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16 11:58:25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

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1

  立春过了,雨水过了,寒假也接近了尾声。回顾整个假期,几多收获,几多感慨。

  齐全语文工作室领衔人齐全校长在寒假之初就确立了工作室假期研修主题,即“参与名师优课(初中语文)公益网络研讨会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成员对这一活动积极响应,专心学习,用心思考,精心反思。该活动让工作室成员的假期生活变得异常丰富和充实。

  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感受,整理出来和工作室的同仁交流切磋。

  从1月8号开始,我陆陆续续地聆听了如下十节课程:余映潮《永久的生命》、余映潮系列学术讲座《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好课设计》、徐杰《我的叔叔于勒》、徐杰《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基本策略》、韩军《孔乙己》、王君《写“真”的秘密》、李永红《善于联想和想象》、程翔《蒹葭》、董一菲《诗经·郑风》、黄厚江《猫》。十节课程听下来,翻阅认真整理的30余页笔记,我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那种沉甸甸的快乐。

  不惑之年已过,教龄已20载有余,我竟然还可以如饥似渴地学习、记录、思考。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有一幅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如果不是“语文”的巨大的魅力,我怎能忍受住板凳之冷,写下肺腑之言,抒发真情之实感。

  一、汉字语文之根基

  何为“语文”?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

  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语言学家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识字量和这个人的语文能力是成正比的。

  余映潮老师在讲授《永久的生命》一课时,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环节,引发了我对汉字之于语文教学的思考。

  导入新课后,余老师特意强调了“臼、卑、犊”这三个汉字的音、形、义,尤其在字形上从笔画强调到笔顺,还要求学生书空记住。

  全国级别的公开课,竟然舍得从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拿出一块儿时间领着学生观察琢磨常见的汉字,这是我没想到的。

  作为一名二十几年教龄的初中语文老师,经常听到办公室里发出这样的声音,“古诗默写全对就这么难吗?有些汉字为什么反复写错呢?作文中不写错别字就不行吗?……”其中的种种无奈我也有。似乎每天都在给学生改错别字,一直改到学生毕业了,才算完结。只要学生在错别字就在,这是正常的吗?如果是个例可以理解,如果是普遍现象呢?一定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什么问题?汉字教学不过关导致汉字基础不扎实,进而影响了语文能力。

  每一个初中语文老师也许都接到过家长的咨询电话,“孩子阅读和作文不好,看看老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每次遇到这样的家长我就想,“看似是阅读和作文不好,其实真正不好的是汉字基础。一个学生如果掌握了相关学段应该掌握的汉字的音、形、义,阅读和作文再不好又能不好到哪里去呢!汉字基础关不过,而想在阅读和作文上拿高分,谈何容易啊!”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汉字在我看来就是语文之根基,没有汉字做基石就没有语文的万丈高楼,不以汉字为出发点语文能力就达不到千里之外。

  汉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重视学生必受益。

  二、设计语文之命脉

  教材,教学的载体。从一篇课文到一个单元,从一本书到一个学段,教师一定要充当好设计师的角色。

  7—9年级,一共36个内容主题,36个训练项目,大大小小上百个知识点按照梯度,镶嵌安排在各个年级、各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能否将这些知识点烂熟于心,并将其融会贯通于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师作为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媒介,有责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就是教材的发声体,不但要准确无误地发声,而且要将教材的声音优美、丰富、深刻地传达出来,让学生听之、信之、求之。

  教学是需要设计的,没有设计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那么怎样设计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下一番苦功夫了。教师既要跳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才能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徐杰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韩军老师的《孔乙己》、董一菲老师的《诗经·郑风》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教学设计精妙得令人惊叹。一样的课文不一样的设计,一样的语文老师不一样的教学智慧。对比之下,高低立竿见影。

  教龄之长成就不了一个固步自封的老师,缺少思考和智慧的教学设计,满足不了一届比一届精灵古怪的学生。时代在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一张面孔讲台前一站就是三年一个循环,如果教学设计再三十年不变,那么我们的教学之路只能越走越窄,直至窄到无路可走。

  名师优质的课堂教学深深启迪了我。

  徐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能用一组数量短语来点明故事内容的相关要素吗?比如:一个家庭;一位叔叔;一封来信……”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稍作思考就可以回答上来,而且答案不唯一,学生的`思维不知不觉地就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徐老师因势利导,润物无声般地将学生一步一步引进“深水区”,徐老师的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水到渠成”,而是回头看你已经可以在深海里畅快地遨游了。

  韩老师的《孔乙己》,没有设置一道又一道繁冗的问题,而是仅仅抓住了“冷”和“热”两个字,将人物、环境和情节铺陈开来,冷热鲜明地对比让学生深刻地把握了小说的主题,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学中问题设置不在多而在精,一个精准的问题就可以直达文章的灵魂。

  董老师的《诗经》,放眼古今中外,跨越上下三千年,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作及俄罗斯直抒胸臆的诗歌,烘托出了诗经丰富的内涵,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含蓄隽永的特点。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播文化。

  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学的命脉,教学设计精良出彩,语文教学自然妙趣横生。

  三、平实语文之本色

  曾几何时,语文课堂陷入了一个误区,热情、热闹、热烈贯穿一节课的始终,似乎才是一节好课。

  而我所看到的名师课堂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是低调奢华有内涵。

  没有或激情洋溢或辞藻堆砌或冲击视听的导入,差不多每一节课都是零导语,直接揭示课题。开场白平实得就像一节常态课。

  没有花哨而流于形式的PPT,文字简洁清晰,没有多余的图案点缀。

  没有矫揉造作的板书,粉笔字流畅洒脱,自然而然。

  在教师身上我甚至看不到想象中的名师的“风采”,从衣着到谈吐,显得平易而亲和。

  学生的表现就像平时上课一样,没有齐刷刷举手的镜头,也没有争相恐后发言的场面。他们只是在老师的引领下,静静地思考,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堂上,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需要学生听时,教师就大段地讲解;需要学生记时,教师就提醒学生拿起笔;需要学生朗读时,教师就认真地聆听。

  名师的优质课堂,真实而不失灵动,踏实而不失深刻,务实而不失高远。真实、踏实、务实,归结到一起,就是平实。看似不百花齐放千帆竞发,却能让人把心沉下来,百般琢磨,千般回味。

  名师之所以是名师,优课之所以是优课,不是说他是名师他才是的名师,也不是说它是优课它才是的优课。名师优课就像不言的桃李,自会有人在它下面走出一条延伸向远方的路。

  名师优课活动结束了,但我的思考还远远没有停止。以上三点感受仅仅是可以付诸于笔下的点滴,激荡于心的感慨还有万千无法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只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将其潜移默化于自己的语文事业中,并且时刻告诫自己:语文教学没有止境,能做的唯有孜孜不倦地求索。

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2

  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着精彩的光点,这次名师优课(初中语文)公益网络研讨会活动,让我目睹了名师们的风采,作为新教师的我深受震撼,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渊博知识的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对教育了解之广,以下是我的学习感受。

  课堂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每位老师的课虽然都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结构紧凑,环环相扣,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中要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余映潮老师的《永久的生命》时刻都注意适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并加以引导,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徐杰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让人耳目一新,新颖别致,通过一组数量短语导入:一个家庭,一位叔叔,一封来信,并由学生继续在课文中发现总结同类短语:一艘轮船,一份希望,一次旅行,体现的特点是将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朗读在课堂教学中也尤为重要,董一菲老师的.《诗经·郑风》一开始就利用阅读拓展思维,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黄厚江老师的《猫》恰到好处的把教学内容隐含的情感,通过加工提炼传达给学生,以情生情,将讲解过程看做与学生对话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蓝图,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聆听每位老师的优课,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让我深深意识到基于教学设计上一堂好课的重要性,针对统编教材的几个特点:单元设计布局周密,博大宽厚;写作训练精心安排,循序渐进;阅读训练突显能力,全面覆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等。韩军老师的《孔乙己》,程翔老师的《蒹葭》可以说课堂安排周密,由浅入深,带给我极大的震动。

  走进名师,如同与大师对话,更让我明白了,教育是多么伟大的事业,我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有新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不断地提高自己,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3

  假期时间,我参加了名师优课(初中语文)公益网络研讨会。这次网络培训我觉得很有价值和意义。网络培训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确实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余映潮老师的一节讲座《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这节讲座课我觉得是这十节课当中最有收获的一节课,这节课真的是干货满满。

  一节好课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充分利用课文,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课。余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统编教材的特点,了解特点之后才能更好的去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学习我已经明确了统编教材的八大特点。

  特点一:它的单元设计布局周密、博大宽厚。七到九年级一共有36个内容主题。

  特点二:写作训练,精细安排,循序渐进,一共有36个训练项目。

  特点三:阅读训练突现能力,全面覆盖。七年八年九年能力训练点每年都有。

  特点四:三位一体,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

  特点五:知识渗透。中小学生必须要学习,要掌握的上百个知识点,按照梯度,镶嵌、安排在各个年级、各个单元的教学中。

  特点六:自主学习。显著的标志是从八上起,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个“活动探究”单元。

  特点七:文学教育。全套教材从文体特点看,不算古诗文在内,现代文学作品大约有80篇,其中现代诗歌大约有15首,小说作品大约有18篇。

  特点八:教学语言质量。全套教材的编写、指导用语的风格有巨大的变化,文体充沛,大量使用书面语和术语。

  了解了统编教材的八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去驾驭这个教材。然后余老师又讲到了关注统编教材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设计,提到了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一、把握训练标高。课文的训练标高指的就是知识点与难度体现在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后练习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一般我都不会太重视,以后一定要重视起来。余老师特别提到了《驿路梨花》一课,结合课后习题,确定了三个着眼点。着眼点一就是立意手法的欣赏,着眼点二是构思手法的欣赏,着眼点三是特别技巧的欣赏,着眼点四是精巧细节的欣赏。

  二、精于教读训练。教读训练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阅读中的分析、品析、赏析、评析能力训练。

  三、落实自读训练。自读教学是“自读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即教师利用课文安排学生自己的朗读、品析、批注、微文写作的活动。特意提到了一篇自读课文《飞天凌空》,比如说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品一品、记一记等方式来设计这样一篇自读课文,我觉得非常的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借鉴,读一读课文当中的字音词义短语,人人读,人人识记,然后背一背文章中精彩的段落描写,记一记有关文体知识。

  四、注重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进行文学欣赏的训练,点示文学作品的手法,指点有关文学知识。特别强调恰当地运用文学知识的术语。记得提到《孤独之旅》一课的精段细读,其中提到有15种语文知识,我觉得这15种语文知识是非常有用的,1描写内容,2关键词,3层次结构,4写作顺序,5动静结合,6有声有色,7修辞手法,8白描手法,9写景角度,10虚实相映,11特写镜头,12推动情节,13表现人物,14形成波澜,15增加美感,那么在今后教学中如何将这15种语文知识有效的去传递给学生是我应该反思的。

  五、指导学生动笔。动笔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做学习笔记,然后进行微文写作等实践活动。我觉得这点也特别的有用,平时的时候,我也要多指导学生如何去动笔。

  六、运用新的课型,根据教材的训练意图,运用朗读训练、学法指导、语言学用、文学欣赏、专题研讨、自主阅读指导等新的课型。

  七、巧用两种利用。利用教读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题,利用自读教后面的.阅读提示,能够帮助我们设计优质的教学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少会结合教读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题和自读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来进行教学设计,那么在以后的教学设计我一定会去考虑的。同时余老师还提到了《藤野先生》和《大雁归来》这两篇课文。一篇是教读课文,结合课后的思考探究题设计几个训练点。还有一篇是自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来进行设计。比如说设计活动一,筛选主要信息,概写富有灵性的大雁,活动二进行课文批注,品析富有情致的文句。

  八、提高语言质量。少碎问、少碎说;多用专业的语言,知识性的语言,文学性的语言,书面语言。余老师特意讲到了七年级下册的评价语言,我觉得是值得我学习的。例如简洁精炼、铿锵有力、直抒胸臆、精致凝练、富有诗意、别具一格、经典作品、刚劲质朴、民歌特色、神奇色彩、生动传神、简洁风格、弦外之音、诗中有画、清晰流畅、耐人寻味、抑扬顿挫、饶有趣味、含义丰富、基于情思、真情洋溢、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感人至深、意境悲凉、议论精警、幽默诙谐、意趣横生、饱含感慨、哲理的光彩、寄托着诗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对于统编版教材平时真的不知道怎样去设计教学活动会更好,对于教读课和自读课的把握也是很模糊的,通过余老师的这节讲座,可以说让我对统编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要熟悉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段目标,对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备课时,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认真钻研教材,教读课要注意课后的思考探究题,自读课要注意课后的阅读提示。总而言之,想要设计出一节灵动鲜活的语文课,还需要研究很多东西,然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4

  陆陆续续听了名师优课的十节课程,感受颇深。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技能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才不会被这改革的浪潮所淹没。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长远规划,不断反思提升自己。下面我就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尝试着从习以为常的教学中发现不寻常的地方,如教学的改变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不同的言语激励对于学生信心的提升等。比如黄厚江老师的《猫》,正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开始一堂课,通过引导学生为猫咪起名成功的调动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当教师能够打开教育观察和教学反思的双眼时,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悄然开始,课堂内新的生长也就悄然开始,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每一堂课也会有不一样的期待。

  二、教师要有骄傲和自信。教师既是教他人,也是教自己,让他人萌生出一种生而为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需要每一个教师首先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骄傲和自信。就像程翔老师在讲授《蒹葭》时,西装笔挺,侃侃而谈,那种自信和沉着自然流露,让人挪不开眼睛,完全沉浸在他美妙的诗歌意境中。

  三、语文课需要关注语文方法,体现语文课的灵魂。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不要做秀,要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展现思维力度。韩老师在讲授《孔乙己》时,非常注意诵读和把握关键字,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通过这种朴实和又实用的方法,我们感受到了封建思想毒害下的`一个真实的孔乙己,让学生实实在在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和内容。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也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5

  最近有幸连续听了十节的精华语文课,可以说每听一节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震撼和思考,听完十节后,我脑海中回荡着一个声音——语文,教无定法但又万变不离其宗。

  感觉他就像一种气质,有一种精髓在里面。需要我们反复的琢磨,然后又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和惊喜。

  从这几天的学习中,我领悟到原来语文课并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语文课,除了不可或缺的夯实基础之外,就是针对不同的篇目设置适当的教学目标,并且课堂的氛围形式一定要“活”,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思想更要“动”起来,例如,黄厚江老师的《猫》,就完全打破了我对语文旧课堂的认知,他以一种完全不一样视角来切入课文,对,就是不同,和我以往认知的语文课不同,开课就引导着学生给三只猫取名,这一环节一定使每个同学都非常好奇并被吸引,而且看似并不难,却带入了小说的文体知识,这种深入浅出可见课堂设计者的精心设计,而且在课堂上多次从小说文体上来引导学生以一种中学生的思维来思考、答题,例如小说特有的因果关系等。然后由猫及人,问题渐渐深入像文章主旨靠近,有一个问题使我记忆犹新,黄老师问:“为什么三猫死在了邻家的屋顶上?”这真是一个非常具有代入感、充满感情的问题啊!因为他有一个让人泪目的答案,似乎这个问题一下就使文中“我”和读者达到了感情的共鸣,三猫到死都舍不得离开主人家,课堂以全新的角度挖掘主旨,水到渠成,毫不生硬。这堂课我曾经也查看了很多的教学资料,但没有一本教辅书上有这样不同常规的'教学指导,并且我当时也是按照常规的模板式教学《猫》的,直到今天看到黄厚江老师的《猫》,我整个人只感觉太震撼了,这样的课堂完完全全的吸引了我,使我一分钟都舍不得溜号,更何况现场的同学们呢?

  听完这十节课,会发现这些优秀的育人工作者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都非常简洁有效,不冗杂、不重叠,并且环环相扣,都是一步步的行云流水般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育人目的。

  所以我们课堂上,也需要设置有效问题,把语文学科上那些又杂又碎的知识点穿插整合到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里。课堂上,教师点拨、启发、梳理、指导,学生自己来反复体味、灵活运用。语文能力就是这样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思考慢慢磨练出来的。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古人提倡吟咏、朗诵,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通过咏、诵,融入情感,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整理、心领神会。

  教师的”善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愿我们都能够真正走进语文的大世界,领悟语文的气质,使我们以及学生都能够领略到语文的风采。

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6

  闲有余日,正可学问。这个寒假虽居家隔离居多,却并不乏味,反而收获颇多。

  名师优课活动,可以说是一场语文课堂的饕餮盛宴。有对教材的全面解读,有对名著导读的基本策略,还有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经典课例,更有小说、诗歌、写作等多样课型实录。可以说每节课都会让人有新知、有新悟!

  7年级到9年级全套教材,共36个内容主题,36个训练项目,上百个知识点按照梯度,镶嵌、安排在各个年级、各个单元的教学中。可谓充分覆盖,周密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给人极大震撼。设若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教学能力不强,如何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是以,躬身入局,终身学习!

  余映潮老师在《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一学术讲座中分享过这样一句话:所谓“好课”,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充分利用课文,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课。余老师在《永久的生命》一课中,正完美诠释了何为“好课”。无论是对学生活动的精确安排,还是将知识点完美渗透在各个环节,再加上每个活动后的明确知识积累。都为学生自读能力提高,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徐杰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设计巧妙,用一组数量短语来开启“寻叔之旅”。即使隔着屏幕,也能牢牢抓住观者的眼球,更别提身在其中的学生了。随着课堂的展开,在一组组问题的牵引下,如抽丝剥茧一般,让学生意识到“善良的本性能存在所有人的心中,即使物欲横流,我们的善心依然存在”!这样精彩的课堂一定离不开教者对文本的作文吧深入理解。这在徐老师《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基本策略》讲座中,更能得到充分体现。

  要说设计巧妙,在黄厚江老师的《猫》一课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一起给三只小猫起个名字吧?”一个问题抛下来,不必去强调每个猫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习性,起个恰当的名字,足以!

  王君老师的《写“真”的秘密》一课中,最触动我的'是她学生的习作。在颇富创意的数码作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在优秀老师的指引下,交出了多么令人赞叹的作品啊!一个六岁的孩子,能把爱国情怀抒发得那么自然而又真切,让人充分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传达,更是文化情怀的传扬。从李永红老师的《善于联想和想象》,到程翔老师的《蒹葭》、董一菲老师的《诗经·郑风》,都在不遗余力的传扬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众多优秀课例中,最打动我的还是韩军老师。在《孔乙己》一课,课程伊始,差点被韩老师一字一顿的“慢半拍”导语“劝退”,可是随着课程的展开,韩老师那声临其境的演绎,那一声声直达人心的“嘶吼”,不仅让课堂上的学生掌声齐鸣,也深深感染了屏幕前的我。一句句“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仿佛看到了那个衰朽的苦命人在对人间呐喊:我要温暖!我要回香!。正如韩老师在课程开篇说到的,文字是有温度的,鲁迅先生用一冷、一热写出了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而韩老师这节课也是充满了温度的一课!

  名师优课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属于我的征程才刚开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君共勉!

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为教师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要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在育人中,不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寒假之初,有幸参加了第二届初中语文大型公益(免费)网络教研课程。下面是关于此次教研课程的一些心得。

  徐杰老师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将同学们的目光聚焦到能够概括了小说中的重要情节的三组词语上。在找到这三组词语后,徐老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因果关系的句式串联相关情节,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的。

  在余映潮老师所讲的《永久的生命》中,余老师的学法指导更是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部分:一、通过文中词句提取关键信息。这样能够教会学生提取文章关键信息。二、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归纳概括能力。余老师巧妙利用阅读提示已知的概括内容,让学生补充后两层意思。既做了示范,又降低难度,还教给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再次,欣赏品味佳句,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最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而在余映潮老师《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中提到,统编教材好,但教好不容易。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说:“只有认真地专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真正地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在《孔乙己》的讲解中,韩老师紧扣课文,通过对精彩段落的'反复诵读以及关键字词的赏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孔乙己不再是一个迂腐的知识分子,让我们看到一个封建社会真实的孔乙己,让学生对孔乙己的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韩老师解读的这种深度,作为普通老师难以完成,这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的,这种钻研精神是需要长期坚持的。

  程翔老师的《蒹葭》深入浅出,亲切和乐,如沐春风!老师朗诵那么好,却把机会全给了学生,坚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程老师的教育下,学生获得了真正的成长!

  黄厚江老师在讲解《猫》时,没有多么吸引人的导入,而是选择直接入题,这样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在文本中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的形象与作用,黄老师在授课时带出了课文的插图,最终和学生一起领会小说的主题。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文章主题,让学生对文本有了透彻的理解。

  这次的公益教研,让我又多一次和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牢记“学无止境,行为师表”。

【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名师引领课听课心得体会范文09-09

“名师引领课”听课心得体会(精选13篇)10-11

听课评课心得体会(优)10-07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03-22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01-28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08-09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11-27

名师课堂听课学习心得体会09-06

听课心得体会(优)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