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26 09:06:05 心得体会范文 投诉 投稿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推荐)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推荐)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

  人才培养是每个企业都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许多公司纷纷组织了各种培训活动。近期,我所在的公司也组织了一次培训站研修活动,我在其中参与了一个月的学习,收获颇多。借此机会,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培训站研修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培训站研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培训站中,我们不仅有专业的培训师带领我们进行学习,还有来自各个领域的同事一起交流讨论。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我受益匪浅。每天的学习时间都被合理地安排,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而且,培训站的学习资源丰富,有丰富的书籍、在线课程和文献资料可供借阅。在这个学习的氛围中,我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了大大的充实,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其次,培训站研修注重实践操作。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不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实际操作的机会。通过实践操作,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在学习项目管理的课程中,我们除了学习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模拟项目的实操。通过实践操作,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实际工作中的项目管理能力。培训站研修的实践操作帮助我们弥补了工作中的不足,并提高了我们的技能水平。

  第三,培训站研修促进了我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培训站中,我们与来自不同部门的同事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我们学会了倾听与沟通,发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技巧,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习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第四,培训站研修还提供了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提升的途径。例如,我发现自己在演讲中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我主动参加了演讲技巧的学习班,并在培训站的演讲比赛中展示了自己的成果。通过这次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演讲能力,也增强了自信心。培训站研修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努力实现自我提升。

  最后,培训站研修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在这一个月的培训中,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学会了如何学习。通过培训站研修,我明白了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持续的努力。我决心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总之,培训站研修是一个能够提升员工专业素养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培训站研修,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法。我相信只有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我会将培训站研修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2

  翘首以盼,本周的培训如期而至。11月25日下午,我们再次相聚教体局七楼会议江苏省室,聆听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冯卫东老师的讲座——《让“好课”成为“好作品”》。

  冯老师结合一线老师的课堂实例,分享自己团队的教育科研经验,他独到的分析、理性的评价、精辟的见解让老师们佩服不已。两个小时的讲座,生动精彩,冯老师深入浅出地让老师们了解了如何让好课成为好“作品”。冯院长从创新“做课”精彩写、推开“微窗”有景深、“主张”催放花满树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解读。冯老师还给老师们提了关于教师写作的几点建议:不要小视课例研析及其在此基础上的论文写作,它是最适合于我们的写作样态;论题角度要小,开掘要深;要做到“语勿惊人意开新”,努力拟出新而不险、美而不媚的文题,努力做到让文题“无须解释就能明白,一经诠释非常深刻”。

  今天的讲座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让“好课”成为“好作品”,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路上多走一步。

  一、教学设计多走一步——新创意

  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分层融合的过程。在融合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的英语学科素养和知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时量体裁衣。例如:在教学外研九上Module3HeroUnit2Myhero-DrNormanBethune时,将学生分为三个梯队币进行一下不同的作业设计:第一梯队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并使用英语学会介绍自己心中的英雄;第二梯队能够理解白求恩医生的品质,并进行评价;第三梯队只需要掌握本文的重点词汇、句型和基础语法。

  二、课堂教学多走一步——增厚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需要花时间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做到既把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又要凸显教材的本质,让整个教学设计有“生命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互动让学生暴露思维弱点,使其思维互相碰撞,内化语感。我们更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其求知欲,要在重难点的地方质疑,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这样,我们的课才会有厚度。

  三、课堂语言多走一步——强美感

  教师的语言美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在作用。如果学生经常受到“语言美”的教师的熏陶,自然而然在语言表达和兴趣等方面远远超越其他学生。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所以,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对好课的追寻,是我内心不竭的渴求。古人说:“十年磨一剑”。今后,我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适时地“反刍”,不断地“斟酌损益”……我相信:我的课也可以升华为“好课”,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来一番“教后思”,做一些“教后记”,写一点“教育随笔”,我也能写出“好作品”。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3

  我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一、王主任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教师都在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就是王主任讲的10个构建。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

  1、教学目标的定位

  2、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

  3、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

  4、师生互动平台的构筑

  5、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

  6、达标练习的设计与落实

  7、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8、恰当的身体语言

  9、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10、合理的板书设计。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二、八个精心

  1、精心备课

  2、精心上课

  3、精心进行作业教学

  4、精心组织考试评价

  5、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

  6、精心进行教学反思

  7、精心制订教学计划

  8、精心开发课程资源。

  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总之,我觉得不管当教师还是当教研员都要有实干精神;要有扬弃昨天的改革热情和创新精神;为振兴沂南教育出一分力。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4

  “学习”一词,在本次培训学习中出现频率比较多的一个词。不管是从专家的讲座中,小组讨论中,还是研讨交流中频频提到。给我的感触很大。

  常言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因此学习对于教研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陆云老师在“注重专业素养、文化底蕴”中要求教研员加强读书、积极反思,“为了理念而读书”。李家栋老师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就要“加强修养,重视学习”。 邓文珍老师也要求我们教研员“能吃苦耐劳,潜下心来看书、学习”。

  邢益宝老师认为教研员不但要读书,并且读的书量要大,只有书读多了量变了才能导致质变, 质不变,是因为因为量不够大。

  是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发生着重大的改变。由原来的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在不断的创新,老化加速。据调查显示,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了。而每个人都遭受着知识半衰期的困扰,据了解一个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一般技术人员的知识半衰期也只有7年。也就是说,如果不继续学习,那么5年后这个工程师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一般技术人员7年后也将面临这样的命运。所以学习要实行社会化、终身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与时代同步,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搞教研亦如此。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5

  感动

  “春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这句歌词,虽然已是阳春四月,伴随着天空中飘落的小雨,空气中还是弥漫着冷的气息,可是我们乡镇教研员的心却是滚热的,温暖的,因为全市的教研员有幸坐在一起,共同聆听陈大伟教授《有效观课议课》的讲座,共同聆听六节精彩的原生态的课例,共同研究探讨这六节课例,共同聆听市教研室徐老师《读书·写作》的报告,我们的思维在碰撞,我们的水平在提高。会议虽然短短两天,却留给我们太多的“痕迹”。

  成长

  “教研员的高度决定了一个区域的高度,教研员的思想决定了一个区域的思想。”我深深地记住了市教研室徐老师的这句话。本学期,我刚刚加入教研员的队伍,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的,而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乡镇教研员培训的活动,真的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田。两天的培训,带给我的“痕迹”有:

  观课议课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老师

  就像陈教授所讲的那样,我们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往往小板凳一放,就坐在教室的后面去听老师讲课,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一无所知。听了陈教授的讲座,我才懂得这样做的坏处,我们真的应该做到学生的中间,心中有学生。课前做到与身边的学生有效的沟通,这样才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学生的学习信息。观课时,我们是信息的收集者,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理解者,同时也是执教教师的助教,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和讲课教师一起议课时,要“眼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彼此之间平等的对话,不要只针对授课教师提问,要学会相互提问。授课老师也不要只是被动接受询问,要学会主动出击,向观课教师提问。议课时,不是去建议别人怎么教,而是主动说“如果我来教……”因为你的建议对别人未必合适。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上课评课异彩纷呈,演绎精彩

  六位讲课教师各显神通,给我们上了六节异彩纷呈的课。重点说一说三节品德与社会课。三节课都抓住了品德与社会课的灵魂:生活性和活动性。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讲课教师都密切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把真实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谢士芹老师教授的《随时伸出我的手》,课前,老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生活。课中,学生“寻找身边爱的故事”。 课后,老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坚持做好事,并且每做一件好事就存入储蓄罐,进行爱心储蓄。李利老师教授的《圆明园的诉说》,课前,老师也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老师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了解圆明园的兴亡。

  活动是品德课的灵魂,讲课教师都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谢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走近残疾女孩古红柳——寻找身边爱的故事——传递爱心——制作爱心卡片。李德英老师教授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以篇章的形式巧妙的设计活动,引领学生去体验,去探究。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各位教研员的精彩评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评课既有理论,又能结合讲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如果我来教……”这句话评课教师说得最多,他们真正做到了尊重讲课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效度。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读书,写作是教研员成长的阶梯

  市教研室的徐老师给我们教研员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读书,写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句句话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徐老师同时告诉我们所读书籍的种类和阅读时的方法,谆谆教导我们用心读书。写作更是提升自己好的方法。工作中的困惑和难处,工作中的点滴收获和真实体会,教育现象等等都可以写下来,用我们的笔记录着教育中的真实生活。阅读与写作就如同蜜蜂采百花而后酿蜜一样。没有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的“厚积”,就不可能有教研员的“薄发”或“多发”。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6

  老师的两堂讲座,分别从教学论文的写作、教研活动的开展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精辟的阐述。他们总结传授的规律性的知识,绝对是真知灼见,而且极具现实指导意义。对我们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开展,是含金量极高的及时雨,也解决了很多现实工作中的疑问,并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收获的理论性知识,我就不做复述了。说一说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两位老师做学问的态度。如果大家留意的话,你会发现,这两位老师都很会“讲故事”。但是,这些故事绝非虚构,毫无雷同。也就是说,两位老师绝对是生活和工作中的“有心人”,是善于积累、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善于提炼的人。

  这些“故事”是什么呢?是教育事实,是教育实践,是我们身边周围的教育研究资源。这些东西,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被我们无意(或有意)中忽视了。记得我们教体局郭长利局长,在一次面向教研中心召开的会议上,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希望我们能用讲故事的形式,积累成长经历,总结总结成长经验。这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要关注细节,要注重积累。而“三课联动”的实质,不就是立足课堂实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课程要求,发现问题深入钻研,形成课题吗?这其实也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善于研究。

  怎样向两位老师学习,达到两位老师的期望呢?私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保持职业敏感,关注平常细节中的不平常之处。我们在备课时,交流的一些问题,可能蕴含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课堂上,学生的一个活动、一个回答,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课后的一次反思,考后的一次总结,可能就是一篇精彩的论文。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平时积累一颗颗的珍珠,最后才能收获精美的项链。

  二是要肯下功夫,深入钻研发现的问题。发现了问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立足专业视角,广泛搜集资料,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凡事就怕认真,只要我们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韧劲,再加上精益求精的干劲,敢为人先的闯劲,一定会有所突破。当然,钻研中要不怕失败,善于修正;还要善于学习请教,多方吸收批评意见,让自己的研究更深刻、更科学、更无限接近真相。

  第三,要善于总结,提升理论素养。我们研究发现的原理、规律可能一开始时是粗浅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炼升华。当然,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理论学习积累,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总结时,保证术语准确,立场鲜明,观点科学。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是搞文字游戏,更不是追名逐利,必须充分认识所做研究的意义。

  我们从事的是一项严肃而科学的工作,其实身边有很多的资源在等待我们去发掘。只要我们能把平常事做好,深入研究,不断提高,一定会把工作越做越好。

  张志伟老师的话,很有哲理,让我们学会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新做。共勉!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7

  从XX年2月22日-2月24日,在xx进修学校我有幸参加了教研员、学科组长培训学习,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颇多。xx老师关于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中说到学校要成长为一个科研型的学校,那么老师就要成为科研型的教师。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很丰厚,真正了解教研员的工作方向、工作方法、工作职责,同时感到教研员的责任重大。以下两点是我在学习中的最大收获:

  一、反思自己,提高认识

  通过x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确了校本教研的方式与流程。听了包头市教研员王荣和内蒙古电教馆刘彦泽等专家的讲座,不禁反思起自己的工作。我们除了缺少专家自身的优势和理论研究者的扶持外,实践经验不该缺乏,我们本身是一线的教师,都深入课堂,平时听的课也不少,只是把握不准方向,使我们的问题改进并不大。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稀里糊涂,只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没有一个具体的'活动流程和有效的活动方式,所以教师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每次的活动效果也可想而知。通过学习让我跳出来看自己的所为,由于我们自身的欠缺和条件限制,致使我们的眼界狭窄,看问题没有深度。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忽略了好多关键性的东西,对一些教学现象、教学行为所引发的结果,分析不透,甚至不会分析。我们不仅仅缺乏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理论联系实践的认知、科学可行的操作方法,我们更缺少的是做业务的心境。所以在尽头的教研活动中应多注意以上问题,争取有大地突破。

  二、找准切入点,开展教研活动

  有培训就有学习,有学习就会与收获,构建有效教研,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我们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从五个环节来进行教研活动:

  1、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

  2、找准教研活动的切入点;

  3、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精心设记教研活动内容,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5、让教师带着问题、困惑来,明明白白的回去。在每次的教研活动后,要认真反思,正如专家所讲“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反思就一定能成为名师。”教研员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每次的教研活动。我们应该既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研员,更要做一个求真务实的教研员。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深知自己的综合素质离一个合格的教研员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系统的掌握学科知识,还要掌握教研的总体趋势、学科的发展趋势。因为只有了解前沿的态势,了解所在区域教研状况,知己知彼,才能准确的为自身工作定位,把握好研究方向。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对所学知识认真进行消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工作的财富,把本次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指导好自己的工作,并以这次学习为新的起点,自己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8

  有幸参与了德州市教科院组织的教研员线上培训学习,听取了王月芬博士和王鼎教授的报告,受益匪浅,两位专家分别就“单元作业设计”和“测评与命题策略”两大问题做了深入浅出地解读。报告既有宏观上的深刻阐述,又有微观上的鲜活事例;既架天线,更接地气。

  “双减”之下,相关文件要求扑面而来,一时间让我有些茫然而不知所措,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双减”的用意所在,也对于如何去做好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现将个人所得总结如下:

  一、“减”为谁?谁来“加”?

  “减”为谁?王月芬博士将“双减”的大背景做了细致地讲述,从国内现状到国际发展,将文件中的关键信息,逐一做了更为深刻地解读,“双减文件”“五项管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PISA测试数据”,提醒了我们,国家对于此项工作的力度之大,决心之大,问题之严峻。

  必须要“减”,教育工作者要有严肃、清醒的认识,不只是任务,更是“大任”!因为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的未来。

  对于教师来说,要全面来理解,“减”不是不要质量,而更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学习效果?如何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也就是说,在做好“减”的同时,更要做好“加”。“加”,是指向教师的,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减”什么?“加”什么

  (一)“减”什么?

  减的是无效、低效的作业;减的是教师偏颇的教学理念“刷题提高成绩”“灌输知识”“越俎代庖”“目中无人”;减的是粗放的管理方法,不问来路,只要结果;减的是功利之心。

  (二)“加”什么?

  1、加一点“课程意识”

  何谓课程意识?即从学生的成长着眼,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唯一的出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教育发展新形势下教师应持有的一种教育观念。变教学意识为课程意识,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要有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遵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育观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用课程意识取代教学意识,使教学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发展本位转变。

  作家毕淑敏站在高山之巅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需要登上课程的山巅,问自己:我问什么而教?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可以用什么方式去教?

  2、加一点目标意识

  即清楚要去哪里?教育要有目标,课堂教学要有目标,教学评价更要有目标。以作业设计为例,预习作业学生自主完成什么要求?课堂作业解决哪些问题?家庭作业独立完成哪些任务?

  3、加一点研究意识

  教师不拘于照本宣科,加一点研究意识,捕捉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结合理论和实践去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教育教学才会常教常新,有“源头活水”的滋润,消除职业的倦怠,教师也获得专业化成长。

  4、加一点精细化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如王月芬博士提到的作业系统问题。作业批改不只是打对错,看符号,更需要帮孩子找问题,指出问题,帮助解决。既而统计分析,讲评辅导。回看我们的日常教学,止于打对错的有多少?能够统计分析,讲评辅导的有几人?

  再有,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让孩子轻易地上网搜答案,看似一个小细节,但是却含有大道理。而我们日常要求却没有做到细化。教师只看写完了吗?写全了吗?不允许学生空着,不问来路,掩耳盗铃。

  当然,还有王博士提到的作业差异、作业难度、作业目标、作业类型、作业内容、作业管理等环节的细化。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去研究的问题。

  三、因地制宜,扎实工作

  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基于之前的教研工作,我们可以继续深入开展更丰富的活动。

  1。开展学科作业设计培训与研究

  结合市教科院的精神,开展有效的培训、研究活动。

  立足课标、教材、学情,用作业设计倒逼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效率,确保教学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2。培养教师命题能力

  命题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经过暑期市级培训,我县也组织了学科命题比赛活动,今后要利用好活动结果,持续开展全员教师命题培训活动,用命题来反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是促进个人提高的捷径;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顺应教育新形势,做好加减法。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显认识,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9

  开学初,参加了“延边州高效课堂集训营”学习培训,对“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认识。特别是亲历“小组深度建设”、“导学案编制”,将更有利于今后在工作中具体操作,进而创新突破。然而也心生疑惑,觉得诸多问题需要再细细思量……

  一、高效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个人认为,“高效课堂”不是凭空出世,而是“传统教学”衍生而来。传统课堂特别是新课改以后的课堂从来不反对“以生为本”,反而是极力倡导生本课堂,反对“以本为本”。在传统教学评价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有实效的课才被评为好课。凡是能蹲下来与学生为友,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解读生活;教授的内容、方法新颖、活泼;且形成风格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深受学生爱戴,也被学界首肯。因此,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其实并不矛盾,绝非死敌。高效课堂不过是将传统课堂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最优方法“拿来”形成“模式”。

  当然,传统教学确实存在严重问题;但绝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和批判。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采取一种扬弃的态度,继承并发扬精华部分,改革或摒弃的应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无需将课程改革神秘化、神圣化,使其高深莫测,让人望而怯步,不敢去实施和探索。所谓高效课堂不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形式,另起炉灶。如何才能有效地将高效课堂理念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结合起来,恰当地进行相互平衡和渗透,从而构建开放而扎实、具有生命力的课堂,真需要我们深度研究和勇敢探索。

  二、高效课堂中教师主导角色的认知。

  为师之道 ,贵在于导。“主导”何为?

  其一是引导。它是启发式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手段,“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无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新知识、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灵活多变的引导,使学生尽快地“上路”。

  其二是疏导。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而“卡壳”时,教师如果及时疏通,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便能化难为易,使学生茅塞顿开。疏导要热情、灵活。教师若能满腔热忱,学生的思维易被激发而活跃,教师若疏导有道,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远。

  其三是指导。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学,而且随时用正确的方法去组织学生学习,直到学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为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摸索与总结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为自己所运用。总之,“善教者,善导”。

  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离开“精讲”。

  要做到精讲,教师必须要言不繁,善于一语道破。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潜心钻研教学方法,把难点用最通俗、最精练、最鲜明的语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讲明白。科学的讲授才能准确无误、事半功倍,艺术的讲授才能化繁为简、出神入化。

  以上是想说,课堂需要教师倾情关注,全身心的投入。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师生双向生命激发的过程。离开教师基于学生渴求的善导、精讲提升,课堂极容易流于肤浅,缺乏深度,阻碍部分学生的`深层需求和高品质快速发展。所以个人不赞成模糊教师的专业性以及任何人都能在“模式”下上英语课、语文课等等论调。三个人同时上十个班的课,也让人疑窦丛生,课堂难道是流水线吗?

  能不能做好高效课堂模式化教学,教师是关键,优秀教师可以一课多式、一人多式、一时多式。反过来说,好模式也对教师教学的随意性等加以约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模式化探索的路上,无论教师还是教研员,都只是过客,不是主人。新课堂更需要渊博笃学、业务精湛、视野广阔、思想深邃、文化素养一流的高品位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教师的自我提升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尤为重要。

  这几年我们也一直提倡高效课堂模式教学,初衷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但模式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能做为教学成果来争取荣誉。改革的目的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回归教育的本质。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0

  首先让我感受到专家广博丰厚的知识功底,也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实实的学习者。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引起学生学习的意象,即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经常观察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他们的生活环境、范围及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们最愿意接受那中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不断的与孩子们谈,与孩子们交流,了解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困惑与体验成功的'快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贴近孩子们的胸脯,斟酌孩子们的脉搏,洞察孩子们一切心理反应,然后根据教材特点去设计,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总是心中装着教学目标,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眼睛盯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我们有时通过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文字变成学生理解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加强学生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收获。做一些让孩子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教具,通过教具的演示,把一些抽象的理性化的难理解的知识变的具体化,形象化,带学生一起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关注学生的进步发展。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唱独角戏,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把学科价值定位在一学科上,而是尽力的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新课程使我们走到一起来,大家合作,研究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与同行们共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有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最后得到的方案为大家公享。这是共同提升理论与教学水平的好办法。研究的过程中,是有很多困难的,可能要占据我们休息的时间。但是用研究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去证明我们的价值,在研究中体验研究的快乐。在研究中得到成长,占用一点时间,有何妨呢?当我们对教育科研产生了兴趣,在集体科研中找到了乐趣。不再把工作当成负担,我们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们的幸福感就找到了。不断学习。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果我们仍抱着吃老本的心理来组织教学,那将无异于“旧瓶装新酒”,根本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我们才能“天光云影清如许”,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创造出更为新颖的课型和更为科学更为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因此,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创新、创新、再创新,大胆改革大胆实验,不被传统所束缚,不断总结成败得失,将成为我们教师毕生的课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1

  20××年“区培计划”小学教研员培训项目培训于7月23日至29日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由广西教育厅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在这为期7天的培训学习中,我有幸聆听了梧州市万秀区教研室李国魂老师主讲的《教研员的职业价值与职业追求》和桂平市西山镇城北小学杨艺校长主讲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研员》。通过学习,使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他们的报告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能力的提升。培训时间虽短,但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明确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领悟出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努力的方向。通过学习,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

  通过培训,使我了解了教研员的发展历程,了解了教研员的职业尴尬,更明白了教研员的职业价值与职业追求。使我对教研员这个角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研员不只是听课、评课、检查常规教学工作这么简单,而应是老师的老师,是立于天地之间的精灵,定位于研究、指导、服务、合作、引领、开发等,是专业的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探讨存在的具体问题,看到教师们看不到的,想到教师想不到的,有着榜样作用。

  二、提高理论水平

  教研员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是老师的老师,要想真正成为老师的老师就要学无止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研究能力,这样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质量才能保障,教学成果才能丰硕。专家们的精彩讲座给了我一次次心灵的撞击。聆听了有着资深经验的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校长的讲座,使我了解到一线的学校和老师需要什么样的教研员,使我认识到想成为优秀的教研员,就必须重视学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高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人格魅力;要有底气、秀气、灵气、正气、大气,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课程专家,教学专家,评价专家。才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三、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有培训就有学习,有学习就会有收获,构建有效教研,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切入点,开展教研活动从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明确教研活动目标;

  (二)找准教研活动的切入点;

  (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精心设计教研活动内容,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五)让教师带着问题,困惑来明明白白的回去。在每次的教研活动后,要认真反思,教研员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每次的教研活动,既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研员,更要做一个求真务实的教研员。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目标明确了,理念更新了。今后,我将好好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实践,运用本次所学知识引领和指导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2

  4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庆市骨干教研员(培训者)培训学习,聆听了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党委书记郑重老师的讲座——《教研员的沟通艺术》。我想从我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来谈几点体会:

  一、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蓄含着深刻的寓意。郑老师的讲座没有华丽的语言,一上台便深鞠一礼更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平易近人的谈话中能让你明白很深刻的道理;简单的道理经郑老师口中讲出亦有别样的韵味。让你在回忆和细细品味中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郑老师春风雨露般的教育指引。沟通的艺术不仅仅对于我们教研员以及培训者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沟通也要讲究艺术。沟通无处不在,学会艺术的与人沟通会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精彩。我们教研员(培训者)还要学会在自己头脑中设置不良信息的防火墙,学会自己和自己沟通,多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做好,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完善,尽量不要去指责别人做没做好,人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把失败归于他人,我们要做积极的归因,有效归因才有意义,才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出色。

  二、简单生动的例子让讲座精彩纷呈。郑老师的课中没有生搬硬套,用案例贯穿了讲座全过程,每次都是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让人一看就懂一点就透,不用费心思再去琢磨,很放松。例如:课一开始就讲了一个案例以此来诠释沟通的重要性,紧接着又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听课的老师说说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了一个少女,有的则说看到了一个老妇人,有的说两个都看到了,由此引出沟通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是这样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加上郑老师一环扣一环的生动讲解,让我们觉得三个小时的讲座是那么短暂,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教研员(培训者)在培训基层老师的的.时候是否也能像郑老师一样用案例来说明道理,来打开老师们的心中的困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这样不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而且让培训更加人性化。

  三、师生间的互动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沟通的艺术。郑老师的课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时时与听课的老师们互动,让短短三个小时的课堂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四、感悟:正如郑老师课中讲到的,教研员要给自己个定位:先做师之生,再做师之友,后做师之师。这个定位我觉得很有道理,尤其像我这样刚接触教研员(培训者)岗位的新人,更应该多学习、多交流、多请教。我会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3

  县研训学校于20xx年6月16日——17日在乐东中学多媒体教室组织举办的全县教研员培训学习已经结束。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但学习内容多,涉及面广。特别是几位专家、领导精辟的专题讲座,给我印象深刻,感触颇深,获益匪浅。

  可以这么说,这次培训是给我县全体教研员很好的充电。

  教研员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人员。作为教研员,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怎样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好排已的位置,如何去应对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强化教研员的职责,提升教研工作能力,使教研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是一个舍得大家关注和引起重视的热点话题。

  记得这次培训,蔡运慎主任作《中小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管理》专题讲座时,他以缜密的理论思维方式和超前的意识以及生动有力的案例,使我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讲座给我们今后去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辟了新的路子。

  教研员怎样去听课评课,这是对教研员最根本的要求。而王斌老师的《教研员怎样听课评课》专题报告是一个很好的解读。他以从事教育教学几十年且来自最基层的有效经验,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课。的确,听课评课,在众人看来,似乎容易,其实不然,它不仅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还包含着以人为本的哲理。对于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以及不同的对象,只有采取不同的策略和多维度的点评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提高他们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一点,我作为老教研员深有同感。

  网络时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网络教研。陈泽良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当今网络教研的地位,与其功能作用。过去单一的传统教研已被打破,我们不仅要构建一个强大的教研平台,而且还必须培养一大批懂得运用、熟练操作的教研员,使他们成为网络教研的.领头军。这又是教研员的重大课题和严峻的挑战。

  陈生发副校长在谈到有效教研时,他针对当今的教研教学现状作了全面的剖析,并用“困惑、感悟、期待”六个字来概括。值得在座的听者深思。

  海南省研训院的陈夫义院长的互动式讲座值得提倡,周积昀副院长的幽默令人兴奋不已。他们的专题报告全面地诠释了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误区。为我解开了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困惑。改变了我过去的一些看法,消除了曾经的顾虑,增强了对课程改革的信心。

  我认为,这次培训是及时的,富有成效的。我身为教研员,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断地探索、钻研和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经得起考验的教研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4

  本周的两个讲座,是冯卫东和张志伟两位老师就教学论文写作、教研活动组织两个话题展开的。两位老师既现身说法,又用大量的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所讲授的路径和方法实操性很强,均针对在一线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论文的写作中存在的最实际的问题,所以,让人感觉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听取了报告,我想到的是:“教”和“研”如何相济?教师的“学”和“思”如何同行?

  反观我们当前的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热情不高,活动实效性不强,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何尝不是张志伟老师所说的“叫”研组长叫人来,坐在一起东拉西扯,拍个照片,填个记录,万事大吉。教师无功而返,怨声载道;教研组长无计可施,满腹牢骚。我们都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就是停留在说说现象,摆摆问题,至于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张志伟老师给我们列举了具体的案例,传授了解决方法。

  我认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引领参与者的思考?

  首先,要不要思考?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决定的。在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处在“知识爆炸”时代,客观上对每个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作为教师,面对着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对象,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这样,才能培养会思考的学生,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就愈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愈强,创造力就愈强。这种能力,使他能够与时俱进,备受社会的欢迎。

  其次,组织实效的活动,引领参与者的思考。活动主持人是培训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引领者。组织者做好三项重要工作:活动前的过程规划,活动中的点评推动,活动后的反馈跟进。以比赛来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以赛代训,把折叠的过程展开。

  最后,学会写作。冯卫东老师称之为让“好课”成为好“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三条路径:路径一,创新“做课”精彩写(创意地做),既做行者,也做作者;路径二,推开“微窗”有景深(敏锐地看)。关注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细节,让线性时间空间化,着眼于课堂,紧抓细节,生成方法,有一点引发深度的思考;路径三,主张催放花满树(聚焦地演)。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归纳规律,由课例—课理—课例,写改课的具体内容,修改背后的渗透的思想,基于叙而反表议,达到理性提升。

  张志伟老师也提到,课堂里有许多故事,故事里有深刻道理,把道理想通,想通了道理就是进步,写出来就是论文。同样的,每次教研活动也是有许多东西可以总结提升的,从点上进行突破。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还应成为一个善于书写的教师,这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发自内心的自觉追寻。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5

  紧张充实的教研员培训结束了,首先感谢县研训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次培训就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几个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教研员是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教研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教研员就是教师中的教师。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且较辛苦,但我感到值得,且收获非常大,这是给自己的一次充电机会,使我对教研员的工作有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听课评课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作为教研员我们应该怎样听课评课。通过本次的培训,使我更进一步掌握了听课评课的模式,特别是陈夫义院长对教研员“兵法六”的强调,使我茅塞顿开,真不虚此行。

  教研员培训让我重新感受了一次学习的幸福,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但培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作为教研员,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发展,需要的是自己平时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研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01-08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02-01

参加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04-30

小学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2-20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精]03-15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5篇02-20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5篇)04-26

语文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0-05

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0-07

教研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