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时间:2023-03-30 08:45:53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5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5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部分,我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从事语文教学以来,我在教学中最大的困惑和困难就是语文课缺乏语文味儿,知识的灌输压制了思想情感教育。尤其是初三阶段,老师和学生们在紧张激烈的升学考试中挣扎,追求成绩,却忽视了情感的熏陶和升华。这个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阅读理解,为了应试,学生记忆了各种答题技巧和模板,反复训练,最后达到能写出满分答案的效果。但是很可惜的是,那些优美的阅读篇目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阅读是为了做题,找到题目的正确答案,实在是很可惜。

  语文课在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是语文课程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语文是和学生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科目,语文课只有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才能让学生在学有所得的同时学有所用。比如识记字词,除了要学会读写,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生活中如何使用。学写作文,除了完成课堂和考试中的作文篇目,更需要在生活中会用笔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学会用文字达到沟通交流的效果。另一个发挥语文实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只有这样才能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和审美品味。

  三是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教师的评价应当是丰富多样的。传统的目标导向的学业评价,将评价的目标框定在教师认为重要的、十分有限的范围内,这种做法使得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目标被忽视。其实,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应当做到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进行肯定的评价,而不管这些学习结果是否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丰富自己的评价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

  《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他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中发现图形、发现规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建立科学学习新模式。达到让学生先想象后动手、现在也不限制每节课必须讲完某节内容、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操作达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课余时间继续、在教学上灵活机动,不必教死书,也不必死读书、对学生成绩及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我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相法或结论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自主合作探究

  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三、创新型教学

  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当今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语文学习工具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等词汇。20xx版新课标出台前提的核心素养沿用的是高中阶段的标准:语文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开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制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包含四方面:文化自信、言语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制造。具有衔接性,上下一脉相承。她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通过言语文字的学习综合表达。

  学习任务群是个新概念。新课标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学习任务群。第—层设“言语文字累积与梳理〞1个根底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有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开展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对应不同的.学段提出了细致要求。

  学业质量是学生学业成绩的表达,反映核心素养要求。也分学段提出相应标准。学生到底要学到什么?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什么?这样有了明确答案。

  以上只是我的粗浅认识,新课标的内容、精神还要继续捧读学习,各级各类的专家汇报讲座也要学习聆听。教学实践中也要尝试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4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xx版)》出版后,我进行了认真学习,通过对比20xx年版本的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如何教有了更具体更细致的指导,下面谈谈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20xx年版本的课程标准对于什么是核心素养作了具体的界定,分为四个部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新。这给我们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内容上指明了方向,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围绕这四个部分创设真实的语文情境,能有效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二,新增了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根据各个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分为三层,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这也是今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方向。

  经过研读,我发现新课标的理念实用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再也不只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与系统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因此,要搞好教育,就要不断地学习。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更新理念,优化学习氛围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讲授叙述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部分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从而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很直观地了解课文的精髓,而且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这种方法能将死板的文字变成一个个跳跃的生命符号,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另外,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在课堂开头就向学生抛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种方法是指通过问题带动学生学习,使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从而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将语文学习与教学看做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金色的鱼钩》中有一句指导员说的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句话的容量大,课文的`整个情节都围绕他展开的。学习此句时学生提出:为什么称老班长是“上级”“保姆”“勤务员”?这个问题很大,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我首先让他们弄清“上级”“保姆”“勤务员”的本意,明确老班长在过草地时肩负着什么任务?在草地那种特定的环境中老班长是怎样完成他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老班长的具体言行。他到处找野菜,挖草根,洗衣服,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做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而自己却忍饥挨饿,还不许告诉别人,用实际行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三个病号,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最后让学生透过老班长外表的描述,体会他舍己救人,对革命业无限忠诚的崇高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对老班长的认识从表面深入到实质。学生养成大胆质疑,主动解疑的习惯,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适时激励,树立学习自信心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不足,使其消除自卑,对自己充满信心,让别人对自己充满希望。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已成为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为了更好地疏导学生的自卑心理,不断增强自信心,我们主要采取以正面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采用激励法无疑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常用的激励手段是即时激励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表情、赞许的手势、表扬的话语都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之转化为强烈进取的学习动机。激励法既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也可以在科学活动、个别辅导等各种教育活动中使用。

  四、设置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如何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这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让他们的情绪跟着文章作者的感情起伏,才会使他们的精力完全投入到课堂中去,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及时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五、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如不会利用时间就难于捕捉到那些闪光的东西。没功夫理会,常常使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逝,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本次培训学习,给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有充裕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教师回顾反思的平台,知得失,识是非,又能更好地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新时代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将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

  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及主要内容的变化给我带来了以下思考:

  一、如何“以文化人”

  在课程目标部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我们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骄傲。在课程内容方面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我们就应该让学生通过邓教授的解读,我明确了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为:

  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二、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三、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四、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五、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在这一理念的倡导下,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四个主要变化:

  l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2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3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4强调情境,主题统整。

  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其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如何“落实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的能力、阅读与鉴赏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梳理与探究的能力。

  三、如何“构建任务群”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建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并在这个任务群中不断发展学生能力,并在这个任务群中不断发展学生能力。

  四、如何“增强情境”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景。同时教师还可在教学中结合语言、互联网等手段促进情境的产生。

  五、如何“善用评价”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因此实施新课程中应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一段激励性的话语、一个竖起的拇指、一种会意的微笑都是我们常用的评价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了我们语文教师很多引领,也让我更感觉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且行且思,且思且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6

  新课标中课程理念明确了核心素养发展,强调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首次明确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突出了时代性和典范性,增强了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考”的标杆,虽然也一直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课堂还是教师的“主场”,教师的教、询问、讲解和评价贯穿整节课,多数的学生参与度低,也导致本应在一片鸟语花香中感悟生命美妙与神奇的学生,只能不断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努力想出标准的答案,忽略了文本给自身内心带来的真实感受。甚至几节课下来,多数学生对文字本身、对作者、对文中的情感感知体验甚少,只零星记得几点好像在课外阅读中能够运用的答题技巧,语文课也因此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有些“理科化”。

  新课标在课程结构上帮助教师建立语文学习任务群——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景、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以七年级下册为例,每个单元有明确的学习主题:第一单元主题是在历史长河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第二单元主题是家国情怀;第三单元主题是闪现优秀品格的平凡小人物;第四单元主题是中华美德;第五单元主题是景物中浸透的情感,字里行间的哲理光彩;第六单元主题是探寻未知世界。每个单元有明确的学习方法和任务:第一单元学习精读,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结合人物生平和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第二单元继续学习精读,调动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感受情怀,学做批注;第三单元学习注重熟读精思,把握重点,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意蕴;第四单元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目的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第五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第六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提取主要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和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根据单元主题、内容、方法的不同,不断调整每节课、每篇文章、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前三单元强调精读,我由之前学生大声齐读或分段落朗读,改为自行默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真正“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在没有教师提问的前提下,自行品味感知,有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在学习第四单元时,给出一定的方向和指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文章重点。第五单元学习学生不太熟悉的托物言志手法时,进行对比阅读,将几篇托物言志手法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感受托物言志文章的章法,为后面的单元习作打基础。学习第六单元时训练学生在阅读全篇的基础上,迅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课文选材上的稍有变动体现了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老山界》中的革命文化;《活板》中体现的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情境性和实践性,引导积累,注重阅读。学习《孙权劝学》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演绎文中的情节,可以适当补充略写部分,置身在真实情境中更加充分理解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老王》时,引导学生阅读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我们仨》,更好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中可贵的善良,学习完文本后又集体阅读杨绛先生的其他散文数篇,感受杨绛先生的文风和笔下小人物的风采;学习《带上她的眼睛》时,引导、鼓励学生阅读原文和刘慈欣的《三体》,感受将中国科幻小说推向世界的`神作。

  在评价方式上新课标倡导过程性和整体性,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我既不再一言堂,也不给出所谓的标准、完美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感受都给予正面的肯定。学生也因此更能各抒己见,甚至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展开讨论和评价。

  课程目标部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表述和阐释更加清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大部分,又分别提出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对于初中阶段,识字与写字部分提出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这就解释了八年级的语文课后读读写写部分由之前的正楷字改为了行楷字。阅读鉴赏部分加大了对阅读量和质的要求。梳理探究部分提到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新课标注重初高中阶段的衔接,20xx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对此就有充分的体现,全国高考甲卷以《红楼梦》中的材料为话题,全国乙卷以北京:双奥之城为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既有优秀传统文化又结合时代,与国家主题相连。

  新课标既给新时代语文教师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又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断学习积累丰富自身,学习新时代精神、新科技、新技术,掌握新信息也是必不可少。如何上好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的同时,立足本学科优势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德育作用成为我继续探寻的动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7

  20xx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这部凝聚着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广大教师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1、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

  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在寒假期间对该标准进行了仔细的研读通过与实验稿比较、分析,我收获良多。

  总体感觉上新课标有以下几个变化:

  一是内容更加充实。

  新课标变厚了由原来的29页变为80页,内容有了大篇幅增加,显得更加厚实。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工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化随意力规范,增强了课标的科学感。

  二是同中有异。

  虽然总体结构没有变化,仍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但在每部分中内容都有变化或是增删,或是修改,或是顺序调整,全篇修改点多达200余处。虽然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上,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与操作上都有明显调整,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加合理、科学。

  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简明准确。

  文本中对概念的阐释更加准确全面具体,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总之,通过吸收十余年来课改和教材实验的成果经验,吸取方方面面好的意见建议,修订后的课标更加逼近语文课程的本质、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而更加有利于指导语文课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实验,更好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与实验稿相比较,我认为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一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长期以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这一概念,没有科学、明晰、统一的阐释,从而衍生出许多自说自话的'、无谓的争论,最终导致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了混乱。现在理论研究者普遍认同将“言语性”作为语文课程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言语习得”,因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包括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两个方面)。新课标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并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新课标从语言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

  二、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究竟有哪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呢?具体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此外,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I”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感悟、一统的解读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三、高度重视识字写字一-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久而久之,错别字随处可见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语文教学而言,有的教师认为指导学生写字是软任务,不但每周上一节写字课形同虚设,就是识字课中的写字指导环节也常常是指导多、练写少,学生真正写字的时间少得可怜!有的教师教学中习惯用播放课件指导写字,即使有教师板书范写,其书写水平也难如人意。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识字、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同时也是体认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理解的过程。写字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相应,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唯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书法。

  新课标,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予了我许多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中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8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4月30日在线上学习了郑国民教授关于《主要内容和变化》的讲座,受益良多,有以下几点体会:

  1、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修订最为实质的问题。课程内容不变,核心素养理念很难落地。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基于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处理和呈现,反映了课程内容改革的新动向,必将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强化课程内容育人价值和功能。强调站在课程育人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育人方式改革。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视角来看,学科知识必须置于育人方式改革语境下,进行结构化整合处理,增强知识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知识整体结构的内在联系,体现综合化、实践性,实现减负提质。

  3、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突出体现在立德树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由原来的“阶段目标”变为“学段要求”。从语文实践活动维度呈现学段要求,体现延续性,便于老师理解把握,做了适度整合。在课程内容理解上,以学习为中心,不仅包括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问题,还包括怎么教、怎么学的过程方式问题,以及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目的价值问题,甚至还有教的什么样、学得什么样的结果水平问题。这种复合型的'课程内容观,更利于从学科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突出习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价值。

  4、突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价值。从“评什么,怎么评,如何用”从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素养发展方面评,采取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关注成长等方式,注重激发兴趣,诊断问题和改进教学。

  5、教师发展教学中,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信息素养。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学习,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变革,强化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努力把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9

  20xx年版新课标发布后,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情境式学习和实践式学习。

  在课程理念中也提及到了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情景式的学习方式。课标是这样解释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景式的学习方法是教师为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主动地给孩子们营造一种以形象为主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的具体的场景,并借此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体验,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学习的学习方法。

  我们通常认为,科学合理的情景式学习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最为主要的是可以减轻孩子们的厌学压力,持续性的吸引孩子们的学习注意力。

  不论哪个年级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我们也常听一些孩子们说道——某某老师喜欢讲故事,不喜欢上课,但是我们的成绩却很好。这就是情景式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孩子们容易被故事吸引,从而注意力提升,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也会充满兴趣的去完成我们的作业任务。所以讲故事,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情景式教学方法,更应该成为我们孩子们的学习方法。

  在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引进我们的生活情景,孩子们会在学习中被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原有的知识储备,增强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因为孩子们熟悉身边的事物所以对可以迁移的知识会有亲切感和渴求度。

  情景式教学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认识生活和理解知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创立一种更加有效的沟通。

  “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实践式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实践。换一种说法,实践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体系丰富为一种可见的活动,便于学习者的'理解和应用,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情趣,最终形成“抽象知识——实践深化——加深认识——优化知识”的良性循环。

  学生也是有差异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到学生差异,然后在进行教学。怎样弥补学生的差异和学生的不同呢?那就是阅读。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当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后孩子们子让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会如鱼得水。

  阅读就是在给孩子们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0

  与之前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比,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性增强,概念和新提法也增多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在课程理念方面的变化:

  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通过整合学习内容、情景、方法、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这意味着语文老师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语文老师需要根据语文要素对单元进行整合,语文要素从根本上说就是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我个人认为阅读策略和方法可以分为基本两类: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比如七年级我们要明确朗读、默读、快速阅读、精读、略读和浏览等基本的阅读方法。二是特殊文体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比如回忆性散文、传记等文体——如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要了解文体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语言等等。

  三、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内容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增强课程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另外,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整合多样的语文学习形态,由单篇到群文深度地学习。仍然以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例,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之一是《朝花夕拾》,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推进整本书阅读。

  启读课可以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圈点勾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推进课可以设置任务:走进典型人物。比如寿镜吾、长妈妈、衍太太、范爱农等,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实践课可以设置任务:我与鲁迅比童年,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学生对鲁迅的童年略知一二,设置情境与自己的童年对比,谈感受等等。最后可以把《朝花夕拾》编排成剧本,并且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示鲁迅成长过程中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这样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学习,帮助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浓厚。

  五、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这一点主要是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同时要注重评价的多元与互动,作为一线教师,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评价学生,今后教学中,也可以多元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临近开学,为了使我们一线教师读懂教材,吃透教材,更好的运用教材传授知识,卢氏县教体局精心安排县内优秀教师及县外名师为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课标教材培训,在此次培训中,各位名师倾囊相授,分享了他们宝贵的经验,为我们今后解读教材、课堂设计、教法研究指明了方向。

  统编版教材“好教”,但“教好”不易。“好教”的明显优势在于其编排体系,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授,还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虽然统编教材目标更加明确,能有效地聚焦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大大地实现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初步的审美能力,也为教师解决了所纠结的“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难题。但是要教好这套教材,又绝非易事,我们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强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钻研、创新的精神。

  在此次培训中,卢氏县教研室张彦红老师以“增强六个意识,教好统编教材”为题,围绕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向我们解读了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在课堂中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等,解决了教师们心中的困惑。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树立远大的目标意识,还要搞明白我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在大胆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去渗透责任意识、国家意识等,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只有这样,我们教师也才会在教学中努力实践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一理念,让语文的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自得、自悟的过程,为祖国培养钻研、创新的新时代少年;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会在“埋头赶路”的同时,去“抬头看天”,时不时地为前进的道路正方向,更学会带着“望远镜”去谋划学生未来。教育事业越发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就越高,所以我们教师不能单凭一本教材,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教材以外多看些书,勤于思考,勤于总结,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培养祖国新时代好少年夯实基础。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看得见多远的未来,就能走到多远的远方,我们将以新教材培训为契机,深挖教材,研究教法,在教学中,渗透六个意识,期待着在新的学期,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美丽相遇,在知行合一中挑战自我,与学生共同追求卓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2

  学习了语文新课标以后,真的是受益匪浅。阅读后,发现每个字都是精雕细琢,可见编者有多用心,向他们深深致敬。以下几点是我研读完《语文课程标准》之后的收获;

  一、重视兴趣的培养

  无论是第一学段中的“写话”,还是第二阶段地“乐于书面表达”。都强调了“兴趣”和“乐于。”教学评价中也强调“是否有写作的兴趣、有良好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有了兴趣,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地语言表达的训练,孩子们才会有层次地表达,才会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二、注重教读书方法,

  扩大学生阅读的面

  在阅读教学中,提倡“海量阅读”,“连滚带爬”地阅读。新课标中要求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我们通过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涉及不同地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面地了解和认识世界。在引导学生高质量全方位地阅读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方法,如怎样进行由目的地阅读,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如何进行比较阅读,这些方法除了平时在课内阅读时进行渗透,我们还可以开展整本书教学。通过一篇课文和整本书的教学,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迁移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

  三、紧贴生活实际

  “学以致用”、“教是为了不教”《标准》郑重地提醒我们“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为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服务。”这在写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写作中,学生经常会因为使用标点符号而困惑,有的学生甚至有“一逗到底”的现象,不清楚为什么在写作中要使用标点符号。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是为了符号而符号,而是为了我们表达的需要。切忌为了学习而学习,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哪种标点符号,教师就要灵活多样运用教材,因材施教。写作表达是一种书面表达,课标中写到“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我们能准确用书信、通知、留言条这样的应用格式来进行表达,实际也是为了交际的需要。

  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标准》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创造精神的培养,尤其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阅读中学生产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富有正能量,积极向上,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对待学生谈体会和感受时,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更多地用我们成人的思维去固化。

  五、倡导合作精神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在以往的“大纲”中没有提到的。写作目标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第二学段中“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中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以往我们在习作教学中,也会有全班欣赏美文,同桌互相欣赏,但是总感觉还没有做到位,愿意与别人分享,这是第一位。分享后,抓住对方的优点,不断汲取并完善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分享合作并反复修改,这个要落实到位。

  以上就是我对学习语文新课标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的来说,觉得新课标地新鲜出炉,为我们老师明确指明了教学方向,我们有纲可寻,有本可依,抓住了根本,并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相信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越来越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3

  8月22日,我参加了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别组织的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20xx版)解读的线上培训讲座。该讲座由XX老师、白皛老师主讲,两位老师妙语连珠、深入浅出,使我受益匪浅!

  在上午,何老师从“新课标”20xx版的大纲出发,着重分析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等具体内容,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明确突出了“新课标”的“新”——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标准、过程性评价等,并阐释了“教学评致性”该如何具体落实。此外,何老师手把手地指导老师们解读课标的具体方法。下午,何老师以第二学段课程“表达与交流”为例进行解读,帮助老师们抓住关键词把握重点,更举实际例子来讲解如何进行习作教学,理论明确,方法清晰,增强了可操作性。

  白老师分别从“学习任务群”和“诗教”入手做示范讲解。他强调,“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务必注意“任务、主题和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此外,白老师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诗教的看法,我们应当积极发掘诗歌的生命力,让诗歌走进当下,走近孩子们的生活。

  在课程改革和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两位老师的讲座像灯塔的光,为我指点迷津、指明方向。再次感谢两位老师的不吝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4

  9月12日,我作为XX小学语文工作室的一员有幸聆听了XX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吕蔚屏为我们带来的20xx版语文新课标的培训。之前在网络上学习过郭华、温儒敏等教育专家对20xx版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初识新课标,加上专家的解读仅停留在理论,培训内容与课堂联系不够紧密,所以一知半解。但是今天通过X老师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X老师在培训前就这一版课标给老师们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让老师们进行了解和思考,首先是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二,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这一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变化。第三,我们能看到在这一版课标里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最后一个变化是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按照课标前言中的总括,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一版课标的总目标一共有九条,覆盖了五个方面。其中第一条目标是关于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后边的8条目标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相关要求,这样从总目标构建了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X老师又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进行了解读,这样使我们在理解上更透彻,运用中更明确。

  培训的最后将语文要素的几个方面通过例题直观的展现了出来。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培训后对我个人而言,使我对新课标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知道以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的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5

  20xx年4月23日上午,观看了程晓堂教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讲座。前几天刚刚出了20xx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程晓堂教授的讲座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帮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更好的帮我们理解了新课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应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潮流,做了重要的修订: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程晓堂教授也从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和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六个方面解读了新课程标准。通过教授的举例解读分享,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是需要认真去研读新课标,然后应用在实际教学中。

  最后,雷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自己心得。面临“双减”和新课标的双重挑战,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也有新的要求。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地朝着“真实课堂”的思路在转变,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2-0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06-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2-0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1-2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心得体会07-0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2-1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0-25

20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精选15篇)05-18

学习新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