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25 22:45:32 文圣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1

  李吉林情境教育学习体会这几天,阅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我收获颇大。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语文中的儿童,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也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情境教育的过程创造性,问题情景性,思维开放性,潜移默化性,方法教育性等特点,为我扬起了导航之灯:

  一、爱教育。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李吉林老师从教十三年,从未要求过什么,她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二、爱自己。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我们不是苦行僧,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种诗意的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三、爱学生。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2

  谈到李吉林,就不能不说她创立的情境教育;说到情境教育就不能不提李吉林。李吉林老师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和深思,她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向李吉林同志学习贵在实践,重在行动,难在坚持。

  情境教学大致分为四个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二、带人情境,提供作文题材;

  三、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

  四、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

  李吉林老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实践、总结从而形成情境教育体系,在数学学科中也同样需要情境教育。数学从生活中来,又为生活服务。学生学会数学就是学会生活,既然数学就是生活那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离不开现实的情境。教学时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出发,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学习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同时,她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也同样激励着我。她对学习的热情令人感动,她读书之多、涉猎之广令人惊叹。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这样好学不倦的前辈,更促使自己紧紧追随,不断学习超越自我,还要将“学无止境”的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也能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对于一名教育者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的开拓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3

  今天,阅读了李吉林老师的事迹材料,我收获颇大。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语文中的儿童,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够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也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情境教育的过程创造性,问题情景性,思维开放性,潜移默化性,方法教育性等特点,为我扬起了导航之灯:

  一、情境教育是多情的教育。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而生发。在充满情意的课堂中,教师是幸福的,因为是他们的引导使课堂充满真情,使学生付出真情;学生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从学习中体验到深情、温情、热情,感受到优美、壮美、秀美,发现真诚、善良、正义、勇敢等世间珍贵的品质,从而拥有蕴涵在美与快乐之中的情感财富。运用情境教学的老师是传播真情的使者,处在情境课堂中的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之后又能成为创造美与快乐的精灵。这样情真意切的体验,令人怎能忘怀!

  二、情境教育为学生扩大了视野,李老师积极探索野外情境课堂。虽然说: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教育的外延就有多大”,学生平时被局限在教室内进行学习。这样教师省力了,学生的安全似乎也更有保证。然而方寸之地怎能让思想的缰绳随意驰骋?课本上的小小篇幅又怎能囊括社会、自然、生活的大千世界呢?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发现更多紧锁在智慧之门内的宝藏。但是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老师每一次都自己先实地考察、比较,选择最合适的场景作为户外教学的课堂,其间的种种繁琐和艰辛不难想象。我想,学生在教室外的大课堂中不单是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应该也能感受到李老师付出的.辛劳吧!

  三、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震撼的不光是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还有她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

  她对学习的热情令人感动,她读书之多、涉猎之广令人惊叹。作为一名教师,有这样好学不倦的前辈,促使我更要鞭策自己紧紧追随。不但自己要不断学习超越自我,还应将“学无止境”的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也能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情境教学大致分为四个过程:一、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二、带人情境,提供作文题材;三、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四、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我仔细看下来,发现原来情境教学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只不过,我们没有和情境教学结合起来,很好地进行利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学中能否始终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放在首位,把师生关系放在同一个平台。许多好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学过也都尝试过,关键是我们能否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李吉林老师的成功在于她的坚持。勤能补拙,李老师坚持走自己的路,她成功了,我们比她年轻,我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去改变一切,关键在于坚持走自己的路,总之,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对于一名教育者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的开拓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而“情境教育”更是让我懂得了孩子们的心灵,明白了孩子们的所需、所好,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扬帆导航。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4

  最近,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学习李吉林老师的先进事迹,写出心得。本以为就是写篇文章,上网输入“学习李吉林”,出现的条目数不胜数,才感受到自己的孤陋寡闻,阅读了几篇文章,激动、震撼之感已难以言表,甚至梦想能当面聆听李吉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她是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曾当选为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首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三次)、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规划专家组成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我觉得,李吉林老师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与她几十年来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首先,李老师是一个不倦的学习者。她刻苦学习语言学、美学、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最新成果,从影响教学的各个因素、各个角度来分析,找出解决办法。她28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情境教育”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独特的教育主张。她还善于从各种学术活动中广交朋友,博采众长,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其次,她把“一切为了儿童”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她就学什么和学会什么。例如,为了指导好学生作文,她结合教学写作,写了儿歌、散文、学生命题作文的范文、教学经验总结、论文等。她在音乐、美术、书法、体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素养,这与她为了教好学生,刻苦学习分不开。多年来,她很少休假,不知疲倦,如饥似渴地学习。她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再次,她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在小学教育这个岗位上。她有很多机会可以调离小学教师的工作岗位,去当运动员、跳伞员、演员和领导,然而这些令人神往的职业都没能动摇她当好一名小学教师的信心。她一辈子坚持在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精心培育一株株祖国的幼苗。她认为,教育创新要下苦功夫、细功夫,因此她每天都能美美地想,乐乐地做,每天都有新收获。最后,她是一个执著的探索者。李老师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谱写了情境教学、

  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三部曲,实现了从一个普通小学教师到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儿童教育家的不断跨越。她的八卷本文集,记录了她的心路历程,是她一生心血的结晶。

  曾几何时我也有着和李吉林老师一样的梦想,一样的热情,工作后也是信心百倍的投入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去,但是,才几个月的时间,在孩子们一次次的错误、不解中,我慢慢地对自己的教学产生怀疑,对自己的努力开始怀疑,对自己的工作也是越来越没有了热情和信心。但是,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应该努力发现孩子们的'进步,以此来鼓励自己,激励自己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另外,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要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去听,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这也是我没有做到并在之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的事情。而且,李老师的事迹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该饱含热情和信念的走下去,我们的工作是多变的、是多姿的,只要我们付出就一定会收获满园的桃李。成功不在于结果完美,而在于坚持不懈。所以,我觉得,学习李吉林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她对教育事业、对儿童炽热的爱。正如她自己所说:没有这种深沉的爱,就没有情境教学,更没有情境教育。

  让我们学会如何去爱吧!爱的得体,爱的伟大,爱所有学生,好好去爱。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5

  近日我读了各省优秀课改经验后,使我对课改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认真阅读后我被李老师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所感动,也被“情景教育”深深吸引。

  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纽带。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理性,忽略情感,因而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隔膜,从而使学生难以形成热烈的情绪,难以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情境教学中提出以“情”这纽带有利于缩短这种心理距离。以“生活”为源泉。生活是智慧的源泉。现实生活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育教学同样要来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像李老师也是领着孩子走进周围世界,去感受客观外物的丰富和多姿多彩,而这种源自生活获取的真切的感受和画面,在儿童书面表达中取得了成功,李老师验证了这一点生活是最大的资源库,他可以带给我们一篇篇生动习作。

  情境教学缩短了心理距离。在情境教学中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生动的学习情景,有利于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再认真学习情境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试着用情境教学法,努力让学生快乐的学语文。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6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一个响亮的人物逐渐在教育界茁壮成长起来,她就是“从小学里走出来的教育家”、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李吉林。50年的教育耕耘,她化茧成蝶,提炼出了教育中的“真美情思”。30年的审美探索,她凤凰涅槃,成为情境教育的创始人。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树立了一面崭新的旗帜。

  品读着她的事迹,我深受感动;想像着她的付出,我倍感启发。常言道:伟大出于平凡。无他,李老师的辉煌成绩和杰出贡献完全是她心无旁鹜、天然地恪守着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的结果;完全是她从平凡小事做起,扎实地扑在一线工作中,向着她的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结果。

  从她的教育实践中,我读懂了什么是爱岗敬业,志存高远,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李老师是怀着朴实的执着献身精神投入教育事业中来的。1978年,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她积极自觉地投身教育改革的热潮,如饥似渴地苦读各类书籍,每天阅读、背诵名篇佳作,摘抄不断,著作等身。她常常以“我的大学在小学”为座右铭,勉励自己不断完善着她的教育人生。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没有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是不会如此锲而不舍的;没有对教育、对儿童的一片赤胆衷心的爱,也是不会这样义无返顾的。她完全是把教育工作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做的,既称“事业”,那就是与生命融为一体的,与理想和追求密不可分的,是根植于情感心理的,其心境是远远超越一般职业化的心理状态的。

  为了改变呆板、落后的教学现状,她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探索、积累、发现,最终创立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体系,构建了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色的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把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行为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生动活泼地实现了“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使一切我们所能知晓的教育理论血肉丰满地在现实教学中呈现出来。无怪乎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称赞她:“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键充分体现出来了。”

  为了使她的教育研究更具理论性和系统化,她又经过5年的研究策划,将“情境教学”拓展上升为“情境教育”,对此,她还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教育主张,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和原理。她的《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研究课题,“积极顺应国际基础教育,重视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趋势,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尤其是针对偏重认知、忽略情感意志及创造性培养的纯理性教育,坚持不懈地探索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富于时代气息的素质教育模式,既具有前瞻性,又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广大实际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研究范式。”

  从她的不懈追求中,我更读懂了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终身学习的.师德风范。

  为了使更多的老师便于操作,她又将“情境教育”发展为“情境课堂”,这一改变,既对中国传统模式作了突破性进展,也对世界学术动向作了有力的回应,更为年轻一代的教学实践创新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30年来,她一直用思想记录实践,用理论归纳思想,用课堂深化理论。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为了她的“情境教学”,她可以毅然决然地放弃寒暑假,放弃出国考察,放弃临近身边的参观各地风物景点的机会,而是尽一切可能将一切可用的时间投放到乡村课堂教学、研讨、示范、讲座中去。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高尚的教育的精神,一种纯粹的教学的精神。30年来,她的教育思想在全国加以推广,在国际受到热评。她众多的教育专著被广泛出版、刊登,她本人也屡屡获得国家级大奖,且一度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及相关级别的委员、副会长。荣誉是对成绩的最高褒奖,这些获得都是她应该得到的,是她当之无愧的。

  上无愧于教育,下无愧于学子。俯仰之间真情在。李老师不断实践、勇于创新的不竭动力,一出于对学生深切的爱,对青年教师的悉心关怀。面对生病的学生她会亲自熬中药,喂服;面对贫困的孩子她会用自己的故事讲励志;面对落后的孩子,她会帮助他们选订杂志。正如有些学生家长所言:为了孩子乐,她愿自己苦。为了培养教学后继人才,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模式一股脑儿地传授给青年教师,曾先后带出了十多位优秀教师,使他们能到全国各地做阅读教学展示或参加优质教学比赛。这中间凝聚了李老师的多少智慧和心血啊?!也许,她与生俱来的就是这种“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育胸怀吧。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7

  近年来,李吉林就小学语文教学(一至五年级)全过程展开探索变革,她从外语教学中使用情境进行言语训练受到启发,结合我国先前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汲取传统教学重视读写及近代直观教学的有利要素,发现了客观事物与儿童情感、语言及思维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总结出“情境教学”体系。

  李吉林把情境教学看作艺术的土壤,不间断地做“美”的耕耘,开辟了一条有效的“环境育人”途径。她把学生引导到她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内心体验,在美的世界里游目骋怀,领略美的风光,使其性情得以陶冶,学习愿望得以满足,学习兴趣得以激发。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合理运用“李氏情境教学”体系呢?

  一、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对教材的感知

  上课时运用的情境并不是生活真实情景的再现,就像戏剧中运用的白描手法一样,演员做手握方向盘的动作,表示汽车在马路上行驶;撑一把雨伞,意味着雨天在马路上行走……虽然演员的动作很简单,但是,台下的观众一看就感觉是真的。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用类似的情景模拟真实的情景,神韵相似,这样就通过鲜明的形象,强化了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者胸有境,进境使于亲。”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情境,才能进入境,进入情,情境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教学《升国旗》一课时,我先播放了国歌,让一个学生在国歌声中做升国旗的动作,顿时间全班学生都安静下来,并且不由自主地抬头向上看,仿佛看着国旗缓缓上升一般。从学生专注的眼神中我能看出,此时,孩子们已经完全融入“升国旗”这个场景中。随即,我就问学生:“升国旗时我们该怎么做?”孩子们都踊跃发言。进而揭示本课课题,告诉学生今天就要学习课文《升国旗》,让学生先自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有了刚才“升国旗”的场景,学生初读时已经对课文有了较深感知,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同时引起孩子对教材内容的关注,让孩子们得到精神力量,促使孩子情感敏感起来,并由此情此景打开孩子们更远更广阔的思维通道,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随之敏锐起来。

  二、以真实的感情,调动学生参与认识的主动性

  李吉林老师认为,语文教材往往是借助鲜明形象,如可爱的动物、形态各异的植物及各种典型化的人物,逐步向儿童揭示世界的奥秘,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情趣,并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使用“语文工具”。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再现教材有关形象,引导学生对美丑、悲喜的种种不同事物给予不同评价,体会爱恨情仇。

  教学《奶奶的白发》一课时,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奶奶辛苦劳作的视频。刚开始,视频中的奶奶有着一头乌黑靓丽的头发,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爸爸、照顾“我”、照顾家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奶奶逐渐变老,脸上有了皱纹,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变成了满头白发,拄着拐杖连路都走不动了。此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眼含热泪。“你们看了这个视频有什么感受?”,孩子们告诉我说,他们觉得奶奶很可怜、奶奶很辛苦、奶奶很爱我们、长大后要照顾好奶奶、要孝敬奶奶……显然,孩子们对奶奶的关爱情感已经油然而生。由此可见,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当然,这种情境教学必须包括教师的语言、动作、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气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拓展课文内容的想象力

  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讲究“情趣”和“意象”的结合,而不是图解式地机械运用情境。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材内容与展示的、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广远的意境,让学生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大海睡了》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诗歌语言优美,富于想象,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见过的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想象中的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让学生说说夜晚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随即展开今天的教学,带着学生逐词逐句读课文,将学生的想象和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想象就丰富了课文情境,同时课文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

  情境教学所谓的“理寓其中”,即蕴含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的事物,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时应从教材中心出发,一步步向学生展现图画、音乐、表演、实物、语言及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品味、领悟,根据教材内容决定运用哪种情境教学方式。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或一组情境都应该围绕教材中心。这样富有内涵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情境才是有意义的。

  李吉林老师的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情境”,同时是她实验的起点和突破口。从情境教学探索到情境教育构建,再到情境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的不断升华的过程。李氏情境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前进。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8

  40年前,李吉林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李吉林老师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李吉林爱学生,学生也爱李吉林。李吉林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李吉林觉得自己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李吉林,鞭策着李吉林,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李吉林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李吉林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李吉林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李吉林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李吉林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李吉林,李吉林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李吉林在读师范时,除了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李吉林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李吉林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9

  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有李吉林这个人,今天看了她的事迹我感觉颇深。我觉得像她这样才是我们作为同行的教师所要去做到的,教书就是为了育人,而不是仅仅为了传授知识。

  和李吉林教师比起来我们是显得那么渺小,我们之间的差距是那么的大。但同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那就是培养好学生,而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千教万教教人就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我上中学时就看到,但是估计被很多人遗忘和忽略了。从作为一名学生开始到现在,我感觉我所遇到的教师不少都只是认为学生的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认为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就是一个好教师,就是一个对学生负责任的教师,其实这远远不够。一位教育学教说过,德育、智育、体育都要抓好,一样也不能忽视。倘若智育没抓好,就要出“次品”;体育没抓好就要出“废品”;德育没抓好就要出“危险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什么都好,成绩差就什么都差,有些人就因为教师表现的这种思想而受到伤害。所以请尊重学生,不能以成绩的好坏来论断学生的一切,成绩好但是道德很差的学生和成绩很差但道德品质却很少的学生也很多。在教师眼中一名学生能否值得我们尊重不是取决于他的.成绩而是他的道德品质,每个人成绩不一样,但是道德品质都不应该差。

  我们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以一种平等的地位进行教育和交流,这样我们才值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解决学生问题,首先应该想到的是鼓励教育、赏识教育,而不是单单的以武力解决问题。一个一解决问题就首先想到使用武力的人是最没用的人,即便他解决了问题也不能说明他的成功,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这样一句话我非常的喜欢:“就课堂上上上课,课后不布置很多的作业,也不去占用学生的时间却能把成绩搞好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厉害。”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尽量朝着这方面去努力。

  教师要愉快的工作,学生当然要愉快的学习。所以每天请带着微笑去上课,一种很自然很情切的微笑。有时我们感觉学生不懂事,其实现在初中生还是蛮懂事的,就是自控能力这方面需要加强。如果你对学生好学生也会对你好,遇过你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那么学生学习你这门功课的效率就会很好的。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10

  起初,情境教学以“运用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为主。在试验的萌芽期,只是在阅读课上留5分钟进行片段的语言训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了生活情景,学生学习情绪很高,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探索,李吉林发现情境教学的移植是成功的,但她并没有停留于此。其后,李吉林联系中国古代文论的“意境说”,确定了“带入情境,为学生提供作文题材”的主题。她选择大自然作为典型的场景,让语文回到生活中去。她把学生带入有意创设的或优选的富有美感的情境中,让学生去观察体验客观情境,通过观察、角色扮演等操作性尝试,获取作文题材,在情感的驱动下,激起学生的表达动机。

  在“运用情境教学,进行审美能力”的实验阶段,李吉林又将情境教学和审美教育统一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小学阅读中,她把艺术的直观与语言描述结合起来创设情境,再现语文描写的情境,从而找到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创设情境时,李吉林还常常把图画、音乐、表演几种手段结合使用,并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这样情境教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不仅是在阅读教学中开始新的探索,同时又可就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表明,“小学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审美教育,儿童是审美的主体,情境成了审美客体,整个语文活动就是一个审美活动。”这是李吉林在长期的日积月累中悟出来的。

  然而,此时的李吉林尚处于没有理论指导的探索阶段,一次去上海参加学术活动的机会让她开始由行动走向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杜殿坤教授建议李吉林应该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以至理论体系,这使李吉林看到更加广阔的前景。在与专家学者接触的过程中,李吉林逐渐形成了一个理念——“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自此,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的坐标也随之鲜明地确立起来了”,并指导李吉林“将情境教学发展成为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李吉林的儿童教育观也随之逐渐明确起来,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儿童是稚嫩而丰富的生命体”,“儿童处于感性活跃的时期”,“儿童有着可以无限开发的潜力”。儿童发展理念的形成,使李吉林对教育的认识有了一定的高度和新意。

  在探索的最初阶段,李吉林正是以行动为目的,以教学实践为依托展开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在研究中行动”提供实践依据。

  “行动”与“研究”互为支撑,互相促进,行动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理论又为行动指明方向。对行动研究而言,不存在无行动的研究,也不存在无研究的行动。不少语文名师,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在于既“在行动中研究”,又“在研究中行动”,一方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独特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又用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从而推动教学实践的不断完善。

  在情境教学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反思,李吉林体会到,情境教学探索的前几个阶段虽然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摸索,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去认识,但它们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儿童发展的各方面的要素。也就是说,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在学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基础上,她将这些理论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以及“场论”联系起来,并尝试将其融合,运用到自己的情境教学中。结合大量鲜活的实例,通过归纳和演绎,李吉林提出了“运用情境教学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新思路,并总结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条要素,即:“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随着教学研究实验的深入,李吉林发现,不只是语文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内部,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教育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儿童的主观需求,这样势必会阻碍儿童潜能的充分发展。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李吉林将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顺其自然地推广开来,从一个班发展向一个年级,从一个学科发展向各个学科,从而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构建了一个多元的情境教育网络。1990年,李吉林明确提出了“情境教育”的设想,并建立了“一个立体的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注重创新实践,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这样,情境教学由语文单科发展为所有学科整体的情境教育,越来越多学科的教师加入到情境教学研究和实验的队伍中来。同时,课堂教学的有益经验,也使情境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校外的各种活动中。在课外真实的情境中,情境教育得到了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发展。

  李吉林老师所走的是一条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到严肃的实验研究,再到形成理论体系的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探索的历史缩影,反映了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教育科学的详尽过程。在李吉林老师身上,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高度统一,这就使她在教学中产生科研的课题和科研的动力,而研究的成果又较快地转化为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和促进。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11

  “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伴随着老师的琴声,哼唱着这首歌曲。这是在李吉林老师的一堂语文课中的一个情节,画面中孩子们的脸上流露出那股天真愉悦的表情,那种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热情,我不禁感叹这一幕却是我们现在所任教的`初中学生中比较少能见到的。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的知识,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李老师辛勤的付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她说过“没有童心,当不好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李老师倾其所能的为学生们创设学习环境,她在大量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超越自己;她的教学研究从不止步,与时俱进,将情境教育不断向前推进。有人这么评价李老师的教学:“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美不胜收,热烈的学习情境,让课堂常常进入沸腾状态,孩子忘我了。下课了,竟不肯下课;写作文,下课了不肯搁笔。‘真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这个评价很好地诠释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之梦。

  李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启迪功能。基本的方法有: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优化情境: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变单一的“听分析”为多侧面的感受;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自然地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变复现式的记忆为灵活运用知识;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变封闭式的读收为开放式的广泛储存。

  由此我想到,信息技术课也上可以更多一些情境教学的应用,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所以教学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实践性,才能让学生不仅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信息技术就要建立在以生活题材为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上学习掌握,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究和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在乐中学,而且学有所用,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有用的“工具”课来学,从态度上端正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并且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优势来拓宽学生视野,变封闭式被动接收为开放式主动探究的获取,从而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加好学,并且学有所得。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12

  李彩梅老师,一位老共产党员。时刻跟着党的路线走,时刻听从领导的指挥和安排,时刻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崔主席在春风细雨般的声音里,听着李老师既朴实又感人的事迹,我眼前仿佛看到一位从五十年代穿越到当今社会的一位革命军人的形象:和蔼可亲、严肃认真、忠于职守、虚怀若谷、清澈坦荡、乐于奉献和大公无私。就像生长在沙漠里的一棵高大的杨树,狂风吹不到,积雪压不跨,炎日晒不焦的坚强与高大、挺拔与威猛。

  “只要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这句话,每一个人都说的那么轻松,但能做好却难上加难,如果能一辈子做好那就更是不可思议。而李彩梅老师做到了。在到处喧闹的人文环境里,在思想上颠沛游离的浮躁中,她做到了坚定不移,做到了稳如泰山。对学生,对家人,对自己,对领导几十年都不变的胸怀。

  随着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在随波逐流中渐渐的失去了自我,在追求一种物质上的享受而渐渐的灰色了自己头上那片明亮的天空。虽然,深知有些东西我们不能触摸,但已经是身不由己。时光伴随春秋的轮回,有的时候已经把我们变得面目全非。可就在大家都感慨人的转变而失去一些宝贵的精神之时,就在为生命的脆弱和可惜的无奈之时,我们想到的更多的是自己,是如何追求物质上的拥有和精神的一些扭曲的虚荣。身为老师,面对孩子,面对国家给我的工资,我们更多的不满足和不屑一顾。就在这时候,我们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了一种形象,鲜活的存在我们身边。她———李彩梅。

  我从事工作已经近20年,在工作中,我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用鱼儿和水的关系来形象的比喻我和孩子。那就是:假如我是一条鱼,那么多年来陪伴在我身边的孩子就是我生活的水。鱼儿离不开水。我也就与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我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上天派给我的天使。即使,一些非常弱的孩子,我也在多为他们付出的同时,从来不抱怨,不泄愤,而是帮助他们成长,看到孩子进步,我心里如同拥有阳光一样温暖和幸福,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但跟李老师相比,我自叹不如。

  最近,学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的事迹,近距离地了解了李吉林老师及其情境教育的研究,感慨良多。李老师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到“情境课程”的研究,前后历时三十年,从“不惑”之年到“古稀”之年,一腔热血,满腔热情,痴心不改,着实令人感动。特别是李老师总结自身三十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的经验,归纳出来的四个字——“学”“思”“行”“著”,更是吾辈受益匪浅。下面仅就“学”这一点,谈点自己的学习感受。

  反思我们自己,工作也有些年头,而成绩平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学习上缺少苦功,缺乏坚持。

  看起来,一个老师似乎天天都在学习,领导们也没少逼着你学。其实不然,与李老师相比,我们的学习至少存在两方面的差距,一是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李老师因为要解决教学、教育中遇到的难题,感到自身的某些方面的欠缺或不足,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进行学习,学习是她研究的一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习也要不断地深入、及时地跟进。而学习的深入又不断地促进研究的开展,学习与研究于李老师而言是两位一体的一个共同体。于是李老师三十多年的研究伴随着的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第二是学习的起点与系统性。李老师开始作文教学研究时,是从学习古典名著和《文心雕龙》、《人间词话》等文艺理论著作入手的,学习的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汲取的是博大精深的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精髓。对她启发甚深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就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近几年随着“情境课程”的研究,李老师还加强了对脑科学的学习。应该说凡是与研究有关的“艺术”、“美学”之类的,李老师都有过系统的学习,无怪乎她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思路尚能如此清楚,反应尚能如些敏捷。而我们目前的`学习,更多地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高度的自觉性。领导们要求老师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平时积累一些材料,好在各种检查评比中应付,可以说形成一些材料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再极端一点,就会要求老师学习一个什么内容,完成多少多少字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而学习的内容全无系统性,无非是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所选择的一些文件、文章、书籍之类的东西,东风东倒,西风西倒,今天有效教学,明天高效课堂,全无定数,完全跟风,常常把未经实践和时间检验的一家之言奉为金科玉律。而这些连科学性也无法保证的东西,如果让一个缺乏独立思考的人来学习,对于我们教育的发展、老师、学生的成长来说,到底是祸还是福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如何做一个李吉林式的学习者?

  1、要做一个自觉的学习者,要全面地审视自己,发现自身与他人或职业要求的差距,确定哪些是可以通过努力可以改进的,确定奋斗的目标,努力的途径,自觉进行相应的学习。

  2、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平时教育、教学涉及的领域,课程改革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都要有意识地去了解、去学习。

  3、要进行高起点、高水平的学习,力争直接学习教育家原著、译著,除非不得以,不要只学习快餐式内容简介之类的东西,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有时难免断章取义。要多学习历史公认的大教育家、思想家的著作。

  4、要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即便是经典名著,即便是历史公认的大教育家、思想家的著作,也必然有着时代的局限,精华与糟粕并存,并不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完全适用目前的教育、教学现实,我们更多是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批判性地学习、运用。

  5、要广泛地进行学习,文学的、艺术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国家大事、时政要闻都要有所了解,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灵感,古人云:功夫在诗外!一个见识不凡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境界的老师。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13

  李吉林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儿童教育家。她是情境教育创始人,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通过学习李老师的先进事迹,看到她的几十年来扎根教育,创设了优化情景法教学。看到她高尚的师德,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看到她境界高远,稀之年仍孜孜以求,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途径。我谈以下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老师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师德,陶行知曾经说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著名教育家霍夫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各个方面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首先的东西决定的,这个主导首先性的东西是道德,道德是照亮一切方面的光源。”有了高尚的师德,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就有了指导。李老师自1956年开始走上讲台后,就一直秉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思想,她曾经说过:“我一辈子都不退休,儿童才是我心灵的寄托。”正是有了这样一个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为李老师的行动指导,李老师才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我们要向李老师学习,首先就是要学习建立个人高尚的师德标准。

  二、学以致用,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李老师创设了优化情景教学法,是她看到封闭式的传统语文教学影响儿童发展的弊端,开始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索。为此,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卡片。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刻苦学习古代文论的经典,从“意境说”中敏锐地发现儿童教育所需的“真、美、情、思”,创造性地用于小学教育中。现在我们通过学校、社会、网络等方式可以更容易更方便的接触到新的'教学理论。如果能够象李老师一样做大量的笔记,在实际教学中将所学理论融入我们的课堂,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相信我们的义务水平定会不断提高,我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

  三、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不拘一格培养学生

  对学生的关爱始终一以贯之。尤其在尊重贫困生的自尊,悉心帮助后进生进步方面,有着许多令人感动的个案。注重儿童个体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只有对学生充满真正的亲爱,才能发现他的才能,才能教育出优秀的人才。

  四、终身学习,做有心人,及时归纳小结自己的教学思想。

  李老师说过“即便把教师比作‘春蚕’,也绝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而是丝虽尽,身不死。蚕化蛹,蛹变蛾,蛾孕蚕宝宝,无穷无尽……”几十年间,李老师从不间断地用笔记录思想的轨迹,先后共写下200余篇教育论文、随笔,出版十余本专著,多次蝉联教育部全国教育图书一等奖。正是李老师这种终身学习,不断探索的思想造就了李老师的成就。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有向李老师学习写好教学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建师德、求教改、爱学生、终身学习。认真地学习,扎实地工作,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用爱心、真心、诚心去答复学生们的“老师好”!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14

  在新世纪我们国家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学习了李吉林老师的先进事迹之后,我深深的认为“爱”是师德之魂!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

  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

  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斯霞、魏书生、李吉林、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愿“三爱”成为我们的师表之基,师风之根,师德之魂。

  总之,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对于一名教育者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的开拓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而“情境教育”更是让我懂得了孩子们的心灵,明白了孩子们的所需、所好,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扬帆导航。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 15

  我看到远山之巅的冰雪,融化于山脉心中的火焰;也看到岩石之上的草芽,迸发于土壤深处的热情。这是我在读这本书时最大的感触。

  其实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的期待只在于汲取李老师情境教育的思想,并学到一些开展情境教学的真经验。然而细读之下,我才发现李老师的成功其实并不在于构建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而在于他从一开始便想让“小学课堂变得丰富生动”的心。正如济慈所赞美的一样,这是一种“雪白的纯朴”。正是这种纯朴的愿望才让李吉林老师一路前行,成为模范教师。

  一、初读探究寻疑虑

  在阅读的过程中,受李老师的启发,我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如今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李老师所处的时代已然不同,再加上我面对的学生群体和李老师面对的学生群体,并不是同一个年龄阶段。因此李老师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是否适用于这个时代的教学,又是否适用于我所面对的学生群体,都被打上了问号。这个问题直到我再读李老师构建情境教学体系的文章时才有了答案。

  李老师的情境教学核心要点便是建构接近学生生活,能够触发学生共鸣的学习情境。这一点即便放在现在也都需要大多数尝试情境教学的教师去学习和感悟。近年来无论是课堂还是考试,都越来越重视情境的创设,越来越重视教学的生活化特征。然而“假如你是一名乘务员,你该……”和“你是一名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你要……”都远远的偏离了情境教育的轨迹,“贴近学生真实感受”作为情境教育的核心,却是最不被重视的一条原则。因此当教师无数次尝试情境教学,却发现毫无效果之后,便对情境教学产生了质疑和厌倦,这也是我一开始便想要通过阅读李吉林老师和情境教育体系去学习如何开展情境教育的`原因。

  二、深入研习觅答案

  当我领悟了情境教学的核心要义之后,却发现,真正的情境教学离我更远了。首先,李吉林老师创建情境教育理论体系的背景——教育技术不够发达,学生信息来源较为单一,教师的权威尚且处于绝对地位,因此李老师才会秉着“让课堂丰富起来”的愿望去做改革。然而目前的现状是随着信息数据化的时代到来,学生能够掌握的信息含量和准确性与教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加上教材中选择的课文和学生实际的生活已然有了较大的差距,比如《风筝》是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群小朋友们有关风筝的快乐童年。然而目前四年级的学生也正处于童年时期,但是与他们相伴的更多的是电子产品和影视作品。别说经历风筝的制作过程,即便是放风筝的经历都寥寥无几,这样的内容又如何引起学生的共鸣呢?同时又由于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应试的压力,校园和课堂的限制比以往更加严格,如何做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又如何做到让情境一边符合课程内容,一边贴近学生的生活?

  思及此,我顿时觉得读完这本书,似乎困惑远远超过了所得。情境教学法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依旧没有办法很好地展开,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李吉林老师的这本书是有关情境教学法唯一一本成系统、成体系的著作。

  三、体会精髓获启发

  最终解开这样一种困惑的钥匙,便是我对李吉林老师为何能够成功的领悟——雪白的纯朴。李吉林老师的成功之道放在情景教学之中,是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也就是儿童有着深刻的认知和了解,这也是李老师的儿童观。将这种成功之道放在李老师小学教学之中,是李吉林老师不满于现状,积极探索克服困难的决心,这就是李老师的成长教育。想明白这些,我便开始反思,对于我而言,我的学生对学科的期待是什么?我对自己的小学教育工作的纯朴愿望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发现才是我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四、感悟思想得应用

  由此我开始回想我的小学教育生涯,突然发现李老师对儿童特征的总结,放在现在的学生身上也依旧非常适用。他们就像沙滩上的小贝壳一样,颜色很浅,心思也很浅,但是柔软的心灵中,却总是藏着珍珠般的幻想和童真。如果细心去观察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便能够发现,一开始他们对小学生活和学习的确抱着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心。他们期待可以在课本中发现不一样的新天地,或者发现自己和朋友的影子,也期待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回忆。其实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就是老师对自己的期待,李老师的期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快乐和成长,我的期待也是如此。

  对于我而言,那种雪白的纯朴便是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既感受母语的魅力和优美,同时也获得成长和快乐。由此我突然明白了,类似于《风筝》这种课文应该怎样去教,也突然明白了情境教育启示对于我的教学而言是什么。与其说情境教育是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教学理论,倒不如说情境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并不需要照抄照搬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法,更重要的是看到李老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看到获得快乐和成长对于儿童的重要性,看到儿童主体地位对教育的重要性。我想,今后在课堂上多想一想教学内容是否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是否符合学生智慧成长的规律才是我需要规划使用的最好教学方式,也是需要我不断进步的教学方法。今后的堂课,我想从我的儿童时期出发,以童心观世界,以童心与童心交流,让雪白的纯朴在课堂上爆发其巨大的威力!化育童心,至诚至真。

【学习李吉林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李吉林老师心得体会09-13

李吉林老师事迹学习心得12-10

赴吉林第二实验学校考察学习心得体会11-04

读《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有感12-26

学习李庆军法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5-21

李践五项管理学习心得体会05-21

李智华心得体会范文03-11

吉林英语导游词01-13

李践五项管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