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通用8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1
钟扬同志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所选择、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生机的一颗颗“种子”,也让我们广大奋斗青年心中萌生了一颗信念之芽,更让我对自己的基层成长之路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磨炼是我们的青春选择。三百六十行,偏爱这一行。重庆丰都20xx年选调生有四川、河南、山东、内蒙、江苏、江西、甘肃等7个市外的小伙伴,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人生地不熟等重重困难,在基层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加班熬夜,却乐在其中。加班在日常,熬夜是经常―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真实状态。不过黑夜让人心静、让人思路开阔,熬完一篇明天用的讲话稿,头上压着的山没了、心里悬着的石头掉了、心情舒畅了,觉也睡不着了。偶有抱怨,仍无比自豪。有时感叹事干不完累不起、下乡太苦伤不起,可是我们从群众朴实自然的笑脸上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自己一滴一点的变化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所获。
成长是我们的工作基调。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我们沿着成长的大道或是荆棘到达成长的目的地,背后隐忍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以致有时看到进步的步伐很慢,心中总有莫名的愧疚和忐忑。“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也是提升能力的大课堂。因为年轻,所以我们经得起考验,即使前面荆棘丛生,我们也无所畏惧,背起梦想的行囊,与伙伴携手共行,一路引吭高歌,在基层翱翔,也可以泥土换成长,汗水写华章。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头顶“选调生”的光环,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提升能力、坚定信念,不断成长为知识型人才、业务型骨干、种子型选手。
奉献是我们的人生价值。钟扬用“奉献”把他53岁的人生长度,镌刻了无限的生命厚度,将献身科学的口号变成了生活的真实写照。无论我们身在什么岗位、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价值就是为祖国奉献。即使我们做的是应该做的,比如帮助贫困户走低保程序、各种报表汇总等等,并没有多的付出,却能收获超额的幸福与快乐。新时代呼吁我们奉献,实现复兴梦需要我们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在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
“钟”情逐梦选择,传“扬”奉献精神,那蕴含了不断向上力量的“嫩芽”定将努力生长,开花结果。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2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已然成为了国人一年一度洗涤思想糟粕,净化心灵深处的隆重仪式。年复一年用深入骨髓的震撼感动着我们。开学初系里再次组织了集体观看,并号召大家拟写心得,由于个人原因,经请示没有在集中时段完成此项任务,但感动却时刻储藏在心中。
此刻,并不想用回顾事迹的方式去祭奠那份感动,也不想用歌颂与赞扬的形式去传承那份感动。而是想谈谈今年的感动带给我的启示。从首届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至今,震撼一直是这隆重仪式的主旋律,全力付出与不求回报成为了旋律中最重要的音符。走到今天,20xx年的感动让我更直接的感受到了坚韧的力量,坚持的必要,希望的重要。如果说坚韧贯穿了所有感动人物的事迹,坚持则成为坚韧的具体表现,希望就伴随着主旋演绎着属于20xx年的美妙音乐。
朱老关注的是未来,胡忠夫妇关注着孤儿们的命运,吴老考虑的是病人的负担,刘伟的活着就值得庆祝,杨老改造的荒山,阿里木的羊肉串助学,张平宜对麻风的病症儿的关怀,孟佩杰与养母的“相依为命”,吴菊萍的伟大母爱,以刘金国为代表的临危不乱,白老的感人义举。无不传递着可贵的希望,无论是给予别人的,给予自己的,亦或是别人给予的',希望都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必须动力。也正是因为希望的存在,坚韧得以无限延伸,坚持得以继续。不平凡的人们成就大事离不开希望,平凡的人们维持生计也离不开希望。今天的感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也不是简单的震撼,而是如何寻找我们自己的希望,探究我们能否给大家带来希望,思考别人的希望是否也能成为我们的希望。
当然,在我们感受震撼,体会感动,寻觅希望时,我们也应该期盼着朱老的事业后继有人;吴老蕴含精湛技艺与真情的手术刀有更多的人接过;杨老改造的荒山无人破坏;更多的能人义士加入到白老、胡忠夫妇、阿里木、张平宜的队伍之中;亲情的维系永不弱化,大爱的感召永不退化;公仆们的正气长存,领导者能成为部下“赴汤蹈火”的军旗与永不退缩的防火墙;无臂琴师能鞭策所有懒惰且懦弱的正常人。
期望的实现需要每个个体的付出,感动如仅成为一时的泪水。阳光也只能成为过眼云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3
电焊枪发出的刺眼蓝光晕染着飘散的烟尘,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以及多项发明创新奖项的李万君,如今依然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这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从拿起焊枪到现在,始终不懈地兢兢业业、孜孜以求。
工人劳模怀抱热爱与执着
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电焊车间水箱工段。焊枪喷射着2300度的烈焰,瞬间将钢铁融化。焊工们在炎热的盛夏焊着客车上供水的水箱、制动的风缸,车间里火星四溅,烟雾弥漫;声音刺耳,味道呛鼻。
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李万君和工友们在烟熏火燎中淬炼意志。一年后,当初和他一起入厂的28个伙伴,25个离了职。李万君留了下来。师傅们都说这孩子黏人,问问题问得太细。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总会多焊20个;厂里两年发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
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1997年,他首次代表长客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虽然是最年轻的选手,三种焊法、三个焊件、三个第一轻松收入囊中。此后,经常与不同单位焊接高手切磋的李万君技艺越来越高,并顺利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全能型焊工。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绝无差错。
很快,李万君小有名气了,厂里的尖端活、关键活都找他。有一年,工厂水管冻裂了,水一直哗哗地流,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可修理的'时候,带压焊接一焊就噗噗冒气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没了主意。车间主任找来了李万君。他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在裂口处焊上了一个带螺纹的管座,让气体从中排出,解决了难题。
直到今天,李万君还是常常提起当年厂里流行的一句顺口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的”。李万君说,焊工是非常苦非常累的工作,只有感兴趣才能热爱,热爱才能敬业,才能豁出去,让技术在手中升华。
首席技师传承技能与精神
在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高铁完成了时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三级跳”。高速度需要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李万君主动请缨,传技能,教绝活。20xx年,长春市焊工比赛的前三名都出自李万君门下。多名徒弟岗位成才,成为技师、高级技师和操作师,在高铁生产中挑起大梁。
20xx年,长客公司引进德国西门子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但与之相匹配的大量高技能工人却一时难求。德国人提供的转向架焊接试验片,只有李万君一人能焊出来。为了新项目,公司成立了新产品车间,抽调高素质人员,还从技校招来了400多名学生让李万君培训,要求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德国的工艺标准是全新的,李万君从头学起,常常彻夜不眠,思考如何将复杂的工艺操作过程分解成具体的步骤教给学员。那时候李万君上厕所都一路小跑,生了病就用药顶着,体重掉了20多斤。最终,400多名学员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德国西门子的焊接权威布鲁诺竖起了大拇指说:“李,你创造了奇迹!”
现在,这些经过李万君培训的员工已成为时速380公里动车组的生产主力,也使长客公司焊接技术整体水平和欧洲西门子实现同步。“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这里既是传承技术的培训站,也是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攻关站。不仅培训企业内部和吉林省内其他企业的焊工,李万君还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对400多名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把自己的技能变成社会财富。
“我的技能传给企业和社会才更有价值。”李万君说,大国工匠就应该把本事总结出来,把技能传承下去,把创新开展起来,为中国梦提速。
大国工匠追求极致与创新
20xx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公司试制生产。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整车约50吨重量的关键受力点,按常规焊法焊接段数多,接头易出现不熔合的缺陷,质量无法保证,一时间成为阻碍生产的拦路虎。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提出这个想法,来自阿尔斯通的法国专家认为不可能。经过1个月的反复钻研摸索,李万君总结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枪焊完整个环口。这连最先进的焊接机械手也无法完成的操作,让倨傲的法国专家也对中国工人竖起了大拇指。
中国高铁搭载着中国梦提速,而高速度更要有高质量做保证,李万君在质量管理创新上大显身手。“原来我们生产的列车时速80公里,只要焊结实就行,外面的焊碴都不用清理。”李万君说,现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掉一个焊渣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所有焊件必须表里如一、没有瑕疵,每一个焊件都得是艺术品。
为了做到这一点,李万君编辑了图文并茂的《焊接典型质量问题汇编》,制定了《转向架铆焊工标准操作手册》,提炼出《焊接艺术化标准》,让严谨的制造态度成为焊工标准规范的操作习惯。他随时发现生产上的问题,创新工艺填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转向架环口等方面的空白,以高超技能和实践经验完善大国制造。
20xx年以来,李万君带头完成国家发明专利21项,革新7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10多项,取得五小成果150多项,获奖104项。在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的路上,大国工匠李万君们坚定前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4
我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5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高领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守墓老兵—陈俊贵;老百姓的贴心人—段爱平;“油菜花父子”35年追梦路—沈家父子;悬崖边上护梦人—格桑德吉;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姚厚芝;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方俊明;将军梦,守护情—龚全珍看到这10个“感动中国”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
一个捡破烂为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俭用数年来捐出十几万元钱,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学生。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将军夫人,放弃安逸,回到艰苦的农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实现了自己的崇高理想!一个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的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一员!还有身患绝症的母亲用几年的时间绣出清明上河图,用生命诠释伟大的母爱!还有义字当先为牺牲的战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等等!他们的事迹从个体看大都是那么的普通,人物出身平凡,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
“感动中国”的人物带给国家、社会多么大的正能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加上我们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定是希望大道。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物,来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辉煌,他们是我们的楷模和榜样。我一定会就像他们讲的那样去做:“永不停息为社会做事,力所能及就好。”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6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这个学校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7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我觉得它是净化心灵的仪器,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
《感动中国》有几十位让人们感动到流泪的人,可以说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这几十人纯洁、善良的心。
这几十人中我每个都觉得让人感动,刘盛兰每天省吃俭用,捐钱给孩子们。他那时月薪才300元,可他却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时已经73岁了,后来又一场大火烧了他的.房子,回到农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钱,10元、20元、30元、40元这位老人吃东西都是吃垃圾里拾来的,还会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叶,而且17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真善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还有一个叫段爱平的。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可她为村里的牺牲非常大。我们应该想成为百万富翁吧。这个段爱平就是个百万富翁,可是她却把自己的钱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穷得都没钱看病,而且她还会下雨天帮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们要学习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崇高精神;学习她真心实意地帮民致富、解民困难、化民恩怨、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她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心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荣誉面前不忘本的淳朴本色。
看完《感动中国》之后,我励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动中国》里面的人物学习,帮助、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8
在今年的获奖人物中,有人将毕生奉献给红色信仰,有人把热血抛洒在祖国边疆……他们,用质朴的心灵创造着感动时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人生。“守边老人”魏德友。驻守边疆长达半个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76岁的他住土屋、喝咸水,与星月羊犬为伴,与风雪饿狼较量,被称为边境线上“活的界碑”。
“80后村医”贺星龙“80后”村医贺星龙。他是一名村医,驻扎贫困乡村16年。乡亲有病,他24小时随叫随到;付不起药费,费用他能免则免。乡亲们说他“比亲儿子还亲”。“公益达人”刘天明。他是一位农民工志愿者,16年来,众筹助学金350多万,帮助留守儿童300多名,成为外来工榜样,带动了更多普通劳动者投身慈善事业。“好姐姐”刘美。一个80后自闭症康复治疗师,11年来她为1000余名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康复训练和咨询,为100余名教师提供培训,带动了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胶鞋书记”庞启渊。一个深入一线摸底走访,精打细算制定规划的`第一书记。他是村民口中的“胶鞋书记”“过细人”,更是乡亲们心里温暖的自家人、脱贫的领路人。“倔牛”蒋传春。敢于创新的戒毒所长,七年来他倡导“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让戒毒人员“出去不再进来”,把衡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变成“心灵再造的学校”。
3岁高龄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线,想陪大熊猫走到最后。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03-0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10篇11-08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心得体会04-29
感动中国2021年度十大人物心得体会(通用14篇)03-19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心得体会12-18
感动中国人物主要事迹心得体会05-05
感动中国2021年度十大人物个人心得体会(精选8篇)05-18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05-14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