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听后感

时间:2022-11-09 20:01:29 听后感 投诉 投稿

《大禹治水》听后感(2篇)

《大禹治水》听后感1

  《大禹治水》是小学第三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学习他为老百姓造福的献身精神。今天有幸听了张建刚老师的这一堂课。课的一开始出示的一段录象,洪水袭来,让学生用淹没、冲倒、无家可归三个词语来说一说洪水来了导致的后果。学生一开始说了两个词语,张老师鼓励学生三个词语连起来说。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欣然接受了挑战。课件中出示的三组词,不是无关联孤立存在的,而是隐含着大禹治水这件事的结果。通过读与说的练习,不仅复习了生词,而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把握,真谓匠心独运。在讲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这两个词语入手,通过简单的图画来让学生明白挖通河道需要付出多大的'艰辛。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教学。尤其吸引孩子的是张老师讲的数字故事。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3)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1)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10)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张老师动情地讲述这个故事,孩子们听得也很投入,听完故事,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数字表示了什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问题?孩子们体会到了:如果大禹回了家,就耽误了治水,可老百姓还在遭受着洪水的灾害,还要赶紧治水,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禹为了治水,连儿子十多岁了,还不认识他,他心中一心为大家,而不顾自己的小家。由此可见,教师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年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大禹治水》这一课的教学中,张老师恰当地发挥了组织功能。在学生朗读课文、发表见解时,作出适度地纠正,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体会。在学到重点部分时,抓住契机,发动学生参与讨论,深入体会,做到收放自如。张老师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主动学习,发挥合理想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禹治水》听后感2

  今天听的是徐老师的精品课《大禹治水》,之前她上过试教课,我感觉徐老师的课又比上次的好,比上一次的精彩。徐老师平时在教学上刻苦钻研,对《大禹治水》这一篇课文进行多次修改,试教,这种精神很值得人学习。

  徐老师在这节课教学时,首先以复习词语为导入,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黄河肆意泛滥时的音像资料。通过观看音像资料,让学生明白黄河洪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知道洪水的凶猛和残忍。在次基础上让学生去朗读描写黄河洪水的第一自然段,学生自己就能朗读出洪水的可怕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学生精读时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学第二段时,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治水的艰难。“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等等。还结合了相关插图来说明。但我认为,徐老师在营造朗读氛围这一块做的是很到位的。她的语言不仅富有感情,而且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深深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觉得在教学第三段时,如果让学生结合观察有关插图或抓住其他画面,读读课文,想想一下大禹为什么三次过家门而不进去看看,再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可能效果更好。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与课文紧密结合,主要以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徐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为此,徐老师在很多时候就特意为学生营造朗读的氛围和说话的机会。由此可见徐老师的用心良苦,教学设计不严谨怎么能做到这一点,从中也可以看出徐老师的一种敬业精神。这些都是很值得作为一位新教师的我学习的。

【《大禹治水》听后感】相关文章:

《大禹治水》听后感08-04

《大禹治水》听后感2篇08-05

演讲听后感09-10

《荷花》听后感08-27

听后感作文02-14

Ivegotanewbook听后感08-10

梁祝听后感04-08

《高效演讲》听后感09-14

关于《梁祝》听后感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