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26 10:37:52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法治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治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法治心得体会

法治心得体会1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我所在城市的法治公园。这是一个以法治教育为主题的公园,主要展示了法治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引导人们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参观过程中,我不仅更加深入了解了法治的重要性,而且体会到了法治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益处。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参观法治公园让我对法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公园的各个角落,我看到了关于法治的信息展板、雕塑和景观。这些展示了各个方面的法治内容,如宪法、法律、司法、人权等,让我对法治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了解到,法治不仅仅是指一部部法律条文,更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法治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

  其次,参观法治公园让我对法治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公园中有一个仿真的法庭,我在这里看到了审判的全过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各个角色在法庭上的表现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法治在维护公正和规范社会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法治,社会就会失去公平和秩序。法治公园通过生动的展示让我明白,法治是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维护法治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参观法治公园让我认识到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公园内设有法治教育基地,可以让学生们参观、学习和体验法治知识。我看到了许多学生聚集在这里,参与各种法治教育活动。法治教育让年轻人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法律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通过法治教育,年轻一代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参观法治公园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念。在公园的角落,有一个宣誓墙,上面写着“凡入此地,皆归法治”。看到这句话,我深感作为一个公民,我应该以法治为准绳,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对法律的知识和理解还不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法治公园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审视自己的言行,以更加理性和合法的态度对待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参观法治公园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体验。我通过参观了解了法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感受到了法治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我也意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个城市都能建设更多这样的法治公园,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法治教育和参观体验,推动法治观念在社会中深入人心。

法治心得体会2

  法制,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追求的也就是这两个字。法制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法制教育不仅要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杀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诚然,这确实叫安全,但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我认为,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失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疯疯傻傻。痴痴狂狂,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

  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生命如此,何其残酷。

  大学生,已经是一个基本成熟的一类人群,有自己的想法,有各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学会做人是最大的学问,也是做人处事的基础,提高思想到德修养关系到自己成长为怎样的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下意识地努力。多涉猎一些名人传记等优秀书籍,学习别人的优良品德。每日三省吾身,总结反思自己在处理事情或者与人交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天都这样强化,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而建立优秀的道德品质。

法治心得体会3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称,从20xx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状:

  法制教育不被重视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孩子,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学习氛围,也是我们学校一直所重视的,更是我们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学校将中小学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反邪警示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财产安全教育等内容列为教育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使法制教育深入到方方面面,力求全面无遗漏。

  另外,除了安排教师组织班会教育,学校组织观看相关座谈,学校还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加大“法制教育、平安校园”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当然,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法制教育应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法律就在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法律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只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并有一个良性发展。

  换个角度讲,法制教育是一个普法的过程。我们应当告诉学生日常生活的中有哪些针对他们的陷阱,如何识别、自救、求助等。还要让他们明白有哪些权利,如人格权、受教育权等等,如果这些权利受到侵害应当采取何种方法、手段才能得到有效的救助,而不至于付出更大的代价。总之,开展法制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学生民主、法治的观念,让青少年认识到法律不是约束行为的锁链,而是保障生活的要素,偏失的正义会得到法治力量的匡扶,弱势群体也能得到法律阳光的普照,从而自然地产生对法律的信仰,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才是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他们从单纯的课堂教育中学不到的,更是法制教育的价值所在。

  遵纪守法的道理人人都懂,法制教育更要潜移默化地从青少年身边的事件起,从他们身边的事做起,通过科学全面的法制教育增强有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守法用法的意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法制环境。

法治心得体会4

  道德与法治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但是九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是花在数理化英语上面了,在思品学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跟别的学科相比是十分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在课堂上下功夫,向课堂要质量,真正做到“有效”复习。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提高复习课效率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九年级中考复习课的效率呢?

  一、认真研读《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中考)复习指导》(下面简称“中考指导”)

  《中考指导》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它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考考查范围及要求,规定了考试的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内容、题型、分值、难易度等,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对《中考指导》的忽视,将导致教师只凭自己的经验而教,只凭自己的感觉而教,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只能被动地记忆、做题,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效率又低下。因此,在复习时,教师一要:认真解读《中考指导》,精确定位知识点,对照考点,大胆取舍,适当、适度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增减和整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二要:重视并准确理解《中考指导》中考点的变化,要弄清楚“修改”和“增加”的原因,并依据教材进行系统整合,结合年度热点新闻进行整合和强化训练。三要:落实好《中考指导》中对应的八个层次能力要求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论证、评价和探究,吃透样卷中的例题,落实到平时的复习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二、要做好集体备课这一常规工作,发挥团队的作用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集体备课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是提高课堂效率必不可少的前提。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前,都要定好备课的内容,要安排一个主备人,在主备人备课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要围绕课标和中考指导进行,把准考试方向,该舍弃的知识点大胆舍弃,该精简的知识点绝不展开。尤其是第二轮的时政专题复习时更要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认真研读和讨论,确定专题,再收集和整理相关内容,形成复习资料,尽量精简。考试后通过集体改卷、交流可以知道各班的错误典型,讲评试卷时更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通过集思广益,大家做到资源共享,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课堂实效。

  三、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你教的这一学科

  进入九年级后,相当多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不感兴趣,他们认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在所有中考科目中是最不重要的,而且文字多,要识记的知识点太多,很难出成绩,因此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参与热情都不高。

  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热爱我们所教的学科,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冷淡的学习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老师上复习课时,不能枯燥无味地炒旧饭,让学生没有新鲜感。我们可以采用具有针对性和互动性的.方式,将一些重点考查的知识提炼,关键的地方让学生填写,激发学生挑战自己的兴趣;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润滑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基础。教师语言要风趣幽默,课后不能端着态度,要主动跟学生聊天,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期待你的课;在复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要采取有效的复习策略

  (一)精讲基础知识,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

  回归闭卷考试后,记忆方面的考查势必会加强,如果不分重点,都让学生背诵记忆,到头来反而是让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产生抵触情绪。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扫清学生的背诵抵触情绪,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做到“精讲”。“精讲”就要依据《中考指导》能力层次要求,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梳理教材,以单元为复习单位,框定复习内容,《中考指导》中没有出现的考点大胆舍弃,并在课堂上留出记忆和练习的时间。还要对学生加强记忆方法的指导,不能死记硬背。一是理解记忆,先让学生理解要记忆的内容,了解有几层意思或哪几个角度,再进行记忆。二是老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生背关键词、特殊句式,再通过关键词拓展,来达到记忆的目的。如“如何构筑中国价值”这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先记忆“树立意识、强化意识、增强观念”,再进行关键词拓展来达到记忆的目的。三是可以让学生用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如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同时还要尽量做到当堂清,提高学生背诵效率,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为了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背诵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集体背、抽背、同学互背、限时背诵等等。每一单元复习之后可以让学生画思维导图,强化记忆。

  (二)精选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如果搞题海战术,这样只会逐步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思維方式和教学方法,做到“精炼”。在每节课前5分钟,对上节课复习的内容进行关键知识点的背诵小测,检测学生上一节课的复习情况,并做好跟踪反馈。另外,“精炼”还要求教师根据《中考指导》去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可以从历年的中考真题、学生易错的题目中精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练。练习应该采取配套训练法,当堂检测,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三)注重讲评和考法指导,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

  学生的练习不能做完后对对答案就算了,应该认真讲评。第一,讲评练习或试卷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重点,面面俱到,这样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会让学生觉得讲评乏味,注意力不集中。讲评要有针对性,应针对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重点点评和分析,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症结所在,以增强学生对错误问题的认识,提高效率。第二,在讲评时要注重考点的拓展延伸,注意一题多讲,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点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第三,讲评过程中还要注意考法的指导,要有意识地去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老师在讲评之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对试题的命题思路、考查角度和考查意图了然于胸。还要了解学生有代表性的错误,可以把学生有代表性的错题拍下来,用多媒体展示,先让学生点评,老师可以从答题方法和答题思路的角度去分析引导学生,再出示同类题目让学生再练,以达到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思路的目的。对于一些因为题干太长,或者问得太灵活导致学生失误的,应该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学会进行问题转换。

  (四)重视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

  课本基础知识复习一轮之后,一定要进行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专题复习不能仅仅是第一轮的简单重复,而是要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进行,做到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的有机结合。教师自己要对这一年来的时政热点了然于胸,根据《中考指导》,结合时政,设计几个专题,如“纪念改革开放xx周年”,“四川凉山州火灾”等,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练习。这样通过专题复习,可以让学生在专题复习中既掌握了时事,又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避免了单纯复习教材知识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复习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注意基本技能的培养,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在中考中考出满意的成绩。

法治心得体会5

  当第一次走进课堂的时候,是有一些状况之外的。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课件的修改之类的。虽然我们也预计到了有的学校可能没有办法播放我们准备好的课件,但是当情况真的来临的时候,我有一点不太适应,这无疑对我是一个挑战。

  我的第一场宣讲是在一个只有8个人的小学进行的,小朋友们很听话也很可爱,所以我们课堂进行的也很顺利。唯一让我感到有点难过的是,他们对于预防性侵害的相关知识了解十分匮乏,或许准确的说,他们是对法治知识的了解都很缺乏,这不禁会让人担心如果不幸碰到危险,他们真的明白自己是否已经陷入危险,是否知道怎么去保护自己,又是否清楚事情发生后该怎么寻求帮助。

  那一天我去了三个小学,第二所学校人数依然不多,但是他们比之前的小朋友们要更活泼一点,而且让我感到很惊讶的是,他们的思维很活跃,甚至在讲课过程中直接给我提出问题,比如说:

  “那为什么只有坏人和我在那里?”

  “因为坏人想对我们做坏事,所以他不敢让别人看见。如果旁边有其他人的话,你觉得他还敢吗?”

  “不敢”

  “对呀!所以有人给我们零食、给我们钱能不能就这么跟他走了呀?”

  “不可以”

  另一个小朋友抢答说“那我就咬他,把他推开然后爬到树上去”

  “他会爬树”“我也会爬树”……

  小朋友们快乐的说着,手舞足蹈。这堂课程是在欢声笑语中结束的。临走的时候,我跟他们说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有一个小朋友指着他二年级的数学书说:“没有结束,这个还没讲”,另一个小朋友说:“a(啊)b(波)c(次)d(的)还没有上”。我愣了一下,然后告诉他们“等一下这个课由其他老师来给你们上好不好呀?”“好!”之后我们跟他们告别,然后就去了下一个地方。

  我觉得这一趟同样也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怎么样能够让同学们把了解、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和读书学习一样看的同等重要。尤其是教学点的学生们,因为在给城镇学校的同学上过课之后,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地区的差异。在城镇上学的学生,因为交通便利,接受到法治教育的机会比在乡村上学的学生要多得多,所以同样是三四年级,城镇的学生甚至连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岁都知道,而乡村地区,山高路远,等到法治教育这股风吹到同学们心里的时候已经很微弱了,因此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场是一个只有两个学生的学校,教室也因为只有两个同学而显得格外空旷。我们也不再是以讲课的方式,而是通过聊天和做游戏来潜移默化的告诉他们什么是性侵害、怎么去预防和保护自己。虽然这儿只有他们两个,但是可以感受到他们每天都是很开心的。

  过了几天后,我们又去了吉首市的其他学校宣讲,同学们接受过很多的法治教育课程,并且掌握的'也很好,所以我们讲课的节奏也不知不觉的放快了起来。

  在结束吉首站之后,我也思考了在这些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该怎么样引起老师们、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重视、怎么能够把相关的法律问题和知识再讲的接地气一点……

  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也是整个社会需要重视的。而我们现在所开展的活动,也许能引来人们在这方面的关注,也许不会,但都不影响我们要去做这件事,而且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一直一直地去坚持,那么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就一定会一天比一天改善!

  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又来到了古丈县。我们一共去了两天,两天里去了五个学校。在山枣九年制学校的时候,还有个小朋友很开心的看着与我们同行的古丈县检察院的姐姐说:“我认得你,你上次来过。”这里的学生对我们宣讲的内容都多少有了解,也说明古丈县的法治进校园活动开展的很好。

  在古丈宣讲也是一次很有收获的行程。我们在原有的课程计划安排上,还增加了课后的提问环节,小朋友们的提问五花八门,但也很值得探究。例如:

  “男孩子遇到性侵害该怎么保存证据?”……

  通过反问我们,让小朋友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课程内容,因为思考是知识入脑的结果,也表示我们真正的把对于他们来说是晦涩抽象的东西通俗易懂的让他们理解了,这也给我们志愿者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和完善。

  宣讲的旅途还在继续,只要有一个小朋友还需要我们,宣讲就不会结束;不管山再高、路再远,我们依然会“未”你而来。

  在这场保护未成年人的征途中,我们都是那点点星火,或许不足以照明整条道路,但我们坚信这些星星之火,终将以燎原之势,照亮所有未成年人的光明未来!

法治心得体会6

  在全体政法干警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中央政法委今年重点抓的两项工作之一,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次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实现“六个进一步”的目标、做到四个“忠于”。即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保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全市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

  第一,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一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二是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坚决反对从本部门本地区利益出发破坏国家法制统一的行为,坚决制止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土政策”、“土办法”;三是严格依法办事。坚持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第二,要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能不能坚持执法为民,是衡量政法干警政治上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执法为民要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不能只考虑自身工作方便而漠视群众的方便和利益;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必须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必须坚持合法合理的原则;二是必须坚持及时高效的原则;三是必须坚持程序公正的原则。

  第四,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这是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政法干警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服务大局与立足本职的关系;二是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三是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四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第五,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政法干警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与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

  全市政法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州、市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指导协调,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活动中,各级领导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制定工作方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足够的精力投身教育活动。教育活动要做到“八有”:即有领导小组,有学习培训方案,有学习读本,有学习专刊,有学习笔记,有辅导讲座,有考试卷宗,有心得体会文章。

法治心得体会7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xx版)在课程性质有这样的描述: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依托这门课程,在青少年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精心引导和培育,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通过学习,个人觉得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更加清晰,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理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学段目标划分和课程内容的制定中以表格呈现,更是给一线教师指明的方向,在教学中,老师们做到“靠船下篙”,就能将目标准确定位,内容精准选择,结合教学提示加上课上的灵活实施,最终就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中的评价建议板块,引导老师们关注评价的方法和环节,熟悉试题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业质量观,为实现学科育人奠定基础。

  教师是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在新课程标准颁布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法治心得体会8

  1、通过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法律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中小学法律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律责任,是实施法治基本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法律国家建设、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普及法律知识办公室明确规定,学科教学渗透法律教育是学生实施法律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律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这一要求阐明了学校未来法律教育的实施和教学方法,对我们未来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通过培训,我可以进一步利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学科教学渗透法律教育应遵循尊重教学、科学引进、重量适中、目标适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渗透法制教育要创造合适的场景,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太高。从具体课的具体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就是告知学生法律法规的名称,最复杂的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其次,学科教学渗透法律教育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法有明确的要求,并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律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快乐的学习过程,有时甚至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法律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术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用说伤害学科本身,达到双赢的目的了。

  3、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法制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教学迫在眉睫,让我更好地理解教师教书育人的真谛;让我意识到,学生水平不仅与我们的教师有关,而且他们自身的素质和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师教育了他们多少。因此,现代教师不仅要教他们文化知识,还要始终渗透法律教育,将教学与法律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努力,从学校创造一个新的法律社会。

  简而言之,法律体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我们的教师进行讨论和研究。认真按照本次培训的要求,探索法律渗透的一些可行途径,将科学知识与法律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法治心得体会9

  许多关于法治的宣传,往往使人觉得法治是无所不能的圣物。如果我们这样简单地认识法治,就难免在遇到无奈的情形下,会对法治产生最轻率的怀疑。其实法治并非万能,而且从一开始就存在于无奈之中。对此我们应当有最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使我们对于法治的选择是源于理性而不是盲从,因为只有理性的认识才可能被理性地固守。

  就法治来说,首先就是,它自己的文化基础不能依靠自己得以建立。任何法治都需要必要的文化基础,但任何法治都不可能为自己的存在建立一个必要的文化基础。每一个民族都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自己的既有文化,这种既有文化具有保守的、不容易改变的性质。

  众多的民族文化中,有的文化适宜法治的生成与发展,有的则不适合法治的生成与发展。对于没有法治文化基础的民族,他们要建设法治就必须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必要的变革,使之适合法治的生成与发展,而这个变革与发展,法治本身是无能为力的。这恐怕是法治的一个极大的无奈。

  其次,法治的启动得依赖优秀的人物——社会精英的卓越贡献,而无可奈何地在人治的基础上开始启动。也就是说法治的无奈在于法治无法自行启动,并且必须借助于它所反对的人治。任何民族的法治都是在一定程度人治基础上产生的。如果说古希腊已经产生了关于法治的思想和理论,那么这些思想和理论也是面对人治弊病,对人治予以批判的成果。如果说,古罗马存在关于法治的某种社会实践,那么它的'启动也离不开古罗马优秀人物的重要作用。至于资产阶级的法治,如果没有那些优秀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家,其产生和发展是无法想象的。当法治启动的这种人治基础不具备时,法治就无可索求。法治启动的这种尴尬,显然也是法治的无奈。

  第三,法治不会是完美无缺的。法治只是相对于人治、德治、礼治有它成功和优越的地方,但并不决然是最好的或完美无缺的。追求完美,是人生与社会的理想,然而人们总是看到,完美的法治只能是期望而非现实,这就为法治被人所诟病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如果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缺乏清醒的认识,在否定人治、弘扬法治时,人们弃人治而求完美的心理就无法获得满足。面对不完美的法治,甚至还会引发轻率者对于法治的责难与敌视。这岂不是法治之又一无奈。

  第四,法治无法取代道德、纪律等其他社会规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也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法律既不是全部社会规范,也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规范。就道德来说,它是一个社会基本的规则,它不仅关乎人的行为,而且连接人的内心。法治要想离开道德而独自存在,那只是一种空想。就纪律来说,它是一定组织内部的规则,只要它不违反法律,得到一定组织形式的认可,就具有自己的效力,并在一定的组织内发挥作用。在一定组织内部最经常发挥作用的常常不是法律,而是纪律。法治不仅不排斥道德与纪律,而且还是以道德与纪律的存在与作用的发挥作为社会基础的。法治如果超出自己的范围而要将其他社会规范所取代,那就只能是空想,就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法治心得体会10

  法律,说白了就是所有公民的行为规范。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接触到法律。在我上学的日子中听过无数的法制讲座,写过无数的心得体会。可是,有犯罪者忏悔的讲座还是第一次……

  经济破产、亲属离散、家破人亡……这就是吸毒的后果。他曾经也和我们一样的幸福,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可还是被毒品一步一步推向犯罪的'深渊,悲剧就这样悄悄的发生着。或许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为了刺激好奇心不惜以身试毒。殊不知这样是把自己送进了地狱……

  说起离我们最近的法律除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是《交通法》了,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长,近几年新疆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了…而受害者大多数是我们青少年,可见遵守法律法规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公民的义务,也是保护我们生命安全的途径。

  说起《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得提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犯罪听起来就让人胆战心惊…未成年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在教室里面安然的读书么,怎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网络游戏,家庭不和,让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出现畸形,甚至认识不到犯罪的严重性。一个个案例让我们揪心……

  人生如同一张白纸,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在给这张白纸着色的过程,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会留在这张人生的纸上。有的人留下的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纸,上面满是绚丽的图案;有的人留下的则是灰暗一片;

  更有的是还没来得及在这张纸上添满色彩,这张纸就早早飘零。我们学习法律知识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保护他人。不要做那张凋零的白纸……

法治心得体会11

  新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

  游戏虽然简单,但游戏过程中锻炼几个能力:一是倾听能力,要专注;二是语言能力,把话说清楚。通过传话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等待,锻炼专注力。现在都是快阅读,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传话游戏能让孩子们学会静下心来做事。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改名《道德与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红介绍,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采用上,陶元红说,根据教育部“过去采用什么版本现在仍采用什么版本”的原则与要求,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三种。

  过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编本”,所以,今年我市将有20余个区县采用“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10余个区县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

  陶元红称,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仅局限于小学一年级,从明年起,小学所有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都将换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

  20xx年8月22日,为期两天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开始了,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习,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学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从娃娃抓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划意识、诚信理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用意和整体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在德源学校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培训,一天培训颇有收获。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开个辩论会,问题越辩越明。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生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法治心得体会12

  网络上,可以在上面逛街,买衣服,聊天,学习,发邮件,看

  新闻……等等。如果你不好好的去利用网络来干什么事的话,或许也可以因为上网而弄的家破人亡。

  网络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变到越来越重要。“家门就是国门”,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

  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

  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机要信息泄露,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法治心得体会13

  通过一年《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这门学科不能只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它意义重大。

  认真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我们可以坦然应对青春期的变化,不会为青春期的变化而苦恼;我们会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异性间的情感,不为这种情感所困扰;我们会正确对待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我们会认识到自信的力量、自强的作用以及学会做一个自信自强的人;我们会积极应对负面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我们会真正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正确处理好个人节奏和集体旋律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引导我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这是一门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的“必修课”。

法治心得体会14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安全和法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安全和法治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接受安全法治教育变得尤为重要。这次的心得体会将涵盖我对安全和法治的理解,以及我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首先,我认识到安全和法治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安全涵盖了诸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家居安全等多个方面。这些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我们的生命安全。法治则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制定规则和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在接受安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安全和法治之间的关系。法治是安全的基础,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有效地保障人们的'安全。同时,安全也是法治的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法治精神。

  此外,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实际应用。例如,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和应对网络攻击,以及如何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些知识不仅提高了我的安全意识,也让我更加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最后,我将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安全和法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需要加强安全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其次,我们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接受安全法治教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我们的法治素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更加注重安全和法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有序。

法治心得体会15

  “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xx-2025年)》,强调要坚持党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凝聚全社会力量,扎实有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各级各部门、全体党员干部务必全面贯彻纲要精神和要求,自觉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站好“C位”。

  在依法行政中站好“C位”,当好法治社会建设的“排头兵”。党员干部时刻带头厉行法治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作为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执政主体,法治意识的强弱、法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的成效。党员干部的处事方式、日常言行等更是对一般干部和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学法常态化、制度化,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提高法治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党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推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严格执法中站好“C位”,当好法治社会建设的“服务员”。“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严格执法是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如果法律不能严格执行,那就会成为“纸老虎”和“稻草人”;如果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社会就会失去起码的公平公正,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全体执法一线干部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程序,让每个案件都能彰显公平正义、经受人民检验。“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要狠抓执法监管,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体现“人性化”。同时,要杜绝“人情化”,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

  在全民普法中站好“C位”。当好法治社会建设的.“宣讲员”。“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人民群众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国民法治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环境建设的成效。各级各部门要改变“曲高和寡”的窘境,变政府“独唱”为全民“合唱”,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让法治真正走进群众生活,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成果。只有将法律信仰印刻在每一位国民心中,深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才能把全民知法、守法、信法、用法变为现实,人民群众对法治强国建设的需求才能得以实现。

  法治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务必强化“C位”意识、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行稳致远。

【法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法治心得体会12-08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04-25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0-06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1-25

法治心得体会15篇06-09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0-06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02-20

法治读本心得体会03-17

法治学习心得体会03-28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