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4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京剧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京剧心得体会 篇1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被男女老少传唱于大街小巷,脍炙人口的名段和众多名家名旦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而绚丽的一笔。然而,古老文化的逐渐陨落已是即成的事实,在流行元素的冲击下,京剧、民乐、诗词歌赋等等精神财富正在被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中国人,我个人认为“京剧欣赏”应该作为必选课列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以避免出现外国友人组团研究“生、旦、净、丑”,而中国学子却分不清梅兰芳是男是女这类型令人哭笑不得的文化问题。 在本学期选修京剧欣赏课程之前,我对京剧最直接深刻的印象还停留在幼年时期在电视上看到的京剧选段。犹记得当时老一辈人对京剧狂热追捧,逢戏必看、逢曲必听,随便一人都能哼唱两句,而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京剧则犹如外星语言,艰涩难懂不说,曲调还一成不变,真是听之无味,无聊之极。
然而就如所有的学问一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京剧,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意识到它的美。老师也说,京剧欣赏就在于研究它的“美”。 而这个“美”也体现在了诸多不同的方面。 京剧即为“剧”的一种,便赋予了它鲜明的故事性。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每次在课堂上欣赏精彩片段之前老师都会事先讲解故事背景,以便于我们理解京剧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达的感情。京剧的故事性也为它提供了很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受到各个年龄段票友的喜爱。一部“剧”少不了演员,正所谓“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剧行当也有明确的划分,在“生、旦、净、丑”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细致的分支。每一种行当的个性特点和身份都是相对明确而具体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异的男人是“净”,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属于“生”,而负责创造喜剧效果的便是“丑”。 独角唱不出好戏,京剧的四个行当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在丰富角色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华丽多变的舞台效果。
说到行当就不得不提京剧的服装和脸谱。在全世界众多的艺术表演形式中,京剧的服装和脸谱绝对是独具一格的,绝非其他文化所能企及与模仿的。虽然现代服装的流行元素千变万化,却是越来越不靠谱,而京剧的服装该大气时便大气,该寒酸时就寒酸,“蟒、靠、褶、帔、衣”,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绝对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形象。再搭配上华丽的纹饰与图案,比如文臣用的仙鹤、孔雀,武将用的麒麟虎豹、富人用的飞鸟花卉,以及细致的做工与面料,每一件衣服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而脸谱就更不用说了,六分脸、花脸、英雄脸、神仙脸,光是京剧舞台上那一张张奇异的脸就足以让我们感叹老祖宗的智慧与想象力。像京剧这样细致得恨不得武装到牙齿的艺术表演形式,无怪乎能在历史的浪潮下历久弥新。
京剧的辉煌与每一个京剧人台下的汗水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古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在以前是穷人没有活路才入梨园,想出名、想成角,戏班子里的苦生活可是日夜颠倒的。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手眼身发步和唱念做打任意一项都不是“随便练练”就能行的,这是一种功夫,是吃饭的家伙,名角名旦往台上那么一站,那就是有名家的范儿,观众就只有拍手叫好的份,不服都不行。
说到名家名段,那就得说说京剧的流派了。若细分起来,京剧的流派足有十几甚至几十种,梅、程、余、杨不一而足,每个流派又各有千秋,组成了京剧艺术的大观园。而各流派又有着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继承人,比如谭鑫培、盖叫天、叶盛兰等等,要是放到现在那可都是大艺术家,他们不仅传承了精髓,更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由衷地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能热爱京剧,共同把中国古老而绚丽的文化传承下去。
京剧心得体会 篇2
一、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好内功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要教好学生,让学生喜欢首先要自己会,自己喜欢。大多数初中老师对京剧都不是太专业,对我来说也一样。要想掌握更多京剧知识就只有学习,为此我拜访请教了本地戏剧协会的京剧演员,还利用网络视频自学了几个京剧选段。当然有条件的老师最好能跟专业老师学上几段,这也是一个专业音乐老师的基本素质。
二、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
现在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上课看电脑视频了,那就利用视频手段。如果把京剧视频用到这节课的教学上,那就是用京剧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吧,比自己唱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教学效果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何可能让京剧本身去感染学生呢?我想关键还是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看的视频。于是我又在网络上搜索大量京剧的相关视频,终于决定选择以中央台少儿京剧表演的节目视频。因为这些小孩子有些是他们的同龄人,还有些比他们的年龄还要小得多,但表演都很精彩,又很可爱,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欣赏的兴趣,还能从年龄上给他们产生自叹不如的感觉,当然也得好好学习学习了。从而能从视觉、听觉甚至心理上去震撼他们、感染他们、陶醉他们。把课堂营造成少儿京剧艺术才艺表演欣赏会,给他们营造一个浓厚的艺术气氛,让他们在这样的气氛中去体验京剧的魅力。设想已定,于是,我花了不少时间专门搜索了下载了很多个以少儿为主的京剧表演视频,以及一些现代气息和表演性比较浓的京剧节目。
三、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课是属于欣赏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艺术知识,并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音乐中的文场戏、脸谱、服饰等京剧文化知识,加深对京剧的兴趣、提高鉴赏京剧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其重难点也是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和兴趣 ,初步了解和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脸谱等文化知识,而不是要求学生学唱京剧,所以教师千万不要把目标的重难点放在教唱京剧上。
四、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意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创意,音乐课教学更是如此,更需要创意。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较难吸引学生,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往往来自于教师富有创意的教学构思。还有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融入到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这节课,对学生学习来说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那就更需要老师的创意设计了。我就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及少儿京剧演唱表演等穿插进京剧课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京剧不只是大人们或老人们看的,京剧也有那么多的同龄人在学唱。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让学生在欣赏中自己去感受京剧的真正魅力,从而能喜欢京剧课,喜欢京剧。
五、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关键。音乐课以其特有的载体和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视觉、听觉等因素在激发人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视频应用到教学中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应用好这些手段能够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点。就这一节课来说,通过多媒体视频,学生不但能听清唱腔特点,还能把演员表演、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唱、念、做、打等。而且还能利用录像的暂停、重放等功能,让学生进行反复欣赏和模仿,以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这样就使教学更加丰富、更加形象,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有体会:音乐课应该让学生每堂课都沉浸在美妙的艺术气氛中,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而不是只上好一两节公开课。对音乐老师来说,首先要真正认识到音乐课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然后才能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认真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这对音乐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每一堂好的音乐课,不但能让学生沉醉在音乐艺术的魅力中,也能让老师自己受到同样的感染,并感受音乐教学带来的快乐,忘记教学工作的辛劳,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得到的回报之一吧。
京剧心得体会 篇3
首先,我要感谢徐老师给了我这次难的学习机会。我参加了选修课学唱京剧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尤其老师组织的各种比赛,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舞台,很感谢老师给予的展现自我的台阶。
一直都觉得京剧很美,甚至在完全没有接触京剧之时,自从参加学唱京剧之后,练唱腔、,期间有许许多多的感悟,但自己却明白这一段时间下来,京剧已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为这一辈子,都会因为有这么美的一门艺术相伴而感到幸福。京剧是集大成者。在京剧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术、雕刻、舞蹈、音乐、文学等等艺术的身影。人物造型、场景设置体现的是雕塑的精巧、图画的意境。人物的造型美是不用说的了,服饰、头饰、道具、脸谱,无一不是精心所为。光是用眼睛,就已能满足。眼福二字,已是先能保证的了。而京剧背景设置,也和众多别的剧种一般,用虚景描绘出一种意境,这正是中国人自己的山水画。
通过老师的精心讲解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更加详细比如生这个角色老师简单的说可以分为武生,老生,小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老生演唱时,是用的本嗓演唱的,而小生是用真假声结合来演唱的,更重要的是老师教我们如何唱。
我从中学到演唱中怎样寻找所需要的共鸣。
(一)从气息方面来讲
找上面的往里收,找下面的沉气保持,向外推比较合适。在此同时,找头腔多练高音,找胸腔多练低音。
(二)从字的角度来练
找鼻腔多练“昂(ang)”,找头腔多练“敖(ao)”或“哦(o)”,找胸腔多练“雍的韵母(ong)”,找口腔多练“啊(a)”。这里男女声及行当最好也要略加区别。例如:老生练蝶窦用“衣(i)”,而女声要把(i)练好就得往额窦那儿去。又如花脸最好先把鼻腔练好,也可以先把“昂”练好。
(三)其他方法
把嘴闭上鼻子里哼唱“嗯”字,如果感到声音能从鼻骨上面近眉心的地方透出来,那就不错了。因为把嘴闭上气息就容易往上走,这样比较容易找到鼻腔共鸣。用拖长音发声。在发声的时候,突然把腰一弯头低下去,你就会发觉你的声音向脑袋里钻上去,这可能有助你找到头声。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胸声,你就象哄小孩那样哼哼,然后用手拍着自己的胸脯使之发出断续的声音。万一手拍上去并不感到声音受到影响而发生断续,那就说明还没有用上胸腔,就必须继续放松沉气找一种哼哼的感觉。口腔共鸣一般比较好找。如果用自然的声音,基本上就是口腔。当然有些人在未学戏前,可能说话就已经有了各种不同的共鸣习惯。有的头声多,有的胸声多,有的鼻音重,这就是平时听人家讲话就能听得出这是个男中音、女高音的道理。但也可以说口腔共鸣最难掌握好,它的位置靠近声带,是危险区域,而它比胸声更加不容易区别出是用上了共鸣还是压扯着嗓子在唱。同时它还必须带上其它共鸣,才能使之比较好听。如果要同时使用别的共鸣,对京剧来说最好还是先联合上面为妥。或者在练好上面共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把声音逐渐往口腔里送,可能就会得到较纯的'口腔共鸣声音。为什么说要从上面往口腔里联合呢,因为如果使用口腔共鸣时单单联合下面胸腔,调门就太低了,也许就会不太适合于京剧。总之,我们在找各种不同的共鸣时,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一定要放松着唱。这是指导喉部肌肉而不是说所有的肌肉都放松。不将喉部放松不但找不到需要的共鸣,并且声音也会由于失却弹性而使人听来没有任何共鸣的感觉,这是值得在寻找共鸣时引起注意的。
学京剧的好处:
咱先不说“弘扬民族文化”,最实在的,唱京剧需要用气息来控制音量吧?这种用丹田运气的呼吸法是对人体最有利的养身方法,也就是说学京剧能在愉悦身心大家都追求健康的生活,有氧运动、游泳、健身,学京剧既健康了又艺术了,何乐而不为。
当然我不是说唯有京剧才是用丹田之气来呼吸的运动,歌唱、朗诵、太极、武术都如此,学京剧只是供你选择的一种艺术形式。
京剧不仅是美的享受,其实还可以学习到许多的传统文化知识,甚至是传统伦理道德。光从京剧脸谱上来看,黑代表刚直,不正是包拯的典故吗?而白脸代表奸谄,蓝脸代表贫贱,都各有各的来历。而服饰的类型、颜色等,也可从中体会封建时代的等级森严。道具等等也是有某种象征或是缘故的,这中间蕴藏的知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吸收。而剧情也可反映历史,情节更能体现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欣赏京剧,可不仅是历史知识教育,其实也是一种道德教育。
京剧心得体会 篇4
听完京剧艺术的讲座后,我不但对于京剧这门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产生了许多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思考。
首先,我想谈谈我接触戏曲艺术的经历。我的家乡在陕西,民间最为普遍的戏曲艺术就是秦腔。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接触到了秦腔。第一次听到秦腔是在爷爷奶奶家。那是在农村,当表演者搭起简易的戏台时,附近的人就会聚集过来,当人很多的时候,演员也开始表演。然而,在观看表演时,我感到很难理解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一种难懂的表演。这种感觉一直存在于我的心中,不仅仅是秦腔,对于其他戏曲艺术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中学的时候,音乐课上,我们曾学过说唱脸谱,这也是我第一次对于京剧有一个简单地了解。然而和其他同学一样,我感到京剧对于我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它,只是觉得好奇,觉得有趣。后来我常在电视上看到戏曲的表演和比赛,然而大都看不了多久就有无聊的感觉。甚至有些时候,我会觉得包括京剧在内的戏曲和演小品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多了扮相而已。总的来说,在这次讲座之前,我只知道戏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但却对它了解不深,没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概念。
然而,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逐渐改变了以前对于戏曲艺术的看法。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表演视频。视频中两位演员男扮女装、女扮男装但却丝毫无法从表演中看出来,而两位表演者所扮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惟妙惟肖,感情十分细腻。这是小品等其他表演形式难以做到的。这也让我联想到一部有名的电影《梅兰芳》,这部电影通过对于梅兰芳、孟小冬等京剧演员戏里戏外的演绎,展现出了京剧表演艺术家的不易。电影中,梅兰芳和孟小冬也表演了类似的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的段落。我想,一个表演者能够将不同性别的角色表演的惟妙惟肖,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一定是在多年表演中对于角色有了深刻了解后才能表演得如此恰到好处。
而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由京剧表演艺术家向我们展示京剧中一些常用的经典动作,即所谓的身法,并且邀请一些在场的同学进行一些基本动作的模仿学习。
首先,是一段武生的表演。表演中,演员的扮演的是孙悟空,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耍棍,一根棍子到了演员的手中就像是手指一样控制自如,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令在场所有的同学都拍手叫绝。我也不得不佩服台上的演员那熟练的技法。我想,在这样精彩的表演背后,表演者一定经过了非常刻苦的训练,受伤也一定是会经历的。
后来的一个环节是由几名现场想要尝试的同学跟演员学习几种简单的动作。上台的同学有的能够顺利的完成动作,而有的则需要老师手把手指导,但是最终都能学会这些动作。这也让我感到,京剧虽然是专业性很强一门表演艺术,但是只要我们想去接触,想去学习,还是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乐趣的。如果仅仅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是完全可以尝试着学习的。
而后是另一位演员向我们展示旦角的身法。她分别向我们展示了武旦、花旦、青衣的开场亮相和步伐。经过演员的演示,我们才了解到,在京剧中,每一类角色都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演员随意临场发挥,而是经过对角色各方面的分析已经前人的经验而得到了一套十分详细的表演方法。可以说是每个细节都十分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特点正是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示给观众。而要熟练地掌握这些细节则需要演员长期地训练和体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见,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不仅需要有天赋,更需要有毅力,能够长期坚持严格的训练。而后的几位女同学也上台学习了一些简单基础的表演,大家都从这样的简单学习中体会到了京剧的乐趣。
之后,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唱腔。从老师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京剧的唱腔不仅展示的是人物的心情,更是人物性格特点的展现。同样的一句话,由不同的角色唱出来的腔调是完全不同的。在观看京剧表演时,只要留心就能发现,每一句唱词,每一种腔调都是有着独特的含义的,都是有着展示人物特点的作用的。
总的来说,这次的讲座让我对于京剧甚至是戏曲艺术都有了更多的兴趣,同时在欣赏京剧时也有了一些方法,不再是只看热闹。京剧艺术是一门值得尊敬的艺术,每一次的表演都是京剧演员经过从小到大的刻苦训练而呈现出来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发音都蕴含着独特的人物感情。作为一个观众,我们欣赏一门艺术并不能只追求美国大片一样的感官上的刺激,而更应该欣赏一些用心交流仔细品味的像京剧这样的艺术,这也是对于我们精神层次的一个提高。
在演讲之后,我还和一些同学进行了交流,他们也认为自己对于戏曲艺术的了解还停留在仅仅知道其存在的层面。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们艺术教育对于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涉及不够,导致许多孩子从小没有接触戏曲艺术,以至于不知道如何欣赏戏曲艺术,兴趣更无从谈起。由此,我想,在我们的教育中是否缺少了某些东西。在学习使用的知识的同时,是否还应该注重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注重能够产生实际价值的知识,而忽视了对于人的精神层面有着重要作用的艺术欣赏能力,那么这样教育出的并不是完善的人。而据我了解,我国的教育已经在朝好的方向改变,戏曲艺术也逐渐走入了课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人去欣赏我们传统的艺术,不要让这些传统艺术走向消亡。
京剧心得体会 篇5
在我们的仔细聆听中,我们期盼已久的培训学习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敲响了结尾的钟声。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的演唱、身段表演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近一段对京剧的学习,发现京剧原来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腔调,便需要苦练许久,这里面除了天赋,更需要后天的练习。然后各个动作,各种眼神变化,各种腔调的运用,要将之融会贯通,这其中要下的苦功不免让人感到“惊惧”,于是才知“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实表达。
京剧首先是音乐美,然后是动作美。即便不用眼睛看,光用耳朵去感受,便能体会到京剧的魅力。以便有许多老人守着收音机,咿咿呀呀的跟唱。京剧有其韵律,有其节奏,有其层次,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唱,沉浸在其中,享受其乐无穷。
费老师说:“唱京剧者,演绎他人的故事,演到气愤处,怒目圆睁,唱到高兴处,哈哈大笑。”京剧是夸张的表现,每一个细节却往往是真情流露,感人颇深。
京剧属于中华文化中一门高深的艺术,却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京剧的表现有“四欲”法则,是欲左先右,欲进先退,欲放先收,欲上先下。这其中的韵味与太极有许多的相同之处,要求处之圆滑,刚柔并济,进退自如,点到为止,将锋芒内蕴,每个动作都会有所保留,不做到极致。这其中体现的便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考,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京剧无愧为国粹,一门艺术,却映射整个中华文化,在当今潮流,亦是最美花儿绽放。
京剧心得体会 篇6
京剧对于我,甚至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艺术。熟悉是因为京剧是众所周知的国粹,那是BBC的纪录片里都提到过的“Beijing Opera”;陌生是因为自己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从未完整地曾听过一曲,也从未在戏院里感受过一次戏曲的魅力。而如今自己身边所接触的一切事物,无不是现代的或者是趋近现代的,流行仿佛更符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传统与经典被人抛在了脑后,被人逐渐忘却。
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与气质,是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标志,不能丢失。书本里、影视作品中,只要有相关戏曲的场面,印象中总是热闹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从流光四射的荧屏上,总能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都对戏曲有着一份诚挚的.热爱。光束打亮的戏台上是有着精美行头的名角,优美轻舞的身姿,顾盼生姿的双眸,抑扬顿挫的唱腔和韵调,悦耳清扬的琴声鼓声连绵不断,合着歌声盘旋回荡在整个戏院里,台下看台上的观众叫好声此起彼伏。可是这种情境却不曾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也许我的情况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情况,京剧被大众追捧喜爱的时代仿佛过去了一般,越来越趋近小众化、老龄化。
许是时下娱乐方式太多,全球化背景下又受到更多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引领,属于东方特色的文化反而被束之高阁,年轻人不在似几十年前喜爱戏曲,纷纷走进了电影院、KTV等新兴娱乐场所。任何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国外的传统节日与文化就能保存到今并且依然盛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从小就对京剧艺术接触得少之又少的我,是难对一样陌生的事物产生兴趣的,因为不了解,更何谈兴趣。同龄人间也很少有人了解京剧戏曲,像这样的情况变成比较普遍的情况后,京剧就被排除出了兴趣圈,被默认为是过时枯燥的东西,自然也不会主动接触了。
可是,短短几周的时间里我对京剧,甚至所有戏曲都改观了,发现戏曲中所包含的文化、艺术是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甚至老师也是让我吃惊的,因为印象中戏曲界的名角都是年龄较大并且很严肃的人,没想到第一天走进教室的老师却是一身白衣,有着一头时尚短发的女老师,原来老师很平易近人,原来老师很幽默,原来唱戏也需要硕士学位等等,一切都和原先的预想差很多,原来京剧和其他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有趣。这之前,我从未完整地听过一曲戏曲,戏剧相关的东西最能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戏曲服饰,关注过最长关于京剧的事物就是电影《梅兰芳》。而通过这短短的几周,我看到了戏剧的另一面,有腔调有韵味有念白还有身姿,勉强能够哼哼《苏三起解》、《红娘》、《贵妃醉酒》。映像最深刻的就是《贵妃醉酒》,从来没有学过乐器的我,每次音符都要数手指,所以即便是简谱对我来说作用并不大,而这曲每个唱词之间都隔了好长,起初完全不知道怎么从一个字就到了下一个,但老师还是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唱,知道上周听了录音,自己感觉到还是有很大的成就感。还有老师讲解杨贵妃三次饮酒的区别以展现了人物三个时段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以前是没有听说的,而老师的表演也将贵妃醉酒的姿态惟妙惟肖的展现了我们的面前。所以,京剧本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我了解的依旧太少。从前,是因为不了解所以对其有偏见而不感兴趣,现在发现这是一门值得青年人了解的艺术。
京剧应该逐渐成为小众化的艺术,这是从古流传至今的艺术和文化,蕴含着东方文化气质与精神,我会继续了解它,也希望通过自己感染身边的人,也希望戏曲走进生活,让更多人深入地了解戏曲。戏院里人声鼎沸的场景不要只在古代民国时期的书里存在,京剧等戏曲在不断创新,我们也应该了解它喜欢它,把属于东方传统的艺术保存发展下去。
京剧心得体会 篇7
京剧是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它是中华文化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前,我并不了解京剧,只知道京剧是咿咿呀呀唱的,唱腔很难听。我的爷爷却很爱听京剧,不管是去超市还是散步,总是会带着一个专门播放京剧的播放器,津津有味地听京剧。我也经常陪爷爷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精彩的京剧节目。当时我还小,不懂得欣赏京剧,由于听不懂那些唱词,我觉得京剧很枯燥。但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京剧的看法。
那是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场京剧演出。这出戏的名字叫《三岔口》,主要讲的是将军焦赞和任堂惠投宿于刘利华夫妇店中,因发生误会,任堂惠与刘利华打了起来,焦赞赶来,说出真相,解除了误会。由于是打戏,戏中有许多高难度动作。看到翻身、劈叉、走边这些动作,我惊讶极了,心想:天哪,他们竟能做出这样难做的动作!听到戏中优美的'唱腔,我十分震惊,心想:他们竟可以把这么难唱的唱腔唱得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听老师说,这出精彩的戏竟是和我们年龄差不多的同学们演出来的,我又是一阵惊叹:同学们竟可以把京剧演得这样好!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在台下一定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才能在台上演得这样好。我被他们深深地震撼了,这次走近京剧,让我感受到了京剧无限的魅力。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从乾隆时期的徽班进京到现在的戏曲,它已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对我们意义重大,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发扬京剧文化,把它传承下去。
京剧心得体会 篇8
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大量吸收当时在北京流行的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种戏曲艺术的成就,同时又受到北京的语言、风俗等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古徽州的戏曲活动比较早,明代中期已呈势头。歙人,嘉靖年间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虽身任武职,也作文,也写诗,尤擅长杂剧,著有《高唐梦》、《五湖游》、《洛水悲》等历史剧,在徽州一带上演盛行。进入清代,徽州的`戏曲活动更是方兴未艾,其主要是与徽州的“处者以学,行者以商”,“商而兼出”,合商业资本和豪绅巨族于一身的思想有关,在发展徽商经济的同时,促进了戏曲文化的大发展,寓教于乐之中。
徽剧的形成,是在徽腔与青阳腔结合的基础上,同乱弹、吹腔交流融合,并受昆腔的一定影响,才有了徽班与徽帮。当时著名的有庆升、彩庆、同庆、阳春等四个班社。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轰动京师。后又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演变为京剧。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京剧心得体会 篇9
关于参加“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于20XX年的11月到20XX年的1月份,参加了由济南市教育局主办的“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短短八周的京剧艺术知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资源浩瀚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享有“东方歌剧”的美称。
下面我对具体的来谈谈这次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
在老师们详细的讲解和介绍中,我知道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更加详细的专业知识。比如生这个角色,在教学中,我只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了生大体的分为了武生、老生和小生,在让学生欣赏时,只是让学生通过角色在装扮、行头上来区分,通过京剧院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知道了在老生的演唱时,是用了本嗓演唱的,而小生是运用的真假声结合来演唱的。像这样的京剧知识,我就运用在了教学中,通过看、听,亲自感觉到生这个行当的分类及特点。在王老师讲解旦角时,王老师加入了很多旦角的代表动作和唱段,通过学习和模仿,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旦角这个行当。在我的京剧旦角教学当中,我不仅加入了学生唱段的学习,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练声,开嗓,到身段的学习,渐渐的我发现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提高了很多。在学习开门和关门这两个动作中,学生把开锁的手总是朝下拿的,我想起王老师给我们当时形象比喻的古代门锁,讲给学生们,发现学生们很快的能接受并掌握,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这个行当的理解。在各位老师的讲解中,我感觉自己仿佛身临其境,真正的把自己投入了进去。我认为老师们教学的知识,我不仅可以运用到常规的教学当中,还可以让学生从京剧中了解历史,得到很多的道德教育学习。比如在马老师讲解的净角常识中,马老师亲自为我们做了很多角色的示范,从马老师精彩的表演中我深刻的能体会到京剧不仅是美的享受,其实还可以学习到许多的传统文化知识,甚至是传统伦理道德。光从京剧脸谱上看,黑代表刚直,不正是包拯的典故吗?而白脸代表奸馅,蓝脸代表贫贱,都各有各的来历。而服饰的类型、颜色等,也可从中体会封建时代的等级森严。道具等等也是有某种象征或缘故的,这中间蕴藏的知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吸收。而京剧也可以反映历史,情节更能体现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欣赏京剧,可不仅是历史知识教育,其实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听王老师说起《春闺梦》是程砚秋为反对内战而作,我也为戏剧大师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动之余,更感受到句句唱词都是对战争的控诉与痛斥。一句话,京剧放映的,就是整个中国最美的部分!学生应该去接受,去学习,更应该传承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美艺术。
通过京剧进校园活动,我只感性的认识了京剧,认为京剧艺术课程只是单纯的讲给学生京剧的知识,唱几个唱段就可以了。但是通过参加“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中,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弘扬、普及京剧艺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索这一古老文明文化艺术的兴趣,充分挖掘、发挥京剧文化的教育价值,通过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也让学生对京剧产生感性认识,并逐步感受京剧艺术的内在美,从而对京剧产生兴趣。通过这次学习,我通过自己在京剧上的`教学,深深的体会到在京剧艺术课程的教学上,京剧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内容丰富,流派众多,如果毫无选择性的随意讲解和教授,学生会感到即陌生又乏味,也难以消化。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注意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筛选了浅显易懂的知识,尽量是学生较熟悉的京剧故事或代表性京剧人物,如京剧《三岔口》中的焦赞、《长坂坡》中的“赵云”等,使京剧艺术更为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探索京剧的愿望。我还将这些京剧曲目中的主要情节改编成易于学生接受的京剧故事,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以便学生可以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其中的京剧人物形象,让“关羽”、“张飞”、“曹操”这些艺术形象深入脑海;在音乐活动中我组织学生欣赏京剧的唱腔,学唱京歌、京剧;在美术活动中学习绘制京剧脸谱,在谈话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京剧人物角色,了解生旦净末丑的含义,知道男人叫生、女人叫旦、花脸好人叫净、小丑叫丑;在欣赏活动中发现京剧脸谱的不同,知道了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人物什么样的性格,以及各自的代表人物,如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包拯,白脸的曹操等等。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学唱京剧,还要把这个高尚而伟大的艺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把它蕴含的哲理运用到他们的一生做人做事当中去。
通过京剧进校园活动的开始,学生们对京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成立了京剧社团,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通过对京剧唱段的学习和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同学们饶有兴趣的编排了大量的京剧节目。我校老师们也积极起来,由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了济南20中学票友会。老师们通过课余时间,集体学习和训练,老师们唱的有模有样。我也把在通过“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老师们教的唱腔,身段教给老师们,引起老师们的广泛兴趣。终于在20XX年的12月17日我校在省委党校礼堂内举行了“济南二十中学首届京剧艺术节”。在艺术节上,京剧社团学生们表演了《浑身是胆雄赳赳》、《表花》、《三家店》等节目,获得了领导的好评,由校长亲自领唱,教师票友会带来的《你待同志亲如一家》和《我是中国人》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其中《表花》和《浑身是胆雄赳赳》两个节目还被选入了槐荫区京剧艺术汇演的节目当中,并获得了专家的好评。从这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中使学生动手动脑、想象力、道德教育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我们的主题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促进了师生和家长的互动。
通过这次“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中,京剧院的老师亲自辅导了我很多的曲目。从动作的一招一式到唱段中每个字的发音和吐字,还有发声的方法和运用。京剧院老师们耐心的指导,我感觉到自己在京剧的演唱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老师们听我唱戏像唱歌,现在有了些京剧的韵味,从这里我就觉得很不容易。在结业回报演出中我和营市东街小学的董庆峰书记对唱了现代京剧《白毛女》选段《紧皱的眉头得舒展》唱段。真正感受到自己在京剧演唱中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越。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领导们组织的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感谢京剧院老师们的耐心指导!我要亲自向你们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做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有责任将这门艺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更加热爱京剧,热爱这个伟大的民族。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京剧艺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创新教学思路,将这闪光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京剧心得体会 篇10
歌剧是我国的国粹。戏曲频道弘扬传统戏曲艺术,弘扬历史悠久的国粹文化。周日,对中国戏曲一无所知的我,在妈妈的指导下,看了十一套央视的节目。
打开电视的时候,正好在演京剧《赵氏孤儿》。看到里面的人物都画了一个大脸,吓了我一跳。屠岸贾应该是“大花脸”里最狰狞的人。只见他瞪着两只牛一般大的铃眼,大声问:“赵氏孤儿在哪里?”“快交出来,”扮演程英的演员说。“我不知道大人从哪里来。我50多岁了。怎么才能生孩子?”.虽然里面的`人都演的活灵活现,唱的活灵活现,但我根本不想看,心里全是漫画。看时间,才5分钟!脑子里立刻蹦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看动画片的时候时间过得那么快,而看歌剧的时候时间过得那么慢?在最初的十分钟里,我几乎盯着时钟。为什么我不想在分针上加个火箭推进?“打哈欠”!看,我打了个哈欠,上眼皮好像变成了铁,下眼皮一直在打架。最后下眼皮不知所措,不但束手无策,还让昏昏欲睡的脑袋爬起来。我已经半睡半醒了,但是不知道一个激灵要多久才能醒。我不会,但是我要写作文!当程英的妻子出现时,我抬起头来。她走过来唱了一会儿,然后问程英:“孩子们在哪里?”程英无言以对,屠岸贾大喊“拉倒”。此时此刻,剧情似乎更加曲折,我也渐渐被这曲折的剧情所吸引。我的眼睛紧紧的,聚精会神的盯着电视屏幕,比看自己喜欢的动漫严重好几倍。我暗自心想:没想到我会喜欢看戏,连喜怒哀乐都和剧中人物联系在一起了。当我看到白发苍苍的公孙杵老人为了保护赵孤儿被残忍地杀害时,我的心突然绷紧了,我为这位正直善良的老人被杀害而感到难过。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很不情愿的关掉了电视,心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重新把握歌剧的深刻内涵!
小戏舞台能产生无数精彩的故事,给广大戏曲爱好者带来精彩的艺术享受和精神需求!戏曲真的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京剧心得体会 篇11
戏曲历史悠久,是中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很顺眼。它的一些情节让人落泪,而另一些则精彩纷呈,精彩绝伦。
小时候看到父母看歌剧,总觉得他们太守旧,跟不上潮流。如果我被杀了,我就不会去看旧东西了。
俗话说:“想知道梨的味道,最好自己尝一尝。”不知道是不是没味道。一尝就惊呆了!在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并认真欣赏中国特有的戏曲时,真的是惊呆了。原来中国戏曲这么有艺术!我是井底之蛙!外国人怎么配这个祖先留下的宝藏?难怪老一辈的人对这些歌剧那么热衷,那么热爱。
现在感觉什么“不看戏曲的人应该是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歌剧就像我们国家的历史。只有懂得欣赏,懂得关注,懂得挖掘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怎么才能忘记他们?在当今社会,我们年轻人的.视野已经转向流行音乐、电影和互联网,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事实上,当我们仔细欣赏我们的歌剧时,我们会发现它们就像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把我们带入历史的隧道,让我们沉浸在其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感受。
怎么才能忘记歌剧的艺术魅力?我们要欣赏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放光芒,让它代代相传!
京剧心得体会 篇12
“蓝脸窦尔敦盗御马,红脸关公斗长沙。典韦带着黄脸,曹操带着白脸,张飞带着黑脸……”每当我唱这首《唱脸谱》节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京剧,200多年历史的戏剧;一种经历了几代大师的发展、改革、创新,最终被称为“国粹”的戏剧形式;一种包含“唱、读、做、打”的表演风格,“生、纯、丑”的行业分类,“皮、黄、锣、鼓”的伴奏结构,真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在外国人眼里,京剧是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的代表。他们常说京剧在服饰、身材、伴奏、唱腔方面都很美。真的很美!
记得我五六岁懂事的时候,爷爷经常晚饭后带我去村里看京剧。当时,我被舞台上漂亮的衣服、帽子和五颜六色的装饰品所陶醉,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我听不懂“唧唧”在舞台上唱的是什么,但我觉得音乐很美,演员的噪音那么尖锐有力,我很佩服他们有这么好的`噪音。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京剧陪伴了我的一生。我一个远房亲戚的曾祖母,每天晚上都会在佛教商城门口唱京剧,我也经常时不时听听。奶奶看我爱京剧,平时教我几句。
京剧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一种幸福和美好的享受。业余时间忍不住哼几句京剧。有时候忍不住拿起笔画,画一个京剧脸谱。唱京剧,画Facebook,让我的生活更有趣。
我爱京剧!我的理想是学京剧,长大后再学,把——京剧的国粹传播到全世界。
京剧心得体会 篇13
现在的年轻朋友不太喜欢京剧,但我对京剧很感兴趣。
我对京剧的兴趣是受爷爷奶奶影响的。他们爱京剧,只要电视上有京剧节目,比如《九州戏苑》,他们就一直想看。久而久之,我也被感染了。我发现京剧中有很多传统文化的精髓。
说实话,我对京剧了解很少,只知道京剧讲究“唱、读、演”,京剧分“生、净、末丑”五个行业。我经常把“郑丹”和“花旦”混淆,有时甚至统称为“肖丹”。我只看过三部完整的剧:《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艺术节目或者综艺节目里演的京剧,大部分都是名剧,我看过很多这样的小段子。最喜欢的是《锁麟囊》的《春秋亭》,《徐策跑城》的.《詹湛青田》,《玉堂春》的《苏三离开洪洞县》。
有人认为京剧慢,不耐烦听。其实京剧节奏感很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要看剧情。快,快得连你都听不到。不知什么意思,已经唱过了。像《秦香莲》里的一段,“徐烨在看它近”,多快啊!电视屏幕不放字幕,根本听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快?这是为了表达包公的愤怒之情和让陈世美认出秦香莲的渴望。慢,慢到可以拖半分钟一个字。《贵妃醉酒》杨贵妃的歌词有多慢,就是为了体现杨贵妃优雅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的艺术是很有魅力的,仔细欣赏就会发现无穷的美。我会继续观看和学习京剧,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了解和热爱京剧。
京剧心得体会 篇14
院长还介绍了京剧脸谱,让我明白了从脸谱的颜色可以分辨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是聪明还是愚蠢,是受人爱戴还是遭人厌恶。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如“三国戏”里的关羽;黑色脸即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又象征威武有力、粗放豪爽,如“包公戏”里的包拯,“三国戏”里的张飞;白色脸体现的是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紫色脸表示严肃稳重,富有正义感;绿色脸表示勇猛,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银色脸表示神仙妖怪。色彩在京剧脸谱中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真是不听不知道,京剧真奇妙!
演出开始了,在一阵鼓乐声中,演员陆续登场,色泽缤纷的戏服,浓重的中国气息,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气息纷撒至剧院的各个角落;一个台步让人身临其境般地进入了京剧的大殿;一个亮相瞬间把观众的注意力带进了剧情。京剧的魅力令人沉醉。观看演出的整个过程,我如痴如梦,那优美的唱腔,有的高亢,有的纯净,有的跌宕起伏,有的婉转典雅,有的俏皮诙谐,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使我瞬间懂得了什么是“余音绕梁”。
演员们精彩的表演,院长通俗易懂的讲解,让我深深地记住了那天演出的.四幕剧:《捉放曹》、《打虎归来》、《红楼二尤》、《大闹龙宫》。四大名著在舞台上的精彩演绎,让现场所有的人都觉得兴奋,就连坐在我身边的外国人,都一直神情专注,尽管他可能并不完全明白唱的是什么......
鼓乐声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下来,大幕也缓缓地落下,人们却依然沉浸在剧情中,品味着那动人心弦的故事……一阵寂静之后,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操琴司鼓奏皮黄,字正腔圆韵味香;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须生花脸朝靴厚,老旦青衣水袖长;京剧奇葩天下秀,明朝国粹更辉煌!这就是独具魅力的京剧,这就是动人心弦的京剧,这就是雍容华美的京剧,这就是中华经典——京剧!
现在,京剧已经成了我的精神家园,课余空闲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几句,有时还会拿起笔画一画京剧脸谱。唱京剧,画脸谱,让我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份情趣。
【京剧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鉴赏京剧心得体会01-07
京剧鉴赏的心得体会03-14
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08-25
京剧的作文09-19
鉴赏京剧心得体会(精选24篇)04-18
京剧脸谱作文10-07
关于京剧的作文02-26
《京剧脸谱》教案02-08
京剧脸谱教案10-31
京剧大班教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