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扶贫工作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扶贫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1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扶贫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管理工作,根据县委、县扶贫局文件精神,按照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的目标,我校在20xx年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推动各项帮扶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力度,着力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现将我校20xx年教育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官亭镇中心学校地处民和县最南端,始建于1934年,原校址位于官亭镇官中村,占地面积9737平方米,建筑面积2472平方米。由于官亭镇城镇规划与喇家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喇家小学、官亭小学、原中心学校合并,于20xx年11月25日搬迁至现校址,现校址位于鲍家村一社,占地面积53946㎡,建筑面积17684㎡。
20xx年秋季学期在校学生1272名(女生598人),其中小学生611人(女生262人),初中生661人(女336人),共有24个教学班;寄宿生659人;其中小学285人;初中374人。专任教师85名,女47人。
官亭镇中心学校下辖13个行政村,我校教师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涉及县内县外在校学生100多人,居住分散,教育扶贫涉及人口多,难度大,政策性强。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辍学,确保教育扶贫精、准、实,官亭镇中心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二、保障机制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成立了白山小学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督办扶贫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官亭镇中心学校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设在中心办,由赵丰瑛负责日常材料管理工作。
(二)整合资源,形成推动合力。
1、整合资源,利用相关政策资源,争取国家、省、县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2、实施县级地方政府主导,积极协调乡级部门,加大对帮扶点发展的指导,形成整体推动合力。
(三)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1、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台账
2、按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和特困学生
3、深入贫困家庭,了解群众所需、所求,找准扶贫帮扶点,力争将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推动和谐稳定。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时,坚持发展帮扶与和谐稳定相统一,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在和谐中促扶贫,在扶贫中保和谐。
三、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定期开展“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深入农户宣传扶贫政策。
(1)根据民扶组办28号文及民和县干部“结对认亲”大帮扶工作制度,结合县教育局的安排和要求,根据官亭镇中心学校认亲结对帮扶计划,我校定期开展“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要求责任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帮扶任务,并开展好“认亲结对大帮扶、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活动。
(2)学校对主题活动高度重视在活动开始前,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会议,解读建档立卡贫困户必知必会“十二条”、干部进村入户“十问法”、“二十必看法”等,通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帮扶责任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障。
(3)我校全体帮扶责任人利用不同的时间,进村入户,到赵木川、先锋、别洛、河沿等村进行结对认亲,宣讲中央和省、市、县确定的一系列扶贫政策,特别把我县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医疗和养老保险、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宣讲。通过宣讲,引导建档立卡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苦等苦熬无出路、苦干实干能致富”的意识,激励每一位扶贫户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关怀。在宣讲政策的同时,帮扶教师力所能及为贫困户带去现金、米、食用油、鸡蛋等慰问品进行慰问,与结对贫困户拉家常、谋脱贫,了解结对户的思想动态、家庭状况、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再次详细了解各自负责的.精准扶贫户的基本情况和帮扶愿望。主题活动使我们的帮扶教师和群众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的干部职工,让结对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知晓和享受好党的惠民政策。
(4)我校结对帮扶责任教师总共85名,每位教师都能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定期开展帮扶工作,切实将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核实与采集学生就读信息
在官亭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全镇村组干部大力支持下,官亭镇中心学校教师全面深入各村各队,下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宣讲教育扶贫政策,统计核实初中、小学、幼儿园县内外学生就读情况,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切实做到扶贫好政策深入人心,让每一位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补贴补助,不让一个适龄儿童辍学休学,经核实官亭镇在县内县外就读义务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小学生106人,初中生46人,学前46人,总计198人;城镇低保学前1人,小学10人,初中4人,总计15人;农村低保小学8人,初中10人,总计18人。官亭镇总计贫困学生231人,其中女93人,寄宿生162人
(三)按政策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
2、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每生500元。
3、学前三年每生每学期资助600元
4、积极协调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扶贫工作:
一是20xx年10月份无锡市帮扶贫困生8名,每名学生资助500元,总计4000元;
二是20xx年7月民和县基准扶贫办下发20xx年脱贫攻坚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特困生补助资金,其中我校建档立卡特困生6名,补助资金每生500元,计3000元,总计下发补助资金4500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四)狠抓“控辍保学”,按政策做好贫困辍学生返校复读学生资助工作,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我校成立了“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主动和镇政府联系,形成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控辍保学”体系,上学年初中辍学4人,辍学率为0.57%。20xx年12月和20xx年7月民和县基准扶贫办下发脱贫攻坚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劝返复读生补助资金,其中我校20xx年12月控辍保学劝返复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名,每名学生下发补助资金840元,计3360元;20xx年7月控辍保学劝返复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名,每名学生下发补助资金500元,计1500元。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真正扶出实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2
贫困是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缺乏足够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为了解决这个严峻的问题,许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投入了大量资源和力量进行帮扶。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也参与了帮扶工作,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在帮扶贫困者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贫困者生活的艰辛和困境。他们居住在简陋狭小的房屋中,生活条件恶劣。许多贫困家庭因为缺乏合适的工作机会,只能靠艰苦的农业劳动和微薄的土地收入谋生。他们每天都在为温饱而奔波,在缺乏医疗和教育资源的环境中生存。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的严重性。
在帮扶贫困者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帮扶对他们的积极作用。帮扶不仅提供了实质上的物质支持,如食物、衣物和住房改善等,还为他们提供了各种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这些帮助不仅增加了贫困者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还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一些贫困者逐渐脱贫,并成为社会的积极贡献者。这证明了帮扶对于改善贫困者生活的巨大作用。
在参与贫困帮扶工作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挑战。首先,贫困帮扶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坚持,不能期望立竿见影的改变。然而,由于资源有限和难以改变的社会结构,有时帮扶工作进展缓慢。其次,有一些贫困者缺乏自我改变的意愿或能力,无法真正从帮扶中受益。这引发了关于贫困者自愿与帮助之间的伦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并进行有效的政策制定。
通过参与贫困帮扶,我认识到贫困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各个层面的积极努力来解决。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政策、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综合改革来解决贫困问题。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贫困者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循环。只有通过综合措施和长期的努力,才能彻底根除贫困,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参与贫困帮扶工作让我认识到贫困的严重性和帮扶的重要性。通过帮扶,我们可以改善贫困者的生活条件,激励他们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然而,贫困帮扶也面临着许多困惑与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最终实现一个没有贫困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尊严和幸福!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3
近期来,赫章积极践行“两学一做”、借力“两学一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
规划愿景,让广大党员“学”有方向、“干”有精神、“做”有动力。在学习教育中,赫章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各自特长,主动作为,认真研究,科学规划,明确方向,把“两学一做”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党建扶贫、农业板块经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县乡村换届、基层组织建设、党建示范点打造等结合,在办急事干实活解决实际问题上着力,技术好的党员指导农业产业发展,经济实力强的党员为贫困群众创业贷款提供担保,助力农牧业、种养殖业、工业等,让农村党员争当脱贫致富先锋,社区党员争当文明和谐先锋,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争当敬业服务先锋,学校教师党员争当修德育人先锋,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争当攻坚克难先锋,离退休干部党员争当献计出力先锋……让“一个党员能影响一户,一户能带动一个巷道,一个巷道能带动全村”,切实解决发展致富奔小康的问题。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熊伟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按照中央定下的方向,借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促进发展,借力“两学一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用发展成果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
找准“病根”,坚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针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重点关注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当前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赫章没少下功夫,坚信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当前,面对脱贫攻坚严峻形势,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时时完善工作举措,探索党建扶贫新路子,加强和改善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科学分析,认真研究,重点在“扶”字上做文章,把党建扶贫工作的重心放到扶关键、扶根本、扶长远上,进一步健全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等人人参与脱贫攻坚,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找准“病根”辩证施治药方、对症下药、精准浇灌、靶向治疗,做到对象精准确定、项目精准安排、资金精准使用、措施精准到户、因村精准派人、成效精准显现,确保脱贫攻坚路径更科学、方法更有效、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定信心,崇尚实干把学习教育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打赢脱贫攻坚硬仗,除了需要有中央、省市的坚强领导、配套政策,还需要全县上下同心协力,把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这个最终目标聚焦、把精准脱贫主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主心骨作用。目前,赫章已精选有思路、能力强、懂技术的293名干部下派驻村开展帮扶,把贫困群众的事当家事,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出思路、想办法,尽心尽力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贫困群众不脱贫、帮扶责任不脱钩,切实带领群众脱贫,努力为贫困群众搭建发展平台,切实加大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着力打造农业板块经济、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从小农经济向现代高效山地休闲观光农业转变,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事业,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土专家”“田秀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打开局面,把学习教育落实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赫章紧紧抓住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关健,抓住好支部这个关健,注重把党内政治生活规范起来,密切组织和组织、党员和组织的联系,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吹响党员集结号,把党员集结起来、组织起来,齐心协力推动脱贫攻坚。注重把党章党纪党规意识、党员意识树立起来,引导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鼓励党员在脱贫攻坚一线冲得上去、拿得下来,在落实脱贫攻坚急、难、险、重任务上真正解决问题,发挥作用,推进党的工作全覆盖,保障脱贫攻坚见成效。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4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积极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摆脱贫困。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有幸参与其中,亲身体会到了贫困被帮扶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在此,我想分享我的体会,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脱贫工作的进行。
在我参与的贫困被帮扶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贫困地区的住房条件和教育资源的匮乏。许多家庭住房简陋,甚至屋顶漏雨、墙壁开裂。同时,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学校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也十分有限。当我与贫困家庭接触时,我发现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教育的渴望是十分迫切的。这让我更加明白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激发了我更加积极投身于这项事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在从事贫困被帮扶的过程中,我发现传统的帮扶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过去,我们普遍采取捐助物资或资金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然而,这种模式却未能真正解决问题。在与被帮扶人群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更需要的是技能培训和自立发展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思想,从物质帮助转向发展帮助,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逐步摆脱贫困。
在与贫困被帮扶的人们交往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内心的坚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虽然他们生活贫困,但他们并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帮助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时,我见证了他们勤奋学习的态度和努力奋斗的精神。他们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而不是依赖别人的'施舍。正是这种精神支撑,让他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这让我深受触动,也激励着我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帮扶工作中,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帮助。
贫困被帮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但我在其中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体会。首先,我们应该重视教育资源的投入,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机会。其次,我们要转变帮扶模式,注重技能培训和自立发展,让贫困人群真正掌握脱贫的本领。最后,要发扬贫困地区人们的坚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他们通过自主努力改善生活。相信只要我们秉承这些理念,贫困被帮扶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持久的成效,让更多贫困地区的人们摆脱贫困,实现美好的人生。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5
第一,整合教育扶贫力量,形成协同攻关合力。要加强顶层设计,突破目前“碎片化”、各自作战的教育扶贫格局。及时总结各地教育扶贫的经验,加以推广和引导。做好统筹协调,充分鼓励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整合人才、科技、智力、产业与信息在扶贫中的坚实作用,以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攻关。
第二,发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打赢扶贫攻坚战。在当前教育扶贫中,要重点关注将优质教育资源转向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是其中分散的农村教学点,通过天网(卫星)、地网(互联网)、人网(支教教师与学生)三网合一,解决偏远山区(如“悬崖村”“半山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问题,提升当地教师教学水平,形成教育扶贫的“造血机制”。建议由教育部组织,依托已有的各高校对口扶贫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集中力量,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分工合作,重点研究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协同扶贫机制,有效探索针对贫困山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不同的教育扶贫模式。
第三,采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模式,构建教育扶贫新链条。中职学校占据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县城中职学校大约有70%~8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因此中职的兴办与否对脱贫工作至关重要。建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将以义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扶贫扩展到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培训农村中职教师,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贫困地区学生既能享受到优质义务教育,又能进一步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为通过就业实现脱贫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通过“互联网+”对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劳动技能与整体素质。
第四,将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相结合。建议以乡村小学为依托,在其周边建设文化站点、网络中心、医疗站点,形成学校、文化中心、医疗站点一体化的乡村社区,打造r村文化高地,持续开展产业富村、文化兴村、科技支农、信息兴农等活动,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共同建设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的美丽乡村。
第五,着力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建议高校招生继续向民族地区倾斜,让民族地区学生有更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鼓励优秀大学生主动到民族地区“三支一扶”;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双语建设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开发汉语和各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软件,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包括学前双语教育),大力普及普通话教学。通过推进各种兴边富民工程,提升民族地区整体经济与科学文化水平。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6
在上级扶贫工作精神的指引下,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扶贫助学手拉手活动。
通过近一年的扶贫工作,我感受颇深。今年上半年我的扶贫手拉手对象是我校7年级2班的任XX(为了学生的隐私,我不方便把他名字写出来),该学生上课听课特别认真,回答问题也十分积极,但是看上去身体十分瘦弱,穿的衣服也十分陈旧朴素,为了更好的帮助他,我利用下课和放学后辅导他作业的时间和他谈心,逐步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该生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与该生母亲发生矛盾,一时冲动失手杀死了该生母亲,而后该生父亲受到了法律惩治,锒铛入狱。该生很小便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成了“孤儿”。此后,该生便一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而该生爷爷奶奶体弱多病,又没有什么技术,家里一直没有经济来源,因此导致家里十分贫困。
了解该生情况后,我制定了作为老师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第一是对该生进行学业上的帮助,每月至少单独为他辅导作业四次(不包括集体辅导、小组辅导),
第二,对该生进行心理辅导。每月至少2次心理辅导。因该生年幼时便失去母亲,父亲也入狱,该生缺失了父爱母爱。我利用空余时间,上网查询了对于这类孩子应该有的心理关怀,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心里辅导。
第三,利用周末对学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该生在家的学生和生活状况,并给与适当的帮助。
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去家访时,看到该生家庭确实困难,家里只有几间破旧的瓦房,家里也没有贵重的家具,爷爷奶奶和他一样穿的十分朴素,但是家虽然穷,却还是十分干净整洁。家里的墙壁上还贴着该生获奖的.奖状。看上去十分让人心疼。我买了些简单的慰问品,跟爷爷奶奶做了详谈,并帮他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的活动持续了一学期。让我感到高兴的是,通过我和孩子的近距离接触,发现孩子心理变得更健康了,对人也大方坦诚,也爱帮助人,每次看到我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在上期期末还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
而本期,我扶贫手拉手的对象是我班的一对双胞胎,他们的父母在他们才6岁的时候就离异了,父亲独自一人抚养他们,也没什么技术,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两个孩子看上去胆小敏感,怕生,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作业也常常无法按时完成。根据他们的情况,我把对任同学做的方案依然延续,但采取了更为细致的做法。我加了他们父亲的微信,留了他的电话,先跟他们的父亲做了很多沟通,另针对他们小学底子差,基础不好的情况,我对他们进行了单独的补课,主要补习小学所欠缺的知识。上课时特意给他们很多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回答一些他们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胆量,并时常提醒他们注意听课,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两个孩子有了一些改变,但我知道,教育扶贫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对孩子的关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我们在扶贫,我们更是在传播爱,祖国的大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扶贫工作定会取得明显成效,我们的人民会团结得更紧密,我们的综合郭凯丽会变得更强,祖国也会变得更美好。
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未来。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7
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贫困问题也逐渐减少,但是仍有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师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收获教育资源和机会。作为一名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我也参与过扶贫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下面我将就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首先,扶贫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当我到贫困地区工作时,我发现那里的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提供给孩子们高质量的教育。因此,教师如果想要帮助这些孩子,就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参与了许多培训班和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在教育方面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了解到如何根据贫困地区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并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这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且为孩子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其次,扶贫工作需要教师有强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往往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有担当,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变命运。我记得有一次去山区的学校进行支教,看到那些孩子们的笑脸和对知识的渴望,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希望和改变。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着我不断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再次,扶贫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触的知识和信息相对有限,他们对外界的了解和认识也较少。因此,作为一名扶贫教师,我们不仅仅需要教授他们学科知识,还需要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我的工作中,我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让他们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我相信这种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最后,扶贫工作让我意识到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与贫困地区的学生接触和交流,我看到了他们的潜力和才华。尽管他们来自贫困家庭,生活在困难的环境中,但是只要给予他们机会,他们就能展现出自己的才能。我经常鼓励学生要积极向上,勇敢面对困难,相信自己的能力。有一位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参加了全国数学竞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这让我深受鼓舞,也坚定了我继续从事扶贫工作的决心。
综上所述,教师参与扶贫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意义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扶贫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通过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担当责任、跨学科培养和相信教育的力量,我相信扶贫工作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希望。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8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贫困地区,而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由于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劳动者普遍存在着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要补上贫困地区的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史上曾经荒凉落后的潮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就是精准扶贫的样板。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3名,韩愈到任潮州刺史后,花大力气兴办乡校:知州学停办,已经有100多年没有人赴京考取功名,他大胆启用潮州英才赵德主持教育工作;办学缺资金,他把自己八个多月的俸禄捐出来以给学生厨馔韩愈的兴学,滋润了潮州人的群体性格,使潮州人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172名,潮州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誉。
贫困地区要拔掉穷根,就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要在人口较为集中的.行政村,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人口分散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办流动幼儿园;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将老少边穷地区的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推进力度。
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就必须要有一个有质量的师资队伍。然而,即使在教育培训投入位居山东省第一的青岛乡村,有的教师20多年不读一本书,有的一下课就甩开学生,立马回去照顾孩子。因为缺乏培训,一些老师的素质差,能力低,根本没办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贫穷地区农村的师资队伍素质可想而知。
令人欣喜的是,在国家层面,早在20xx年就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到20xx年已经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00多万人次,仅20xx年中央财政就投入500亿元专项资金,全年培训240万人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下一步,教育部等部门还将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覆盖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师、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经测算,截至20xx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未来5年,每年要减贫1170万人,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集中精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离不开教育扶贫的治本之策,抓住了精准扶贫的本,再加上其他的超常举措,就一定能够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小康硕果。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9
西安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号召,积极参与滇西扶贫攻坚,并定点扶贫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通过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和专业扶贫,为云南省施甸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项扶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提高认识,实地调研,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了扎实做好挂钩帮扶工作,学校20xx年组织7批次,20xx年已组织6批次各方面力量赴施甸县调研考察和实施项目。调研涉及整体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基础教育、施甸县城乡规划、姚关镇文化旅游开发、雷打树村人畜饮水蓄水安全、生猪养殖和火腿加工、野鸭湖产业发展、水蛭养殖和药品生产,高山特色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等诸多方面。严格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逐项落实。学校党委明确要求,全校上下必须始终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力求实效。
二、发挥智力优势,重点实施教育、医疗、文化扶贫
学校始终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具体针对当地人力资源缺乏、水平不高的问题,制定了干部培训、基础教育培训和医疗培训三个主攻方向,开展各类培训12期,供培训2600人次。
一是扶贫干部培训。依托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西安交通大学基地,面向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和陇川县在20xx年先后举办了4期干部培训,近期又将开展2期,共有200余名来自基层的干部接受了关于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等专题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了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小城镇建设、县域经济建设项目策划、包装与申报、历史文化追思、空间集聚机制与城市发展的信息动力学、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领导干部的新闻传播素养、领导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地教学等。
二是教师培训。20xx年6月,来自施甸县教育局的干部、中小学校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和听课培训;20xx年12月、20xx年3月,西安交大附中、附小及幼儿园的20余名骨干教师分两批,赴施甸县开展了高效课堂与课题研究、特色班级建设与管理、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备战高考与重点难点突破等四个专题的教学报告,并通过上公开示范课,听课,评课等具体的形式进行教师教学培训。
三是智力帮扶。20xx年,人居学院专家教授经过实地考察,向施甸县县委和政府提交了城乡规划及旅游开发帮扶项目的建议,与当地政府共同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等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生命学院书记、院长带队赴施甸就可能进行科技合作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并为施甸一中师生做科普知识讲座;实地考察了施甸县太平镇石瓢温泉地热资源,与县国土局和太平镇就开发石瓢温泉饮用富氢水相互交流了意见和看法,研讨了施甸健康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的可行性,为以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20xx年6月5日,学校副校长李伟一行5人在保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朋建,施甸县县长张云怡及其他市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前往姚关镇雷打树村、施甸三中、姚关小学和云南海瑞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了调研工作,并在施甸县召开了20xx年扶贫帮扶工作联席会议,总结20xx年帮扶工作,明确20xx年的帮扶工作计划,学校有关部门与施甸县四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商议20xx年帮扶工作。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创业企业与施甸县当地的青年创业企业进行经验交流,组织优秀博士生、硕士生为县农业局开发农产品网上交易的电子交易平台,解决高山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推广问题。
四是教育挂钩帮扶。针对当地基础教育师资水平非常落后的.局面,学校把当年扶贫经费的大部分投入到了基础教育帮扶上。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学校20xx年一期投入60余万元帮扶援建施甸中小学校园网络项目由西安交大网络中心承担,顺利建成并开通了施甸一中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络,新建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和两个多媒体教室,搭建了施甸一中主页服务器;20xx年,学校二期投入近50万元,为姚关镇雷打树小学、施甸三中、仁和镇中学各建设了一个计算机教学机房;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初步的网络技术培训。学校工会与施甸县总工会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共同圆大学梦活动,每年投入2万元资助10名施甸籍贫困大学生。校团委、仲英书院组织了两次赴云南施甸帮扶实践活动,40余名师生分别在施甸县一中、三中开展公益支教活动;博士生协会对施甸县域经济中的特色农业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民生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
五是文化交流。文学院杨琳教授课题组,针对施甸县抗战文化、契丹文化、布朗民族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及开发进行了实地调研;学生艺术团深入具有布朗族和彝族音乐魅力的白龙水村、摆榔乡、由旺镇等地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同他们同台演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学校舞蹈团,赴施甸县进行“跳舞吧 交大”的采点拍摄,并形成了“醉美施甸”专题系列,宣传推广施甸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六是卫生医疗帮扶。学校三所附属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对施甸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进行对口支援,第一附属医院派出医疗队赴施甸县为近200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医学临床“三基三严”专业培训;第二附属医院先后对保山市人民医院、施甸县中医院、施甸县妇幼保健院、姚关镇医院进行了学科对接和指导,重点对施甸县人民医院等级评审进行了模拟测评,同时制定了三年的医师、护理管理等方面培训进修学习计划和保山市医专的教师培训计划。目前,已累计接受33名医务人员到学校三所附属医院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进修、学习和培训。
三、发挥挂职干部作用,做好挂钩扶贫工作
学校组织部根据教育部人事司要求,结合岗位要求,认真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派工作。经基层党委推荐、组织部门遴选、学校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分两批选派了2名干部赴滇西挂职。挂职干部深入基层考察了全县乡镇、农场、全县中小学,直接与群众沟通交流。主动登门与县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党政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交流座谈,主动了解县情、民情,学习地方工作特点,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同时,作为学校与当地扶贫工作联席会议的联络人,切实承担起了学校与滇西边境山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四、找准着力点,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的成效
20xx年4月21日,学校举行社会扶贫工作会议,总结20xx年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学校社会扶贫工作。要求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认真归纳和总结,找准着力点,影响和带动当地的发展,提升扶贫工作的成效和意义。一是突出挂钩帮扶的重点区域和项目,促进帮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针对具体项目进一步细化,明确责任分工,建立项目监督评价推进机制,确保有效落实。三是统筹校内外资源、发挥优势,将自身的优势与帮扶地区的需求结合起来,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做好帮联共建、产业培育、吸引人才与资金等工作,激发帮扶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四是借助社会媒体的力量加强对帮扶地区的宣传,增强社会影响力。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10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认为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帮助贫困生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开阔的眼界和更广阔的未来。在过去的教学授课中,我积极地参与了学校中关于扶贫工作的各种活动和项目,并借此机会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意识儿童的心理需求与帮助方法
在帮助贫困生的过程中,我发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孩子心理需求的关注和满足。对付贫困,我们需要对待孩子的内心,不仅关注贫困家庭孩子在学习中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带来的学业压力,还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让他们拥有强的内心,向前看。在帮助贫困生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心理辅导,通过与孩子建立真诚的关系,逐渐深入了解孩子家庭的情况,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情感和心理变化,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关爱,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自尊和自我认同。
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与其他学生一样,贫困生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关心贫困生的同时,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我们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针对贫困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示范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吸引力、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学业和技能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课,让贫困生缩小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加强家校沟通,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优质教育除了关注学生个人的需求,还要与学生所在的家庭密切联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帮助家庭做好教育工作。在扶贫工作中,由于贫困生的家庭条件所限,他们的家长可能无法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导致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遭受各种困难和挫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与贫困生和家长建立沟通渠道,充分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意愿,为他们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我们还应该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庭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支撑。
结语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泛而持久的参与和努力。作为教师,我们具有重要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责任,当以开放的心态和高度的使命感来关注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11
高校教育扶贫,贵在精准,重在务实,要围绕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准发力,扶到根上。陈宝生则称,教育扶贫要从单纯扶贫转向综合扶智,通过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从而割断贫困代际传递,并由“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
中国对于教育的重视有其传统,先贤孔子提出并践行“有教无类”,被尊万世师表,历代均十分推崇。改革开放后,更是将教育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历经数十年发展,到x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预计x将达到50%以上,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然而,一些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并未跟上步伐,发展严重滞后且困难重重。同时,这些地方往往又是贫困人口集中地区,而扶贫开发乃“十三五”规划十个目标任务之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以说,教育扶贫是让贫困人口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
同时,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还可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使彻底脱贫成为最大可能。陈宝生答记者问时即称,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学生资助,要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另一方面,需要“精准滴灌”,贫困地区各学段有多少人、需求如何都不相同,要实现精准帮扶。
实际上,目前教育扶贫遇到的两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和学生出路。
自《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颁布后,国家深入实施专门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特岗计划”,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但“留不住”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提高补助、加大扶持,以及在制度上解决乡村教师评职称等职业发展问题,都需要持续推进。
用好现有师资也至关重要,为了使现有师资在教育扶贫中有用武之地,就必须为他们提供持续、有效的培训,帮助其提升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亦可借助高校、企业利用资源、人才、信息等优势给予贫困地区教师精准培训。
学生的出路则是扶贫成败之关键。对于贫困地区的家庭来说,一个读书的孩子或许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读书成功的学生无疑是一个家庭彻底脱贫的关键。出路之一是接受高等教育,这方面,重点院校招生计划近年持续向贫困地区倾斜。
更为重要的`是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境遇不言而喻,如陈宝生所言,需采取发布制造业人才规划指南,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产校融合,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修订《职业教育法》,引导整个社会转变观念;以及在制度上解决现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分离的状况等举措,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现状,对解决学生出路大有裨益。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一直以来,越贫困越封闭,加上近年不良风气影响,贫困地区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认知不足。因此,解决好贫困地区人员的思想问题亦十分重要。
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目的是“十三五”期间让中国最后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而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令脱贫者不再返贫,教育无疑最为关键。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12
“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在于“精神扶贫”。它不是简单的对扶助对象“授之以鱼”,更多的则是“授之以渔”,引导受助者寻找造成贫困的根源,鼓励他们树立改变落后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养,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辅助”作用大于了脱贫的“扶助”效果。
但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对“教育扶贫”的理解失之偏颇,将“教育扶贫”形式化、表面化。为了追求短期政绩,给自己脸上贴金,往往采取“过节送礼、寒冬送衣、捐书捐物”的方式,让受赠者感恩,表面上能解燃眉之急,“立竿见影”,实则忽略了扶贫的根本在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在动力。
某校为贯彻落实对中职生的“教育扶贫”,大搞春季招收职业高中学生工作,也对招收的`农村中职学生按国家政策实行了免费,享受了国家助学金,但却忽视职业技能培训,放松学生思想教育,不中职校学生难以学到一技之长;更有甚者,把学生作为劳动力输出,赚取中介费。到统计“教育扶贫”数据时,将减免中职生学费、给中职生发放国家助学金作为管理者的政绩,重视了“扶助”而忽略了引导,让老百姓对职业教育丧失信心。
“教育扶贫面子工程”的另一表现是对农村村建远程教育设备的投入和村建图书室的捐赠。诚然,远程教育设备的有效使用、农家书屋的适时开放能让边远农村享受到精神食粮,能扩大贫困户的知识面,拓宽他们的致富路。但是,如果对投入的设备和捐赠的图书不能有效利用,而只在上级检查时拿出来做做样子,这样的投入不只造成物质上的浪费,还给村民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还有一些地方,对贫困地区学校投入大量实验器材、图书资料,但由于学校教学人员的不足或学校硬件设施的缺乏,只能造成器材和资料的闲置。有的村小教学点专业教师缺乏,便由中心校指派教师“走教”;一些学校对不能正常入学的“三残儿童”实行“送教上门”,但对“走教”和“送教”的老师没有建立激励机制,教学人员只图完成任务,“走教”“送教”流于形式,校长在上级检查的时候“面子”有了,还可能被上级表扬“有创新”,但这样的“扶贫”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边远地区教育的贫困,这样的“扶”不能很好的将“辅”贯穿于扶贫过程,所起作用是很小的。
“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要让专业人员对他们悉心辅导,让贫困者树立脱贫致富的意识,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它更不是面子工程,而要求我们真抓实干,只有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才能使贫“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13
扶贫贵在精准,现阶段的教育扶贫已不能再满足于送钱、送物、送教师等浅层扶贫,而要向更深层次推进,整体全方位规划,既要体现教育扶贫的优势,又要体现社会的公平。而要实现好教育扶贫精准发力的目标,就必须找准扶贫的“根”。
第一,解决好师资的问题。贫困地区的学校除了硬件设施落后,更让人揪心的是师资问题。对于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而言,很难在短时期内引入大量优秀师资,所以充分发挥已有师资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其教育扶贫能力,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有针对性的有效培训,帮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输血”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身“造血”的目标,因此,高校应注重对贫困地区教师开展“菜单式”精准培训。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培训要尽量减少网络培训时间,适当加大真实环境下的教育实践,让参训教师通过感官全方位感知学习。当然,培训还要持续发力,不能培训一次就了事,要不g断、持续培训,达到培训一个合格一个。
第二,解决好学生“出口”问题。学生的“出口”问题最终的指向是就业,但教育有其特殊性,教育影响一时难以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向贫困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让他们在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辅助理想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坚定其求学的信心;对于接受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是最为关键之事。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一些贫困地区的家长担心子女就业问题,担心自己花光了积蓄供孩子上学到最后孩子却没有工作。此种思想在贫困地区有一定的市场,所以,解决好学生的“出口”问题,对于提升群众供孩子读书的信心至关重要。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多,但是有些地区的企业却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困难。为了帮助这些贫困企业,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同时大量的企业也开始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本文将围绕着“公司贫困帮扶”的主题展开,分享我的相关心得体会。
我参与的项目是帮扶一家位于西部山区的小型企业,这家企业的经济情况非常困难,生产线十分简陋,工人素质也比较低。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我们需要有耐心、有决心,一步步地化解问题。我们组织了相关专家进行了市场调研,发现这个企业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品质不稳定,缺乏品牌影响力等方面。
针对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我们是连续几个月的时间才逐渐形成的。首先我们聘请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提升产品品质,同时我们还对企业的员工进行了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此外,我们帮助企业进行了品牌推广,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广告等渠道,将企业的产品推销到更远的市场。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企业的经济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同时企业的产品品质也得到了提升,品牌知名度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此外,我们在帮扶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这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职业规划也产生了一定的帮助。
通过帮助这个企业,我也深刻领悟到“公司贫困帮扶”的意义。这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是对企业的帮扶,更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帮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计划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15
为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区委“讲党性,谋发展,守纪律”精神,教育系统“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已根据实施方案全面展开。
各校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带着感情和责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排查,一一核对,确定帮扶对象,开展帮扶工作,让和谐和关爱弥漫整个校园,把温暖和帮教送给每一位贫困学生。
新道街小学于12月14日召开了“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启动会议。会上学习了区教委下发的相关文件,制定了学校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实施方案。之后,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帮扶对象,确保一对一帮扶。校领导和党员每人帮扶一位贫困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教师志愿者每两人帮扶一位贫困学生,并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帮扶措施。12月19日,教导处主任张志馨与帮扶对象王渊森同学进行交流,并且和班主任老师一同对其进行家访。在了解了孩子家庭的贫困现状后,学校研究决定给予王渊森同学一定的经济帮助。
12月18日、19日,大东关小学领导与各自的帮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亲切交谈,深入了解帮扶对象情况,以找出适当方式对帮扶对象进行雪中送炭式的帮助。对于未被列入帮扶对象的其他困难学生,由学校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帮扶,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后小河于12月19日建立了“帮扶日记”,学校帮扶小组深入帮扶学生班级,和班主任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探讨教育方法,力求对症下药,并通过“帮扶日记”记录帮扶效果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寻求对策,以期更好地开展工作。
12月19日,柏杨树街小学召开“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启动仪式,号召全体师生伸出友爱之手帮助贫困孩子。针对二年四班王梓屹的父母是聋哑残疾人,父母离异,常年随爷爷奶奶生活,奶奶又无经济来源的情况,班主任申文华老师为了不使孩子产生自卑感,经常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给予孩子特别的关心和照顾。老师的精心培育使一个少言寡语的孩子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班级中队委。此孩子也是魏玉斌校长的帮扶对象。魏校长19日特别进教室看望孩子,和他谈心,鼓励他继续进步。
【教师扶贫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扶贫工作心得体会09-08
教师扶贫工作心得体会【通用2篇】11-08
教师扶贫教育心得10-30
扶贫培训心得体会05-25
教师扶贫工作总结范文12-12
中学下乡扶贫心得体会09-27
扶贫顶岗支教心得体会10-07
易地扶贫搬迁心得体会03-10
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09-12
教育扶贫心得体会范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