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15 18:48:14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1

  8月28日上午,本人有幸聆听了华东师大崔教授别开生面的一场精彩报告,感叹不已。全新的思维,独特的语言,典型的个例和幽默风趣的演绎风格,撕开了课程改革中不便触摸的面纱,道明了爬涉征途中的是非与取舍,可谓高瞻远瞩,拨云见日。其中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与实现的论述,视角独特,褒贬中肯。让我感悟最深的要数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底线”观点。

  众所周知,教有法而无定法。“评”有没有法?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如何去评,评价的对象,选择的角度、指标、权衡等不同,评价的要求和结果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如何体现评价的激励性,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有效问题。长期以来,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习惯倾向于追求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以完整的内容呈现和理性目标的有效实现为主要评价指标,经常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身心投入音乐体验的评价,造成音乐课有“音”无“乐”的倾向,这是一个很普遍也很悲哀的事情!

  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原因除了作品陈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无法深入体验音乐作品本身,无法唤起学生对作品的共鸣并从中获得音乐带来的'美的感受。按照教学目标要求,作品介绍了,歌曲学习了,技巧掌握了,学生在被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对音乐内在的美的个性体验和感受经常被目标要求所忽视。

  崔教授的“底线”观点中有一条:认真听课的学生没有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就要想想你的课是否有问题。我想,首先是音乐教师提供的音乐作品和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其实,作秀的音乐课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所谓有条有理、内容丰富、准备了很久、在同一班级上过多次的优质音乐课,学生已麻木,对音乐和音响没有了感觉,这样的音乐课,获奖可以,但绝对不是好的音乐课。因为,这样的音乐课有“音”无“乐”。

  因此,评价音乐课,确实不能只从理性指标是否实现来衡量,应把学生深入体验音乐本身并获得美感作为评价底线,至于选择什么作品,通过什么途径,以何种方式呈现就显得不是十分重要了。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2

  近日有幸学习了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籍欢欢老师的讲座,收获颇多。籍老师以新课标背景切入,强调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亟待革新,并依据20xx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定义,主张一线教师应思考语文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尝试将课程理念架构于学习任务群中,在目标导向下实现学教评一体化,促使深度学习的达成。我将围绕以下三点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凸显课程理念,强化学科特点

  在20xx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将学科定义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中,综合性强调语文课程的复杂系统,它包含了语言、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个层面。籍老师认为,因为各个层面之间不具有递进性,而具有交织性,因此课堂实施有一定难度。而关于学科的实践性,籍老师解释因为语文课包含了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多个活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多维度的课程理念势必包含了多元的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应该从现实中寻找要素,将生活作为基础,设置情境,依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为实现课程统整,籍老师主张设置包含“基础型”“发展型”“扩展型”的三级阶梯式学习单元,并建议在每一个学习单元中,尽可能涵盖多个学习任务群,这些任务群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定不同的侧重点,彼此之间既要体现连贯性及延续性,也要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当然,课程整合不能局限于课程或教材内容,要根据核心素养要求,积极创设情境、设计任务,采取激发、促进、引导、关注、鼓励、倡导、支持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开展探究。

  二、围绕目标导向,探求一体化模型

  在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关注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个愿景较为宏观,想要落地需要再课堂中建立一种模型,可供一线教师参考和使用。籍老师认为,模式的建立离不开明确的目标,以目标为核心导向,探求学教评一体化模型,可以提升课堂质量及效率。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领悟,籍老师首先对“教学评一体化”及“学教评一体化”二者进行了对比和辨析,为一线教师清晰解读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概念与术语。籍老师认为此二者本质相同。要使得学、教、评三者目标、内容、方式保持一致,必须在设计的起点考虑到学习目标的制定。籍老师列举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例子,强调目标即评价,教师需要进行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分析,确保每一个学习任务的评价精准到位。对于一线教师来讲,需要改进思路,从以往刻板流程中跳出来,以教育目标理论为指导,尝试让学习、教学、评价之间保持一致,使设定的目标、呈现的内容及方式相契合,在评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过程性和整体性的平衡,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形成逻辑严密的闭环。

  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可分三步走。首先,要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理论,形成对学科的基本认识;其次,要遵循模型,从模仿开始,提供一个可借鉴、好应用的框架;最后,要发挥区域特点,优化升级,实现学科大概念引领下的课程内容重构。

  三、巧用项目学习,彰显区域特色

  该讲座最吸引我的,还是关于理念如何落实的举措与建议方面。籍老师以南沙区的教研探索为例,介绍了该区初中语文深度学习项目推进路线及成果。根据区域特点,南沙区制定了名为《以“写”为中心的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这个标题直观地启示我们,目标的制定,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为解决教学思维陈旧、目标制定随意化、教学内容碎片化等问题,籍老师从20xx年起便架设以”深度学习”为内核的培训建设框架,并在随后的几年中持续性推进项目落实。围绕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联想与结构、迁移与创造、价值与评判,搭建连贯的教学实践四步模型,继而形成环节分明的模板。而在进一步实施时,教师需要关注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及持续性评价的反馈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在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会学科基本思想,自主地建构知识结构。

  籍老师也强调,学教评一体化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一招,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能仅看效率,因此单元学习不能一刀切,这样会导致学习内容和结构割裂。想要落实读写整合,需要在突出学科特质的基础上加强课程内容整合,这一点只能循环渐进,不能贸然求新。所有教学改进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养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就像教育的意义,最终也是作用于人。能够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学识基础、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肩负未来的人,是每一名教师的终极目标。作为入职四年的教师,在这场讲座里不仅收获了理论知识,也在籍老师语重心长的劝慰里,反思自省,找回从教的初心,找回对语文的热爱。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3

  九年级数学教师范平银:“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不分快慢班的情况下,课堂有限的40分钟里,只能照顾大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觉得‘吃不饱’,接受能力差的吃不下’。作为老师,肯定得通过作业来补充课堂上的不足,让学得快的学生巩固知识,学得慢的学生跟得上进度。双减政策下的课堂上一定做到精讲精练,要注意课堂问题设计的技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重能力培养、重学法指导。学生有兴趣和能力,才能易于接受新知识,然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就是把作业从课外转向课内,要注意作业一定要精心布置并及时反馈。另外可以布置分层作业,让所有同学都有所收获和提高。现在要求减少作业,为了让有限的作业发挥最大作用,老师花的心思只会更多。”

  三年级语文教师李宏杰:“双减政策一出,社会呼声一片。双减的第一步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于国于民来说,这都是一件值得开心的好事。对于老师来讲,这是更大的工作考验。以前教不好,学生可以找地方去补、去学,而现在,如果老师们教不好,那学生真是无他路可寻。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对待教育的用心程度就成了学生收获多少的基石。

  文件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的书面作业不超过90分钟。那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就一切皆大欢喜了吗?这恐怕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双减减的是校内作业负担,而并不是升学的压力。以小学五年级为例,语数外平均每门课的作业时间要控制在20分钟以内,而这20分钟还是参照大多数同学的平均水平来划定的,因为作业量要大大降低,作业难度和思维深度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实话,每天每门课20分钟的时间我们不论是巩固重难点,甚至是基础知识的吸收和掌握程度都存在很大的疑问。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老师们要下大功夫,如何将作业设计的少精尖,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我们进一步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八年级英语衣雨佳:对于“双减”政策,我个人持比较赞同的态度,虽然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会有所提高,教师本身不但需要讲好每一节课,还需要提升个人情操,扩展自己的视野,但这也是教师个人学习提升的`良好机会,老师们对教学和学生需要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培养方法。我个人理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是这项政策的重中之重,政策明确提出要求,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那就要求老师以后布置的作业形式要多种多样,需要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自行设计,自行创新,确保每份作业的布置都是有理有据的,肯定不能再是无效机械重复的。那么我们布置的作业,就应该是既有启发性,又有综合性,还要有趣味性,最好还要有开放性。就英语这一学科来讲,我个人可能会布置一些实践类,收集类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有机会加大听说的练习,在比较有意义的情景中体会和领悟课堂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收集学生身边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语知识,也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总之作为教师,在这种政策下,一定要坚持初心,提升自己。

  四年级数学闫宏飞:

  首先,对于“双减”工作,党中央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决策部署,我们应该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

  其次,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是为了减轻孩子们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减轻这两项负担,有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充足的课余时间,以及合理的拓展课外兴趣,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同时对于减少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心理疾病都有积极的意义。

  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在“双减”政策将“减负增效”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作业的布置这样一个“小切口”无疑将迎来“大改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不得不思考:数学作业的布置如何才能做到使之成为是指向生命拔节的一种联结呢?

  1.控制作业总量,要兼顾其他学科作业,不超过小学作业时间要求。

  2.每天作业精心设计,精而减,作业内容符合当天所学,既有基础巩固,也有拓展延伸。

  3.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完成。

  4.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双科或多科合一,设计学科综合作业,具有趣味性,以提升能力为主要目的。

  五年级语文张新:身处“双减”时代,作为一线教师的我需要做什么?如何能让学生们在教育快车上减负不减速?这是我暨“双减”提出后一直思考的问题。“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时代,学习成绩均按照统一标准衡量,人才同质化严重。而我们要打造“人才强国”,是要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是要培养在不同领域“百花齐放”的多元化人才。因此,“双减”工作将迎来教育的高光时刻。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认为,新学期我们要做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1.不能随意性太强,拖拉到下课仍在讲课。

  2.不能随意挤占音体美课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

  3.不能只用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

  4.不能以刷题、重复性作业、机械考试为主要教学方法。

  5.鼓励孩子探究学习、互助学习,发散学习。不死学知识,多运用实践,明是非,懂道理。

  6.重视课后延时服务做到“小学书面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疑难作业不带回家”。学校可以把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7.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为学生们量身定做家庭作业,以达到优秀学生吃精,中等学生吃饱,学困生吃好。总而言之,“双减”对校内教师教学能力和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希望通过自己对“双减”工作的认识与努力,能为国家教育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做充分准备,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4

  对于课余时间,鼓励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保护好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

  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对于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推广使用力度,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教育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5

  20xx年x月x日下午3点40分,我们煤电化应用系全体教师来到学院一体化教学主楼,认真听取了青年教师陶清华主讲的两地一灯配电开关的设计。在这节课上,老师引入教学方式新颖,切入主题迅速,贴近现场作业,学生兴趣较高。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谈一下个人的感受和想法。

  1.项目教学法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这个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但不是吹糠见米而是要循序渐进。一体化教学讲义的编制为课堂的操纵设计了明确的方法流程,教师上课是按一体化教学讲义设计的几个环节规范而有序地进行。我们煤电化应用系也正在往一体化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但由于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所限,目前采用的理实一体教学法,虽然也拉近了学生与现场岗位对接的距离,但学习氛围还不够浓厚,成就感不强。

  2.课堂上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做到培养优秀生,辅助差生,带动中等生的目的。

  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小组长,培养和锻炼小组长使其具有更强的自主能力,根据人的记忆黄金规律,把自己的知识输送出去,也就是讲给其它同学,教会每一个组员,这对小组长是一个历练过程,当然一定要公道,不能加重小组长负担,也就是说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题目,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题目,将由老师辅导点拨引深。

  3.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点拨非常的重要,教师要成为学习讨论中的一员,要参与到学生学习之中,学生在自学讨论时,教师可以在在课间巡视中,深进学生,对个别学生或小组给予随机的指点帮助。还可以就学生的共性题目和知识的应用拓展,作指导性点拨,这样,教师的辅导与帮助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帮到学生的需要的地方。

  4.我觉得一体化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烦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题目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间隔,一体化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实在,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防止了教学过程中的两级分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5.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题目,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根据人的黄金记忆规律,自己探究分析获得的知识形成记忆周期很久,而教师一言堂讲授的,要靠反复的记忆,轻易形成记忆疲惫,学生厌学。

  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往。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往学,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

  最后,想谈一下对目前我所授课程进行一体化改革的设想。我本学期所授课程包括Windows Server 20xx服务器配置和计算机基础两门课程,两门课程对实践要求都很高,一个是即将毕业的高级班,一个是刚刚步入校门的中级班。对于Windows Server 20xx服务器配置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局域网技术的基础知识,本课程中主要是介绍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和使用等,因而实训操作比较多。在此课程中,所有操作是通过虚拟机实现,利用虚拟机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可以实现搭建小型局域网络,并设置服务器各项配置的过程。在之前授课过程中,一直采用的是先讲授理论,然后上机实践,这样的授课方式,虽然可以收到一定效果,但不是很理想,学生只是去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并不是利用所学知识去做应用,这样的效果,并不能真正的让学生理解知识,会运用知识,在以后的实践中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如果转变这种模式,使用,采用项目教学或者案例教学法,用例子引出本次课程所要学习的知识,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实现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还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其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其次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说整本书都是在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如何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可以灵活运用的程度,是这门课程的要求。在本门课程讲授过程中,选用的教材是采用项目教学法,每章内容都会铺设几个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学习,但是在讲授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总结以及熟练程度比较匮乏,因而,需要我在一次课讲完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次重复,提示学生注意哪些方面,也就是说,我认为,在授课过程中,也不能只注重了实训内容,而把理论扔到一边,必须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

  以上所谈的只是近期学习的一些体会,因为刚接触,在对课程的改进中,做的还不够全面和深入,认识的还不够透彻,还需要继续的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等待我们探索、研究的东西还很多。在今后的培训学习中,将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的各个环节,形成适合邢台技师学院需要的系统化教学体系,把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6

  最近看了《教了不等于学会了》,感悟到“教学评一致性”基本原理,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价是一致的,而不是各自为阵、四分五裂,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价,是对学习目标的评价,教学评在目标的统帅下实现一致性。教学时必须面对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生命化会给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这一活力也必定让学生的学习焕然一新,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人性化。这要求教师做一位“专业型教师”。

  首先,确立清晰的目标体系。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目标体系,既应包含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目标,更应着力构建好每一个学期、每一学年和整个小学阶段的目标,实质包含小学阶段各学期、各学年直至整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全面反映小学阶段各个时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要求,成为一个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能力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整体系统。在日常教学中,学习目标常常是纸上谈兵式地存在于教师的备课本上似有若无:你说它无,老师说已经写好了;你说它有,我们在课堂上又观察不到它,你课后去访谈老师,老师们通常也支支吾吾讲不清楚,就是说了,也讲不出来目标的确定依据与过程。我们在探素“教一学一评性”课堂时,做的第一件事是研制学习目标,正确的学习目标是“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习目标是教师对学生预期学习结果的表述,为了保“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做到“该学”,要明白究竟什么学生在本课中该学的,二要做到“能学”,知道孩子的起点在哪?学习目标上有什么困难?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小学语文评价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一种综合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孩子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目标是评价的依据,又是评价所致力于达到的终极结果,因而可以说,没有评价的目标也就无法进行评价。所以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己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做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归纳起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任何一堂课都不是孤立的知识传授,它需要考虑和顾及的东西很多,每上一节课都值得我们借鉴,但一切改变都离不开一个灵魂,那就是教学目标,教无定法,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机制,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有所得,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将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目标。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7

  “双减”政策的出台落地,引发了社会关注与热议。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政策落地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双减”政策落地,很多家长表示赞同,也有不少家长感到茫然失措,当“鸡娃”不能再以补课形式进行,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究竟应该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值得每位家长思考。更需要我们老师正确的引导。

  首先,“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国家为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力度和决心。我国建国70多年来,我国教育经过了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到90年代,我国工业、农业都不发达,教育也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在教育上投入有限。基于此国情,只能选择精英教育,国家通过严格的层层选拔,最后上中学、大学都是极少一部分精英。第二个阶段,是从90年代到现在,我国的工业、农业发展较快,经济基础增强,广大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民众对教育的需求大大加强。国家也顺应民众的需求,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过度到大众教育,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让家长们的焦虑情绪被放大,各种培训班层出不穷,学生疲于应付。教师更是身心俱疲,战战兢兢。而素质教育则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教育模式,与应试教育相比更为注重完整个体的发展。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最大期望或者说心愿不正是如此么。

  其次,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了更高的'可能性。毫无疑问,在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新的教学、作业管理方法之下,学生在校的学习质量也会逐步提高,我们家长的焦虑也会逐渐缓解。此时孩子们更加自由和幸福,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和他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来计划体育、艺术、科学、人文等基础教育的学习。我们常说需要和孩子们有高质量地相处,因为转瞬间他们就会长大成人。

  和孩子们一起读读各类书籍、一起做做各种运动、一起到湖边散散步、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品格,没有比这更好的契机。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8

  今天,市教委再次组织了全体教师进行双减之下的网络培训与学习,由李松林教授主讲。李教授在《双减背景下,通达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培训讲座中深入剖析了“双减”背景下,通达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的重要性,真让人受益匪浅。

  首先,李教授分析了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情感的体验,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刺激;缺乏深切的体验、深入的思考、深透的理解和深远的影响;缺乏内涵与品质总之学生缺乏深度学习。

  其次,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必然会产生的结果:学生课堂丧失活力与意义,教师严重制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使学生有知识而缺乏力量;有知识而缺乏美德。

  再次,李教授提出改进方向:让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有深度(本源),让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有深度地学习知识(过程),让学生学到更有深度的知识(结果),唤醒学生的深度学习。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一个老话题,“双减”不简单是一个减轻负担的事,而是要在减轻过重的课外补习的负担和作业负担的基础上,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整体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实际上是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减下去的是作业,增上来的是教育质量和效率。

  “深度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灌输式的“浅层学习”,它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互动等活动,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作为老师,我深刻认识到深度学习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深度教学则是当前课堂改正的深度学习的保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注重“深度教学”,教学之道,道在心灵,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身体参与到身心俱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深刻、深度学习,充分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全面、深入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从而深刻地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使我认识到:只有充分的全面的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这时他的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大脑处于积极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富有趣味的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将思维引入深处,使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少教多学”,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少讲”,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足够多的学习机会;同时,教师学会退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思维的冲动。学生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就会变得事半功倍,学习就有了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学生真正参与了的。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深刻理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反思、质疑,形成正确的判断,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学有所得,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学科活动经验和方法,提供学生深度学习的机会;结合所学知识,大胆联想,积极创新,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知识,学会思考,发展思维。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9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让孩子们有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教育有了新的希望。同时也督促着我,要想更多办法去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双减”,就是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我所在的金台区蟠龙镇小村小学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通过积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减轻学生作业量等措施,真正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回归到了校园。

  我所带的四年级语文学科,在每周一就把本周五天的家庭作业内容全部安排出来,对作业内容的设计主要包括听故事、阅读理解、预习课文、朗读实践、基础知识回顾等等,每项作业的完成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十分钟。除此之外,我还专门设定每周三为班级的“无作业日”,让孩子们听到放学铃声就无忧无虑,提到放假就开开心心,彻底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这样一来,孩子们每天都能轻轻松松上课,快快乐乐回家,自由自在生活。课堂气氛也活泼了很多!

  另外,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我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各个学科当天的.作业,遇到有的学生不理解的题,就仔细给讲解一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保证质量、按时完成作业。一段时间以来,再也没有看到哪位学生因为晚上或者假期作业太多写不完而熬夜,第二天不认真听讲的现象。相反,他们的精神头更足了,听讲更认真了,学习效率也更高了。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应当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克服“唯分数”的评价方式,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为职业指引,为学生的成长导航,撑起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宁静天空。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10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双减中减少课业负担,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作为语文学科,如何才能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巩固教学效果,的确需要我们研究思考,并进行实践总结。现就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革命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建立“一单一表”,保证作业数量科学化。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在每次上课前精心设计好正式作业,课后根据课时进度和学生反馈布置适量课后作业,同时填写好语文学科作业设计单。正式作业分为基础类和拓展类作业,书写量控制在一张8K纸张内,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另外,每天安排科代表记录本科作业实际完成时间,并填写好语文学科作业反馈表,教师根据学生作业表反馈情况,及时调整作业设计的内容和预估时间,确保学生作业量科学合理。

  二、建立“一标一体”,确保作业内容优质化。

  制定本学科作业设计标准,建立语文学科作业设计指标和质量指标。逐步形成“教师预设--学生完成--反馈评价--二次设计--调整改进--总结成果”的模式。教师要深入教材研究和学生学情,从作业内容的选择、作业形式的设计、作业格式的规范、作业分层的构建、作业时量的调控、作业评价的反馈六个方面,完成本学科作业设计指标和质量指标的落实。同时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形成符合本学科特点和学情的校本作业库,确保作业内容优质化。

  三、优化作业类型,确保作业形式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目标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依赖于作业的改革。确定了如下类型的语文作业:

  1、口头类作业。

  作业内容主要包括字音字形、文体知识、诗词背诵、名著、名句积累、优秀范文。此类作业以背诵熟记为主,主要利用晨读、早读完成,由组长检查监督完成背诵任务。同时制定奖励办法,每周选出优胜小组,优秀个人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2、趣味类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理念”中提到:“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练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作业形式的丰富多彩,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兴趣,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思维是活跃的,作业完成的效果自然是良好的。

  课前“秀一秀”活动的开展,既复习了学过的内容,检查督促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业形式主要采取课前“秀一秀”、配乐朗诵、名著手抄报、影视文对接、古诗文配画、思维导图、穿越时空的'对话等形式进行。

  3、基础类作业。

  基础类作业主要包括字音字音、课后部分习题以及名句默写等。此类作业主要针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通过书面的抄写、整理、解答来巩固基础知识,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作业完成较为容易,学生在课本中或者教辅资料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答案。

  4、提升类作业。

  学生通过课内的学习,掌握了一定文体的阅读方法,再通过课外同等文体的对接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和阅读能力。中考练一天一篇,从答题技巧、答案具体度、阅读的速度等方面进行指导训练,精练精讲,初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细化评价方式,确保作业批改精细化。

  面对不同层次的作业,教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充分运用激励性短语评价、图表符号评价、表情评价,使用个性化印章盖章等,意在用新颖时尚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学科作业的认可。新颖别致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或得到肯定,或虚心接受作业中存在的错误,或与老师拉近了距离,或让学生的作业态度更加积极,或让作业兴趣更加浓厚。

  双减政策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作业革命势在必行。语文作业革命,将主动性更多地赋予学生,给学生合作、体验、创造、应用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了作业有效性、趣味性、探究性,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11

  有效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让学生学好知识后会灵活运用而已,更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举一反三”,要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让学生能在自身现有的'水平基础上有所发展,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换句话说,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对学习过程感到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当然在这基础上,我们如果也能经过反思,探索,提高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那么这种有效教学更具有意义。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12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就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体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存在,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现代的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通过对《如何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学习,并随着工作的深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真可说是千变万化,德育工作是越来越难做,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思想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阵地”。那么,究竟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这一方面的心得体会。

  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形成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数学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习题演算、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侧重于逻辑推理、实践反思、数学审美与道德品质的统一。

  一、结合数学史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原国教副主任柳斌指出:“爱国主义要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一系列的教育中。”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在理论上的每一次进步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闪烁着许多数学家智慧和光芒。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如:向学生介绍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凭着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最终攻克了“歌特巴赫猜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学习了图形面积的计算后,可向学生介绍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中就已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在学习圆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在3.和3.之间,比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安托尼兹还早一千一百多年!通过向学生介绍古今数学家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以及用他们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二、挖掘数学自身内在的美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正是这些构成了数学的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如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黄金分割”的知识,从而揭示了一种审美的线段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帘的束带、女孩裙子的腰带等,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列夫托尔斯泰也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感悟人生真谛,才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结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13

  “双减”能“减”下去,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能“增”上来。作业量减下去,课堂质量提升起来,才能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吃得饱”,让“跑得慢”的孩子“跟得上”。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做到“三个优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是立足学生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通过大单元整体设计、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平里四小“云”课堂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优化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开发校园各类环境、设施、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内学习课程与学习资源。

  学校建立起涵盖课堂教学在内的多维立体教育体系,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增强对学生的课后服务供给,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是优化作业设计,在“控量”上下功夫。

  将作业布置纳入教研体系,控制作业总量,控制作业完成时间。经常性开展提升作业质量的研究。学校提倡好的作业设计要体现基础作业要少而精,分层作业要有精准性,弹性作业要有合理性,个性作业要有必要性。从而达到学困生“吃饱”,学优生“吃好”。

  学校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遇到好老师,这才能真正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育人本领,与时俱进地提升三种能力。首先,老师要提升育德能力。德“立”住了,人才能“树”起来。教师要成为善于用细微的眼光观察孩子,去发现孩子的特长与天赋,用心引导,因势利导地加以培养的大先生,充分挖掘孩子的内在潜能,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才能成为未来优秀的教育人。

  同时,老师要提升共情能力。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影响着教育效果。情绪管理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学校要求教师首先要学会包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善于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主动成长。然后以此为基础,慢慢引导其冷静反思、认识问题、自我改进、不断发展。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14

  今天看到了不同学科的7位老师进行说课展示,耳目一新,别开生面。专家们的点评鞭辟入里,深入浅出。

  首先通过大家的说课,我再一次回顾了说课的基本流程。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说板书设计等环节,也教会我今后如何规范说课。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开头两位美术老师的展示。当年我是以文科文化生的身份参加高考,进入大学的,所以对于美术并不是很了解,但是现在正好在带美术班,所以对这个方面的知识尤为感兴趣。王陈丹老师让我知道了“意象艺术”这个名词,毛舒攀老师让我看到人物面部表情的丰富性。同时两位老师的PPT制作的非常精美,值得我学习,而且很多视频技术是我还没有掌握的,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本次我印象最深刻的说课是武汉中学马奔老师的《铿锵玫瑰亦多情》,因为同样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最近也在备这一单元的课文,所以听起来就会有很多的感慨。这个单元从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这个学习任务群,其人文主题是“苦难与新生”,了解完这些,有利于我们们确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把握大方向。

  我十分认同马老师所拟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文中对人物进行的各方面描写学习运用刻画人物、体现人物之“情”的手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促进深刻性、批判性等思维水平的提升;并且马老师还在课文教学中带领同学们感受两位女性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性美和崇高的家国情怀之美,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z中,不忘记传承、弘扬人物身上承载的中华优秀亲情、革命文化,这个教学目标就很好的落实了了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七位老师发言完毕,专家们点评完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认为自己和这七位老师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首先是主动钻研教学的精神还不够。在自己工作之余,没有主动挤出时间来开展自学,系统地学习学科领域内的前沿知识,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足。课堂中对古文的讲解不够透彻,很多东西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每次在上完一节公开课之后,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和标准,不能及时写反思反馈。在做很多事情之前,虽有计划,但很难按计划实施,时常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感觉。其实这种说课既是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也是自我复盘,提升理解的过程。

  其次我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要培养开拓进取精神。新老师在教学路上会面对很多的困难,需要不断克服,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就像本次说课活动中的物理杜老师,她在展示环节当中,我就体会到她的物理实验遵循了真实性原则,感受到了这种反复实验的执着,坚持获得最为真实的数据的精神。我的语文虽然不用实验,但是在词句的探索,文章的剖析等等方面都需要一种创新开拓的精神,开创拓展的干劲,而不是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

  我的语文课堂算是比较常规的,因为大多数时候我实行的是单篇教学,对于群文阅读和大单元设计的思考较少。同时情境化教学又是当前的一个教学热点,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在这方面下的功夫确实还不够。我对自己的教研要求还不够严格。在这些方面,我应该向前辈教师们多学习,多和青年老师们探讨交流,自己也去多看看语文相关的前沿杂志,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班主任管理能力,不断抓落实。

  活动中每位老师都讲得非常好,专家评点一针见血,丝丝入扣。这次活动的质量毋庸置疑,让青年教师们获益颇多。希望自己能够借鉴这些老师身上的长处,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课技能,教学技能,培养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15

  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一体化教学已有一年的时间了,刚开始,什么是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如何实施?一体化是什么和什么的一体化等等问题,对于我这个具有多年教学经历的老教师来说,液不是十分明白。其间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查找有关的资料,到开展一体化教学较早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其实,期望值最高的还是网络,在网络里翻箱倒柜折腾一番,最终还是云里雾里,不得真经。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与摸索。所谓一体化教学,其实就是和实际生产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教学,就是把整个教学活动分解融合到生产实际中去,在生产的过程中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将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产中去,指导实际的生产活动,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边学习边生产,直至完成生产任务,同时完成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

  这其实就是一种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使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再是没有目标的、单纯的、枯燥的课堂教学,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就是要解决生产过程中不懂的理论知识和不会的技能,学会马上就可以应用,使生产得以继续。总归就是要生产某一具体实物,在生产的过程中逢山开路,遇水塔桥,一切的目标就是使生产任务最终完成。这和“世赛”的思想是一致的,“世赛”就是考核一体化教学成果,参与“世赛”的教学一定是一体化教学。江、浙、广等南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开展的比较好,所以“世赛”成果液比较好。

  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很高的.条件,不是任意一个学校都可以开展的。首先,学校的机构设置必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校不应再设置理论教学机构和实训教学机构,这是机电一体化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第二必须要有校企合作,有校企合作,才能有典型性生产任务,有典型性生产任务,才能进行一体化教学,这是一体化教学的先决条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师资队伍要能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只有过硬的师资队伍,整个教学的过程才能有效实施,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具备的条件,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第四,是硬件设施投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除此之外,就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很重要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当然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很多其他的外部条件,涉及到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校园文化、领导作风等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第一,教师要做到爱学生,不是只在口头上,一定要真正落实到和学生相处的每一时刻。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

  第二,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这种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不正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们的周围或许会听到这样的事情,某位老师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生反映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等等。虽然说这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同样也应唤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忧患意识。我们说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说,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

  尊敬的各位老师,让我们共同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以良好的师德擎起教育的蓝天!

【教学一体化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评一体化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4篇)02-28

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心得体会(精选19篇)04-15

班团一体化心得体会12-14

班团一体化建设心得体会12-15

班团一体化培训心得体会12-16

班团一体化心得体会14篇12-31

班团一体化心得体会(15篇)12-22

班团一体化建设培训心得体会12-21

班团一体化心得体会15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