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时间:2024-02-08 07:30:36 读书心得 投诉 投稿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传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1

  深夜。孤灯。翻着泛黄的书页,嗅着淡淡的书卷气,我的心灵也抛却了浮华,得到了洗涤。

  之前读过很多东坡的诗词,在我的印象中,他仅是一位北宋伟大的文人,留下遗芳百世的作品供后人品读。这几天读完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才真正了解这位伟大的才子一生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曲折事迹。

  林语堂用极自由的散文笔调,化严肃为轻松,为我们讲述了一代文豪——苏轼的故事。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乐观、豁达,会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开辟了文学的一块新天地。可这位几百年才能出现的一位旷世奇才,人生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个被政敌迫害的政治家,一个终身颠沛流离的才子”。政坛多风雨,此后宦海沉浮,他一贬再贬,由黄州而惠州,由岭南而海南,愈贬愈远。面对接踵而至的人生苦难,生命的激流遭遇到不可绕行的暗礁,冲天而起的却是最美的雪浪。苏轼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对待不幸,化解苦难,成就了绝美诗篇,成就了他被后人敬仰的“精彩人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苦难面前,东坡的人生始终充满希望和浩然之气。

  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多情却被无情恼,与其去趟政治浑水,倒不如求为“百姓之友”,求其“自退之道”。于是,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开始了新的生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有禅意,有不羁,更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无悔。

  易卜生说:“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苏轼的旷达、超乎物我和兼济天下之志,对于那些如他一样漂泊沦落、屡不得志的士子来说,是一剂良药,激励着他们。如今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多少人在历经挫折之后迷失了自我,选择了沉沦。而苏轼,看透繁华,依旧保持着初心。我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89,我们何不像苏轼一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来笑看风云,笑对人生呢?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2

  苏东坡如今的家喻户晓,大多来自于诗文,而我看来,他的文章贵在一个“恰”字。何为恰,毛泽东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不多不少,刚刚好。苏轼的文章正是如此,他从不会像而今的我们一样,伏在案头不知如何下笔,半天写不出来个题目,苦思冥想憋出几百字来交了了事。他从来都是行云流水,行至心头一亮之处,便笔走龙蛇一作,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文章练达,立意深刻,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让人读之朗朗上口,眼前一亮,颇有胜读十年书之感,而又绝不晦涩难懂,这便是文章之恰。如《赤壁赋》中最后一句“不知东方之既白。”全然写出苏子之率真任性洒脱之天性,而“不知”二字又描绘出他物我两忘之崇高境界。文章戛然而止,又怎会不让人瞬间悟其所旨,大汗淋漓,拍手称快!

  而“恰”之来源除了文章排布之巧妙与拿捏之感外,更重要的,是要与文章内容产生极其深刻之共鸣,你对它有独到的见解,有深刻的'理解,甚至只是简单的喜爱,你要想写它,愿意写它,有一种极其强烈的感觉告诉你:快,快把它记下来,写出你内心的想法,快!于是,你写出一篇文章,你想你所想,记你所记,就算文字并不华丽优美,但这时你已经赢了,因为朴实无华的真情实感总比虚无空洞的修辞丽藻要好得多。有些文章使人读来美则美矣,毫无心意,便是此因罢了。

  苏东坡之伟大,更在于其思想的高度与其远见卓识。同在一叶扁舟之上,共遇人生之磨难,凡人只能感其生命之渺小短暂,苏子却能跳脱孤舟,跳脱赤壁,跳脱人生,站在宇宙之外悟出:世间万物,皆为永恒。如此大家,怎能不让人佩服!而对于王安石之变,大多人认为苏轼在其中充当了所谓保守派,其实不然,正因为其思想的不保守,使得他看得更远,才促成了他行为上的保守。在王安石变法的一开始,他便看出王安石心中充斥的极权主义,他一上台,便开始清除异己,他的新法,他的初衷是好的,但似乎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从未站在国家与人民的角度去思考,苏轼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知道这样的变法不会成功,更会危及国之根本。他的赤子之心让他成为了世间万民的辩护人,于是这位百姓的辩护人便毅然站到了王安石的对立面,甚至于他赖以生存的朝廷的对立面,与世间万千芸芸众生共进退。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3

  《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林语堂笔下,讲千年前的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笔触,一个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向我们走来。

  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宋词方面有“苏辛”之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书法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享誉书史。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概念,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33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35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地。

  在惠州的松风阁流连漫步时,他想到的是“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能放下的是个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禄。而百姓万民之忧乐却总是挂在他的心间。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为民请命……每到一地,苏东坡总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语堂称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因东坡而灵动,而“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长江边的荒僻之地黄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东坡赤壁”由此名扬天下。惠州的“玉塔微澜”、徐州的“放鹤亭”、扬州“三过平山堂”,莫不浸润着苏东坡的旷世情怀。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4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北宋词人苏东坡——旷达超脱。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高傲的苏东坡,因为世上仅此一个苏东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闪耀在中国的星空。

  青春盛开,美好凝眸;青春为畔,永恒的河。东坡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容纳他的年少轻狂,指导他该如何为人处世,伴他走过青春年少。在她十周年忌日时,苏东坡为你她作诗一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从子儋的十八岁到二十九岁,二人在侧,佳人共度青春。苏轼对于这个追随自己十一年的人,怀有不舍的深情与刻骨的感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代少年,壮志凌云,抱负不凡。所谓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都在这个少年身上体现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他是他灵魂上的双胞胎,是莫逆之交。与“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氏兄弟截然不同的是,他与胞弟子由的手足之情,令人心生羡慕。他们政见同一,子由教子儋沉稳,子儋教子由学识。记得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子由天天给兄长送饭。中秋月夜醉后,子儋怀想的还是子由。本说兄弟只是血缘上的亲近相似,但他们由貌至气质无一不随时产生共鸣。只是可惜的是,东坡死前都未能在见子由一面。但所幸这首词流芳百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对于病故妻子的悼亡,对于兄弟的亲情,对于国家的热爱与渴望报效,还是对于黎民百姓的造福——赈济难中的百姓,帮助百姓饮水解渴,建设公立医馆,这都是他人格高尚的所在。

  自然,他也有一具有趣的`皮囊。

  贬谪他乡,穷乡僻壤,不比京都的繁华,一切都如烟云般消逝了。但东坡居士的日子从来没有寂寞过。清水煮猪肉,研制墨水,酿造酒饮,吃羊脊,种田,料理园子,这是他随处可栖的江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有趣的皮囊与高尚的灵魂相结合,是我们所景仰的苏东坡。

  大江东去矣,东坡已逝矣。东坡曾追求长生不死药,但未得愿,他的肉体已归西。但我仍将他之魂铭记于心。没有了皮囊的束缚,东坡来往世间岂不易哉?

  我相信他在时空以外凝望着我们,在骨肉之中指导我们。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此人重情重义,对兄弟、伴侣、朋友皆如此。苏轼、苏辙兄弟俩性格相异,但两人感情非比寻常,在患难一生中一直互相扶持。在苏轼的诗篇中,不少以子由为题,甚至往往为了子由,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如“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读来令人不禁动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他在密州期间想念不能见面的子由而写下的。

  苏轼情感淳朴、真挚,为悼念亡妻王弗,他写下了“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尽的哀思跃然纸上。除却妻兄外,苏轼一生中也是广交友,在他流放的过程中,处处有友人不顾朝廷施压给予他和家人生活上的.照顾。有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均是苏轼与友人共同游玩时而写下的,与友人对话佳句连连,“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充分展现了他豁达的哲学人生观。而我十分喜爱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也是苏轼与友人张怀明夜游承天寺留下的小记,人生有三两知己足矣。

  苏东坡这一生,伴随着其在诗词、书画、哲学等方面的登峰造极,他的很多执政理念与行文风格在现代看来也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时代性。那么,东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林语堂先生作了这样的概括:“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诗人……”。嗯,这些还不够,在我看来,苏东坡身上还有着一股道德的力量,有着人性的力量,有着迷人的魔力,有着一股强大的浩然正气,能催人奋进,乐观前行。“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这就是他。他所具备的这些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使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光辉璀璨,让世人一直无比钦佩,怀念。即便东坡已离去多年,但读这本书,会让你感受到快乐与力量。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6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在宦海可谓三起二落。考中进士那年,在入榜的388人中名列第二,而且是因为主考官欧阳修的误会(以为这么精彩的答卷出自他的朋友曾巩)和避嫌,否则当列榜首。苏轼在担任凤翔推官三年后依例解职,英宗本欲破格拔擢为翰林,为宰相韩琦所阻,韩琦倒不是不喜欢苏轼,只是认为年轻人应该多一些历练。而英宗更是早就把苏轼视为未来宰相的人眩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7

  提起多面才子苏东坡,大家会冒出很多标签“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工程师”……而我最欣赏的就是他处事的态度,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对于一切无所无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欢乐的一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首诗便是他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少年的苏东坡,文章是如同野马脱缰般的豪迈,像长江三峡那势如奔马的狂波,水花飞溅,年纪轻轻,便闻名天下。他本来有顺畅的官途,能够名利双收,可是,他因为与当权者不和,受他人迫害,遭遇四次流放。

  可是,他并没有所以而一蹶不振,贬到那玩到哪里。他洋洋洒洒的写诗,热衷于酿酒、品酒,“酒勿嫌浊,人当取醇”,“湛若秋露,穆如春风”。对朝政的失望渐渐融入酒香之中,他并无遗憾,而是十分乐观的写诗,恍若还是当年那个文思泉涌的少年。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像苏东坡那样,应对人生的艰难困苦,依然乐观。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先生,年纪轻轻便很有才华,对于数学和物理更是极具天赋,考上了牛津大学,研究宇宙学。可惜,意外总是潜伏于生活中。在研学途中,不幸染上了一种运动神经细胞病,名叫卢伽雷氏症,这种使霍金行动十分笨拙,并渐渐恶化,最终被禁锢在轮椅上,仅有三根手指能够活动,疾病已经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在经过一场手术后,他彻底的失去了说话的功能,只能依靠语言合成器演讲。

  可是,他没有因为疾病踌躇不前,而是乐观的应对自我的疾病。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霍金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却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他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学说。霍金并没有止步于人生的不幸,而是克服了困难,创造了人类史上不朽的奇迹。

  人在遇到困难时,不能一味的逃避现实,要学会乐观的应对问题的根本,才能克服它,战胜它,将困难作为人生中的垫脚石,才能够一步步的登上人生的巅峰!一蓑烟雨任平生,微笑应对人生的沉浮。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8

  印象中的苏东坡是个豪爽,豁达而又不失儒雅的文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荣光印记,直到现在,人们还铭记着她,我曾去过他的家乡眉山,眉山很多的地名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不得不说,他是如此耀眼。

  可是或许我对他的了解还是太局限了,只停留在这些表面的印象上,最近读了《苏东坡传》才知道人们爱他,爱的是他的.真诚。

  他有抱负,赤壁之下他叹大江东去,贬谪江城时他期盼“西北望,射天狼”,他希望与周瑜一较高下,幻想有孙权的勇猛,即使是君王也不支持他,他也敢于在朝政上多次与王安石辩论,以致多次贬谪,可是这一点从来没变。

  他有仁义,他花了毕生的积蓄买了幢房子,而在遇见一位因为儿子好赌而失去了房子的老婆婆,又得知自己买下的就是老婆婆的房子时二话不说把房子送还了回去;他在扬州视察,发现百姓流离失所,写了封信给太后,细论处理的办法,提出:“以天下言之,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提出:“以天下言之,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苏东坡所催请各点,朝廷正式颁布实行;他一生多次被贬谪,其中对他迫害最深的莫过于章敦这个人,等到苏东坡终于得以北归,章敦被贬岭南,原以为他会报复章敦,章敦的儿子也这样想,连夜写信给东坡,信中期期艾艾的向东坡求情,可在东坡的回信中,不仅把章敦当作朋友,还因听说章敦重病把各种养生的方法告诉章敦的儿子,而章敦儿子不知道的是,此时东坡也是身患重病,不久即将离世,在重病时能这么坦诚的回信,这般胸襟仁义,在几千年的传统文人也中鲜少见到。

  他有真诚,苏东坡把人人当好人,还好有他的妻子王弗照管他。苏东坡做了官以后家里边经常来朋友拜访他。王弗就经常躲在这个屏风后边儿细细地听。有一天一个来访者走了,王弗从这个屏风后面出来就跟他说:“你费那么多功夫跟他说话干什么?他只是留心听你要说什么,好说话迎合你的意思。”这件事情不仅表现出苏东坡妻子的智慧精明,同时也表现出他自己待人接物方面的“不成熟”。这方面苏东坡或许永远也无法成熟起来,因为那正是他人格中真诚善良的一面,无法改变。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9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因为,命运就像手中的掌纹,虽然曲曲弯弯,但它始终在自己的手中。

  读书贵读人。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文字,催人奋进;故事,感人至深。它,不仅让我认识世界,还让我了解人生。只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漆黑的夜空,才能变得繁星闪烁;贫瘠的土地,才能变得绿意盎然;残败的花圃,才能变得繁花似锦。

  人生如旅途。道路,有平坦,也有坎坷。苏东坡,一生充满坎坷。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虽有宰相之才,却无首辅之运。因作诗不慎,“乌台诗案”害得苏东坡近40年的官宦生涯,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尽管人生充满坎坷,但他始终豁达乐观,把生活活成了“诗和远方”。因此,林语堂在书中评价苏东坡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面对人生的.坎坷,苏东坡昂然挺立,捋须而笑,选择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初贬黄州,他洒脱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二贬岭南,他坦然一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三贬儋州,他在衣食无着的条件下,还能从“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的民俗中,体验到“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因此,林语堂先生说:“我理解苏东坡,是因为我喜爱他的缘故。”我想,林先生喜爱苏东坡,除了欣赏他的诗文,更是赞赏他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态度。

  《苏东坡传》,如同一面明镜。读它,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有的人,遭遇一点点挫折,就抱怨命运不公;碰到一点点困难,就埋怨时运不济。殊不知,命运,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苏东坡的处世哲学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他曾对弟子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真正的英雄,就是无论生活给予什么样的打击,都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愿更多的人捧起《苏东坡传》,学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在命运面前屈服!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读书苏东坡传心得04-27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范文03-07

《苏东坡传》有感10-07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10-06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08-20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08-31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10篇)03-08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精选11篇)03-08

苏东坡传心得体会范文10-07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13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