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25 13:29:32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病理学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病理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病理学心得体会

病理学心得体会1

  医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临床检验仪器的支持。临床检验仪器是医院、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中常见且重要的设备,用于帮助医生和科研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全面的检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诊疗的深入发展,临床检验仪器不断更新换代,以满足医学领域对于高精度、高灵敏性和高效率的需求。

  临床检验仪器主要分为生化仪器、免疫学仪器、细胞学仪器和分子生物学仪器等多个类别。不同类别的仪器适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和临床实践。生化仪器主要用于血液、尿液和体液等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免疫学仪器则用于检测血清抗体和病原体等信息;细胞学仪器用于细胞形态学和形貌学的观察等。这些仪器的`应用领域涵盖了临床医学、病理学、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学生,我有幸参与了医院和实验室的临床检验仪器操作和维护工作。通过和仪器的亲身接触和实践操作,我对临床检验仪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首先,临床检验仪器的高精度和准确性给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在使用血糖仪、血液分析仪等仪器时,我发现它们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能够提供准确而即时的检测结果,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实验研究的效率。其次,临床检验仪器的灵敏性使其能够检测到微量的物质或细胞变化。例如,细胞培养箱能够提供恒温、恒湿的环境,为肿瘤细胞培养和观察提供了理想条件;PCR仪则能够在微量的DNA样本中扩增出特定的片段,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临床检验仪器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的临床检验仪器很可能具备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够更精确地定位和检测病变部位,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影像诊断仪器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学习,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判断疾病。此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高通量测序仪、质谱仪和微流控芯片等新型检验仪器也将逐渐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检验仪器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工具,不仅为医生提供了大量的实时数据,而且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展开实验和研究的基础条件。通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效率的检测功能,临床检验仪器已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尽管现有的临床检验仪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等待挖掘和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临床检验仪器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促进医学的进步和临床诊疗的质量提升。

病理学心得体会2

  近年来,临床病理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受到越来越多医学生和医生的关注和重视。作为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临床病理学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学习临床病理学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不少心得和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首先,临床病理学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疾病的本质。在临床工作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而了解疾病的本质是我们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前提。通过学习临床病理学,我掌握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机制,更加熟悉了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和特征,这使我能够从病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并解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其次,临床病理学培养了我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临床病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把握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进而提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这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思维能力。通过反复的判断和推理,我逐渐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临床思维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并解决临床问题。这一思维方式也为我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临床病理学的学习强调实践和动手操作。在临床病理学的课程中,我们主要通过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来了解疾病的变化和特点。学习临床病理学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我们需要亲自参与标本的采集、切片和染色等工作,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疾病的理解。这种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我们对临床病理学的兴趣和认识,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和改变。

  在临床病理学的学习中,我们还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在病理科,医生和病理医师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诊断和治疗的任务。而在学习临床病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我们可以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进步。临床病理学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学习临床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一课,它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并培养了我们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疾病的发展和变化。与此同时,临床病理学的学习还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能够凭借临床病理学的知识和能力,更加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病理学心得体会3

  在这将近两个月的学习当中,通过老师系统的讲解,结合本科学习的《兽医病理解剖学》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细胞凋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由于本科学习时老师只是介绍了一下细胞凋亡的概念,并没有作深层次的讲解,通过本次学习我了解到: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学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的死亡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坏死或意外性死亡,它是由于某些外界的因素,如局部缺血、冻伤、烫伤等物理、化学损伤和生物的侵袭,造成细胞迅速死亡;另一种就是细胞凋亡。该现象最早是ken等人于1965年观察到的。他们发现,大鼠的肝细胞在局部缺血时,连续不断地转化为小的圆形的细胞质团(即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最后死亡。他们将其称为“皱缩型坏死”。但直到1972年,ken等人才将该现象命名为细胞凋亡。之所以称其为凋亡,是因为许多生物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也会出现“正常性死亡”,而不出现坏死样的炎症反应和病理变化,如蝌蚪尾的消失等,均是通过凋亡实现的。这就像秋天的树叶凋谢一样,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也遵循自身的程序,结束自己的生命,由于细胞凋亡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现在推测许多人类疾病与凋亡障碍有关,如艾滋病、中风、阿尔兹海默氏病、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研究人员希望找到新的、特异地作用于凋亡途径的药物,治疗相关疾病。癌症仍是凋亡药物的首选疾病,通过诱发凋亡诱导癌细胞死亡已经成为可能。但目前仞处于研究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对抗菌肽的了解。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是指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抵抗外界微生物侵害、消除体内突变细胞的一类小分子多肽,是由生物细胞特定基因编码,经特定外界条件诱导产生的一类多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各种脏器的黏膜、皮肤以及植物的花、果、叶中。1972年,瑞典科学家boman等人用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诱导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 cecropia)后产生了抗菌多肽物质,随后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抗菌肽--天蚕素(cecropins)。最初人们把这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称为“antibacterial peptides”。中文译为“抗菌肽”,其原意应为“抗细菌肽”。后来发现有些“抗细菌肽”还具有抗真菌等其他微生物的功能,便称为“antimicrobial peptides”。天然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热稳定性强及生物活性广泛等特点,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够在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之前发挥抗感染作用。抗菌肽不仅能够抗病毒、细菌、真菌及原虫感染,而且可杀灭生物体肿瘤细胞,特别是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又不破坏机体的正常细胞。同时,目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而导致药菌株的不断产生,人们开始筛选新型的抗菌药物来代替传统的抗生素。由于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性和对耐药性菌株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杀灭作用,从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再次,对于toll受体的了解。这是我第一次接触toll样受体这个概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对toll样受体产生了极大兴趣。t0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广泛表达在天然免疫系统,是一类i型跨膜糖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质区组成。因其胞外区与一种果蝇蛋白toll同源而得名,它们通过识别保守的病原体相关的分子位点(pamps),例如细菌的脂多糖、脂肽,或者是细菌和病毒的dna、rna等。来识别大量的异己抗原。tlrs在固有免疫和引导适应性免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至今共有10种人类t0ll样受体的同源物和9种鼠类及果蝇的toll样受体相继被鉴定。对相关的分子结构及其特异性配体,受体与配体之间的识别,以及信号转导通路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toll样受体家族通过胞外区感应组织中的危险信号,经相应接头蛋白进行信号传导,激活相关的核内基因,从而诱导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toll样受体家族包括细胞表面的tlr(tlr4/md-2,tlr1,tlr2和tlr6等)和细胞内的tlr(tlr3,tlr7,tlr8和tlr9等)。toll样受体除了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外,也被认为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的发病有关。最近几年,炎症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有人认为15%的人类肿瘤与炎症有关。最近的观点认为这与炎症诱发的免疫抑制和toll样受体有关,这使肿瘤细胞有机会逃逸免疫监视。

  虽然我的专业是药理与毒理而并非病理学,但是我想药理与病理本身是不可分割的,药理是研究药物的开发以及如何用药,而这也是建立在对病理学的了解与把握之上的。因此,只有了解一定的病理学知识,才能够更好的学习药理学。总之,本次课程使我接触到许多以前未曾接触过的东西,开拓了我的视野,虽然由于学识所限老师所讲的我并不能够完全理解,但这正好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应该加强的地方。

病理学心得体会4

  病理学是医学的基础科学之一,通过研究人体的组织、细胞及器官的异常变化,探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是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体会:

  第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往往只能表现出一些症状和体征,难以确定病因和病机,但通过病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内在本质和病理生理学变化。比如,病理学研究可发现病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揭示细胞和组织的异常结构和功能,从而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二,病理学是跨学科研究。病理学是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需要掌握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多门课程。病理学需要对多种疾病的病因、发展、转归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需要将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结果综合分析,确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因此,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强化多基础知识的联系和协调。

  第三,病理学的学习需要注重细节。病理学研究所涉及的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变化,往往需要通过高倍镜或电镜的扫描来确定,而这些细节常常是临床表现所无法准确达到的。此外,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病理学术语的阅读理解和书写表述,也需要注重细节和精度,避免误解或歧义。

  第四,病理学需要终身学习。病理学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学科,其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病理问题、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因此,病理学的学习需要不断更新知识,跟进新进展,了解最新的病理学探索。

  总之,病理学是医学的重要支撑学科,通过研究反映疾病发展的组织、细胞和器官的异常变化,为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持。充分了解病理学的本质、跨学科性、注重细节和终身学习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科学,提供更好的临床诊疗水平和保障人民健康的质量和效益。

病理学心得体会5

  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展过程的科学。在医生的治疗过程中,病理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病理学的重要性。在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病理学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这是因为在医生诊断病情之前,病理学提供的是对医生了解疾病发展的重要信息。通过病理学的诊断,医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疾病状况,从而更好地做出治疗决策。举个例子:一个肺癌患者,病理学的检查可以展示该病人在肺部有哪些病变,是否存在转移等细节。通过这些信息,便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较少对患者的伤害,也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

  其次,病理学需要敬畏人的'生命。病理学是病理学家通过对生物组织的检查、研究和解释,来判断体内疾病发展的科学。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人是活生生的,相信没有一个病理学家不会想要让任何人因为自己的癌症或其他路径形成而失去生命。因此,这个过程也需要医者仔细不去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和尊严,最大限度地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尊重,帮助他们走出疾病的痛苦。

  最后,病理学需要不断的更新。我相信科学永无止境。新的诊断技术、新的药物方法和新的疾病处置措施的出现,需要病理学家保持警觉,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巧。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总而言之,需要意识到的是,病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医生发挥敬业精神,为患者提供最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它需要医生持续学习知识和技能,不断进步,更好地开展工作。病理学的实践教育,往往能让医生真正深入到人与人之间的健康联系,提高医生在病理学领域的素养,开展治疗工作也会更具说服力。最后,我希望医生们能够认真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精准、快速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社会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理学心得体会6

  病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疾病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门学科对于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巨大。学习病理学是医学生必备的基础课程之一,从一些课程中我深刻的理解到了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本文将对我的学习心得体会进行阐述。

  病理学不同于临床学科,临床学科着重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病理学是讲述一切生命现象和疾病问题的科学。学习病理学,需要先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繁重的知识点让很多同学感到十分压抑。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病理学的基础很重要,只要具有良好的基础,深度的学习就变得更容易。学习病理学时我们应该多思考、多联系,不停地提出问题,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病理学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感到思维被“束缚”,一味地记忆和死板的思考,给我带来了很多压力。而一些有趣的案例和实验,让我逐渐意识到透过数据和图片背后的意义,尝试着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在以往的学习中,我需要尽可能的记下每一个知识点,但是从实践中发现,学习时不能仅仅是纯记忆,更需要不断地思考、理解知识点背后的本质,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的机理。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疾病不是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践,实践不仅包括实验、临床实践,还包括观看患者的病例,并加以思考、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所学的病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病理学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门孤立的知识,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协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多向教师请教,定期参加讨论和交流,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同时,多与同学互动和交流,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总之,学习病理学需要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注重思考、理解和实践,学习不仅是为了好的成绩,更需要以巨大的兴趣、热情和毅力来推动。通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可以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提高临床能力,为以后成为一名优秀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心得体会7

  一、注意基础理论的学习

  现代医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需要在医学院校经过系统的学习,这是临床工作的基础。但是只靠这些还远不能满足实际临床工作的需要,特别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需要。所谓基础理论,并不单纯指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各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理论,它还包括许多与之纵向和横向联系的知识。

  祖国医学是从人与自然的整体上来考察疾病和健康关系的,因此强调学医要先学文,在精通医学知识的同时,要有天文、地理、气象、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由于中医源于我国古老文化,形象思维是其重要的思维方法,在古代要求医生琴、棋、书、画均应涉猎,其目的就在于丰富医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医生能在思考问题时,思想敏锐,触类旁通。

  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医学属于应用科学,它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但又涉及到许多社会人文科学的知识。所以要说基础理论,现代医学比古代中医学涉及的方面要更为广泛。除了医学本身的各学科知识之外,还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遗传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大量知识。数学可以用于一切自然现象和疾病现象的定量研究,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反映。假若医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就无法进行临床上常常要做的许多定量研究,也无法运用统计验证的法则和公式;假若医生的化学基础不扎实,在应用化学药物时就无法弄清楚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的产生机制及互相间的关系,对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的药物反应现象就不能很好地认识。当面临这些现象时,即使医生的临床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恐怕也难以作出正确的结论,因为他缺乏广泛的知识储备。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是带有世界性的,一个医生若不懂得外语,就无法掌握外国的学术信息,而且自己的经验对外交流也受到限制,这样一个缺乏信息交流的医生,他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的能力,就不容易跟上医学的发展步伐。

  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既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又受社会环境、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病人既是有病的生物机体,同时又是社会中的一员,具有复杂的精神活动。因此,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社会环境、家庭经济生活及各自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同时,社会心理因素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器质性疾病的病情发展与演变。如果医生不具备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就无法了解患者得病的社会心理原因,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就不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生物的和心理的双重治疗,因而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已经分离出许多相对独立的临床亚专业体系,但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与机体各种复杂的功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现代医学一方面是分科越来越细,另一方面是各学科间进一步相互交叉、相互联系,而对医学的某些难点则需要多学科的协同攻关。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研究和认识各种复杂疾病的现象和内在规律的工具。所以医生必须掌握和运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方法论等思维科学方面的知识,并以此为指导,去合理地运用医学知识。只有这样,在临床上才能避免或少走弯路,才能牢固地掌握临床工作的主动权。

  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极强,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临床思维的产生。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医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任何好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一个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学生,虽然他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医学理论知识,但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其原因就在于他还没有实践。没有实践就无法彻底弄通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传授的经验,更谈不上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实际上要掌握有关疾病诊断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不难,有些甚至可以达到熟记或背诵的程度,但是如果没有亲身去接触过这种疾病,一旦遇到患这种病的病人就诊,听了病史主诉,检查了病人情况,再用学到的知识去验证时,就会发现有很多的症状、体征与书本理论并不完全相符,就会因为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发病过程和疾病表现与书本上说的不一致,也就是不象教科书上讲解的那样典型,于是不敢作出肯定的诊断。这就是缺乏实践经验的缘故。也就是说,虽然已经掌握了诊断疾病的理论知识,但是还缺乏对疾病的感性认识,还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合理地在临床上应用,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距离。医学理论中有关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诊断依据都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虽然它归根结底还是来自病人,来自一个个各不相同的个体,然而这只是别人经验体会的总结,就医生自身而言,还需要把别人的经验理论变成为自己的认识,这就还需要自己去亲自实践。

  只有自己多接触不同的病人,多参加临床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增加感性认识,使思维建立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正确性、敏感性。

  二、全面占有资

  临床思维的.基础来自于医生对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就是我们在诊断疾病时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这些资料越丰富、越全面,才越有思考问题的余地,才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思路和诊断。在诊断具体病人的具体疾病时,全面系统地掌握病史及症状体征变化过程中的真实资料,是取得正确结论的基础;相反,仅仅依靠零散的、片面的资料或者因强调典型而以偏概全,则都将导致错误的诊断结果。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有其典型性,有经验的医生常常只要抓住一些典型的特征就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注重疾病的典型性与强调全面地掌握病史资料是不矛盾的,因为同样一种疾病,发生在这个人身上可能表现得典型,而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又可能表现得不典型。同样一种疾病,在早期可能表现得典型,在晚期又可能表现得不典型。还有某些病人,本来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也许因为在病程中应用了某些药物而使其变得不典型。因此,在诊断过程中,既要注意疾病的典型性,也不能忽略对疾病的全面分析,否则就容易出现误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老年患者之所以较青年患者更容易误诊,就是因为老年人的体征没有青年人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可以是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但是右侧输尿管结石、宫外孕、胆囊炎,甚至右下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在某些特殊的个体都可出现类似的表现;上腹部疼痛、发热、黄疸被临床上称为胆道疾病的“三联征”,但是某些肝癌病人也可以以此“三联征”为最初表现而就诊。在诊断病人时,假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病史采集和认真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一味依赖典型的体征,势必造成误诊。因此,进行临床思维必须全面地占有资料,这是使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延伸并获得正确诊断结论的基础。

  要全面地占有病史资料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它涉及到与疾病有关的所有资料,如疾病的原因、诱因、表现特点、症状体征、发病和治疗过程及对药物的反应等。这些资料的取得需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临床观察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有时这个过程还要反复进行,才能得到疾病的真实情况。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于医生来说虽然都是很平常的工作,但是要真正做好,并非十分简单。比如两个医生同样去询问病史,有经验的医生可以询问得既简单又系统,能够抓住与疾病有关的重要问题,迅速获得有价值的诊断线索,选择有针对性的体检及辅助检查项目,很快获得了正确的诊断;而缺乏经验的医生,也许费了不少口舌,却未能发现有诊断价值的线索,而且即使进行了体检或辅助检查,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仍然使诊断难以确立。所以,临床上无论是询问病史或体格检查,均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这些经常性的工作可以体现出医生的工作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检验着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三、深人疾病的本质

  临床上医生最先接触到的和最容易感觉到的都是疾病的一些表象,即症状。如病人自述的腹痛、头痛、头昏,以及血压、脉搏的变化等等。但是,我们要认识疾病的本质,决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因为疾病的表现是于变万化的。疾病的症状虽然是其本质的反映,然而症状并不等同于本质,现象仅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它所反映的仅是事物的一个侧面。因此,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不应当把思维的目标局限在对疾病表象的认识上,而应当通过现象深入到本质,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满足于现象的思维方法是最省力、最简单的方法。如对腹痛,可以诊断为“腹痛待查”,这样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腹痛或者无论是什么部位的病变引起的腹痛都可以包括了。这样做固然最简单,但是对一个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来说,永远也无法得到提高,也不会获得什么经验。以腹部包块的诊断为例,正确的方法是首先要考虑包块生长的部位和性质,这就需要通过询问病史来详细了解包块出现时间的长短、生长的快慢,通过体格检查在性质上判定包块的大小、质地的硬软、是否活动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这样不但对确定诊断和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同时在经过治疗,回过头来验证原先的分析判定之后,就会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经验体会。象这样的一次深入的实践,可以远远胜过多次肤浅的实践。相反,假若在治疗前对包块的性质、部位都不作分析,而完全依赖于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和反复验证,或者等待最后的病理诊断,这种做法当然简单,但是却很难获得什么经验体会,临床思维能力也永远不能得到提高。经常可以看到,同等知识水平的医生,有的人能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而有的人虽然也经历过、实践过许多病人,但是却不能总结出自己的经验,问题就在于后者未能回过头认真思考实践的过程。临床上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是无止境的,不要认为曾经成功地诊断治疗过某种疾病就不需要再继续进行临床思维了。恰恰相反,只要有临床实践,就应当不停地思考问题。这是因为疾病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本来就不完全一样,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的表现规律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临床思维始终是和临床实践相伴随、相联系的。所以永远不能满足,既不能满足于以往的经验,也不能满足于对疾病的某些表象的了解。对于一个立志于救死扶伤的医生来说,在临床思维上要给自己定出一个高的标准,无论对待什么疾病,都不要浮在表面的现象上,而应当透过现象,尽力深入到疾病的本质中去。对具体的疾病和病人的问题思考得越深刻,体会就越多,认识就越正确,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得就越快。

  四、不断更新知识

  临床医学与整个社会的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同步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经常会有许多新的知识进入医学领域,使人们对机体自身的认识和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地深化。因此,要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就要注意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吐故纳新,否则就无法顺应医学的发展。

  19世纪以来,随着其他科学的发展,医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建立了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使基础医学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声、光、电、磁等技术的引进,诊断仪器等医疗器械的发明,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应用,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有许多新的突破,又有了一些划时代的成果运用于医学的各领域;在临床医学中有一些疾病得到了控制,同时又出现了另一些新的用原经典理论和方法不能解释的疾病现象;此外,临床上还有着许多疾病的奥秘需要探索,需要引用现代科学成就来研究解决确定新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医学理论。如意识障碍、情感异常等精神表现和遗传病、分子病、癌症等疾病,其本质都还没有真正弄清楚,许多疾病无论是检查、诊断及治疗,大都需要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因此,虽然提出了机体内稳态、平衡论、信息阻断、遗传密码等学说,但这些学说必须应用新的技术才能得到验证。

  在疾病认识方面,现代技术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电镜、放射性核素、X线、酶标记等技术,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分子甚至粒子水平,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引用在医学上,创造了许多新的诊断治疗手段,可通过信息、数字、图像来显示机体内部变化的实际情况。这些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给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及认识疾病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医生相应的进行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结构的更新。

  综上所述,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首先来自于临床实践。亦即在实践中,针对具体的疾病和病人,依靠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为临床实践服务,而且能提高自己的理性认识,积累起丰富的经验。临床思维能力来自临床实践,实践又需要有理论知识作铺垫,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没有实践就失去了临床思维的基础,但是,有了临床实践并不等于就有了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作指导。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医生的理论知识需要及时地更新,实践的方法需要相应地变更,不能总维持在以往的水平上。这些都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是由诸多复杂的因素促成的,任何强凋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认识都是不恰当的,对整个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 病理学心得体会9

  近来,我学习了《临床思维》,明白了临床思维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首先要具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现代医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都需要在医学院校经过系统的学习,这是临床工作的基础。但是只靠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临床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能否灵活应用临床思维。所谓理论基础,并不单纯指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各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理论,它还包括许多与之纵向和横向联系的知识!通过临床思维概论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临床思维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思维的重要因素。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种思维方法,特别是各种病例的分析以及院内疑难杂症的讨论,使我积累了很多经验。记得有一次清晨四时许急诊来了一名女性患者,25岁,诉夜间突然出现下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多次,时有阴道流血,为少量鲜红色血液,查看病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颈软,两肺呼吸音清,心率110次/分,律齐,腹部平坦,左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我当时考虑为异位妊娠的可能性大,并询问她有无停经史,检查妇科示外阴已婚式,阴道畅,有少量血液,宫颈举痛,宫体前位,正常大小,双侧附件未扪及明显包块。

  立即打开输液通道,行后穹隆穿刺示阳性,超示左侧附件区有一2×3cm包块,B腹腔中等积液,遂请示上级医师会诊,考虑诊断明确,立即争诊手术,同时呼救120急诊送血到本院,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住院一周治愈出院。我想急诊时急字当头,直觉思维对于处理此类病人能又快又准地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治疗方法。当然直觉思维的养成并非容易,它要我们以扎实的临床知识为基础,以丰厚的临床经验为前提,并要有意识地注意培养,日积月累才能形成,通过直觉得到的结论,一定要经过逻辑认证或验证之后才可行动,绝对不能把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截然分开。

  类比—排除思维方法是临床诊断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通过此章节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个好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要不断的充电,才能赶上医1学发展的步伐。今年3月15日,我在值夜班时,遇到一名患者,男性,17岁,因发热、食欲减退、恶心2周余、皮肤黄染1周余来诊。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达38.2℃,无发冷和寒战,不咳嗽,但感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部不适,偶尔呕吐,曾按上感和胃病治疗无好转。六天前皮肤出现黄染,尿色较黄,无皮肤搔痒,大便正常,睡眠稍差,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肝炎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无疫区接触史。查体:37.6℃,82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皮肤略黄,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末触及,巩膜黄染,咽(—),心肺(—),腹平软,肝肋下2cm,质软,轻压痛和叩击痛,脾侧位刚及,腹水征(—),下肢不肿。化验:血Hb126g/L,WBC5。2x109/L,N65%,L30%,M5%,p1t200x109/L,网织红细胞1.0%,尿蛋白(—),尿胆红素(+),尿胆原(+),大便颜色加深,隐血(—)。当时我拟诊断为黄疸原因待查: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外阻塞性黄疸?。入院治疗给予:

  1、一般治疗:休息、多种维生素、严禁饮酒等。

  2、抗病毒治疗。

  3、护肝药物。

  4、对症处理。

  症状有所改善。第二天业务院长查房后详细的询问了病史及体格检查,并予进一步检查了肝功能(包括血胆红素),肝炎病毒学指标,腹部B超等辅助检查,追问既往无胆结石病史并结合辅助检查,基本可排除肝外阻塞性黄疸。通过此例使我意识到“类比”的目的在于“排除”“排除”的依据在于通过类比所发现的各个疾病之间存在的异同点。能不能发,现这些异同点关键在于对疾病地深入理解与辨认,辩认疾病主要依靠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

  病史、症状和体征(含各种辅助检查之结果),可见在临床实践中采集病史的重要性。

  通过临床思维的学习,针对具体的疾病和病人,依靠已尝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为临床实践服务,而且能提高自己的理性认识,积累起丰富的经验,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病理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心得体会09-23

心得体会的写法 心得体会的写作模板11-10

心得体会08-23

献血心得体会 献血心得体会优秀01-07

名师讲座心得体会心得体会10-22

酒店工作心得体会范文_工作心得体会01-16

移动培训心得体会简短_培训心得体会01-16

夏季防暑培训心得体会 避暑心得体会01-21

心得体会 化工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1-19

招标采购心得体会采购工作心得体会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