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时间:2022-11-30 08:02:06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5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叫《苏菲的世界》,它带我认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苏菲是一个普通的初中女孩,在放学回家时收到了几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成为了哲学家艾伯特的学生。然而,这个平静的世界下的真相比苏菲想象中的复杂,她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运用她独特的智慧,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哲学的历史与发展,从仰望星空的柏拉图,到神秘的中世纪哲学,从关注时政的'苏格拉底到自然规律的亚里士多德。这个世界,哲学无处不在。在这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世界中,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提出了人先有感性概念,和人先有感性概念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在这个有趣的问题中,我更支持后者,当然,柏拉图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不过我更相信,人没有天生的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大多是人们从无数中总结而出来的。哲学就是这么的奇妙,只要你言之有理,皆有可能。而我就是喜欢哲学的这一点,每人都可以各抒己见,争做真理之海中最洁白的浪涛。

  如果世界从魔术师的帽子里拉出来的兔子,大多数人都是在兔毛底端的杂菌,不断往下爬。而哲学家则会迎难而上,不断向毛尖冲刺。当然,中间落下的人数不胜数,但仍有小部分人,抓紧兔毛,去把兔子看个清楚。苏菲正是那一小部分人,锲而不舍,激流猛进,在不断的探索与失败中去找寻真理的那一道光。光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这种精神让我们用在任意一个领域,那都是事半功倍的。

  宇宙是片大海,我们都是其中的水花。“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答案?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2

  见到这小说名字的情况下,原以为是一个精彩纷呈的小故事,也好奇心创作者怎么写一个人的全球。看过前好几页,也的确激起我觉得下来的冲动。但千万沒有想起它讲的是哲学。

  在原以为自身看不下去的情况下,我发现了原先哲学能够那样去学习的。我如同书里边的苏菲一样,对这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少有些人商谈到哲学,也非常少有些人会去科学研究哲学。马为什么叫马,什么是马,在没念着这书前,我几乎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也不会去想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大家无意间从电视上看到这类物品,别人对大家说,那就是马,大家此后就了解那就是马了吧。每日都会看到很多人 ,很多事,我却从没明确提出一句:为何?不只是我,每一个人都把这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应当,全球的.绚丽多彩,好像与大家不相干。

  在普通高中时,我们要学习培训政冶里的哲学日常生活,那就是四本政治书中较难学的一本。我确实也很反感哲学,很难了解了。但《苏菲的世界》以一种不一样的方法,从哲学的视角向大家表述了全球和自然界等的产生与发展趋势,告知大家不可或缺的地球是一个如何的全球。我一直觉得哲学是较为枯燥无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迥然不同。它向阅读者叙述哲学的另外,应用了生动形象的語言勾勒了一个回味无穷的小故事,使阅读者阅读文章时造成一种像读侦探小说一样的情绪。原文中的苏菲她具备明显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导致她踏入了通向解除全球疑团和哲学的大门口。而且,苏菲她还具备坚持不懈,坚持不懈的精神实质。这一点是十分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培训的。仅有拥有坚持不懈,坚持不懈的精神实质,大家才还有机会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儿。

  书里的一段话令我记忆力刻骨铭心:全球如同魔法师弄出的小白兔,人们日常生活在小白兔毛皮的深处,把全部一切都作为理所应当,而哲学家们全是填满求知欲的小孩,她们持续攀爬小白兔的头发,目地是为了更好地认清魔法师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认清全球,认清人生意义。《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认为全世界也有许多事儿等待我们去探寻,自然界的密秘使始终也揭不完的。

  念完本书后,我发现了哲学实际上是最接近日常生活的,哲学是“有关世上每一个人都关注的一些难题的课程”。哲学所要处理的全是都还没有效的方法能够证实的难题——例如正义与邪恶、美丑、生和死、纪律与随意等。哲学是对不明事情或不准确了解的事情的假设性表述,是探求真理的开路先锋。用一句话说:科学研究给与大家专业知识,殊不知仅有哲学才给与大家聪慧。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3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可以说,《苏菲的世界》完全可以当作哲学启蒙书来阅读,绝对能使你受益匪浅。另外,本书的小说部分,苏菲所经历的一系列怪异的事情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盟友仙境》,让我们沉迷其中。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

  “我思故我在”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讲到的关于兔子的比喻,我感觉实在再恰当不过了,非常适用于我们现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打拼,不断的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区,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束缚,不员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成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一系列家庭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就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

  所以说,我们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只满足与此时此刻的舒适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会渐渐磨掉你的意志。我们不如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顶端,再度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4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并要我开门拿包裹。”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镜子里的自我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这个叫庄子婷的人又是谁是我。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不明白自我是谁,这不是太可笑了吗我甚至无法去决定自我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选择自我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但这些却是我不得不理解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明白,说实话,到此刻为止没人真正明白不是吗

  哲学问题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吗是,也不是。有关于宇宙之类的`各种事物的来源,各种各样的类似问题在人类脑海里占据了几千几百年了,我还想不着,没有人能够解决或回答这些疑问,而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自已的思考和探索。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改变,新的问题每一天会不断冒出来,机器人会有自知力吗人脑是如何进行运作的人类和机器的实质区别在哪里

  这些问题太烧脑了,来我们说些能够实时解决的。想要保护地球的多样性,我们就应当彻底改变自我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当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当成宇宙的中心一样可笑。对我们来说,当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重要,我们应当像尊重此刻一样尊重未来。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则是地球的主角。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5

  有一本书,它改变了我的世界,改变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苏菲的世界》。它是由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写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贾德担任高中哲学老师多年,同时撰写了这本风靡全球书,并凭此奠定了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

  ·本书主人公是一个叫做苏菲的14岁女孩,在她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只写了两句话:“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一开始她只认为这是一个恶作剧,可她的思维却不知不觉的思考这个问题,此后,苏菲不断收到这个叫艾伯特的神秘导师的来信,从信中,苏菲开始了她的哲学课,开始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作者正是通过艾伯特给苏菲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从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加以解释。然而随着苏菲哲学课越来越深入,她和艾伯特渐渐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一位挪威少校为他的女儿席德写的一本书中的人物。最后,苏菲和艾伯特终于脱离了少校的控制,并随着小说的结束而结束了他们的世界。

  简单的构思就是作者贾德跟我们是同一层面同一世界的人,而少校和她的女儿是作者创造的人,而苏菲和她的哲学导师又是少校为他女儿创造的人,作者用“少校与苏菲”的关系,在跟我们探究着人存在的形式究竟是什么,因为主宰着苏菲的世界的少校也只不过是作者笔下的人物,而这也恰恰是作者的反讽,或许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写的一本小说罢了,连我们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证明。我不禁联想到到了笛卡尔说过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也许我们只是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存在过而已。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开始慢慢形成的阶段,而这本书对自身素质境界提升有很大的好处,其实能不能做社会的强者是一回事,能做一个真人才是最重要的,刚去世的乔布斯就是苏格拉底的超级粉丝,他酷爱哲学,他曾自问自答:“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认识你自己。”所以读这本书可以让你的思想更深刻,更清楚的认识你自己甚至是认识世界。哲学可以提高人心灵层次,现在的社会尤其是当今中国社会被实用主义占领,人们天天都在为生活而忙碌,没什么人去关心心灵的问题,什么哲学还不如一份快餐,一部网络小说,一张影碟。我希望更多的人去看看《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即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能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我们应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是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有它的根源,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发掘,去应用。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6

  青灯黄卷。我缓缓捻起书页,思考着生命的命题,思绪随着月色渐飘渐远,化成无垠的惆怅。用哲学的眼光审视生活,直抵其核心。

  苏菲的世界》一书以跌宕起伏的侦探情节为背景,穿插着描述了世界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从德谟克利特到笛卡尔……细致入微地表述了自古以来全人类的哲学信仰,带我洞见了人类正在不断变化的世界观与自我价值取向。宗教信仰、自然宇宙、人类生命,世间万物的各种事物不断冲击与交融,形成了当今现代社会的主流趋势。

  如果说人类哲学史是一条车轨,那么文艺复兴时期就是一个最大的转折点。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得一样:“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向天堂,我们都径直奔向另一条路。”对于之前完全迷信宗教的观念,在那个时代有所作为的哲学家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他们开始怀疑,提出泛神论的学说,提出上帝即自然的观点,对后来柏拉图提出理想型世界的理论影响深远。介于时代背景的取向,有一部分人受到了教会的残害。他们在这个时代的缝隙中踌躇独行,他们的肉体亡于当代,而思想却盛于千秋。

  纵观全书,从古至今人类都在试着诠释着同一个命题——生命哲学,在这一主干下有若干分支。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则用这一宗教的学说与方式解释着对生命的看法。显而易见,他们从同一起点出发,走过不同的道路,但最终都抵达同一个终点。这就是哲学的妙处。我们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框架定义某个学科,因为每一样智慧都是相通的。依我拙见,所有的学科皆是哲学的分支,而他们的所有最终都要上升到哲学层面。

  书中令我印象颇为深刻之处有三。

  首先是公元前四百年的雅典神秘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对于人类最高智慧的认知一改前朝主流,提出最聪明的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的人。这种观点与我国古代的“大智若愚”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人类本身自我认知的一大提升。他还指出,每个人只要运用自己的常识,都可以了解历史。这对于当今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同时也正面表述出历史与哲学的相互交融。

  二是柏拉图回归灵魂的渴望。他执着于关注永恒不变的事物和流动的事物。而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常量,也关心人类道德与社会中永恒不变的真善美。他将世界分成两部分:感官世界和理型世界。他主张用理性去观察万物,而非一味依赖感官。这避免了进入形而上学的误区,也奠定了后世以理性研究哲学的基础。

  三是犬儒学派对于生命幸福的追求。现在对于“犬儒”的定义与苏格拉底学派下犬儒学的意义所指大相径庭。记得犬儒学者戴奥基尼斯的故事,据说他住在一个木桶里,除了一袭斗篷,一支棍子与一袋面包之外,什么也没有。有一天他坐在木桶旁,舒服的晒太阳时,亚历山大大帝前来探望他。亚历山大站在他的前面,告诉他只要他想要任何东西,他都可以赐予他。戴奥基尼斯答道:“我希望你闪到旁边,让我可以晒到太阳。”就这样,戴奥基尼斯证明自己比亚历山大这样伟大的将军更富裕,也更加快乐。对于该学派的学者,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部环境上的,真正的幸福从不依赖稍纵即逝的物质,而是在精神层面上如鱼得水,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哲学是一个极大的范畴,且不能直接落实于纸笔间。关于哲学的思考完全是在意识与认知中完成的,缥缈而神秘,抓不住、吹不散。在生命命题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寻求不同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幸福。每当我回望往事,以前总在追逐诗和远方,执着于那种怡然自得的生活,但从未两者兼得。如今放下执念,细细感受生活的乐趣与闲适,才发现诗和远方就在身旁。哲学也是如此,越是死死抓住越无法触摸,唯有在赤裸面对灵魂之时,才能感受到淡淡一抹余韵。

  柏拉图说:“每一种生物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恒不变形体的不完美复制品。”但在理性中掺杂感性,人类的完美就因为其自身的不完美。这种命题中思想的摩擦碰撞,看似矛盾实则合理,相辅相成,我想这就叫做辩证。

  都说哲学有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深以为然。但同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哲学?”如果没有哲学,人类就不会有历史。哲学是人类认知发展的体现,是人类自身对于理型世界追求的方式,也是实现人类文明螺旋式上升的指示。人类生活在自然中,必体现哲学,只是主体自身有无意识到而已。哲学是所有学科的最高级,同时也渗透在各种事物中。在哲学国度,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每一种思想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人类之所以称之为人类,是因为其会思考。倘若人一生都沉醉在物质中追寻纸醉金迷、灯影摇红,那么其一生必是麻木而无意义的。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人类真正存在的意义不是活过走过,而是想过思考过。我们是人类,只有思考才会找到出路。且将新火试新茶,就让这团哲学之火熊熊燃烧,传承人类的思想文明;让当代的少年打破民族冲突的桎梏,探索人类未来的最高智慧,诗酒趁年华!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7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也开始思索什幺才是“真实的自我”。有时担心自我的人生是否只是南柯一梦,或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呢?也许自我就像苏菲一样,像爱丽丝般去梦游仙境?或者我单单只是一个思想体,仅有精神,没有实体,并非真实存在?然而,这似乎是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书本一开始所提及的问题:“你是谁?”让我陷入无止尽的思索。曾单纯的以为“我”就是我的主人,然而,真是如此吗?以往,当自我陷入人生难题时,就会以玩笑来自欺,以自责来疗伤。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反而陷入“自我是谁?”,反倒期望自我就是苏菲,由作家来告诉我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完成更精彩完美的演出!

  如果没有接触到这本书,自我或许永远会跟书里的人物所说的一样:“将这个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而体会不到这世上的惊奇与美妙。”因为我们总是太依靠“习已为常”,普通的剧情、平凡的生活、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生活无趣的思考让人生受到了限制。阅读时,我总想像自我就是那充满好奇的苏菲,把书本里的神秘哲学家当成启蒙自我人生的教师,在那奇妙世界中,日夜思考着来自哲学家抛出的各种问题。

  也许,只要抱着好奇心,就能够成为一位哲学家吧?以往,人们认为哲学家只是把自我从世上万物所得到认知,经过思考的历程,提出了自我的见解。而我认为,哲学也能够是一种人生,因为里面包含着你对世界的观感,随着人生的成长与际遇,人的`想法也会因而改变。人生,就应当尽可能与各式各样的人相处,跟着他一齐体验他看这个世界的态度与角度;人生,就应当了解自我是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了解自我是独特的,才能不被他人的看法所束缚,才能开始活出全新的自我,让自我有个精彩无憾的人生。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8

  我们可以断定的是柏拉图关心的是永久不变的事物与流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他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所以世界才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属于物质世界的每一样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这种物质会受时间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比如虽然说人不可能踏进头一条河流,但你不得不承认,河流在某一方面存在着共同点,只要它存在,必然会冠以河流的称呼,虽然他在许多方面细细想来,是发生了变化的。)

  对柏拉图而言,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简而言之,我们对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确的观念,但是我们却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比如,即使我们看过了许多个不规则的圆形,我们脑海中却依然记住一个圆形内所有的角度加起来一定是三百六十度,也许这个圆形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不过我们依然清晰地感觉出来。)

  柏拉图认为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其中一个是感官世界。(我们用自己的感官约略认识的世界。)另外一个是理型的世界。(我们用理性来确实的世界,这些理型或形式是恒久不变的。)

  所谓理想国就是一个虚构的理想世界,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乌托邦!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9

  我读过许多名著,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写了14岁的少女苏菲不段地收到一些奇怪的信,从而她便迷上了哲学……

  让你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个世界,这里面还有许多宗教。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基督教有点感兴趣,不去为名利而烦恼,为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祈祷……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改变的,但也有许多东西是不可以改变的.。世上所有东西都是由几个不变的物质所组成的;也有许多东西是循环不变的,草的轮回其实就是生命的轮回……

  人的一生也许会遇到许多不幸,有些人能够坚强的面对,而有些人却选择了逃避,甚至甘愿失败,也有的人只会怨天尤人。《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宗旨就是在不幸中寻找幸福,苏菲是幸运的,因为她为真理而活着,不是为别人而活着。一个人再有头脑,再有抱负,如果单单只是为他的“责任”而活着,那也许太没意义了。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最大的体会就是:人活着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为了真理,生命的真理!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0

  每天11点农场主会按时给火鸡投食。聪明的火鸡,通过99天的观测,发现了这个伟大的定量——每天11点天降美食。结果到了100天,恰逢平安夜,农场主把火鸡烹饪了。

  这是英国哲学家波特兰·罗素提出的“农场主假说”。这个理论我曾在三本书都有遇见。《黑天鹅》、《三体》,还有刚刚读完的《苏菲的世界》。

  作为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作者乔斯坦·贾德通过主人公苏菲的视角,带领读者畅游了一遍西方哲学的蜕变历程。重温哲学前辈的高光时刻,见识伟大的智慧。

  说到哲学,你脑海中大概会浮现出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这些深奥晦涩的终极命题。而《苏菲的世界》作为一本入门级的哲学书,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对于西方每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家及其哲学体系,仅仅只是浅尝辄止。

  虽然只是粗鄙地了解一下,对于我这个普通读者来说足够了。每个时期哲学讨论的话题都不尽相同,重要的是前人的思考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对西方哲学进行扼要简述以外,不断反转的故事情节也很吊人胃口。主人公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只不过是一本名为《苏菲的世界》的书籍中的两个虚拟角色。而这本《苏菲的世界》是少校给女儿席德15岁的生日礼物,以此作为课外读物。当然少校和席德也是作者虚构的两个人物。

  之所以把这本科普读物,写成俄罗斯套娃式的叙事结构,想必作者是在暗示读者:不要被习以为常的'真实,束缚了我们的思维。

  苏菲和艾伯特知道自己是少校笔下虚构的人物,作为读者的我们也知道少校和席德同样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苏菲和艾伯特之于少校和席德,少校和席德之于乔斯坦·贾德和读者,谁是真实的人类,谁又是被人类创造的虚拟人物,这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哲学问题。就像农场主假说中傲慢的火鸡,绝对不会相信“每天11点天降美食”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是人为操控;傲慢的我们,同样不会相信“四季轮回打雷下雨”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是上帝之手的玩弄。

  当你质疑有没有外星人的时候,你怎么能确定此刻外星人没有在做“有没有地球人”这方面思考?哲学的魅力便在于此。让人类明白自己一无所知,抱着质疑一切的态度,虚心向大自然学习。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1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在很久以前就听女性朋友介绍过,她们评论说是一本小女孩和大女人都适应的一本书,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会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有感悟的地方。它是以小说的形式,把我们引领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全新的、哲学的世界。该书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然而这两对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在扑朔迷离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这里"这些哲学问题。"你是谁?"可爱的小苏菲第一次看到这个命题时仓皇失措,在镜子面前反复地追问。我想大多数人开始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姓名?外貌?思维?性格?倘若我换个姓名整下容换种思维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吗?这是人存在的意义问题,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作者正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当成透明的,并与一些可能存在而我们未发现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才写的这本书。

  翻开第一章,我立刻被苏菲收到的匿名信"你是谁"所吸引,也正是"你是谁"这个问题带着苏菲走进一个哲学的世界。之后各种怪事在苏菲身上发生,当然苏菲的哲学老师也跟着浮出水面。当整本书看到一半时,我被故事角色的真实性搞得脑袋发胀,到底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是现实的还是席德和她的父亲是现实的。但当我看完整本书后,一切都已经水落石出,所有的疑问都已经解开。其实仅仅看书的目录你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如"伊甸园……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少校的小木屋 ……镜中女孩的双眼眨了一眨……"、"中世纪 ……对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错……"等,这些小标题有时是为我们说明一些哲学观点,有时是为了向我们透露苏菲将要遇到的神秘事件。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书,看完之后可以感觉到哲学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它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因此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是人类文明的通史。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书中有一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如果把文明当成一天,那么各个阶段的发展便有了一个更加明晰的概念。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哲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真实的我们应该好好地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上所有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这样世界才会不停地发展,我们才有生命的意义。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2

  工作后,时常觉得失去了读书时代好行空幻想、好溯源刨根的秉性,变得安于现状,显得枯老呆板,顺应了机关循规蹈矩的工作,对人生的思索越来越狭隘,对自身的追求越来越单一。

  此时,《苏菲的世界》走入我的精神世界,《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感觉像是专为我们80后刚进入社会的一代而写,这一代已经对生活越来越麻木,要不就开始野心膨胀,物质欲排山倒海,但内心最深处依然有不小的位置藏着对生活的本真。而苏菲,小说的`主人公唤醒了我学生时代的真实。

  看人类的哲学史其实就象有一个小孩子对世界态度的变化,虽然我们绝对不会那么去钻牛角尖分门别类建造体系,但书里很多出现的问题肯定是伴随过我们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我小时候就很喜欢想,甚至很入神的观察我自己的意识。时而迷惘,觉得我只不过是掌控这个躯体,我并不是我!可是这不就是我的意识在观察吗?那我怎么观察意识?我不是我那我又是谁?时而自大,觉得我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为我而造,大家绕着我转,所有人事都存在我意识之间,认为自己以后是大人物流芳百世人间传奇。虽然在中学政治课上系统学习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知道我只是浩瀚宇宙中一个像沙砾一般的小小星球上的一个偶然的生命,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当时的我依然固执,不甘心自己如此地无足轻重,不愿我来到这世间的使命只是“载着基因的船,流向下一代”。相信这也是学生时代,敦促我奋进向前,不甘人后的精神动力。

  工作后,认为人生目标已经实现,前进的渴望已被暂时的满足所取代,种种的不甘心已然不复。虽偶尔触动心扉,也只是蜻蜓点水,失去了进步固执的追求。但感谢苏菲,感谢她在唤醒我本真的同时,激励我再次扬帆起航。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但是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工作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活着才是最好,知道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土地督察是承载的我人生船只,不能再随波逐流,需要用不懈的追求精神驾驭他。就如哲学家所说的,坚持怀疑、反对传统、保持好奇才是看待世界的方法。我想,这也是我们在督察工作中需要拥有的品格。督察需要无情的精神,摒弃传统人情社会的魔杖;督察需要怀疑的精神,善于发现事件背后的真相;督察需要有创新的精神,实时顺应多变的社会情况,督察需要有乐观的精神,耐住寂寞和孤独,守住清贫和繁苦。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3

  我们身边处处是哲学,却只有少数人有会发现的慧眼,不断去探索。

  外星人是什么样的,我想,让大家画出来的话,也许大家都会画出类似人类一样的生物,即使不是这样,也会画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狗会画画的话,也许会把它画成狗的摸样呢。我想世界上没有明分的对与错,一切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按照整个地球的标准去做哩,如果在一个没有明分对错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在宇宙的世界里,有一个被局限的星球,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觉得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好比我们人类是哪儿来的,对于是某种生物进化来的回答,一点也不吃惊,而我不能确定一定是这样的,就算是这样,这种生物又从哪来?创造它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从何而来?

  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丧失好奇心的同时,丧失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这世界就像师帽子里变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他们年纪越长,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舒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一段惊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走进哲学的世界,身边的事物都会变得不同,人为什么会说话?鱼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们无法理解,无法表达。

  《苏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4

  我记得自己是在看完同名电影后去找来《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看的。我在图书馆找到唯一的一本92年版的《苏菲的世界》。说是“唯一”毫不夸张,当时的网上除了对电影的简单介绍,几乎找不到书的相关情况,“苏菲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词组,所有的中文网页搜索结果也只不过三页,而且大多是繁体。翻着泛黄的书页,我用了整个暑假的时间咀嚼完。期间思考的乐趣以及原著带来的惊喜伴我度过了几十个不眠之夜,受益匪浅。虽然电影的内容远没有原著的丰厚充实,但还是非常感谢它带领我走进了那个“世界”。看原著的过程像是登山,一级一级地爬上去,走到最后,你发现自己仿佛已经远离了芸芸众生,远离了庸碌的生活细节,你抬头望着星空,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崇拜和敬畏,然后,你试着向周围的同类呼唤,却发现他们总是不屑一顾。他们没有嘲讽,只是不解,然后走开继续他们无关痛痒的蜚短流长。

  《苏菲的世界》本身只是一本所谓的哲学启蒙书而已,并不包括一切。可笑的是,我当时像一个意外获得宇宙最大秘密的小孩一样,对书上的每个字都视如蕴藏巨大能量的咒语。随之而来的是对生活中琐碎事务的`极大厌倦感以及对大众口味中的盲目部分极度反感。这里不想赘言书中的内容,只是觉得一场梦醒来之后,人类是多么的孤独和可笑。在感叹宇宙和生命的同时,我也不禁唏嘘:人类只是进化链上的一环,那么的渺小!于是不得不对生命和自然产生敬畏,对上天的馈赠心存感激。哲学让我清醒,我学会了在不容乐观的现实中平静地走在路上,没有悲观,也没有愤世嫉俗,只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后,一种坦然的心境。我很庆幸当时的自己在陷入迷惘前仔细读完了它,我知道,自那以后我的人生和态度将会改变很多,能有这样的改变也就够了。

  《苏菲的世界》最好是仔细读过、思考过,至少要浏览过,毕竟它的讲解章节有些枯燥,需要很大的耐心。如果我到现在才读到它的话,相信自己已经习得的知识和形成的观念会影响阅读的质量,以那种废寝忘食的痴迷状态阅读一本厚达五百多页的哲学启蒙书,我想以后是不会再有了。所以对这本书更怀有特殊的感情。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15

  都说《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普及的哲学读物,一本写给大众的哲学史。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完了这本书,感受颇多。

  作家总是要尽力让自己的笔下的人物鲜活真实,然而《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乔斯坦却没有刻意如此,他只是让我们读到了一个真实如你我的苏菲,经历了许多谜一般的事情,随着哲学家艾伯特的出现进入了哲学的世界。在作品的中途作者又突然提示,这无数谜一样的原因不是苏菲,而是席德父亲假想出的人物。残忍的是,作者还要苏菲自己知道这个事实,知道自己是一个虚幻。更别出心裁的是,乔斯坦竟让苏菲与艾伯特去反抗那个主宰他们命运的席德父亲,而且最终逃脱,来到了永恒之地,甚至影响了席德父亲的那个世界。

  是的,《苏菲的世界》不仅是一本普及的哲学读物,还是一位普通的哲学教师对哲学终极问题的思索。《苏菲的世界》原着副标题虽是“一本关于哲学的小说”,我却认为它真正的主题乃是“存在与虚无”。

  这是一个绝妙的影射。人类本是平凡如苏菲一样的生活着,并没必要思索存在或是虚无。然而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能——爱智慧,让人转向哲学,思索自身的存在,沿着这条路越走越远,直到惊惶地发现竟毫无办法证明自身的存在,发现这一切都是虚无。

  这正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映射。“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接到的这两个问题,是早在三千年前,就被希腊先哲固执地提出,他们不甘心仅仅只活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偏要去认知,思索这世界的本原,证明真实的存在。从泰勒斯到普罗泰格拉,从苏格拉到亚里士多德,他们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奋斗终生,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他们将他们的事业命名为“爱智慧”,不是“智慧”而是“爱智慧”,便是意味着也许他们的问题永远无法真正解决。但对于智慧的热爱让人成其为人,让哲学家成其为哲学家。千百年来,关于存在的思索在一代代哲学家中延续,即使未找到答案,却也从未断绝。面对这些对于人类太过于沉重的问题,我们曾求助于上帝。如是,可以认为自己站在宇宙的中心,生来就是其他物种的统治者,但这一切终归幻灭。

  我们也求助于理性,如是,便可以认为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天赋,动物所没有的理性,但终究无法忽视太多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主义与虚无主义渐渐滋生。因为人类日渐发展,却也日显无助。人类争取着自由,但却突然发现自己被孤零零地抛到这世界上,没有上帝,甚至没有任何永恒的存在之物可以依靠。我们自由了?也许。但,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地不面对自身的自由,我们最终,同样没有任何选择就必须失去所有的自由。这自由轻到无法承受。存在?抑或是虚无?人类前所未有的惶惑,甚至是痛苦。无论是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还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中,我都能或多或少地读出这种无奈。如果,如果人类不曾想过这些不必思考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痛苦,但,如果那样,我们,也就不是人类。爱智慧是我们的本性,来自智慧的痛苦是我们的宿命。

  《苏菲的世界》中,我能读到这种悲哀、压抑与无奈。苏菲是席德父亲笔下的人物,席德父亲又是作者笔下的人物,那我们呢?我们以为自己每天真真切切地生活着,然而也许,我们不过是另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我们没有自由的意志,那个作家就是我们命运的主宰,我们的上帝,理性不能。是的,无人能够证明,以为是存在的东西也许不过是虚无,虚无,一切皆无,没有任何东西是坚实而又可以确定的。

  《苏菲的世界》中,我却也能读到一种顽强,一种带着悲剧色彩震撼人心的顽强。当苏菲和艾伯特知道了自己是虚幻的人物,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反抗。而最终,他们虽然未能使自己成为真实存在的人物,却逃出了小说的本身,作为虚幻的人物来到了“永恒之境”。

  是的,也许哲学的所有终极问题,都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答案,但正是对他们的思考,让人类,与众不同,如哈姆莱特的著名台词:“存在抑或虚无?这是个问题。”而目的,则是自我,是希腊德尔菲神庙上那句如带魔力的铭文“认识你自己!”

  马儿为什么叫马,何为马,在没读着本书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爸爸妈妈拿着一张图片或是我偶然间从电视上见到这种东西,爸妈对我说,那是马儿,我从此就认识那是马了吧,每天总会见到许多人,许多事,我却从未提出一句:为什么?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这些东西,《苏菲的世界》可以告诉你答案。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可以说,《苏菲的世界》完全可以当作哲学启蒙书来阅读,绝对能使你受益匪浅。另外,本书的小说部分,苏菲所经历的一系列怪异的事情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盟友仙境》,让我们沉迷其中。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讲到的关于兔子的比喻,我感觉实在再恰当不过了,非常适用于我们现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打拼,不断的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区,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束缚,不员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成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价涨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一系列家庭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就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

  所以说,我们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只满足与此时此刻的舒适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会渐渐磨掉你的意志。我们不如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顶端,再度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苏菲最终只是希德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我们又是谁呢,苏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也唤醒我们生活的智慧。十三岁第一次读苏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会收获更多。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1-13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3-07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3-30

苏菲的世界读书收获通用10-20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03-28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08-22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09-21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12-19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05-09

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