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时间:2022-09-14 15:01:33 读书心得 投诉 投稿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心得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心得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

  一个名符其实的淘气包萧红的童年,都记在了这本《呼兰河传》里了,她带给我们她美好的童年记忆。年仅33岁的'萧红,她的一生实在是不幸,最美好的也就是童年了。

  小的时候的她总是让人有操不完的心,在童年生长的地方最痛爱她的只有她的祖父,她整天跟祖父在园子里奔跑、种地、搞恶作剧、来消磨时间。我读了这本书后,怀念起了自己的童年,现在学习越来越不容易,我逝去的童年也逐渐随时间忘却。没有时间再留念。而这本是却奇迹般的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两个童年的比较、更是两个年代和两个社会的比较让我鼻子发酸。我也能体会到作者写这本书时的悲凉。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2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看了矛盾的评价,使我很好奇作者萧红笔下的故乡的故事和人们她的故乡是什么样子使他怀念很想知道关于作者故乡呼兰河城的人、事、景、也就是所说得风土人情,人情世故。在那个时代,没有通讯设备,信息工具人呼兰河城人们的生活娱乐又是怎么打发的带着这些问题,怀揣着好奇心我走进了她的故乡。

  作者总共用七章篇幅描述呼兰河城里的故事,

  1、讲述了故乡呼兰河城的大环境、

  2、故乡呼兰河城的精神面貌,娱乐。

  3、故乡呼兰河城的自己家里的故事,和祖母祖父亲戚间的故事,

  4、故乡呼兰河城作者的邻居街坊的故事,

  5、因为跳大神团圆媳妇的死,

  6、在城里四处游荡好吃懒做的有二伯,

  7、工人冯歪嘴子的生活。

  通过,第一章介绍的故乡的整体环境,轻轻松松把读者引进故乡呼兰河城,让读者感受到呼兰河城是一个自然,美丽,可爱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在当时没有出现信息工具,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晚饭后大家(邻居们)围坐在一起,看天上的火烧云,唠唠家常。

  每一章读后感受如同矛盾评价的“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读完第五章,因为跳大神团将一个如花的少女活活整死。我的眼角湿润了。因为人们的'愚昧和无知,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始终不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他们的行为举止一定要附和当时人们所认为的规矩,说话小声小气,走路慢油油,一旦不符合标准一传十,十传百,都认为你是外星人来的怪物,没有自我可言,更无法谈论女性自己的想法,要么使用酷刑(暴打)让你顺服。团圆媳妇因为平时大大咧咧,为了把活做完,走路如风,平实说话口无遮栏,只 有12岁的她,受不住婆婆的暴打,而喊回家,暴打的程度更变本加厉,团圆媳妇受不住,倒下了,本是一场小小的感冒,在左邻右舍的胡乱猜疑下,团圆家给团圆媳妇请来了大神,没病都被整出病来,跳大神里的各种奇怪、病态的动作,吓坏了团圆媳妇,半夜常常被噩梦惊醒,又哭又叫,吓坏了团圆家,不断的请大神,就这样来来去去,跳大神中各种病态的举动,将一个活生生的少女折腾死了。

  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因为她的言行举止,对于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团圆媳妇的一举一动,她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样只是真实的表现自我,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女,但在那个封建,迷信,愚昧,无知,偏僻的呼兰河城里 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在这种无知,不科学的行为活生生的折腾致死,而左邻右舍,面对团圆媳妇的死表现得麻木不仁,当初跳大神活动各种病态的举动,对于他们是再好不过的大戏,他们以看热闹的角色,在边上添油加醋,事后当成家常便饭后的娱乐新闻,家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团圆媳妇的进展。

  我深深感受到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在一个平平淡淡的小城里,因为那地方充满愚昧无知,在深处藏着一只吃人的野兽!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3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所著。“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矛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萧红以自己小时候的回忆为线索,写成了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小说。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萧红的一本自传,更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她所看到的呼兰河的风土人情。萧红用精湛的笔法再现从前呼兰河的情景,勾勒出了一个个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描绘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使我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其中。读到萧红儿时和她祖父的趣事,我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但读到小团圆媳妇被婆婆害死,我的心如同针扎一般痛。等我在书中读到曾经学过的课文片段,如《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时,更是激动不已,使我每时每刻都期待着未知的惊喜。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片段便是萧红儿时和她的祖父在园子里玩耍的情景。她一会儿吃黄瓜,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又去捉蚂蚱……五月玫瑰花开,她摘了一大堆玫瑰花,插在祖父的草帽上,逗的一家人和祖父都哈哈大笑,我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大笑起来。这样天真可爱的`童年趣事,怎能让人不喜爱呢?

  而读到第五章小团圆媳妇被婆婆虐待时,我真是气愤极了!小团圆媳妇才12岁,跟我一样大,就做了童养媳,每天被婆婆虐待。她的婆婆对家里的牲口都不舍得打,却唯独对小团圆媳妇毫不留情,每天打八场骂三场,还美其名曰“不打成不了好人”。最后小团圆媳妇得了病,婆婆还把她活活折磨致死。我非常庆幸自己现在生活在和平民主的时代,庆幸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呼兰河传》带给了我许多,我阅读了它文字的优美,也领略了它深刻的含义。珍惜当下。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4

  《呼兰河传》更像一部自传,萧红回忆着出生小城的每条街每间商店,自家的每间屋子每个摆设,当然还有那些人那些事,好的坏的,不好的不坏的`,好的不见得怎样优美,坏的也不会有多可恶,总是命当如此,哭也由不得人,笑也由不得人。东大街的泥坑,陷了多少次马,也没有人说要去填;漏粉人家的草房歪得一塌糊涂,也没见人说要去修;七月十五呼兰河上的水灯慢慢向下游漂,漂着漂着就灭了一盏;邻家人的歌声,像一朵红花开在墙头上,越是鲜明,就越觉得荒凉。竟是生也由不得人,死也由不得人。

  萧红的文字,总是无止尽地沉落下坠,看着让人又喜欢又心疼。这样的女子纤细敏感偏偏缺少足够的爱,她童年时,母亲父亲都不喜她,唯一亲厚的爷爷没有多久也去世了,当诺大的世界只剩下她一人,她却还有一生的路要走,而这一生,荆棘满路,无人相伴,究竟要怎么走。

  满篇满纸,都是回忆,满眼满心,都是萧索。这书不该看的,看了要有心魔。佛家说,你若望向深渊,深渊也会回望你,我只怕,萧红她已在深渊。芸芸众生,各有自己的无奈挣扎,保不准什么时候一个念头就放任自己坠落,跌进无边黑暗里,永远永远都不想醒来。而我绝对不能这样,我连那个崖边都不可以靠近。一切脆弱,就只在今夜。

  但,蚀出的大坑,可以填上;松动的围墙,可以修补;悲凉的人生,却有什么方法补救?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5

  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这就是作者笔下的小城呼兰河,它并不繁华。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和腐败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就让我感慨万分:在东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们和家畜常常会遭受到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们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小团圆媳妇刚来胡家的时候只有十二岁,因为长得较高,怕别人说她谎报年龄,便说是十四岁,但尽管如此,人们还说她有意隐瞒。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们便说她大大咧咧,一点没有媳妇的样子。不久她的婆婆时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说是可以让她更懂事听话;还认为她身上有病有鬼,于是用尽了各种迷信办法:请“云游真人”抽贴、请人来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开水中煮……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无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绪欢快起来是在祖父出场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园尽情玩耍。锄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皆描写得妙趣横生,意兴盎然。这一幕幕,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趣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竟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来,读了《呼兰河传》,觉得作者的童年是美丽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

  读这本书时,愉悦伴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很庆幸那只是萧的童年。但,这是无法逃避的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6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有深沉悠长的,有活泼轻快的,有大发感情的。而萧红写书字字都有情,对家乡的情,对祖父的情,对园子的情。

  但,我们知道,萧红这一生几乎没有快乐,一路坎坷曲折,只有童年,给了她对生命的希望。死,对于她来说不足挂齿,继母的残忍与冷漠她并没有倾诉于纸上。她没有写出自己的痛苦,而是用怜悯的眼光去看别人。整本书字字透露出中国还没有从封建社会走出来,当时的人们被一丝迷信愚昧的黑纱蒙罩着。在我看来,除了萧红、祖父和小团圆媳妇外没有一个是正常的。

  小团圆媳妇这段写得尤其长。读着,心中不由升起悲悯。好好的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黑头发,大眼睛,高个子,在现在看来就是一个大美人。而且生性活泼大方,就因这,婆婆奶奶还有其他的媳妇觉得不打不成。天天虐待,又是打又是在她脚下用烫铁烙印。可怜的.小姑娘越来越憔悴。婆婆奶奶们见她这样,请来大神、二神为她跳,希望驱逐团圆媳妇身上的"妖气"。这些"大神"纯粹是为了赚钱,说用滚烫的热水烫一烫,妖魔鬼怪就会消除。可怜的姑娘,被烫得昏迷不醒,后悄然离世。婆婆哭得差点瞎了眼,不是哭她的小团圆媳妇死了,而是哭花在她身上的几百两银子!

  可是再看祖父和萧红的园子,有蝴蝶,有蜻蜓,有稻子,有狗尾草,有祖父和她快乐的回忆。跟着祖父,就像去游乐园,兴高采烈,欣喜若狂。那快乐的一幕幕仿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天真的孩子拉着祖父的手在园子中尽情玩耍,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吃黄瓜,一会儿又躺在树下睡着了……萧红身为女作者,笔致细腻,观察仔细,与众不同的是,她有亲身实际的感受。她不仅记录呼兰河,记录家乡,记录祖父,更在记录自己,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天真的自己,一个快乐的自己,一个美好的自己。那段时间短暂,祖父立时,这些回忆使她生存的依靠。

  用具写作的水平来看,似乎觉得《呼兰河传》中的很多句子可以删去,但又觉得很有必要。每篇不是很长的文章,甚至只有几句话的章节,觉得读后很是充实。再用最具写作的眼光,她的文章又是最华丽的。

  读着《呼兰河传》,也和作者一样对呼兰河充满情,对祖父充满情,对一切充满情……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7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作者萧红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民国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小说从头至尾充满了悲伤的人、悲伤的故事和悲伤的情绪。正如小说中所说:“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苍凉,幽眇,真不知今生何世。”小说中的呼兰河有着诗一般的'平静和质朴,在这个平静质朴的小城里“我”、有二伯、冯歪嘴子和小团圆媳妇等任务却上演了一个个悲伤的故事。小说中最让我悲伤不已的故事就是小团圆媳妇之死。一个十二岁的女孩,本该在家里和父母撒娇,却千里迢迢来当童养媳。因为她生性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婆婆一天打她八顿,有时还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她,还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脚心。不仅如此,婆婆还三番五次地通过跳大神、请狐仙来折磨她,最后将她折磨致死。其间各色人等的愚昧和麻木真是让我如坐针毡。正如萧红在书中所说:“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侮,就是同类也不同情。”

  小说中唯一的亮色来自于祖父。这位祖父经常藏孩子们的帽子,而且每次都故意藏在同一个地方,让孩子们来找。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诗,经常和“我”在后院里玩耍,一起笑个不停。然而这无拘无束的欢乐只是呼兰河巨大悲伤的一个衬托。正如书中所说:“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可见,年老的祖父即使再慈祥,也终究难逃这悲凉的结局,他带给“我”的温暖终将被悲伤取代。

  文笔优美却悲伤异常,小城幽静却生活着一群麻木愚昧的人,这样的搭配所带来的悲剧意味,正是《呼兰河传》的独特魅力。放眼作者萧红所生活的时代,如同鲁迅先生一样,她并不只是在描写小城呼兰河的悲剧,她更是在揭示民国初年的整个中国社会的悲剧。呼兰河居民病态的国民灵魂正如同小说中的“大泥坑”,既让他们深受其苦又让他们心安理得,不填平这精神上的“大泥坑”,悲剧就永远不会结束!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8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萧红写的《呼兰河传》,便沉醉在这本书中了,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呼兰河并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夹杂着悲凉。这里有东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被当地愚昧和无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团圆媳妇,有胡同里卖麻花、粉房里挂粉条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洁癖的祖母,更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种地。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童真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童年在作者的笔下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在作者萧红看来,这些故事并不美。

  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9

  近期我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

  萧红,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2号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的一个封建地主管理家庭。因其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被称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一声命途多舛,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曾离家出走,颠沛流离和生活窘迫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因此,萧红才能深刻体会到底层人民的艰辛和无奈,并自觉的以平民和女性的视角来写作。

  1940年,客居香港期间,她创作了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着是一部奇异而独特的书,以抒情的笔调、散文化的结构、诗话的语言以及直率朴拙的情趣共同构成了令人痴迷的"萧红体"。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茅盾先生曾评价道:《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有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中的一些章节由于描述精彩、抒情优美,曾被节选入课本,如《火烧云》《祖父的园子》等。

  我很喜欢《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0

  《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所写的一本侧面感谢祖父的书,她以轻松自然的笔调写了自己童年的事情。

  萧红小的`时候家里有重男轻女的习惯,所有的亲人当中,只有祖父一个人疼她,她童年的玩伴也只有祖父一个人。所以,萧红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她和祖父之间发生的事,而对其它事情几乎只是一笔带过,在萧红心中,也许永远记住这些事,就是对祖父表达感恩的最好行动吧。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要学会如何感恩父母,感恩亲情。有时,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能表达感激之情,也能让父母欣慰,因为她们需要的回报很小,就是要让我们从小学会感恩。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1

  在即将升入九年级的这个假期,我饶有趣味地捧了一本《呼兰河传》细细来读。在密密麻麻的人物事件中,唯有住在磨房里的冯歪嘴子令我尤为难忘。

  冯歪嘴子日日夜夜打着梆子,有阳光的日子,那丝蔓的长势就疯狂起来,形成两个世界,冯歪嘴子孤零零的生活在花园以外,偶尔租父或老厨子去找他聊聊,提前离开只剩他一人自言自语直到重新去干活。

  从秋天来了以后,冯歪嘴子就又和园子重逢,说来他的为人也并不差,时不时还会偷偷给作者家里不让多吃的粘糕。一次好奇的行为,让作者无意知道了冯歪嘴子成家的秘密,也使得呼兰河人民继小团圆媳妇之死后倍受访传的重大事件。人们四处传着王大姑娘的不好,却也没有激起冯歪嘴子一家什么行为,他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好:搬进草屋、等待小儿子出生……

  然而上天又给了冯歪嘴子重重的一击,他的女人产后死去,留给他一个看似活不久的小儿子。冯歪嘴子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不知道人们用绝望的眼神看待他、不知道自己身处绝境、不知道自己就要完了,虽然他也时常悲哀,但仍以一个男人的臂膀支撑这个家。

  冯歪嘴子在“看笑话”的环境中,顽强的战胜了这一切,隐藏自己的痛,带给孩子们和邻居们一如既往的'乐观。这也真正倾注了作者萧红的愿望和祝福。

  近来,一系列事件不由得让人产生对生命脆弱的深深忧虑。天津大爆炸,陕西山体滑坡,贵州地质灾害……再如早先的印尼海啸,汶川地震,马航失联,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我们的地球怎么啦,我们人类怎么啦……

  若干年前,中华民族处于最苦难的境地,自然条件差,生产力发展滞后。然而,如冯歪嘴子一样的国民,他们依然乐观,依然坚强。掩卷深思,我恍然明白:正是这样的民族,历经几千年沧桑巨变,她百折不挠,她充满希望。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2

  呼兰河,这个灰色的世界,没有半点色彩的世界,却造就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但她的童年依然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呼兰河,是灰暗的,街道是灰蒙蒙的,连人生似乎也染上了一层灰色。第一章中,农业校长之子不慎掉入泥坑,却被说成龙王爷被校长藐视,而招来的“因果报应”。迷信的影响力似乎超过了学堂,不对,不是“似乎”,是远远超越,真是荒唐,真是灰暗。同样是在第一章,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扎彩铺做的事物多么好看,多么令人震撼,刻画了死后的“美好”,似乎比现实生活美好太多,点出主题活着还没死了好,反衬活着的人的困苦与悲哀,多么痛苦的人们,多么灰暗的世界。仍在第一章,卖豆芽的王寡妇的.独子到河里淹死了,王寡妇疯了,忘不了自己的悲哀,却仍机械化地卖豆芽菜、吃饭睡觉,体现了人们麻木而卑微地活着,麻木啊,灰暗啊。荒唐、痛苦、麻木的呼兰河,灰暗极了。作者对家乡简直又爱又恨,为乡亲悲叹,又为无力改变而沉思。

  呼兰河,又是明朗的,正是这里充满了萧红珍贵的回忆。第三章,描写了萧红那美好的童年。作者重点描写了“我”、“祖父”与“后花园”。后花园是宽广的,美丽的。一到后花园,萧红便在里头飞奔,用不尽脚上、身上所有的力量,就不停下。累了,也只是摘一个黄瓜,打一个小盹,便又跑了起来。最令人好笑的是,“祖父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一回屋,祖母一进来就看见了,她什么也没有说,就大笑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欢。秋雨之后,后花园便封闭了,作者改到屋中来玩。到好翻,到处跑,整天欢声笑语,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灰暗的世界,仍然有美好的童年。正如茅盾之言:“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才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细品后,一言难尽……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3

  进入大学,在闲暇时光,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最开始时,并没有感觉它有多好看。等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觉得它越来越精彩精彩。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的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净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极力想表现孩童眼中未知而灿烂的世界,她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却是刻骨的忧伤,笔下的人物和风景无不带着一种忧郁的美。她这样写请神的鼓声:“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的难舍。”而她眼里秋天的后园是这样一番景象:“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作者笔下的人物有着凄哀的命运,原本天真活拨的小团圆媳妇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围观的人都抱着猎奇的心态,从未有人对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头;有二伯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害怕死后没有人为他送行,成为孤魂野鬼;冯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妇却早早的离去,剩下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

  萧红静静的叙述着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这种平静带给人不安和绝望的心态,故意去压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给人无尽的伤感。其实令人伤心的不仅仅是这些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更让人苦闷的是他们周围那些人的冷酷无情,在这些人的举动中我们看不到怜悯的存在。小团圆媳妇被热水浇头,浇一次昏一次,却没有人去阻止这种暴行,而是围在旁边看热闹。这场景让我不自觉的想起那让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一幕:一群中国人在木然的观看自己同胞被处死的电影。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暴力下的臣服和麻木。呼兰河城里的人早已见惯了贫苦百姓们颠沛流离的命运,于是他们的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殆尽了。关于冯歪嘴子的故事就更令人伤心,大家得知他成家之后,不但不关心他如何养活一家人,反而热衷于寻觅他自杀的蛛丝马迹,在他床上发现一根绳头,便有人传言他要上吊,他新买了一把菜刀,很快他要自刎的消息就传开了。看到这里我非常怀念沈从文笔下温暖的湘西风情,那里的人们似乎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而不像萧红笔下的人们如此的冷漠和残忍。

  我想是萧红本身的命运造就了她作品中的这些人物,一部优秀的作品总能够体现作者的心怀,一个历经艰难困苦的人,即使写欢乐也必然将其镀上一层沧桑。萧红一生经历的尽是破碎的感情,来到香港的时候,心中大概还在介怀那些悲苦无依的年年岁岁。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种心绪,写出的当然是苍凉的作品。

  萧红借着这些人物写出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她含着眼泪在唱属于自己的歌。她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孤寂的心境:“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这句话暗合李后主“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慨,一个是漂泊女子,一个是亡国之君,这悲凉千载不灭。

  在小说中,萧红写到:“大人总喜欢在孩子的身上去触时间。”在香港的时候她已经疾病缠身,大概也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才想要用一个孩童的口吻来触碰那被时光的洪流冲得老远的童年岁月,尽管并不美满,但比起飘零的壮年时代,总还是有那么些值得回味的东西。她笔下的“我”是纯真可爱的,有那么一段让人至今难忘,就是祖父将落井的鸭子烤来吃,“我”以为只有落井的鸭子才能裹在黄泥里,于是费尽力气想要把鸭子赶到井里去,即使祖父同意烧活鸭子来吃“我”也不愿意。一个心智未开,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禁不住想抱起来亲一下那粉扑扑的脸蛋。

  这部《呼兰河传》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同样是回忆童年,同样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它们有着许许多多的共同点,但是萧红的文字更显凄凉,给人一种孤独幻灭的痛楚,这种带着一点病态的艺术美感,是《城南旧事》所无法比拟的。

  读完这部小说,我又想起了茅盾先生的序言,他用他的文字祭奠了年仅32岁便孤独在异乡逝去的萧红。据说萧红的遗言是:“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想想她的生平,我们就不难理解漂泊者萧红在文字中透出的凄凉和幽怨。

  世间难得才女萧红,凄凉孤苦半生愁。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4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在作家萧红的笔下,她的爸爸对她很冷淡,而妈妈对她很凶,祖母更是对她不好,她的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是与花园祖父在一起,因为在这花园里,她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院子就像是她的一样,而祖父很慈祥,永远不会不耐烦,因此在我眼里,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相比之下,而那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没有萧红那么好了,她十二岁就送到在呼兰河这座城市里名声很好的老胡家,可谁知,这才十二岁的'小姑娘,刚一送过来,天天拉车,晚上还得遭受婆婆的严刑打骂,不知身上有多少伤痕,最终年纪轻轻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兴旺的老胡家老胡家,从此惨遭灭门。看看,萧红在那么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只有祖父,这不令人很痛心吗?何况在当时,这样的生活还算是快乐,再来看看团圆媳妇,这么小就嫁人,不知耽误了自己多少的学业,浪费了多少的青春,再嫁过来后,还被婆婆如此折磨,丧失了一条无辜的小生命,无不令人痛心疾首?

  我们现在的生活,十分快乐,幸福,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爸爸妈妈呵护着,老师教导着,同学帮助着,和呼兰河传里的孩子们比较,我们的生活丰富得多,可是呀,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这一美好的时光,反而,动不动开口大骂,甚至动手,她们害了你似的,我想读完这本书你应该会有所启发。

  让我们好好珍惜自己正拥有的东西:快乐幸福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5

  《呼兰河传》这本书故事情节很普通,主要讲了发生在乡下的事情,发生在呼兰河这个小镇上的有趣事情,大概人物有:作者、祖父、团圆媳妇、有二爷、冯歪嘴子和老厨子,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这个故事:作者喜欢吃,有一次,一户人家的一头小猪乱跑掉进井里了,大伙把小猪抬上来的时侯,小猪已经死了,祖父立即拿了钱,买了这头小猪,回家以后,祖父把小猪贴了泥,放到了坑灶上烧过了一会儿,便可以吃。有一次,一只鸭子又掉井了,因为鸭子比猪更好吃,所以作者要把鸭子赶井里去,被作者的祖父给看见并阻止了。

  这个故事就透露了作者天真无邪的心和热爱乡村生活,思念乡村生活,也告诉了我们作者小时侯发生在呼兰河镇上的.有趣故事,这本书比较独特,它虽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全书共七章各自都有特点,但是又是一个整体。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心得12-31

阅读心得呼兰河传04-18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3-20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0-07

呼兰河传的读书笔记03-08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1-06

呼兰河传好句03-29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_呼兰河传心得体会5篇09-16

关于《呼兰河传》的读书笔记03-07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03-1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心得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心得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

  一个名符其实的淘气包萧红的童年,都记在了这本《呼兰河传》里了,她带给我们她美好的童年记忆。年仅33岁的'萧红,她的一生实在是不幸,最美好的也就是童年了。

  小的时候的她总是让人有操不完的心,在童年生长的地方最痛爱她的只有她的祖父,她整天跟祖父在园子里奔跑、种地、搞恶作剧、来消磨时间。我读了这本书后,怀念起了自己的童年,现在学习越来越不容易,我逝去的童年也逐渐随时间忘却。没有时间再留念。而这本是却奇迹般的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两个童年的比较、更是两个年代和两个社会的比较让我鼻子发酸。我也能体会到作者写这本书时的悲凉。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2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看了矛盾的评价,使我很好奇作者萧红笔下的故乡的故事和人们她的故乡是什么样子使他怀念很想知道关于作者故乡呼兰河城的人、事、景、也就是所说得风土人情,人情世故。在那个时代,没有通讯设备,信息工具人呼兰河城人们的生活娱乐又是怎么打发的带着这些问题,怀揣着好奇心我走进了她的故乡。

  作者总共用七章篇幅描述呼兰河城里的故事,

  1、讲述了故乡呼兰河城的大环境、

  2、故乡呼兰河城的精神面貌,娱乐。

  3、故乡呼兰河城的自己家里的故事,和祖母祖父亲戚间的故事,

  4、故乡呼兰河城作者的邻居街坊的故事,

  5、因为跳大神团圆媳妇的死,

  6、在城里四处游荡好吃懒做的有二伯,

  7、工人冯歪嘴子的生活。

  通过,第一章介绍的故乡的整体环境,轻轻松松把读者引进故乡呼兰河城,让读者感受到呼兰河城是一个自然,美丽,可爱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在当时没有出现信息工具,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晚饭后大家(邻居们)围坐在一起,看天上的火烧云,唠唠家常。

  每一章读后感受如同矛盾评价的“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读完第五章,因为跳大神团将一个如花的少女活活整死。我的眼角湿润了。因为人们的'愚昧和无知,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始终不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他们的行为举止一定要附和当时人们所认为的规矩,说话小声小气,走路慢油油,一旦不符合标准一传十,十传百,都认为你是外星人来的怪物,没有自我可言,更无法谈论女性自己的想法,要么使用酷刑(暴打)让你顺服。团圆媳妇因为平时大大咧咧,为了把活做完,走路如风,平实说话口无遮栏,只 有12岁的她,受不住婆婆的暴打,而喊回家,暴打的程度更变本加厉,团圆媳妇受不住,倒下了,本是一场小小的感冒,在左邻右舍的胡乱猜疑下,团圆家给团圆媳妇请来了大神,没病都被整出病来,跳大神里的各种奇怪、病态的动作,吓坏了团圆媳妇,半夜常常被噩梦惊醒,又哭又叫,吓坏了团圆家,不断的请大神,就这样来来去去,跳大神中各种病态的举动,将一个活生生的少女折腾死了。

  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因为她的言行举止,对于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团圆媳妇的一举一动,她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样只是真实的表现自我,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女,但在那个封建,迷信,愚昧,无知,偏僻的呼兰河城里 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在这种无知,不科学的行为活生生的折腾致死,而左邻右舍,面对团圆媳妇的死表现得麻木不仁,当初跳大神活动各种病态的举动,对于他们是再好不过的大戏,他们以看热闹的角色,在边上添油加醋,事后当成家常便饭后的娱乐新闻,家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团圆媳妇的进展。

  我深深感受到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在一个平平淡淡的小城里,因为那地方充满愚昧无知,在深处藏着一只吃人的野兽!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3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所著。“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矛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萧红以自己小时候的回忆为线索,写成了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小说。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萧红的一本自传,更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她所看到的呼兰河的风土人情。萧红用精湛的笔法再现从前呼兰河的情景,勾勒出了一个个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描绘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使我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其中。读到萧红儿时和她祖父的趣事,我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但读到小团圆媳妇被婆婆害死,我的心如同针扎一般痛。等我在书中读到曾经学过的课文片段,如《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时,更是激动不已,使我每时每刻都期待着未知的惊喜。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片段便是萧红儿时和她的祖父在园子里玩耍的情景。她一会儿吃黄瓜,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又去捉蚂蚱……五月玫瑰花开,她摘了一大堆玫瑰花,插在祖父的草帽上,逗的一家人和祖父都哈哈大笑,我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大笑起来。这样天真可爱的`童年趣事,怎能让人不喜爱呢?

  而读到第五章小团圆媳妇被婆婆虐待时,我真是气愤极了!小团圆媳妇才12岁,跟我一样大,就做了童养媳,每天被婆婆虐待。她的婆婆对家里的牲口都不舍得打,却唯独对小团圆媳妇毫不留情,每天打八场骂三场,还美其名曰“不打成不了好人”。最后小团圆媳妇得了病,婆婆还把她活活折磨致死。我非常庆幸自己现在生活在和平民主的时代,庆幸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呼兰河传》带给了我许多,我阅读了它文字的优美,也领略了它深刻的含义。珍惜当下。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4

  《呼兰河传》更像一部自传,萧红回忆着出生小城的每条街每间商店,自家的每间屋子每个摆设,当然还有那些人那些事,好的坏的,不好的不坏的`,好的不见得怎样优美,坏的也不会有多可恶,总是命当如此,哭也由不得人,笑也由不得人。东大街的泥坑,陷了多少次马,也没有人说要去填;漏粉人家的草房歪得一塌糊涂,也没见人说要去修;七月十五呼兰河上的水灯慢慢向下游漂,漂着漂着就灭了一盏;邻家人的歌声,像一朵红花开在墙头上,越是鲜明,就越觉得荒凉。竟是生也由不得人,死也由不得人。

  萧红的文字,总是无止尽地沉落下坠,看着让人又喜欢又心疼。这样的女子纤细敏感偏偏缺少足够的爱,她童年时,母亲父亲都不喜她,唯一亲厚的爷爷没有多久也去世了,当诺大的世界只剩下她一人,她却还有一生的路要走,而这一生,荆棘满路,无人相伴,究竟要怎么走。

  满篇满纸,都是回忆,满眼满心,都是萧索。这书不该看的,看了要有心魔。佛家说,你若望向深渊,深渊也会回望你,我只怕,萧红她已在深渊。芸芸众生,各有自己的无奈挣扎,保不准什么时候一个念头就放任自己坠落,跌进无边黑暗里,永远永远都不想醒来。而我绝对不能这样,我连那个崖边都不可以靠近。一切脆弱,就只在今夜。

  但,蚀出的大坑,可以填上;松动的围墙,可以修补;悲凉的人生,却有什么方法补救?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5

  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这就是作者笔下的小城呼兰河,它并不繁华。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和腐败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就让我感慨万分:在东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们和家畜常常会遭受到灾难。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们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小团圆媳妇刚来胡家的时候只有十二岁,因为长得较高,怕别人说她谎报年龄,便说是十四岁,但尽管如此,人们还说她有意隐瞒。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们便说她大大咧咧,一点没有媳妇的样子。不久她的婆婆时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说是可以让她更懂事听话;还认为她身上有病有鬼,于是用尽了各种迷信办法:请“云游真人”抽贴、请人来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开水中煮……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无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绪欢快起来是在祖父出场后。从作者——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随祖父在后园尽情玩耍。锄草、抓蝴蝶、吃烤鸭、缸帽遮雨……皆描写得妙趣横生,意兴盎然。这一幕幕,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趣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竟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来,读了《呼兰河传》,觉得作者的童年是美丽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

  读这本书时,愉悦伴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很庆幸那只是萧的童年。但,这是无法逃避的历史,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6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有深沉悠长的,有活泼轻快的,有大发感情的。而萧红写书字字都有情,对家乡的情,对祖父的情,对园子的情。

  但,我们知道,萧红这一生几乎没有快乐,一路坎坷曲折,只有童年,给了她对生命的希望。死,对于她来说不足挂齿,继母的残忍与冷漠她并没有倾诉于纸上。她没有写出自己的痛苦,而是用怜悯的眼光去看别人。整本书字字透露出中国还没有从封建社会走出来,当时的人们被一丝迷信愚昧的黑纱蒙罩着。在我看来,除了萧红、祖父和小团圆媳妇外没有一个是正常的。

  小团圆媳妇这段写得尤其长。读着,心中不由升起悲悯。好好的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黑头发,大眼睛,高个子,在现在看来就是一个大美人。而且生性活泼大方,就因这,婆婆奶奶还有其他的媳妇觉得不打不成。天天虐待,又是打又是在她脚下用烫铁烙印。可怜的.小姑娘越来越憔悴。婆婆奶奶们见她这样,请来大神、二神为她跳,希望驱逐团圆媳妇身上的"妖气"。这些"大神"纯粹是为了赚钱,说用滚烫的热水烫一烫,妖魔鬼怪就会消除。可怜的姑娘,被烫得昏迷不醒,后悄然离世。婆婆哭得差点瞎了眼,不是哭她的小团圆媳妇死了,而是哭花在她身上的几百两银子!

  可是再看祖父和萧红的园子,有蝴蝶,有蜻蜓,有稻子,有狗尾草,有祖父和她快乐的回忆。跟着祖父,就像去游乐园,兴高采烈,欣喜若狂。那快乐的一幕幕仿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天真的孩子拉着祖父的手在园子中尽情玩耍,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吃黄瓜,一会儿又躺在树下睡着了……萧红身为女作者,笔致细腻,观察仔细,与众不同的是,她有亲身实际的感受。她不仅记录呼兰河,记录家乡,记录祖父,更在记录自己,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天真的自己,一个快乐的自己,一个美好的自己。那段时间短暂,祖父立时,这些回忆使她生存的依靠。

  用具写作的水平来看,似乎觉得《呼兰河传》中的很多句子可以删去,但又觉得很有必要。每篇不是很长的文章,甚至只有几句话的章节,觉得读后很是充实。再用最具写作的眼光,她的文章又是最华丽的。

  读着《呼兰河传》,也和作者一样对呼兰河充满情,对祖父充满情,对一切充满情……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7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作者萧红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民国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小说从头至尾充满了悲伤的人、悲伤的故事和悲伤的情绪。正如小说中所说:“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苍凉,幽眇,真不知今生何世。”小说中的呼兰河有着诗一般的'平静和质朴,在这个平静质朴的小城里“我”、有二伯、冯歪嘴子和小团圆媳妇等任务却上演了一个个悲伤的故事。小说中最让我悲伤不已的故事就是小团圆媳妇之死。一个十二岁的女孩,本该在家里和父母撒娇,却千里迢迢来当童养媳。因为她生性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婆婆一天打她八顿,有时还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她,还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脚心。不仅如此,婆婆还三番五次地通过跳大神、请狐仙来折磨她,最后将她折磨致死。其间各色人等的愚昧和麻木真是让我如坐针毡。正如萧红在书中所说:“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侮,就是同类也不同情。”

  小说中唯一的亮色来自于祖父。这位祖父经常藏孩子们的帽子,而且每次都故意藏在同一个地方,让孩子们来找。他还经常给孩子们讲诗,经常和“我”在后院里玩耍,一起笑个不停。然而这无拘无束的欢乐只是呼兰河巨大悲伤的一个衬托。正如书中所说:“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可见,年老的祖父即使再慈祥,也终究难逃这悲凉的结局,他带给“我”的温暖终将被悲伤取代。

  文笔优美却悲伤异常,小城幽静却生活着一群麻木愚昧的人,这样的搭配所带来的悲剧意味,正是《呼兰河传》的独特魅力。放眼作者萧红所生活的时代,如同鲁迅先生一样,她并不只是在描写小城呼兰河的悲剧,她更是在揭示民国初年的整个中国社会的悲剧。呼兰河居民病态的国民灵魂正如同小说中的“大泥坑”,既让他们深受其苦又让他们心安理得,不填平这精神上的“大泥坑”,悲剧就永远不会结束!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8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萧红写的《呼兰河传》,便沉醉在这本书中了,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呼兰河并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夹杂着悲凉。这里有东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被当地愚昧和无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团圆媳妇,有胡同里卖麻花、粉房里挂粉条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洁癖的祖母,更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种地。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童真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童年在作者的笔下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在作者萧红看来,这些故事并不美。

  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9

  近期我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

  萧红,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2号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的一个封建地主管理家庭。因其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被称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一声命途多舛,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曾离家出走,颠沛流离和生活窘迫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因此,萧红才能深刻体会到底层人民的艰辛和无奈,并自觉的以平民和女性的视角来写作。

  1940年,客居香港期间,她创作了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着是一部奇异而独特的书,以抒情的笔调、散文化的结构、诗话的语言以及直率朴拙的情趣共同构成了令人痴迷的"萧红体"。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茅盾先生曾评价道:《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有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中的一些章节由于描述精彩、抒情优美,曾被节选入课本,如《火烧云》《祖父的园子》等。

  我很喜欢《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0

  《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所写的一本侧面感谢祖父的书,她以轻松自然的笔调写了自己童年的事情。

  萧红小的`时候家里有重男轻女的习惯,所有的亲人当中,只有祖父一个人疼她,她童年的玩伴也只有祖父一个人。所以,萧红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她和祖父之间发生的事,而对其它事情几乎只是一笔带过,在萧红心中,也许永远记住这些事,就是对祖父表达感恩的最好行动吧。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要学会如何感恩父母,感恩亲情。有时,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能表达感激之情,也能让父母欣慰,因为她们需要的回报很小,就是要让我们从小学会感恩。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1

  在即将升入九年级的这个假期,我饶有趣味地捧了一本《呼兰河传》细细来读。在密密麻麻的人物事件中,唯有住在磨房里的冯歪嘴子令我尤为难忘。

  冯歪嘴子日日夜夜打着梆子,有阳光的日子,那丝蔓的长势就疯狂起来,形成两个世界,冯歪嘴子孤零零的生活在花园以外,偶尔租父或老厨子去找他聊聊,提前离开只剩他一人自言自语直到重新去干活。

  从秋天来了以后,冯歪嘴子就又和园子重逢,说来他的为人也并不差,时不时还会偷偷给作者家里不让多吃的粘糕。一次好奇的行为,让作者无意知道了冯歪嘴子成家的秘密,也使得呼兰河人民继小团圆媳妇之死后倍受访传的重大事件。人们四处传着王大姑娘的不好,却也没有激起冯歪嘴子一家什么行为,他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好:搬进草屋、等待小儿子出生……

  然而上天又给了冯歪嘴子重重的一击,他的女人产后死去,留给他一个看似活不久的小儿子。冯歪嘴子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不知道人们用绝望的眼神看待他、不知道自己身处绝境、不知道自己就要完了,虽然他也时常悲哀,但仍以一个男人的臂膀支撑这个家。

  冯歪嘴子在“看笑话”的环境中,顽强的战胜了这一切,隐藏自己的痛,带给孩子们和邻居们一如既往的'乐观。这也真正倾注了作者萧红的愿望和祝福。

  近来,一系列事件不由得让人产生对生命脆弱的深深忧虑。天津大爆炸,陕西山体滑坡,贵州地质灾害……再如早先的印尼海啸,汶川地震,马航失联,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我们的地球怎么啦,我们人类怎么啦……

  若干年前,中华民族处于最苦难的境地,自然条件差,生产力发展滞后。然而,如冯歪嘴子一样的国民,他们依然乐观,依然坚强。掩卷深思,我恍然明白:正是这样的民族,历经几千年沧桑巨变,她百折不挠,她充满希望。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2

  呼兰河,这个灰色的世界,没有半点色彩的世界,却造就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但她的童年依然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呼兰河,是灰暗的,街道是灰蒙蒙的,连人生似乎也染上了一层灰色。第一章中,农业校长之子不慎掉入泥坑,却被说成龙王爷被校长藐视,而招来的“因果报应”。迷信的影响力似乎超过了学堂,不对,不是“似乎”,是远远超越,真是荒唐,真是灰暗。同样是在第一章,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扎彩铺做的事物多么好看,多么令人震撼,刻画了死后的“美好”,似乎比现实生活美好太多,点出主题活着还没死了好,反衬活着的人的困苦与悲哀,多么痛苦的人们,多么灰暗的世界。仍在第一章,卖豆芽的王寡妇的.独子到河里淹死了,王寡妇疯了,忘不了自己的悲哀,却仍机械化地卖豆芽菜、吃饭睡觉,体现了人们麻木而卑微地活着,麻木啊,灰暗啊。荒唐、痛苦、麻木的呼兰河,灰暗极了。作者对家乡简直又爱又恨,为乡亲悲叹,又为无力改变而沉思。

  呼兰河,又是明朗的,正是这里充满了萧红珍贵的回忆。第三章,描写了萧红那美好的童年。作者重点描写了“我”、“祖父”与“后花园”。后花园是宽广的,美丽的。一到后花园,萧红便在里头飞奔,用不尽脚上、身上所有的力量,就不停下。累了,也只是摘一个黄瓜,打一个小盹,便又跑了起来。最令人好笑的是,“祖父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一回屋,祖母一进来就看见了,她什么也没有说,就大笑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欢。秋雨之后,后花园便封闭了,作者改到屋中来玩。到好翻,到处跑,整天欢声笑语,多么快乐的童年啊!

  灰暗的世界,仍然有美好的童年。正如茅盾之言:“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才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细品后,一言难尽……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3

  进入大学,在闲暇时光,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最开始时,并没有感觉它有多好看。等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觉得它越来越精彩精彩。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的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净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作者极力想表现孩童眼中未知而灿烂的世界,她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却是刻骨的忧伤,笔下的人物和风景无不带着一种忧郁的美。她这样写请神的鼓声:“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的难舍。”而她眼里秋天的后园是这样一番景象:“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作者笔下的人物有着凄哀的命运,原本天真活拨的小团圆媳妇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围观的人都抱着猎奇的心态,从未有人对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头;有二伯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害怕死后没有人为他送行,成为孤魂野鬼;冯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妇却早早的离去,剩下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

  萧红静静的叙述着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这种平静带给人不安和绝望的心态,故意去压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给人无尽的伤感。其实令人伤心的不仅仅是这些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更让人苦闷的是他们周围那些人的冷酷无情,在这些人的举动中我们看不到怜悯的存在。小团圆媳妇被热水浇头,浇一次昏一次,却没有人去阻止这种暴行,而是围在旁边看热闹。这场景让我不自觉的想起那让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一幕:一群中国人在木然的观看自己同胞被处死的电影。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暴力下的臣服和麻木。呼兰河城里的人早已见惯了贫苦百姓们颠沛流离的命运,于是他们的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殆尽了。关于冯歪嘴子的故事就更令人伤心,大家得知他成家之后,不但不关心他如何养活一家人,反而热衷于寻觅他自杀的蛛丝马迹,在他床上发现一根绳头,便有人传言他要上吊,他新买了一把菜刀,很快他要自刎的消息就传开了。看到这里我非常怀念沈从文笔下温暖的湘西风情,那里的人们似乎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而不像萧红笔下的人们如此的冷漠和残忍。

  我想是萧红本身的命运造就了她作品中的这些人物,一部优秀的作品总能够体现作者的心怀,一个历经艰难困苦的人,即使写欢乐也必然将其镀上一层沧桑。萧红一生经历的尽是破碎的感情,来到香港的时候,心中大概还在介怀那些悲苦无依的年年岁岁。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种心绪,写出的当然是苍凉的作品。

  萧红借着这些人物写出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她含着眼泪在唱属于自己的歌。她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孤寂的心境:“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这句话暗合李后主“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慨,一个是漂泊女子,一个是亡国之君,这悲凉千载不灭。

  在小说中,萧红写到:“大人总喜欢在孩子的身上去触时间。”在香港的时候她已经疾病缠身,大概也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才想要用一个孩童的口吻来触碰那被时光的洪流冲得老远的童年岁月,尽管并不美满,但比起飘零的壮年时代,总还是有那么些值得回味的东西。她笔下的“我”是纯真可爱的,有那么一段让人至今难忘,就是祖父将落井的鸭子烤来吃,“我”以为只有落井的鸭子才能裹在黄泥里,于是费尽力气想要把鸭子赶到井里去,即使祖父同意烧活鸭子来吃“我”也不愿意。一个心智未开,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禁不住想抱起来亲一下那粉扑扑的脸蛋。

  这部《呼兰河传》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同样是回忆童年,同样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它们有着许许多多的共同点,但是萧红的文字更显凄凉,给人一种孤独幻灭的痛楚,这种带着一点病态的艺术美感,是《城南旧事》所无法比拟的。

  读完这部小说,我又想起了茅盾先生的序言,他用他的文字祭奠了年仅32岁便孤独在异乡逝去的萧红。据说萧红的遗言是:“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想想她的生平,我们就不难理解漂泊者萧红在文字中透出的凄凉和幽怨。

  世间难得才女萧红,凄凉孤苦半生愁。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4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在作家萧红的笔下,她的爸爸对她很冷淡,而妈妈对她很凶,祖母更是对她不好,她的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是与花园祖父在一起,因为在这花园里,她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院子就像是她的一样,而祖父很慈祥,永远不会不耐烦,因此在我眼里,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相比之下,而那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没有萧红那么好了,她十二岁就送到在呼兰河这座城市里名声很好的老胡家,可谁知,这才十二岁的'小姑娘,刚一送过来,天天拉车,晚上还得遭受婆婆的严刑打骂,不知身上有多少伤痕,最终年纪轻轻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兴旺的老胡家老胡家,从此惨遭灭门。看看,萧红在那么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只有祖父,这不令人很痛心吗?何况在当时,这样的生活还算是快乐,再来看看团圆媳妇,这么小就嫁人,不知耽误了自己多少的学业,浪费了多少的青春,再嫁过来后,还被婆婆如此折磨,丧失了一条无辜的小生命,无不令人痛心疾首?

  我们现在的生活,十分快乐,幸福,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爸爸妈妈呵护着,老师教导着,同学帮助着,和呼兰河传里的孩子们比较,我们的生活丰富得多,可是呀,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这一美好的时光,反而,动不动开口大骂,甚至动手,她们害了你似的,我想读完这本书你应该会有所启发。

  让我们好好珍惜自己正拥有的东西:快乐幸福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5

  《呼兰河传》这本书故事情节很普通,主要讲了发生在乡下的事情,发生在呼兰河这个小镇上的有趣事情,大概人物有:作者、祖父、团圆媳妇、有二爷、冯歪嘴子和老厨子,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这个故事:作者喜欢吃,有一次,一户人家的一头小猪乱跑掉进井里了,大伙把小猪抬上来的时侯,小猪已经死了,祖父立即拿了钱,买了这头小猪,回家以后,祖父把小猪贴了泥,放到了坑灶上烧过了一会儿,便可以吃。有一次,一只鸭子又掉井了,因为鸭子比猪更好吃,所以作者要把鸭子赶井里去,被作者的祖父给看见并阻止了。

  这个故事就透露了作者天真无邪的心和热爱乡村生活,思念乡村生活,也告诉了我们作者小时侯发生在呼兰河镇上的.有趣故事,这本书比较独特,它虽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全书共七章各自都有特点,但是又是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