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24 18:34:09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交流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烤问自己的问题。所以当我的目光触及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时,心中荡起震颤的喜悦与激情,就像久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盞明灯,在沙漠中跋涉的人遇到了一口清泉一样,我扑入这本书的怀抱,一气读完了这部著作。

  这位老人痴情着心爱的教育事业,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教育者的心底。这部书是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的好教材,它会使你在迷茫困顿中洞启心扉,收获丰裕的教育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主题是培养真正的人——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他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在他看来,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即"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忽视哪一方面或只偏重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则要求"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但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非要求每个人的所有方面都均衡发展,也不意味着每个人能够胜任所有的工作,能够不停地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苏霍姆林斯基对此作了清楚的说明:"全面发展的思想是跟样样都做而又不求甚解是毫不相容的,"于是,全面和谐发展就与个性发展有了必然的联系。在他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同掌握高深的知识、同积极的社会活动和劳动活动、同任意选择职业的可能性联系着。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职业则应适合于人的天赋和志向。因此,可以说,个性发展和全面和谐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没有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是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基石,也是他的全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以当前上海市、青浦区“二期”课改“人本”理念观照大师充满人性的教育思想,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课改中的诸多倡导在其中早有精辟的阐述。他无意要穿透什么,而是依循了教育的的本真——人的相互关系。在新课改大潮的背景下,阅读大师的书,感到无比亲切与温馨。

  苏霍姆林斯基把“培养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当作教育的首要任务,他认为,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看世界,周围的世界都能向他展示美丽、精细、温和色彩,他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接受教导和进行自我教育。“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可以读出,大师的“培养接受教育的能力”并非是教化孩子,而是通过与孩子和谐交往,给孩子的生活以无比的欢愉和幸福。而我们眼下又在做什么?我们的许多老师把精力疲于“执行”与“管束”,将生动活泼的心灵拘囿于所谓道德条例的狭小空间里,并非从“人性”情感的需求出发,做坦诚幽默的对话者和学生心声的倾听者,而是从教师的权威出发,将自己异化成德育条例的执勤者,尽管有些教育者摆出一副和蔼的动人姿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但最终还是将学生温柔地奴化。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不会仅剩余几面流动红旗和几张量化考核表,而是关注孩子健康的心态、昂扬的情绪、以及忠诚奉献、慷慨无私等敏锐崇高的道德感。这就需要教育者们抛开功利和权威的`欲望,于细微处关爱学生,从“人性”而非奴性的角度出发,开辟自己的语言如音乐一般,铮铮奏响在学生心灵,使那些冥思苦想的话语,成为孩子无比的欢乐,这时的学生就成了灵动的受教育者。“要照着应该做的那样去做,不是为了给人看,不是为了让人看到你的好举动而夸你,而是凭着良心办事”,这样的话语似乎每一位教育者都会给孩子讲述,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这是心灵中最细微、最娇嫩的一角——自尊心的轻微触及。要让孩子创设这样的感受:在他周围没有任何人监看,而是他自己善于扪心自问,让“自我”的声音在“人”的身上说话,也就是练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反思在日常的教育中:要么是不厌其烦地催促,机敏地注视着学生的每一个动作,使学生最后变得麻木和意志的虚弱无力;要么是通过表扬或物质奖励来督促,使学生的良心依附于外在利诱。一旦形成这种外力的惯性,学生内在的自我教育能力就会弱化或丧失。也许他的一生都不会善于控制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处理问题。康德说:“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执著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只有外在的社会要求要求转化为自我内在的价值取向,内心的道德法则才会如星空一样发出璀璨的光芒。从“人”的相互关系来讲,启迪孩子用良心支配自己的行为,也意味着信赖和至诚,意味着“人性”的唤醒。

  夜色阑珊,那些充满人性的话语如醍醐灌顶,强烈撞击着心灵,“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尘埃那样无影无综地消失,而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

  我们的身后是发展中的一个个丰满的生命,要培养真正的人,在教育身后留下动人的痕迹,就需教育者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站在人性的角度,用激情和智慧奉献自己衷爱的教育。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2

  “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武志红老师所著《为何家会伤人》中的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

  当今的家庭中,孩子是中心,是一切。家长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外在需要,可对孩子的内心需要却置若罔闻,这不是真爱,是溺爱!从现象上来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的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的给予自己。

  溺爱等于过度的阻碍,往往会出现父母不希望的结果!最著名的溺爱例子是杨丽娟事件,但杨丽娟的行为也并不是最疯狂的。最疯狂的故事可以在新浪网的社会新闻中屡屡看到,而且常是一个模式: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向父母索取,如果不答应就拳脚相向,最后不是他将父母打死,就是他被父母或亲人打死。网上曾流传过一组图片:一个男孩要妈妈买一个玩具,妈妈不答应,于是男孩一把揪住妈妈的'头发,这时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过来解围,被他呵斥“你滚”。之后他的反应更加激烈,还掐住了妈妈的喉咙,最后妈妈被迫给她买了玩具。最宠爱的孩子反而与父母成为生死敌人,这种故事强烈的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于是这种孩子长被谴责为“狼心狗肺”,可家长是否也需要反思一下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呢?不是家长的错吗?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总是帮孩子完成对他来说看似困难的事,这其实意味着,父母破坏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使他在头脑中形成一个逻辑——他能否实现一件事取决于大人是否帮他。所以上文中的“不孝子”现象就出现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美化溺爱的倾向,认为溺爱就是过度的爱。其实真爱不存在“过度”的说法。如果是真爱,那么父母不管给孩子多少,孩子都不会出问题,真爱越多,孩子的成长就越健康。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是真爱。

  当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去拿十米以外的球时,父母陪伴着、守护着孩子,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并且在他遇到危险的时候化解他的真实危险,这是真爱!

  当孩子明确地对你说:“我来—我来--”的时候,耐心的满足孩子的这种愿望,之后收拾孩子留下的混乱局面,这是真爱!

  当孩子反常时,不自以为是的指责他,而是关注到反常行为背后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这是真爱!

  孩子是天使,父母不是上帝,只是天使的守护者!请给孩子以真爱,让他们健康成长。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3

  今年有幸参加了赴徐州学习交流活动,聆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精彩课程以及教育教学专家的先进的、有深度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给我的教学之路开辟了新的视野,使我醍醐灌顶,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将我此次的收获与感想总结如下几点。

  一、文化对学生陶冶情操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工作中,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事,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应付学校检查的事,所以每到安排布置教室就很让我头痛。其实无非就是“老三套”:准备手抄报,一定要华丽美观;准备硬笔书法,让写字好的同学赶紧写几张字;做一些小手工增加特色。这样班级里的文化墙上总是只有那些孩子们心目中的好同学的作品,自己的东西总是没有机会展示给大家。这样的班级布置可想而知知是没有同学去关注的。也就是说这样的班级布置是起不到实效作用。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自己的教室,爱上班级的文化呢?当我走进徐州鼓楼区的鼓楼小学的校园,给我的触动还是很多的:一走进学校校园给我的感觉是整个校园文化真可谓是“上天入地”,而且除了我们常规的文学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他的校园墙上竟然加入了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的文化宣传。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座拱形星座台,在这个设计中拱形的房顶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星座图并在旁边标注上名字,而且拱形房顶和地面成功的加入了物理学上的回升效应,当你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呐喊,去跺脚,去发出声音时就会有不同的.回音来回应你,这其中的乐趣不仅孩子喜欢连我这个参观者都觉得新奇不已。试问哪个孩子不想在这样的地方嬉戏玩耍呢?在学校的长廊下铺满了赛车的知识介绍,你走大到哪里扑面而来的就是知识,你不喜欢文学,你总喜欢科学,你不喜欢科学,你总喜欢玩乐,总之就是让你时时刻刻浸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让你自由选择自由获取。反观我的教室布置,我能不能加入一些新鲜的东西在教室呢?你的绘画做得好你就去做手抄报,做你喜欢的。你的硬笔书法写得好,你就去写字,用你最高水平的。你喜欢植物,你就找你拿手的放在你满意的位置,你喜欢科学知识,就做一些你最擅长的东西展示在显眼的位置…….总之把所有的孩子都起来,把所有的墙面都交到他们的手里,把所有的学科全都放开,你的天地你去设计去规划吧,只要你自己喜欢。我相信这样的教室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真正愿意去待得,也是增加知识面最好的渠道。

  二、小组合作中的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小组合作是课堂上一直以来的主要学习方法和手段,但能不能用好这把利刃就要考验教师的功底了。在听取了两所学校老师的优秀课堂让我真正感受到高效的小组合作造就了高效的课堂,成就了优秀的教师。尤其是在中山外国语学校的三节课中这一现象就更加突出。当老师抛出主问题以后,孩子们能真正进入到课文中去思考然后把思考的问题和学会的知识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并能够完成小组汇报时任务的分配,没有说全面的由同组同学赶紧补上,同组说不全的还有班级里的其他小组参与进来,细想之下这是一个多么细密复杂的一次团体协作啊,可是在教室里的孩子总能够有条不紊的完成。这中间有老师多少次的引导多少的智慧啊,不得不让人由心里感叹佩服。在我们的班级中小组合作就很薄弱,虽然能参与其中可也是一些中上的同学跟着我们在走,薄弱学生总是惶恐的来迎合着老师抛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无所适从,这也是我感觉很无力的地方。你在引导他向前走的时候,他却总是裹足不前。中间老师的引导方法上还是有待改进的,有了这些优秀课堂活动的呈现,我的课堂小组还是要多学习多改进,自己也要多读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期望与学生共同进步。

  三、润物细无声的习作指导,为学生的写作输入源源不断动力。

  这次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他们关于习作的教学。对于我来说,习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教学上的“硬骨头”,无从下手。每次习作课上学生也说得精彩可是只要落笔写出的东西让人不免咂舌,每次反思自己总觉得方法指导的很清楚啊,段落布局也很清晰呀,怎么就是拿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呢?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深刻的明白:写作不是光靠一节课完成,它应该存在与孩子的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学期。课本应该是习作书写的最好模板,每一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构段方式,文本题材都为孩子们的习作提供了最好的素材资源。有了这样的方法指导再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写写所想、所感、所悟,由短句组成小段,有小段组成长篇,可想而知真正遇到话题的时候孩子们也不会再面临无米下炊的窘迫局面。当能想写,敢写的时候,这些孩子就变成了写作能收了。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说:“新教育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即使教育者,又是研究者,即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通过这次学习我将带着自己的收获和感悟重回课堂,不断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成长,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继续努力奋斗。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4

  生活中忙忙碌碌,没有人会因为疲惫而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工作亦如此。

  喜欢孩子,似乎是母性的发挥,是一种本能。很多时候,对孩子多点耐心,就会发现每个孩子身上更多的可爱之处。

  怎样给孩子自信心?这个问题似乎已成为我每天工作之余想的最多的事。怎样的鼓励对孩子是最好的,能让孩子不骄不躁的继续努力。用怎样的语言,才会让孩子更自由健康的成长。“给孩子一个智慧而有品位的人生”,这十四个字承载着太多家长的期望,孩子的未来,这让我更有了一份坚韧的使命感。

  为什么人和人不同?一部分因为人生而不同,一部分因为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

  多观察或者多学习那些成功艺术家的生活态度,去了解他们的成长之路,把这些都告诉给孩子,让他们慢慢感受艺术的热情,这样我们也变的单纯了。如果我们把课堂变的快乐丰富,生动有趣,再和他们成为朋友我们的心灵世界也被这些小精灵们净化了。与其说通过杨梅红教育能给孩子些什么,不如说我们也是受益良多的。因为创意,生活品味,审美能力,独特气质都是我们所希望别于他人的。

  我个人觉得,只学会画画并不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多大改变,因为现在他们都还小。强烈的使命感告诉我,不仅要绘画画得好,因为这是对辛苦的家长的`回馈,更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这个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

  因材施教,是真正的好说难做,因为这需要老师的一双慧眼。先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再来进行适合的教学。对每个孩子在课前进行引导是尤为关键的,课前的引导会让孩子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让老师通过画卷中传来的信息,更好的了解一个孩子的内心和内在的潜质。并且通过他们所感兴趣的点入手,充分开发他们的小脑瓜,做到“物”尽其用。

  杨梅红这个平台,让我们这些刚出校门的学子削去了浮躁,变的沉静,懂得用其它的视角看待事物。这次虽说是培训,但是这让老师之间多了更多的交流,沟通和了解。因此,我也坚持“用艺术启迪智慧”,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5

  学经验,找差距,谈打算xxxx日,我们在惠州分公司领导的安排下,参加了由我们总公司组织的别开生面、特色鲜明的外出学习交流工作活动,为期6天的赴武汉学习交流工作活动我不仅受益匪浅,而且更重要的感慨是此次的学习交流工作活动,内容丰富、全面、具体,针对性强、效果突出、明显。作为我本人也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期间,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做到真正的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感到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总结为以下几点感悟:

  感悟一:热情好客我们去学习的单位隶属于我们珠江管理的属下分公司(武汉分公司),为了迎接我们参观相互学习交流,各方面考虑很细微、很周到、很关心,可谓是真正的无微不至,细微之处见真情,无论从吃、住、工作交流、业余时间等等的安排,真正感受到如同见到亲人似的热情洋溢,耐心周到。

  感悟二:收获显著还记得在去武汉之前,我曾在我的个人qq日记里写到:“要赴鄂学习交流,心情比较舒畅,这对于自己来说又是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我要充分利用好此次来之不易的机遇,积累经验,充实自己,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是的,我要通过交流学习,学习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找到我们自身管理方面的差距不足,为以后的工作重新定位做好打算才是真正的目的。

  一、精细化管理

  “木桶效应”告诉我们:桶里能够装多少水(企业整体实力),并不取决于最高的木板高度(优点的发扬),而是取决于最低的木板高度(缺点的改正)。从一点点细微的小事,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工作那种执着精神。如:简单的一个拖地如何拖?简单的一个垃圾桶如何放置?简单的一瓶矿泉水在开会提前如何摆放?等等,都有讲究,都有艺术,都全部是小些事情,举不胜举。事实上,在大量的日子里,很显然都是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不认真做。我们是干物业管理这一行的,物业管理更是要从婆婆妈妈的小事做起,很多人不愿意做细小的事,不愿意对待小事和细节,总盲目的认为自己是干大事的,是挑大梁的,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正确,孰不知大事是由众多小事积累起来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每件小事都值得我们去做,即使是普通的事,我们也不应该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我们要付出热情和努力,多关注细节,多养成做小事的习惯,从小事中寻找真理,从小事中寻找成功。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好,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细节决定成败正证明了这个道理。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的不平凡,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的不简单,这或许就是对他们的做事情风格的真实写照吧!

  二、钻研教学教法,打造高效课堂

  新的时代赋予课堂新的'活力,要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薛老师一再强调要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決,让学生高效、投入、快乐地学习,并鼓励大家发现提炼优秀课例,积极参与各种教学大赛。

  三、用心观察世界,培养地理思维

  地理现象无处不在,地理知识随处可见,xxx老师走到新疆,当别人欣赏美景的时候,她却在用一双地理眼睛观察世界,想到的是:新疆的自然环境突出特点是什么?去新疆旅游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天山植被如何分布?***面对险峻的华山,想到了地理作用对它的影响,旅游欣赏的角度。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及思维,发现地理现象,让地理走进我们的生活。

  总之,学无止境,我今后要多多运用地理知识,实施有效教学,开展情感渗透,把立德树人融入日常,在教师行业这片乐土上无止境追求,为清中的地理教学贡献微薄之力。

  4月28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参加了校际交流活动,这次参观考察的学校是xx县xx小学,这次交流活动我感觉有不少的收获,下面我把所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一起与大家分享一下。

  记得那天我们2点钟从我们学校出发坐上了开往xx县xx小学的专车,由于雪洞那里没有住宿的地方,所以我们只能到xx县城住了一个晚上,很高兴雪洞的老师也来到三穗接待我们。第二天去得比较早,半个小时就到雪洞了,首先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xx小学的校园太美了,一进大门,就看到学校简介、老师和学生比赛的获奖“证书”、学生会的“名人”,来到了篮球场,球场边是一排茂盛的楠木树。从球场往里走,就来到教学楼正前面的花园,花园里中间是假山,左右两边是对称的花台,校园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利用得很好,让人赏心悦目。第一节课,接待的老师让我们往教师办公室走了,我们就在办公室开了一个座谈会,老师们相互认识一下。接下来,我们参观他们的学生宿舍楼、食堂、教学楼等,据观察学生的寝室布置得很艺术,很温馨,他们的字画及手工作品让寝室变成了一间间雅室,来到餐厅,啊!很宽敞,那儿有饭桌,有消毒柜、有学生号数的餐具,餐柜等,真是卫生清洁,美观实用,里面的墙壁上方都分别张贴了一些教育学生爱惜粮食、感恩父母的图画和文字。宿舍、教学楼走道两旁都贴上老师或学生的书画作,真的别有一翻情趣,让人想学习、想画画、想进步。这些首先给我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到上第二节课时,按照学校的安排,公开课分语文和数学两组同时进行,我们首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了一节课。我是听了雪洞老师上的一节一年级语文课,这节语文课课题是“小科蚪借尾巴”,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和教师配合较好,积极认真听讲,基本没有乱说话现象,学生的整个听课状态很好,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教师的语言富有激发性,整节课以任务型、探究型学习为主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老师的教学目标高了一些,整个教学环节过渡也不是很自然,在课堂上学生回答对了,老师也没有及时鼓励,也就缺乏活跃的氛围。

  第二节课后接着又观看了他们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太极拳,组织调度统一协调,出操时学生自觉排着队伍,整齐的队伍进入操场。开始打太极拳了,我们从教学楼看上去非常整齐,横、竖、斜,排排成直线,学生们个个做的很认真,当我看到这样的情景时,我的心情被陶冶了,可想而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学习是多么的好。

  第三节课,我们听了王雅楠老师上的一节五年级语文课,课题是“将相和”,上课开始,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故事很精彩,非常吸引学生,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板书简明,语言精炼,富有激发性,符合“三维目标”,课堂上思路清晰,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课堂纪律好,真的让我很佩服。让人感觉王老师那么富有活力和凝聚力。

  到了下午,我们就针对上午几节课来评一评,大家都评得很有道理,我是在语文组,听取了他们邀请xx县教研室来的专家评时,分别评了周章杰和王雅楠的课,评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楚,完美地点出他们的不足和成功的,真让我心服口服,让人听了流连忘返。交流完后,接下来就是老师们的篮球友谊赛。吃晚饭后,我们才坐上了回家的车。

  以上是我一天的学习经过,回来后我认真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和本校的不足。建议自己和我校从以下几点进一步加强:

  1、根据自己和本校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勤奋教育,想法建起多媒体教室。

  2、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在方法上多给予老师培训和指导,多种形式进行教研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研质量。

  3、建议学校对阳光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多强调以引起全体师生的进一步重视,采取相应激励措施加强引导与落实,做到分工明确有专人负责,不等不靠。

  以上纯属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不对之处敬请各级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共同期待我们的学校管理和素质教育教学再次实现新的突破!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6

  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甚是有益。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医生,她凭借着革命性的教育方法在儿童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儿童的成长遵循一定的规律,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适宜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

  书中指出儿童的发展存在“敏感期”这一特殊阶段,它与儿童的成长密切相关。在敏感期,儿童会有充足的内在活力。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他们会不知疲惫、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的东西,一旦新的东西学会了,才会感觉疲劳和乏味。儿童始终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态度来学习新事物。在敏感期过去之后,人要想在心智上有所进步,就要靠主观努力、不断研究和思维的创造了。所以儿童的早期教育中,一定要把握好孩子的敏感期,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书中还提出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犯下的错误,引导父母反省自己的行为。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定义孩子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会犯下错误。比如说孩子在专注地玩玩具时,成年人喜欢摸摸孩子的头,拉他们的手亲吻他或者让他做别的事情,这些行为在无意之中打断了孩子的专注力,孩子的心理构建也会受到阻碍。我们也许会发现有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比较难集中,我想这也许和早期的心理构建受阻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在跟家长的日常交流中,有很多家长会抱怨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难管,特别不听话,其实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和孩子很难交流,走不进孩子的世界,原因不是成年人掌握的文化知识不够,而是我们跟孩子理解的出发点不一样。我们有时总是以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难道我们不爱孩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是做父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陪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父母和老师,大家对孩子的期望是一致的。蒙台梭利结合了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通过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不打扰孩子的观察方法,终于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她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后,将自己的教育理念用于实践。“儿童之家”的第一批孩子是来自罗马最贫困地区的3~6岁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学历也不高,孩子身上有很多不文明没有修养的行为,但是几个月后,这样一群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好的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保证自己的内心是安静的,不断反省以完善自己,才能在教育中避开自己容易犯的错误,和孩子拥有良好的关系。面对出现不良行为的孩子,我们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耐心找出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我们选对了方法,儿童就会发掘出自己的本性,实现更完美的成长。

  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都会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这是一个必须遵循的规律。儿童的世界是奇妙而神秘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孩子的潜力有的时候真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动手,给予孩子合适的引导,相信孩子一定会成长的很好。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7

  一路学拼音而来,和学生一起经历了几多风风雨雨,简单的、困难的,一个一个地教,手把手地写。欢喜忧愁……一路上滋味百生。最近,几点“忧愁”又悄悄地爬上了心头……

  “an”的教学片段:

  1、谈话激趣引出“an”

  师: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

  生:北京.

  师:是的,那你知道北京有哪些有名的建筑物吗?

  生:长城、故宫、天安门……

  出示天安门的图画

  师:这就是北京天安门,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天安门的“安”就是韵母an。

  2、教学an的发音

  (1)根据拼音,了解发音要领:把an和-n合在一起,先发a,口不宜张得太大,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出来,要念成一个音。

  (2)学生试着发音,教师纠正。

  (3)看看an是怎么写的。先写a,再写n,团结友爱不分开。学生书空

  3、an的四声练习:ān(天安门、安静、安全)ǎn(俺家)àn(黑暗、按时)

  4、复习〈拼一拼〉儿歌,引出整体认读音节yuan,

  5、教学发音,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板书yuan。教师范读、领读。

  6、yuan的声调标在a上,进行四声练习:

  yuān(冤家、冤枉)yuán(原因、原来、圆圈)yuǎn(遥远、远处)yuàn(院子、愿意、愿望)

  教后反思:

  从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中,知道前鼻韵母的学习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大,要把它们读到位,着实需要下一番工夫,所以在教学前鼻音时,我特别关注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前段时问都是利用课文的.插图来教学拼音,今天,我就换了一种方式,让学生根据韵母组成的字母来尝试发音。

  “an是由a和n组成的,把an和-n合在一起,先发a,口不宜张得太大,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出来,要念成一个音。”an学生由慢变快,最后滑向an的音,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记注an的形和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直接教给学生读音效果要好的多。

  在尝试成功后,我以此类推,让学生用以上方法学习en in un ün。由于事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所以许多学生非常兴奋,争着,抢着发给我听,当然有许多是不正确的,但一经提醒,学生还是能够发准的。

  轻轻松松的,前鼻韵母单个拼音的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单个的前鼻韵母音节的拼读学生也基本轻松过关了,自己觉得非常轻松,看学生们也学得轻松,令人高兴。

  蛮以为这样为学生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学习后面的音节词语、句子的拼读,说话……都可以水到渠成了。可是词语、句子的练习,学生又把那个“—n”给忽视了,提醒,提醒,再提醒,一部分学生发准了,可一部分学生怎么也扭转不过来……唉,真是欢喜之后又见忧愁,怎样让学生扎实地学好前鼻音,人人都过关,令人苦恼啊!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8

  20xx年4月26日为了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的上课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吴川邦(海口到我校挂职)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校派王亮教导、黄爱珍老师、黄娇珠老师、黄连英老师、罗熙福老师还有我,6名教师到海口市龙桥中心小学进行教学教研交流活动,通过本次教研交流活动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4月26日上午第一节课学校安排2位教师上公开课:一节是龙桥中心小学杜小妹老师在三年级(2)班上的一节语文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节是龙桥中心小学周宏叶老师在一年级(1)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当天上午第二节课学校也安排了2位教师上公开课:一节是我校黄爱珍老师在三年级(1)班上的一节语文课《月球之谜》;另一节是由我本人在四(2)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第三节课安排的是分科组议课活动。

  由于时间安排比较紧,我只聆听了龙桥中心小学周宏叶老师在一年级(1)班上的一节数学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二节课安排的是我本人的公开课。 听了周宏叶老师的课,周老师给我的感觉是一位温柔、善良、有爱心的好老师,整堂课老师都在非常耐心细致的给同学们讲解知识,我也一直沉醉在周老师优美的语言当中。

  周老师上的是一节传统课,先复习旧知,然后讲解新课,最后做题巩固。周老师在教学中,我看到的是: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通过语言的讲述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习惯性的被忽视。一节课下来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整堂课下来给我的印象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你跟着我来。教师教代替了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在上课开始的前15分钟还能保持课堂纪律但后面的25分钟学生由于对所学习的知识没有丝毫兴趣课堂纪律属于“瘫痪”几乎找不到几个学生在听课了。是不是老师太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第二节公开课,我上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三角形》中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课前我先和同学们进行勾通交流,了解班上的基本情况。比如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选择在咱们班上公开课吗?”,“猜一猜?”,“因为老师听说咱们班上的同学表现的特别好,所以决定来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老师还想知道,是咱们班的男生表现好还是女生表现好,我们这节课就来个男女生比赛,好不好?(男生坐一边,女生做一边)现在比赛开始,上课······”

  我是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

  一、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激趣定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三角形吗?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男生说:“是”,女生说:“不是”。) 师:那想知道答案我们就动手试一试吧。

  二、 深入探究,得出结论。(自学互动) 1、剪出长度是6厘米、7厘米、8厘米的三条线段,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 2、剪出长度是4厘米、5厘米、9厘米的三条线段,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 3、剪出长度是3厘米、6厘米、10厘米的三条线段,试着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说说,为什么有的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有的三条线段又没有围成三角形呢?想一想。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谁说对了,给他们组加分)

  三、适时点拨 1、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学习课本例题。

  四、测评训练。 1、课本86页第四题 2、选用同步训练。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本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自学的身上,让孩子先自学然后老师再适宜点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动手操作,摸索,然后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自身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老师做适当的点拨。 整堂课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教学始终是围绕着学生的学生的“学”设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100%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的互动。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认真。这样的课堂解放了老师,同时也拯救了孩子。

  通过本次教研交流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了高效课。我们过去的传统课非常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过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由“灌输式”转化为“探究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由“接受式”向“研究式”。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9

  说来惭愧,从参加工作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了,读的教育专著少之又少,而且读书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自从进入第二实验初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教育知识的匮乏和教育手段的单一,于是有了读书的冲动,李镇西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便第一次走进了我的视野。

  这本书是李镇西早期的教育随笔选,书中的大多数文章是八、九十年代的作品,虽然年代较长,但李老师当时的思考和做法,至今还有意义,对我们大多数老师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并且每一篇文章的后面又加上了“整理附记”,实际上是作者对当时问题的重新审视,也开阔了读者的眼界。

  这本书分四辑:第一辑《情寄教育》主要谈了自己追随教育大家,用永久的童心做教育,用爱心和学生沟通。第二辑《若有所思》主要对我国当时的德育和班主任工作进行认真地分析与反思,二十年后,李老师思考的问题似乎还末解决。第三辑《“素质”漫谈》李老师认为素质教育是一个无奈的概念,现在看来的确如此。第四辑《心灵写诗》李老师强调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发现身边的美,培养胸襟开阔的爱国者。

  读名家的书,首先感动的是李老师的'童心。从工作开始到现在有三十多年了,竟然没有丢掉童心,当了校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这真是难得啊!正是因为对教育的热爱,才让他乐此不疲。

  其次,李老师的勤奋让人佩服。李老师在毕业之初就读了大量的教育书籍,特别是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书。多读书才能使人快速进步,读书也能引起人的思考,所以李老师进步很快。

  第三,李老师还是一个豁达的人。李老师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做自己想做的教育事业,并提出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观点。我非常认同这一点,人只有自我感觉幸福才最幸福。

  对于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我十分认同,特别是他提出的“最好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的观点,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尝试的内容。李老师教给了我很多的方法和思路,我想,下一步自己的努力方向已经明确了。

  当然,李老师是一个勤学、善思的人,当时的所思、所感,离顶级的教育大家还是有差距的,但他的经验足够我学习和借鉴的了。正像他自己说的,这么大的中国没有出一个举世闻名的教育大家是一件憾事。经过近二十年的成长,李老师的眼界又开阔了不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领军人物。有机会一定要读一读他近期的作品,相信一定会给我们带来醍醐灌顶的感觉。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0

  假期中我读了《成就每一个孩子—陈之华解码芬兰教育》一文,初步领路了芬兰教育的魅力:“提供给每一个孩子均等受教育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使其人尽其才。”

  我自信我成功。芬兰的教育理念和教师都认为,“唯有让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正确了解和自信,他们才会真正地进步。他们善用“差点理论”帮助不同层面的孩子有同等发展,获得成功的机会。在这一理念下,学校的课程的整体设计与规划,以及教材的选取上,都实事求是地让第一线的老师深入参与。而且,考试批改后,老师绝不会从当众宣布学生的成绩,而是亲自一个一个地交还给孩子,既充分顾及孩子的自尊和颜颜面,又逐一按照孩子的个别近况,给予最适切的鼓励和提醒。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让我深思:在我的教学中我顾忌过孩子们的自尊吗?如果我们无法尊重孩子的感受,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会成为永不交集的两根平行线。

  等待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芬兰的教育中,老师有很好的宽和和耐心。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的偏差,他们不会板起面孔训诫孩子,而是从心里面尊重孩子的逐渐成长,并且将这些成长时期的身心转变现象,视为孩子的基本人权与成长期应享用的权利。这让不需要被迫在青春与课业中只能择一的北欧孩子,在青春期的自我学习成长之后,深切的了解到念书是为自己而读,一旦选择进入大学,更会认真念书,

  不会产生长年压抑后的“由你玩四年”,反而会成熟走向更能发展特色的自我形塑之路。”相比较我们,对自己的学生,在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的想法就会对孩子大声训斥。或者在需要孩子静下心来思考以后就自己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没有给学生和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己解决问题,而是越俎代庖,自以为是的帮孩子解决了问题。告诉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慢慢的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我们的孩子不会思考,失去求学的目标。

  让我们慢下来,学会等待,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的空间去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尽可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收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1

  听了四位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我受益匪浅,从毕业到现在我一直带班主任,由于我一直从教在小学里,对班主任的工作,认识不是那么透切,自从进入二校,我对班主任重新有了认识,并且听了两位班主任的经验交流,我更深切的体会到了怎样才能当好一名班主任,更使我感慨颇多,下面我就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一点谈谈我的体会。做一位班主任,首先现了解每一位的心理状态,知道孩子每天在想什么,孩子天真活泼爱动,

  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上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我们要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给予他们自信与勇气,而对于那些好学生,我极力要求他们把问题回答完整,完美。而对于调皮蛋的孩子,例如:徐缓璞、靳果文等这些孩子。我们要多做他们的思想,以情来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三(2)班是一个大家庭,我们45个同学是兄弟姐妹。我们要团结友爱。因此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我相信班级管理会得心应手,正如董老师所说,只要我们的班主任都做个“有心人”,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能润物无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在这方面我还待努力,董老师的的.确很有用心,她每次开完会议后,自己总要进行一番梳理,而且需要马上完成的工作,她都打上重点符号,晚上罗列出来,一一对照几时完成,需要谁来完成,记在一张纸上,做一件划掉一件。平时想到的事,要不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也得及时记下来,我就很健忘,常常忘记这,忘记那,但我没有向董老师一样这么用心,有时常常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焦头烂额,我很感谢我们子弟二校提供这么一个让我学习的机会,每次的经验交流都让我深有感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即时引导我向好的方向努力,我相信,在我们领导的英明指导下,我们学校的明天会更好。

  下面,结合本次学习情况,本人简单谈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做合格班主任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第二、作为班主任理应言传身教,热爱这个家。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青少年,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切忌乱批评乱指责,整天指手画脚。另外,班主任要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生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并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作为班主任应放下师道的尊严,走近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是平等的。在这个集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引路人而已。作为班级大小事务应先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再由全班同学集体讨论,最后做出决定。对班规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要严格执行。执行时要严,特别是对班干部,即要树立他的权威,又要加以严格要求。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要讲究个度的问题,毕竟我们的班规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促使他们努力学习,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有用之才才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同学们才会自觉自愿的遵守班规,谁也不愿去违反他们自己作出的规定,即使犯了规也甘心受罚并力争少犯。慢慢地,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2

  初识《爱的教育》,真是缘于偶然,偶然间在学生课桌上发现,并随手翻阅了两页,而后便又翻了第三页,第四页,再然后便翻完了全册书,当时的情形真可称得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少儿书”。书中那一个个平凡的人所做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无不深深的触动着我,让我为之魂牵梦绕;那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一个“爱”字,更是让我为之潸然泪下……

  本文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小说,通过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睛,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四年级的全部生活点滴。“爱”是整篇小说的主题,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最真挚的情感,桩桩件件丝毫不见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却总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小说以时间为顺序,用“爱”贯穿始终。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书中,无论是学校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都在努力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使儿童在感受被爱的同时也学会付出他们的爱。作为一个老师,我不禁想到,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让我们的.孩子也来听听类似的“爱的故事”。就像书中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一样,给我们的孩子感受爱的机会,给他们的灵魂洗洗澡。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老师只有充满了爱,教育才是快乐的,有效的。学生只有亲其师,也才会乐于信其道。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让学生乐于亲近的老师呢?答案恐怕就在于一个“爱”字,热爱教育,更要热爱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如果老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某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前进。

  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爱我们。其实,爱如同空气一般无时无刻不在环绕着我们,而我们却似乎总是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掩上书本,静下心来,平日里漠不关心的一幕又一幕便潮水般涌上心头……妈妈这个世界上最最无私的爱着我的人,记忆中好总是在不停的烦我:“多穿件衣服,天冷了!”“多吃点菜,还有肉,看你这两天都瘦了!”“记得打个电话!”……经常性的一句话要重复上好几遍,不耐烦的语气里却满是对我的无限的爱!爸爸是个内心情感丰富,但却不愿外露的人。他从来也没有对子女说过一个“爱”字,却又无时无刻不以他那无欲无求的爱包围着我们,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支持的举动,甚至是一个细微的让你无法察觉的眼神……父爱无语、父爱无边……我们的老师啊,及至自己也做了老师,我才能理解你们那一句句的唠叨里包含的无限期待,一次又一次的示范,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惟恐落下一个字,就怕少讲一个题,你用自己那一道道岁月的刻痕和不时沙哑的噪音深深的震撼了我们!我的朋友们,虽然我们有的并不能时常见面,可我明白,在我高兴时会有你们一起分享,在我面临困难与无助时,你们更会毫不犹豫的伸出友谊之手……感谢上天,让我拥有了你们,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爱我,疼我,让我知道我原本就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能够感受到别人的那份极为温暖的爱的时候,我相信你也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的,对吗?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勇敢的去付出你的爱,并收获无数的即将回报给你的爱!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3

  通过与xx邮局青年文明号的经验交流,他们在优质服务和青年文明号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管理理念和方法令人深思。

  一、企业文化浓

  当你一走进xx邮局的活动室,就会被房间里陈列的大大小小的奖状、奖杯、证书所吸引,就算你不了解xx邮局的历史,也会被它所营造出来的团结积极向上的氛围所感染,这就是xx邮局在企业范围内所建立起的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使得每一位来到xx邮局的`职工不需要领导多说什么,就能自觉的融入这种建才、成才的氛围中,以规范服务为基石,以用户满意为归宿,用热情、真情和爱心与用户贴心沟通。在工作中永远保持微笑;用心感知用户;善待用户抱怨;关爱弱势群体;诚信履行职责;注重细节服务;精湛服务技艺;塑造亲情团队,向用户传递家庭般的温馨、亲人般的真情。

  二、典型带动好

  xx邮局的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培养青年人才这个主题,全面实施“号”“手”联动,使青年在参与创建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道德素质成长成才,得到了本局青年的广泛欢迎和热情参与。先后涌现出以全国劳动模范、市人大代表胡燕,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王琦,北京市“五四”奖章、优秀党员路欣怡等先进人物。在xx邮局服务标兵、岗位能手、优秀营销员已成为对外服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展示北京邮政品牌形象的活“名片”。

  三、创新服务多。

  在常规的营业厅服务内容基础上,做到日常服务细致化,前台服务规范化,客户服务差异化,服务方式便捷化,服务模式品牌化。随着奥运会的临近,xx邮局又先后推出了许多服务的新举措:例如双语服务台,手语台,无障碍升降台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为了更好地学习手语,他们还与第四聋人学校开展了共建活动,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个性化服务的深刻内涵。

  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吸取兄弟单位好的经验为我所用,通过创建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的服务青年,培养青年,创造一个能够展现自我才华的平台,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相信一个信念:“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11月2日,我们漳县公司一行前往成县公司参观学习现场管理经验。驶往厂区的道路上,远远的我们就看到了那熟悉的建筑,雄伟挺拔的预热器矗立在山峦的怀抱之中。

  在以往给众人的印象里面,水泥厂就应该是充满灰尘和油污的场所。我也曾这样认为,而在这次成县的参观学习中,却改变了我这种“就应该”的思想。进入厂区我们在成县公司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生产现场,矿山石灰石均化磨窑水泥磨现场干净整洁,设备干净,无油污,无积尘,无不真正达到了“沟见底,轴见光,设备间本色”的要求。经过在现场的参观,我们无不被成县公司干净整洁的厂区环境所折服,看到成县的现场管理成果也让我陷入深深了思考之中。

  经过本次参观学习,结合我所处岗位担当的职责,让我深深认识到我在现场管理上所存在的不足。以往,我们在对现场的管理方式上存在着诸多误区,认为搞好安全,抓好生产一切就可以完事大吉了。在紧抓生产的时候现场往往疏于对现场的管理工作,而没有将对现场设备、环境、卫生管理深入人心。所以就出现了现场管理趋向于应对检查的需要。由于平时没有强化现场管理,积少成多让职工疲于应付上级检查而对现场进行清洁,应付式的现场管理大大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也导致了现场管理工作不够理想。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现场管理与紧抓生产必须两手抓,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将身体力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做好现场管理。

  1、加强对职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教育,让现场管理深入人心。

  2、改变观念,摒弃应付检查式管理,做好“现场管理重在平时”的思想教育。

  3、强化现场管理工作,责任到人。

  通过这次成县公司现场参观学习,让我学到了成县公司先进的现场管理模式。改变了观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带领矿山全体职工,用敢比赶超的精神,“向先进学习,朝典型努力”。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4

  假期里,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不禁为小林宗作校长那无痕的教育艺术和真正关注孩子的爱心所深深折服和感动。

  小林校长创建的学校——巴学园是一所令人向往的学校:教室是用电车做成的,教室的座位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上课时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那门功课学起,如果大家学习很努力,上午便把一天的学习计划都完成了的话,下午便可以去散步,散步时,老师便相机教授理科,历史,生物等知识,还可以去露营,去野炊,去温泉旅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融洽相处中,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快乐地学习着,成长着——巴学园真是孩子们学习的宝库,成长的乐园!

  是的,巴学园的确是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而它的每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无不渗透着小林校长的良苦用心,凝聚着他对学生真挚的关爱。正是这种对孩子的真正关心,才使他能够时时、事事、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想孩子所想,做孩子乐做,这正是他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爱,创造了奇迹!

  爱是什么?爱是耐心与尊重。为了训练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小林宗作校长专门设计了午饭时说话的节目,他认为“孩子们在别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涩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是绝对必要的。”其中一个男孩无论如何也“不想说”,因为“我没有什么可说的。”通常,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让学生坐下了,但是小林宗作校长没有这样简单地行事,而是一步一步地引导,从“哎”到“起床了”到“刷牙了”到“到学校来了”。小男孩一点一点地找到了要说的话,并且获得了师生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掌声会使他终生难忘。这期间一点点树立起来的自信,也会使他终生受益的。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我们也能像小林宗作校长那样,多一份耐心,少一点呵斥;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轻视;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粗暴专横,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会发展得更好?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男生起来回答问题时,总是要颠来倒去地重复好几遍,而且频率很快,几乎一眨眼的功夫他能重复两三遍。比如说背诗吧,记得有一次,我检查他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边两句背得还可以,第三句便开始重复,“气蒸云梦泽,气蒸云梦泽,波撼波撼波撼……”每当此时,学生便忍不住哄堂大笑,“哎呀,这都念的什么经呀,烦死了!”“拜托x大人,您就别结了,俺都晕了。”更有甚者,竟低声吹起了口哨。那个男生面红耳赤,重复的频率更快了。每当这时候,我都会严肃地要求学生保持安静,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我们要给他时间!”“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不是吗?”往往这个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脸上总是汗涔涔的,但同时也浮现出一丝笑容,如释重负般。慢慢地,该生说话重复的毛病渐渐改掉了,而语文成绩也越来越好。我想,这正是我们的耐心和尊重给他的鼓励吧。诚然,课堂时间是宝贵的,该生回答问题确实费时较多,但是如果我没有足够的耐心,给他充足的.时间让他把话说完,而是无情地把话打断,让他在一片哄笑声中坐下,试想,他会怎么样呢?

  爱是什么?爱是信任和鼓励。在书中,小林校长一有机会就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对高桥一直说的是“你绝对能做到!”正因如此,在别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内心也怀有了“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每天心情都是好的。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最后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社会活动家。而身有残疾的高桥君后来则成了某公司的要员。

  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女孩,长得很靓丽,忽闪着一对黑葡萄似的眼睛,透着一股聪明伶俐劲。这个女孩初一时学习还不错,可是到了初二,不知为什么,忽然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每天只忙着梳妆打扮,不爱读书学习了,还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作为班主任,我多次找她谈话,女孩理直气壮:“我就是不愿意学习了”。“学不进去了”。“学好了有什么用”。“能考上好大学吗?”“考上好大学能找到好工作吗?”虽然我讲了好多道理,举了很多事例,但是人家一点也不为所动。有时候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但课堂上照常心不在焉。唉,人呀,失去了目标和动力,怎么能够奋发进取呢?但我还是不甘心放弃,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帮助她。

  偶然的,我听到她在教室里唱歌,唱得还挺不错。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我冲她竖起大拇指说:“哎呀,小彤,你唱得真好呀!”“是吗?老师?你听到了?好听?”她脸上立刻露出了惊喜的神情。“好听,好听极了,都快赶上阿兰了。”“谢谢老师!我就是喜欢唱歌。”

  我的眼睛一亮,“那你可以学个音乐呀!学点艺术很不错的。”“我这样还能考上高中吗?”她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虑。“没问题!依你的素质和能力,考个三中音乐班还不是小菜一碟?”“真的吗?老师,你真的这么认为?”她的眼睛亮晶晶的,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嗯。”我用力点了点头。她的脸顿时笑成了一朵菊花。

  那节课我们学习杜甫的长诗《石壕吏》,没想到她竟然很快背过了,而且默写时只错了几个字,看着这样的成绩,怎能不令人欣慰?更令人欣慰的是,她上课时的那种状态,背书时的那种神态,那么投入,那么专注,一颗心完全沉浸在书本里了。而这不正是我们老师最希望看到的情形?

  我心里欣喜:“小彤,你终于回来了。”我和她约定,“小彤,希望能再看到从前的你!”“一言为定!”她爽朗地说道,并向我扬起了小手。听着她银铃般的笑声,心中荡起的是只有教师才能体验到的幸福。

  是的,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扬起风帆前进的动力!

  爱是什么?爱是宽容和理解。在掏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小林校长对孩子的宽容。小豆豆为了一个掉在粪池里的心爱的钱包,居然连课也不上,而是奋不顾身地在厕所掏口舀粪,舀出来的东西在地上堆得像小山一样高。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形,了解到事情的原委,我们会怎么做?怎么处理小豆豆?是不是会罚她的站?甚至让她写检查?而小林校长只是“稍微把脸凑近了小豆豆的面孔,像好朋友似的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然后就走开了。既没有发火,也没有训斥。而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小豆豆不但把那座小山完全放回了原处,而且从此改掉了她之前一上完厕所就往下看的坏毛病!神奇吧?而这,其实正是先生获得成功的原因:他总是怀揣着爱,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问题。所以,他总能很好的理解孩子的心理,因为他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这就是教育!你看不到一点教育的痕迹,但的确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是爱创造的奇迹!

  愿我们的心中多一些这样的真爱吧!多一些这样的宽容吧!蹲下身来,弯下腰来,在与孩子平等的对视中,倾听他们的心声。

  但愿我们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这样的爱的教育!

关于交流心得体会15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教育战线上人人称颂的好书——《陶行知教育名篇》。初步领会了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感受颇深。

  陶先生提出了“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全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然后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陶老先生提倡“爱满天下”,他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典范。书中的一句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里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学生们的喜怒哀乐就在脸上,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他们每天的心情,心理疏导也是我们的职责。千万可别忽视了孩子们的情感,我们应该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陶行知先生之所以伟大,还体现在他的无私奉献上,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家庭生活异常贫困的'条件下,他依然用自己的稿费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依然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这样的奉献精神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叹!

  勇于开辟的实践精神,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追求科学的求真精神,陶先生所表现出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所学习。医者可治百病,师者育桃李,工作的不同,事业的不同,生命也会因此有不同的光彩。学陶师陶,乃师者所毕生学习的。董必武有诗曰:“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陶行知先知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学习和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合格而且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陶公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本源,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交流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城乡交流的心得体会11-29

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12-20

工作交流的心得体会03-26

教学交流心得体会11-11

银行交流心得体会11-16

干部交流心得体会04-21

学习交流心得体会05-07

数学交流研讨心得体会12-01

校际交流心得体会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