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4-06-30 14:55:16 读书心得 投诉 投稿

《三字经》读后感[热]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热]

《三字经》读后感1

   我国上下五千年有着璀璨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我最喜欢三字经,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它的意思是指后天环境对学习、成长很重要,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做事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有一次,我在写作业的时候,我的心根本就没在学习上,而是早就远走高飞了,我用手支着头,望着窗外发呆了20多分钟才开始写字,还没写到一半,我又开始玩玩具了,又玩了十几分钟,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作业我竟用了两个小时,不但字没写好,而且错了好几道,还受到了妈妈一顿批评。

  还有一次,在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在认真给我们讲课,我望着窗外,想着下课怎么和小朋友玩,正在这时,听到老师喊我的'名字,说:“王雨,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才回过神来,支支吾吾半天说不上来,自然挨老师的批评了。

  国学也是一门文化,我们要把国学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做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2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

  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

  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

  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

  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后感3

  这周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收获很大。它主要讲了,人生下来,是善良的,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性格各不相同和孟子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孟子的,还讲了人要懂礼仪,还要孝顺父母,还教我们读哪些书,怎么读。从伏羲神农黄帝时开始一直到宋元明清,这么多朝代发生的重大事情。最后讲了好多古人如何勤奋好学的小秘密。

  通过看《三字经》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还知道了许多古书阅读的先后顺序,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和如何勤奋学习,我要向书中的好多名人学习,长大变成实验家,更上一层高楼。

《三字经》读后感4

  我读过很多书,有天文书,有历史书,有漫画书,有漫画书等等,这些书是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很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它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每一次读它 都能引起我的很多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第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是不好的习惯让人误入歧途,“子不学非所宜” 更是教育我们: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一无所知,能有什么用呢?“如付心如挂角深邃老,犹苦卓’说的是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仍坚持读书,为我们梳理下了良好的榜样,。

  “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他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想的人,九岁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孝顺,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善良了,蚊子赶跑了才让父母休息。而冬天则自己先躺下,把被窝焐热了。这是多么董事的一个孩子啊!爸爸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而这个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

  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眶都是湿润的`,因为我也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也想到了爸爸妈妈和我的一点一滴。一次下大雪,我因为值日走出校门时天都要黑了,但是妈妈一直在校门口等着我,看着像雪人一样的妈妈,捂着妈妈冻得哆哆嗦嗦得手,我忍不住眼泪啪啪只掉!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很爱很爱我,而我却不知道去关心爸爸妈妈,我觉得好惭愧!者的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去思考,去学习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自然,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我爱这本书,爱这本书里的智慧和精神。我更会在享受爱的时候像黄香那样,真正对爱老师,爱父母,爱同学,爱每一个人!让三字经伴我成长,让爱伴我的同行!

《三字经》读后感5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别是:源起、饮食、衣着、居家、出行、购物、休闲、交往、办公、上学、医疗和结语。它倡导人们低碳生活,并且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告诉人们如何做到低碳生活。

  每当读到“盘中餐,来不易。古有训,须铭记。”时,我为我以前吃饭时总是挑食、吃剩许多饭的行为感到羞愧;“一张纸,一度电。小不节,碳无限。”让我明白了节约用纸、节约用电也是低碳的表现。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的错误行为,还让我明白了要怎样在生活中实现“低碳”。

  读完这本书,使我想到了电视上所说的“六度危机”。“六度危机”指的是地球平均温度再升高六度,两极冰川和冻土层会全部融化,大陆会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文明以及创造这所谓文明的人类会随着大陆的淹没而消失,到时候,人类就会灭亡,地球也将会灭亡。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进步了。但随之,全球的气温也上升了。

  如今,“全球变暖”成了全世界人民最关注的焦点。大家也都知道,其实,要想阻止“全球变暖”这一现象,只要从身边做起,从低碳生活做起,可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低碳生活”这四个字只不过在嘴边念念而已罢了。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她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生存环境,我们怎能“恩将仇报”呢?况且,地球毁灭了,我们人类也好不到哪里,因为目前,还找不到适合我们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地方,而我们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也给了我们惩罚:化工厂让河水污浊,人们喝不到清澈的水;砍伐树木,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沙尘暴……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里,我呼吁:为了我们的家园,也为了我们自己,从现在开始,低碳生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就会像文章末尾的最后一句话一样:“全人类,共目标。地球村,乐逍遥!”

《三字经》读后感6

  今天看了一本书,名字叫“三字经”。同学们你们对三字经应该都很熟悉了吧!今天我就给你们朗诵一段吧。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同学们就让我给你们讲讲它的故事:孟子的家以前住在一座山下,因为人们总是把坟埋在山下做丧事,所以孟子也模仿上坟人做丧事。然后孟母把家搬到镇上,可是邻居是一位屠夫。那屠夫是个卖肉的,孟子又跟着学起卖肉来。孟母想了想又把家搬到学校附近,孟子这才跟着学生们学起读书来。有一天,孟子从学校逃学回到家,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拿起了剪刀把机子上的线剪断了,以此来教育孟子。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觉得孟子这么做是不对的。以前有的家里因为太穷没有钱上学,那些人其实都非常想上学。后来,经过无数次的努力终于变成了有用的人。我们现在有那么好的生活环境,有的同学还不愿意图书。我们现在就应该好好读书,认真读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它的故事是说: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子孙,东汉时的'文学家。他有兄弟七人,当他四岁的时候,懂得谦让之礼。一天别人给他家送来了一筐梨,孔融很自觉的把大的放到一边,挑了个小的自己吃,把大的留给哥哥们吃。大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的,而我是弟弟,应该吃小的。”大人们又接着问:“你还有一个小弟弟,他比你小,那你不是应该吃大的吗?”他说:“我比他大,更应该让着他。”

  同学们,我们都应该像孔融学习,把好的、大的让给比我们大的哥哥姐姐们。这样我们才是懂事的好孩子。

  

《三字经》读后感7

  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买了一册《三字经》。那时,我喜欢看漫画,这样的书我一拿起就头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开书,哎...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爱看《三字经》,只不过觉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着我念《三字经》,老板着个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实,爸爸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一味地让我读。果不出所料,当我念的三字经出口成章时,爸爸便开始诱导地给我讲解每一句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刚开始时,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气也很接近…….在这些经中原来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种生动的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当我真对《三字经》产生浓厚兴趣时,爸爸又用实验和实践让我知道它的含义;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

  好书不厌百回读。我开始背《三字经》了,一边背一边想它的含义,这样既牢记了《三字经》的词句,又能知道《三字经》在生活中对我成长的意义。不知不觉《三字经》已经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

《三字经》读后感8

  放假了,我要读一本书。爷爷说:“再读一读《三字经》吧!”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背过《三字经》,但是不懂得什么意思。这一次我要和爷爷一起读,尽量读懂一些。

  《三字经》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王应麟为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编写的。《三字经》全文1320个字,三字一句,通俗、顺口、易记。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它是中国传统蒙学的读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字经》里有好多成语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择邻”、“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这些故事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三字经》用360个字概括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讲了许多历史故事。为我们今后学习中国历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很喜欢《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两句话。意思是说,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会懂得许多知识和道理。所以要懂更多的道理,就应该从小认真学习。

  《三字经》结尾时说:“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就告诉我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三字经》是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让我们就和这位朋友密切接触吧!

《三字经》读后感9

  在暑假里,我做了一件错事,妈妈就让我看《三字经》,让我懂得多一些道理,不再做这些愚蠢的事情。一开始,我就想:“看这本书有什么用呀?”看了之后,我真的学到的了许多道理。比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从那以后,我就发奋起来,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做个没用的人。”还有这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所以,我就又对自己说:“一定要勤劳,让自己活得更加真实。不要浪费时间,否则,就会后悔,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的。”

  它虽然短小的.篇幅,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读后感10

  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听到哥哥姐姐们的读书声,听起来琅琅上口,问了妈妈,才知道他们读的是《三字经》。

  刚进入一年级,就赶上了学校开展“读经典、颂经典”的活动,要求人人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来,于是从妈妈的书架上随手拿了一本彩色插图带文字,的《三字经》,借着拼音和注释我也读了起来,谁知这本内容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的书告诉了我很多感人的故事。

  书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意思是说: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可对于家中“小公主”的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还不嫌够,还想把所自己喜欢的`东西占为己为有,我和四岁的孔融相比真是自愧不如。所以我要向孔融学习,做一个尊敬兄长、友爱谦让的孩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使我知道了玉不经过雕刻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

  读了《三字经》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也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11

  爷爷告诉我《三字经》是古人的启蒙读物,里面讲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令人折服的道理。它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像一首动听的歌。于是我就捧着《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认真地读了起来。

  《三字经》的每一句话都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精华都包含在这几个小小的字里。像“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讲的是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没有老师在一边监督,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停下学习。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三字经》里的每一句我现在虽然还不大懂,但爷爷给我讲的故事我却明白了。我非常感动,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好的条件,能坐在明亮的教室,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是古时的小朋友们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好的条件下,我们却没有刻苦、努力地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三字经》读后感12

  我是一个爱读课外书的女孩子。我读过很多课外书,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莫过于《三字经》。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师。它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直到现在,我还经常翻阅它。它每次都能引起我的思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开篇的短短几句话说明了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很相近,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活、学习的环境的不同,慢慢地人的习性就会相差很远,有了好坏之分。可见周围环境对人成长影响很大。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有出息,即使在古代也不例外,所以才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奋勇向前。玉石只有经过雕刻打磨才能成为器物。同样的,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懂得知识和道理。人之初,上天赐予我们每个人成为“玉”的机会,可为什么长大后,人与人之间却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除了环境的影响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各人后天努力程度不同造成的。只有愚蠢和懒惰的人才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老天的不公。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须得付出辛勤劳动。如果今天不把握大好时光好好学习,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就只会一事无成。相反,如果你愿意刻苦磨练自己,将来就一定能成为光彩夺目的“玉”。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非常孝顺,九岁时就懂得替父亲暖被窝。父母养育我们长大,为我们操碎了心。成功时,父母陪我一起庆祝,失利时,父母在我身边支持鼓励,与我共渡难关。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感恩,孝敬父母,让孝顺这一光荣传统在我们身上传承下去。

  除了以上让我感悟最深的名言和典故,《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充满智慧,给人启迪的名言、典故。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传统的传承使者,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相信今后无论我多大了,走到哪里,都会在身边带一本《三字经》,时时翻阅,处处提醒我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13

  在我学习的“经典”中,让我感到最亲切、最受益的,莫过于《三字经》了。我喜欢它,不在于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也不在于它高深的理论,而在于它给了我稚嫩的心灵以启迪和引导。很早时候,它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时,我虽然是鸭子吃蜗牛——食而不知其味,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它朗朗上口的词句让我产生很大的兴趣。每每回到家里,我总要在家人面前好好的“谝一谝”。回想那段“呀呀学语”的美好日子,还真有意思哩!

  如今,我戴上了“红领巾”,对《三字经》有了“浅薄”的理解,我依然是它忠实的小读者。每天早晨晚上都要读上几遍,它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我曾一度厌倦了学习,认为每天都在反复循环着“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感觉太枯燥、太无聊。多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唤醒了我。是的,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在小时候不认真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我这才领悟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谛,我迅速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要不然,将来真的会落个“老大徒伤悲”的下场。

  每每在我任性偷懒的时候,“玉不琢,不成器”给了我力量,使我恍然大悟。是呀,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就不能成才。不经风雨,难见彩虹。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我深深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原意了。从此,我再也不任性偷懒了。

  学习分心、马虎是我的“臭毛病”,在每次的`考试中都吃了“大亏”。可是,“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句话惊醒了我,改掉了我的坏习惯。文意是说,汉朝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苏秦读书疲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地勤奋苦读。幸亏《三字经》及时让我清醒过来,否则,我的“小马虎”头衔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卸掉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听信《三字经》的教诲,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经典的语句,就像一粒粒种子在我的心中,慢慢地生根、发芽。《三字经》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了,它将一直不停地警醒我,鼓励我,陪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同行。

《三字经》读后感14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今天我读了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认为第一个部分是主要的——人之初,性本善。它讲诉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本来差距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各种外部的影响,所以差距越来越大。如果不去教育或不接受教育,人的本性中坏的一面就会露出来。

  我现在经常和一些已经被影响的人一起玩弄的我都学坏了,我有些不接受教育了。我以后不能和那些人一起“鬼混”了,不然我的学习成绩都会降低了,品德弄得不良了。当我想到会变差的时候,我决定不和那些背影响的人一起和接受这种良好的教育。

  我们要不和不良的人一起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它是一本好书,光是第一个部分都能令我得到启发。它令我懂得了不和‘墨’者一起,要和‘朱’者一起,否则受到各种外部的不良影响会让我们将坏的一面露出来。

《三字经》读后感15

  《三字经》类似于现在的儿歌,虽每一句话很短,却包含着一个个的小故事,所谓的短小精悍。从小学起,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开始教我们这一个个小句子,并把意思告诉我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出生下来之时,并不会有什么恶的思想的产生,每个刚出生的人并不会烦恼。然而,老者对世界的感觉却很多,有些老者在年轻时做过不少好事,他们就会觉得世界是多么的温暖,因为他们在带给别人温暖的同时,也会自己感到温暖。而以前经常干坏事的人,终究会为之前做过的坏事感到愧疚、后悔。所以要像新生儿那样善良,给别人温馨的感觉。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个道理可以在《曾子杀猪》中看出。曾子的妻子要上集市,她的儿子要跟去,但妻子不让,于是骗小孩说等她回来后会杀猪给小孩吃。于是,后来曾子按照之前的诺言,给小孩杀猪吃了。如果当初曾子没有按照这个诺言实行的话,小孩当时肯定会很伤心。因为他期待的事情到最后变成了大大的失望,在他长大了以后,便会把这种不守诺言的事情再实行到下一代,便会一代代的传下去,变成了不好的结果。所以要从小对孩子好好教育,把好的知识、品行给予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以上故事所阐述的种种道理都是古人将经验总结下来的,是要经过多少时间的考验,所以到现在都能长久流传。让我们思考着古人的话中道理去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吧!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的读后感09-22

三字经读后感10-07

三字经读后感09-20

《三字经》读后感12-20

三字经读后感10-29

《三字经》读后感01-06

三字经的读后感01-11

《三字经》读后感(经典)03-08

三字经教案09-19

三字经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