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22 13:11:30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课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新课改心得体会1

  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每个教师重点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正式版本。每周的教研活动,新课标的学习都是我们活动资料之一。新课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和资料标准,但具体的教学资料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自主选择,这更加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资料的选择上谨慎仔细,研究周全,使必学资料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结合自我的经验扎扎实实的落实好教学资料,根据自我对教学理论、教材的理解重组教学资料,优化教学设计,把自我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渗透到教学中去,构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

  新课标的学习对我们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有必须影响。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资料或方法等的选择上都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课堂、教材为重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主角,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与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到达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课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技能上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树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在新课标的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帮忙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需要的是经过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引导,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的一身造成深刻影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为自我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暑假中,在_教师的组织下,我们共同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过后,我收获颇多。这段时间的再读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这几年的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经历,也使我对阅读教学该怎样教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想法。

  一、新课标、新定位

  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总要思考“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问题最终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纠结点——“读就是为了写吗”固然读写结合很重要,读也能促进写,可是读就是为了写吗并且读了就能写吗显然,对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的位置摆放上,我们应当对这个问题提出新的考量了。阅读应当有它自我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解读新课标,我们不难理解。阅读,即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事。这种本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本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本事。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经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本事与构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重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为此设立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所以,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本事。

  二、新定位、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对生活的认知和个人知识建构都不一样,所以要鼓励学生对阅读资料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我异常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对自我认为异常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将自我的感受与文本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资料及表达另行设计等。

  在教学《麦哨》、《乡下人家》时,文本中对乡村儿童生活乐趣以及农家生活描述的场面十分多,由于学生都是有着真实的农村生活经历,所以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比较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鸣,更能真切的体会到草地上翻着跟头、吹着“麦哨”、露天吃着晚饭的乐趣。甚至学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这种质朴而又独特的乡村生活场景。这种阅读方法,并不需要教师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学生也并不是消极地理解、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甚至创造意义。再如: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求学生能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自我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我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逐渐构成自我一套也许还算不上完整、良好的.价值观体系。可是教师在原有的价值体系上旁加引指导,学生会在阅读中加引内化并迁移运用。如《夜莺的歌声》、《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中,学生会逐渐对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有必须的认知,这种认知在对夜莺与德国军官的人物形象认同中会迁移运用到对五壮士与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这个基本的憎恶的价值观的体系构成正是教师与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一次的团体阅读交流、建构直至内化。

  三、新体验、新理念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我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些都证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阅读二三十篇文章,也仅仅是多收了几十条“鱼”而已。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链接”性阅读教学观,授给学生以“渔”。如:以作者为链接点,以《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林海音为纵向,拓展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以体裁资料为链接点,以童话体裁横向链接国外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杯具童话《海的女儿》、《红鞋》以及国内童话作家张天翼的《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学中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这也给教师供给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要让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本事为主,帮忙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剩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每周我们会把学生带入阅览室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为自我选择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应的资料、积累资料,班级中也会成立班级读书角。这样保证了“阅读源”,在阅读的基础上,尽量培养阅读的反馈本事,学会交流,训练把读的资料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并尽可能的谈出自我的理解与看法。在阅读前,教师可作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信息,读后能够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甚至能够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将阅读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最终能在教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阅读的量,也提高了阅读的质。

  这样的阅读,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不养成对教师的依靠。很多的有指导的阅读,并且是精品的阅读,必能提高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所以阅读教学能否落到实处,决定了一个学生基本的语文水平。我们呼唤真正的有实效的阅读课,呼唤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带来的生活积累,仅有积累到必须程度,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

  五、新策略、新原则

  几年语文教学工作,我总是不经意陷入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喧宾夺主”的教学情景中。但在学习新课标后,我能清楚的体会到,其实,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仅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构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新课程刚刚起步,而这次学习也让我体会到,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还要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提高!

新课改心得体会2

  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此刻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就应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就应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就应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就应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务必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主角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主角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潜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齐,让我们与新课程一齐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新课改心得体会3

  通过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我对于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更涌动起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应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众所周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强调,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活空间。课改理念必须真正体现于课堂教学,必须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今天的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而不是在学习中生活。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替学生的生活经验"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老师,任重而道远!

新课改心得体会4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听张四保老师的课改专题报告,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为什么要课改?首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新课改心得体会5

  如果说申老师的可是一幅油画,那么周老师的课则是一幅素描。简单朴实中是自然、明晰。一课一得应该是周老师的课堂宗旨吧!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一清二楚、一目了然。无论是听课的老师还是在座的学生都明确任务。

  情境任务的设置就在学生生活的校园之中,不失亲切,不失空洞。任务的'下达层层递进,有课内的经典推及技巧方法进而回到任务运用。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特别是学生的评价做到了量化,这样点评到位。整堂课没有华美的辞藻、无热闹欢腾。就在这静静之中学习。从周老师的这堂课我的最大启发应是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之内,务必将教学的目标、内容设置的小一点,切实一点。这样课堂才能做到有效。课前的备课,务必多花一点心思。

  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方可立足课堂。

新课改心得体会6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透过教学实践,下方谈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用心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三、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四、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我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我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六、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我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我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新课改心得体会7

  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这学期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

  如在讲到《政治生活》的问题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314事件”,布置学生搜集与西藏史实有关的资料,还有农奴主压迫农奴的各种证据——图片、视频、文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览和交流。有能力的学生还自己制作和讲解PPT课件。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形象记忆,对有关历史知识、人文知识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三、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潮,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新课改心得体会8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理解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教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我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并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主角,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忙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地看,用心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状况,根据这些状况思考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感受,谈自我的见解。

  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所以,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用心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阅读课中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图画,具体逼真的.实物,引人深思的提问,根据课题组织活跃有序的质疑探源,根据文章情节组织主角鲜明的课本剧,针对疑难组织人人参与的辩论等,都能比较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起学生兴趣。习作教学中教师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组织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会使学生觉得习作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表现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果能时时想着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是什么,何种方法是激活思维的最佳切入点,何种手段能使学生人人用心思考,个个乐于参与,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用心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务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一样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潜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极其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语文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潜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能够是文章的思想、资料,也能够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够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由单纯地理解教师传授知识为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带给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构成用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穿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发展学生个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教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新课改心得体会9

  20xx年x月,我们在x师范大学参加了x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现将个人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培训规模宏大

  本次培训是由x省教育厅精心组织,x师范大学具体主办,各地市精选优秀老师共计300多人参加,可见本次培训规模之大,人员之多,任务之重,所有组织方、承办方和x来的与会老师都非常重视,他们认真准备,提前到位或报到,做好了一切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为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内容丰富

  本次培训的科目主要有英语,物理,生物和语文四个科目,主要涉及教育改革,信息技术,师德师风,创新培养,教育科研,学科研讨,分科指导,总结回顾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新颖,收效很大,反响强烈。

  三、培训理念前瞻

  在这次培训中,开班典礼上教育部和教育厅领导都对培训的意义,培训的目的,培训的要求,培训的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和要求,要求老师们要尽快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改革,提高效率。

  曹x老师对高中教训改革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论证,特别印象深的是他对目前教育存在问题直言不讳的指出来,一是事业规模大,二是发展速度快,三是师资投入经费少,提出了教育没有最好,只有适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目前办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同时提出了实施教育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教育自身发展和教室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最后,曹老师还提出了改革不是目标,发展才是目标的观点,这一观点很新颖。

  尚x院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未来教育一课中,提出的观点更为新颖,如对于互联网而言,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想不到的速度会出现,特别是狗狗地图的巧妙使用,余额宝如何帮你理财,国外国内微课程网站,翻转课堂,手机打分软件,英语作文自动批改软件,百度翻译,游戏在学习中作用,大数据,人立方,百度迁徙等的使用,让我们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环境中对教育教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些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已经准备启动脑计划,其目标是促进学习智能化。

  苏x老师教我们如何培养师德师爱,开篇以大爱无疆看师爱,从最美老师张丽莉谈起,给我们讲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核心,师爱是令人崇敬的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情。没有责任就没有教育。

  项x博士给我们做了试解钱学森之问,他主要给我们讲了创新的.作用,创新的教育挑战,他说,教育绝不是一部分人改造另一部分人,即使出生的婴儿也是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发展的,无论是“灌输式”还是“启发式”知识的获得过程其实从来都是充满创造的。创新教育给学生让渡出创造的空间,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进错了教室的学生,号召全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要做一个发现者,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塑造者。这些观点对我们长期封闭在高中校园里的高中教师来说,真的很新鲜。

  王x老师大力倡导每位教师都要有幸福感,也就是学会认同职业,热爱事业,智慧从业,享受事业,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即匠师,艺师,儒师和哲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在理念落实中发现和研究细节,在三维目标中发现和研究细节,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和研究细节,在理论学习中发现和研究细节。走过了几十年的课改之路,发现课改的核心在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她说,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室专业的提升!

  陈x老师给我们讲了高中英语课堂活动与问题的设计,活动是指向英语学科素养教与学的,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情景,语篇,理解,表达,知识和策略。活动的类型有技能培养活动,语言探究应用,语言课外运用等。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举措。

  x四中的刘老师虽然已经快70岁了,但他给我们讲了《英语教师的发展提高之路》,给我们中肯地提出了14条建议:1、多听别人的课;2、乐于被听课;3、常写反思提高快;4、小教研意义大;5、随身带着纸和笔,随手记下精美句;6、新课标是指路明灯;7、口才好才能教好课;8、学会组织才能开展好活动;9、确立正确的学习观;10、教师应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11、提高英语听说读写水平;12、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实践中学习;13、保持自己身心健康;14、具有高尚的师德。这14条讲的很实用,与会老师座无虚席,听得入都很迷,仅记笔记我就记了整整7页。

  省教研室的姚主任给我们讲了课题申报的整个环节及注意事项,使我们全面了解课题立项、开题、结项等环节中必须注意的要求,感觉收获特别大,最后还让每组学员自定一个课题题目,在规定期限内上交立项申请报告、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

  四、培训管理严格

  整个培训工作要求非常严格,所有老师不允许私自请假,迟到,旷课,每次上课必须签到,无故缺课八个小时,取消培训资格,同时要求每个学员认真听讲,认真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培训心得体会,培训结束后上交会务组存档。

  五、教师水平特高

  本次培训请的每位老师都是责任心强,理论水平高,语言诙谐幽默,知识面很广,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古今中外,整个培训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效果非常好。尤其是所有老师备课准备充分,课件中案例非常多,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具有说服力,所以与会人员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

  六、查找自身问题

  目前我们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观念老化。在座的很多老师,长期以来思想固化,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存在严重的吃老本现象,观念出现严重老化现象,这是很可怕的现象,正是这种固化的思想阻碍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2、方法过时。目前,老师们中间存在着教学方法严重过时现象,过去过时的教学方法充斥着他们的大脑,教师课堂主导地位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错位,造成课堂上老师拼命的给学生灌输,学生拼命的像机器一样接受,整个课堂都是老师从头讲到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没有用在实际课堂上,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3、缺乏学习。目前,很多老师都缺乏必要的学习,这里包括缺乏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专业学习,所以很多老师,知识匮乏,课堂上讲不出新意,造成学生不喜欢听他们的课,很多老师还和学生闹矛盾,让这些学生讨厌这一科,久而久之,这一学科成绩迅速下降。

  4、落实不力。学校的工作有很多事情拖沓拉杂,很长时间落实不到位,没有具体的奖罚措施,或者即使有,由于好人主义思想严重,也没有执行到位,很多工作都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甚至推了也不动,缺乏雷厉风行,马上就办,落小落细落实的良好作风。

  七、改进工作措施

  通过培训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四点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今后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无止境的,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的得到更新。

  2、学会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只会学习,不会思考,学到的东西将没有任何用处,学以致用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每个人通过这次学习充电,关键一点是要把学到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与时俱进。每一位优秀的老师都是一个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思维的老师,他们总是能够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为教育教学改革摇旗呐喊,我们每一个与会的老师都要做一个新课改的引领者和带头人,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新课程改革推向前进!

  4、狠抓落实。教学工作没有大事,都是一件件小事组成的,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给我们神圣职责,教好课,育好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开拓创新,勤动脑筋,把我们分管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小落细落实,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总之,本次培训虽然仅有一周时间,但我们感觉到收获的很多很多,既让我们更新了观念,又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我相信,在专家们的指导和引领下,在我们全体骨干教师精诚团结和不懈努力下,必将把我们x的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新课改心得体会10

  教学改革是今年全市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按照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参与式教学为依托,通过几代课改人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我校于20xx年9月开始实施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学生的变化

  “五步三查”课堂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胆子大了,敢于表现,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学生活了,乐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敢于评价是非、勇于挑战权威;学生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合作有秩序,学习有兴趣,能力有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师的变化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三、问题与困惑

  1、因我校教学班人数多,学生分组六人一组,一个班要分八组以上,四人一组要分十二组以上,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把活动时间变成聊天时间了。

  2、新课改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们是偏远地区小学,留守儿童很多,加上家长对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即使过问顶多关注分数,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能力,不懂得什么叫“减负增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改理念,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们定能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绩,把四子王旗第三小学的数学学科建设得更加精彩。

新课改心得体会11

  “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 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程改革针对此利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 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 在导学案的编写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课改以来,我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留给学生更多的畅想空间。

  三、 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 “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以后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会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改心得体会12

  这一学期我任教七年级语文,有幸参与新课改的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适应和多方取经,我感觉到实施新课改,既没有想像中的一帆风顺,也没有想像中的一筹莫展。在自己一学期的实践和反思中,我有些看法和体会。

  一、要变“用一本教科书教”为“用多本教科书教”。

  我以前不管是读书不是教书,总是认为老师是教课本,学生是学课本,老师是通过教课本教给学生知识,学生是通过学课本掌握所学知识。课本是“经”,老师和学生都是课本忠实的追随者,这就导致上语文课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是不厌其烦的,详详细细、认认真真、方方面面的讲解。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但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没有兴趣。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逐步感受到在教学中要教多本书,教科书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学生是一本书、生活是一本书……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我在上《羚羊木雕》结合最后两段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用“我”的心理活动来结尾,你应该怎样理解?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

  所以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本,其实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是传授知识的载体。

  二、要变“课前备课”为“终身备课”。

  教学的知识对老师来说是已知的,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知,这话一点不错。但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准备得非常细致周到,我想也不是什么好事。第一,它为教师挤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而滔滔不绝的讲说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第二,它会潜在地钳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自觉的.以教师为中心,跟着你的思路走。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课前认真备课,翻阅了大量的参考书,对上课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了如指掌,甚至语言的表述都非常符合答案的特色。结果是上课时虽然展示了老师的风采,自我感觉不错,可学生总是一脸的茫然。我当时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投入的时间与产出的效果不成正比呢?

  现在,我以为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教师的文学知识要丰富,语文素养要丰厚——这就要靠终身的学习和积累,需要教师的终身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知识在系统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导向作用,但对具体的问题教师无需作细致的准备。这样,既能保证上课中教师“导”的作用,又能使得师生面对同一问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利于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前细致备课为终身备课。

  三、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我在上语文兴趣课时,结合学生头天晚上看的电视来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电视和写作影评,在上的过程当中我的自我感觉不错。可是到了第二次上兴趣课时,来的学生很少;我感到纳闷,一打听,才知道上次讲的学生听不懂。后来我琢磨了半天,明白初一的学生哪会欣赏电视和写作影评呢。于是,我再上另一堂的兴趣小组课时,还是结合上次看的那部电视,指导学生写观后感。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畅谈感想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有话可说了。

  记得我班上有位叫宏伟的同学,他在两个星期内写的两篇作文让我吃了一惊,其中一篇作文只写了半页,并在最后注明“我实在是写不出来!”另一篇作文可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十一页,并且很有质量。在写作前,我都对其进行了写作指导,可为什么就会有如此差别呢?原来是第一篇作文的题材学生很陌生,而第二篇是要求学生想像探险经历,现在的学生这类动画片看得多,写起来就得心应手,该同学写的《侏罗纪探险》真是可以当剧本了。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四、要变“师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为“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

  唐代散文家韩愈所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观点,我认为应该作为参与新课改实践的老师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我曾读过这样一篇微型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位中学语文老师,他有良好的背景——毕业于北师大,获文学硕士,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是他在上课范读古文时常会读错文字和句读,以致招来同学们的讪笑。原来他是故意出错,目的是不要让学生把自己权威化、神圣化。如果说小说没有说服力的话,那就看看我经历的事情吧!我在评讲本学期第六单元试卷中写的《小鹌鹑》阅读题时,有一题目问到“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的讲解是“他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和珍爱生命的小孩。”马上就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都去打猎了,还珍爱生命?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打猎和珍爱生命是否矛盾,但学生的这一提议就能说明她在想这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比我想得全面。

  “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果不信,那就请不信的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一幅对联的上句,要求师生一起对出下句。我想,对得最快、最好的不一定就是老师。

  以上就是我在这一学的语文新课改教学当中得到的浅见。

新课改心得体会13

  通过对新课程培训的学习,我感觉受益良多,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高中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之一的化学学,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作为一名一直处在高中化学一线教学的教师,怎样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走进新课程呢?

  一、理论学习与观念转变,是走进新课程的必然起点

  有不少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高高在上,距离课堂实际太遥远,对课堂教学起不到具体的指导作用,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一个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往往受他的意识理念所支配。因此理论学习与扎根课堂并不矛盾。

  新课程理念,相对一线教师是陌生的,实施新课程,必须进行理念翻新,深刻领会其内涵精要。观念不变,理念不明,根本无法走进新课程。没有教育观念上的彻底转变,即使用上新教材新教法,新理念也只是停留在表层,甚至发生曲解,如果遭遇坎坷,还会拿出老一套来拯救。所以有效地搞好理论学习,是进入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必须和比照旧大纲旧教材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

  我个人观点是:在聆听专家进行新课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后,组织教师将本学科新旧课标与教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列出,进行比较研究。查阅网络、杂志等有关资料,吸收其他实验区新旧教材探索的成果,和本校的研究结果汇总一起,形成文字,记录下最初始的探索,为今后的正式实施准备宝贵的参照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教师的研究视野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

  三、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过程。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与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比较看,有一点值得提醒的,就是课程目标有明显的不同,在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分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主要有七个环节:一是学习动机的确立;二是化学知识的积累;三是对化学的体验与感受;四是相关能力的培养;五是对化学事件、化学人物和化学现象的评价与理解;六是对化学线索、化学规律的概括与总结;七是对相关化学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四、评价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评价上,要改变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1.评价对象和参与者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和教师,而且包括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等对化学教学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当然,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2.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知识及能力领域,还包括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评价方法多元化,有学习档案、化学实验、化学调查、考试等,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的理念,寓学生的学习活动于平常的生活活动中,将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切感受到:更新教学理念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关注最新研究新动态,引入新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适应新时代提供借鉴。

新课改心得体会14

  我参加县教育局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

新课改心得体会15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英语教学的综合素质,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理念与方法指导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要强调给学生,学习英语好比烧开水,要有足够的火力。火力越大,沸腾得越快,文火永远烧不开水。一个被动应付,漫不经心的态度的学生是没有作为的;而有计划,有要求,每天定时定量的坚持背、听、阅读的同学就会明显感觉到自己进步,就会对成功充满向往和希望。如果教师给予学生以下几点学法指导,那么学生的英语是不愁学不好的。

  一、学习计划指导

  学习计划是指预先拟订的学习计划和打算。一个人有无学习计划,其学习效果就大不一样。特别是高中学生,由于他们的功课重,老师的管理也不象初中那样具体了,这就更需要有一个计划来约束他们。一旦他们有了明确的学习计划,就有了奋斗目标,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可以帮助他们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在开学初,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帮助学生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时间安排的计划。通常有“长计划”和“短计划”两种。

  1、“长计划”一般指学期或学年计划。即开学初帮助学生制定出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包括所采用的学习方法,需要花费的时间及其安排、利用的参考书和练习、期末所要达到的成绩等。

  2、“短计划”一般是指一节课或一单元的计划。一般要做到“四定”――定要求、定内容、定时间、定方法。即每节课前预习(找出重点、难点、需花费的时间):上课认真听讲(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积极发言,积极参与,做好笔记等):课后认真复习(完成各种口、笔头作业)。为了检查学生的计划执行情况,我定期进行反馈。

  二、预习方法指导

  课前预习就是寻疑,有疑就有欲――求知欲。因此,要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我注意做好学生的预习指导工作,即课前我先向同学们介绍所要学的新内容的文化背景和课文的基本内容,同时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预习,并要求在预习过程中预见和记录所要学习是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新课时需要集中精力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天带着这些问题听课,使问题易于迎刃而解。

  三、听课方法指导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听好课,充分发挥每一堂课的40分钟的学习效率,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只有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才可能扎实基础,学有所得。怎样才能听好课、充分发挥一堂课的效率呢?我觉得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语言实践课。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两方面的任务:听老师讲和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1、指导学生认真听老师讲,养成“三到”习惯

  心到――听和想的习惯。要求学生上课时思想要集中,专心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认真思考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和发言,对课本上的重点词句和句型要多加注意和思考,随时跟着老师的步骤走,既要能抓住重点,又要能做好笔记,即做到“一心两用”――边听、边记。

  眼到――看的习惯。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应认真看黑板、认真阅读教材,看懂黑板和课文上的主要内容,找出重点和难点。看老师怎样利用多媒体等教具,以便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口到――讲和做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应根据老师的要求积极争取发言,并力求做到叙述有序、有条有理,语言要简明扼要,语句要完整,口齿要清晰,声音要洪亮,态度要大方: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课堂练习,并在做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口语实践是英语课堂最富特色的课堂活动。如朗诵、背诵、问答、情景对话、讲故事、表演等。所有的这些语言活动,目的都的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地利用教材,多种形式地为学生创设运用英语的愿意情景,让学生带着兴趣、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英语的实践活动中去。

  四、复习巩固方法指导

  复习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重复学习。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复习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二是做各种口、笔头作业。

  1、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知识的归纳、整理,是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教材系统的归纳、整理、综合,掌握其内在联系,使同学们对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既便于加深理解,又便于记忆、掌握和灵活运用,同时,也能在知识的归纳总结中,发现知识掌握上的缺漏,以便及时补缺补漏。

  2、做好各种口笔头作业

  做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又一重要手段。通过做作业,同学们可以消化和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以把混淆的概念搞清楚,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作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作业,它有两类,一类是书面笔头作业;另一类是口头作业。因此,要求学生在认真完成书面作业的前提下,不可忽视口头作业。

  综上所述,学好英语并不是很难的,只要用心去做,相信同学们都会取得进步。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点金术,它是开启学生智力的金钥匙。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更好地学,并在学习中掌握、运用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新课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改心得体会04-13

新课改心得体会05-29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4-13

英语新课改心得体会04-06

新课改工作心得体会04-02

新课改培训的心得体会12-31

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03-13

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04-10

新课改培训的心得体会04-05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