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本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
炎炎盛夏,我们又迎来了为期六天的校本培训。虽然天气很热,虽然暑期的休息被打破,但我每天却很快乐而又充实。此次培训形式多样,有爱生模范演讲比赛、新课标培训测试、信息技术培训等各种活动。这些如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指导,基本技能上得到了提升,而且让我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得更高了。现将在校本培训中所感所想小结如下:
一、让爱伴我成长
老师们爱生演讲感人肺腑,他们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他们身上显现的亮点顿时让我开拓了思路,自己平时碰到的`难题或许换一个角度就能很好的解决。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我们老师发现罢了。我暗下决心今后也一定会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二、孜孜不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校本培训中安排的书法、黑板报、多媒体培训,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多下苦功夫,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练习,方能有所长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我们的教育发展。校本培训与时俱进,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当然,有些理论知识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细细琢磨、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进步!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引进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服务于教学,现对我一个多月校本培训工作做如下:
一、认真参与校本培训
“国培”培训回来后,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思旺一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求,每周周二下午课外活动期间参与学校组织的“Word、、PowerPoint等基本操作知识和方法”的培训,使自己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操作技巧,为了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网络考试,为其他教师下载了模拟试题,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顺利完成了11月份的网络考试,效果明显。现在全校有80%以上的教师都能熟练运用设备进行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并掌握了“远程资源”的接收、下载、整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体现自己的特色课。经过培训,自己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充分利用空中课堂,发挥“远教”资源
在课堂中的作用作为学校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学校制定的“远程教育资源课程表”,进行了严格管理,对所接收的资源及时进行整理和公示,并经过精挑细选刻录成盘,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运用率,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严格按照课表进行上课,把所接收的资源充分利用到课堂当中,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充分发挥电子备课室的作用,服务于广大师生
为电子备课室限度的服务学校教学,我利用学校的电子备课室提高自己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教学的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查找所需资料,与同事互习和交流。开阔了事业,丰富了业余生活。
四、自我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总之,教育资源是使之不完取之不竭的,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它还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3
赤日炎炎的暑期就要过去了,一年一度的校本培训也如期而至。回首刚刚走过的四天培训时间,是忙碌的、是炎热的、是辛苦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校本培训的集中学习时间结束了,我由衷的觉得时间没白花,而且我觉得今年的校本培训是历年来安排的最充实、最合理的一次,潘校长的精心准备,刁主任的完美课件让我受益匪浅。
在此次培训中每一个讲座都很精彩,在佩服潘校长、王校长、刁主任、杨主任、邰老师等博学深思精神的同时,我更关注讲座的内容。对我来说,讲座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六点:
一、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意识也逐步提高,过去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老百姓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并受到老百姓喜欢的人民教师。潘校长在会上向我们全体教师传达了国家20xx年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培养一大批有创新人才的学生,为祖国的未来做贡献。
二、加强学习
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烈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保在这些校领导专家们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尤其听了杨主任的有关如何备课,如何写教后记等要求,什么教科研,什么新的备课理念,我都觉得很新鲜,有些以前真的连听都没听过,更别提去实践了,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坚持。
三、学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听了王校长专题讲座,觉得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刁主任的心里健康讲座讲的很透彻,详细。我们教师只有自己身体和心里健康了,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师生关系的和谐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标志,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该胸怀博大,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动不动就用武力,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待学生要情感,要细微。
五、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六、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确实,只有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即便自己的答案是错的,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课堂四十五分钟,我们应该舍得放弃,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学着思考,学着总结,留下印象。
总之,通过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尽快提高自身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我也会努力总结自己的教学,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园丁。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满怀着对教师的崇敬,对未来的憧憬,我迈入了教师行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感能在这个大集体里工作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学校为我们青年老师提供了很多学习提高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教育”这一词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我们教师只有感恩这光辉的事业,方能对得起这光荣而神圣的称呼。胡旭辉老师说过“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平凡,要坚守清平,甘于平凡,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应该奉献,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和不平凡的教育故事,这些故事会长久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在培训中,很多老师谈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我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启发,一个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道德心,有耐心,有严父慈母心,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教育学生,才会自觉的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就要靠爱心来成就。
在此次培训中,很多老师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些爱岗敬业的事迹感动着我,也让我找到自己过去存在的不足,更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生活中有无数个第一次,或许兴奋、或许尴尬、或许痛苦,但总归有与众不同之处,也总会在心灵深处留下一道道痕迹,那是人一生中一笔又一笔珍贵的财富。
对于第一次上高三的我来说,是惊喜与紧张交加,是动力与压力同在,是一次新的挑战与机遇,也时也意味着在这一年里要付出更多的艰辛,承载着更多的责任。与学生相处的这半个多学期以来,用学生的话说就是“老师,因为我们都还年轻,所以我们才会相处的有说有笑,还有泪,因为我们把你当成了姐姐”。老师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真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心去感动学生,用真诚去填平师生间的'鸿沟,正像魏书生老师说的那样,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响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热爱你,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热爱你,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
培训是短暂的,可收获却是丰富的,通过这次培训,我还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学习,要加强个人修养,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不能仅仅只追求“一桶水”,而是应该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正如著名经济学家万以宁所说“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在学生心里,老师是最有学问的人,一个学生也许可以原谅老师的偏心,但绝不会原谅老师的无知,对于知识,我们应该有一种求真的态度,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学生面前,最具说明力的是过硬的专业知识,如果你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自然会受到学生的钦佩,认识到这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多听课,多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怎样才算高效?有学者提出“四问法”:明确目标;提高效率;注重方法;课堂效果。那么,如何做到高效课堂呢?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和探究知识的场所。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想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教学从“学情”开始实行,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
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从心灵上读懂学生、贴近学生。我们在课前预设时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通过教师问题的引领,学生能够自我开展自学,并回到教材中,去读书,去品悟。问题的答案是读出来的,同时在读的过程又有新的生成。
教师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每课的预习由学习小组长评价,在组内交流。每单元的成果由老师评价,选出预习小明星,班内展评。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三、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主阵地
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好的导语能抓住孩子们的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然后,要让学生动起来。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使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质疑,合作交流,谈收获等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此过程中,我只是点拨,引导,降低学生的依赖性,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教《野草》一文时,我放手让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段,大胆质疑,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最后,鼓励学生创新。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创新表现予以及时的激励,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燃起来,并开设各种奖项,如“进步奖”、“创意奖”等。专门鼓励表现有特色、有创意的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这种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实际是对学生创新活动的一种肯定,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四、强化小组的分工与合作
教师一定要让各小组明确任务。如果导学案有6个问题,那么就把6个问题分别让每个小组承担。每个小组重点研究一个问题。小组长领任务后,要给小组成员分工。各有其责,人人参与。在汇报展示的时候,要防止小组内成员就一两个人展示,即使一个成员都能回答,也不要让这个成员全部承包,要给其他成员参与的机会,小组成员之间要谦让。先让展示的小组集中回答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其他小组暂时不要参与。这个小组不再有汇报的内容了,这时征求其他小组补充与评价,其他小组的成员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补充、质疑、挑战、评价等,可以是无序的`抢说。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倾听,随时跟学生展开对话,教师要做好点拨、提升、追问的准备。展示的环节还要注意,组与组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学生要做到有礼貌、有谦让、有鼓励。
五、教会学生展示,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展示是语文课所需要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领着学生走进语文。而“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学生自己走进语文。怎么让学生去读书,在读中去思考问题呢?首先让学生读懂问题,要明确这个问题主要关注的是什么?然后思考,这个问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出自教材的什么地方,找到这些文字后,认真地读一读。通过读,读出了怎样体会(思想情感、表达方式等),还要把自己的体会放进文字里,再读一读。最后要想一想,这个问题使你联想到了什么?比如,资料补充、知识的拓展、名言警句、诗歌散文等。学生怎么学的,就怎么展示。这样就不是直接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是多角度的,汇报的内容变得丰富有趣,最可贵的说出了语文的意境,读出了语文的味道。当然,要让学生既学会自己读书思考又学会生动地展示,必须经过一番训练。教师可以先导演一两次,或者先集中培训一个小组,让学生逐渐学会通过品读文本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经验是不断积累的,一旦有了成功的样式,他们很快的都能会学。
六、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因此,我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向家长推荐了我们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让家长为孩子的课外阅读作些准备。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还经常利用语文课、班会课、综合课开展“好书推荐”“佳作赏析”等读书活动。这些活动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很是高涨,学习语文的兴趣非常浓厚,进步特别明显。
总之,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高效课堂最终会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学习完了《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收获甚多,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1、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
通过校本研修学习后,我突然明白了教师要成长就要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入手,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常态课堂教学行为的无缝对接;通过教育科研改善教学,形成研究能力;同时要改变和拓展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把校本研修与日常教学活动整合,与教育科研整合,把问题诊断与经验总结、经验提升整合。
2、“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已几乎成为笑谈了,教师的这桶水已经几年没有更新过了,是否已经变质?所以教师必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我也会从现在开始,坚持理论学习,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优良学风,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3、“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在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4、在新课改背景的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他们成为知识真正的探索者、发现者、总结人。在让他们学会知识的时候,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7
通过校本培训的集中学习,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并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不断的进步是以不断的学习为前提的。
我个人很喜欢讲座型学习,一个讲座,一个小时的讲解,收获的往往是许多书籍的精华,许多专家的实践经验。而且当工作日益繁杂,我们越来越无耐心看书,又迫切需要更新知识理论,提升自身素养时,讲座学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我渴望这样的学习和培训,也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我才能不断进步。
二、打破观念,勇于创新。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这也对我们新时代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吸取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更新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完善教学。
三、学会反思,从错误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过去不代表未来,但过去总能映射一些未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总结反思,
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六、课堂留白,更多时间给学生思考。
课堂四十分钟,我们应该舍得放弃,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即便自己的答案是错的,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此次新教师培训的学习,我收获很大,今后也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将所学到的东西化为实践,更快提高自身能力,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8
我于20xx年6月25日在基础部的校本培训中,听后我感到受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颜慧芬老师讲的《教师教学语言技能》的课堂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整节讲座中颜慧芬老师的讲述的特别及时、准确、到位。教师在课堂中认真倾听学生发言,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评价。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心甘情愿、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就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评价,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就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评价语言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
二、课堂语言要情真意切
评价语言要体现真诚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是敏感的,情先行,理必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在受到这样地评价之后容易接受,并产生震动,受到感染。
三、评价语言要饱含激励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只要他们努力了,尽心了,我们都要诚心地为他们祝贺,真心地为他们高兴,不要吝啬鼓励性的词语。并且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很欣赏你读书时专注、入神的样子!”
“真不愧为我们班的朗诵家!”……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也可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但你能举手发言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
“今天你没有读破句,一定是认真预习了。”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原因就在于指出学生不足时,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激励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四、评价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学生在开怀一笑中,受到智慧的启迪。一次语文课上,教学《火烧云》当学生们看到火烧云那千变万化的姿态时,我让学生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一位同学站起来就说:“突然,天空出现了一头牛,后面还有一堆堆的'牛粪。”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他也对自己的回答洋洋得意。我顺势引导说:“火烧云,那么美,突然出现了牛粪感觉恶心吗?”“真恶心!”“赶快把天空变得美丽洁净一些吧!”我追问。“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位清洁工,拿起扫帚把牛粪扫走了。天空又恢复了它的美丽、洁净。”学生的回答令大家会心的笑起来。幽默的语言化解了课堂上的尴尬,让学生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课堂教学语言评价,应当从各种角度给学生以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通过听课、学习和培训中我学会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单一、激励性不强。我相信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多使用评价性语言,使我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也会更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也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9
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深感受到学校组织“以校本教学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专题的校本培训这个平台,给我们创造了在新课程教学中探讨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向更多优秀老师学习契机。为期八个多月来的校本培训,经历了老师们的专题培训,感受颇多。
1、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
新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思想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人之一,教育思想自然要成为教师的第一素养。伟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师的伟大,进而建构了教育的伟大,没有教育思想,教师就成了一台机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和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论坛”、“德育论坛”上,谭水林、丁晓群、陈成等等,许多优秀的老师们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诠释了教师教育岗位的真谛,是一份平凡人的朴实,也是一份不平凡的理想和追求。年轻老师,在工作的起点上,熏陶着这份思想,是弥足珍贵的。
2、教师必须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培养没有和生命意识有机联系起来,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就没有全面、深刻地体现出来。同样,教育的生命意蕴得不到陶冶和滋养,教育也就显得贫乏和粗糙。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活气息——生活性教学。课堂教学应该向生活回归,虽然生活不等同与教学,但教学一旦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了。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成长无关;一堂好课更应该是学生探索现实和未来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厂和加油站;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教学,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激发课堂的的生命力,也就是从内驱力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本阶段的校本培训中,我们生化组的金国文开了一堂公开课,全组成员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分组对金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观察。“从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观察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资源的利用上观察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师问题的设计上观察教学的有效性”、“从师生的交流互动中观察教学的有效性”每个小组负责观察一个角度,每个成员在自己的观察角度上做好记录,并统计分析,以数据化的观察结果来探讨课堂的生命力。每个小组成员都作了自己的发言,分析并且反思。这样的形式,让每个听课者都有收获,特别是我们年轻老师,在这个平台上,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而且是课堂细节上的学习,很实在,很有意义。不光是我们年轻老师,相信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很多的借鉴意义。最后是这次校本培训的几点思考:
1、校本培训要符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才能发挥整整的作用。
我校的教师队伍特征:老中青适当,大部分中青年教师正朝气蓬勃地渴求着自身专业的发展,这种实际情况要求培训既要有理论层次,又要有实际操作性,因此我校的培训目的是提高老年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中青年教师的能力,培训形式上主要采取老帮青、青帮老,取长补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在培训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如,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将教师分成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由学校出示讨论题,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体交流。既有生化组大组进行的集体讨论,也有备课组进行的关于日常教学的探讨;既有公开课的互听,又有课后得互评。每一种活动形式中,都得到了相应得学习探讨。
3、校本培训中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主要是以听课为主,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一同研究内容,分析寻找本节课的成功与得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差距,有效的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普遍欢迎。还要反思教师自己撰写的教学案例、实践后要进行反思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
4、新课程提倡学生间的合作,更提倡教师间的合作。
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的体验、感受各不相同,交流、讨论使教师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通过交流,大家取长补短,减少了走弯路,达到了资源共享。例如,校本培训下我们备课组的常规活动,课前,有集体备课、试讲,确保了课的质量。课后,本人说课,备课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讨论找出本节课的优点与不足,使每一位教师都明确了一节好课的标准,指导今后的教学。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教育教学与专业研究相结合是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必由之路,以校为本的校本研训既是学生发展的要求又是教师发展的要求。学校给我们借校本培训,给我们创造了学习和探讨的机会,作为年轻老师,在渴求自身专业快速发展的途径上,我们需要这样充实丰富的学习和工作内容,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上奠定厚实的积累。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来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20xx年12月2日——4日,我校在六枝特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在六枝影剧院进行校本教研专题培训。特别是对杨咏梅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感触颇深,现谈谈我的体会。
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校长杨咏梅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讲座很精彩,他让我们认识到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喜欢老师了,他才喜欢学习你教的科目,才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和“做”,尽管你自己认为已经讲得很清楚,但是学生挺费力的做还是出错(她列举了一个画图的事例),并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而现在的教学讲究互动,讲究以学生为中心,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
杨咏梅老师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推行、实践。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整个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在教学中采用与学生聊天、游戏、讲故事、猜谜等活动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益友,有利于教学的开展。课堂上关爱学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的心灵。”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教师只有把情感中的精华部分给了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以真诚的微笑和满腔的热情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后要能和学生一块玩耍,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感觉你此刻就是他的一位好朋友,好伙伴。在平时班级管理中要多说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少说他们的缺点和短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好的一方面,老师要利用他们好的一面去激发他们进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关注他们,关心他们,而不是拿他们的缺点在训斥他们,让更多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再次,教学策略的运用要关注个体差异,倡导主动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寻求自我发展,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人人活动,人人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独特和创新之处,消除教学紧张、畏难的心理,用亲切的语气,和悦面容,鼓励的话语,激励性的评价号召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通过本次校本培训学习,我认识到关注学生个体,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着重解决的问题。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工作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学校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学习、提高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回想当初,“校本培训”这个词语作为陌生的事物进入我的思想,就像见到一个陌生人,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到认识、熟悉的过程。
在校本培训中,我对抗逆力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过着优越的生活,一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甚至悲观失望,以至于听了一点不顺心的话,受到老师或父母一次批评,就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如何对子女进行挫折教育,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成为了教师迫切关注的一个问题。挫折承受力所包含的因素很多,并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就能培养起来。同样强度的挫折,为什么有人能挺过来,有人挺不过来?挺过来的人不一定以前就吃过多少苦,挺不过来的人也不一定就没吃过苦。在选择的背后,起作用的是整个人的。比如同样是考试失败或受到他人羞辱,那些自我形象健康、有人可以倾诉分忧、敢于表达自己负面情绪、有幽默感的青少年,虽然也会一时情绪低落,却很少会表现出极端的行为;而那些不喜欢自己、没有归属感、没人可以倾诉,又不知道该怎样改变局面的.青少年,很可能会立即感到绝望,从而做出令人痛心的选择。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能承受挫折,以提高其对挫折的忍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用所学、所悟去审视我的教育教学,把所学的理念应用于工作实践之中。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校本培训工作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培训,为了切实开展工作,我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培训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培训。学校的生命在质量,质量的根基在教师。为了适应教育变革要求,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我校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科研为依托,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新机制。培训计划秉承和遵循这样的立意和宗旨,“过去,人们将教师职业比作蜡烛,燃烧并溶化自己,照亮学生。今天,我们将教师职业比作火炬,在照亮学生的同时,点燃同仁。”大家都能在这一立足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中共同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就教师的职业理想,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四年来,在培训中,我们立足于学校发展、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基于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基础,针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培训。
一、转变培训观念。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培训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培训”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培训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培训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校对教师进行了“校本意识,校本概念”的专业性讲座,又通过网络视频教育,使教师尽快熟悉了校培训新观念。做到人人知人人懂,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我们又多层面拓展课程资源支持校本培训计划,校本培训在师资上坚持以校为本。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二、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的根据地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教师专业发展的很多品质是在课堂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生成的。学校了解教师发展的需求,只有校本培训,才能真正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使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以下是我对校本培训的几点思考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教学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但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还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我们的策略是提高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4、课程观念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5、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6、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7、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 ,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05-30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03-15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06-15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精选】07-05
关于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1-12
学校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1-14
暑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01-21
寒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01-23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模板04-22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最新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