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1
盖尾中心小学林航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面孔,学生都畏惧,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
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无论什么时候,通过各种例子或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有帮助的,活动与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相吻合,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就学习内容发表意见,是将学生兴趣融入活动的另一种途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内容,正如我们的数学课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要针对学生,巧妙设疑,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了全部过程。
该让学生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这样才能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我把我所学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于我的教育中。在教学中我也用爱进行感化教育,给学生一分关爱,一分宽容,一分期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引导中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2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3
原文一:“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感悟: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所以,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如何培养?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营养、良好的习惯及因材施教三点: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体力的与心理的充分的营养,包括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创造的欲望,事业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我批评精神等个性特征,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学习和思维,以利于发挥创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这犹如“松树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他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指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处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从而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态度,师生生活同受教育,教师要用心向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教育的需要,也是从学生身上所隐藏的无穷的创造力中汲取和丰富自身的创造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有信心有耐心将每个学生培养成才。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4
近日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解放,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罗丹说:“恶是枯干”。我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5
这段时间在读陶行知名篇,我把这本书时时放在桌面,放在床头,放在随手可即的地方。我不是一定要去读,只是随时,随手翻翻看看。这些名篇就像一杯名茶,你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咀嚼,需要你细细品尝,方可领悟其中的芳香。吸取其精华。陶行知名篇是教育理论的精髓,每篇篇幅短小精悍,阐述着教育的真理,真不愧是浓缩的精华。
他讲的“生活即教育”,令我观为叹止。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阐述了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
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数学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6篇)03-08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02-19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范文03-23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04-30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04-30
陶行知教育名言02-16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7篇)12-17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7篇12-17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15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