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的心得体会1
转眼之间,又一个学年过去了。作为xx校园五年级的教师,我上了x班和x班两个班的数学课。这一年里,我做了许多的作业,也有自己的一些教育方面的心得。
小学数学比较的简略,同学们的成果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基本上都差不多。只需上课仔细的听了,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在这一学年,我首要便是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学习的才干。由于他们立刻就要升到六年级了,行将面临着结业。初中阶段的数学难度会大大加强,只要从现在开始培育他们的数学思想,他们在之后才干更好的学习数学。首要便是要培育学生自动学习数学,而不是为了完结教师的使命而学数学。
到了五年级这一年,有许多的同学就跟不上教育的'进展,往往前一个常识点他还没学会,咱们就现已进入到了下一个常识点。由于课程难度的越来越高,所以有些同学由于学不会,就会失掉对数学的学习爱好,这是我身为教师不想看到的。所以我会经过多种方法,让他们从头找回对数学的学习爱好。在争得家长的同意下,这些同学我会在放学之后再留半个小时,给他们补习,教他们写当天的作业,协助他们把握好每一个常识点。当然,我不会每一个标题都告知他们做,只会讲一个典型的标题,其他的标题就需要靠他们自己去想,培育他们独立思考的才干,不能依靠教师或许家长完结作业。在教育过程中,我也会在稳固学生之前所学的基础上,教授新的内容,并不断的进行温习,让他们记住这些常识。
讲堂纪律也是让咱们一切的教师十分头疼的一个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的活泼,注意力常常不会集,上课的时分常常荒谬或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工作。这些同学往往便是那些跟不上进展的同学,由于上课都没有听,那作业天然不会做。在对这些同学进行课后教导的一起,在讲堂上也会进步对这些同学的要求,发现有荒谬或许分神的状况,就要作声提示。在讲堂上时不时的发问,让他们把注意力从头放到讲堂上。这样不仅能进步他们的学习成果,一起还能培育他们上课时的一个杰出的习气。
这一年,在我的尽力下,同学们的数学思想和独立思考的才干都得到了进步,也逐步形成了杰出的讲堂习气,不会再动不动就分神了。在接下来,我会继续加强这几个方面的练习,让他们在今后可以带着这样的思想和习气更好的学习,这是我的方针。
数学的心得体会2
一、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其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够。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从而造成失分。我们一直强调抓基础,但总是抓得不实,总是不放心。其实近几年来中考命题事实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中的基本常规题已达整份试卷的80%左右,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但其命题的叙述或选择题往往具有迷惑性,有的选择题就是学生中常见的错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事实上,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正确地判断。另一方面,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二、抓标务本,落实教材。
考前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迫,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要紧扣课标,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
多年来,一些学校在总复习中抛开课本,在大量的复习资料中钻来钻去,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中考试题的工作,结果是极大地加重了师生的负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减轻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注重导向作用,每年的试题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公式定理的证明作为中考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中考题目;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合理拼凑、组合作为中考题的。如果说偶然从教材中找1-2道题作为中考试题作为中考试题可视为猎奇,不足为道的话,那么连续多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每年都有许多题源于教材,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已再清楚不过了!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切忌不要刻意追求社会上的偏题、怪题和技巧过强的难题。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不仅紧扣教材,而且还十分讲究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类问题,一般较灵活,技巧性较强,解法也多样。这就要求考生找出最佳解法,以达到准确和争取时间的目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中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中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研究《考试说明》,分析中考试题。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中考试题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只有研究《考试说明》,同时分析中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才能体会自己平时教学中与命题组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地指导考生进行复习。比如,《考试说明》指出:“考试要求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这四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但如何界定“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考试说明》并未明确指出。同样,《考试说明》还指出:“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如何界定,如何具体化?上述种种都只能通过深入研究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才能使之具体化,从而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是非常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考试说明》、分析中考试题的过程中,切不可搞什么“猜题”、“押题”。比如有人说:中考试题有周期性,去年考了什么今年一定不考;去年没考的内容,今年肯定要考。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事实已给猜题、押题者的做法作了最好的回答,实践表明猜题押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复习也如此,不管采取何法,必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为目的,只要方法得当,循序渐进就能提高复习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的心得体会3
窗外飘着20xx年的第一场雪,室内洋溢着洛阳小数人渴望学习的满腔热情。今天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材培训活动。课堂上侯老师、黄老师和蔼可亲的面孔、精湛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和谐与温馨,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对教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具体实施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在本次培训中,专家为我们做了精彩阐述,使我对教材关于运算内容、几何内容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数学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师将应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提炼方法,不断的拓展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
结合最近我县的期中考试,我深深认识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认真研读教参,积极备课,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密切关注学生,放慢进度,加大练习巩固,力争做到精讲多练,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学业成绩。
数学的心得体会4
第三次来到“千课万人”现场,细细聆听大师的课堂和讲座,总让人流连与反思。本次的“千課万人”主题是“学导课堂”,虽然到杭州已经是活动的第二天,但还是很有幸观摩了华应龙,许卫兵,刘伟男,郑桂元,刘延革,席争光,朱德江,徐文艳,孙贵合等大师的精彩。
华老师的《猜想之后》精彩于数字之间,规律于变化之中,大师风格于高雅之上,处不变于万变之中。怎么会这样,原来是这样。许卫兵的《认识比》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热情火焰,把每个孩子和听课老师都烧得心潮澎湃!在数字卡增减挪移间,就使学生透彻明了了大数的读写法及其间蕴含的道理,并在宜静宜动的引领学生冷静思考,这样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个人魅力让我忍不住的崇拜。刘伟男老师的《计算器的使用》,从公交从出站到到站的情境引入,花大量时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让学生发现。他的课听着朴实,学得扎实,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满足儿童的需求,这也是导学课堂的一种很好的诠释。郑桂元老师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破了教材的安排,从三种线的区别与联系为切入,导入角的认识于比较。充分体现了“顺学而教”的导学观念。刘延革老师的《转化解决问题》,通过学生最接近的3—7这样学生熟悉的数,从整数的加减乘除到分数的加减乘,并与几何图形相联系,在课堂上思想,方法,知识和谐融合,多管齐下,令人叹服。席争光老师的《可能性大小》,席老师幽默诙谐的课堂,让我知道了什么样的数学课堂让人开心,知道师生可以有什么样的互动,教师可以怎样引导学生,教师可以有怎样的激情。特别是刘老师的课堂中看似搞笑,其实风趣中蕴含智慧,平实中体现深刻。美女老师徐文艳老师的《多位数认识的整理和复习》在同课异构中体现课堂的平实于扎实。
在这天的听课过程中,让我最着迷的是孙贵合老师的《方程的认识》,没有华丽的情境铺垫,没有花哨的.游戏环节,平淡中显示课堂的扎实于高效,不愧于一节我们身边的课。孙老师课始就开门见山,问孩子“关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些什么?”然后出示三年级小数基本体型,让学生回忆小数的来源与表达。然后从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过度到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知道,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个表现方式。小数和分数的相互转化,生活中的小数,一一在课堂上平实展现。课堂练习也难以适度,错落有致。并向学生介绍了古代的计数方法,充实而高效。
“千课万人”带给我的惊喜更多,幸福更多,明年的“千课万人”,我还来!
数学的心得体会5
在这一段时间的培训中,我比较认真地看了各位专家对于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解读,尤其对他们讲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今后改进的措施、办法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确实收获不小,感觉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仅仅在自己的一个狭小范围内着自己的工作。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如下感想:
一、这次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彻底改变自己。这次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转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数学学习探究过程中,不再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为学习集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做到: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胆地实践,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关注学生情感,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学科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垮的情态,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空间。关注学生我们应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助,做到教学相关。
四、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在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数学教育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应是与其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直接相联系的,也即在两者之间存在内存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某种外在的、牵强附会的、偶然的成分。因此,我们无疑应当强调通过数学教学助学生树立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心,但是这绝不是指数学学习应当成为一种毫不费劲的“愉快学习”,我们应当努力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艰苦困难的承受能力,从而也就能够通过刻苦学习真切地体会到更高层次上的快乐。这也是中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五、我也从班级成员的提问、评论、作业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培训中,各位老师都能积极提出自己遇见的问题,也能毫不保留地讲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认识。对班里成员提出的问题能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有利于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进步,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地在先进理论的指引下力改进我的工作。
数学的心得体会6
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数学的心得体会7
20xx年xx月xx日,xx市小学数学“教坛新星”送教活动在xx县实验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听课活动,看到三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展示着课堂教学艺术,倾听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她们在开启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受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执教理念的启发。
一、导课要为教学服务
如xx老师精心设计的《认识周长》的导入,她是以xx和xx等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来引入话题,并使之贯穿于全课,以此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学生的向师性更强,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龙子湖区教研室李娅娅老师的课前谈话也很引人入胜,她通过“猜一猜,考察你的反应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都非常乐意参与到这项游戏。于是,在这种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师生们共同进行下一轮的“看一看,考一考你的观察力”活动,学生兴趣大增,这样的安排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堂上应让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位教师在教学上都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做到收放自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xx小的xx老师在讲《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让每一位学生从信封中找到6张扑克牌,学生自己先动手摆一摆,接着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摆法,在这一连串自主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深刻的感悟到“要使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6张牌里都必须要有一个红桃a。”的结论,轻松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又如盛莉芬老师为了突破“一周”的概念,先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有一周的事物,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并用手摸一摸,感知图形的周长,在头脑中建立周长的概念,以此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特别是在测量爱心、圆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时,教师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先用绳子把爱心和圆围成一圈(多余的绳子用剪刀剪去),再把绳子拉直,然后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即是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学生们轻松掌握了这种“化曲为直”的解决策略。还有xx老师讲《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她着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完全放手让学生动手计算,又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找到了规律。
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让他们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xx老师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她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用猜“左右手”的方法决定谁先发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从而想到用分数来表示这种可能性的大小并把它运用到生活中,李老师设计的练习是本课的一大亮点,通过“抽奖”、“砸金蛋”等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游戏活动,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中所有的经验和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又如xx老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以“快餐店中的套餐。每份12。5元,售出10份,100份,1000份,分别是多少元?”这一实际生活中的话题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接着xx老师又让学生运用这一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掌握了规律并学会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
四、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三位老师都能很熟练的应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xx老师使用多媒体动态演示6张红桃依次变成黑桃,让学生分别来说说“红桃和黑桃的可能性各是多少?”就是这一动态的变化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又如xx老师上课伊始,就使用flash动态演示xx不沿操场跑一圈和它中途停止,没跑完一圈的过程,让学生指出其错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深刻领悟到了“一周”的含义。
总之,这次的听课,使我感触颇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力的,而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知与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与思考,来自于对知识的猜想与验证,来自于对活动的探究与解决。而这些恰恰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所以,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解决问题。我还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我相信自己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数学的心得体会8
统计与概率在小学阶段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三个主题。在核心素养中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这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每一册的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少,内容较分散。“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不断渗透,在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中逐步培养。在学习了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这一部分后,对于“统计与概率”部分有了一些感悟。
一、在现实情境中养成数学眼光
数学眼光的表现之一为“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而统计就是要基于现实世界,学生必须经历真实的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的过程,才能得到有意义的分析。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首先要产生对数据的亲切感。
以曾经听过的《数据背后的秘密》一课为例,老师先呈现了6个不同的年龄段,让学生选择“谁是火锅店的主力军”,学生凭借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做出了选择后,教师用一个课前的调查视频真实地呈现了数据收集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人数、时间、地点都会对统计的数据造成影响。在数据面前,我们不要急着分析数据,而是要先用数学的眼光想一想数据的来源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意义,逐步理解数据的随机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低段开始就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面对杂乱无章的数据,首先想到“数据的分类”,这是统计的基础,也是培养数据意识的.第一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数据。
二、在数据分析中培养数学思维
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因此数据分析是统计的关键。而学生要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首先要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去。
在上述课例中,教师先呈现了两家火锅店的相关素材,包括商品的价格、好评率,综合评分以及每日到店消费人数,学生通过对已知数据的分析得出初步结论:A店价格更高;A店好评率更高;A店综合评价更高;A店人数更多。接着教师在其中一个素材中增加了数学信息,让学生的分析发生了大反转。有了这样的经验后,学生就会开始质疑眼前的数据,产生更多的思考,是不是数据的背后还会有“隐藏信息”影响数据的结果呢?有了这样的思考,学生开始对另外三个素材进行再加工,通过问题“你能让结论大反转吗”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
在以往的统计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在计算以及简单地描述数据的多少,而很少有真正的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知识性的统计局面,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还要在数据分析中学会思考,发现数据背后的秘密,“发展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维”。
三、在开放性问题中发展数学语言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通过数学的语言可以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数学语言可分为抽象性数学语言和直观性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新课标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提出了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数学语言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数据意识”,让学生“能够感悟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有意识地使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
在统计的问题中,最常见的是根据信息绘制图标,或者根据图标分析解决问题。这需要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者进行转化融合,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数学语言呢?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从统计图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对于上述数据,你有什么看法?”等,由于这样的问题答案不固定,很容易在教学中被忽视。有些学生对数据不敏感,只能说一些和题目无关的话,而大部分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往往指向“XX更好,更喜欢XX”等这一类的回答。其实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一个契机。例如在上述课例中,学生根据4张统计图表的数据一开始只能说出哪个店更好这样的判断,而当增加信息发生反转后,学生能提出更高层次的看法,如在好评率中关注到“单位1”的不同会对百分数造成影响,在计算平均数中极端数据的干扰,通过这样的分析,再让学生表达对两家火锅店的看法,学生所呈现的答案会更丰富,更数学化。
数学的心得体会9
自信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不言而喻。你的自信有多少?这得看你有多大的能力。
今天的课堂,让我见识了一个有着百分百自信的老师,带着一群零自信的学生走向了百分百自信。
谈话式的导入,不着痕迹的'提点与鼓励,让这群对自己成绩有着明显自卑感的学生在上课初时,心里得到了那么一点的自信。
根据学生程度设置的问题,循序渐进:说一句话含有分数,说一句话含有数量,用分数表示课桌宽度……直至本节主题:用百分数表示……此处学生开始表现出本班程度上的问题,开始打磕不理解。老师不慌不忙,始料不及但应对自如,反复举例,结合实际。学生终于理解,信心增加。
之后的学习,感觉学生像是在翻越一座座高山,在一个睿智的引路人的带领下,虽然吃力,但在不断的超越。能感觉到他们在“流汗”,但同时也能感觉到他们的充实,他们信心的增长。
有一个后排学生的给我印象很深,短短一节课,他从开始的迷惑到最后积极的发言、精彩的回答,那分明是一种智慧被点燃的过程。至此,看到了学生满满的自信。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真正的老师,让一个人被肯定、被充实、学会思考、直至喜欢这个学科、喜欢学习、喜欢生活、充满自信……
而且不仅学生,这节课,我们老师也听得很有成就感,因为感觉学到了东西,学会了百分数。几个听课老师在一起开玩笑说,这么多年对百分数的计算的迷惑今天终于明了了,原来就是简单“一找二定三计算”呀,几十年了,恍然大悟呀!
说实话,如果是我,讲公开课遇到一班这样的学生,不说落荒而逃了,起码不太能搞定。以自己的身份,敢选这样一班学生在大家面前上公开课,这自信真是百分百的。
这个百分百自信的人是谁?————让人由衷敬佩的王校长!能做他的学生、听他的课很幸福。真的很幸福很幸福很幸福!重要的事说三遍!哈哈!
数学的心得体会10
上星期三下午最后一节是数学课,本来课上得好好的,可到了快下课时,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事情是这样的:
阳洋同学说他有一道题要考考数学老师,老师欣然答应了。阳洋的问题是什么数的'138735684次方减去什么数的2752次方等于1。老师想了一会儿,想不出来。我和几位知道答案的同学都笑了,我大声告诉急得快团团转的老师,答案是1的138735684减去0的2752次方结果是1。老师听了,笑了起来。同学们也都笑起来,说老师上当了。我就开玩笑说:“老师,既然你答不出来,那么你得奖我们两颗糖!”这本来是开玩笑,可没想到老师却说:“我还真的有两颗糖呢。”说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两颗糖,问我们谁要。大家都说要,老师吃了一惊,说:“我还以为同学们会客气一下呢。”我说:“我们才不会客气呢!”马上有人说:“对啊,不用客气!”大家又笑了起来。
下课铃就在这时响了。老师走向办公室,我跟在她后面要糖,老师就给了我一颗,几个围上来的同学也向老师要糖。老师把糖扔过去给他们时,我眼疾手快,把在空中的糖打落在地,并迅速捡了起来,然后开始逃跑。好险,后面一个同学马上追了过来……老师站在后面,望着我们,笑了。
这就是我们班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数学老师。
数学的心得体会11
20xx年5月13日,在程兰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程主任的组织与引领下,我参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线上培训活动,对20xx版课程标准进行学习。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指挥棒”,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指向性和导向性是什么?以后的日常教学该怎么偏重?教学内容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该作何调整?等等许多问题都是我们急需了解的。
一、通过马云鹏老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深入解读,我有以下体会:
1、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数学的核心素养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很明确,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
“三会”的要求进一步印证了数学学习总目标“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较20xx版的“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虽仅有两字之差,但区别非常明显。
2、学段目标更为细化。
20xx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xx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
一到二年级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当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三到四年级为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尝试从生活当中独立地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到六年级为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集合直观,逻辑推理等等其他的学科知识相互关联,每个学段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
3、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下降。
在新课标中,把部分小学的知识,如负数、方程、反比例等挪到了初中,但知识点难度下降,并不意味着数学就变简单了,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要求可能会大幅提升,需要学生根据三会的要求,结合四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来发展四能(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新课标的整体目标来看,小学侧重经验的感悟,即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和认知即可。
4、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了教学建议:要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思考的.教学方式,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其中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评价方式要丰富、维度多元、主体多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应用。
二、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这一系列的变化必然要更新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我倍感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做好以下几点:
1、更新理念,夯实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标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2、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做好引导。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3、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在教学中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快速的转变观念,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做到: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的心得体会12
20xx年11月28日,在合肥48中望湖校区召开了初中数学教师培训基地的启动仪式,并有幸聆听了南京刘密贵老师的一节探究课和特级教师卜以楼的讲座《生长数学—新时代数学教育的新实践》,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刘密贵老师的课题是探究《等腰三角形》定理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他首先由玩具的话题,让大家初步感悟到由拆到合的过程就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研究的过程,那我们的数学是否也可以这样去探究呢?由此引入课题,让学生将定理2进行先拆(①AB=AC;②AD⊥BC;③BD=D;④∠1=∠2)成4个部分,然后由其中2个作为条件去推理另外2个结论,并让学生在组合过程中体会有序组合的重要性。接着再引导孩子对于每种组合构成的命题真伪性进行判断。孩子们积极思考,用已经学会的全等三角形这一工具进行证明,而由③和④这两个条件来推理出①和②这一组合,让孩子们陷入了沉思。最终在刘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从孩子们那发光的眼神中,从孩子们埋头演算中,从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应答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节思维流动,不断碰撞出火花的课堂。
接着就是卜特的讲座,讲座内容为《生长数学—新时代数学教育的新实践》,对于讲座的内容,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长数学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追求的教育方式。生长本义是指在一定生活条件下,生物体由小到大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数学体系也要让他们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那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到深层次地寻觅思维活动轨迹,高标准的架设知识生长结构,才能教给学生具有生长力的数学,数学教学才能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量。卜特举了几个案例,比如“鸡兔同笼”问题,绝大部分老师都是告诉孩子们给未知数设某,那为什么要设呢?这个问题的抛出,会场里鸦雀无声,我们心里都在想,这是书上这么教的呀?卜特指出,从问题到方程的过程,学生找出的多种方法尽管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假设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提出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能否沿着这个思路,用字母来表示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设”的前世今生。不仅如此,卜特用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方程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假设法”和“用字母表示数”的土壤上,自然生长出了一元一次方程。数学的教育价值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想得到”、“想的妙”更要“想得透”,凸显数学知识的生长性。再比如“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我们大部分老师都是过三角形顶点做底边平行线,然后用平行线性质转化角,使得3个内角构成一个平角,从而证明出内角和为180度的定理。卜特提出,这个线为什么一定要平行底边呢?不平行可不可以呢?我们还有什么工具能证明这个内角和为180度呢?又是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卜特指出遇到问题时先引导孩子想想“干什么”,再思考“怎么干”,最后“干干看”,结束后别忘了再“回头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教学生们技巧更是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思维不断生长的过程。数学家庞加莱说:“数学的优美感不过就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我们在课堂中,一次又一次磨炼学生们的思维品格,使其形成关键能力,让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满足的同时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今天的学习,我的收获不仅仅是一本笔记,几个案例,一场讲座,更是自己对数学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心怀感激,现在可以站在这么多优秀之人的肩膀上眺望,不迷失方向,也更坚定信心。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今后我要多读书、多学习、多交流、多实践,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生长力的教师,教给学生有生长力的数学。
数学的心得体会13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因此,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必须从始至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激发;兴趣;有效;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有效性课堂的前提和结果,学生只要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好感,被教师幽默风趣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吸引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契机,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恰当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创新意识也会孕育产生。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龄儿童,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持久性比较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几》这一课时,我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境(一边叙述故事,一边贴出图片):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行走着,八戒口渴了,去找西瓜吃,八戒吃了一块还渴,又吃了一块还渴,直到吃到第五块,才觉得不渴了。他拍拍胖肚皮,满足地说:“嗯,早知道吃到第五块才解渴,那我先吃第五块该多好啊!”同学们,他说得对不对呀?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议论:不对!不对!他吃了五块才解渴,要是只吃第五块,它只吃了一块,是不会解渴的。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这个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了“第几”和“几个”,把握了教学起点,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参与学习。
二、教师要少讲解,学生要多参与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设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五个“多一点”提醒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出时间、空间,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想一想”……对于一个问题要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谁还想补充?”等等,尽量让学生张口说、动脑想,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教学《第几》这一课时,在拓展部分,我组织了活动:五个学生面向全班同学站成一排,首先学生从左往右报数,知道这一队共有五个人;然后每个队员说出自己是从左往右第几个;再次,由其他学生提出某生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最后,坐在下面的学生自己提出‘请谁下来,我要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学生非常高兴地互换位置,在玩中巩固应用了‘第几和几个’的知识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到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化抽象为直观,增强观察与记忆
由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有待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再延伸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能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第几》这一课时,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贴图,初步感知“第几和几个”,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第几和几个”的区别,最后在活动中应用知识,组织学生五人一队,根据不同的方向说出自己是第几个,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教师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那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那是高尚。”老师爱全班的孩子,和学生成为像家人一样的关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想法。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尽可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能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五、评价作业多样化,能引导鼓励学生
在评价作业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业的正确情况,用打分的形式告诉学生;二是作业书写的情况,其中包括字体工整、作业面干净、书写规范,用画三个笑脸的形式告诉学生。如果作业书写得特别好,就再奖励一个笑脸。每次作业本发下来时,学生都在看自己有几个笑脸。有的高兴地说自己得了三个,有的自豪地说又奖励了一个,还有的说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认真书写作业,也在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业应该达到的目标。在数笑脸的过程中,锻炼了一年级学生数数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加法的口算能力。有时在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鼓起学习的风帆。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的心得体会14
xx年10月16日至10月31日,我参加“国培”计划教师全员培训的学习。
这次培训主要从六个专题进行,分别是:
1、总论
2、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3、数与代数
4、空间与图形
5、统计与概率
6、实践与综合应用
另外还加上启动仪式、专家讲座和后续研修几个内容。短短半月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己。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培训学习非常必要。
整个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专家们的解惑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和急需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可以说是“人心所向”。在培训过程当中,我们每一位参训的教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二、知识更新非常必要。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教师不光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流动的水”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骨干教师都有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那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形成的,在实施新课程中会不自觉地走上老路。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我也有过,所幸没有持续很久。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名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我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问问自己。而这次专家给了我明确的回答。今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一次头脑风暴。
三、注重方法非常必要。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多联系生活,多创设情境,多动手操作,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堂才有实效。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讲座中专家也讲到,教师要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重视实践活动的应用。
培训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做好后续研修,在实践、学习中不断进步
数学的心得体会15
本次数学班培训,内容安排丰富多彩。既有专家讲座,又有互动交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对我来说,受益颇多。从专家的讲座报告中,我领略了数学最前沿的理论,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本次学习活动给我很大的启示。
一数学教师应有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
二学生应有的学习方式:
在基础教育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增多,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三新课改下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反思教学,如何进行同伴互助,怎样从一个单纯的教书匠转变成一个“经验型”的教师等等。这些理论对我来说很是及时,有了这些先进的理论,才能得出有效的实践。正如专家所说:高标准要求自己,高水平引领学生,高境界体现价值,真正落实“根”的教育。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知识是财富,人生旅程是财富,教学经验、过程与感悟更是财富。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深有感触: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自己学来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创出自己的教学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我的最终目标。
数学的心得体会16
今天有幸聆听了程教授的讲座茅塞顿开,他一开口就吸引了我,真的就像他讲座中讲到的那样,让我们能不由自主的倾听、对话、印证、寻找、发现。
教授妙趣横生的为我们讲解了:关于教学追求与主张,提出,返璞归真,让数学学习充满智慧时,精彩的例举了3、76x0、25+25、8,听到这里每位教师屏住呼吸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沸腾了。
当教授讲到第四点,希望渗透数学思想,突出数学本质:做法,
1、关注生活,大量感知,丰富感性认识。
2、采用变式,突出本质,促进意义建构。
3、渗透思想,由厚到薄,实现方法优化。
紧接着生动有趣的例举讲解,使我仿佛在黑暗的路上看到了一盏明灯,想到今后的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今后的教学有了动力,甚至现在就想急切地回到学校把程教授的好的方法给我的孩子们好好用一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感想很多,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真的需要学习,不只要学知识,更要向教授学习做人,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以数学为核心,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血有肉,情理共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必要思考,做一名教师不只是职业问题,还要向专业教师发展。
数学的心得体会17
4月25日、26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届“名师之路”小学数学观摩研讨活动。历史一天半,领略了周xx、高xx、徐xx、黄xx、张xx等小学数学界专家名师的风采,观摩示范课和聆听报告共达十节次。他们的课犹如好茶留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他们的报告更是让人受益匪浅。细细品味他们的课渗透着与我们不一样的教学观念,彰显着数学独有的魅力;他们的报告是他们经验的总结,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从他们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每位名师的背后都有一些不平凡的故事,不禁使我想到很朴实的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仅让我与专家名师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更重要的是使我的思想观念豁然开朗,让我给自己的教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对比之下,我颇受感触,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收获一:一堂好课就是要真正与学生成为朋友,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没有任何约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每位名师的课都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黄xx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把这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课前告诉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聊数学”,复习了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统一为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接着抛出问题:分数加减法能用以上方法解决吗?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以答辩会的形式展开讨论研究,孩子们的思维之花完全开放了,奇迹出现了,孩子们的.答辩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非常精彩。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旁观者,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发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可以通过通分把它变成相同的计数单位,和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完全统一。
收获二:每位名师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脱离教材,也不背离生活实际,不断地开发教学资源,即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错误,经过教师巧妙地引导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了知识。徐xx老师在上《平均数》一课时,根据课题情景套圈游戏,出现了四组渐变式统计图:第一组个男生每人都套中7个,四个女生每人都套中6个,引“总体水平”;第二组四个男生每人套中7个,五个女生每人套中6个,讨论后学生发现:女生虽然多一人,但总体水平还是6个;第三组男女生人数相同,但每个学生套中的不一样;第四组男女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不同,总数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套的最多的和最少的不能代表整体水平,通过移多补少得出每人同样多这就是表示整体水平的平均数的范围。这种根据教材设置的层层深入的教学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们带入了知识的海洋。这一点也正是我在教学中所缺乏的。
收获三:教师在课堂上丰富的语言,给不同学生多种多样的评价,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如:“真是服了你;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你真够水平”等等。这样就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
收获四:从名师们的专题讲座中感受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周xx老师《例谈数学课的“数学味”》中指出数学课应还原数学本质,要看到学科的本质,教材的核心,深入核心本质,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计算教学中,摆小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操作过程与计算算理之间的联系,更好的让算理外显;高xx老师提出了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六步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出探究要求,学生自主探索,组织研讨,提升认识;徐xx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概念教学的策略,重视概念的产生来源,重视概念的教学本质,重视概念的相互联系,重视概念的灵活应用;黄xx老师提出大问题教学的理念,研究“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呈现“大格局”,围绕“大问题”的提出进行10分钟的模拟教学,由学生提出优化意见,上课老师稍作调整后进行第二轮模拟教学,再讨论优化。
走进名师,感受名师,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学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在三尺讲台上尽显光彩,必须脚踏实际上好每节课,学习名师但又不一味的模仿名师,创造出自己的课堂,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数学的心得体会18
时间匆匆,一晃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本期的教学,心中自有许多感慨。这是我第一次教高一数学。它充满挑战,也是提高自己的一次机会。面对学生的素质的参差不齐,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本学期的教学。
一、注重集体备课。
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认真做好记录。遇到没有把握好的课时就立即提出,请大家参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力求最好。
二、多听课,学习有经验老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认真写好心得。
三、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尽量多的参考其它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上课之前尽量与其他教师多进行交流,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案。
四、多与学生沟通。
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更能充分利用好上课时间,高效率的去学习。
五、注重组织教学。
严格要求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所谓“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厌学的习惯,顶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了事。有些学生甚至抄袭作业,对于容易掌握的内容他们也不敢沾染。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由于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所以上课时间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时间,教师应善于组织、调动学生进行学习,更充分地利用好上课时间。
六、注重打基础。
由于学生基础差上课时多以初中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易接受。从熟悉的内容转到新内容的学习,做到过度自然。作业布置也以基础题加以少量的探索题,满足尖子生的需求和提高。
七、运用多种技巧教学。
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我尽量多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及时帮助他们总结好所学知识,尽量快地形成能力。多找资料,在上课前讲一段相关的典故或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
总之,通过本期的教学,加深了我对教学的理解,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工作又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数学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数学心得体会12-17
数学《蒙氏数学》培训心得体会03-27
考研数学心得体会12-27
数学听课的心得体会12-18
数学观摩心得体会12-23
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02-13
初中数学心得体会12-31
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01-06
新课标数学心得体会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