫?
“所有的课堂细节都折射出了明亮的、晶莹的光辉”“一堂纯粹而丰富的好课”“这样的数学课堂意境堪称圆满”人们如此评价张齐华老师的课。遇到张老师,走进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充分领悟到“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的真谛;解读张齐华老师数学课堂,你就会发现数学原来如此有内涵。在教研室的组织下,我有幸观摩了张老师的《圆的认识》,领略到了“数学王子”的独特魅力,受益匪浅,也让我思考颇多。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基于这样的认识,张老师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张老师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地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张老师这样描述圆的特征,“圆是曲线图形,可是和下面这些凹凸的或者椭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相比,圆看起来又是那样的饱满,那样的光滑,那样匀称。难怪2000多年前,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赞美‘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在孩子们探究了圆的半径和直径后,张老师总结道,“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时候的哲人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和同学们得出的几乎相同。不过表述不一样,就是六个字,‘圆,一中同长也’”。
张老师的数学课堂不仅人性化,而且充满人文气息。圆,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再只是一个符号,不再只是一个平面图形。他们能感受到圆的美,能感受到圆背后的文化。孩子们这不仅是在学习数学,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在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与感染。
“孩子们,数学学习,除了问刚才的三个字为什么以外,还要善于联想,不要一切都从头再来。”“现在我来画一画,尽管我是老师,如果画错的话,也不要客气,大声喊错,看看谁的胆子最大。”“回家去试试,也许一幅一幅美伦美幻的图形就在你们的手下诞生了,到时别忘了带给咱班的数学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去交流和欣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彰显着数学的文化魅力,弥漫诗意的人性光辉,变得灵动与飘逸。自然地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里,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更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孩子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数学课不再是枯燥无味,不再令人昏昏欲睡,而是带着孩子们穿越千年,来一场数学的浪漫约会。
所有的数学老师都知道“李白”“杜甫”,但并非都知道“罗素”“毕达哥拉斯”。也许,我们都错了。其实,数学不仅有方法技巧,还有美和浪漫。
“与其向着数学以外的‘花花世界’去寻找课堂的精彩纷呈,不如从纯粹的数学内部找寻数学内在的精神力量”“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张老师的座右铭,更是他每一堂课留给大家的清晰印象。正如张老师所言,“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应该有对数学怀有一种追本溯源的态度;应该对数学“美”怀有敬仰之心;应具备深沉的历史感,共同为孩子积蓄力量!
张齐华老师同课异构《圆认识》听后感想 2
今天有幸来到扬州教院附中,聆听了张齐华老师第五版的《圆的认识》。听完之后,再次被张老师课堂魅力所折服,被张老师不断超越自己的学习精神感动,也再次感受他“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的人生追求。
曾记得听第一个版本的圆的认识,张老师在课堂上运用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感受到了圆的美,但就像张老师自己说的,这样的美是外在的美,学生一节课上只是被华丽的课件所吸引,而今天展现的就是不一样的,没有精美的`课件,全是实实在在的课堂。
在这节课上,张老师首先复习孩子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揭示课题,利用孩子已有的知识,让孩子自己在纸上用圆规画圆。顺势引出圆心和半径的的概念,在新授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时,张老师让学生自己研究,自己想办法,除了测量之外,孩子还想出了圆的一边有无数个点,这些点与圆心连起来就是无数条半径,在新授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时,再次启发孩子思考,一个学生这样回答:每条半径相等,直径相当于两个半径,所以每条直径也相等。在练习阶段,张老师习题,就出了2条,一条是半径15厘米,一条是直径150米,让孩子猜一猜是什么物体。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几种不同的圆图片孩子想到很多,有飞镖、棒棒糖、车轮、碗口、摩天轮等等,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中,就将头脑中圆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圆与抽象的圆自主地联系起来。这节课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课堂,也看到了张齐华的超越。
最后,张齐华给我们做了他的五次《圆的认识》的报告,送给我们全体听课者四句话:
1、保持一张热情。
2、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3、一生只做一件事。
4、学习,否定,超越。
张齐华老师同课异构《圆认识》听后感想 3
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本学期,我听了部分数学教师的数学课,课后大家都能诚恳地给每位授课的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也谈自己的收获。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不是相当充分的。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不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因此,我们应精心设计每一节数学课,尤其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
教学过程要精致
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没有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们在讲课时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要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要恰到好处、板书也应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要得当,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标。
【张齐华老师同课异构《圆认识》听后感想】相关文章:
《认识钟表》同课异构总结10-08
同课异构总结11-21
同课异构的活动总结11-24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07-09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02-26
数学同课异构总结03-05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06-11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06-21
同课异构总结15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