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0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1
4月19日,我终于找到了熟悉的听课感受。因为今天的课都是初中语文课。有江苏省青年名师曹文彦老师讲授的《紫藤萝瀑布》、施玥老师《奖》,山东省青年名师朱则光老师讲授的《百合花开》、北京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的《背影》,此外还有一堂高中课《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浙江名师张悦讲授。
上午的课很精彩,我只能引用专家黄厚江老师的评点来阐述:第一节很“精致”,第二节很“舒展”、第三节很“本色”。
来自苏州的曾文彦老师,年轻有为,朗读配画,诗情画意,“花语”串堂,入情解读,整堂课很有诗意。无论是环节设置还是语言组织,相当精致。
朱则光老师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我以前在他的博客中读过,感觉很不错。后又在一次省级赛事上由一位女老师演示过。当时感觉课很精致,朗读很出色,以读带评,很圆满。但是今日亲自听朱老师讲一遍,顿觉口齿生香,妙不可言,风格迥乎不同。黄老师评价“进得去,出得来,放得开,收得拢”。我觉得这节课有两大亮点:一是个性解读。百合战胜自然环境、战胜社会环境、战胜自我,终于“默默”盛开,开满山谷。在我眼中,百合的成功仅是信念的成功,却没有想到还有三个层次的挑战,真是耐人寻味。二是老师的解读用文学化的方式来呈现,也就是“我要开花”段落的朗读处理。先根据句式内容读,这是初读;在结合语境的理解来读,更深更有味;后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齐读三遍。听着学生越读越有味道的朗读,我终于明白了朱老师的层层铺垫、层层渲染,心中叹为观止。黄厚江老师称赞是“细针密缝”。朱老师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中丰富朗读方式,已经让我很佩服,但今日的朗读方式,却是出乎意外的,不禁佩服朱老师的教学艺术。
施玥老师《奖》,真的很本色,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优质课。但最后的环节中“传递一句心声”,可谓画龙点睛,境界全出。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黄厚江老师的课堂评价标准,真的`很精彩,只能虔诚地记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慢慢体会、思考:
不是好课的标准:
⑴教师忙学生不忙,不是好课;教师不忙学生忙,也不是好课。
⑵教师精彩学生不精彩,不是好课;教师精彩学生精彩,但与语文无关,不是好课。
⑶教师把学生当驴赶,不是好课;老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驴,也不是好课。
⑷只有教师的问题,没有学生的问题,不是好课;只有学生的问题,没有教师的问题,也不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
⑴知道语文教什么、知道语文阅读是什么?知道教什么的课,是好课。
⑵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精彩,学生在教师点拨下学得精彩的课,是好课。
⑶教有教法,学有学法,只见语文不见法的课,是好课。
⑷文本理解、正确、透彻,并有独特发现的是好课。
令我有“惊艳”感觉的还有李卫东老师的课。《背影》,我教授过好几次,但总觉得不能上出味道来。但今天李卫东老师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是啊,背影的描写并不出色,动人的是它的背景,再三的叮咛、祸不单行的家境、家庭琐屑父子失和、大去之期的信,在这种语境中,那青黑色的背影岂不令人心动?在阅读文章时,我也有类似的感受,可是李老师却完整深入地剖析出来,角度新颖,堪称经典。还有那层层涟漪的板书设计,心动不已。
记录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百合花开》与《丑小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用主题整合来读,是否也很新呢?
《背影》中的解读能否借鉴朱老师的朗读技巧呢?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能否解读成社会的高度?
阅读教学的篇章写法教学与情感教学如何协调?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2
5月26、27日,我有幸走进了名师课堂,聆听了来自北京市及江苏省的四位特级教师的四节数学课。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四节示范课,聆听了四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牛献礼老师“植树问题”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语言幽默。他与同学进行交流时,就像烙家常,非常亲切自然,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课堂上欢笑声此起彼伏,学生的学习氛围格外高涨。第二:学习新知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牛老师结合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用手的形式来解决,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加强了直观性、可操作性。第三:重视思维的培养和方法的渗透。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手”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升华。整合知识,让学生能触类旁通。无论是“植树问题”,还是“路灯问题”、“排队问题”、“爬楼问题”,抑或“锯木问题”、“敲钟问题”等等,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即可以被归结为同一个数学模式,可以统称为“分隔问题”。因此,牛老师在最后的教学中,还超出了“植树”这一特定情境,设法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有这些具体问题事实上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帮助学生建构普遍的数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郎建胜老师的《图形中的规律》,通过听这节课,使我懂得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小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动手摆一摆、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整节课让学生在探索中构建数学知识。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尝试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听刘松老师讲小学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中,他告诉我们讲数学,教学细节是老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诠释,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体现,“教学细节”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精彩的教学细节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教学细节”的精彩设计和运用,是老师提升教育智慧的“直通道”。关注“教学细节”是老师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智慧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智慧型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刘松老师告诉我们,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执掌,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刘德武老师的课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找不到刻意雕饰的痕迹,但大师的风范却随处可寻。他的课看是很随意,但随意中却彰显出一种超完美的.教学艺术。他的每个教学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推敲,推敲后有豁然开朗的彻悟:原来课还可以上得如此轻松惬意呀!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专家的理念、思想必将为我以后的教学之路指引明确的方向。在将来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目标教学法,能够运用自如。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像钱刘松那样,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空间。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先学后教”的目标教学法。
5.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师的学科功底要扎实,自身素养要高,深入研读教材。
6.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要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我们而言,教书育人这条路还很长。在将来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些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的光和热。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3
10月19日到20日与其他三位数学老师一起到厦门六中参加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也从教学观摩会中得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对此我做出如下讨论及交流。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有一种无形的拉近距离感,能让孩子们从乏味的教学中,主动学习起来。每一位名师包括施银燕老师、张齐华老师、刘延革老师、强震球老师还有刘伟男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都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懂得了什么。原来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的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
从施银燕老师的四年级《认识负数》一课中,我们可以知道,她从生活中的知识着手,从设计了“电塔里的负数”、“室内温度计的的测量”,以及“信用卡的—10”、还有“小明身高—2”不仅贴近了生活还让学生懂得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负数。这些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不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参与中明确感悟到正、负数的应用价值。
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计上所表示的度数这一环节,又要怎么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温度计上读写出所表示的摄氏度,并说出各摄氏度所表示的意义,比较温度的大小等,顺利完成了对概念的初步建构,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思维及时的加以放大,努力使问题公开化、明确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我还非常佩服施银燕老师的最后的那个时钟设计,到此还使我无法忘怀,原本以为那个计时器只是一个计时器原来暗藏玄机的总结了一堂课提前下课就是“1”分钟,加深学生对负数的了解,并且总结了一节课。
张齐华老师五年级中《用字母表示数》从在课堂上,完全了解他如何将自己融入教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既清新又自然,看不出一丝一毫加工的痕迹。他听起来既亲切又有鼓动性,这样轻松的语言,细致的点拨,大气的阐述,快乐的笑声使学生的兴趣被“挑逗”得一波高过一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以一个储蓄罐为引子,让学生在感受愉悦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就这个课题而言,难就难在应该如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张老师用他独特的构思,把算术与代数的关系演绎地非常透彻,巧妙的将他的年龄与儿子年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更让人回味的是将神秘人与他的年龄关系的设计,又增添了种种无限的遐想,让孩子自己懂得在“变化中找出不变”,他不愧为“数学王子”。
刘延革老师的《周长认识》其实就是我想去学习的其中之一,因为我教的就是三年级,不仅能从刘老师的观摩课上得到教学的启发,还可以学以致用一下。刘老师创设了小明锻炼的计划:绕运动场跑一周,采用“慢镜头”的手法分别出现没有绕边线跑、没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边线跑一圈的三种情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图形的一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刘老师给出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通过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突出了“从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起点”三个要素,并且重点解决了曲边图形一周的长如何测量,渗透了“化曲为直”思想,学生的体会不断的加深,至此,对“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中刘老师为深化对周长内涵的理解,还画出一个角,问:它有周长吗?学生的发现是有趣的、深刻的`:因为它断开了、有缺口、不能饶一周,所以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用曲线分割成两个图形后,比较分割后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这种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
强震球老师的《圆的认识》是苏教版的教材,它们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孩子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教具,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而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学生这个意义上明白了圆的本质与圆规画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有对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会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外一条绳子则是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地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还缺少什么
这几位名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课堂里还缺少一些实质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孩子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及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或许多上几节不同班级的课,能对我教学上的应变能力以及能快速读懂孩子们心里的想法得到一定的帮助吧。因为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够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4
20xx年3月,我有幸前往山水甲天下的名城-----桂林市,参加了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两节示范课,四节微型课教学,聆听两个学术报告。通过听了专家的讲授,使我一个来自农村面对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滞后的小学教师受益匪浅,深刻地领略到各个名师课堂教学的独特风格以及蕴含的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饱含许多数学趣味,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推理、验证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从而能够解决数学中的问题。
巧设情境桥梁,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北京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堂《搭配问题》,课堂上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和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引导。正如吴老师所倡导的教学过程本身是一种试误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数学试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搭配,从不全到全,从乱到不乱的搭配思路和方法,然后用演戏的方法,刷-刷-刷,生动地显现出搭配的规律。在课堂上,不时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通俗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呈现给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及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的灵动的思考。这种创新而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听名师上课,做专题报告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我近距离的接触了名师。聆听专家的示范课,如何关注学生,把握数学教学理念,如何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进取,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事业。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5
9月24日,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在我校进行。在短短的1天时间里,观摩了2节示范课,聆听了1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刘老师的古诗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巧设情境,带学生入诗境;妙读促思,带学生入情境,听课者无不如痴如醉,沉浸在如诗如画中。陈爱玲老师的班级管理经验实在、实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方法。
印象最深的是丁望老师的四年级数学课,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有一个能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头脑。《合理安排时间》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丁老师首先出示几个脑筋急转弯,唤起学生的旧知,初悟优化思想;接着,丁老师又创设为客人沏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汇报不同的方案,通过探索对比,感悟优化思想;这样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优化思想的方法:一排先后顺序、二想同时进行;最后丁老师设计了由易到难的,有梯度的有序练习,运用优化思想,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整个数学课堂轻松、自然、朴实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丁老师的课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数学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
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在这短短的1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她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她们真正做到了脑中有理念,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手段。
总之,今天的学习让我受益颇丰,以后我会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学生潜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6
11月19日,我有幸参加在新区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数学“名师进校园”教学观摩会。观摩了2节示范课,聆听了丹阳华南实验学校王文忠校长的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姚桥小学王老师《认识钟表》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钱老师首先出示给学生几个形状不一的钟表图形,让学生看图说出不同的时间,初步感观钟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钟表的结构,同时强化数学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现实需要和解决问题的激情。接着,王老师又让学生根据三个钟面相同的地方让孩子去发现到底整时间该怎么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最后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四个游戏去结束这堂课。她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丹阳华南实验学校的杭老师的这堂《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本节数学课看似简单,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课堂“静、实、高”的效果。尤其是“实”这点体现的特别充分,不光是“实在”,而且是“朴实、真实”,没有光鲜亮丽的图片动画,没有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细致的讲解,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名师的差距。
我感到在这短短的1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7
我校于4月29日开展了以“关注未来,共建和谐”的听评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其他两位位老师的课,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高春霞和高广辉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看到任欣和初艳丽两位语文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高广辉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高广辉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这几位老师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学习诉基础上更加努力的云钻研教学,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8
在县直幼儿园听课这几天,让我学习到很多。她们每节课的教学组织有序,课堂教学构思巧妙,教学方法各有所长,效果好。观摩这几位老师的课,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结合对照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觉得感慨颇深。
星星班的一节科学探索课《感知软和硬》,老师在课前安排幼儿到小猫的'家,得通过两条路(一条是用海绵铺的路,另一条用石子铺的路),让幼儿感受那条路舒服,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真正的感知到软和硬。达到了教学目标。
还有大班的一节音乐综合活动课,小木偶的出现,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使幼儿整堂课表现积极主动,在模仿小木偶动作时,幼儿学习的很认真,并通过童话故事,对幼儿进行了爱心教育,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
总之,她们的教学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如:
1、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2、培养幼儿说完整话,吐字清楚,发音正确。
3、教育幼儿要有爱心,学会帮助别人。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探究力。
5、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祝福。
县直幼儿园老师为我们乡下教师做了导航,指引了方向,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尽量将这次学习中学到的先进的东西,运用于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工作上不断进步!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9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
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堂突发事能力,即驾驭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10
自参加工作以来,外出听过不少优质课,再在实践中揣摩与自已班学生学情相适应的教法,每次收获颇丰。然而自去年“高效”之风一吹,反而心无定论。大家都说“学生课堂所得实效即高效”。然“高效”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取得课堂实效的高效?如何将它整合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我的教学之中?恩施市小渡船中学的名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既体现了反传统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下面就听名师的授课谈点心得体会。
一、导学设计巧妙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展示初一下学期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color”的时候,老师以一首学生常唱的活力四射的英文儿歌开头,带动每位学生思想从课外回到课内。唱完之后,和同学们互动问好,加强师生间互动,唤醒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意识。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我姓……名……来自……”复习所学课文,让学生也主动介绍自己。气氛一下变得更为活跃,大家口语练习主动积极,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又复习了所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件运用适当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两袖清风”。我想这话并不是就意味着任何的辅助教材都为华而不实的东西。只能说课堂上的教具,实用为好,太过花俏,反而更多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学习的能力。所以,只要是以教学的效益为目的,只要是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能为我所用的。小渡船名师在授课时通过课件呈现给大家本课所现重点——五彩缤纷的“颜色”,给予视觉上有效的刺激,让学生对新学内容有一定大体上的认识,又能让学生感兴趣。在教学1A对话课文时,又通过课件将这篇课文大家在自学时的要求和步骤简单明了的展示给大家,让学生明白接下来这一环节我们要做什么、掌握什么、与同组同学合作的为哪部分内容、合作时我们要做什么。步骤连贯、目标明确、一目了然,又节省了很多老师讲解的时间,真正的做到了将时间还给学生。
三、在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对话练习
这些自主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组内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这堂课总的来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得到一定的引领,又启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教学目的明确,并且有很大的实效性,学生收获很大,可谓是一堂真正的高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辅助教材的使用,如何使它能真正的辅助我取得教学的高效,需要我多学习、多揣摩、总结。希望一天比一天做地好。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11
9月15—16日两天我校举行了“名师观摩课活动”,共展示了4节课,由于本人的课与贾寒珍、王海波两位老师的课有冲突,所以我仅听了刘孟伟、褚夫晔两位老师的课。
通过听课,我感觉他们的课堂是“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的课堂”,他们在教学中都倡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使他们能从周围熟悉的真实的事物中学习语文、生物,进而体验到语文、生物就在身边,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提升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他们的课堂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重组教材,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他们都能熟练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工具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本来枯燥、本来抽象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趣味化,形象化。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实现了解决问题的效果。
他们为我们做了教师基本功的好榜样:说话咬字清晰,讲解知识时精练到位,有时候甚至觉得是多一字太烦,少一字则内容不清楚;亲切的表情,课堂上与学生融洽相处;严谨的思维方式,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反应快,引导学生得体到位,思维严谨,考虑周到。领略到名师那人文积淀和炉火纯青的语言技巧。
通过这次活动,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更让我从中看到了我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让授课进入更高境界,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要勤于学习研究,二要勤于思考创新,三要勤于动手积累,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12
我有幸能去省城太原参加了国际语文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短暂的时间我听了几节课及专家精彩的点评与报告,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巧妙的课堂设计,新颖的方法选择,精湛的教学技艺,让我领略了走在课改前沿的真正的名师的风采。感受到特级教师上课的魅力风格,以下是我的`所思所得,与大家共享:
1、上课的这几位名师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些讲解、分析、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始处在高度思考运转的状态,感觉学生不是被“逼”着学,被“牵引”着学,而是学生切实想学,想表达。
2、在本次活动的课堂上,我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造的过程。教师没有设计过多“花哨”的环节,整个流程却是如此地自然、平实与和谐,让我们真正感觉到了“反朴归真”的境界。
3、教师注重从细处处理,教师都是借班上课,那么怎样取得同学的信任与支持了?每位教师都是借班上课,为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都是从实际,从介绍自己入手。但又不是泛泛,常规性介绍自己,而是结合自己授课内容铺垫开来,既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又成功有实际转入课堂正题。
4、教师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情感处理上,通过自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和开口表达的欲望,达到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同学之间默契配合的效果。
5、教师语言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课堂上,教师也并没有眩目的课件,而是,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几张图片,一支粉笔,教师就能生动展开,课堂任务布置层次分明,目的性明确,有效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听君一节课,胜读十年书”。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考还很多,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将理念运用于实践,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既生动又有实效,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13
上次听完第三届教坛名师的讲课后,就一直想找点时间写写自己的感受,却一直因为生活中的琐事被搁置一边。同时也怕联校的解校长对自己失望,她是个认真的人,希望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能多思考,多反思,多学习。所以到现在都有点小惭愧。
自从生完孩子后,有好一段时间没接触书本了,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会讲课。所以急需充电。言归正传,还是谈谈听课的心得吧。
这次讲课的老师一共有11个,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3位特岗教师的课。他们讲课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亮点。不管是秦军军的体育课,张晶的美术课,还是王芳的英语课,都设计的很合理,很精彩。
秦军军的体育课让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掌握了基本的体育知识,更多的是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大家对体育课是一种枯燥,劳累的印象。张晶的美术课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讲故事,她的声音委婉,动人,悦耳,再加上美术课上的那些惟妙惟肖的小人,感觉整个课堂都充满了艺术气息,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受到美术课的魅力。王芳的英语课气氛很活跃,她的嗓门大,动作幅度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她在教授新单词的同时也将单词中的简单音标教于学生,让学生在记住单词的同时也掌握了简单的音标知识,为将来学习音标做了一些铺垫。这点我觉得可以借鉴。
其他教师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课,但给我最震惊的还是这3位教师的课。听完他们的课后,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落实学生的基本知识点外,更多的是加一些外在的辅助教学,如播放英语小短片,听英语歌曲,做英语小游戏,讲英语小故事等等,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课堂气氛中完成英语学习,让他们的英语学习变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乐学,想学。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14
本周,咸宁市的语文优质课竞赛在我校展开,这对我们 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消息。一天半的忙碌,十一节课 的学习,让我感受颇深。
能参加竞赛的,自然是各个学校的精英,必有其过人之 处。但是,各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相互之间也必然存在 差距。就我个人而言,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其中的五位老师。
通城的汪四甫老师讲的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 他紧扣住故都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对景 致做了细致的感受和解读。在授课的过程中,他始终注意营 造良好的欣赏气氛,从细节上突显中心。更难得的是,汪老 师授课的语言也颇富文化性,使知识和感性融为一体,保持 了文章的整体性。
鄂南高中的老师讲的是柳永的《雨霖铃》,我觉得他的 优势在于对课件的充分利用。参赛的老师都用到了课件,但 有些只是单纯的知识罗列,而放弃了用它使课堂变得更为形 象生动。熊老师用的是动画效果,稍显沉重的颜色,古朴的 音乐,都将诗歌的韵味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再者,熊老师“离 别”,始终探索和渲染情感,更是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情致都 传达了出来。
在对情节的把握上,她并未求全,而是“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这一特点,通过比照来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准确 的理解。而在分析人物心理时,又突出“梦想”、“陶醉” 和“回想”三个词,答案立现。不过,我最欣赏的还是但老 师最后的发挥。她将故事联系现实,使故事的意义得以延伸, 给学生更多的感悟空间。而她自身所表达的那种投入的激 奋,也是非常能打动人的。
而对另一篇文化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老师的传授 方式也是很有特点的。首先,他用大家熟知的园的残破和复 原图比照,引出了 “艺术”这一概念,使学生一开始就站在 了正确的位置来读文章。其次,他给学生自在的空间,去想 象维纳斯的双臂的形态,从而让学生明白了 “美来源于思维 的创造”这一道理。能将艺术的感受和理性的观点很好的结 合,是我比拟喜欢的地方。美中缺乏的是,在谈“失去双臂 才能更美”时,安排上略有重复。
最后一篇,是嘉鱼的胡善娇老师所讲的《我假设为王》。 这是一篇杂文,最突出的就是它所传达的思想和挖苦意味。 胡老师扣住“变化”来讲,既梳理了情节,又展现了 “为王” 的与众不同。并且,她让学生不断朗读写王者生活的这一部 分,感受那种不可一世,又和紧接其后的奴才卑躬屈膝的画 面形成了强烈比照。最后与现实的联系,更是从身边事入手, 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
另外,像陈铮老师的让学生给影片配音,陈思庆老师的 用自创诗歌展现文中情感等等,都是很有创意的。而我也在 学习这些首先,是对学生积极性的充分调动。虽然平时上课总在 强调这一点,但我常常会抢占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了 纯粹知识的灌输。今后,要试着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 间,让他们更有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就是注意抓紧中心不放松。在课堂上,不能为了 怕知识不全面,就不断交叉附加内容。这样做只会将浑然一 体得文章砍得支离破碎,不但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反而会 使他们陷入混乱。
另外,讲课的语言也要仔细斟酌。语文课不仅是传授知 识,更要给人美的享受。不但能将文章的美讲出来,自己的 语言也让人感受到美,这才是真正成功的。
最后,不能忽略各种文章的现实意义。虽然所有作品的创作 都有其特定背景,但并不阻碍它与现实的对照。让学生感受 文化,理解思想,在学习中得到教育,为他们在成材之外的 成人起到推动作用。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15
x x这学期我有幸去小学听了这次小学音乐教学优质 课,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感受和大家 交流一下。这次优质课表达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 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 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 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 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
综合这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 习借鉴:
第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 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上还是 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教案 制作、歌谱制作新颖、首先由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导入,还有 教师制作的油灯。在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用图谱展示音乐, 给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音乐。但在多媒体的使用中我们需要注 意的一点是今后大家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尽量使课件中的 所有音乐素材音量保持一致。
第二、备课方面
教师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 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 尤为突出,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所 以在这一环节上更表达了教师的优秀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 导入新颖,在歌曲新授完毕后,老师简单的舞蹈邀请学生伴 唱。可见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各 种状态作了充分估计,并对各种状态预设了积极的应对,所以才有课堂上的临乱不 惊,精彩迭出。
第三、教师的音乐基本功
在优质课中,教师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大局部老师的基 本功就非常扎实,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 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 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第四、教研员点评,明晰今后工作思路。
本次观摩活动令人印象深刻,获益颇丰可谓提纲挈领、 一语中地。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来设定,教学过程紧紧围 绕目标来展开。(变‘通过教学使学生为‘学生能够)
(2)备课时应反复琢磨,多唱、多听音乐作品,突显“音 乐形象”,把握“音乐要素”。
⑶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
(4)对歌词挖掘很深,却忽视了对音乐要素的挖掘。如: “休止符”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节奏、旋律的比照呼应等都 应是把握的要点。
(5)不要太过重视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完成程 度。
如局部课堂歌曲完成不好,学生展现太少,只因被其它 活动冲淡。“自己唱歌才是最好的体验!”
(6)欣赏课应培养学生一种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7)音乐应该是“听”出来的,是一个从感性(声音)一 一理性(谱例)一一感性的过程。
(8)创编活动可有一个特指的范围,防止整首歌曲的创 编。
“lu” “la”用等模唱时要适当,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相 当于新学了一首歌,难度过大。
(9)局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突破和 创新。
可超越教材内容、追求多样化的课堂。
(10)应当注意的教学细节:
防止教师一遍一遍地跟唱;起拍时手势、语言等要干净, 不要重复;多媒体画面太花哨,会影响听觉;防止过多专业术 语的运用(太成人化);刚学会歌曲时不要马上用伴奏带;避 免和学生太过亲昵的肢体接触;教师无意的走动、活动、转 身等不要破坏了音乐营造的意境。
总之,在每节优质课中,都能感觉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 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 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 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16
9月27日 ,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中学数学基本功大赛评比活动在敖汉旗新惠二中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每位老师的特点。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课堂语言幽默丰富惹人好感,有的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还有的老师激情饱满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佩服他们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并且参赛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我觉得先不论学生的配合与否,光从老师身上我们就能感受到数学的多样和精彩。
1、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同时老师们具有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情于课堂。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3、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导入的设计既具实用性又具时效性。再加上教师创造性的将融入此处,用生活中的数学,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而且还为后面的知识埋下伏笔。
4、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教学环节精彩的设计,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尤为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也容易流于形式。老师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怎样分工合作,才能做得快”,让学生有意识地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再通过倾听一个小组的合理分工,对其它小组进行指导。不仅使活动开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为以后的合作活动提供范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本次活动反映了新课改以来,老师教学方式的多元;数学教学以生活为源泉,更重视数学本质,注重挖掘蕴涵的数学思想;重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注重学生的认知变化。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启发引导,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围绕数学本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这些课中,参赛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每节课都是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互动性强,每节课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看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并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重要,并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如何解题,更多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慢慢发现问题,体验数学的本质。
我对此次学习感触颇深,认为短短的一天多的时间,收获多、收获的质量高、学习的感悟深,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反思我的工作,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特别是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高效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争为我校中学数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力量。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17
立春过了,雨水过了,寒假也接近了尾声。回顾整个假期,几多收获,几多感慨。
齐全语文工作室领衔人齐全校长在寒假之初就确立了工作室假期研修主题,即“参与名师优课(初中语文)公益网络研讨会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成员对这一活动积极响应,专心学习,用心思考,精心反思。该活动让工作室成员的假期生活变得异常丰富和充实。
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感受,整理出来和工作室的同仁交流切磋。
从1月8号开始,我陆陆续续地聆听了如下十节课程:余映潮《永久的生命》、余映潮系列学术讲座《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好课设计》、徐杰《我的叔叔于勒》、徐杰《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基本策略》、韩军《孔乙己》、王君《写“真”的秘密》、李永红《善于联想和想象》、程翔《蒹葭》、董一菲《诗经·郑风》、黄厚江《猫》。十节课程听下来,翻阅认真整理的30余页笔记,我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那种沉甸甸的快乐。
不惑之年已过,教龄已20载有余,我竟然还可以如饥似渴地学习、记录、思考。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有一幅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如果不是“语文”的巨大的魅力,我怎能忍受住板凳之冷,写下肺腑之言,抒发真情之实感。
一、汉字语文之根基
何为“语文”?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
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语言学家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识字量和这个人的语文能力是成正比的。
余映潮老师在讲授《永久的生命》一课时,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环节,引发了我对汉字之于语文教学的思考。
导入新课后,余老师特意强调了“臼、卑、犊”这三个汉字的音、形、义,尤其在字形上从笔画强调到笔顺,还要求学生书空记住。
全国级别的公开课,竟然舍得从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拿出一块儿时间领着学生观察琢磨常见的汉字,这是我没想到的。
作为一名二十几年教龄的初中语文老师,经常听到办公室里发出这样的声音,“古诗默写全对就这么难吗?有些汉字为什么反复写错呢?作文中不写错别字就不行吗?……”其中的种种无奈我也有。似乎每天都在给学生改错别字,一直改到学生毕业了,才算完结。只要学生在错别字就在,这是正常的吗?如果是个例可以理解,如果是普遍现象呢?一定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什么问题?汉字教学不过关导致汉字基础不扎实,进而影响了语文能力。
每一个初中语文老师也许都接到过家长的咨询电话,“孩子阅读和作文不好,看看老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每次遇到这样的家长我就想,“看似是阅读和作文不好,其实真正不好的是汉字基础。一个学生如果掌握了相关学段应该掌握的汉字的音、形、义,阅读和作文再不好又能不好到哪里去呢!汉字基础关不过,而想在阅读和作文上拿高分,谈何容易啊!”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汉字在我看来就是语文之根基,没有汉字做基石就没有语文的万丈高楼,不以汉字为出发点语文能力就达不到千里之外。
汉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重视学生必受益。
二、设计语文之命脉
教材,教学的载体。从一篇课文到一个单元,从一本书到一个学段,教师一定要充当好设计师的角色。
7—9年级,一共36个内容主题,36个训练项目,大大小小上百个知识点按照梯度,镶嵌安排在各个年级、各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能否将这些知识点烂熟于心,并将其融会贯通于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师作为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媒介,有责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就是教材的发声体,不但要准确无误地发声,而且要将教材的声音优美、丰富、深刻地传达出来,让学生听之、信之、求之。
教学是需要设计的,没有设计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那么怎样设计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下一番苦功夫了。教师既要跳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才能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徐杰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韩军老师的《孔乙己》、董一菲老师的《诗经·郑风》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教学设计精妙得令人惊叹。一样的课文不一样的设计,一样的语文老师不一样的教学智慧。对比之下,高低立竿见影。
教龄之长成就不了一个固步自封的老师,缺少思考和智慧的教学设计,满足不了一届比一届精灵古怪的学生。时代在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一张面孔讲台前一站就是三年一个循环,如果教学设计再三十年不变,那么我们的教学之路只能越走越窄,直至窄到无路可走。
名师优质的课堂教学深深启迪了我。
徐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能用一组数量短语来点明故事内容的相关要素吗?比如:一个家庭;一位叔叔;一封来信……”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稍作思考就可以回答上来,而且答案不唯一,学生的思维不知不觉地就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徐老师因势利导,润物无声般地将学生一步一步引进“深水区”,徐老师的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水到渠成”,而是回头看你已经可以在深海里畅快地遨游了。
韩老师的`《孔乙己》,没有设置一道又一道繁冗的问题,而是仅仅抓住了“冷”和“热”两个字,将人物、环境和情节铺陈开来,冷热鲜明地对比让学生深刻地把握了小说的主题,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学中问题设置不在多而在精,一个精准的问题就可以直达文章的灵魂。
董老师的《诗经》,放眼古今中外,跨越上下三千年,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作及俄罗斯直抒胸臆的诗歌,烘托出了诗经丰富的内涵,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含蓄隽永的特点。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播文化。
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学的命脉,教学设计精良出彩,语文教学自然妙趣横生。
三、平实语文之本色
曾几何时,语文课堂陷入了一个误区,热情、热闹、热烈贯穿一节课的始终,似乎才是一节好课。
而我所看到的名师课堂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是低调奢华有内涵。
没有或激情洋溢或辞藻堆砌或冲击视听的导入,差不多每一节课都是零导语,直接揭示课题。开场白平实得就像一节常态课。
没有花哨而流于形式的PPT,文字简洁清晰,没有多余的图案点缀。
没有矫揉造作的板书,粉笔字流畅洒脱,自然而然。
在教师身上我甚至看不到想象中的名师的“风采”,从衣着到谈吐,显得平易而亲和。
学生的表现就像平时上课一样,没有齐刷刷举手的镜头,也没有争相恐后发言的场面。他们只是在老师的引领下,静静地思考,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堂上,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需要学生听时,教师就大段地讲解;需要学生记时,教师就提醒学生拿起笔;需要学生朗读时,教师就认真地聆听。
名师的优质课堂,真实而不失灵动,踏实而不失深刻,务实而不失高远。真实、踏实、务实,归结到一起,就是平实。看似不百花齐放千帆竞发,却能让人把心沉下来,百般琢磨,千般回味。
名师之所以是名师,优课之所以是优课,不是说他是名师他才是的名师,也不是说它是优课它才是的优课。名师优课就像不言的桃李,自会有人在它下面走出一条延伸向远方的路。
名师优课活动结束了,但我的思考还远远没有停止。以上三点感受仅仅是可以付诸于笔下的点滴,激荡于心的感慨还有万千无法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只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将其潜移默化于自己的语文事业中,并且时刻告诫自己:语文教学没有止境,能做的唯有孜孜不倦地求索。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18
作为一名教师,听课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语文名师工作室听课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名师的课堂教学魅力,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对听课的心得体会:
1. 名师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名师总是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发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名师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名师总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名师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名师总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4. 名师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名师总是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种情感交流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听课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听课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名师的课堂教学魅力,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借鉴名师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19
xx年03月18日至19日,我有幸去淮北第十二中学参加了淮北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示范教学观摩活动。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汲取不少教学经验。
在这2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卫国、牛献礼、张冬梅和韩东、杨丽等5位教师的展示课。感觉受益匪浅。牛献礼老师的沉稳,徐卫国老师的从容,张冬梅老师的和蔼可亲,杨丽、韩东两老师优秀的教学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共观摩了8节课,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有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圆的认识》、四年级《轴对称图形》、四年级《平均数》、五年级《打电话》五年级《和的奇偶性》三年级《认识面积》等不同内容的几节课,徐卫国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圆的认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堂,虽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徐老师却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依据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徐老师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冬梅老师的两节课,一节是三年级的“射线、直线和角”、另一节是五年级的“和的奇偶性”。两节课同样体现了她“亲和数学亲和学”的教学主张。让学生在亲和的氛围中亲和地亲和地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张冬梅认为,“亲和数学”一定要“亲和学”。“亲和学”体现了教与学的智慧,其内涵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并学会“数学思考”。张冬梅在课堂上凭借语言的魅力给学生真正的自由——学习自由、操作自由、表达自由、思考自由、精神自由。她总是“伪装”成无知的孩童,以亲和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求解、验证活动中。因此,她的课堂几乎是群体的思维碰撞,当有了新发现时,师生都会不自觉地沉浸在创造的喜悦当中。这就是“亲和数学”的魅力。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20
我校“名师引领课”活动的开展如同一缕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每一位老师的心田。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领导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视,更感受到了我们实验小学语文教学的春天就要到来!欣赏了几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感触颇多,受益匪浅。这几节语文课可谓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多元性。几位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追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下面具体谈谈我听课的几点感受:
一、教师基本功扎实,语文课堂优质高效
虽然只是一年级的孩子,但呈现给我们的却是耳目一新的语文课堂,这完全得益于李金霞老师对学生扎实有效的训练。从识字到读文,整个教学环节如行运流水,环环相扣,在识字环节,识字手段灵活多样。从带拼音拼读到直呼,从个性识字到开火车赛读。从单独识字到词语中识字,由浅入深,学生识字教学扎实牢固。同时也显示了老师较高的驾御课堂的能力。另外,教师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绘声绘色地语言,不仅给听课者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将会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
二、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加关注学法的`指导
听时老师执教的《将相和》,我想起了一句话:“教师讲的再多,那也是教师的;学生学的再少,也是学生的。”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从某种程度上说比传授知识重要。时老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读书,理清文章思路,归纳概括出三个小故事。在和老师共同学习第一个故事之后,及时总结学习方法。共包括四个方面,同时也是学习的四个层次
①读一读(快速默读)
②画一画(画出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句子)
③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在旁边做批注)
④评一评(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合作探究)
这无疑是学生学习经验的一个提升。课堂上这些扎实有效的举措让我对课堂有了深入地思考。
三、准确把握教材,对文本内容取舍得当
对于《乡下人家》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在短短四十分内真正地去读透,是很难做到的。如何把握重点,果断取舍,这是一门艺术。张志英老师在执教本课时,准确选入一个切入点,将文章解读为六个唯美的画面(瓜架图、鲜花图、竹笋图、鸡鸭图、晚餐图、秋夜图)借助课件展示画面。加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范读顺利将学生带入文中情景,学生的情感自然流淌,读的绘声绘色。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深领悟了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几位教师对教学的执著和钻研更是让人钦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学习,并将本次学习所得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用心琢磨,大胆创新,切实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名师优课听课心得体会12-16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01-28
名师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02-20
名师引领课听课心得体会范文09-09
名师课堂听课学习心得体会09-06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11-27
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3篇01-28
“名师引领课”听课心得体会(精选13篇)05-09
幼儿名师听课学习心得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