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书心得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书心得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
很高兴,寒假前学校配发了这么一本的好书。拿到这本书,真想一口气读完。但因里面值得研究的知识太多,不得不细嚼慢咽。真是一本值得老师认真学习的好书。
本书以教育哲学的思考介入当下学校教育,从如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欲求这点着手,展开了对学校教育的各个基本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学生、教师、教学、学校和校长六个关键词的哲学解读,阐发学校教育理念,进而展现好的学校教育的图景。
该书序中说,真正的教育乃是深入我们心灵的、长久地留存在我们记忆中,并且催人向善的事物。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但在我们的班级制授课的教育体制下,又是很难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我们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去解决这对矛盾。
给我体会最深是第二章节,使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幸福的根本在于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理想的学生的基本状态:
1、开阔的视野。
2、充分的锻炼(培养个人的才能,发掘自我潜能,培育个性,养成脚踏实地的作风。我觉得还可以添加:培养意志力、在身体的运用当中了解自己、获得挥洒体力的甜蜜感)。
3、相互的激励。
始终在学习中,在活泼的成长的状态之中(涌动着的活生生的精气神)。比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向学的生命。
那作为老师,我们如何唤起学生的向学之心呢?我觉得学校正是因为有了学生,学校变成了一所生动的学校,让一堆房子变成了活生生的,富于朝气的教育空间。让学生成为向学的生命,主要提出学校的教育不止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生气勃勃,永远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学校教育的好坏不止是看学习成绩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培养出的孩子是否朝气蓬勃。如若你让孩子学,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没有发自内心的自主学习,那么孩子的学习也是疲惫的,老师的教也是徒劳的。
向学之心的唤起首先需要学生的自我肯定,积极的自我认同,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调动自我潜能朝向学习。话又说回来,我们还是要用赏识的办法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先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然后才能向学,乐学。学生是活生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因此学生的向学之心还得需要学生的个人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也要有向学之心,自己先学习,不断的去学习,才能给学生更新鲜的知识,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其次作为老师还要在课堂上不断的摸索,仔细的备课,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引导他们找到学习的门径,让学生对这节课发自内心的想听,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收获学习的成功。当学生告诉我学习的状态越来越好,能享受学习,并投入地学习,人也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自信,我意识到理想的教育状态可以成为现实,我知道老师的教育观深深影响并改变了学生。
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成为引导学生向学的这么一位教师,这样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让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生命、面对人生。成为向学的生命!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2
这段时间我略读了《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这是一本教育哲学的读本,这本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真的是一本值得教师认真学习的书。
这本书好的原因在于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而且也是家长,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有益的方法。本书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其提到“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的心灵。无为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以及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在亲身体验中自醒地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升华和认识的飞。
客观地说,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不可能每一个孩子在学业上都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在他所经历的学校教育过程之中,都能显示出积极的生命状态,内心被集火,生命被点燃,每天都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状态,这就是好的教育。所以,我想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努力促成学生向学,培养学生的自信。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生存压力如此之大,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自信。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乐于接受挑战;孩子缺乏自信,她就会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自信的孩子,学习会有动力,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因为这份认识,会加倍努力,即使成绩暂不如人意,也会保持良好心态,在学生时代,这份心态,会促使他们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进入社会,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心态之一。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3
偶然的机会,有幸读到刘铁芳的《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让我在寒冷的冬天什么感到无比的充实。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刘铁芳在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一位哲学家说:“一个随外在力量而行动的人,就是奴隶。”一个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
独立性强的孩子一定会发展得好,独立性差的孩子发展一定是比较差的,这是社会的需求造成的。因此,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相信自己能把学习搞好,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是学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是事业上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情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老师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处世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的心理,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书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一位优秀的老师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带到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时,这位教师这样的回答:事实上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监督自己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都向着小小的目标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确实如此,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适当的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
这是一段我最喜欢的故事,因为我自己也常常面对这样的班级,有时候心里着急,就喜欢批评学生指责学生上课不认真,回去不好好做作业,甚至经常怀疑学生的成绩都是作弊得来的,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是最能改变一个人的方法可是却无法在实际中去做到呢,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工作的同时在责任心之外,不可避免的有功利的心,考试的排名,每一次的质量分析,中考压力,多年来象大石一样压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总是微笑着说淡化排名,可是社会上却又特别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所以每次看到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忽略他们的纯真、可爱。他们所成长的环境,他们叛逆之后隐藏的.无助与孤单,为什么有时候看到这些学生都会觉得厌烦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在应试教育的畸形压迫下,我们有点无奈的把学生成绩优秀作为工作中是否有成就感的标尺,所以我们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的目标,然后把压力转嫁给我们的学生恨不得只用几天就把他们教成聪明非凡。
所以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要小看一分,不要忽略最细微的进步,不要忘记了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怀,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由衷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动力,因为,自然界中最能打动与震撼人心的就是生命创造的奇迹。如果古人都能说出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么今天的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要坚持不要只为成绩而去工作!
读了这本书后,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感触颇深,用选取书中我最喜欢的话来阐明我对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的理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也是我为之奋斗的方向,我想这就是世界上所有的教育方法所要达到的本质。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4
《什么是好的教育》,作者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时评家,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本书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乡村教育现代化三个方面从国家大政方针上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笔锋犀利,切中教育时弊,对应试教育弊端、高考指挥棒问题、劳动、艺、体教育边缘化、后疫情时代重新定义在线教育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读后受益匪浅,下面我从“基础教育现代化”谈谈我心中的好教育:
在我的心中,“好教育应该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义务教育的核心价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教育,而非面对少数优生的教育。克服基础教育的金字塔结构(高分在塔尖,中低分在下)唯分数论的等级思维,扭转只见分数不见人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五唯”诟病,坚守教育初心,坚守办学方向之正,以人为本,回归教育本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教育情怀、有担当精神的气象万千的教师团队,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艺、体走班选课,课堂主渠道、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上持续用功发力,面向全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张扬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朝着自己最强的一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学生既享受当下的幸福,又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幸福奠基。
在我的心中,“好教育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就是唤醒和点燃,我们要尊重教师,相信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教师的潜能,允许教师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创造,让教师在被尊重的氛围中获得自身价值的认同,进而迸发教育激情,以尊重传递尊重,以个性培育个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近课堂,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在一次次的思想交锋、思维碰撞中,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绽放的学堂,真正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把项目学习、主题研究交给学生,从项目方案的设计到具体的计划实施及小组分工等,都由学生自己做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料收集、调查访谈中经历主题项目学习的过程,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和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我的心中,书香校园应成为好教育的重要指标。学校有开放的图书馆,书籍触手可及。首先校长是一个阅读实践者,以自身的阅读引领教师读书,让教师在深阅读和广阅读中积淀理论素养,深刻把握学科规律和本质,理解好教育的真谛,涵养悲天悯人的教育情怀,以教师的`阅读引领学生、家长的阅读,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让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成为常态,让诵读经典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让孩子们走出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终身阅读的兴趣、习惯、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让教育因阅读而厚重。
在我的心中,好教育应该是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后疫情时代,合理定位在线教育、营造教育新生态已成为教育人的共识。我们要在已有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通过资源共享,突破师资的薄弱。一是筛选名师线上优秀课程资源与本校微课资源合理整合,课前推送资源包,辅以任务单驱动,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生态,让自主学习、个性化、私人订制式辅导、家校合作指导学习等真实发生,让优质资源普惠每个学生成为教育新常态,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本领,以应对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二是生命教育,回归育人本源。新冠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规则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牢固树立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理念,通过多元课程开发、课堂主渠道渗透、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运动习惯,懂得生命的意义,敬畏自然,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好教育内涵丰富,特色学校的打造任重道远,我们会在追求好教育的路上,不功力,不浮躁,在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学变革上持续用功发力,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回应家长对好教育的期盼。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5
当理想在心中涌动,路就在脚下!
教育名家夸美纽斯曾经提出:“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或更伟大的呢?”或如卢梭所言,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正是教育人的事业。教育就在培植未来,在当下之中,就是在创造着未来。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代表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是好的学校教育?这不是一个有理论论证的'问题,而是要置身其中,能感受到学生与老师那种和谐的关系,向学的心态。进而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和教师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成全的教育。
教育质量的根本乃是孩子们的生命质量,是他们如何凭借当下充实、丰富而美好的教育生活,走向健全的人生。
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一年一年,我们陪着一拨一拨的孩子成长,每一届孩子都是新的开始。我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师者的勇气,不断地从头开始,满怀热情,换发自我创造活力,来点燃孩子们的心智。
这其中,就是教师命运所在,价值所在。勇敢的承负命运,在其中孕育自我生命的创作活力,以对人类、民族生命发展的执着、对年轻生命成长的挚爱来实践卓有意义的教师人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6
以教育为信仰,以全力促进学生发展、成全学生生命为己任!
提到北京大学,我们能想到蔡元培校长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想到清华,能想到梅贻琦;提到南开,能想到张伯苓……回望一所好的学校,往往是跟一位堪称杰出的校长联系在一起的,而一位杰出的校长则是跟他们对教育理想的诉求分不开。正视他们对教育理想的积极探索与躬亲实践,将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带入日常学生生活之中。也正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理想的不断探索与躬亲实践,让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校长。
从思想上行动,做一名引路人。校长要有对教育理想的诉求,同时又能创造条件,积极完成理想向着现实的转化。在这里,校长办学的理念是基础,是灵魂;创造条件,积极实践,则是转化的.关键。
校长的办学理念,赋予学校以灵魂。校长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由此而来对如何培养人的思考,成为引领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好的校长,会成为教育理想的见证者,把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正如一位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一样,一位优秀的校长本身也是一种价值,一种绝对性价值,不需要一个行政级别来证明。
你是校长,乃是因为你懂教育,你是教育之理的体现者、承载者。教育家作为校长,或校长作为教育家,眼睛紧盯的都应该是用教育之理来实践学校之事,并不是仅仅盯着眼前的成功。校长要踏踏实实地做教育,认认真真为每个孩子负责,有责任,有情怀,有信仰。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7
乐学教育浸润孩子一生!
这句话是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的办学理念,最初听到这句话只能想到是要孩子们爱学习,没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在周水子小学学习一天,又读了《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之后,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说:乐学教育,其意义就在于如何成就学生向学的生命,让学生爱学、会学,并且享受学习,也就是乐学。而周水子小学教师用行动说:做教育,勤于踏实,敢于创新,为孩子的未来负责。
上个学期的一天,我有幸到周水子小学参观学习。当我走进会议厅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乐学教育浸润孩子一生”的几个大字,当时看到几个字,只是知道这是一个学校的校训,但是经历了一天的学习之后,我渐渐感觉到这句话不是齐声呼喊的口号,而是周水子小学教师用踏踏实实、努力创新的工作作风来努力实现的最终目标。一天的学习之后,我相信周水子小学的孩子们一定会因乐学教育而影响孩子一生。而这一天的学习经历,也着实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有了更多的反思,对比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着实上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六年级的一堂语文课,至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为六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流畅,有思维,有逻辑,让我着实感叹。课堂中,老师和孩子们很自然的沟通交流,每个孩子认真参与积极表达的状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在一个学习情境中,因着乐学之心,把学习变成了内在需求。看到周水子小学的孩子们刚上了六年级就已经能有如此高的表达能力,那积极的向学之心,我很钦佩也很上火;看到老师在课堂中那踏实的教风,教给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又让我很羡慕。这把火也让我知道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步要走得更踏实,用心培养孩子学习的内在需求,专心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
“第二把火”:是五年级的一堂英语课,课堂上,老师带了一个小礼帽,用“我是图书管理员”为情境和孩子们进行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课,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充满惊喜,甚至让我放下了听课本,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了课堂中,四十分钟结束的时候,我内心是激动却又遗憾的,激动是因为这堂课太有意思,我也乐在其中,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遗憾是因为这四十分钟匆匆结束,可我还没学够,同时还遗憾的是,自己在儿时的时候没有遇到这样一位英语老师,愿意用心思考每个课堂环节,竭尽全力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后反思,让我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还远远不够,课堂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不高,跟不上老师思维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教师自身,有没有用心备好课的同时也备好学生,明确学生此时的状态,明确会用什么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第三把火”:是二年级的全脑思维训练课,课堂中展示了用平板电脑进行的各种脑力训练,孩子们在课堂中娴熟的操控电脑,跟随老师一步步训练,在其中一个快速找数的环节,我也参与了和孩子们一起的比赛,很多孩子比我都快,足见这样的课堂对孩子们的能力提升帮助有多大。孩子们在一个个比赛,一个个故事情境中,积极参与,能力逐步提升。而此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对周水子小学的老师和同学充满了敬佩之情,但同时也憋着一股劲,我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努力,争取追赶上,甚至超越。
一天的学习之后,我再回头看看“乐学教育浸润孩子一生”这几个大字的时候,多了点更深刻的思考,他们真的做到了。用自己踏实认真的教学态度去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同时又有大胆创新和坚持不懈的对教学改革的勇气和韧劲,因为这些努力,让周水子小学的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乐学的教育,也真正会在未来感受到,这乐学向学之心可以浸润自己的一生。这“三把火”也会转化为我今后工作中的动力,努力让自己的学生也能因为我成为乐学的孩子,因为向学之心,影响孩子们一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8
《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采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教育哲学的思考介入当下学校教育,抓住如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欲求这一教育的灵魂性,展开学校教育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哲学解读。对此,我始终认为:教育始终是人的教育,故教育的本质始终是“以人为本”。心里雪茄荣格有言:“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健全人格将成为未来全球教育界的新高点。本书中所阐述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也即为健全的人格。
在三位一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教育系统中,学校教育仍为知识文化引领的核心。对于学校教育中的六个关键词:教育、学生、教师、教学、学校和校长,再结合本岗位的实际情况,我深有体会。作为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位,作为英语老师,英语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健全人格的塑造让知识更有力量。秉承尊重和解放孩子的'天性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不仅让孩子在英语语言能力、学习方式上与世界同步,还在教学中融合特色的“创造性戏剧”的教学方法,课堂采用“戏剧表演、真实场景角色扮演,音乐律动表演,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采用多媒体电子互动白板辅助教学,从感觉、视觉、触觉上全面激发孩子学习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让孩子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想象,摆脱中国传统英语的“哑巴英语”、“生活英语”、“老外听不懂的英语”,让孩子真正体验国际领先的快乐英语“烘焙法”。在教学中,充分倡导人格塑造让知识更有力量,旨在培养孩子真诚、乐观、勇敢、自信、独立健全的人格,发掘孩子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真实的幸福感,这才是学生迷恋美好事物,教师心向学生,真正以成就学生为己任。
教育无疑是属于公众的,这个庞大的工程绝非一个人的事,它由个体的成长,延展到国家、群体和民族的成长以及未来,再宏大一些,也关系到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何去何从。此时,再反思教育,不由得竟出一身冷汗。教育的目的或许无法简单明示,但是至少,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生命对于生活的灵感、感悟和创造,这样,人类才能不断的前进;陷入程序化,机械化、模式化的教育。
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它还会为孩子提供一个了解周围世界的环境。正规的学校教育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知识的累积,从而能寻找智慧,在此过程中逐步的形成健全的人格。我始终认为,我们所做的就是可以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能敞开心扉,全身心的去拥抱智慧的环境和氛围。再没有能比智慧的生活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了,享受智慧的幸福会让我们永生难忘,我也希望我的学生们始终享受这种幸福。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9
这段时间我略读了刘铁芳博士的《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是一本教育哲学的读本,本书中刘铁芳博士通过一些教育中的实例加以说明讲解,感受颇深,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我觉得这是最完美的答案。有最完美的答案很重要,但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教育却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于每一处都要认真观察,随时留心的。
客观地说,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不可能每一个孩子在学业上都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在他所经历的'学校教育过程之中,都能显示出积极的生命状态,内心被集火,生命被点燃,每天都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状态,这就是好的教育。所以,我想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努力促成学生向学,培养学生的自信。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生存压力如此之大,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自信。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乐于接受挑战;孩子缺乏自信,她就会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自信的孩子,学习会有动力,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因为这份认识,会加倍努力,即使成绩暂不如人意,也会保持良好心态,在学生时代,这份心态,会促使他们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进入社会,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心态之一。
教育最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好奇心,这种想象力与好奇心的翅膀张得越开越好。小学阶段,以接触大自然为主要任务,使孩子感到愉悦,有愉悦的体验;六年级到初中阶段,充分理智阶段,阅读为主;高中到大学,就是孩子充分现代化的阶段。这里他提到健康的放松方式:体育、手工、阅读、音乐等,一个孩子从小充分接触了大自然,有愉悦的生命体验,阅读了足够多的好书,具备了充分的理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可以保证他对许多东西喜欢,但绝不会沉迷,不会深陷其中!卢梭说:孩子从小应与自然保持一致。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这本书应该常读常新,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自我修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反过来指导、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教育行为。相信有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的指导,我们的教育会更上一层楼。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0
《什么是好的教育》是湖南师范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铁芳教授所著,刘教授是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起来的教育专家,他的教育理念震撼人心,观点直指人的心灵深处,能够激起共鸣。我觉得这本书能让人静下心来反思教育,思考教育,犹如是黑夜里的一盏领航灯。
什么是好的教育?是不少教育工作者时常思考的问题。千百人也许会有千百种观点,千百种理念。对于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也曾经几度迷茫,不知所云。
相信好多人都认为好的教育就是能够考高分,上个好的大学,出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过上一个好的生活。这也是大多数人的追求。这是一种非常功利的教育,也是被认为最实用的教育,被大多数家长所认同,因而不少人孜孜不倦,乐此不彼地追求着。为了追求高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给予学生高强度的压力,忽略了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甚至扭曲了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涌现出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甚至造就了部分不懂感恩的学子,更让人痛心疾首的还不仅仅如此,在这样的教育坏境下,出现了云南大学的案件,云南楚雄慈溪中学学生宿舍惨案,复旦大学的投毒案,5.8中南大学杀人案,丽江女大学生杀人案,南大碎尸案,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投毒案等,以上案件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所为。那么,这所谓的“教育”是教育吗?还有各地层出不穷的殴师事件、弑师案。这是什么样的教育,让学生把拳头挥向了自己的恩师?这是什么样的教育,让学生变成了屠杀老师的屠夫?这是好的教育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有人说素质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然而,绝大部分分人压根就不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就大谈特谈素质教育。这怎么能够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素质教育实施了那么多年,也没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效果,和之前没实施素质教育之时,让人感觉反而还显得有些不如了。有人说国学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不少人拒绝了现代教育而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封闭式的国学教育机构。然而,在我看来,这种与社会脱节的教育也只是一种噱头罢了。而今,教育专家又提出了核心素养这样的教育理念,也正试图引导着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围绕着这核心素养教书育人。理念虽好,但多数老师概念都没有弄明白,更不用说会在教学中去渗透这些理念了。
在这些五花八门的教育理念中,最让人容易理解并产生共鸣的,就是刘铁芳教授在《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本书中所提出的“唤起对美好事物的欲求”。美好的事物,能让人心存美好,美好的事物,能让人身心健康。教育是一个苦的修行,但更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学生发现美,热爱美,追求美,对美充满了激情。把对美的追求内化成自身的修养。这就是好的教育,比高分低能或者各种名堂的教育理念好得太多。这是以生为本的教育,是注重学生的心灵熏陶,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的教育。如果教育的目的是以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那这样的教育已经偏离了初衷,不要也罢。
《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本书中还提到“朝向文化,而又不失自然、质朴的天性,这就是个人健康成长之道。”这里点到了自然、质朴的天性,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的所为“教育”已活生生地把人教成了“鬼”——各种分数排名,各种艺术培训,各种升学压力,学生身心俱疲,厌学情绪严重,撕裂了美好的灵魂,更别谈自然、质朴的天性了。如果教育,能遵循着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释放还子质朴的天性,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欲求,那么学生的德智美体等自然会得到全面地发展。
这本书的封底上概括出了“六好”:
一、好的教育:教育的灵魂就是引导着人不断地去欲求美好的事物,以个体心灵中不断萌生的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来激励、引导自我生命的'自我成长。
二、好的学生:不管学生的自身条件如何、基础如何,都能在各自的生命历程中,焕发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激活积极的生命状态。
三、好的老师:真正的老师活在师生关系之中,教师之为教师的价值就是显现在鲜活的师生关系之中,教师之为教师就是向着学生的生命显现。
四、好的教学:教学的要旨就是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之中,就是激励学生的向学之心,让学生自己想学习,并且找到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好的学校:确切地说,好的学校是一个人生命成长德旺盛时期、关键时期,给人以美好事物的激励与幽微体验,由此而奠定个体人生可以不断回望、优美乐观的精神资源。
六、好的校长:正是杰出的校长对教育理想的积极探索与躬亲实践,将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带入日常学校生活之中。也正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理想的不断探索与躬亲实践,让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校长。
这“六好”把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概括得真真切切,让人一目了然。总之,我是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毫无枯燥和厌倦感。本书给予了我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陈旧的思想观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本书势必成为我的指明灯。非常值得一读!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通用5篇)05-06
变成什么好的故事(精选33篇)06-25
要有好的家庭教育06-13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12-17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09-02
传承好家风好家教心得体会04-24
读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12-07
爱的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06-10
关于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