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1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深有感触、深有体会。
首先,要建立全面的高质量发展理念。经济发展不单单是追求GDP,更是要追求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还要关注社会和环境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其次,要以创新为驱动。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推动企业发展。
再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改善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供给质量,逐步消除过剩产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技术装备升级,提高生产劳动力效率,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要实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打破各种体制机制和利润分配关系约束,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制度环境,才能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之,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创新投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等措施相结合,从而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的重视日益提高。作为一个人民小助手,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在此,我想分享一些自己对于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需要注重质量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只有把质量摆在首位,才能推动生产方式、经济形态的转变,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市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市场的效能和活力,同时加强市场竞争,扩大产品、服务差异化和个性化,让市场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其次,加强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现代科技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地创新和进步,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于科学技术的'投入,创造更加优秀和积极的发展条件,支持企业和各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环保等问题。在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注重生态环保等社会问题的解决,形成生态经济。我们要注重发展生态以及生态保护,减少污染和浪费,鼓励绿色、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共享美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要做得更好,注重质量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创新,目光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大众和市场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我会在我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进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3
“101%”的服务,比100%多了1%。正是这多出的1%,让xx区凭借一流的营商环境在经济基础强大的江苏省脱颖而出,变工业基础薄弱的劣势为后发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
从“最多跑一次”到“不见面审批”,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城市间竞争的关键所在。在您看来,优化营商环境对xx区的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营商环境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机遇,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近几年,xx区迎来历史难得的发展黄金期,有着弥足珍贵的后发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而运用、发挥、挖掘好这些优势,营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样的政策、同样的区位、同样的`机遇,到最后就看政府服务好不好、信誉高不高、环境优不优,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宽松发展氛围,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提振投资者信心,创造投资创业机会,以更优异的政府服务换得更强劲的发展动力、更显著的发展效益。
近年来,xx区始终牢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政治嘱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6.92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亿元,增长1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936元和17305元,分别增长8.8%和9.3%,历史性地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行列,成为苏北唯一入选的“中国营
商环境百强县区”,在全市综合考评中荣获一等奖,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高质量跨越发展优秀县区”。
xx区有五大主导产业,分别是盐化工行业、新型建材行业、机械电子行业、新能源行业、文体用品行业。2019年上半年,全区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应税开票85.5亿元,同比增加7.88亿元,增长10.1%,占列统工业开票总量69.1%。
虽然xx区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是部分行业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订单减少。比如机械电子行业上半年开票销售和入库税金较一季度分别下滑20.8和15.6个百分点。二是要素供给限制,制约企业发展。部分新签约企业,由于拆迁、土地置换等原因,不能按合同约定时间拿地,影响开工建设。还有一些企业要素保障没有到位,产能释放受到影响。三是原料价格上涨,企业利润收窄。
xx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围绕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对标提速;二是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夯实优化营商环境基础;三是狠抓工作作风,切实提升服务水平。xx区于2019年4月下发了《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审批提速、服务优化、要素强化、清障减负、法治护航、作风提升六大专项行动,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服务。建立完善“区、镇、村”三级审批服务平台,实现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办结,全程企业负担“零费用”;设立“不动产登记”集成窗口,审批环节由7个减少至2个,申报
材料由11个减少至6个,办结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印发《服务涉企高层次人才十条措施》,来淮投资客商和各类创新创业人才除了享受常规招商引资政策外,还可享受免费体检、景区门票减免、入驻酒店折扣等“101%”服务。建立服务企业“帮帮群”,覆盖全区606家规模以上企业,一站式受理企业咨询投诉,为企业生产经营排除隐患、扫清路障。建立全市首家小微企业金融超市,设立风险基金,运用金融杠杆缓解小微及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截至目前,各金融机构对xx区发放贷款同比增长近20%,比年初增加30多亿元,等等。
xx区在吸引企业落户方面,具有相当多的优势。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xx区位于南北地理分界线,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区,是苏北重要的中心城市核心区,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以xx为圆心,100公里半径范围可辐射2000万人口,150公里半径可辐射3000万人口。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四通八达,适合于原材料和产品大进大出,能较快地向全国辐射延伸,具有广泛的商机和极大的市场空间。二是便捷的交通运输。京沪、宁淮、徐宿淮盐、淮连等四条高速公路在xx城区周边交汇,宁连、淮扬一级公路穿城而过。xx今年将迈入高铁时代,正在建设的徐宿淮盐高铁年底建成通车,连淮扬镇高铁2020年通车。宁淮高铁年内开工建设;未来几年,5条高铁将以“米”字形格局交汇在xx,高铁客运枢纽站就坐落在xx经济开发区境内,规划近期经过列车140对/天,远期190对/天。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将建成二级航道。xx区内将有上河港区、入海水道两个作业区。现有
xx港是江苏省重要的内河港口,年运输量达10万标箱。xx机场二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具备开通所有国内航线条件。三是完善的产业配套。全区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000多家,涉及机械电子、教学具、盐化工、新能源、新型建材以及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30多个行业、1200多种产品,其中“施塔德”电梯、“双环”齿轮、“共创”草坪、“建华”管桩、“海螺”水泥、“康乃馨”酒店布草、“苏食”食品、“旭日”教学具等30多个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四是良好的人文环境。xx区历史悠久,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就诞生在xx区附马巷,并在这里生活了12个春秋。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和《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部均成书于此。xx区也是淮扬菜的发源地,现存淮扬菜菜点1300余种。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难啃的硬骨头有三个方面:一是项目落地程序还需优化;二是执法监管不够规范;三是服务意识仍需加强。对于项目落地难、落地慢、审批环节较多问题,我们将以重特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统领,进一步理顺项目审批流程,大力推进信用承诺、容缺审批、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加强帮办代办队伍建设,加速项目落地。对于执法监管不够规范问题,我们将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机制,大力推行信用监管,提升监管执法人员素质,让“101%”的监管和“101%”的服务更好融合,共同促进。对于服务意识提升问题,我们将深入开展“三服务”流动红旗竞赛活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加强教育引导,打造“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深入开展“两为”整治、“中梗阻”专项整治,紧盯各单位各部门工作作风与效能问题,强化明察暗访,坚持查处曝光,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作风改善。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4
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即将启航之际,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赢打好科技创新三场“战役”。
一要尊重规律,保持定力,打好科技创新“持久战”。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尊重实际、循序渐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不能简单地以是否能快速出成果、出成绩为标准评价科创工作成效,过分求快求成果只会导致“画大饼”“放卫星”,损害的'将是整个科技创新生态。全社会要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包容心”来对待科研。唯有坚持实事求是,认清客观差距,把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苦干实干精神,一颗钉子接着一颗钉子敲、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走,才能让一个个小创新、小进步变为改造世界的无限伟力。
二要勇攀高峰,集智聚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就要求我们聚焦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突出短板,汇群智集群力,突出整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科研攻坚清单”。支持鼓励跨区域、多行业交叉融合发展,整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原始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努力实现更多零突破。同样,也要加快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全力解决好科研人才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优秀科研人员专心于研究、安心于学术。
三要健全机制,完善服务,打好科技创新“转化战”。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效率、造福人类,一切科技创新成果都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法律法规保护力度和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厘清利益分配机制,做到让科研人才(团体)放心将成果投放市场。其次,要健全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改变过去科研团体与市场主体“两头说两头都不算”的尴尬局面,让更多主体多维度参与到科研成果质量评价全过程,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推力和市场经济的拉力作用。最后,要简化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支付流程,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激励,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核心领域成果转化落地。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5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铁路运输经营面临严峻形势,对于继续深入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铁路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要确保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我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要在理论武装、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求实效
系统的理论需要系统的学习,对理论的系统掌握是指导工作实践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学习实践活动的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就要看是否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上下了真功夫,是否在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新成效。因此,作为路局第二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单位,在当前生产任务繁重、安全压力增大的新情况下,要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内容,在理论武装、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求实效。
在学习的要求上,要始终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掌握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抓住科学发展的核心,突出实践特色,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部、局关于和谐铁路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形势前景大宣讲活动,提振干部职工信心、维护队伍稳定结合起来,与深化“出精品、创一流”活动,加快一流建设结合起来,推动我段科学发展,力求形成领导班子牵头、党员干部带头、人民群众点头的学习风气,达到思想得到再改造,认识得到再统一,做到理论上学懂、思路上厘清、行动上落实,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自觉实践者和积极促进者,成为一流建设和精品创建的坚强组织者和有力推动者。
在学习方式上,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调查研究相结合、集体研讨与个别交流相结合等“弹性”学习方式,不搞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重点用一系列的硬指标、严考核来保证理论学的扎实、问题想的透彻、学习效果显著。
在学习重点上,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形势前景大宣讲”活动,深刻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发展造成的影响,给全路、全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追根溯源,深刻认识当前的问题是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和企业管理方式粗放的问题,更急积极主动地查找思想观念、机制体制方面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更加自觉地推进维修体制改革和经营管理制度变革,以一流的线桥设备质量和精干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保安全、保畅通,为全局抗击风险提供重要保障。
二、要在解放思想、破解难题上下功夫求实效
坚持解放思想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原则。发展观念的更新、发展思路的转变、发展难题的破解、制度机制的完善,都必须解放思想。要把思想认识彻底从旧的、不合时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新的视角审视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以新的思路来谋划科学发展,以新的方法来推动科学发展,使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我段是纯成本支出单位,我们的所有支出依靠的是成本清算和路局拨款。当前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段今年的`支出计划有所压缩,工资缺口压力日益增大。加上我们段处于京广提速干线,候日亿吨通道枢纽,高速、重载、客货混跑对人员、设备、维修方法、作业环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安全畅通压力很大。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们要彻底抛弃“等靠要”的传统观念,在思想观念上来一次“大解放”、在体制机制上来一个“废立改”、在精品建设上来一场“赶帮超”,不断破解发展的困局,在队伍稳定上不给路局添乱、在安全畅通上不给路局添堵、在成本支出上少向路局“伸手”。
要充分运用在前一阶段开展 “形势前景大宣讲”活动的经验,针对安全基础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难度加大,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想对滞后等一系列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把调查研究作为学习实践的主要形式,让党员干部成为宣讲的骨干,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开门搞活动,充分发扬民主,吸收广大职工群众全程参与,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真诚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让工作群众成为为我段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力量,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我段和谐发展、一流创建的突出问题。
三、要在改进作风、树立形象上下功夫求实效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不良作风,或轻或重地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本来,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进步,有的人却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科学发展观讲究按照规律办事,有的 人却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有的人做事却偏偏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科学发展观注重协调发展,有的人在工作中却总是畸轻畸重、忽视协调;科学发展观重在发展实效,有的人却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的,有的人却背离这个基本要求,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等等。显然,如果不能认真解决上述作风不正的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尤其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还在蔓延,铁路运输经营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破解发展难题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转变作风的针对性。作风建设重在“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面对作风建设,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只能从个人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盲目地“随他”、“从众”。有的干部长期做领导工作,高高在上惯了,不注意查找自己作风方面的问题,下属碍于面子又不愿指出问题,往往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放下架子,真正把自己放在普通党员干部的位置上,严于律己,广泛听取意见,重新审视自己,深入解剖自己。要学会“照镜子”找差距,从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规定中明确要求,从革命前辈的光辉榜样上汲取营养,向新时代的模范人物学习借鉴,与身边的优秀分子交流互励,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想。有了这样的人生境界,才能找准自己作风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转变作风,成为人民群众拥护的风正德劭的领导干部。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对铁路的影响正逐渐显现,应对经济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具体到我们工务部门就是要以勤奋务实的作风保安全、抓节支,就是要以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保稳定、促和谐。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主动积极与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沟通交流,力求多争取一些工程和施工任务,增加成本清算,从而谋求全段干部职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严格成本管理,在节能降耗上狠下功夫,强化电、煤、油、水和各项办公用品的支出管理,党员干部带头做到人走灯灭、空调关,自觉树立节约意识。特别是在各种施工和日常作业中,各车间、部门要强化监督机制,每名干部职工自觉做到活干完、料收净,杜绝路料浪费。要通过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展现的务实作风和真抓实干的公仆形象增强全段干部职工的信心,激发内在动力,谋求全段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奋战,为创建一流桥工段争做贡献的良好局面。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6
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新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共同努力。在个人角度,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心得体会。
一、坚定不移地执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向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变。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注重品质和品牌建设。品质和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才能拓展市场份额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工作中,我们要关注市场需求,了解消费者心理,不断改进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口碑。
三、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企业利润增长和经济增长,更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在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意识。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倡导文明礼仪,注重个人素质和修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
总之,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只有不断强化自我,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7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我看来,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加强创新。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应该加强基础研究,重视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要加强产业升级。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必须要加大对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
第三,要加强对民生的保障。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还应该关注民生问题。中国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事业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国应该加大环保力度,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总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创新。希望我们全体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8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项具有极强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为此,我们从活动起步伊始,就把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贯穿其中,形成了运用科学发展观研究解决制约路局和谐发展重大问题的良好氛围。
一、学研结合,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
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调研,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1.广泛调研分析,准确把握局情,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示范,路局领导班子成员坚持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进班组、到工区、走线路、上机车,和一线干部职工面对面交流谈心,并分系统召开了十多场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使党员干部清醒地认识到我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比较滞后、重要通道运输能力紧张、经营管理薄弱问题比较突出和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等方面的差距和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2. 着眼学以致用,立足素质提高,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我局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编写了《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建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二次创业中展示作为》的学习资料,作为培训的补充教材。10月14日局长龙京带头结合局情,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学习报告。在随后的两天集中学习培训中,主管运输、基建和安全的副局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别就强化运输组织、加强安全管理、推动大规模铁路建设等重大问题,向党员领导干部作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专题辅导,引起了强烈共鸣。
二、学议结合,创新和谐西铁建设思路
集中培训结束后的次日,路局即召开了局务会议,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运用学习培训成果,研究路局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和谐西铁的重大问题。局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通过面对面畅谈学习收获,共商发展大计,在创新和谐西铁建设思路上形成了共识。
一是树立六大理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深入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要推动路局和谐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大运输、大安全、大协调、大效率、大效益、大稳定的“六大理念”。这不仅符合局情,而且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讲,就是要树立“运输一盘棋”思想,将运输畅通摆在龙头地位;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树立以团队作战为主的“大协调”意识,保证全局整体利益最大化;树立“大效率”意识,打破部门和系统界限提升整体效率;树立“大效益”理念,推行精细化管理,追求效益最大化;树立以关注民生为导向的“大稳定”理念,将改革发展成果广泛地惠及职工群众。从而实现全员思想观念的大转变,为推进二次创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推进二次创业,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今年三月,路局新班子组建后,提出了全局工作在既有平台上实现新飞跃的“二次创业”发展思路,并制定了八项总体目标。大家在讨论过程中普遍认为,围绕“二次创业”目标,路局在创新和完善安全生产、施工管理、多元发展、人才培养使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这一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部党组提出的建设和谐铁路的要求。必须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将“二次创业”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统筹发展。通过对实施“安质效”管理考核办法等改革措施前后干部职工精神状态的对比,认识到不断提高职工生产生活质量、提升铁路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能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必须牢固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观念,重新规划生活线、文化线、卫生线建设,尽力解决一线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全局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充分发挥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的作用,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优化客货运输产品,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和质量,形成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改结合,破解制约改革发展难题
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我们就坚持边学边改,以学促改,学改结合,积极破解制约实现“二次创业”目标任务的难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和安全运输生产两不误、双促进。
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和手段,提升确保安全的软硬件品质。针对山区铁路安全卡控难度大的特点,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延伸科技保安触角,建设路局安全生产指挥系统,整合与开发各系统管理资源,形 成全局运输安全集中统一指挥的大格局。结合既有线施工安全控制难点,推行施工网络图、施工负责人动态管理机制和工程施工预介入制度等,从源头上把住施工质量和安全关。结合基础装备落后、工作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强力推进陇海线安全标准线和宝成、阳安线安全放心线建设,同步提升安全硬件、软件质量,修订完善各项工作标准171项,技术标准233项,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改革完善运输组织机制,不断提高运输效能。结合现场运输生产组织难题,在宝鸡、安康、新丰镇三个编组站推行“站机一体化”管理,将原先由机务段管理的调机及其乘务员统一划交车站,最大限度地挖掘调机潜能。加强限制区段运输组织,确保西部路网畅通,使分界口交接纪录不断刷新; 打破系统间的界限,在较大站区建立片区联劳会议制度,形成相互沟通、密切协作、高效运作的良性机制;针对运输市场新变化,加大客货营销力度,变“等货上门”为“上门找货”,大力推行规模化、集约化运输,加强战略装车点建设,实施路企直通,有效释放运输效能。同时,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整合机械动力设备、生产资源、房屋资源、闲置土地资源等,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促使全局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全面发展。着力解决民生民忧,凝聚推进二次创业之力。积极为汉中、略阳、虢镇铁路地区地震受灾职工家属筹备棉衣棉被、取暖用具等防寒过冬用品,让灾区职工家属过一个舒心温暖的冬天。加快灾后重建工作,争取早日完成2328户、1728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为受灾职工家属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进一步加快廉租房建设,让生活困难职工尽早住上舒心房。推出沿线站区伙食团达标建设新举措,优化整合设施简陋的小伙食点,通过开展伙食团品牌菜大赛,使沿线偏远山区2万多名一线职工吃上舒心饭菜。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9
近年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也深刻认识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极探索和践行。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源、资本的投入,更需要创新的推动。在我看来,创新一方面要求我们保持创新的思维方式,不断挖掘和发掘新的创新点,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注重知识、技术的学习和更新。在日常工作中,我也尝试着运用创新思维和科技手段来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注重绿色发展。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侵蚀,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了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发展很重要。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要加大环保力度,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排放,让我们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再次,坚持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保持稳步推进的态势,不能盲目追求速度,也不能过于保守。只有在稳妥推进的基础上,才能够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态度下,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最后,注重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因此注重人才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拥护人才,吸引人才,给予人才包容和支持,使得人才可以更好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过程。只有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我们才能够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10
结合农场深入开展的"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积极思考如何历练营销实践经验,在具体营销实践过程中,主要探索研究微商销售稻花香米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使北共青品牌让更多人熟知,家乡的产品让跟多人喜爱。
一、营销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黑龙江大米在全国是知名的,东北大米家喻户晓,尤其稻花香米香气宜人,无论味道、口感、色泽都属上佳。黑龙江五常大米,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都是冠以"五常大米"的商标,在全国各地售卖,造成到处都是五常米,而且许多的"五常大米"都是假货,甚至是陈大米,鱼龙混杂,导致人们都不敢买"五常大米",主要是投机倒把者把"五常大米"品牌给毁了,其实真品"五常大米"无论从包装、米质、色泽等方面做的是比较成熟的。
共青农场内大米现状分析,近年来,农场积极发展庄园农业,在农场范围内以合作社形式,种植加工稻米产品,后进行包装,采取线上+线下,微商+电商等形式进行营销,远销全国各大城市,与团体及个人建立了长期供应关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稻米产供销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的瓶颈。一是大米总体品质需要精益求精。前面说的"五常大米"有严格的分级包装程序,黑龙江市场上的"五常大米"真货居多。单看大米质量,略高一筹。提高大米质量势在必行,质量上去了,价格才能有保证。二是本地大米生产经营应注重集约化。受本地区大米加工经营起步晚、营销经验积累的不厚重等客观因素影响,规模经营是下步探索的方向。三是包装设计、对外推介等细节因素应更加细腻,在产品包装和经营理念上植入具有共青特色的企业文化元素。
二、营销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我认为大米品质应在各项因素中排第一位的。我在具体大米营销过程中,没有选择我场的大米礼盒进行营销推广。而是采取简单的真空米转包装形式,收集共青本地米、五常大米、梧桐河大米等不同厂家不同地域的大米。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在同学、亲朋中进行宣传、试吃。作为北方稻花香米在南方市场是比较受欢迎的。反馈结果是质优、品质好的稻花香米脱颖而出,通过试吃品尝后,一单就订购了200斤稻花香米。我在实际营销过程中,并没有添加品牌标签,但质优的大米是最受欢迎的`。在物流运输上,采用邮政电商平台,全国大部分地区运费均价不超过1元/斤,是最便宜最便捷的物流快递途径。
三、营销经营中的几点建议
1、优选大米品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购买理念是大米品质必须好,价格贵点无所谓。我场水稻种植经验丰富,种植出优质水稻不是难题,下步需努力提高的是加工环节,和后期分装环节,甄选分级、抛光等环节注重细节,从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2、精选大米种类。通过分级、精选把大米分成若干等级,选出精品、优品和普品。分级的优点是能买上好的价钱,按照分级后进行定价,提高大米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3、区域内建立龙头企业。若想提高区域内享誉度和产品综合竞争力,建立基地+龙头企业模式,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并做大做强,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北共青大米质量过得硬,品牌叫得响,才能走出龙江,走向全国。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11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xx〕2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xx〕12号)文件精神,结合贵阳贵安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发2号文件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决落实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按照“四主四市”工作思路,围绕“一个高于、五个走前列、作表率”奋斗目标,紧扣“八个强”重点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战略定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高质量抓好口岸通道、开放平台、开放产业、外贸外经、营商环境、人才保障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力补齐突出短板、放大特色优势,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中提供新经验、新路径,为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推动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高位统筹。加强党对开放型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领导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县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资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服务发展大局。坚持在开放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开放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推进实施。坚持以问题为切入点、以目标为发力点、以效果为落脚点,加强定期性会商、清单化推进、闭环式管理,科学制定合理、具体、可行的落实措施,严格标准、压实责任、推动落实,聚力破解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有力有序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互促并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部门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目标定位,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活释放市场活力、制度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坚持内外融合,拓宽发展空间。聚焦内外销并举、内外贸互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畅通国内外双循环,加强内外销产品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实现贸易往来多点开花、提质增效。
三、发展目标
聚焦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到20xx年开放型经济“一达到、三翻番”目标要求,结合贵阳贵安实际,确定发展目标。
20xx年,开放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通道物流组织水平显著提升,开放型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对外贸易质效齐升,招商引资、对外交流、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更多实质成果。外贸净出口占GDP比重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达660亿元以上,增速达30%以上;跨境电商达6亿美元以上,增速达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达2亿美元以上;高水平对外开放各项工作取得较快发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高水平开放体系建设更加深化,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建设步伐加快。
到20xx年,开放型经济实现“总量翻番、结构优化、质量提升”,贸易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达1000亿元以上,力争达1200亿元;净出口占GDP比重保持高于全国及西部平均水平;跨境电商达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力争达到6亿美元。贵安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开发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等“1+5”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和省级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总额占比超过70%,开发区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开放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开放环境明显优化,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四、主要举措
(一)实施口岸通道能力提升计划。
1.畅通开放主通道。大力推进贵南高铁建设,实施贵广铁路提质改造工程,规划建设渝贵高铁及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推动成渝——黔中——粤港澳大湾区铁路集装箱货运大通道建设。积极推动兰海、沪昆等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和厦蓉、贵阳环城等国家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加快开阳港、息烽港Ⅲ级航道建设,提高乌江航道通行能力。大力培育“贵港直通车”品牌,增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交通联系。积极推进开通面向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亚、中东等重要出口目的国的货运包机,全面提升航空基础运能,打造高效的国际运输空中走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市商务局)
2.加快推动口岸建设。加强口岸管理,强化对全市各类口岸资源统筹。加快完善改貌铁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功能,推进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申建,尽快启动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完善汽车进出口业务配套设施;推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一局四中心”建设,推进龙洞堡国际机场进境水果、肉类、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申建并投入使用。完善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功能,打造智慧航空口岸。支持在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设立“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场所”,加快贵阳综合保税区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口岸延伸作业区项目和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二期项目建设。发挥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在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贸易等方面优势,吸引全省外贸货物集聚。积极推动广东港、深圳港、北部湾港在贵阳建立无水港,延伸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监管,推进港口功能内移,加快实现贵阳贵安出口货物与沿海港口同等运价、同步起运、同效服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花溪区政府、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贵安新区投资促进局、贵安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3.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加快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优化物流枢纽空间布局,以“双龙——改貌”为重点打造物流核心集聚区。依托贵阳龙洞堡机场航空口岸,开通国际全货运航线1条以上。加大与重庆、成都、广州、深圳、北部湾等周边口岸、港口的通道联动,北上在都拉营陆海通国际物流港图定中欧班列;南下加快开通贵阳改貌至防城港、广州港、盐田港等地的图定陆海新通道以及黔粤主通道货运班列,到20xx年,实现每月稳定开行双向到发运班列;适时推动湖潮——南沙铁路集装箱货运大通道建设。同时抢抓中老铁路开通等契机,抓紧研究支持政策,适时开通至老挝的货运铁路班列,形成南北通道双向互济的物流配送体系。全面整合产业产品、物流信息等要素,鼓励数字物流创新发展,以A级企业为重点,智能化改造一批物流企业,提升整个物流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加快推动铁路、民航、公路、水路信息系统互通共享,完善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为多式联运创造条件。利用好开阳港通航、中欧班列开通契机,大力发展公铁、铁水、空铁、江河海联运,探索“一票到底”的物流服务。依托贵阳“一场两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贵安新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创新开设与东盟国家的跨境物流专线,以市场化方式构建“专线直航+快递速运”跨境物流新机制。(牵头单位:市交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二)实施开放型产业体系构建计划。
1.夯实产业基础。筑牢贵阳贵安在磷化工、铝及铝加工、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高端磷肥、精细磷化工、新能源动力电池等,发展再生铝、铝板带、铝箔、汽车轻量化铝制品等,紧盯整机电子终端产品、电子元器件、服务器显示模组,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等。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完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推动在矿产、轻工、新材料、航天航空等产业领域建设国家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到20xx年新引进优强企业年均增速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围绕菜、果、茶、药、奶等,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加快推进特色食品、中药材等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投资促进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2.优化产业布局。各区(市、县)围绕“1+7+1”重点产业,瞄准国内外市场和消费需求,深挖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潜力,找准主导产业,确保主导产业产值占比始终保持在40%以上,全面提升产业开放水平。大力推动贵阳高新开发区以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为重点,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以航空产业及其关联产业、临空现代服务为重点,贵阳综合保税区以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进境粮油加工为重点,贵安综合保税区以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特色产业生态食品为重点,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依托贵安新区建设大数据科创城,全力打造数字产业聚集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3.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万企融合”,着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新动能培育方面补齐短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在数字技术、空天科技、节能降碳、绿色农药等优势前沿领域培育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支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科研平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强化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科技入黔”,加强公共大数据、智能采掘、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支持绿色环保产业、绿色基础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升级。支持以铝加工、磷煤化工、橡胶等资源类企业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推动企业绿色化发展,加快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对绿色低碳的规则制度要求。(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4.强化招商引资。建好“两图两库两池”,明晰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补链延链强链。在各类招商活动中增加外资招引份量,借助香港在外资招引中的平台作用,强化与欧美日等合作。建立外资招商信息平台、智库和项目库,重点引进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和创新项目。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探索公司化招商,主动深入对接发达地区外向型经济机构、企业资源,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依法合规到香港等境外市场上市。(牵头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贵安新区投促局)
(三)实施对外贸易倍增计划。
1.大力发展货物贸易。加快发展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为代表的新业态,鼓励跨境贸易企业自建跨境商品供应链交易平台,以西部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为核心,积极申请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积极发挥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贵阳综合保税区)的平台作用,加快外向型基地和园区建设,力争到20xx年建成2—3个100亿级外贸产业基地园区。重点聚焦磷化工、橡胶制品、茶叶等传统贸易占比较大商品,培育好瓮福国际、詹阳重工、贵州轮胎等龙头外贸企业,做好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力争到20xx年形成2—3个外贸产业集群。建成1个市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打造1—2个龙头平台企业跨境仓(中心仓)。采取公司+基地形式,以海外市场需求导向指导定制化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白酒、汽摩配产品生产。积极申建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争取设立“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2.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继续推动贵阳和贵安两个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以及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探索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数据港,重点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数据服务,积极申建数据跨境流动试验示范区。加快发展包括云服务、数据加工、软件外包、呼叫中心、工程外包等服务贸易产业。以贵安新区为核心,发展以华为云、苹果云等离岸外包为主的服务贸易,打造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并培育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支持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高新开发区)持续提升示范和创新作用;支持贵阳综合保税区建设服务贸易(外包)大楼,创新性发展融资租赁、国际物流和跨境电商等服务贸易新业态。积极落实特定服务领域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相关政策,鼓励工业设计、建筑服务、大数据等服务贸易企业开拓以RCEP和“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的国际市场,巩固出口优势和市场,创新和丰富服贸业务发展模式。落实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探索国际旅游一站式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签证便利化措施,完善跨境自驾游监管举措和交通工具出入境手续,创新智慧的旅游服务模式与标准,积极发展入境游特别是中高端入境游。(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3.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招引一批国外品牌代工、贴牌生产企业设立“出口转内销”品牌店、集合店或专区。鼓励开展符合国际消费市场需求的“黔货”特色包装设计和生产研发,提升黔货附加值和品牌形象。聚焦新市场、新消费,实施“黔地优品”跨境电商出口新品牌计划,大力推进“跨境电商+产业”,打造“黔货出海”新品牌,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有实力、有潜力的内贸企业积极抢占国外市场,实现“内转外”。支持企业在城市商圈、旅游景区开展“保税展示+极速配送”跨境电商业务。加大海外仓布局,特别是加大在RCEP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布局,支持传统外贸、内贸企业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发展“云上”B2B和B2B2C海外仓出口业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紧盯世界500强、对外贸易500强、跨境电商百强企业生态图谱,重点引进供应链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国际物流服务类企业,力争招引一批大型生产型外贸企业在筑落户,夯实外贸产业基础规模体量。引导鼓励大型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打造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级企业2—3家,5—10亿美元级企业5家,1亿美元级企业30家,5000万美元级企业100家以上。以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为重点开展跨境电商招商,引进跨境电商企业50家、知名供应链平台企业5—10家、国际物流企业2—3家以上,从主体培育、信息化建设、国际物流、供应链金融、品牌打造等方面补齐贵阳市发展跨境电商的短板。鼓励一批本地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并购、上市融资等手段做大做强,优化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四)实施开放平台能级提升计划。
1.优化产业平台机制。全力配合申建中国(贵州)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以贵安新区为核心,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申建自贸区。继续推广复制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开发区统一协调机制,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化的发展格局。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探索多元化的开发区运营模式。支持以各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建设、运营,增强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引领功能、创新功能、枢纽功能和试验功能。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和开放平台能级提升过程中涉及利用外资、对外投资、人才引入、重大项目建设等内容给予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激励政策的配套支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2.转化活动平台成果。加强市场化运作,拓宽资源合作范围和层次,进一步借助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投洽会、广交会等国际展会招商引业,持续提高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国际性活动平台为主的各类活动、展会、论坛的吸引力、影响力,助力全市企业利用活动平台扩大合作范围,开拓国内外新市场。加快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办好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牵头单位:市会展办、市生态环境局、市大数据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3.深化交流合作层次。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在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大湾区总部+贵阳基地”“大湾区研发+贵阳制造”等合作模式,推动共建合作产业园区。针对参与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产能合作区的企业,出台税费减免和财政支持政策,引导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跨国经营水平,拓展“贵阳品牌”国际市场空间。(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贵安新区投促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4.发展保税加工产业。积极抢抓贵阳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契机,充分利用现有市政府设立的资金池和基金,支持保税加工产业发展;支持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申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综合保税区转移,对于新引进的生产制造企业项目,优先安排落户综合保税区,推动打造外贸产业集聚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贵安新区投促局、贵安新区财政局、贵安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五)实施一流营商环境塑造计划。
1.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各项开放举措落实落地。依托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引入第三方机构制定面向全市外贸企业的综合评价体系,打造融资快速通道,实现综合评价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金融办,贵安新区投促局、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贵安新区财政局)
2.继续推进法治化建设。严格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确保外商投资法各项制度切实有效执行。坚持内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公平待遇,着力营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等深度融合。深入落实《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力打造“贵人服务”品牌。(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贵安新区市场监管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3.继续加强国际化对标。搭建并逐步完善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制度框架,设立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行外国人办理企业注册、签证服务、外国专家服务一站式政务服务模式。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管家制度,发布《贵阳外商投资指南》。推动国际友城建设高质量发展,到20xx年国际友城及友好交往城市达30对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外事办,贵安新区投促局)
4.继续提升便利化程度。强化与沿海、沿边口岸协作,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简化进口审批流程,缩短通关时间,不断降低通关环节制度性成本,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实施“非禁即入”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投资自由便利化水平。探索设立跨境电商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对跨境电商供应链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信息的全方位集聚,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推动银行提供合规优质的跨境电商金融产品和收结汇服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筑城海关,贵安新区投促局、贵安海关)
(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
1.加强重点人才引进培养。研究制定专业型、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机制,面向重点高校、发达地区积极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团队。支持市属高校与国内外重点高校交流合作,大力培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涉外法律、金融等领域专业人才。(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2.加强国际人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国际人才公寓,积极培育或引进国际化教育、医疗机构,充分满足国际人才的生活需求,打造高品质国际人才创业社区。全面落实国际高层次人才出入境及居留便利政策。规划建设东盟国家留学中国预科基地和东盟教育小镇。探索开展自然人流动试点,为外国人在筑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条件。(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
3.创新人才服务发展模式。推广“团队+项目+资本”模式,吸引国内外人才揭榜领衔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人力资源外包、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新业态。落实好“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向经认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开放型经济人才发放绿卡,吸引留学回国人员来筑创新创业。(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推进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市领导担任副组长,贵阳市贵安新区相关部门和各区(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各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为成员,统筹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领导小组下设口岸、物流两个专项组,分别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各区(市、县、开发区)比照成立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商务工作队伍。
(二)强化统筹调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贵阳贵安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商务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召集人,贵阳市贵安新区各相关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三)强化资金保障。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到贵阳贵安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创新建立“资金池+基金”模式,在现有市级政府投资基金下,探索设立开放型经济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供应链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关税保证保险等产品支持力度。落实好重点企业外汇结算、银行信贷、出口退税等“绿色通道”政策。
(四)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开放型经济项目用地支持,鼓励以租赁等灵活方式供应用地。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土地,更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适当降低开放型经济项目用地投资强度要求。深化电价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近就业。各市属大中专院校,因地制宜开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境电商等有关专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五)强化责任落实。将外贸、外资等重要指标纳入全市高质量考核体系,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对各相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主体责任清单,持续开展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创新方式方法,强化结果运用,以“问题清单”和“问责清单”倒逼主体责任落实。市级层面的政策、项目和资金优先向优秀地区倾斜,对年度考核较差的单位和部门予以通报。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12
20xx年,共青农场以推进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强化农场经营功能为指导,在生产、管理的同时,增强市场经营意识。引导职工转变种植观念,调优作物品种结构,创新性地发展有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全力推进农场绿色优质农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现将本次营销社会实践活动心得总结如下: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机遇、挑战和新形势、新任务,农场坚持把树立新思想、新观念,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大胆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确立人尽其才的用人导向。通过整合农场现有农产品实行统一销售,积极发掘专业营销人才,完善农场营销队伍和网络。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为农场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
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全场广大党员干部转思想、转职能、转方式,为农场全面开启农产品营销探索出一条多样化、特色发展之路。让党员干部既懂管理也善经营,让种植户既当农户也当商人,逐步实现农产品“种得好”也“卖得好”的共赢目标。全场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电视、QQ群等平台,发布产品销售信息和农场生态绿色种植信息,从而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也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通过此次活动,查摆工作中的不足,理清工作思路,在今后工作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我素质,重点对各类政策、法规及相关经济发展的投资政策进行学习,帮助企业争取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转变观念,不断创新,促进企业上规模、增效益。二是积极推动北共青区域品牌培育力度和品牌招商工作,做好产品订货会、农产品展示会等活动产品搜集及文件准备工作,对接商超、电商平台、企业供应商等,宣传推广北共青农产品品牌,做好“北共青”产品营销,推动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围绕农场规划的六大产业园区积极引进产业项目,搜集项目线索,大力推介农场现有基地资源及产业优势,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着力提高优势产业和产品竞争力。四是全力做好企业服务,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梳理摸排企业在建设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接和沟通,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服务,搭建好平台,提升落户企业营商软环境水平,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13
为贯彻市第八次党代会、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十大行动、百项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活力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六新产业”发展,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围绕省市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工作任务,按照打造“十大园区”、实现“四个跨入”、力求“五个突破”的“十”“四”“五”发展思路,深入落实“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企业不断壮大为根本,以产业链建设为重点,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以机制化服务为保障,围绕市“333”工业产业体系、“3+N”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六大农业龙型经济,加快构筑我县“1234”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吉林东南部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高地。
二、基本原则
(一)系统谋划与协调推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并重,年度任务与战略目标共谋,以量的积累实现质的提升,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壮大、建链强链、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统筹实施,分层落实,全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龙头带动与链群互动。围绕“1234”现代化产业体系,集中力量培育和引进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龙头集聚,按照产业链分工,强化配套质量和能力,确保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稳定,通过园区化、集成化服务,引导企业集聚,实现集群化发展。
(三)创新融合与开放合作。抢抓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建设机遇,以深化“五个合作”为抓手,以产业项目招商为重点,着力在科技成果落地和销售市场拓展上求突破,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质量,丰富合作内涵,谋划“飞地”合作模式,共享财政分成,推动协调发展的共生共赢。
(四)企业为本与政府服务。坚持企业主导,依托企业、服务企业、发展企业、壮大企业,既要培育优质的产业生态,又要催生发展的新动能,用数字化优化政务服务,以“有形的手”激活“无形的手”,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竞争有力、生态优良的营商环境。
(五)安全生产与绿色发展。守牢安全稳定底线,持续加强源头治理,强化疫情防控,筑牢防疫屏障。加大先进节能环保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三、发展目标
(一)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奋力完成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5.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县域综合实力始终保持全省前10位。
(二)现代产业格局初步形成。“1234”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形成,到20xx年,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9.5:39.5: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提升,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支撑作用明显、带动力强、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谋划的284个项目建设,到20xx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50亿元。
(四)企业竞争能力显著提升。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举全县之力支持东宝集团向“千百十亿”级企业迈进,到20xx年,新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5户。
四、重点任务
1.医药产业:深入融入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走廊,突出医药健康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发展主线,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做精现代中药、做大化学制药、做优生物制药。全力推动东宝药业充分释放全线胰岛素产品产能;多渠道开拓磷酸西格列汀片、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销售市场;加快推进东宝药业第四代胰岛素的`研发进度;支持华夏药业苦碟子注射液的二次开发;加快推进安宇生物制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产达效;加快推进安睿特重组人白蛋白临床研究和扩大产能建设,推动成为“中国创造”样板工程,世界级生物制药创新企业。到20xx年,力争医药制造业产值突破80亿元。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工信局
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开发区
2.食品产业:提升“水稻、玉米北纬41度最佳地带”比较优势,加快推动鲜食玉米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基地建设,形成鲜食玉米产业链;稳定县域内浑江沿岸水稻面积,打造沿江绿色水稻优势产区。加快推进青山实业元秘D扩能改造建设项目投产达效,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禾韵农业的蓝莓种植、收储、产品深加工和良种繁育基地形成“产+销”配套产业发展布局。持续开发食用菌、核桃、大榛子、木耳等特色农产品;重点提升白酒品质,稳步发展葡萄酒、果酒、保健酒、人参和刺五加等功能性饮料。到20xx年,力争食品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工信局
责任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卫健局、县商务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开发区
3.矿产业:抓住资源产业市场回升契机,改造提升现有铁矿、石灰矿、铜镍矿企业规模,提高资源消耗型企业产出效益。重点推进吉恩镍业设备更新,四方山铁矿扩能改造,推动威龙矿业、骅丰实业、汇源洗煤厂、大安灰石总厂等企业实现规范化生产和规模化发展。同时,对废矿渣进行综合利用,推进镍、铁、金、铜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到20xx年,力争矿产业产值突破8亿元。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工信局
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生态环境局、快大茂镇、大安镇、果松镇
4.化工产业:全力推动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8·30”项目复工投产,尽快释放18万吨尿素、30万吨合成氨、12万吨甲醇的设计产能,推动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吉林省东南部化工生产基地和国家新型能源示范企业。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工信局
责任部门:县发改局、二密镇
5.装备制造产业: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支持企业培养、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加快形成核心技术、拳头产品,将通石公司打造成中国北方石油机械设备制造基地和石油钻采环保设备研发中心,塑造成为先进石油设备制造商和石油服务供应商,并以此为龙头,引导机械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向高新技术和价值链高端发展。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工信局
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商务局、二密镇
6.新材料产业:推动宏信研磨材以超细粉体产品为依托,加快碳化硅超细粉体及其在军工、航天、精密陶瓷领域的开发步伐,实现年产规模8000吨,市场占有率60%以上,使企业保持国内碳化硅产品先进制造龙头企业地位,力争成为国内最大的碳化硅超细粉体生产基地。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工信局
责任部门:县发改局、果松镇
7.康养旅游业:强化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衔接,深化医养签约合作,按照就近、互惠互利原则,鼓励现有及新开设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深入推进通化县失能失智老年养护院建设,到20xx年前,建设完成通化县失能、失智老年养护院。全力推进社会化养老,探索利用农村宅基地、闲置院落等资源,通过改扩建等途径筹建农村养老大院、互助式养老场所,并逐年推进全覆盖建设,进一步健全村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快推进社区老年食堂建设,充分利用东安街道现有资源,建设老年食堂试点项目,解决城区内部分不会做饭或无能力做饭的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围绕县域优势文旅资源,培育“山水、康养、冰雪、文化、红色”5个板块文化旅游特色产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xx年旅游业综合性收入预计实现11亿元,接待旅游人数预计达到120万人。重点推动吉林康养谷和四方山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加快建设。深入挖掘我县文化内涵,适时开展文旅节庆活动,整合资源,形成联动,全力打造“秦汉至东城”“红色抗联路”“健康养生地”“城市后花园”特色旅游品牌。加强指导文旅产业单位做好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工业旅游示范点以及乡村旅游重点镇、村等评定申报工作,提高全县涉旅单位标准化建设质量。
责任领导:宋湲
牵头部门:县民政局、县文广旅局
责任部门:县卫健局、县住建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开发区
8.现代商贸业:着力发展东宝高端服务园区,打造商业地产、商城、商业街、高端酒店、宾馆等全方位商业综合体。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衔接互补的县域商业体系。20xx年,培育壮大电商销售企业1家(民参商贸有限公司),网络零售额预计实现16.3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2.22亿元,增长10%。到20xx年,拟培育电商示范户2家(隆晟大药房、榛不同商城),拟完善1家直播培训基地(通化聚鑫双创产业园);网络零售额预计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7.5亿元,年均增长8%。
责任领导:宋湲
牵头部门:县商务局
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文广旅局、开发区
9.现代物流业:以“降成本、提效益”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物流业空间布局,通过招大工程,引进大型物流企业与开发区共建大型物流园区,推进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加快发展,并借助通化市国际内陆港务区,形成以医药、建材、日用品、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物流为重点,具备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信息等多功能的区域性物流集聚中心。同时,加快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2-3年时间,形成全物流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支持物流企业应用新技术降低物流成本,向社会和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准确的动态信息和技术服务。
责任领导:刘刚
牵头部门:县交通局
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文广旅局、县经合中心、开发区、县邮政分公司、高速公路管理局通化分局
10.现代金融业: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功能,发展投资贷款联动、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服务产品,健全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铺设农村金融基础服务站,支持人寿、平安等保险业在农村建设营业网点。建立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搭建银企对接桥梁。依托各级中介、投融资机构资源,大力培育上市挂牌企业。到20xx年,安睿特生物制药在北交所上市,同时加快推动青山实业和华夏药业上市工作,力争实现挂牌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双翻番。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工信局
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人民银行通化县支行、通化银保监分局通化监管组、各乡镇、开发区
11.现代信息业:制定大数据建设应用发展方案,构建大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医药、农业、旅游等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健康发展。建设大数据中心、智能车间。重点支持参威公司、西江米业、通化禾韵等企业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建设东宝信息化升级改造、人参电子商务产业园、“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重点项目。到20xx年,数字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年均增长13%;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92亿元,年均增长8%。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政数局
责任部门: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开发区
12.新能源产业: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推动太阳能、生物质能、水电、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持续开发和利用。积极探索挖掘县域的太阳能资源,提高能源可持续发展,推进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深挖水能资源开发潜力,整合县域现有分散式小型水电站资源,加快推进总投资1.4亿元的恒如电站建设项目。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发改局
责任部门:县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开发区
13.节能环保产业:扎实推进污水、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全县污废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面提升。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能繁母牛牧业养殖园区建设项目,逐步打造集中规模化养殖、生态及资源再利用循环发展的现代化养殖模式。加快推进通化县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全面提升县城污水处理能力。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发改局
责任部门:县生态环境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各乡镇、开发区
14.商务服务业:发挥人参产业优势,结合通化市打造千亿级人参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人参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构建“互联网+消费”体系。支持小棉袄家政扩大业务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成为吸纳就业“蓄水池”。推动康养谷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入库入统,新增至少一户营利性服务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与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政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服务质量。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发改局
责任部门: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人社局、县文广旅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开发区
15.人参产业:加快推进人参生产标准化进程,不断提升非林地人参标准化种植面积,实现万亩非林地人参标准化发展目标。20xx年计划新建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2个,实施“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项目,完成青山3亿瓶人参饮品等项目建设,开发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品,提升全链条附加值,完善通化快大人参市场建设。加快推动通化快大人参市场线上交易平台建设,巩固“参百汇”人参品牌,申报通化县人参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进一步挖掘人参文化内涵,积极推进民俗文化“人参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促进参旅融合,实现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20xx年实现人参一产业产值3.7亿元,二、三产业产值75亿元。20xx年人参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责任领导:崔晓东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部门:县工信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开发区
16.葡萄产业:依托通天葡萄酒科技产业园和集安雅罗酒庄,着力深化通天酒业“特色产区+特色品牌+特色体验”的发展路径,实现市场驱动、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高速度、快节奏、高效率发展模式。支持通天酒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中国顶级冰酒,力争将通天酒业打造成为通化地区绿色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并逐步向国际化迈进。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工信局
责任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开发区
17.稻米产业:重点培育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依托西江镇自然环境和“西江贡米”历史文化,打造西江稻米产业综合体,到20xx年,计划投资1亿元,改造升级加工设备及包装生产线,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达1万亩,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预计2万亩,产量达0.3亿斤,产值1亿元。重点抓好优质稻米种植,20xx年,全县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达6万亩,预计产值1亿元,增长4%。到20xx年,全县优质水稻种植面积预计达6.5万亩,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0.55亿斤,产值达1.4亿元,年均增长7%。
责任领导:宋湲
牵头部门:县商务局
责任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开发区
18.中药材产业:立足长白山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以长白山特色中药材林下仿生栽培为主的医药健康农业发展,加大对长白山道地中药材的应用开发,着力推进明旭中药材玉竹种植基地、三兄弟中药材细辛种植基地申报“第二批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扩大林下道地药材种植规模,构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体系,全力打造“国家北药基地”核心品种主产区。
责任领导:李旺
牵头部门:县工信局
责任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县卫健局、各乡镇、开发区
19.林特山珍业: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以红松果、蓝莓、山野菜、食用菌、林蛙为主的林特山珍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林地利用率和林下经济规模。重点推进红松特色产业基地试点建设、禾韵蓝莓万亩基地建设、国家通化人参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兼顾森林食品和林下养殖业发展,着力林特山珍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xx年,实现林特山珍业产值2.2亿元,到20xx年,全县林特山珍业产值实现2.5亿元,增长5%。
责任领导:崔晓东
牵头部门:县林业局
责任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各乡镇、开发区
20.畜牧业: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科学养殖、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农牧循环经济。重点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积极推进通化有点牛牧业公司4000头肉牛养殖项目后续建设工作,做好鑫成母牛饲养专业合作社项目、少平家庭牧场项目、明虎家庭牧场项目落实落地,早日达产达效,加快实施总投资为5.31亿元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及肉牛养殖牧业小区建设项目,推动肉牛产业发展;落实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发展成富生猪有限公司、龙泉伟东养殖场等企业,持续恢复生猪产能。20xx年,畜牧业产值实现7.35亿元,到20xx年,畜牧业产值突破7.5亿元。
责任领导:崔晓东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五、实施路径
(一)制定产业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路,科学研判县域的发展定位、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和经济环境影响,逐个产业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目标、路径,制定产业链图谱,绘制产业招商地图,按规划有序推进产业发展。
(二)梯次培育企业。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实施订制型成长路径,实施分类指导。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大企业,倾心培育中小企业,聚力培育“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
(三)抓好配套强链。遵循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规律,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对各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列出清单逐一研究,根据本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谋划补链强链项目,选定招商合作目标企业,精准组织招商,在补链中拓链,在升级中强链。
(四)加快技改升级。鼓励企业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改造,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对现有生产设施、工艺条件、生产环境等进行升级,突破一批引领发展的核心技术,有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推动以工艺升级带动产品升级,以企业升级推动产业升级。
(五)促进集聚集群。不断加强特色产业园区承载能力、配套能力、服务能力建设,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吸引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整合政策等要素资源,提升区域性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六、工作保障
(一)强化四项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通化县深入落实‘十大行动、百项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副县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落实,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重大事项,抓好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统筹协调、调度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下设三个工作组:综合协调组,由县发改局牵头,负责组织落实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工作进展;项目推进组,由县发改局牵头,负责重大项目的谋划推进、资金争取;督察考核组,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负责督导、检查、通报。
二是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由产业链链长组织有关部门,聚焦发展重点和关键环节,梳理产业链现状,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安排年度产业链工作,突出解决产业链堵点、断点、痛点,推进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汇集各方资源,培育壮大一批优势产业,促进企业融通发展。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参照通化市方案,分别编制人参产业链、工业产业链、旅游产业链、服务业产业链图谱,绘制招商地图,抓好产业发展。
三是实施重点项目领导包保。坚持领导包保重点项目机制,带头落实包服务、包督导、包竣工,注重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融资、用地、人才等关键问题,不定期深入项目现场,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尽快竣工投产。
四是建立服务工作专班。各部门围绕确定的重点工作、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搭建务实高效的服务工作专班,实现“一项重点任务、一个牵头部门、一名县级领导、一个专业团队、一抓到底”,扎实有效做好组织实施、政策扶持、协调服务、要素保障等具体推进工作,有针对性研判分析,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
(二)编制四本政策手册
一是部门政策手册。各部门认真梳理国家、省、市出台的系列政策,围绕服务重点任务的20个产业,分类梳理,形成本部门的政策手册。
二是产业政策手册。各产业牵头部门,对部门政策手册中涉及本行业的政策进行集中汇总,形成本产业政策手册。
三是惠企落地政策手册。服务企业专班根据重点企业实际需求,“一企一策”梳理企业需争取和可享受到的政策,形成惠企落地政策手册。
四是招商引资政策手册。县经合中心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任务,以引进生产型、经营型、科技型企业为目标,在项目承载、产品升级、成果转化、标准创制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招商引资政策手册。
(三)建立五个项目清单
一是建立重大项目谋划清单。县发改局围绕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全市“一四五”发展思路,根据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未来五年重点任务,结合我县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谋划包装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作用强、对全县发展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县政府各部门和各乡镇、开发区要进一步明确抓项目的工作职责,针对上级政策支持方向、本地资源、产业链拓展、对口合作谋划具体项目,建立项目谋划清单,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转化。
二是建立资金争取项目清单。县发改局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紧盯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方向,对接国家战略、产业前沿、重大科技成果,按照申报要求提前做好预算内资金项目的储备、管理等工作,待上级通知下达后立即组织申报。围绕专项债券支持的9大领域,加大专项债券项目包装、申报和发行力度,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引领作用。
三是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县经合中心深化“五个合作”,落实统分结合机制,采取“不见面”招商、以商招商、驻外招商、乡情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活动招商等方式,盯住行业领军企业、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引进战略投资者,狠抓年度招商引资谋划、洽谈推动、签约、落地“四个环节”,推动一批优质项目尽快落地。
四是建立在建重点项目清单。县发改局组织各乡镇、各部门,紧盯清单,抓牢投资“窗口期”,落细落实项目责任,主动对接服务,上门纾困解难,认真梳理解决好项目落地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对重点项目实行包保领导+项目秘书+项目专员推进制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照“五化”工作法,对当年在建项目落实专人紧盯,全程跟踪指导,做好水、电、气、热、用地、融资、排污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五是建立竣工项目清单。县发改局持续为竣工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实行动态管理,项目建成后转入各产业专班,做好资金、智力、人才引进等方面服务保障,确保应竣皆竣、按时投产,争取更早、更多做出经济贡献。
(四)实施五个保障机制
一是领导例会机制。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1次会议,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重要决策及时研判;县长每月听取各分管副县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分管副县长双周听取各牵头部门工作汇报,调度各项工作进展,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各工作专班每周调度工作进展情况,成立工作群,明确分管领导和落实具体责任人,做到工作环节有专人,具体原因可追溯,发现问题快解决,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对需要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策的事项,要及时报领导小组例会讨论决定。
二是落实赛马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调度各产业链、各专班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重点指标完成情况,按照通化市实行单周调度、双周提醒、月度赛马的工作机制,及时反馈赛马榜,提高各有关部门争优进位意识,加快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堵点、难点,在“赛马竞逐”中实现“提速超车”。
三是问题会商机制。项目专班和责任部门着力解决好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产业链构建中遇到的难题,牵头部门及时调度存在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定期呈报各专班班长、领导小组组长。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问题解决机制,实行牵头部门会商、工作专班会商、领导小组会商模式,一般性难题分管领导分层解决,重点性难题主要领导挂帅解决,落实责任,明确时限,政府打出“组合拳”,企业吃上“定心丸”。
四是项目调整机制。县发改局统筹协调项目管理,要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分行业领域列出需要组织实施的年度重点项目,对在实施过程中因政策变动、市场变化不能落地开工、无法形成有效实物工作量的年度重点项目,经各工作专班班长把关后将调整明细报项目办公室汇总,每月予以调整,并组织补充一批符合要求的新开工项目,做到优进劣退、多进少退。
五是督查考核机制。依托通化市网络督查平台,将“十大行动、百项工程”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纳入政府日常督查考核管理内容,坚持“快准严细实”,通过实地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联合督查,持续强化跟踪督查问责,对责任不落实、问题不解决、机制不建立、作风不扎实的部门或个人,视情节对其进行约谈。对工作尽职尽责,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通报表扬。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14
当前,苏区振兴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构建具有_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加快形成最佳发展环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化、生态化、特色化、精品化农业,建设富裕秀美乡村;大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力,实现_苏区经济的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基地。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强产业对接,吸引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创新成为_苏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建设中部地区崛起先行区。推动现代化制造业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绿色发展,描绘好新时代苏区改革发展新画卷,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启动“新时代的山江湖”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强化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开辟绿色崛起、绿色惠民新路途,保持生态质量全国老区领先地位,为打造美丽中国“样板”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一带一路”枢纽经济区。利用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的战略大通道,高起点打造“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支撑带”,高质量发展“增长点”,交通枢纽“经济区”。
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模范区。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禀赋高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培训、红色旅游,提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水平,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基地。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15
多年来,长岭中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第一流”的办学目标,坚持“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人成才,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精神成长,为了学校的持续、健康与优质、跨越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观,理直气壮抓质量、聚精会神提质量、改革创新促质量,学校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教育质量呈现出高位稳步再提升的良好势头。
借暑期学习这个机会,跟大家汇报交流一下我校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做法。今天我主要讲三方面问题。
一、何谓学校发展的“高质量”?
(一)学校教育质量的具体表现
学校教育质量外在的表现是学生成绩、各类竞赛获奖的数量和质量、校园校容校貌、师生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对学校的整体评价。
学校教育质量内在的表现是学校高效化、精细化的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对教育的常规的理解,是教职工对常规和创新工作的执行度,是广大教师对教育环节质量的坚守情怀,是学校教育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的整体潜在体现。
(二)“高质量”的三个维度解读
从大的方面来说,学校“高质量”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
一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人成才;
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精神成长;
三是学校的持续、健康与优质发展。
(三)“高质量”要着力解决的四个问题
我们都明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质量的核心考量当然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那么,高中段学校的“高质量”归根结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教育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引领学生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
(2)教育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3)教学要精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领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实干家;
(4)教学要致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引领学生乐于求异、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1.“高质量”是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总体要求。《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中“质量”绝对是个高频词,累计出现84次,其中“教育质量”出现23次,“高质量”出现10次。
2.高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社会地位和教师的尊严,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做法:
下面,我结合我校实际,从三个方面来谈我们抓质量促发展的具体做法:理直气壮抓质量、聚精会神抓质量、改革创新抓质量。
(一)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理直气壮抓质量
作为有60多年历史的三秦名校,她经历过企办时期工厂效益下降,学校自主办学,自负盈亏,当时学校的口号是:“学生就是教师的衣食父母”,“学生的质量与数量决定的教师的生活质量”,学校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办学困难期;经历过教学质量偶尔下降,宣传定位不准,直接影响各学段的招生,名师快速流失,面临人心涣散,办学规模濒于严重萎缩的阶段,无论在那个阶段,历届校领导对此均有一个共识:“只要学校存在一年,年年都是教育‘质量年’”、质量下滑一年,全体教师就要辛苦三年,三年后就会有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必须年年讲质量,年年保质量,质量不进步就是退步!”所以“没有那个学校比长岭中学教师最能体会学校的教育质量意味着什么。”
一是打造精英管理团队。
“校长是一个称谓,更是一个团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一支完美的团队”。一支完美的学校质量管理团队应该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就是学校质量管理团队的核心,没有凝聚力就没有战斗力,没有战斗力就不会有号召力,没有这三力团队就没有核心力,所以,凝聚力是一个团队的基础,我校领导在建立负有凝聚力的质量管理团队方面做法是:
第一个就是信任,信任是感情的基础,信任是团结的开始,信任是关系的建立的核心,校领导要结合各部门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业务专长、个人经历、知识结构、协调能力等实际,科学分工,让学校管理者人尽其用,人尽其才,校级领导要充分信任各部门的管理者,在独立完成工作的同时,加强过程把关和技术指导,建立管理团队信任度的五大原则:
1、干得好要及时肯定、鼓励,总结经验,做好模式固化,形成一个常规,让优秀得以延续和传承。
2、干的不好时,不要指责抱怨。一起剖析此项活动或任务阶段管理从部门设计到组织实施中找准存在的问题,避免以后再出问题,校级领导要首先自我批评,查找自己在设计把关、过程指导、条件创设中问题,主动担责是一种境界的传递和影响。
3、学校领导要有全局观,部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主次之分,不能厚此薄彼,要引导管理者干好本职工作,在绩效考核、成绩认可、职务晋升等利益分配上平衡好干部的心理,让中层以上管理者感到校领导眼里哪个部门都很重要,增强学校各部门的存在感和重要性。
4、创造合作配合的机会。合作就共同创造成果,合作的核心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有限变成无限,发挥强大的合作力量,让合作创造教育工作奇迹!
管理不是数学,永远不要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一要在教育教学中,有意创设部门之间合作机会,引导管理者主动合作和配合,工作完成总结时不要忘记对配合者的点赞。二要在学校的分工有意提醒各管理者无论哪个部门、无论组织者的主次,实干好了、成绩取得了都是学校的荣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求管理者有大局意识,要主动乐意去帮助,相互配合、互相提醒。
在中国人有一句:一个人是一条龙,一群人是一群虫,分工容易合作难,所以合作是励练干部品行、提升干部境界、培养干部相互信任度,借力做事的有效方式。
5、有效沟通是管理者建立信任的途径:产生的误解80%是沟通出现了问题,沟通的品质决定团队是否有战斗力,是否合作得愉快,学校精英团队在打造中的关键就是沟通的通畅性。
学校领导一定要是一位懂得高品质沟通的人,打造信任团队就是训练管理者的主动沟通能力!保证沟通畅通,学校工作干起来很顺利、人人就很顺心,也会开心!
第二是对待学校各项工作要有忠诚度:
军队之所以有执行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求对学校工作有忠诚度,任务就是命令,任何在任务面前推三推四、挑三拣四、有意躲避的`人,必须剔除出学校的管理层,因为这是对工作、对学校不忠诚的表现。
学校领导要教育引导学校管理者明白,加入就是融入,一个人干事的质量和态度,就是你生活的质量和态度,工作和生活没有谁能把他分得那么清楚,人生总得对自己的生活忠诚,所以学校管理者就要对学校这个单位足够的忠诚度,用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影响广大教师,为他们树立榜样和标准!
第三就是责任:一学校的管理者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他对待教育的责任的大小,学校管理团队一定要提高管理者对责任、荣誉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加入学校管理团队就要有团队责任感和荣辱观,就要有担当意识,真正对学校这个团队负起责任来,成为学校荣誉的守护者和贡献者,在守护和贡献中得到个人能力、境界与学校荣誉的同步提升。团队中有担当,有责任、有合作精神、有境界、有能力的人最终会被委以重任,实现个人抱负。
二是培养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和最核心的竞争力,教育质量的提升,要紧紧依靠教师。
一是把师德师风摆在首位,不触“红线”,不踩“雷区”,自觉修师德、树师表、铸师魂;二是多元激励,充分发挥激励奖惩的导向作用,激发调动教职工敬业奉献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成为推动工作的正能量(十几项活动,十几项奖励,人人有肯定,人人有收获);三是多层面培训促提高,通过每年一届的读书工程系列活动,举办专家讲座,开展校际交流,组织研学旅行等活动,将新高考研究、一体机应用、云平台办公及微课制作等纳入校本培训,通过学思分享深化学习效果;四是多形式教研提师能,通过接地气的课题研究、针对性强的集体备课和全覆盖的“同课异构”公开课研讨等活动,以研促教,精准助力教学质量提升。五是人文关怀聚人心。坚持生病住院、教师生日、传统节日慰问,庆三八趣味比赛、省级标准化高中命名纪念518庆祝活动、教职工心理健康团训、健步行、春游、包饺子等一系列活动,提振士气,聚拢人心,让广大教职工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愿意立足岗位,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学校的质量提升多做贡献。
近年来,学校先后有2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特级教师1人,省级教学能手8人,市区级教学能手58人,高级教师47人,研究生学历53人。正是这样一支业务精湛、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学校连年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聚精会神抓质量
1.聚精会神抓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是保障。
管理就是生产力。我们要向管理要质量,落实管理常规是保证。学校近几年在基础年级通过一个“完善” 、三个“坚持”和四个“加强”,将各项管理常规落到实处,以过程质量保终端质量。
一个“完善”即完善教育质量奖惩制度,调整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落实高考、学业水平和期末统考、教师业务获奖奖励,实行教学质量滑坡和落后责任追究制,激发教师干事激情。
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组、处、校三级日、周、月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把好基础检查落实关;二是坚持月小结和中期、学期教学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查摆问题,明确整改措施,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力促上进;三是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教育教学督导检查活动,全面诊断,直面不足;通过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整合教学和管理资源,促使学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五个“加强”:一是加强课程管理,开足开齐课程;二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抓好集体备课六个统一(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深入开展“少讲多学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力争优质高效;三是加强过程管理,通过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总结经验,迎头赶上)强化过程督导管理,保证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四是加强有效辅导、狠抓学生落实。通过课堂整体讲授和课后个体辅导,使学生学习方法最优化、学习过程最优化;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利用课间、课后时间,进行检查辅导,交流谈心,鼓励加油;精选习题作业,精讲精练,注重效率。五是加强家校联系,聚合提高质量的合力。进一步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校长接待日、教学开放周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赢得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聚精会神抓质量,计划落实是根本。
高三年级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窗口,抓牢终端出成绩,全方位彰显学校高质量特色,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我们高三工作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提早谋划,坚持每年高考成绩发榜后及时召开新老高三对口复课交流会,总结反思,传承改进;
二是精心研究教情学情,制定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复习备考计划;
三是坚持目标管理,增强责任意识,层层分解任务,制定落实措施,提高复课效率;
四是坚持阶段评估,认真筹备好转段工作会,合理安排练考的密度、深度和难度,及时反馈矫正,查漏补缺,总结提升。
五是调试学生心理,阳光备考,阳光高考。通过召开十八岁成人礼暨高考冲刺誓师大会,举办心理减压运动会、考试心理调适讲座和毕业典礼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稳定心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六是抓好高考“7个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研究;课标和教材研究;复习资料的研究;学生各阶段学情的研究;学生各学科复习技巧和高效性的研究;高三学生管理有效性的研究)把准复习备考方向,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七是强化对“两个临界生”、特优生的“六个关注”。(备课关注;上课关注;作业布置关注;批改和辅导关注;考试命题关注;试卷讲评关注)精准帮扶,精准扶优,确保力争上线率和名校数量双提升,学校高考一、二本上线率连续多年雄踞全区第一,宝鸡第二。
20xx年和20xx年高考,二本上线率达到88.02%和88.43%。20xx年应届理科一本上线率达69%,文理合计一本上线66.5%。基础年级教学质量稳步高位攀升,在全区期末联考联评和全省学业水平考试中,平均分、优秀率等参考值均以绝对优势稳居全区第一名;先后有十几所985、211大学与我校签订了“优秀生源基地”合作协议。
3.聚精会神抓质量,德育是重点。
要在教师中牢固树立一种强烈意识:抓德育就是抓质量。
一是加强德育团队建设,通过德育工作专题会、签订师徒结对责任书、培训、经验交流、主题班会展示等活动,提高德育团队工作能力;二是落实德育常规管理,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月,班级、宿舍、活动周量化考核等活动,实现考评促提的一体化、时效化;三是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通过班、团干部系列培训,五四表彰、学生“五星”评选和事迹交流,文明礼仪检查、食堂和午间阅览室学生义务值班等学生志愿者活动、励志远足、研学旅行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磨练意志,树立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强化自主学习培养能力;四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举办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团训、个体咨询等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等
(三)应时顺势,善思敢为,改革创新抓质量
我校在寻求高质量新突破的过程中,没有固步自封,自缚双足,而是坚持管理创新,开拓进取,能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1.改革创新抓质量,特色发展求突破。
长岭中学正处于质量高原期,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须直面现实,敢于创新。从多年的招生情况来看,现阶段,我校生源要想实现名校突破的确有不小的难度。
我校从20xx年机器人社团成员被中南大学自主招生录取(加分140分),20xx-2019年有8位同学具有体育、艺术、航模、节目主持等特长,通过自主招生录取到了比裸分录取高过30-50分的典型事例中看到了希望,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特色发展,突破名校”的高质量发展思路。
学校在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优等生、特长生的培养模式,加大学生社团的管理支持力度,为25个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场地、资金、指导等支持,并与省市专业学会、协会、高校等单位、团体交流合作,有力地提升社团活动专业水平,涌现出了一批有社团辅导能力和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一批学有特长的“潜力学生”,在今年6月结束的陕西省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宝鸡分站赛上,我校代表队斩获了4金、4银、2铜和6个团体奖,在第十九届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和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我校6名学生勇夺三项一等奖,其中二项获全省第一名,并代表我省在重庆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创意赛终决赛,荣获银奖,在西北地区首届校园灯谜大会团体赛一等奖、连续两年在渭滨区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上荣获中学组一等奖,我校篮球队代表我市参加20xx年陕西省中小学三对三篮球联赛,学生在参与这些特长活动和比赛,为学生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实现名校突破蓄积了力量。
2.改革创新抓质量,行稳才能致远。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但步子太急太快,不一定是好事。改革是个试错的过程,但教育不容许试错,稍有不慎,伤害的便是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任何一方受伤害,都是不能承受之重、承受之痛。新高考来了,我们开展了学习考察、起草了实施方案、申报了研究课题、开展了学生选科、排课调课、教室安排等模拟研讨等工作,组织30多位教师赴上海、浙江、北京、南京等地参加了新高考培训,争取应对新高考改革的主动权,积极探索一条无缝对接高考新政而又切合长岭中学实际的应对之路。
以上是我校近年来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一些具体做法,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推动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推动质量发展心得体会08-28
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05-17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01-05
推动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12篇)04-24
推动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通用9篇)01-12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11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