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21 07:52:08 心得体会 投诉 投稿

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精选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精选

  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

  几年前学过《学前心理学》这本书后就再也没有碰过,最近拿来仔细阅读,发现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这是一本将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幼儿园实际相结合的一本书,在阅读中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介绍了在实践中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园新老师的指导和老教师的提高。

  这本书共有十一章,分别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注意、感觉和知觉、记忆、想象、语言和思维、情绪和情感、意志、社会性、个性和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本书的阅读中,我对于几个对我教学帮助较大的章节做了详细的阅读,并在阅读中结合实际生活,发现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首先,对于学前儿童的注意这个章节我做了详细阅读,在阅读中了解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自己的注意发展的特点,因为我现在带的班是小班幼儿,因此我特别注意了小班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发现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只是初步形成。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准备中应该准备一些色彩鲜明和幼儿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要注意出示的物品不能太多,这样会扰乱幼儿的注意,可以有层次的出示,不断的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受,增强幼儿的喜好程度,延长幼儿的注意时间;在关于幼儿记忆力这一章节中,我了解了幼儿的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我的教学活动,同时注意课后的延伸和复习,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死板的去背诵为了复习而复习,虽然幼儿的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但是机械记忆也可以有许多花样帮助幼儿记忆,让幼儿在玩中记忆是让幼儿保持记忆深刻的方法,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方法;在学前儿童想象这一章节中,我了解了幼儿想象的发展,记得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在公务员的考试中有一道题目,孩子的爸爸左思右想都没有想出答案,却让儿子一口说了出来,难道是爸爸的学识还没有儿子的高?显然不是,是因为幼儿的想象力没有被扼杀,而许多成人的想象力早在童年的时候就是被扼杀了,因此在考虑问题时往往过于死板,可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还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时应该注意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为幼儿的想象发展创造条件,幼儿的任何想象只要是自己能说出缘由都是正确的,不要用一些否定的语言扼杀幼儿的想象力。

  在这本书中对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这一章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一章,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做什么事都会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会用哭闹、打人、咬人等手段来解决,因此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父母想要让幼儿表现出亲社会性的行为,如:分享、安慰他人、合作等,那么父母必须率先垂范,为幼儿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榜样,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尊重与友爱的关系。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培养,除了以身作则外,我们还可以在讲故事、念儿歌中加强幼儿这方面的意识,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优秀的品质。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学以致用,也得到许多收获,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产生的,为此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前心理学》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是陈帼眉老师主编,全书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程学超编写,第十一十二,有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邹晓燕编写,其余各章,有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编写。我从这本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上汲取了许多东西。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对她敬畏和景仰有加。虽然,现在的我也只是为了考试,但是,我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还是对教育幼儿方面让我学到了很多。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心里发生发展有关规律的科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呢?学前心理学这一学科,本书将帮助我们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如,它阐述学前儿童发展过程;;围绕“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注意到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等,简述学前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平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儿的注意真是差,总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的幼儿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底,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与引导,注意的选择有赖于知识经验好认真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开卷有益,此话不虚。抽空静心地阅读《学前心理学》一书后,掩卷反思,感慨良多,从中受益匪浅。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而一本能引起你的共鸣的好书,则像一位你在茫茫人海中,好不容易遇到的珍贵的知己。我们可以携带它去任何地方,它可以随时给我们提供各种有益的启示,从而帮助我们学会更好的思考,变得更有洞察力。《学前心理学》就是这样的一位“知己”。通过对学前儿童的注意、感知、想象、言语、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的分别介绍和分析,详尽阐明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反映了当前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动态。

  《学前心理学》它丰富的知识和“内涵”,既注重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又注重提示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得出教育教学方法和结论,让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感触和启示,屡读屡新。《学前心理学》中提到,“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他们是先做再想而不会想好了再做”。而这些心理发展特征,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每日离园前,孩子们最爱玩的是塑料拼搭积木。刚接触这类玩具时,孩子们不大会玩,即使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拼搭出的也是构造简单的造型。随着玩的次数的增多,他们的拼搭能力也在渐渐增强。

  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拼搭出各种各样、造型各异且结构复杂的物体和造型。但是,在我对孩子们拼搭玩具的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孩子们的拼搭能力在一日日地提高,但他们对自己所拼搭的物体和造型的认识和了解却很欠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拼搭的过程中,无法说出他在拼搭的是什么,而只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在搭好造型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的高兴地说出:“哇,看,我搭的是桥。”可见,幼儿具有这样的发展现象,一方面在于幼儿生活经验较缺乏,所认识、知道的事物较少,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具有“知觉行动思维,先做再想”的这样的心理发展特征。

  在学习第八章中的《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

  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不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邂地努力.我们要敢于去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要认为他们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让幼儿继续想下去,这样只能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从那么多看来,童话故事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影响的,有相关联的,不要再去认为不就是一个故事什么的。在你说这话的时候,要想到这是可以影响到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这也是有注意事项的。一般来说,幼儿都十分喜爱童话故事。因为在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岁的幼儿,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已经能根据故事中的角色,情节线索进行有意识地想象。在听故事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被催发了,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多看多听,使幼儿获得一些能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听故事想象就是一种符合幼儿想象特点的、能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发展的形式。选择适宜孩子想象的童话故事,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在优美的童话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胆想象。要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时采取对故事结尾作进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时对故事情节变化做出新的编排,有时还可以对故事中的角色关系作不同的设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游,从而成为一个爱想象,富有创意的人。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学前心理学》很有必要。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充分了解孩子的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适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正确了解孩子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家园携手形成合力。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

  2、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

  (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三、此阶段的幼儿情绪作用大。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四、此阶段的幼儿爱模仿。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上课时间,有幼儿没有注意听讲,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另外做的好的幼儿,来引起这一幼儿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时予以鼓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向幼儿传递好的信息,如,跟幼儿说礼貌用语,老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这样幼儿通过模仿,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儿向着一个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还应该多给自己充充电,多看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学性,适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帮助幼儿,与幼儿一起成长!

  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

  幼儿心理学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的专业性非常强。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采用正确的幼儿心理学教学策略,建立高效课堂。本文从影响高效课堂的因素出发,探讨出了建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转变教师观念、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旨在提高幼儿心理学课堂效率,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进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学习幼儿心理学正是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幼儿心理学的专业性非常强,能为幼儿教育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但是,在中职学校教学实践中,幼儿心理学这门重要的课程却很难达到应有的课堂效果,学生的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在后期的实习中运用幼儿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努力寻求出高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影响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教师的心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仍旧以教师为主体,主动权在教师,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传授知识。教师们忽视了学生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们照本宣科地忠于教材教案,缺乏创新,执着于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普通高校不断扩招,造成进入职校的学生整体素质降低的.趋势,且随着扩招的持续升温,这一趋势的表现越来越明显。职校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学习效率很低。加之对幼儿心理学的陌生,学生们容易对它形成深奥抽象的印象,畏难的情绪下很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而部分学生还会产生抵触心理[1]。

  (三)师生互动不强,课堂氛围不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是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学生的注意力全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上,常常是老师讲满整整40分钟,学生默不作声40分钟,循环往复,单调乏味,完全没有教学互动。

  二、中职校幼儿心理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关于教师的课堂角色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主导者,而新型的高效课堂,则要求教师退回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积极转变旧的观念,与时俱进,将学生视作课堂的主体,使用各种有效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们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要注意不断更新教学思路,讲究方式方法,以此来提高教育效果。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运用事例法、案例分析法,盘活教材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初次接触这门学科,难免觉得深奥难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该尽量将抽象的学术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结合案例分析理论,这样情景化了的理论才更容易被接受、被吸收[2]。

  2.运用游戏法、实验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们可以结合现实中的心理学案例,设计出一些操作性强的小游戏、小实验,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这样可以使课堂的趣味性大大增加,沉闷的课堂也会被打破,在游戏和实验中体会幼儿心理学理论,也让艰涩的学习过程变得简单有效。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的极大的变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配备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更直观、更多样地呈现教学内容[3]。利用这些技术,既能有效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和学生抄笔记的时间,将时间都用于尽量多的吸收知识上,又能依托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以它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将抽象的理论设置为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汲取精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4.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

  说到底,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着引导、辅助的作用。但是学生们受限于多年来被动地学习习惯,往往不会有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这就需要教师的诱导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做到“因学定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群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同时还可以建立深厚的同窗之谊。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

  1.高效的课堂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而这,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来维系。在长期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若能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那么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建立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这种氛围下,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与学的相辅相成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2.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扩大课堂容量,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高效的课堂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来完成,其中就包括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设计。上文中我们提到的事例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等等都可以适当地安排在课堂内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实践[4]。

  3.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们学习生活中的明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教师们应该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严于律己,既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还要注重师德修养,使学生因人格魅力而非教师身份而尊敬老师,进而热爱学习。教师还应该注意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应该自觉地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来营造一个生动的课堂氛围。

  三、结束语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广大师生应该共同努力,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担负起引导者的责任,建设高效的幼儿心理学课堂。但是,建设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策略,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积极探究实践,进而实现优质的幼儿心理学教育。

  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

  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地传授情感教学心理学这门课程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只有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自身修养。

  一、情感教学的提出环境

  情感教学是指当教师充分考虑到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时,对其加以利用,从而达到完善教学、优化教学的目标。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知识的求索中获得快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在学前教育学中合理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情感。

  二、情感教学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观是指成人如何看待儿童及如何对待儿童的总和。儿童观所包含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儿童的能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发展,儿童与教育之间的联系,等等。教师的儿童观决定着学生儿童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教学以沟通配合为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沟通,有效提升个人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三、情感教学在学前教育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时合理控制自身的情感

  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我情绪的控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课堂应该是开放性的,以学生为主角,师生合理做到情感沟通。教师要到学生中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样才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踊跃发言。肢体动作的运用也是教师感染课堂气氛的方式之一,有效的情感互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活泼风趣的教师会得到学生更多的喜爱与关注,在不自觉中增加师生间的情感。

  (二)加强对学科情感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源自于对学科的了解程度。加强对学生学科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只有研究透彻学前教育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通过完善有效的传授技巧,才能达到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例如,在“10元购物”这堂课中,教师可以在纸上画出1元、2元、5元、10元的购物券,然后让学生买够10元的物品,并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搭配?怎么组成10元?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评比。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加强了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分析情感的教学案例

  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点较多,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情感相联系,增进学生的学习亲近感,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上经常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师生间的情感。例如:在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情感中,教师可以以《八月十五月儿圆》这首歌为切入点。在课堂上,先播放音乐,写出歌词,引出主体:“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啊/爷爷是个老红军呀/爷爷待我亲又亲呀/我为爷爷唱歌谣呀/献给爷爷一片心啊。”通过对歌曲的理解,教师可以教育学生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爷爷。最后,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引导学生关爱老人,如扶老人过马路或者在公交车上要给老人让座位,等等。

  四、结语

  幼儿时期是孩子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阶段。只有对孩子做到全面的了解,才能针对其特点做出合理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与高尚情操。在学前教育学中,全面合理地实施情感教学心理学对于每一位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家庭、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精选10篇)11-30

学前培训心得体会06-21

开学前心得体会12-23

学习学前心得体会01-23

心理学心得体会11-06

心理学的心得体会04-28

心理学心得体会10-02

学前教育的心得体会10-06

学前教育的心得体会12-22

《学前教育》心得体会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