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养心得体会 推荐度:
- 教养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养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教养心得体会1
1、避免给出直接答案
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自己的思考,即使给出的是我们成人眼中有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决定,只有可以被接受的原则范围内,我们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且适当的学着要他为自己做出的决定承担相应的结果。我们应该不断的去锻炼孩子启动上层大脑去思考问题,去学会选择和决策。比如当他开始有意识表达自己的时候,你可以从适龄性的选择开始,选择今天穿什么衣服等。
2、运动改造大脑
当孩子处于情绪区,那么其实我们也可以除引导之外,我们也可以逐渐的让他们学会通过运动通过画画通过其他正向的方式去疏导情绪,让自己可以calmdown下来。成人同样也会有情绪区,在面对失控的孩子的时候,这个时候又开始把危机时刻转化为成长课堂,其实孩子也在学着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不要自责偶尔自己的情绪失控,但是要注意到自己的语言行为不要伤害到他人,让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冷静下来,再来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3、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有的时候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家长有时候非常无厘头,因为可能并不是当天当下产生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在过去某个时刻,一个孩子自己都未察觉的时刻埋下的原因,才会有某一天情绪的变化和失控,这个时候聆听和关注孩子的内心,去修补之前可能没有察觉到对他产生影响的事件,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修补。所以说,我们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父母,但是我们需要不断的进步,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即使在育儿的道路上会有跌跌撞撞,但是幸好每一个时期某个时刻都会有重新修复的机会,真正的聆听和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认同他的感受,并且帮助他走出恐惧慌张不安的成长道路。
4、整合自己
人的组合是本我+外围组合而成,对于本我没有清晰的认识很容易迷失自己,缺乏自己认同和认知,对于很容易聚焦到某一个问题的人容易走向极端和狭隘,当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满脑子都是这个问题导致的自己多么的down,多么的丧,但是其实我们没有跳出问题本身去看到除这个问题之外,其实有其他更多的外围事情围绕着我们,而不仅仅是这些问题,来不断的否认自己,对于成人是这样,孩子也是,很容易因为一个具体事件迷失自己,或者不认同自己,但是其实这个事情我们需要去全面的引导孩子跳出当下问题本身去全面的看待这个问题,他的外围世界,更好的'去认识自己和认同自己的存在价值。
5、共情能力:联结与他人的心灵
共情能力的培养更多的需要父母本身是共情能力的“高手”,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去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小猫小狗被主人呵斥了,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主人,小猫的表现去给孩子提问,让他学会去思考这个情境下,主人动物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表达,联想之前读的绘本故事等等丰富的素材,去挖掘孩子对于他人的共情能力,能够更好的去了解自己,共情他人。
《全脑教养法》是一本观点书,可以让很多具体事件的操作落实到上层逻辑层面,有理有据的去解释行为背后的逻辑和依据,让我更加清晰做每一件事背后的原理支持,更加坚定了要这样去执行并落实到具体事件当中。
反复思考论证一些观点以及处理办法,只为了找到正确的处事态度和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并为之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就是一个坚守本我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要储存更多的能量,只能读更多的书籍,交更多的高质量朋友,不断的去回味经典,不断的去通过旅行扩宽自己的领域,才能更好的在每个阶段处于归零再出发的状态。
教养心得体会2
《全脑教养法》西格尔布莱森第一部分读后分享。这部分重点的在讲述聆听与关注以及经历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
这些观点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时也适用于成人,左右脑的协调配合才能达到一种最温和的处事态度,不一味的否定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负能量,自己最糟糕时刻的表现,也不一味的刻板的忽略自己的情绪,掩盖逃避它,更多的是去学会找到你的情绪认清你的情绪,然后去引导它走向左脑的理性思维,左右脑是共生的。
孩子在幼儿童年乃至二十几岁,都是在不断的完善他的左脑思维和分析,那么他们有很长时间是在用右脑情绪去表达自己,这个时候是需要人引导开启他的左脑去不断的平衡右脑给他带来的情绪风浪,让孩子们逐渐的随着长大可以消化情绪,面对挫折和困难,学会用积极和正向的处理方式,寻求一种健康的成长方式。
之前一直在了解PET父母效能,这个课程更多的是指导家长成人如何学会好好说话,挖掘言语后面的情绪,真正的需求所在,学会去共情的承认对方所处的情绪区,去引导对方走出情绪区到上层左脑的逻辑理性分析。其实我觉得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PET这个课程的上层逻辑是如何根本性的运作在我们的生理层面再到精神层面。
人之所有很多变,是因为左右的配合有时候会错乱,时而偏左时而偏右,于是情绪阴晴不定,变化幅度很大,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也是一个“分裂”的人,因为控制情绪,掌舵的时候,风浪太大,很难控制自己,成年人之所以不同于幼儿童是因为你可以开始有能力很好的察觉自己,自己的身体心理反应,学会自己去引导自己达成一种心理平衡,逐渐走向成熟稳定的情绪状态,而这些变化则是依托于经历。
现在很多全脑教育,就是被动的去给你传授一些概念和知识,其实最好的.锻炼左右脑的协调来源于生活,当每一次遇到情绪爆发点的时候,即是最难的时候又是很好的机会学习和突破的时候,往往机会与困难是并存一起,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生活经历都是最好的学习课堂,事情本身具有学习的意义,但是更重要的也取决于父母以及身边亲密的人对于事情发生后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来逐步的引导孩子学会去和自己的情绪做朋友且可以通过左脑去消化右脑反应的情绪,实现左右脑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现在很多成人对待成人,成人对待孩子,他们处理事情和情绪的方式是“没关系”“没什么大不了”“这有什么呢”等诸如此类的说辞,去忽略当事人当时的感受,一味的否定,回避情绪事件的发生,其实真正要做到的是去同理当事人的感受,去共情此刻他的感受,然后在理解他的感受之后学会去引导对方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学会自己去分析和总结这件事情到底怎么发生怎么结束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只有正视了事件,左脑消化处理了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才能真正的过去,不对未来造成阴影和伤害。
很多事情,有因必有果,万事万物都是连接在一起,只有努力的去学习生活中带给我们的经历经验,我们才能更好的与自己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相处,独处确实是最好的良药,时间也是如此,它们都可以萌生最大的能量,让你找到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本,找到生活的意义,去更好的走完余生。
教养心得体会3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天,我带领幼儿在院子里拣落叶。正因园里种的都是常绿树,因此落叶不多。到了一棵大树下,我抬头看了看,自言自语道:“树上有一些发黄的树叶,何不把它们摇下来?”只见我双手拉住树干使劲摇了摇,“哗哗哗”掉下了很多树叶,孩子们欢呼雀跃。随后,我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拣着落叶。快拣完时,几个男孩子立即跑去摇树,边摇边喊:“哈哈,树叶掉下来了,快来拣呀!”听到喊叫声,有的孩子赶紧跑过去拣落叶,更多的孩子则加入了摇树行列。有的一齐拉住一棵树使劲摇;有的专挑小树摇。见此情景,我赶紧制止:“大家赶快停下来,不能摇树!”此时,孩子们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他们奔跑于大树小树之间,摇完这棵摇那棵,十分兴奋。手足无措的我只能用铃鼓把大家召集起来,并与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诚恳地向他们说明刚才自我摇树的原因并作检讨,还与孩子们交流摇树的危害性,这场摇树风波才得以平息。
我出于教学需要摇了树,这一行为传递给幼儿的信息是“树是能够摇的”,造成幼儿见树就摇的后果。还好我勇于承认错误,平息了摇树风波。这个案例给咱们的启示是:教师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影响着年幼天真喜好模仿的孩子们,因此教师要注意自我的言行,以免带来负面影响。孩子需要分享!
“啊,我的,是我的车!!”正在“停车场”玩的汪君昊叫了起来,我循声走了过去,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夺一辆玩具车。“怎样拉??”“老师,马孙伊抢我的小汽车”“我也要玩这个车的,我也要!”
这就是经常发生在咱们班的.一幕幕抢玩具事件,也是咱们最头疼的事,咱们班的小兄弟姐妹平均年龄只有三岁半,而且都是娇生惯养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构成了倔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但是到了幼儿园里,和那么多小兄弟姐妹在一齐,玩具数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儿轮流分享。如何让他们学习并领悟分享,从而减少这种争吵的发生呢。
经过和孩子们三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对故事、儿歌理解的很快,每次当我宣布要开始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安静的用小眼睛看着我,于是我就想到能够利用儿歌、讲故事的形式引导他们,让他们从中领悟分享,体会分享的愉悦。有一次我讲故事《大家一齐玩》,让他们学习并领悟讲:“大家一齐玩,你玩一会,我玩一会。”教育他们要和小兄弟姐妹一齐玩,不能争抢玩具。
对于孩子们,最有效的方法就应就是游戏了吧。因此我就利用区角活动的时刻让几个孩子在建构区一齐搭积木,在娃娃家玩的时候,我让孩子分主角扮演,分好工作,比如:让马亦心和陈茜小兄弟姐妹专门负责厨房那块,做好吃的点心,让黄梦妍小兄弟姐妹哄宝宝睡觉,小医院就有唐佳怡小兄弟姐妹做医生,给生病的宝宝看病,让他们一齐搭建玩具,分工合作,培养幼儿合作潜质和体会分享的愉悦。在去淘气堡或是滑滑梯的时候咱们也总是不忘提醒一句“注意安全,不能和小兄弟姐妹抢着玩,要一个轮着一个!”
在小兄弟姐妹离园时,和家长交流幼儿园里的活动状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里需要大家一齐分享才能愉悦融洽的生活、游戏。
经过一段时刻我突然发现孩子们为抢夺玩具而争吵的现象明显比以前少了,虽然还是会有个别小兄弟姐妹,但是我明白他们,正因我知道他们还小,咱们只有用博大的无私爱心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明白分享的愉悦。
教养心得体会4
1、教养假设
第一种:传统观念认为的教养方式影响的发展。
第二种:可能是孩子影响到了父母的教养方式。举例:如果孩子很乖巧、听话,父母可能就会更有耐心,更愿意在孩子身上多花时间。如果孩子很木讷,父母可能会减少和孩子的交流。如果孩子很乖张,很不听话,可能会把父母惹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就会很凶。
第三种:可能的解释是,前两种因果关系都不明显,很可能是其它因素在起作用。比如,很可能是由于基因的作用。如果父母的基因都是乐观的,那么孩子也遗传到了乐观的基因,因此,你看到父母和孩子都是乐观的。或者,也可能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比如,这一家住在很开放、乐观的社区,社区里人人都很开放、乐观,这样的外部环境也影响到了这个家里的父母和孩子。
然而实际上,“教养假设”是错的。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中,先天的基因因素很重要,后天的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但在后天的环境因素中,家庭环境只是一个方面,而且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家庭之外的环境。比如社会环境,对于移民家庭第二代往往没有第一代的英语口音。
有个笑话时:自从做饭了,再也不挑食了,因为自己能决定吃什么,爱吃什么,想吃什么,而不是以前在家里爸妈爱吃什么,做什么,不然不吃就落得个挑食的毛病。
2、叛逆是孩子的.成长
第一个原因:人在一种情境中学得的技能不一定可以直接应用在另外一个情境中。你在中国的待人接物之道,到了美国不一定好使。你跟兄弟们在一起时的社交经验,拿来追姑娘不一定好使。同样,孩子们在家里学到的技能,不足以应对在学校里的生存挑战。
第二种原因:在孩子看来,孩子们是我们,而成人是他们。哪怕是很小的孩子,到了一起,都会很快地融入,这才是他们自己人。在孩子们看来,我们大人是一群望而生畏、不讲道理的奇怪的物种。我们之前还讲到,一个群体要是想更加团结,就会对外排斥。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孩子群里经常会发现挑战成人的小动作。在孩子群里,最酷的行为就是敢于挑战成人的权威。
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成为集体中合格的一员。越是长大,他们对儿童群体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就越强烈。父母看到孩子们慢慢和自己疏远,总会觉得心里难受,但是,你要记住:孩子们的未来不取决于父母有多爱他们,而取决于他们与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否和谐相处,尤其是和同辈人的相处,因为他们要和同辈人一起生活一辈子。
找优秀的大孩子带自己孩子。言传身教。
3、多数裁定原则
多数裁定原则就是,当某人的行为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不一致的时候,这个人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
对孩子而言,更重要的事情是跟同伴搞好关系,而不是跟成人搞好关系。孩子们有孩子们自己的规则。这个规则的制定,遵循的是多数裁定原则,帮你划个重点,
4、组间对照效应
组间对照效应指的是,人在不同环境中,会融入不同的群体,每一个小的群体都会试图强化自己的归属感,同时反对其它的群体。
领导者有三种方式影响群体。
第一,领导者可以影响某一个群体的行为规范,比如成员的态度和适当的行为。
第二,领导者决定某个群体的界限,也就是我们是谁,他们是谁。
第三,领导者会明确某一个群体的自己印象。
5、引导孩子自己成长
不要期待改变自己的孩子。孩子跟父母也是朋友的关系。父母不可能赐予孩子在社会上的自尊和地位。你不能指望通过给予孩子柔情蜜语,让他去抵挡外面世界的尖酸刻薄。认为自己是父母心肝小宝贝的学生,不一定在同龄人中有更高水平的自尊心,因为自尊是一个人在群体中地位的因变量。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你不可能替孩子走他或她自己的路。
教养心得体会5
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总能淘得不少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
但我觉得,对待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需要老师行使有别于一般幼儿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爱动”的习惯,使其容入班级整体活动之中去。我带的小朋友中就有这么一位,他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给老师制造些小的“恶作剧”。比如,在大家一起游戏时,他往往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大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教育活动中有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你玩“捉迷藏”;可能由于他的过分爱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幼儿园里已经小有名气,大部分老师认识他。他的妈妈曾这样给我说过:“我的儿子不简单,四岁就成了‘明星’”,我也曾开玩笑地对家长说:“你的儿子简直就是一个‘自由人’”。
如何教育这样一位刚刚三岁的“自由人”呢?我的切入点是——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聪明,反应能力强。有时老师在门外回教室时,外面的老师会轻轻敲门或向里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四岁的孩子大多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那位所谓的“自由人”几次急匆匆地跑过来,给老师打开门,这时我便过去亲他一口,并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他感受到跑过去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就会喜欢我!
我还发现他喜欢交朋友,人缘好。一天早上开饭时他迟迟不吃,他说他要等到他的.好朋友来了一起吃!还有一次,班上的新新小朋友因生病几天未来园,当新新小朋友来园时,他主动走上前去迎接,并拉着他的手认真地说:“你怎么了?”。当时我看出了他此时的心情,他确实是真的想念新新小朋友了,这也是他关心小伙伴的一种真言真行。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发现,让我对这位幼儿有了新的了解,一次次地鼓励给了他自信,使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产生了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成功体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进步可不小,他再也不一人跑出去让老师追来追去;现在他再也不是以前妈妈眼里的那个“自由人”了。
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讲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与独特发展。”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给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
教养心得体会6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为《教养可以这么浪漫》的书,一眼就吸引了我,更深深打动了我。这是台湾一位父亲所写的关于孩子教育的心得。作为双胞胎AB宝的爸爸,一个希望给孩子好多东西,同时又希望什么都不给的父亲,他给了女儿们一个轻松、清新的成长空间,使我感触很深。
从新手奶爸的鸡飞狗跳,到享受陪着孩子成长、体会生命再来一次的美好经验,他不断地学习、观察,不断地思考、创新。在许多父母都在为应对将来激烈竞争而不得不折磨着孩子时,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培养着孩子的未来竞争力。他觉得让孩子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对世界的好奇,以及规律且自制的习惯,这样的态度和素质,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武功心法。所以他的AB宝从不参加补习班,而是补快乐:看书、看电影和各种运动。所以他的家从城市中搬到城市边,再搬到山林间,让孩子近距离感受自然。所以他们一家为荒野保护协会乐此不彼,为无数孩子能拥有未来应有的视野和胸襟而忙碌。看了这本书我感觉:快乐的父母,教出幸福的孩子!积极的父母,养出向上的孩子。
教会孩子阅读。在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还有谁家没有电视机呢?可是他家就没有。一家人看书是学习,也是休闲。阅读,它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体验。浓浓的书香也是我一直在为女儿成长过程中极力营造的氛围,时直接读给她听,有的过于简单的.书让她先自己看,然后再讲给她听。可是AB宝和爸爸亲子共读后的问答交流,给我启发很大。阅读若有压力,乐趣就会变成负担,反而得不偿失,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教会孩子轻松。作者是浪漫派哲学家爸爸,他说父母无法永远承接孩子现在和未来的压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找到舒解压力的窗口,让孩子心理永存活水源头。说真的,我们小时候,爸爸打了,妈妈骂了,平常的很,可现在的父母都是越做越胆小,不时会有鲜活的教训提醒着。给孩子时间,让他亲近大自然吧!大自然能开阔每个人的胸襟。骑车呼吸林间清新的空气,石头下轻轻观察昆虫的世界,爬山漂流甚至徒步荒野。与大自然接触是最好的舒压方法。作为父母,我们就拉掉领带、脱掉高跟鞋,闭上嘴巴不说“很脏、危险”,和孩子一起与阳光相约,与有趣的事物相约吧!
教会孩子交往。让孩子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尤其是混龄团体,使他有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能清楚表达自己意见,又能理解别人;能面对冲突与挫折,又能在领导和被领导中自处,这真的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机会。AB宝升六年级的暑假,参加训练团体骑单车环岛旅行,汗水混杂着泪水流到嘴里,分不清哪是汗,哪是泪。她们体能得到锻炼的同时,也磨练了精神的意志。去年带女儿游猴山的旅途中表现出的坚韧、担当,使我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和潜力超乎大人的想象。当我们帮孩子把根埋得愈深,他们才有能力长得愈高,也才能承受得了生命中免不了的狂风暴雨。
教养心得体会7
很多的人经常都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的好,但是如果你真的善于分析或者善于发现更多的东西,那么就会发现,这个别人家真正非常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的身上也有各种不同的优点。一个善良诚实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大多数也会很善良,非常的有爱心,从小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喜欢小动物,也会爱护小动物,做事情的过程中总是会留有一份天真和善良。一个孩子教育,你就可以看出一个父母身上的教养,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人也是动物的一种,只是一种高级的动物,所以很多东西也是会进行模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时候也都是在不断的去模仿父母的所作所为。这个世界真的是过于纷繁复杂,虽然每一个人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都在不断的探索,但是我们也不可以否认,在这个探索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他们不知所措,而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之下能够更好的去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不管怎样,最初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会采取父母的意见,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会在各个方面呈现出来的父母的这些教育。有些孩子他总会看到,有些孩子总是会非常的容易看到,而且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也不会大吼大叫。也许你认为这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但是如果我们尊重的仔细的研究和了解,你就会真的发现,这个孩子的父母其实也是一样的,他们身上的一些教养总是会在孩子的身上表现的更加的明显,所以任何一种情况之下,千万不要忘记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父母在生活中必须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给他们营造更好的家庭氛围。有的父母会质疑,不管我们的`家庭环境如何,这还不是就长大了,但是当你的孩子走进了婚姻关系。如果孩子的父母的婚姻不幸福,每天都是吵吵闹闹的,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但是孩子有一天结婚,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婚姻关系当中很多问题同样处理不好,而且最终很有可能会离婚,这些方面的事情其实都反映出来了父母的教养,也反映出来了曾经父母在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虽然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成长,我们在接受更多的教育,在接受更多的问题的处理方法,但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否认的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打下父母的烙印,所以父母给孩子的培养,仅仅是送他们去更好的学校,很多的时候,父母更需要做的事情是让自己能够变得更好,也能够更好的去处理自己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会有正确的方法去面对自己的生活,而每一个父母的教养,都刚好会给孩子提供一种范本。
教养心得体会8
读国学经典,做有教养的学生。
教养是文化和品德修养;教养是因教育而养成的良好品行和习惯;教养时内在的精神气质;教养是一种美丽的高贵。
善解人意是有教养。有一次,我考砸了,突然,我听见了“咚咚”的敲门声,我赶紧去开门,一看,原来是我们五楼的邻居,邻居看见桌子上有张卷子,左上角写着“80”分,再看看我闷闷不乐的表情,邻居知道我考的不好,他安慰我说:“没事,偶尔考不好不要紧,人哪有不犯错的,俗话说的好:‘小树不修男参天’,这一次就当是一个教训,下一次你定能考好。”
听过这番安慰以后,我赶到他善解人意,值得我学习。
心胸宽阔是有教养。有一次,我没有带本子,被薛润东看到了,他二话不说,立马把他的本子上“兹啦”撕下一张来,放到我桌子上,说“给你!”
顿时,我被薛润东的心胸宽阔打动了。
正派真诚是有教养。从前,有一个小朋友,家里没有钱,但想读书,于是他去一个老爷爷家里借书读,答应十天还给他正好第十天的`时候,下起了鹅毛大雪,老爷爷想:他是一定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到了半夜,老爷爷听到了敲门声,只见外面有个雪人,原来那个男孩来还书了。以后,老爷爷给小男孩买了很多很多的书让他读。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让我们谨记圣训,让我们传承美德,让我们从坐立行开始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养心得体会9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了创造的历史。从窑洞到摩天大楼,从马车到宇宙飞船,从松明到人造太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而创造来源于人。只有人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才能打破常规,创造奇迹。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就像世界上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特的念头、独特的思想、独特的看待问题的角度、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孩子看来没有绝对的标准去评判事物,而正是后来大人们所传授的固有的、被人公认的、已有的知识,迫使孩子慢慢放弃自己的"怪念头",成为有着和别人一样的眼光、一样的思维方式的人。当然有人会说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大家都按照一样的标准和方式去生活。对。但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成功需要的是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人类进步,而不是手握着先人的知识成就毫无进步。
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是培养和发展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此时奠定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而据有关创造力研究结果表明:4岁时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测试得分最高,到5岁以后开始下降。
原因何在?
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等也发现,3—5岁是孩子创造性能力的高速发展时期,而5岁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我国的孩子同样也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影响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孩子在婴幼儿期在幼儿园或者家庭中主要的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游戏活动很少约束,孩子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去随意地玩、随意地想、随意地发挥。而这时家长和老师也不会对孩子的想法或行动进行过多地干预,孩子不会因为自己的胡思乱想遭到别人的否定和指责。所以创造性思维发展良好。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就要开始面对学习活动,这时的家长和老师就变得"严厉"起来,因为他们此时强调的是孩子应该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视孩子能否正确地思考。他们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因为有了统一的标准,孩子的行为又随时受到成人们的监督和评价,当孩子没有按照成人教给他的那样去做,孩子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这样孩子为了迎合成人,渐渐放弃了自己的"胡思乱想",乖乖地向着成人们想要的答案思考着,这样自己便能得到大人们的赞赏和奖励。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大学排名
怎样培养?
创造性思维难能可贵,社会需要发展,发展就要依靠创造力,只有孩子拥有了创造性思维,才能保证社会的进步。那么,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怎样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并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更好,更顺利地发展呢?
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孩子的创造力日益提高,从单纯的模仿发展到创造,他们逐渐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开展新型的游戏情节,创造性地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制作游戏道具等。但是游戏水平的发展并非完全是自发的,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需要家长的`启发引导的。
通过音乐、绘画培养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和教育学家一直认为音乐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好方法。因为音乐会促进右脑的发育。另外音乐可以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在优美的音乐中,孩子情绪兴奋愉快,这个时候,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下。绘画也可以促使孩子右脑的发育,增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接触音乐和绘画,并且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欣赏和实践的空间,随心所欲地画,自由想像地听。
通过听说能力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平时家长应该多和孩子进行对话,多给孩子讲故事。在与孩子说话时,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就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对话,这样可以促使孩子启动思维,即兴表述生动的语言。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结合之前的故事情节,进行合理又有创造性的推断,完成故事。
多动手培养创造性思维。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一刻也停不下来,总是摸摸这、动动那,这个时候的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弄乱了东西,而粗暴地制止,应该对孩子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同时给孩子正面的解释。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搞一些小发明。在手指尖的触摸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了最好的发展。
爱心提示
家长应该避免的错误态度:
1、对孩子的想法不屑一顾。即使在你看来孩子的想法很可笑,但那一定有孩子自己的道理,你或许应该去认真地听听。
2、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孩子在进行游戏或绘画等活动时,家长不要不闻不问,你可以多关注孩子,当他有创造性的表现时,应该给予鼓励和赞美,这样孩子的创造性就更高了。
3、占用孩子的活动时间。家长不要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孩子本该自由活动的时间都拿来练习小提琴。这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将会造成阻碍。
4、轻视孩子。家长有时不能轻视了自家的小不点,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当孩子向你提出一个让你看似已经超出了他的智力水平的问题时,也要尽量地向他解释,而不是粗暴地对他说:"说了你也不懂!"
5、用不变的教育方法对待你已经变化的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家长的教育方法需要做相应的改变。让你的孩子时刻能接受你的教育,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养心得体会10
前几天,有幸拜读了《教养就在回头扶门的一瞬间》这篇文章,触动很大。入门时,主动为后面的人扶一下门,在生活中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节,但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在文明素养。培养孩子教养,礼貌从细节开始。
真正的有教养,除了见多识广,谦和懂礼,还会顾忌别人的尊严,尊重别人的选择。礼貌是指语言动作谦恭的表现;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懂礼貌的人不一定具备教养,但有教养的人通常会懂得遵守所处环境的礼貌和礼节。
教养如何表现?我认为,这是一个教育人的问题。
1、包容。一个人的教养、素质以及家庭环境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心胸展现出来的。容纳的越多越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水平,在遇到别人的错误时,我都是在别人没道歉以前就已经原谅了他,因为我知道很多人犯错的原因并不是自己有多坏,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对方造成伤害,或者意识到会造成伤害,但是没有意识到会造成如此重的伤害。
2、尊重。不管别人是什么样的,我们都要尊重他,言语上行为上要一致。是人总有一些让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或喜好,请尊重、理解他们。
3、独立思考。大脑是自己的,别舍不得用。别对待思考就像对待家里的遥控器一样,带上保护套,就怕按坏了。
4、情绪控制。我们需要通过情绪表达来展示自己的态度,但是,别太夸张。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不是让自己的喜怒哀乐给反制。
5、懂得放弃。已经发生的,已经发生了。懂得放弃是可能是最好的处事方式。
6、对人友善。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你想的。不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周围的人。
7、换位思考。不理解别人的行为了,不知道该怎么与人交往了,不明白该怎么处理事情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假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我会不会接受,我会不会相信……再去做自己该做的。
有教养的人,一定能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师长的期望,家人的用意和别人的关爱,以及自己做人的责任。能够学会与周围的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沟通,学会理解别人。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会与自己对话,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把握自己。
有教养的人,一定对人类所表现的各种优秀品质如真诚善良、勇敢正义、勤奋节俭、尊老爱幼等充满敬重之情,他能用理智约束自己,他能在尊重自己的同时去尊重别人,在完善自己的同时去完善社会。
教养心得体会11
首先看个实例:今天是孩子们体检的日子,男孩子们首先排队进行,琛琛跟在队伍中,一会儿瞧瞧这、一会儿看看那,一直没能安静地排队检查。待所有项目检查完,小宇和琛琛都要去坐第一把椅子,但两人争夺了一会儿后,小宇占了上风,一下子把琛琛推到在地上。这时,坐在地上的琛琛嚎啕大哭,鼻涕拖得老长,小宇去拉他,他也拼命地甩动身体不让小宇碰。
“抢椅子”事件,琛琛以“失败”告终,接着因为别人一推就哇哇大哭,不是痛,实则是他输了,他觉得丢了面子,才会对别人的安慰不理。但一见到老师,他马上说是别人抢了他的椅子,想要赚回自己的面子,但同时自己也走到边上的椅子坐好。从以往他的表现来看,若是他没错,他肯定不会就此离开的`。
虽然看出他的“受伤”,我也没有站在他那一边,而是请推人的小朋友向他道歉,但椅子不让,让他明白:自己不是最强的,不是想要什么就都能得到,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给他一次“得不到”的机会,让他明白在集体生活中,还有谦让。
琛琛的个性一直很强,最近越发的不听话,他很会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对老师善意的提醒总是置之不理,态度始终是嘻嘻哈哈,不觉自己有做错什么。总是得到老师非常严肃地批评他了,他才会收起他的笑脸,但也转身就忘,实在无奈。
冉冉是个十分乖巧的女孩,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做事积极进取。上次,和冉冉的奶奶交流,说:“冉冉的性格真好,有很多好朋友,而且一点都不骄纵,习惯也好。”奶奶说:“在家里,我和她可以做朋友,但就事论事,做错事就要罚,在沙发上罚坐,坚持不妥协;表现好就要表扬,我也用小贴纸进行奖励,她的兴趣很浓的……”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条件优越,孩子在家中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们事事都顺着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特别是祖父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味地溺爱孩子,所以常常造成了孩子接受不了一点的“失”和“挫败感”。
琛琛和冉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一样,对他们的性格养成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并不是说,一定这样是好的,那样就是不好的,但我觉得,中国的古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教养心得体会12
新学期开始了 ,孩子们升入了小班,作为一名小班的老师,在加强提升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也不禁要对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刮目相看了。
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要练习韵律操,有几个能力较好的幼儿就被任命为小组长站在第一排,我请其他的幼儿到组长后面排队,孩子们陆续的走过去,这时候,坐在台阶上的糖果一动不动,我走过去拉他起来,他撅着嘴叉着腰,跺了跺脚,说:“我生气了,我不跟你们玩了!”语气很不高兴,我看着他生气的样子笑着数:“糖果这么可爱,好好表现,一定能够当组长!”说完抱抱他,一副委屈的样子,不过很坚强的走到了队伍里,当我的眼光看着他的时候,那是糖果最棒的时候,因为他把最好的一面努力的`展现出来,这是一种回报!
在以后的生活里,我都会给予糖果最真切的关心和鼓励,我相信,所以我看见了!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纯洁的童心,有时一句小小的鼓励真的就是孩子最想要的那个礼物,最想吃的那颗糖!
让孩子喜欢你的眼光,我们要学会鼓励学会赏识!
教养心得体会13
赫尔曼·黑塞认为获得教养较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
读书,较好的地方就在于,好的书籍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催人思考,然后进步。有时候——觉得很奇妙——哪怕横跨很远的空间,或是很久的年月,一本好的书能够让人受益匪浅,一句话,一个道理,往往能够让你和几千年的作者产生极大的共鸣。一本书尤其是一本经典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经典作品会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们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较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读书可以获取书里书外心境的交融与契合,能培养一种雅致淡泊的人生格调。比如你如果想净化性灵,就读点儒道释的`书,如果你想获得至理,就读点哲史类的书,想美丽心灵,就读点时尚美文……如此,当我们从书中发现一段精彩情节,感悟一条人生哲理,或获得一次智慧启迪时……谁都会从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读书真好,那么又有谁不是即使孤独也美丽、即使受挫也坚强、即使贫穷也骨气呢?
读书还能使人穿越时空,返回远古,与李白苏轼举杯宏饮,看屈原傲骨清风,和禹锡陋室雅谈,与孔明纵谈天下;亦可让思绪超越时间的步履,飞翔到未来时空,让思想在未来的天空下驰骋,飘荡!这些,都会在消融了喧嚣的疲劳之后,为我们呈献一份平和空灵的喜悦,留下一段深入冷静的思索,让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平添几分深刻。
读书更能把我们带回现实感受自然,无论是早春的迎风踏青、寻溪觅绿,还是夏日的临江逗水、逐波戏浪:无论是秋时的静坐垂钓、登高远眺,还是冬夜的伴雪寻梅、评白论香;也无论你是单身只影泼洒惆怅,还是呼朋唤友释放快乐……
读书能令人快乐,读书也能让人学习,学无止境,那么读书亦无止境,读书有趣,却也苦乐掺半,然而不管是晨曦初露的清晨,还是风清月白的夜晚,只要有书,便有我的忘情的遨游,有我幽静的享受。
作为教师,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师的岗位上游刃有余。
教养心得体会14
前几日,我和孩子吵了一架,而且吵得不可开交。
事情是这样的:一日孩子午休后起床,栋栋坐在别人床上穿衣服,本来走道很窄,正好滑天瑞不小心踩了他的新鞋子,给踩脏了,于是栋栋大呼:滑天瑞,你过来,把我的鞋子擦干净。我当时正在饶有兴致的给女小朋友梳小辫,听到他这么说,立刻很生气。自己本身对孩子要求挺高,不愿意看到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懂得宽容别人。于是我也大声说:“栋栋你这样做不对,别人踩了你的鞋子,别人就应该给你擦啊?”然后我听他说:“对,就应该这样。”然后,我就给他分析原因:“别人踩了你的鞋子是不小心,应该对你说对不起,他没有说,是他的错.....未等我说完,栋栋就哭了,而且一个劲地强调他的理由:“老师,你不懂得要帮助别人。”这个孩子居然说我不懂得帮助别人,我突然恍然:“原来孩子把让别人给他擦鞋子当成助人为乐的一种表现了”。于是我说:“帮助别人是在别人有困难的情况下,别人来帮助你的,就像刚才,你的`鞋子被被人踩了,但是他不是故意的,没有给你道歉,是他不对。但是你要求他给你擦鞋子,是你不对。”我看栋栋还在嘤嘤地哭,于是继续说:“你要求他来擦鞋子,别人会觉得你很小气,肚量不大,一点都不懂得宽容别人。”孩子仍然觉得他是对的,但似乎比开始时要好多了,然后我叫来了滑天瑞,让两个孩子友好的解决了这件事,但是栋栋仍然不理睬我。于是,我也暂且忽略了他,冷处理,不去理他,栋栋,似乎也察觉了一丝变化,于是找了个机会主动来找,我趁热打铁,又给孩子交待了一下刚才的事情,栋栋终于明白了。
有的时候真的感觉自己是个小小的芝麻官,断着一些比芝麻粒还要小的案子,处理着孩子中间发生的一些不为我们成人知道的小小的事情。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专业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教养心得体会15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天,我带领幼儿在院子里拣落叶。正因园里种的都是常绿树,因此落叶不多。到了一棵大树下,我抬头看了看,自言自语道:“树上有一些发黄的树叶,何不把它们摇下来?”只见我双手拉住树干使劲摇了摇,“哗哗哗”掉下了很多树叶,孩子们欢呼雀跃。随后,我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拣着落叶。快拣完时,几个男孩子立即跑去摇树,边摇边喊:“哈哈,树叶掉下来了,快来拣呀!”听到喊叫声,有的孩子赶紧跑过去拣落叶,更多的孩子则加入了摇树行列。有的一起拉住一棵树使劲摇;有的专挑小树摇。见此情景,我赶紧制止:“大家赶快停下来,不能摇树!”此时,孩子们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他们奔跑于大树小树之间,摇完这棵摇那棵,十分兴奋。手足无措的我只能用铃鼓把大家召集起来,并与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诚恳地向他们说明刚才自己摇树的原因并作检讨,还与孩子们交流摇树的危害性,这场摇树风波才得以平息。
我出于教学需要摇了树,这一行为传递给幼儿的信息是“树是能够摇的”,造成幼儿见树就摇的'后果。还好我勇于承认错误,平息了摇树风波。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影响着年幼天真喜好模仿的孩子们,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带来负面影响。孩子需要分享!
“啊,我的,是我的车!”正在“停车场”玩的汪君昊叫了起来,我循声走了过去,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夺一辆玩具车。“怎样拉?”“老师,马孙伊抢我的小汽车”“我也要玩这个车的,我也要!”
这就是经常发生在我们班的一幕幕抢玩具事件,也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我们班的小兄弟姐妹平均年龄只有三岁半,而且都是娇生惯养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构成了倔强、以自己为中心的性格,但是到了幼儿园里,和那么多小兄弟姐妹在一起,玩具数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儿轮流分享。如何让他们学习并领悟分享,从而减少这种争吵的发生呢。
经过和孩子们三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故事、儿歌理解的很快,每次当我宣布要开始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安静的用小眼睛看着我,于是我就想到能够利用儿歌、讲故事的形式引导他们,让他们从中领悟分享,体会分享的愉悦。有一次我讲故事《大家一起玩》,让他们学习并领悟讲:“大家一起玩,你玩一会,我玩一会。”教育他们要和小兄弟姐妹一起玩,不能争抢玩具。
对于孩子们,最有效的方法就应就是游戏了吧。因此我就利用区角活动的时刻让几个孩子在建构区一起搭积木,在娃娃家玩的时候,我让孩子分主角扮演,分好工作,比如:让马亦心和陈茜小兄弟姐妹专门负责厨房那块,做好吃的点心,让黄梦妍小兄弟姐妹哄宝宝睡觉,小医院就有唐佳怡小兄弟姐妹做医生,给生病的宝宝看病,让他们一起搭建玩具,分工合作,培养幼儿合作潜质和体会分享的愉悦。在去淘气堡或是滑滑梯的时候我们也总是不忘提醒一句“注意安全,不能和小兄弟姐妹抢着玩,要一个轮着一个!”
在小兄弟姐妹离园时,和家长交流幼儿园里的活动状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里需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愉悦融洽的生活、游戏。
经过一段时刻我突然发现孩子们为抢夺玩具而争吵的现象明显比以前少了,虽然还是会有个别小兄弟姐妹,但是我明白他们,正因我知道他们还小,我们只有用博大的无私爱心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明白分享的愉悦。
【教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养心得体会01-11
孩子的教养,就是父母的教养美文10-06
隐含的教养10-06
教养的作文03-19
教养心得体会15篇01-11
关于教养作文02-17
教养的芬芳作文02-18
小班教养总结10-19
知识与教养作文05-20
教养的味道作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