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改心得体会精华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课改心得体会精华,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英语课改心得体会精华1
在课改的新潮之下,我校也紧跟步伐,进行了课改尝试。国家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也对课改的理念进行了一些学习并付诸实践。
一、应体现语言功能、结构、话题和任务的有机结合
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课的教学。大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并指明了英语教师的`发展方向。英语教师要勇于面对新的挑战,积极主动地实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变教师教育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和活动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景、相互交流、激励情意,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
2。设计任务型活动,开放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如:设计"我是小小礼仪员",让学生练习已学的礼貌用语;设计"五好家庭演讲会",让学生介绍家庭成员及父母职业;设计"苗苗艺校招生",让学生谈各自的兴趣爱好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创造性,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充分的展现。
三、运用多种激励方式,鼓励小学生积极进取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教师应该想尽各种办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英语课改心得体会精华2
新教材培训即将结束,在此期间我积极参与研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体会:
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单词,学会了多少语法,能否运用常见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考试究竟能得到多少分,这都是急功近利的知识本位教学思想,只重视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社会功能,关注了其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20xx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之课程性质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二者不可偏废。强调英语教学必须关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可以说是本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最大亮点。
一、领悟课标内核,明确“双性”辩证关系。
工具性着眼于英语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运用,厚积薄发,体现能力为主;因为英语是公共交流工具、学习工具、思维工具,由个人掌握,可以共同使用。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着重于英语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心智发展,人格升华,体现德育为首;人类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重视人的文化。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与途径,人文性是工具性的载体与灵魂。
只有明确了“双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才会淡化知识本位的教学,走向或者是用心思考“双性”并举的重要性;才不会过分强调单词、短语、句型一类的纯知识技能操练,即强调其“工具性”;也不会片面强调“人文性”,即过分关注文化差异、挖掘文本思想教育等对学生进行文化浸染熏陶;而是在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夯实学生的人性根基,丰厚其人生积淀,增强文化底蕴,端正价值观与世界观,又注意到必要的知识技能(听说读写)学习,使二者合一,高度统一。
二、提升人文素养,凸显“双性”价值取向。
学生是人,不是等待被雕琢和塑造的“物”,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等。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一个鲜活的、具有极强可塑性的人来对待,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如果说工具性要求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突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理念),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经师”;那么人文性就要求英语教师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参与体验、感悟积淀、实践创新等能力与感恩、爱人等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与处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人师”。因为新版课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的基本理念,对英语教师的身份也进行了重新定位:不仅仅是用英语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老师,而是用英语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的老师,引领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来源于教师的人文底色的丰厚。对此,英语教师要在不断地为自己的专业充电的同时,更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大量的阅读中汲取滋养心灵、性情等营养元素,获得打开眼界、视角与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启迪。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经师人师合一”的理念,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再变成仅会考试的机器,一味充当分数的奴隶,高分低能、冷漠无情,没有理想,缺乏大志,心理失衡的一代,而是具有“综合人文素养”,心理健康阳光,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新版课标提出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本意或者说价值取向也就凸显于此吧。
三、挖掘隐形资源生成“双性”精彩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教材中显性资源的使用,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又要正确而适度地把握、挖掘文本中隐藏的、积极的思想内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畅游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体会感受文本的内涵与价值;更得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运用文本,拓展文本,创新文本,实现自我升华,自我超越。只有这样,才会达到以文“化”人,使人“文”化的目的与境界。
教师带领学生畅游文本,让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生生观点的撞碰中感受、理解、领悟文本的内涵与价值还不够,还必须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创新文本。要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教学必须既承担起“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又必须承担起“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英语课改心得体会精华3
这几天学校集中给我们培训了高中新课改,让我们提前了解新课改的内容,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各学科的模块设置,课改后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方法。通过这次的培训,尤其是听完孙坚教授讲解了新课改的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后,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深的思考。
此次我组的培训学习主要是针对高中英语必修和选修模块的阐述,内容侧重于选修模块的开设,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要求我们跳出传统英语学习的旧框框,接受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改的几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我得到以下几点感悟与体会:
一、新形势下的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新形势下教学时间的减少,我想这是在课改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如果知识点讲解过多,害怕时间不够充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讲知识,相应的听说能力也不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如果讲解过少,又怕学生不会运用,一到考试,分数变低,所以很难处理这种矛盾。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改,不一定在短时间内有效果,但不改一定是没有效果的。
如何既能让学生听说能力得到锻炼、理解知识,又能让学生健康(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地成长为一个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了解世界的国际公民,这是新形势下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英语课程改革地瓶颈。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本身就应该有一种“健康育人,全面教育”的观念。如果教师本身没有这种观念,这种育人意识,你就不会很好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不会很好地注重整体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能够把“爱己,爱家,爱国”的思想润物于无声地让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自己的一种体会,内化在自己的心灵深处。
其次,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有涉略与了解各学科之间的能力,并能很好地“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再次,英语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搜集材料,运用资料的能力。搜集资料并不仅仅指搜集有关本科目教材的资料,也要搜集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教育资料,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与体验,“寓教育于教育之中”。
最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是不可忽视的。哲学上讲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同样,一种不合乎情理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则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的进步,最终影响一代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只能适合某一特定阶段,并不能成为永恒。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在教改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认真地、用心地去实践并总结,才会形成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讲课风格,只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在一种学生乐学,擅学的氛围中,让学生健康成长————这样的课我觉得是一堂好课。单纯的知识讲授是不可取的。
二、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听取了专家们的报告,教研组进行了认真的分组学习和讨论,我们都有同感,我们都感觉到新课程改革存在着区域、城乡之间的差异,有些教学活动在一些乡镇中学难以实施。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模块。教师要明白、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要真正做到面向学生,我们有些老师还得付出很大的劳动,任务很艰巨啊。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要适当增加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因地制宜,尽可能利用本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因材施教,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此举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简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巧。因为这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开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以运用为目的、以运用核心的教学途径,教学活动中适当增加“任务型”为模块的语言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教学资源的共同开发与分享
倾听了专家们的报告和课件展示以及总结性发言,还有我们的分组讨论,深感教学资源对新课标下的教学和实施至关重要。深切体会到应努力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开发并分享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以及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源。积极参与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共同分享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节省人力、物力和精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以便更加有效地做好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教学实施和评价。从而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天的培训虽是短暂的,但自身的体会是很大的,感触很深。以上拙见难免有不足之处,但愿奉献出以供同行们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英语课改心得体会精华4
一、教师素质高,个人修养好
在所有的老师中都有一个共同点:个人素质高,无论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是肢体语言的运用都十分到位。在只有30分钟的课堂,教师如何安排课堂活动,本次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帮助。另外在板书的设计上,每位教师都别出心裁,思维导图、句型卡片等将黑板布置的美观大方,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此外,在课堂中教师敢于表演的精神让我感动,模仿公鸡、母鸡的叫声等等,让学生耳目一新,乐于参与。
二、课堂任务落实到位,精彩纷呈
七节课呈现了两种课型:对话课与阅读课。教师在课中将目标落实到位,着重突出了对话课说的能力,阅读课突出阅读技巧的培养。在活动设计中层层递进,富有梯度,让每个层次的孩子跳跳就能摘到桃子,学生学的轻松又快乐。另外,在教师们给我们解释了如何在对话课中处理“词汇”问题,同时在阅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如何对文本进行重构。
三、课堂提问精准到位,学生参与积极活跃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今天的七节课可以说就是一场艺术展,教师在课中不罗嗦、不重复问题。所有的问题明确,提问具有指向性,同时课堂指令明确且规范。这些都是我需要加强学习,老师们为我们做了榜样。
经过本次活动,我感受很多,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学习
学习是无止境的,但是面对繁忙的工作,我却感觉失去了学习的时间。我想作为年轻教师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如何备课、如何上课。我们的现状是抄教案,将脑力劳动转化成了体力劳动,实属浪费时间。所以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在参照他人的成果,不断学习,才能取得教学上的'进步与成长。
二、合作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老师们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有更快的成长,合作见真知,在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大家共同成长。
三、分享
分享的生活是快乐的,由于我们处于农村,与外界的交流较少,资源的分享显得格外重要,在分享的世界里1+1>2,老师们只有彼此分享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库会越来越丰富,上课也就越来越轻松了。
【英语课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英语课改心得体会(精选19篇)05-13
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03-30
英语课改工作总结04-14
小学英语课改工作总结04-08
英语课改工作总结(7篇)04-04
英语课改工作总结6篇04-14
英语课改工作总结7篇04-04
小学英语课改工作总结(4篇)07-21
小学英语课改工作总结4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