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1
孩子潘柯旭是新晃县幼儿园大三班的学生,作为一名家长,我很高兴孩子能够在这里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得到老师的的精心培养。最近给孩子找了一个《狼和小羊》的故事,与他一起阅读,竟然发现孩子能够就着图片把故事给读完,心中甚感欣慰。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如今,读书不再是为了美女与富贵,但是“知识改变命运”却是真理,能够让人在人才竞争之中处于优势地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读好书,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增长孩子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做为一名教师,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抛砖引玉,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进行亲子阅读很有必要,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言教不如身教,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身教的魅力是不可低估的,孩子与家长朝夕相处,家长就必须事事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喜爱阅读,孩子才能喜欢上阅读,所以做为家长应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其次,阅读贵在坚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各种图书、字卡之类的阅读物,并适当的予以指导,但受到网络、电视的影响,使这些东西没有得到更及时、有效的利用,收效甚微,所以,作为家长,应能够制定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培养目标,将阅读进行到底。
再次,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阅读不能局限在学校和家里,也不仅是阅读书籍,走在大街上见到的标志牌,随手拿到的一张小纸条,都可以作为孩子读的内容,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要想方设法地采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总之,阅读能够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能够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心灵。作为家长,我们应不断思考,如何引领孩子走过这个语言成长的关键时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2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和学习体会,所以供大家参考,请大家多多批评和指正。我今天也特别珍惜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分享,分享我的一些理解和这个学习的体会。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变化
这次我理解的主要的变化是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这次的课程标准的修订,重要的一个就是凸显出价值的引领,以文化人。也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在立德树人,在学生发展的过程当中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价值和作用,特别是在我们所说的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这个角度,到底怎么来给学生奠定一个基础。
第二就是素养,我们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以核心素养为纲,以学习任务作为导向。以素养为纲的这样的一个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这样的一些设计我们到底怎么能够实现。
第三,在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实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不仅仅是学生的学校生活,还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也就是我们义务教育强调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强调语文学习是语文实践活动来完成的。
第四,这次课程标准强调情景,特别是强调我们语言文字学习的真实的学习的情境。那么从我们的内容的设计来看,强调主题的重整。
1、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从第一个方面——“价值引领以文化人”来看,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内容,无论是在我们的课程目标,还是在我们的课程内容都得到了一种彰显。可能老师们也一直在关注,实际上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强调语文课程它的育人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我们后面再和大家具体来分享。
2、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第二个就是“素养为纲任务导向”。我想在这个课程标准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两个体现,就是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的课程内容。那么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到底和我们原来的课程目标有什么大的差别或者是差异?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标准里头,在结构化的课程内容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这样的一些探索,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和认识,以及我们在未来如何落实?我想这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3、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第三个就是在我们课程标准当中可以看到,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强调了实践主线。实践的主线,在这方面大家可以看到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定的整合,强调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也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表现。
4、主题统整,强调情境
主题的统整和强调情境这方面,我们强调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我刚才和大家分享了我们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和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真正落实,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我们课标修订的过程当中,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
5、重点难点
我想从这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来看,有三个重点和难点的工作。这也可能是我们理解课程标准的非常重要的,可能是个难点,也是个重点。
第一个就是素养型的目标。就是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这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
第二个,在这个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我们怎么来理解我们现在从按照素养的这样一种理念来呈现我们的总目标。
第三个,可能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课程内容。这次的课程内容做了大量的探索,从课程内容来看,我们凸显出的这种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我们如何来理解,如何认识,我们如何来落实,这可能是我们这次从课标来看的一个难点和一个重点。当然在这里新增加的可能很多老师看到了,就是我们课标里头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学业质量,每个学段的学业质量。这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是我们未来对每个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表现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这样的一个学业质量,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和如何来落实。
这是我理解的这次课程标准在修订的过程当中主要的一些变化。
二、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
1、课程性质
从课程性质来看,这次的课程标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我想建议老师们关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011版的课标,我们的课程性质是这样说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7版的高中课标写的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2022版表述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我们怎么来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非常明确规定我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的时候,我们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的理解是语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承担起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和价值与功能,特别是要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维护国家主权,国家统一巩固与促进民族团结这方面。
除了这样的一个变化之外,就是从课程性质来看,我们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还有一个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综合性,实践性来看,我相信在20年的探索过程中,很多老师在这方面有深入的理解。特别是这次我们强调核心素养,更加凸显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那么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方面就不再多啰嗦了,因为这20年的时间这样的一个表述基本是没有变化的。
这是我想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在课程性质方面的变化。变化我相信,在我们语文课程,特别是承担起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更加凸显出来。
2、课程理念
我从五个方面: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和大家分享课程理念部分。实际上,课程理念是统领我们整个后面课程目标设计,我们如何来理解课程理念就非常重要。
(1)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从课程目标来看,我们强调的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我们要认识到语文课程要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在立德树人方面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那么在这方面,我们从学生的核心素养来看,也就是从学生素养的发展角度,我们要凸显出语文课程的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就是要构建素养型的课程目标。素养型的课程目标,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出来的这种基础性,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突出它的基础性。因此,我想课程理念,特别是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来看,非常重要的就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型目标的建构,还有我们所说的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
(2)结构:注重阶段性、发展性
从课程结构来看,非常重要的是义务教育的阶段性和发展性。因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不同,高中的就三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是九年。所以在九年的课程结构这方面,实际上给整个课程设计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相对于高中学段,义务教育阶段实际上是四个学段。如何体现出学段的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是一个非常难的工作。因此,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构建学习任务群的这样一种方式,来体现出整个课程结构强调整体的规划。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的特征,凸显出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1-9年级学生的发展,还要体现出它的连贯性,发展性,适应性。所以,从课程结构来看,强调的是阶段性和发展性。一方面强调阶段性的特点,同时又强调每个学段之间一种发展的连贯。特别是我们可以从内容上看到,幼小的衔接,以及九年级和高中的衔接工作。
(3)内容:突出时代性、典范性
从课程内容来看,就是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时代性非常容易理解,实际上,每隔十年,我们的语言和文学研究,包括教育和心理的研究都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前期对全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专家们还对最近20年文学、语言文字、教育、心理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提炼。特别是课程标准的专家组里有文学方面的专家,也有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参与了一些工作。我想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就体现出了当代的时代性的语言生活的最新发展。在过程当中,课程内容还要凸显出典范性。强调重视价值取向,那么我要选择的是文质精美的一些作品,凸显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实施:增强情境性、实践性
从课程实施来看,主要突出的是情境性和实践性。情境性就是我们希望在未来的课程实施过程当中能够创设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特别是希望能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从教与学的方式来看,我们原来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方面,我们不断深化。我们如何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富有创造性的发展?勇于去实践,勇于去探索,养成一个这方面良好习惯至关重要。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这也是20年一贯的要求,特别是这次课标中强调了一句,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课程内容这部分,有一个学习任务群。课程实施这方面,我们怎么能够真正的落实,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5)评价:倡导过程性、整体性
从课程评价来看,主要是倡导的是过程性和整体性。所谓的过程性,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在过程当中,我们不要搞得太繁琐,我们要抓住关键,要突出重点。我们强调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别是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些优势来促进我们的评价,也在这方面做一定的提示。
我想这就是整个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这样的一些理念,希望能够落实在后面的课程目标,课程的整个内容,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
三、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1、核心素养
这次从修订来看,高2017版的高中的课程标准颁布了之后,可能很多老师对高中的课程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了之后,很多老师可能也关注了在核心素养这方面的表述上的变化,那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怎么来认识?
我谈一些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我想在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这四个核心素养在修订的过程当中,主要有这么三个问题:核心素养的关键的表现特征是什么?核心素养的指向是什么?核心素养的价值,特别是四个核心素养在课程育人这方面的独特的价值。
从文化自信来看,可能老师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强调学生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从语言运用来看,我们要强调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思维能力方面来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崇尚求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从审美创造来看,要涵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这方面和高中的课程标准的表述是不太一样,这个表述主要又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我想我们可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理解。如果很多老师关注这个问题,可以知道七八年前核心素养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专家提出来核心素养有这样六个特点。
一个特点是最关键最必要的,然后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然后是通过教育能够形成发展的,第四个就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第五个就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兼具的,第六个就是它的作用的发挥具有整合性。
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所以我们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理解义务教育核心素养和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变化。我想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大家看是否合适,就是体现出了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这个特点。
我们刚才讲到,高中学段三年,义务教育阶段九年,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按照四个学段来设计,我们在高中实际上核心素养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在表述的过程当中内容的指向,更多的只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的在表述方面,更重视的是核心素养是经过学习了之后,学生的一个应然的一种状态,也就是学生学习完了之后他的学习结果,他的表现的一个状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所以从表述上发生了这样的一些变化。
因此,我想在这里大家看到从文化自信这个核心素养来看,我想有四点和老师们分享。
从文化自信来看,我们希望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的价值的过程当中,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感受独特语言文字和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文化的丰厚博大这个过程当中,能够热爱国家的语言文字。
第二个我们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强调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对于当代文化,特别强调学生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对于外国文化特别是我们说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我们希望学生了解和借鉴,或者是让学生感受多样的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因此,在核心素养凸显文化自信方面,我理解的从这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二,从语言运用的这个角度,我理解的是强调的是语感,是学生的语言的经验。我们希望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在积累梳理和整合过程当中,学生不断获得一个良好的语感。再一个,就是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的经验。我们特别强调的就是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正确规范的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的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丰厚的情感。这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理解核心素养)。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大家会看到,我们强调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一种应然的表现。
从思维能力的这个角度来看,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个就是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然后是思维品质,五个思维品质。这里非常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崇尚真知的精神,就是要有一种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敢于探索创新积极思考的态度。这是从思维能力的这个角度来理解核心素养。
从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来看,我是这样来理解的。
第一个是我们要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在体验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这是基础。
第二个,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要具有感受美,发现美,然后表现美,创造美的这样的一种能力。还有一个就是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涵养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是从审美创造的角度来理解核心素养。
在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四个核心素养,四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在这里大家可以从语言描述的角度,特别课标里头也有这么一段话,在这方面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者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语言和审美之间的关系、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我们知道是在语文课程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审美,文化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的,也就是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是以语言运用作为基础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理解这样四个之间的关系?首先理解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在落实的时候,特别在高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写这个目标的时候,经常讲到说,这个是语言的目标,这是审美的目标,这是思维的目标,实际上我们知道我们在表述目标的过程当中是有所侧重,但是是否把它割裂开来,我想这可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特别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我建议大家不要割裂,我们要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四个核心素养之间的这个关系。
2、课程目标
从课程的总目标来看,2001版和2011版的总目标都是十条。
这十条是从人生观,价值观,文化,学生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思维,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来表述的。2022版的总目标一共有九条,第一条实际上是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后面的八条都是按照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来四个方面来进行这个表述的,大家知道在目标的表述的过程当中,它是有所侧重,第二条和第三条侧重在文化自信,第四条、第五条是侧重在语言运用,然后第六条、第七条是侧重的思维能力,最后第八条和第九条是侧重在审美创造上。
在学段要求这方面,素养型的这个课程目标,大家会看到和这个学段的2001版和2011版的学段目标有所不同。
我们前面是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呈现我们的学段目标,2022版的学段的目标,我们是看到是以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来呈现。这样的一个呈现,我想和大家来分享一点理解,就是从语文实践活动这个维度来呈现学段的要求,这是从五个方面整合到四个方面,更加综合。另外一个对我们一线老师和教研员来讲,可能学段的要求这部分是老师们最熟悉的,也是老师们最关心的,实际上我们知道,对于一线的老师和教研员,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学段目标这部分。
在从学的目标来看,我们体现出了这个延续性,也便于一线老师理解和把握。因为我想了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从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到课程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到学业质量,到后面的实施,有很多新的这样的一些理念。对于学段的这个要求,学段的目标来看的话,我们做了适度的这个整合。
在这里尤其和老师们分享的一个就是,不仅仅从六学制四学制的这个角度提出了这个四个学段,在这里还兼顾到了现在有些地区按照五四学制来实施的。所以从五四学制到底怎么来理解和这个实施这个落实这个学段的这个要求,也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是3-5年级,第三学段是6-7年级,第四学段是8-9年级。具体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再重复,因为老师们可能早已经看到这个这方面的内容。
四、课程内容
下面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下课程内容这部分的我的理解。
1、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
那么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大家可能看到了,实际上从建国之后,我们语文教学大纲的课程内容有基础知识,有基本技能,有思想教育。那么有一段时间,我们把这些作为这个教学的内容在大纲里头呈现,那么在01版研制的过程当中,大家看到01版的这个标准,从这个内容上来看,是没有这个课程内容的,只有阶段目标。所以我们看到01版的课标特别薄。当时呢,我还记得20年前的时候,很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就一直在翻阅语文课程标准的时候,就一直在问。包括一些领导也在问,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内容,只有阶段目标。实际上各位老师也都知道课程内容的这个是非常艰难的这么一个过程,就是如何呈现这个课程内容,如何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非常艰难。在11版修订的过程当中,试图想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和突破。因此,大家知道2011版的课标,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从表述上。但是,大家知道,这部分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学段的目标,我理解在11版的时候,力图想去尝试建构这个学段的这个内容,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是做了一些探索,但是相对来说,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来看,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那么,这次呢,大家会看到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就是2022版的课标就单设了课程内容这部分。这个课程内容这部分,我想到底怎么来理解?从整个的这20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到这个发展的过程。
2022版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我想,这是一个探索,一个突破。那么,我想,做这样的一个探索和突破,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希望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来带动教的突破和学的突破,那么也就是我们教,我们倡导的探究与研讨的学习方式,学科与生活的这样的一种结合,我们真正在教的方面怎么能够突破,如果我们在我们的内容这方面我们没有大的这个改进的话,可能很难很难。
2、课程内容探索
我们刚才和大家分享20年的课程改革,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效。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那么制约了我们的学生的学习,也制约了我们这个教师的这个教。特别是课程内容按照原来的这样的一种方式去呈现的时候,那么,我们没有办法这个来落实我们我们所倡导的这种综合性的、项目式的学习,凸显出实践这样的一种这个学习方式。所以我想,在这里从课程内容的探索突破来看,更重要的是,希望从内容,课程内容的这个变化来带动教与学的变革。
3、课程内容探索与突破
因此,课程内容在这方面这个探索呢?我想有这样的,我想有这样的一个变化就是学习任务群,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那么,一方面,当然,我们很多老师从2017年就关注了高中的课标的18个实习任务群,义务教育到底应该构建多少个学习任务群?当然很多老师也充满了期待。说高中的课程标准有18个学习任务群,很多老师也做了很好的探索,特别是高中的老师。我们义教的老师呢,也了解了学习任务群,在这方面的实际上也有很好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我想在这里,首先这个和大家分享这么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学习任务群的这样的一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呈现,实际上在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在20年这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线的很多的老师,教师和教研员,在课程内容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所以我想的我想这是第一个观点,不是从17版高中特标凭空产生的,而是实际上我们这几十年的时间,通过一线的老师和教研员的这样的一个辛勤的探索,宝贵经验在这方面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在课程内容,在这个组织,这个重组,这方面,我们很多一线的老师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第二个观点呢,就是学习任务群这样的一种课程内容的这样的一种组织方式,在语文学习,这个学习来看,可能有不同的这种理解,但是我想呢,在这里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就是大家都知道我们原来课程内容,我们更多的是从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这样的一种线性的这种排列,那么包括这种选文的这种排列。知识点的排列,能力训练点的这种排列,我想的,在这个这次课程内容的这个建构的过程当中,从静态的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动态的实践。也就说,静态的语言知识如何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那么这是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实际上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是都有所体会,有所感受的,就是我们死记硬背了很多的概念性的,这个知识,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能力的这种变化。那么,我们往往是在学生的语言的积累,语言的梳理,语言的探究的过程当中,能够把我们的语文能力与这个核心素养提升起来的。
所以我想的在这里,非常重要的第二个观点就是,我想因此呢,这样的话呢,强调我们刚才强调的,就是用课程内容的这个变化来带动教与学的这个变革。因此,在学习任务群,我想呢,在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三个关键要素。
一个就是语文情境,因为在这方面,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强调,我相信我们老师们都已经熟悉了。第二个呢就是统整的学习主题。第三个呢就典型的实践活动。
那么通过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那么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从一个静态的知识变成了一个动态的,我们说的语文实践过程,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这个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理解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那么我想的话呢,我们应该说可能就便于我们的这个落实。这是我想主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我刚才说的是我们一线的老师和教研员,多年的这个探索的结果宝贵经验的这样的一个体现。第二个呢,就是追求的是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这种融通,那么从静态的课程知识变成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那么这样的话呢,使得这个课程内容发生了这个变革之后来带动教与学的这个变革。
4、课程内容体现的特点
因此,在课程内容这方面体现出来的就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这个交融。这是从任务群的这个建构来看,那么我理解体现出这样的三个特点。
5、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在课程内容组织这方面,从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原则来看。那么我想有三个观点就是:第一个就是坚持以文化人。第二个就是加强语文基础。第三个就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那么从这个以文化人,凸显这个价值引领这方面这个大家看到这个非常明显,那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加强语文基础。我想呢,在这方面从语文学习任务群来看是非常明显的。
(1)主体和载体形式:强化“以文化人”价值取向
那么从语文化人的这个价值取向来看,从这个课程内容,主体和载体形式呢?有这样的几个方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和载体形式,有革命文化这个主题载体形式,还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外国的优秀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还有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那么这样的话呢,使得我们把这个主题和载体形式,能够用这样的一种主题和载体形式来呈现,我们就是我们的这个课程内容。
(2)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衔接
因此呢,这样的话呢,我们从这个课程内容来看,大家会看到六个学期任务群和高中的必修的这个学习任务群是有一定的这种衔接和延展的。在这方面呢,我们也希望体现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这种基础性和阶段性的.这种特征和特点,特别是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还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方面,凸显出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这是从六个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来看。
(3)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
那么六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这个关系是什么?
从这个课标来看的话呢,我理解就是这么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属于基础的层次,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然后呢,实用性的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的阅读与交流。是一个发展的,然后,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是一个拓展型的,整合型的,这样的一个层次,我想这方面的可能很容易理解。
(4)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设计要素
最主要的呢?我想主要的是我们怎么来理解,就是学习任务群,从我设计的这个理念,就是我们从学习任务群来看,要围绕着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的学习任务组成的,它具有这种情境性,实践性和这个综合性。我想,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我相信我们可能老师们都已经体会到。那么从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呈现方式和设计要素来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呢,就是学习情境;第二个就学习内容;第三学习方法;学习评价;还有最后这个学习资源。那么每个学习任务群呢,都按照这样的一种这个呈现方式来进行设计。
(5)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结构与呈现
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结构是按照三大部分,一个就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是什么?然后呢,呈现出四个学段的学习内容;最后,是这个学习任务群的这个教学提示。那我想在这里,首先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在教学提示这方面,我想这可能和01版和11版的课标有点不太一样。特别是在11版的课标,我们在教学建议这部分,写的非常具体,也非常的详细。那么,我们看到2022版的课标,实际上在每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这部分,针对这个教学任务,就学习任务群的教和学,我们在这个阶段我们倡导什么,我们建议老师如何做,如何落实,那么我们避免什么,可能在这方面都有一些更为具体的一些这个要求和提示,或者是一个建议。那这是任务群的结构和呈现方式,就和大家分享到这儿。
五、语文学业质量
关于语文学业质量这部分,是一个完全新的内容。
1、学业质量研制思路
这部分的研制是非常困难。因为学业质量的研制,实际上我们知道它和我们的学段目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和我们每个学段的学习内容,课程内容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学业质量它是每个学段学生学习结束了之后的一个表现,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个学段学完了之后的一个成就表现如何来进行表达。大家会看到学业质量这部分研制的思路就是我们提炼出关键的要素,描述出学生的学业的表现,然后又做了检验,就是每个水平又进行了这种检验。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得到了很多老师们的支持,特别是水平的分级这部分是非常艰难的,特别是语文综合性比较强,要想像数学和其他理科那样,很难把它进行水平的划分。
2、研制学业质量
刻画语文学业成就表现
在这方面,实际上我们是按照这样的四个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样一些方面来呈现出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的语文学业成就具体的表现特征的一个整体的刻画。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四个学段,在这里,大家可能看到的是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整合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来描述学生的成就的关键表现,来体现出每个学段结束的时候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这部分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这部分的工作做起来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我相信我们老师在看到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候,也会想到这部分的内容和前面的学段目标,和前面的课程内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我想随着我们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们也会提出一些非常重要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水平的分级这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检验,但是是否合适?我也相信,随着我们的课程改革的推进,还会有一些新的成果会出来。
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关于学业质量这部分。
六、语文课程实施
1、教学建议
从课程实施这个角度,主要和大家分享两大部分的内容。一个就是教学建议。因为前面的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了具体的学习建议,因此在课程实施这部分的教学建议都是一些原则性和导向性的一些建议。
我是从“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和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能够充分地运用一些科技技术来推动我们语文教和学的方式变革这四个方面来表述的。
2、教学建议的突破
在教学建议这方面呢,我的理解是立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追求“少而精”、“实而活”,就是要更多给老师们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也要重视信息技术与线上资源,创新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
具体呢,我想和大家从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简要地分享。
目标确定:第一个就是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方向。我想在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特别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明确体现出我们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那就是目标的确定要以人作为我们的立意,引导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运用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体会、弘扬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我们希望老师们能够把握这四个方面是整体交融的特点。在确定目标的时候,既有所侧重又要融为一体,注意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避免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简单地罗列。我想这是在教学建议这部分非常重要的一个提示,也是一个建议。就是希望老师们要注意在识字、写字、阅读的建构与梳理过程当中整体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内容选择:第二个就是内容的选择,内容的选择更主要的是体现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从而来规划语文学习的内容。特别强调,要注意语文的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地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这方面呢,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别是新教材的使用,老师们肯定是对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有了一种把握然后才知道教材怎么使用,再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在这里,我们要综合地考虑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注重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还有就是凸显出6个不同的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个学习任务群在三个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实际上这方面对于我们小学的语文老师来讲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我想我们如何整体把握三个学段的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和6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三个学段之间的内在的连续性和这种差异性呢?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特别是幼小衔接,在这次课程标准里面强调在一二年级要处理好幼小衔接的问题,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降低难度,要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减缓坡度,增强学生的趣味性和这个吸引力,以上是内容的选择这方面。
活动设计:从活动的设计来看,强调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那么情境呢,是源于生活当中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它也同时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所以在这方面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述,我们希望它本身就是源于生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又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要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学习经验和学生的学习,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整合语文知识,用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出这种典型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凸显出情境的价值。同时在这里还强调了学习资源。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然后倡导学生在开放的语文学习的空间当中来学习语文,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实践活动当中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一些场景和活动当中来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这是从活动设计这个角度谈我的理解。
互联网+:那么最后一点就是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这种变化,探索语文教育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可能我们所有的在线的老师都能够感受到,包括今天有这么多人来参与我们的这个活动也说明信息技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这个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当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
那么,我们要把握住信息技术和语文教育教学的这种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功能,那么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些优势,比如说在丰富学习资源这方面,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方面,还有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和诊断学生的学业表现这方面,以及现在我们因为疫情,很多地方又是不能够到学校去上课,如何发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在这里还有个提示,就是要避免网络沉溺,当然,现在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了,但是,我们要从正面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的一些变化,我们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变化的一些优势和长处,我想特别是在这两三年的疫情的防控的状态下,我们也深刻地体验到了我们的互联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产生的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就不再多啰嗦了,因为我们每个人现在都还或多或少的,可能都在做线上的教学。但是我想,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这样的一些优势,特别是在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业的诊断这方面能够发挥这方面的优势,但是同时又避免太繁琐给我们老师和学生带来的更多的沉重的一些负担,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是我想关于教学建议这部分和大家分享的。
3、评价建议
关于评价建议呢,主要是从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部分提出来。
4、突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价值
那么在过程性评价主要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的原则,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评价,作业的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这方面。那么在过程性评价呢?我们主要来理解“评什么”、“怎么评”和“如何用”。
评什么呢?大家知道我们要关注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怎么评呢?我们希望有多元的主体参与,多种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如何用呢?更多的是这种过程性评价,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来改进我们教师的教学。
5、突出评价和命题的导向性
在水平考试这方面,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一些要求。特别是突出评价和命题的导向性。这个导向呢,就是从命题的原则坚持素养立意,也就是说我们命题要素养立意,全面考察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第二个,要坚持一标命题,体验课程标准的理念,严格依据学业质量要求命题。保证命题框架,试题情境,任务难度符合学业质量要求。大家知道学业质量是我们命题的依据,再一个就是科学的规范。还要同时要做好命题的规划,命题的要求在这方面的一些安排,特别是在具体的命题这方面,提出来了一些要求。
6、推动考试命题内容与方式变革
比如说命题的情境,如何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的学习来设置,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来设置。每一种情境都有设置的建议,命题材料的选择,题目的主体部分如何呈现,还有题干的设计如何规范,在这些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一些建议。我们知道,这个课程标准是我们未来学业水平,包括考试这方面的依据,因此,这次的课程标准在考试评价这方面,特别是在命题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我想在这方面,我就简要的和大家分享到这儿。
7、教学研究与培训建议
最后再说一下关于教学研究和培训建议。这部分,比2011版的课标增加了很多的内容。因为教学建议还有教学资源这部分在未来的教材编写和修订方面,以及教材培训这方面,肯定有很多老师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这里我就不分享我的一些理解了。
我想在教学研究和培训这方面再和大家分享几句,从教师的发展来看,是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信息素养。这是从教师的发展的角度提出的,这样的三条建议。
那么,从教研的角度来看,这个课标建议是聚焦关键问题,推进校本教研,加强区域教研,然后推广典型的经验。在这方面,我相信我们在线的教研员老师可能感受比较深。凡是我们在教研工作中做的比较好的一些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在推广典型的经验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还有就是发挥制度优势,推进研修融合。
最后两条,是关于培训的,一个是培训内容,一个是培训效果,(如图所示)这就是我想对这些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那么由于时间的关系,关于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我就在上午用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想在这里再次强调,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和自己的这种学习体会,仅供在线的老师们参考。也请老师们提出批评和指证。我也相信,随着我们课标的颁布之后,我们老师依据课程标准,在这些理念上大胆地进行探索,在未来的教学实施,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一定会产生丰硕的成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我们每一位老师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优秀成果的产生是伴随着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步的,在老师们进行探索的过程当中,也是老师们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一个过程。我相信我和大家一样,在未来,随着对课程标准理解的深入。我们在推进的过程当中还会有更多的一些理解和认识。未来也期待着我们老师能够有更好的一些优秀成果,经验能够得到分享,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学习书写笔画简单的字,初步体会汉字结构的主要特点。
(2)先认先写基本字,学习部首检字法,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
(3)认读拼音字母,拼读音节,认识声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音序检字法;在日常交际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4)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
(1)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2)关注校园内外汉字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情况,整理自己的发现并和同学交流,互相正字正音。
(3)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在语言积累和运用过程中,体会同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作用,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三学段(5-6年级)
(1)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2)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整理、分享自己的发现。
(3)诵读优秀诗文,分主题梳理自己积累的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对联等语言材料,并尝试运用到日常读写活动中,增强表达效果。
第四学段(7-9年级)
(1)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2)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
(3)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教学提示]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识字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写字、诵读、积累、探究的兴趣,并注意将语言积累、梳理与体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2)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第一学段应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合理安排识字与写字的量。一年级第一、第二学期会认的字大致安排250个和350个,其中二分之一的字会写。应先认先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字,充分发挥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组字构词能力强的特点,打好基础,举一反三。应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诵读材料要选择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和名言名句,既要有文化内涵,又要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提倡日积月累,不要贪多求快;提倡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汇总、梳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
(4)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脱离实际运用进行机械训练。在教学中应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从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
(5)识字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评价要考察学生对要求“会写”的字的学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语文知识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阅读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感受美好亲情;学习运用文明礼貌语言,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学会感恩。
(2)阅读有关学校生活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学习与同学、老师文明沟通;乐于分享学校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热爱学习,热爱学校。
(3)在革命遗址、博物馆、公园、剧场、车站、书店、超市、银行等社会场所中,学习认识有关标牌、图示、说明书等,了解公共生活规则,学会有礼貌地交流。
(4)学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将读到、听到、看到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第二学段(3-4年级)
(1)阅读有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短文,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客观地表述生活中的见闻片段。学习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注意称谓和基本格式,文明礼貌地进行交流。
(2)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
(3)学习具体、清楚、生动地讲述有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事迹,以及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第三学段(5-6年级)
(1)观察、思考日常生活,阅读记人叙事的优秀文本,学习通过口头表达、书面叙写,与他人交流身边令人感动、难忘的人和事。
(2)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世界,走进社会,阅读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科技说明文、科学家小传等文本;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学习通过口头表述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3)能写日记,关注家庭、学校、社区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
(4)学习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的事迹,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记录、展示、讲述他们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第四学段(7-9年级)
(1)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
(2)阅读科技作品,欣赏人类的科学创造,关注祖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学习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激发创造精神。
(3)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通过多种媒介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鲜事,比较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尝试探究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阅读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作品,关注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同学进行线上线下讨论,根据目的与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交流沟通。
[教学提示]
(1)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第一、第二学段可以围绕“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题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语言,学会文明交往,学习表达生活;第三、第四学段可以围绕“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数字时代的生活”“家乡文化探究”等主题,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
(2)学习活动可以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应加强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指导,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
(3)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注意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2)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
(3)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
第二学段(3-4年级)
(1)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2)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3)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
第三学段(5-6年级)
(1)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
(3)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
(4)阅读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事、小说、传记等,交流自己获得的启示;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第四学段(7-9年级)
(1)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3)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4)领略数字时代精彩的文学世界,欣赏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魅力。
[教学提示]
(1)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比如,第一学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第二学段“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学段“英雄赞歌”“壮丽山河”“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第四学段“光辉历程”“精忠报国”“社会万花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2)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3)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一学段关注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在阅读全文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用电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
(2)大胆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出一两个理由。
第二学段(3-4年级)
(1)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尝试发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大自然的奥秘,依据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
(3)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辨析、质疑、提问等方法。
第三学段(5-6年级)
(1)阅读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短论、简评,结合校园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学习有理有据地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并思考成语、对联、谚语、绕口令等多种语言现象的特点,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3)阅读有关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故事,用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简洁清楚地表述科学家发现、发明的过程,学习科学家的创造精神,体会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
(4)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1)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2)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
(3)阅读诗话、文论、书画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欣赏、评析作品。
(4)学习革命领袖的理论文章、经典的思辨性文本(包括短小的文言经典),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参与讨论。
[教学提示]
(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比如,第一学段“生活真奇妙”“我的小问号”,第二学段“大自然的奥秘”“生活中的智慧”“我的奇思妙想”,第三学段“社会公德大家谈”“奇妙的祖国语言”“科学之光”“东方智慧”,第四学段“生活的感悟”“探究与创造”“艺海拾贝”“理性的声音”,等等。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
(2)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注意不同学段的特点,避免操之过急、求之过深。第一学段,重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充分表达,以表扬为主。第二学段,可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知道事实与观点的不同。引导学生发表对文本的看法,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第三学段,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第四学段,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基于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研讨等活动,表达要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合乎逻辑。
(3)应鼓励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拓展思路,支持自己的思考和论说。应引导学生学习搜集和选择信息的基本方法,关注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能区分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4)评价要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演讲等现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字、表格、统计图、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
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等浅易的读物,体会读书的快乐。
(2)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
(3)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学习讲述书中的故事。
第二学段(3-4年级)
(1)阅读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如《小英雄雨来》《雷锋的故事》等,讲述英雄模范的动人故事。
(2)阅读儿童文学名著,如《稻草人》《爱的教育》等,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故事大意。
(3)阅读中国古今寓言、中国神话传说等,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
第三学段(5-6年级)
(1)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如《可爱的中国》《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讲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2)阅读文学、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如《寄小读者》
《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
(3)梳理、反思小学阶段的阅读生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经历、体会和阅读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1)阅读革命文学作品,如《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体会、评析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2)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艾青诗选》《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
(3)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教学提示]
(1)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的,选择图书和适宜的版本,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2)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3)根据开展读书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推荐和利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如拓展阅读的书目、参考资料,以及相关音频、视频作品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供写作、展示、研讨和交流的平台。
(4)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跨学科学习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
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习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围绕爱图书、爱文具、爱学习等主题,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文具店,在借用、购买、整理图书和文具的过程中,学习识字、说话、计算、设计、美化,学习与他人沟通、交流,养成爱书、爱文具的好习惯。
(2)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3)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学段(3-4年级)
(1)尝试运用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意地设计并主动参与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
(2)参观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探寻日常生活中龙凤、松竹梅兰等中华文化意象。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
(3)选择自己发现和关心的日常语言、行为、校园卫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讨,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交流。
第三学段(5-6年级)
(1)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社团,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泥塑、民乐等相关文化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2)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
(3)选取衣食住行、学校、地球、太空等某个方面,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运用多样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与分享奇思妙想。
第四学段(7-9年级)
(1)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学习,或者自己参与的科技活动,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
(2)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选择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组,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
(3)在环境、安全、人口、资源、公共卫生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记录重要内容,列出发言提纲,参加班级讨论。
(4)围绕仁爱诚信、天下为公、和谐包容、精忠报国、英勇奋斗、自强不息、明礼守法,以及科学理性、艺术精神等,选择专题,组建小组,开展学习与研究,运用多种形式分享学习与研究成果。
(5)组建文学艺术社团,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与文化建设;在参与过程中写出策划方案,制作海报,记录活动过程,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学习成果。
[教学提示]
(1)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活的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组织、策划多样的学习活动。考虑每学期的课时安排,把握活动周期和难度。第一至第三学段以观察、记录、参观、体验为主,第四学段以设计、参与、调研、展示为主。
(2)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也可以结合学校和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语文跨学科学习。
(4)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教师可以针对主要学习环节和内容制订评价量表,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评价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4
俗话说的好,“一种好习惯决定好的命运”,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孩子感到读书的乐趣就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刘烁喜欢看《巴拉拉小魔仙》的书。所以我带孩子去书店买了一本,然后我跟孩子一起看,孩子跟我都被美琪、美雪与魔仙小蓝的精神感动了。
书中有许多人物,有美丽善良、魔法高强的小蓝姐姐,她是从魔仙堡来,到人类世界寻找魔仙彩石。凌美琪、凌美雪是两姐妹,凌美雪成绩优异,善于思考,典型的乖乖女形象,遇事冷静,富有冒险精神,乐于助人;凌美琪性格开朗、直爽、成绩不佳;雪菲菲,魔仙百宝书智者精灵,虽然骄傲自大,但做事细心、认真,常被美琪欺负。黑魔仙小月,争强好胜,因妒忌魔仙小蓝开始修炼黑魔法,妄想统治魔仙界,甚至人类世界。最后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当美琪自告奋勇的对凌妈说:“我跟美雪留下来照顾小蓝姐姐吧!”我觉得她们俩是多么善良呀!虽然小蓝是堂堂一个魔仙,但奉命来人类世界寻找丢失的魔仙彩石,却在凌家当上了保姆,与美琪、美雪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读完后,孩子懂得了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寻找快乐的方法就是无私的.帮助别人。希望孩子从小努力学习,不怕困难,利用学到知识帮助他人,向往并追求真善美,使自己不断快乐地成长,
这本书犹如一棵魔法树,结满了奇异的爱和亲情之果;又如一缕晨光,穿越幽暗神秘的树林,照亮每个儿童的心灵。我们应该让友谊之花绽放,让友谊之桥永远架起!书是我们人类的高级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也可以也我们的心灵净化。很感谢老师组织了这样的亲子阅读活动,亲子阅读是有意识,有目的`,更积极的对话形式,以阅读为基础,为父母和孩子创造沟通的机会,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更多的关爱,通过阅读培养亲子关系;通过阅读,父母与子女终身学习,共同成长。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最大的本钱,希望孩子们有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5
这个寒假,我有幸看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不愧是名家名作。这部作品虽然只回忆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但表达了她对旧中国扭曲的社会现实的谴责。接下来我们进入萧红童年生活的小镇,发现《呼兰河传》和传统怀旧作品有些不同。虽然写人物,但没有主角;虽然也讲故事,但是没有主线。这本书虽然分章节,却像是在描述一个整体。
这篇文章从一个大泥坑开始,动物和儿童经常在那里死去,但当时的人们却以MoMo的态度看着热闹的人群,这与他们自己无关。虽然填坑不难,但是没人愿意帮忙。这反映了无知的中国老公民的MoMo态度。众所周知,如果你不小心。他可能是下一个死去的人!
在小镇上举行盛大的`活动也同样热闹。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反映了人们日常休闲活动的多样性。在这部作品中,我描述了作者的祖父,他是一个善良温暖的老人。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说作者的童年。母亲早逝,父亲暴戾。作者只有在祖父身上才能得到温暖和幸福。作者非常喜欢他的祖父。他给了作者一首诗读,带她去后花园玩。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都很开心。
另一章,这一章描述几个邻居,有的喂猪,有的开面粉厂,他们一起干活,一起唱歌。这里不得不说,粉房附近有一个小民房,里面住着开大车的胡家人。胡家养了一个童养媳。她是一个12岁的女孩,她很乐观。但是,胡家保全了面子,想维护她的威严。总是没有理由打她。小女孩病了。胡家人听了跳进大神里让小姑娘用开水洗澡的人的话。她被烫伤了三次,不幸的小女孩彻底离开了。该死的旧社会!
还有一部分是关于个人的。一个叫“尤卜儿”的亲戚很古怪,喜欢和石头、动物和其他东西说话。虽然他很古怪,但他是个男人。多亏了他,多亏了他叔叔在日俄战争中的存在,他保住了这个脆弱的“家”。他最怕被称为“最后一个”。每当他听到有人叫他这样的名字,他就会大哭起来。还有那个拉磨的人,叫冯外祖子。他会拉磨坊做年糕。他极难成家,但邻居们看到他和王姐幸福的生活都很嫉妒,都诋毁王姐,王姐饱受百姓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姐生完二胎难产而死,冯歪着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只有在儿子身上,他没有绝望,反而看到了希望。
在故事的这一点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作者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浓淡风格,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自相矛盾的话:是一首叙事诗,一幅色彩斑斓的乡土画,一串悲歌。其实很多研究者提出的作品中所透露的“孤独和抑郁”的感受,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6
一、尝试性朗读
尝试性朗读一般在刚接触课文时进行,很多学生阅读文章,往往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去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这样,就要注意教给学生摄取筛选信息的能力。
1、学会寻找关键词语。学会寻找关键语句,是一种摄取、筛选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永远的歌声》一文时,教师提问:课文从哪几件事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开始,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概括。教师提示说:你们能否从课文中找出能揭示问题的关键词语吗?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们很快把答案找出来。课文主要从学生为老师采药和捉鱼两个方面体现了学生爱老师的特点。
2、学会寻找中心语句。中心语句往往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有的起点题作用,有的起总结作用。学会寻找中心语句,也是一种摄取、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章有哪些中心句能揭示作者的感悟?学生们带着问题,很快从文章中筛选出有关的语句信息。在阅读中学会寻找关键词语和中心句,有利于增强学生摄取、筛选信息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二、理解性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要轻易剥夺学生读书的时间,不要动辄就要朗读让位,不要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后,象征性地让学生读一读,使读书通常成为一堂课的补白。我们要引导学生熟读精思,读出情,读出韵,思出义,思出神,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焕发蓬勃生机。通过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边思边议,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读出课文感情。如学《明天更辉煌》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到位,我把这一课,进行三次导读:第一遍指名读,让学生注意速度和重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第二遍教师范读,让学生知道注意适当的停顿,能使人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同时能加深理解具体语句的意思;第三遍学生轻声读,品味文章的意蕴,深层理解文章的主题意义。教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朗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通过朗读加深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只有把握文章主体意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感情。
三、感受性朗读。
真情实感是朗读的灵魂。指导学生进行感受性朗读时,要把理解思想感情和朗读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时,可以作示范朗读,要诱导学生去感受,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课文的思想感情。如教《桂林山水》一文,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结合文中插图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的图画美,让学生在边看边读边想中,有如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基础上,再有感情地引导学生朗读,这样会产生强烈的感染效果。
四、品味性朗读。
传统语文教学特别重视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学生学习课文,不是靠教师去分析教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品味,加上教师讲解、点拔来理解课文。因此,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仍要继承这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让学生进行品味性朗读,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通过品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领悟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品味领悟课文所表露出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
当然,如果只是不求甚解地读,漫无目的地读,这又陷于简单、机械的操作。我们强调要熟读的同时还要精思。古人注重多读,更重自悟、精思,重视在熟读中感悟。一篇文章,是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或是思想内容,或是写作技巧,或是语言运用,或是艺术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正确地加以理解、感悟,让学生在品味感悟中对文章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有更高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领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数是阅读的精品和典范,语言风格各异,思想内容丰富,表现技巧不同。因而,在新课程实践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加强读的训练,恰当地指导学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从书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7
然而,“活着”和“轻描淡写”这两个词很沉重,很难承受。它们不是“生或死”的哲学命题,没有活下去的理由。活出一种奇妙的励志思维,似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积淀所写的中华儿女在苦难中蜿蜒前行的民族烙印。
作者在生活中向我们展示的主人公“傅贵”平淡的叙事、跌宕起伏的生活和悲惨的境遇,令人尴尬得甚至不忍直视。但是,就像我们的国家在无数的`苦难中表现出毅力和乐观一样,傅贵也是这样生活的。这在西方人看来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但在我们看来,确实有残酷的道理。有的人可以理解为可惜,有的人把它贴上坏根的标签。但是,当人类所有的古文明都在断代甚至消亡的时候,中华文明才能延续下去。野火的生命力从来没有完全吞噬过它们,它们在植根于土地和农田的春风中又一次高大起来,难道不是值得怀念和继承的吗?
人类所面临的考验,不仅来自于自然的无常多变,更来自于人类社会本身所制造的动荡与混乱。在历史的洪流中,有多少人能成为潮流的引领者,又有多少人能驾驭自己的沉浮?面对“活着”这样简单而又不失尊严的命题,大多数人递过来的答案只有“活着”。早已发现奥秘的古圣先贤一代代传承命理和儒道,最终成为一个民族的DNA,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茁壮成长,却总是难以称霸一方的原因。
活着是一种诉求,是一种人生观。它始于不断的痛苦,但也造成了痛苦的循环。没有民族的牺牲和反抗,可能很难跳出这样的循环。我们的祖先在做出如此无奈的选择之前经历了多少磨难和挣扎?这是智慧还是奴性,恐怕很难轻易下结论。历史广阔,人生短暂。人们为什么以及如何生活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然而,只有活着,我们才能思考和继续。无论是熊熊燃烧的火焰、百年炼成的钢铁,还是穿过岩石的涓涓细流,中国人都倾向于在灼热与宁静、财富与和平之间选择后者。这种文化选择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然而树欲静,风不止。面对世界的一体化和大国的包围圈,强权政治和狼性文化步步紧逼,生存空间会不断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很难活!
余华的小说抛开了所有的粉饰,让我们看清了血淋淋的伤痕,引发我们思考,面对苦难,我们是应该继续忍耐,还是应该努力挣脱历史赋予我们民族的命运。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8
这段时间,我反复学习了关心凤老师关于《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的专题讲座,收获匪浅。应用老师的指导策略并结合自己的学科实际,应用到教学中去,找到了高效阅读教学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高效阅读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心灵相通、情感相遇、智慧相生的一种课堂境界,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言语智慧得到最大提升,健康人格得到最有效涵养的阅读课堂。
高效阅读课堂策略方法很多,设计主问题是一个较好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问题式教学是实现高效阅读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找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我在教学课文《手指》时,注意应用了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我先谈话引入:“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去仔细想他们吧。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手指》,作者却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板书课题)。我问:“作者写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现在我们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这样通过问题式的提问,使学生学习有了目标,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进而集中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9
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一种方法。在唐语乔两岁左右的时候,我就开始陪她读绘本故事。记得给她买的第一套书是《巧巧兔》,这套书主要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要自理,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到后来的《爷爷一定有办法》、《蚯蚓日记》、《有颗星星叫爸爸》、《我爸爸》《我妈妈》等,随着阅读书籍的增多,孩子渐渐喜欢上了读书。
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给她买的书也越来越多。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英文绘本里,她尤其喜欢《Biscuits》系列丛书;有故事类的,如《卡梅拉》《小猪变形记》等,还有科普类的,比如《昆虫记》《我们的身体》等。语乔读书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让你一遍一遍地读,我也就不厌其法地给她读,她觉得差不多了,才换另一本。到后来,我们发现,虽然不认识字,但是她能把看过的故事,几乎一字不差地给你讲下来。在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她都会问我,我也会耐心地给她解释。
阅读不仅增长了孩子的知识,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当我们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她不仅关注约瑟一家,她还关注生活在下面的小老鼠一家的活动;当我们读《卡梅拉》的时候,她会给我介绍鼻涕虫、小六子、小刺头的区别在哪里。
阅读发展了语乔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她书读的比较多,所以在生活中,她常常语出惊人,关联词语信手拈来,用的恰当好处,并且还会活学活用。记得有一次吃早餐,她让我帮她递张纸巾,我递给她之后,没想到她来了一句“Thank you,Mummy。”突然记起,thank you和mummy是两本书上的,她给合到一起了。
对于孩子看书,我们从来不会强迫她。我平时也喜欢看书、写字,希望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冶源镇中心幼儿园搞得这次“我与孩子同阅读,共成长“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现在每天陪宝宝读书,已经成为我们家日常的一部分,希望在阅读的道路上,我们可以走的越来越远。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10
上周我们学校利用下午的自习课开了一堂阅读课,专门为我们学生提供阅读的书籍,让我们畅游在书海里,我在这个课里体会到浓浓的书香,格外的令人欣喜。这个阅读课也给了我很大的体验和收获。我的阅读课心得如下:
小学以来,我读的书除了课本就是童话和寓言这两类,因为比较好懂,字也比较好认,但是一直阅读这一类的书籍也是很无聊的,我都快把书翻烂了。原本因为小学就这样读过去了,没想到这次学校直接开展了全校师生阅读课,这让我很激动和期待。确实这天的阅读课让我受益颇多。
在阅读课上,老师搬来了很多书,各种各样的,随我们去看,有经典的四大名著读本(专为小学生制作),有关于动植物的,有讲历史的等书籍,让我看的眼花缭乱,真是打开了我的视野。原先我以为我们就只能读童话,现在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书可以阅读。这节课,老师为我们给我们介绍了很多书,包括书的作者,同时还推荐了几家书店给我们。书人手一本,每个人拿的书都不一样,每个人喜欢看的书种类也不一样,但是渴求知识的心却是一样的。这节课,在老师讲解的过程,我看着书,慢慢的就沉浸在了书海里,已经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了。
当这堂课结束的时候,我还有点意味犹深呢,真是不想放下手中的书,小学四年,我才真正群接触到其他的书籍,那样繁多的种类,让我每一本都想看,都想去深究,想知道书里面精彩的世界。原来自己若不去接触其他的书,就不可能知道书原来那么好看,好看的不想放手,想一直看下去,体会书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想要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书。一堂阅读课,让我知道我虽然是个小学生,虽然认识的`字有限,但是还是有很多书我们可以去看,可以去品味。
通过这一次的阅读课,我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书等着我去阅读,同时也提高了我看书的兴趣,让我想要去探究,也增加了我的课外知识,让让我能够体会不同书籍带给自己的震撼。希望学校还能在举行这样的阅读课的活动,让小学生的我们能够接触更多有趣的书。今后我还想去涉猎更多的书籍,想要自己在小学就积累这个的课外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11
寒假,我看了《朝花夕拾》这本书,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记述了鲁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是求学的历程。
在《狗猫鼠》中,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恨;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在《二十四孝图》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在《父亲的病》中,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作玄虚、勒索钱财、革菅人命的实质。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往事的回忆,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受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让我们了解历史,感谢美好生活的由来。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12
时间就像小马车,快速地奔跑着。炎热而又漫长的暑期,我过得充实又快乐。我浸在书的海洋里,享受阅读带给我的乐趣。今年暑期,我阅读了很多书籍,其中让我映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童话卷《烂漫的天空》里的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
这个故事可真是有趣,也很有教育意义。“没头脑”经常丢三落四的忘东西,先把帽子丢了,找到了帽子又把书包丢了,找回来书包帽子又丢了。“不高兴”呢,不是不会笑是喜欢发脾气,这不高兴,那也不高兴,可他们想等长大了就好了。然而当神仙把他们变成大人后,他们还是和小时候一样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当了一位工程师,设计了一栋一千层的少年宫,因为“没头脑”算数算错了,少年宫盖好后只有999层。“没头脑”去少年宫看戏的时候,看到小朋友们去少年宫都背着抬着吃的`、棉被还有雨伞。原来是他把水池放错了地方,成了喷雨池。他把电梯也忘了,小朋友们要走半个月才能到,所以都带着吃的和棉被。“没头脑”走到还差五层的时候就走不动了,是小朋友们拿绳子把他拉上去的。
“不高兴”长大当了演员,让他演老虎他不高兴,武松把老虎打死他也不高兴,本来是武松打虎结果成了虎打武松。“没头脑”不是不聪明,就是做事马虎,“不高兴”也不是不会笑就是不管别人,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时候我也和他们俩一样出错:把“+”看成“—”,把“b”当成“d”,不高兴时就不理会任何人,还会乱发脾气。
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们既不能像“没头脑”一样丢三落四,也不能像“不高兴”一样,遇到什么事都不高兴。平时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中要认真检查每次的作业;生活中要和身边的人友好相处,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仔细,不发脾气,要懂得与人合作,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新课标阅读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阅读书籍心得体会11-04
新课标心得体会12-09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12-08
数学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12-08
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01-03
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03-21
小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3-12
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4-14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