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
伴随新一轮中高考改革的到来,考试方式和选拔方式的革新,作为教师如何更好的更高效的把握课堂,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市作为山西中考改革的试点,前无经验可借鉴,特别是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初次接触中考的初中地理学科,感到无所适从,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明前路,谁能首先读透课标,把握新课改的本质,谁就能在未来改革的道路上首先步入轨道,通过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研读,结合自己十年的教学实践,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认识如下:
一、要从生活入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服饰、饮食、旅行等,无一不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从生活中提取地理素材,以社会热点为重点,以增强教材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阅读材料为例,“荷兰的风车”、“地球在变暖”、“‘地球之肺’”、“印度的牛”、“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欧洲联盟”等,都有着丰富的地理内涵。教材活动设计多取材于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学生有“鲜活”的感受。教材选材时,紧扣时代脉搏,既贴近生活实际,又反映地理科学的发展动态,如遥感技术、电子地图、大气质量监测等。同时还要抓住生活片断,超越教材。生活中随时都有一些偶发或有规律发生的地理现象,如汶川地震,冻雨、雪灾、洪涝、寒潮、台风、灰霾等。还有国家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工程建设,能源调配等。有的是我们通过电视新闻、报纸了解到的,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昼夜更替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草木枯荣等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的,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到处都是素材。在适当的时机我们没有必要严格遵守教学进度,因为一些看似抽象的地理事物,难懂的专业术语,一旦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此情此景,胜过任何的说教,强烈的好奇心能调动所有的学习感官,还能会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二、要转换角色,注重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不再是老师教,学生记,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己分析,自主生成,达到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有的重难点通过学生自己的资料分析解读,让学生自主生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技能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从问题分析入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例如,“探究太阳直射与斜射下的温度差异”、“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读世界夜晚灯光分布图,结实世界工业的分布特点”,这是对学生“理解”层面的要求;“归纳中国的工业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三、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灵活运用教材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还必须针对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多采用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学生应针对地理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提供一个背景→提出一个问题→收集一些材料→组织一些活动→得到一点启示”。在了解某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时,可采用读图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例如,在“亚洲”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亚欧大陆轮廓”、“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等一系列地图,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区域人口、国家的分布等。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可通过比较法来认识区域间的异同。比较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可加深学生对地理规律的认识;比较不同的地方,可帮助学生认识地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的理解,同时有助于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教材中要求运用比较法来学习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亚洲及欧洲”。教材将“亚洲”作为学习的主线,而对于欧洲则以阅读、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借鉴学习“亚洲”的方法,学生进行比较研究,掌握欧洲的地理特征。因此,教材对地理教与学的方法指导比较清晰、准确,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2
新课程标准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暑假期间xx市组织全体成员研读20xx年义务教育地理新课标,感触颇深。我对新课标认真地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阅读和理解,取得了一些收获。
课程性质一章简要地介绍了地理学科及其重要作用,并对其教育意义进行了分析。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兼有两者的性质,进行教学时不能将两者完全割裂开,这对学生地理思维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点。当中说到“地理课程贴切生活”,我认为这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我们今后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多带学生前往户外进行地理实地教学,能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地理的魅力,不用拘泥于课本冰冷的文字,加强师生联系,培养他们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发现探索地理奥秘,解决现实中环境生态问题的能力。
课程理念中对教师提出了五点要求,这要是新课标新时代下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告诉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爱护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观念和责任。“优化课程结构”、“活化课程内容”、“推进教学改革”说明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只是低效的教学效果,我们应结合地理课程,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运用现有媒体技术,开设鲜活,有趣,高效的地理课堂。
课程目标是我们开设地理课程的.目的,需要体现出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当中四个能力是学生在地理课程中核心素养的体现,人地协调观是最为核心的价值观,但是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两点。综合思维意味着学生能多角度地,辩证地思考和看待问题,这需要学生能联系多种地理要素,能从多方面地靠近问题的本质。这就离不开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引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的整体性与相互作用,让学生明白各种要素之间能相互影响,培养他们的交叉学科运用能力,即运用其他学科如物理,数学解决地理问题,培养他们基于时空思考的厚度,即能从不同的区域或时间之间进行思考。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地理实践,户外考察,让学生切身实地地感受和体验人地关系,把握课本理论和真实环境中的一些出入,分析解决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对新课标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其与老课标有着很大的不同。新课标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其放在地理课程的核心地位,紧跟时代步伐,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是为国家培养地理高素质储备人才的重要改变。老课标当中较为单一的学习评价体系,变成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能更好地培养新时代下具备地理应用能力的学生。同时,新课标比老课标更加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与实地活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与环境保护意识,符合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课程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3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特别是对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体会。地理新《课标》之新,就在于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因此,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一、对于教材有了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
二、对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按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今后的教育目标是以指向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初中地理课程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
三、对多媒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的应用,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行动中获取新知。再比如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展示各种真实的图片及动画,演示各种天体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等,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四、对新课程教学标准下教学的感受
初中地理课程由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几个部分组成。涉及地理学基础知识应用,重在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凸显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在学习中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学习带的走的知识。教学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由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转变为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把经典知识的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过程分开讲述转化为在活动设计中,把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两个过程综合在一起呈现。表达方式多样化(图像、案例、阅读),鼓励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案例真实、典型、说明性强,图说的加强,对一些重要概念、原理进行直观化处理,突出案例分析,用案例来诠释、实证、应用理论,用案例作为分析问题的素材,从中归纳出理论。拓展案例分析,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探究或研究性学习的显性和隐性表达:“活动”和“问题研究”的设计,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重视动手实验认真分析每一个案例的作用,用活用好。“活动”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案例配合,构成完成的学习单元。
今后的方向,加强锻炼,提升自己。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将舞台还给学生。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学习,我对地理教学有了新的感悟。
一、转变目标观念。
课程目标由原来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变更为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方面入手,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重新思考课程培养目标,转变旧模式,为培养“新少年”做准备。
二、优选地理素材。
要更加关注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在科学选材的基础上,寻找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力的地理素材,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在做中进步,培养地理实践力,逐渐形成地理核心素养。
三、发挥评价功能。
新课标更加注重“教一学一评”的一致性,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并强化了“怎么教”。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前可再仔细研读新课标,做到教的内容有用、管用。充分利用教学评价功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并帮助教师自身调整教学中的不足。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2-18
义务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2-14
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心得体会01-0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05-31
体育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2-22
2022版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1-07
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01-15
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01-30
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5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