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真正了解孩子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想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地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必须对孩子有深入地了解。也许父母都觉得自己了解孩子,孩子的脾气禀性、身体状况、吃穿的偏好等,都能一一道来。但这算是真正的了解吗?有的父母不清楚孩子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兴趣特长;不清楚孩子的所作所为,所交朋友;甚至不清楚孩子的老师是谁,所在班级,不清楚孩子上学和放学的时间……试想,如此情况下,偏偏还要对孩子施以“教育”,自然是一切皆来源于凭空想象,只能是“对牛弹琴”,还奢谈什么效果呢?
对孩子最大的不了解,莫过于在“成龙”“成凤”理想的引导下,完全不顾孩子实际,想当然地给孩子制订盲目的、高不可攀的发展目标,结果导致父母和子女均苦不堪言:父母为孩子的“不争气”而苦恼,孩子为父母的“不可理喻”、“不近人情”而烦闷。譬如,有的父母不惜重金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重点学校就读,本指望几年后能金榜题名,没成想,孩子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出现滑坡;有的父母明知道孩子基础薄弱,成绩落下太多,短时间内已经无法有本质的提高,却依旧给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反倒让孩子因为无法实现而“破罐破摔”……
由此我想起了那则“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虽然少而好学,能口谈兵书,头头是道,但他的不足是不知变通,死守教条。对赵括的缺陷,赵括的父母是早就发现的。赵奢生前就曾对他的妻子说过:“赵括把战争这种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说得太容易了。赵国不用他做大将也就罢了,如果用他做大将,那么使赵国失败的也就是他了”。赵奢死后,秦军来进犯。赵王意欲拜赵括为将。赵奢的夫人执意不肯,她向赵王讲了赵括的缺点,认为赵括只善纸上谈兵,不足以担此大任。但赵王就是不听,终于导致后来的长平之败。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国。
其实,在封建社会,盼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为官做相是那个时代做父母的共同心愿。但赵奢夫妇能够从国家兴亡的大局出发,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是将帅之才,不让朝廷委以重任,这种知子之明,报国之心,是能昭示后人的。俗话讲,知子莫如父。按说,父母是应该最了解子女的。子女究竟有什么特长,有多大能力,能干什么与不能干什么,做父母的比别人都清楚。老舍教育自己的儿女,长大后,若无特殊本领,可学一、二门手艺,靠劳动生活。鲁迅也在遗嘱中嘱托:“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然而,像上面提到的那些做父母的,不顾孩子的实际才能,单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做些费神、费力而自寻烦恼的事情,似乎还没有古人赵奢夫妇开明。我们的父母,从孩子小时侯,就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完全不顾孩子是否有天赋,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妄图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所希望的某类人。这才有了父母带孩子赶班赶点,上这个“班”,学那个“特长”的奇特景象,事实证明,弊大于利。对父母而言,最高明的就是有知子之明,能够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孩子的发展,这种建立在孩子基础上的关心和期待,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真正了解孩子】相关文章:
你们不了解的真正的我作文(精选15篇)09-28
教育心得-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主人07-22
了解的近义词10-24
真正的友谊02-17
真正的作文03-08
他很了解我美文10-06
为了解脱美文10-06
了解赣方言散文10-06
让你了解作文10-06
真的了解吗作文12-12